河南省禹州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河南省禹州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河南省禹州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禹州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北至颍河,南至禹王大道,东至药城路,西至前进路,包括整个护城河以内的老城区以及部分外围地带,面积约5.8平方公里。功能定位①功能定位:以居住、商业、旅游为主,兼顾绿化、休闲等功能。②品位定位:是具有较强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重要地区,并具有良好的居住形态、商业形象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规划目标以《禹州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统筹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用地。建立新的控规指标体系,协调好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充分考虑老城区居民生活、生产的特点,逐步将老城区建设成居住环境好、配套设施齐全、既有历史文化内涵又符合当代居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人口老城区内居住用地可以容纳的人口共计83000人,并考虑到商业等服务设施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及环境的经济性,老城区内规划人口合计9万人左右。城市总体布局⑴用地功能结构本规划对老城区的功能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用地功能主要为居住用地、商业金融用地、绿地、文物古迹用地、教育用地、文化娱乐用地等,商业等公建用地集中布局,形成特征明显的城市中心形态;工业用地、部分行政用地外迁;绿化用地顺应原有自然生态格局进行布局;居住用地尊重老城区原有居住格局,保护原有社会网络。从而形成老城区清晰的整体功能结构。⑵用地布局结构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老城区整体功能与空间结构布局,形成保护与更新和谐相处、中心集聚与片区分散的空间结构模式,在规划区范围内逐渐形成三个中心、四个片区。①三个中心在老城区原有繁华商业地段基础上,以南至公栈街、北至东西大街、东至钧州大街、西至颍河大街范围内为中心,形成老城区独具传统特色的商业中心。在护城河以南老城区扩展地带内,沿远航路在颍河大街与钧州大街之间地段为中心,以其北市场商业为基础,拓展商业规模,使之成为南部老城区扩展地带的商业中心。老城传统特色的商业中心和老城区扩展地带商业中心由颍河大街和钧州大街贯穿联系,形成城市商业经济轴线。以文庙、禹王锁蛟井、古钧台等文物古迹为中心,形成禹州老城的传统文化中心。②四个片区文物古迹重点保护区:老城区范围内,东西大街以北至颍河范围内保留了老城区大部分的文物古迹,将其设为文物古迹重点保护区,使之形成保护氛围,形成保护体系,以便更好的保护文物古迹。传统民居保护区:东西大街以南,颍河大街以西,西、南方向至护城河范围内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传统民居,许多传统街道仍保留有原有氛围,应给予合理保护。老城风貌协调区:老城区范围内,颍河大街以东至钧官窑路范围内(商业中心范围除外)。文物古迹既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较少,应作为古城的协调发展区域。老城外围发展区:老城以南以东为老城区外围地带,规划应按城市一般地段进行控制。道路系统规划1、道路控制⑴注重整体道路空间格局的保护,内部交通的改善以疏解为主,保护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地段的街巷形态。对于机能衰败的街坊路网要进行大力改造,满足当代居民的出行规律和特点。⑵规划区内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道路分为四个等级: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步行道路。①主干道:主干道包括药城路、禹王大道、滨河大道、颖川路、建设路、颍河大街、钧州大街、东西大街以及环城路。药城路红线宽58米(6+7+2+11+6+11+2+7+6);禹王大道红线宽56米(7+7+3+22+3+7+7);滨河大道与颖川路红线宽度50米(6+7+2+22+2+7+6);建设路红线宽度40米(5.5+5+2+15+2+5+5.5);其余主干道红线宽30米(5+20+5)。②次干道:次干道红线宽为25米-20米之间四类,分别为25米(5+15+5)、24米(4.5+15+4.5)、22米(5.5+11+5.5)、20米(4.5+11+4.5)。③支路:支路等级范围15-8米分为五类,红线宽度分别为15米(3.5+9+3.5),13米(3+7+3)、12米(3+6+3)、10(2+6+2)、8(2+4+2)。④步行道路系统:沿颍河与护城河的道路形成禹州老城的步行体系,将老城区的水系景观有机联系起来。⑶规划区内的城市主、次干道应严格控制,规划区内的城市支路可结合具体地块的规划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⑷道路红线宽度、道路主要控制点坐标和标高、道路转弯半径及禁止机动车开口路段必须按照分图图则执行,实施过程中需做变更时,必须经规划管理部门核准。⑸道路红线内用地为道路和道路绿化专用,任何与道路交通无关的建筑和构筑物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均不得占用道路用地。⑹道路交叉口设计应保证行车安全,满足视距要求;为保证安全人行横道线和停车线宜明显区别于其它铺砌图案;具体设计按道路设计有关规范执行。⑺坡度按照国家道路设计规范,尽量保证道路纵坡坡度大于0.2%,小于0.8%,局部地段可略有放宽。⑻大型公共建筑集中区域,在车流量较多的交叉口应设置人行天桥。公共活动场所、人行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等地段必须进行无障碍设计。⑼因建设需要,地块性质或建筑容量需要进行调整时,配建停车位也需做相应变动。⑽分图图则中规定的建设工程实施附属停车位的指标为最小指标。⑾沿颍河与护城河的道路形成禹州老城的步行体系,将老城区的水系景观有机联系起来。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规划区内公共配套设施应符合上层次规划要求,并与实际用地规模、规划人口容量和居住人口分布情况相对应。根据老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状况,主要商业建筑、办公建筑、托幼、小学、中学、农贸市场、居委会、派出所、文化设施等为本次规划涉及的主要配套公用设施。本规划未涉及的其他配套公用设施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①区内主要公建、托幼、小学、中学等公共服务性配套设施,原则上结合绿地、道路、广场与步行系统布置,提高绿地系统的使用率和改善公共活动空间环境,使各类服务设施均衡分布。②外迁的原有行政办公用地作土地置换规划为老城区居住、广场或街头绿地。③商业、服务设施:注重商业建筑、公共服务建筑的规模化发展,对无序的沿街建筑进行空间整合,形成明显的城市整体公共中心形态和地段中心形态,进而塑造老城区整体及地段空间形象特征。④文化娱乐设施:文化娱乐设施集中布置于钟鼓楼广场两侧地块形成集中的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娱乐设施结合城市绿地建设。规划体育用地集中在护城河以南的新建区内。规划区共安排9处文化娱乐用地,用地面积为3.34公顷,占地比例为0.61%。规划区共设12处文化活动站(含青少年、老年人活动站),安排在距离规划的文化活动中心较远的居住用地内,用地面积400—600平方米。服务内容应包括:书报阅览、书画、文娱、健身、音乐欣赏、茶座等,主要供青少年和老年人活动。在建筑布置时应考虑公共开放空间的设置。文化活动站宜结合小区绿地和社区管委会布置,并利用室外绿地设置室外文化广场。⑤教育、科研用地:中学,小学、幼儿园结合老城区内的居住用地分布状态进行均衡布局。由于老城区密度比较大,闲置土地资源少,所以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满足中学1000米,小学500米服务半径的前提下,通过扩大中小学用地和班级数量,减少中小学的设置数量。规划区共设置5所中学,9所小学。幼儿园按照每5000—10000人设一所幼儿园计,老城区共设幼儿园18所。每所幼儿园规划六个或八个班规模,用地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幼儿园服务半径为100—300米。⑥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在环城路外侧设规模相对较大的综合性医院2所。保留位于健康路西段的人民医院,钧官窑路北段的中医院,滨河路与钧州大街交汇处的城关医院,滨河路与钧官窑路交叉口的妇幼保健院,滨河路与颍河大道交汇处的医院以及禹王大道中段的医院。规划区内共设15处卫生站,均匀分布在距离医院用地较远的居住用地内。⑦专业市场:结合禹州原有商业资源,在新建区设有钢材市场,同时稳固和扩展觉明寺综合市场。⑧体育运动设施:体育场位于颍河大道和滨河大道西南地块有体育场一座,设置操场、足球、篮排球等场地以及其他运动设施,占地3.35公顷;居民健身设施共设置居民健身设施10处,均匀分布在居住小区和社区公园内。服务内容包括篮、排球及小型球类场地,儿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和其他简单运动设施等。居民健身设施宜结合各级绿地设置;若独立设置,应位于人流动集中的区域,并注意对周边居住的影响。⑨社区服务设施:规划共设社区服务中心11处,在每个相对独立小区内分别设置一处,服务内容包括:居委会、治安联防站、老年人服务及护理中心等。社区服务中心位置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宜于文化活动站合并设置。老年人服务及护理中心,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服务,内容包括:洗衣、帮助家务、饮食、心理咨询、个人照顾、理疗及组织社会和文化娱乐活动。2各街坊、地块内的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是必须提供的基本设施,可根据实际服务规模进行调整,但不得低于规划确定的最低标准,不得随意减少,并应与土地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如有变更,必须申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3本次规划涉及的主要公共及市政配套设施,实施中必须按照分图图则中的规定执行。4配套服务设施中,社区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站、居委会、体育活动场地、老年活动的设置,可根据下层次的规划进行具体的定位,可单独占地,也可附设在其它建筑内。景观规划本次规划区内景观体由三轴、三心、两带以及若干重要景观节点构成。1、三轴:①城市南北发展轴:颍河大街与钧州大街之间,连贯南北商业中心,处于规划区中心位置,形成规划区主要景观发展轴线。②城市东西发展轴:沿滨河大道形成城市东西发展轴,介于老城区与老城区扩展地带之间。③老城旅游经济发展轴:沿东西大街方向,介于文物保护区与传统住宅保护区和古城协调区之间。东西大街原来就是禹州老城的特色传统街道之一。2、三心:①在老城区原有繁华商业地段基础上,以南至公栈街、北至东西大街、东至钧州大街、西至颍河大街范围内为中心,形成老城区独具传统特色的商业中心。②在护城河以南老城区扩展地带内,沿远航路在颍河大街与钧州大街之间地段为中心,以其北市场商业为基础,拓展商业规模,使之成为南部老城区扩展地带的商业中心。③以文庙、禹王锁蛟井、古钧台等文物古迹为中心,形成禹州老城的传统文化中心。3、两带:①颍河自然景观带:颍河自西向东横贯禹州全境,位于老城区北端。是淮河最大的支流,沿岸自然景观较好,为居民提供以优美的自然风景区。②护城河景观带:沿护城河遗址规划滨河景观绿化带。4、景观节点规划区内的重要文物古迹、重要景点、重要建筑物等形成禹州老城的景观节点。绿地系统规划1、规划原则①充分利用河道等自然因素,沿河规划绿化带,从而形成有特色的带状绿地系统。②街头绿地呈点状到线状并与护城河及颍河绿地形成整体的绿化系统。③结合禹州历史文化环境特点配置绿地系统,深化城市内涵,突出传统文化特色。2、规划控制①滨水生态防护绿地城区内颍河水系两侧控制约60m的生态防护绿地,以生态维护和建设持续发展绿地为主,禁止建筑等固定设施布置其内。②公园绿地本规划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老城区内的用地功能置换,在阳濯古城墙处和老城区东北滨河沿岸各建一个公园。③街头绿地结合城市居住区及传统街区保护在各街区适当留出街头绿地,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保护老城区传统文化。④城市绿地率:近期35%、远期45%,城市绿化覆盖率近期38%、远期48%。硬质铺装广场绿地率不能低于5%,一般性公共设施规划绿地率达到30%以上,疗养院、医院规划绿地率45%以上,学校、宾馆规划绿地率40%以上,大型机关、体育场馆规划绿地率35%以上。仓储附属绿地规划绿地率20%以上,规划绿化覆盖率30%以上。市政设施附属绿地规划绿地率30%以上,供水水厂绿地率45%以上。⑤各类用地的绿地率指标均为下限,必须严格按分图图则的规定执行,不得随意降低。。
河南省禹州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
禹州市历史文化名城规划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历史街区位于禹州市老城西北部,规划用地界限北临护城河沿岸,南至沿西大街两侧至文庙广场,前进路以东,东至钧州大街西侧,是老城传统民居和省市历史文化景点密集区,定位为禹州市的传统历史街区,规划用地面积为106.2公顷。
二、总体定位
本项目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保护规划,目的要保护禹州老城区内重要的传统居住街区,恢复老城区历史古建风貌,把老城区建设成为与“河、墙、台、城”的历史城市空间轮廓风貌环境相融合的,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多功能复合性的具有国家级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三、城区主要规划格局为:“三轴、三片”
三轴:一轴为东西大街,以古城建筑风貌为特征,全部为仿古商业建筑;
二轴为南北向的钧州大街,以传统建筑体量、色彩和环境气氛为特征;
三轴为东西向连接到阳翟古城的迎下东街及连堂街,风格为仿古建筑,营建钧都文化商业街。
三片:夏禹历史文化风貌区、药都历史文化风貌区、钧瓷历史文化风貌区。
功能定位:以商业、旅游为主,居住为辅,兼顾绿化、休闲等功能。
品味定位:是具有较强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重要地区,充分宣传禹州三都文化(夏都、钧都、药都)的历史价值,展示禹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并具有良好的居住形态、商业形象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附:1、用地现状图;
2、用地规划图;
3、道路交通图;
4、绿化用地图。
(均可放大查看)。
人居环境科学下的新旧城区变迁改造
关键词:禹州市;城市改造;人居环境一、研究背景(一)禹州城市概况禹州市位于河南省的中部,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颍河自境内从西至东横穿全城。
禹州市历史悠久,是远古夏族的活动中心区域,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迈向奴隶制社会,是形成了国家概念的第一座首都城市。
(二)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2016年12月,禹州市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7年10月,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禹州市境内存留着丰富的历史人文遗存和宝贵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由于禹州市以历史文化名城著称,在建设中往往忽视了城市建设应当以人为本,新城区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居环境问题。
由于早期城市的规划前瞻性不足,旧城区中诸多的历史遗迹在城市的更新中遭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新城区在建设中又过于追求横向面积而忽略了城市密度,导致了居民生活的不便利。
这些都对禹州市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也不利于文明城市的创建。
二、禹州市人居环境的发展和存在问题(一)禹州市人居环境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禹州市城区的建设逐步向着严整、实用、宽敞和立体的方向发展。
而自1982年,禹县开始重新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至今,城市整改数次,都只停留在历史城区的范围内,究其原因,是沿袭了历来的规划思想,即只建设城墙范围之内的辖区,而忽略了城乡结合统筹发展的发展观。
2003年,禹州市市政府及时作出“完善提高老城区、强力开发城东新区”的战略决策,启动了颍川城东新区的开发与建设,形成了“双核中心”组团。
2006年,禹州市编制完成了整个城区的总体规划,以老西城区组成中心区,以颖河绿化带和许洛公路为发展轴,城北部为居住组团,西部为工业组团,中部为商贸组团,东部为行政服务组团,东北部为生态组团。
如今,禹州市颁布了《禹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年)》,将城市职能转变为以夏都、钧都、药都文化等为典型代表的文化旅游胜地、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滨水宜居城市。
禹州市城市规划与发展浅析
禹州市城市规划与发展浅析(原文作于2006年8月,在发布过程中由于敏感词过滤掉大概4000字内容,仅余5000多字,原文已经丢失,在网上找到残存部分,在此保存,以作后用。
)中小城市作为我国600余个城市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得到了迅速发展。
中小城市经济规划发展已经逐渐受到人们关注,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的发展,中小城市的规划与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功能日趋复杂,规划亦显得愈益重要。
因此,在中小城市的规划发展问题中,要从城市形态结构、中心区更新与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更新和城市历史与景观设计等方面分析,综合考虑城市规划设计,从而使中小城市更加合理的发展。
1 禹州市城市发展影响因素分析1.1 自然生态环境状况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属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过渡地区,西北部群山环绕、丘陵起伏,东南部为开阔平原,市区位于平原地带,淮河最大的支流颍河自西向东横贯市区。
各种资源丰富。
全市总面积 1461平方公里,总人口 120万。
1.2经济与城市化进程分析禹州市经济基础与发展态势都相对较好,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经济实力100强中位列第90位。
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9.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0万人;建成区绿化面积565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1%。
2城市空间结构及扩展方式2.1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禹州市目前城市空间结构明显呈现以迎宾路、滨河路与钧州大街为中心的单个核心发展模式,虽然在禹王大道东段规划建设了行政文化中心,但就目前来看对于整个城市的影响力特别是商业人流的影响力还没有达到城市核心之一的程度。
城市空间结构上来看,单核点状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形式,城市公众中心为结构核心,公众活动烈度随着距核心的距离的增大而衰减。
这一空间结构的特点是核心向各个方向具有等同的意义,城市核心拥有“主宰”城市的影响力,带有强烈的向心和聚集的倾向。
其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核“影响范围”的大小。
禹州新一轮拆迁规划方案
禹州新一轮拆迁规划方案引言近年来,随着禹州市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容市貌得到了显著改善。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住房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为了适应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禹州市政府决定推出新一轮拆迁规划方案,以促进城市空间的优化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规划目标本次拆迁规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合理规划和整合,以改善城市空间布局为核心,推进城市环境的提升,增加住房供应量,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并优化城市的功能和形象,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详细规划1. 拆除老旧建筑和危房首先,对城市中老旧建筑和危房进行拆除。
这些建筑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风险。
拆除后的土地将用于新建现代化住宅楼和公共设施,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便利设施。
2. 优化道路交通在拆迁规划中,还将统筹考虑道路交通的优化。
通过规划新的道路和拆除狭窄老旧的街巷,提供更宽敞、畅通的道路网络,改善交通拥堵现象,提高出行效率。
同时,增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鼓励绿色出行,改善环境质量。
3.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将采取保护措施,并适度修复和改善。
通过拆除周边某些无历史价值的建筑,为历史文化遗产提供更好的展示空间和环境,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增加旅游观光的吸引力。
4. 合理安置被拆迁居民对于被拆迁的居民,市政府将提供合理的安置方案,确保他们的基本居住需求得到满足。
新建的现代化住宅楼将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设施,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为了让居民更好地融入新社区,还将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设施,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
5. 提供公共设施和绿地在新建的住宅区规划中,将兼顾公共设施和绿地的建设。
新建的公园、健身设施和儿童游乐场将提供给居民进行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
同时,增加绿地和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6.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拆迁过程中,将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加强建筑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浪费。
《禹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禹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禹州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六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2)第一节市域概况 (2)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成效 (3)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4)第四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6)第五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7)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任务和目标 (8)第一节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8)第二节战略任务与定位 (10)第三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0)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第一节农用地结构调整 (13)第二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5)第三节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16)第四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8)第一节优化生态用地布局 (18)第二节优化农用地布局 (19)第三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28)第四节优化基础设施及其他建设用地布局 (47)第五章耕地保护与粮食核心区建设 (49)第一节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49)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50)第三节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 (50)第五节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51)第六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53)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53)第二节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 (54)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54)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54)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55)第七章土地用途管制分区 (58)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58)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59)第三节林业用地区 (60)第四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60)第五节独立建设用地区 (60)第六节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 (61)第七节风景旅游用地区 (61)第八章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62)第一节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 (63)第二节大力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 (64)第三节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65)第四节土地整理开发补充耕地规模 (67)第五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资金供需 (68)第六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保障措施 (68)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规划 (69)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依据 (69)第二节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 (69)第三节乡镇规划指标的分解与落实 (70)第四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控原则 (73)第十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74)第一节构建稳定的土地生态环境基础 (74)第二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75)第三节预防和减轻开发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76)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7)第一节实现规划的科学与实用相统一 (77)第二节完善规划实施的执法监察机制 (78)第三节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机制 (78)第四节建立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 (79)第五节广开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渠道 (80)第六节建立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体系 (81)前言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做好上轮规划实施评价和科学预测新一轮规划用地需求的基础上,禹州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许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组织编制了《禹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禹州市梁北镇项目整体规划报告112p
[文献3]
该文献探讨了城市规划中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问题,为禹州市梁北 镇项目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结合梁北镇的文化特色,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 牌,提升文化软实力。
0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梁北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有力支撑。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文献1]
该文献提供了关于禹州市梁北镇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社会济 状况的详细信息,为项目规划提供了基础资料。
[文献2]
技术支持
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解 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沟通协调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项目团队 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交流畅 通。
培训与指导
对项目团队成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 导,提高团队的专业技能和执行力。
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识别
全面识别项目潜在的风险因素,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等。
03
02
水利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生产 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信息
加强信息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 平,促进信息交流和发展。
04
环境保护规划
水环境
加强水环境治理和保护,保障水源地安全和 可持续性。
土壤环境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保障土地资源可 持续利用。
大气环境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降低空气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梁北镇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合理规划农业用地,发展特 色农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禹州市梁北镇项目整体规划报告112p
程。
(二)开发思路
对现有自然村落进行“手术刀式”的彻底整容变革! 以
“再造一座城”的概念导入规划,从“城市运营”的角度来规
划这个约万亩以上的新城,通过对大片土地的整体规划、统一开发、分期建造达 到大社区、大配套、大市政、大交通等新城镇式的造城规划,以大气势搅动禹州 房地产市场,带动禹州人居向更瓷器的故乡,而禹州则是中国瓷器的重要发祥地, 是著名的“中国陶瓷文化之乡”。被誉为中国“五大名 瓷”之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 如钧瓷一片”之说。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陶瓷窑遗址类禹州独占一 半,其中禹州钧官窑遗址博物馆在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的同时也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进入 国家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禹州钧瓷烧制工艺被列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2年起,禹州市每年与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陶瓷工艺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 中国钧瓷文化节活动,以弘扬和提升禹州钧瓷这一中华 瑰宝的深厚魅力。2008年禹州又因钧瓷文化而被列入河 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西部: 工业组团
城北: 居住服务组团 东北部: 生态组团
中心区: 老城新区 商贸组团
东部: 行政服务组团
发展轴:颍河绿色带和许洛公路
禹州产业布局规划
禹州市产业布局总体结构可概括为:一极多点三走廊四板块。 增长极 “一极”即禹州大城区。规划期内,禹州市将跻身大城市之列,成为河南省区域次 中心城市和许昌市副中心城市,成为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主导者和组织者, 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体。 增长点 各个小城镇及其特色产业集群是除城市外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支撑。 加强产 业分工,突出发展重点,提高发展水平,将小城镇尤其是四个中心镇建设成 农村 地区发展的龙头和市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产业走廊 三条产业走廊即 S103 产业走廊、S237 产业走廊和神禹产业走廊。 经济组织区划 根据各城镇间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对外交通方向、功能互补性、产业结构 相似 性及其分工与协作、生态环境关联性、地域的相近性和中心城镇的影响范围,将禹 州市域在全市大经济区的基础上,分为四个亚经济单元:夏都次经济区、环神次经 济区、顺西次经济区、东北次经济区。各城镇应在城镇职能、道路交通、产业分工 与布局、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联系,密切配合。
禹州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5)
禹州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5)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4)第三章产业发展与规划布局 (7)第四章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1)第五章城乡人口发展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14)第六章市域空间分区管制 (15)第七章村镇体系规划 (18)第八章市域村庄布点与建设导则 (26)第九章村庄发展布局分区规划 (31)第十章市域基础设施统筹规划 (37)第十一章城乡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44)第十二章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7)第十三章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53)第十四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55)第十五章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57)第十六章近期发展规划 (59)第十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60)第十八章附则 (6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优化禹州市域村镇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制定《禹州市村镇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所称村镇体系,是指市域范围内的城市、镇、乡和村庄所有的居民点。
第三条本规划是禹州市村镇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市域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四条本规划之前的规划文件与本规划如有矛盾之处,以本规划为准。
第五条文本中加下划线的部分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村镇体系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强制性内容的建设行为和管理行为,将依法进行查处。
第六条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河南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技术细则》、《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镇规划标准》、《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禹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第七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9—2025年。
其中,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25年;远景:2021—2030年。
禹州老城区城风貌保护性设计规划项目
禹州市老城区城市风貌保护性设计(规划项目)采购单位:禹州市城乡规划局项目名称:禹州市老城区城市风貌保护性设计(规划项目)采购编号: YZCG-T2018110采购代理机构:禹州市政府采购中心采购监督机构:禹州市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二〇一八年四月谈判文件目录第一部分谈判邀请函第二部分供应商须知A 总则B 谈判文件C 投标保证金D 响应文件E 谈判F 授予合同第三部分采购项目内容及其它要求第四部分合同书(样本)第五部分附件-谈判响应文件内容第一部分谈判邀请函禹州市老城区城市风貌保护性设计(规划项目)竞争性谈判邀请函禹州市政府采购中心受禹州市城乡规划局的委托,就“禹州市老城区城市风貌保护性设计(规划项目)”进行竞争性谈判,欢迎合格的投标人前来投标。
一、项目基本情况1、采购人:禹州市城乡规划局2、项目名称:禹州市老城区城市风貌保护性设计(规划项目)3、采购编号:YZCG-T20181104、项目需求:老城区城市风貌保护性设计规划(详见谈判文件)5、采购预算:31.19万元二、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本项目落实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监狱企业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
(详见谈判文件)三、供应商资格要求1、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之规定;2、投标商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及相应的经营范围(以营业执照为准);3、投标商须具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或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或风景园林乙级以上资质(以上三者满足其一即可);4、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是须是本单位职工,须提供公司为本人缴纳社会保险证明;5、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四、获取谈判文件的方式、时间、地点1、持CA数字认证证书,登录.70:8088/ggzy/eps/public/RegistAllJcxx.html 进行免费注册登记(详见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河南省·许昌市)“常见问题解答-诚信库网上注册相关资料下载”);2、在投标截止时间前登录.70:8088/ggzy/,自行下载招标文件(详见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河南省·许昌市)“常见问题解答-交易系统操作手册”)。
禹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
禹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禹州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七年七月目录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 (1)1.1 市域概况 (1)1.1.1 自然地理条件 (1)1.1.2 社会经济发展 (2)1.1.3 土地利用现状 (2)1.2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3)1.3 “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 (3)2 规划调整原则与规划目标 (5)2.1 规划原则 (5)2.2 规划目标 (5)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7)3.1 农用地结构调整 (7)3.2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7)3.3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8)4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9)4.1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 (9)4.1.1 耕地布局优化 (9)4.1.2 基本农田布局优化 (9)4.2 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10)4.2.1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0)4.2.2 产业集聚区用地布局 (11)4.2.3 特色园区用地布局 (11)4.2.4 镇区建设用地布局 (12)4.2.5 独立工矿用地布局 (12)4.2.6 农村建设用地布局 (12)4.2.7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布局 (13)4.3 生态保护用地布局优化 (13)4.4 土地整治布局优化 (14)5 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5)5.1 土地用途分区 (15)5.2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5)6 重点项目调整 (17)7 对乡级规划的调控 (18)8 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19)8.1 与上级规划调整的衔接 (19)8.2 与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的衔接 (19)8.3 与其他部门及规划的衔接 (19)9 规划调整实施保障措施 (20)9.1 强化规划管控力度 (20)9.2 健全规划实施制度 (20)9.3 完善利益调节机制 (20)9.4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20)10 附表 (22)表1 禹州市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表 (22)表2 禹州市《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实施情况表 (23)表3 禹州市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表 (24)表4 禹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25)表5 禹州市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26)表6 禹州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表 (27)表7 禹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表 (28)表8 禹州市中心城区及各镇区规划控制表 (30)表9 禹州市产业集聚区规划控制表 (32)表10 禹州市农村建设用地情况表 (33)表11 禹州市各乡(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35)表12 禹州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情况表 (37)表13 禹州市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38)表14 禹州市各乡(镇)规划控制指标调整表 (47)表15 禹州市2015-2020年建设用地指标安排情况表 (48)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5〕41号)要求和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主要控制指标,结合本地实际,禹州市人民政府对《禹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禹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禹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禹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禹州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六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2)第一节市域概况 (2)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成效 (3)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4)第四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6)第五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7)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任务和目标 (8)第一节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8)第二节战略任务与定位 (10)第三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0)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第一节农用地结构调整 (13)第二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5)第三节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17)第四章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8)第一节优化生态用地布局 (18)第二节优化农用地布局 (20)第三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28)第四节优化基础设施及其他建设用地布局 (47)第五章耕地保护与粮食核心区建设 (49)第一节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49)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50)第三节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 (50)第五节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51)第六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53)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54)第二节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 (54)第三节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54)第四节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 (55)第五节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55)第七章土地用途管制分区 (58)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59)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59)第三节林业用地区 (60)第四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60)第五节独立建设用地区 (61)第六节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 (61)第七节风景旅游用地区 (61)第八章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63)第一节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 (63)第二节大力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 (65)第三节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65)第四节土地整理开发补充耕地规模 (67)第五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资金供需 (68)第六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保障措施 (68)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规划 (69)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依据 (69)第二节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 (69)第三节乡镇规划指标的分解与落实 (70)第四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控原则 (73)第十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74)第一节构建稳定的土地生态环境基础 (75)第二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75)第三节预防和减轻开发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76)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7)第一节实现规划的科学与实用相统一 (77)第二节完善规划实施的执法监察机制 (78)第三节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机制 (78)第四节建立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 (79)第五节广开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渠道 (80)第六节建立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体系 (81)前言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做好上轮规划实施评价和科学预测新一轮规划用地需求的基础上,禹州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许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组织编制了《禹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禹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年)
禹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年)2016年12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禹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年)》(详见豫政文[2016]177号),规划主要内容如下:一、总则(一)规划层次与范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行政辖区范围总土地面积1469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为市区四个办事处、火龙、方岗、梁北、褚河、郭连、朱阁的全部行政区域和鸿畅镇兰河以东、李家沟以北区域,合计394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空间开发(增长)边界北至南水北调干渠和永登高速,东至规划省道连接线,西至南水北调干渠,南至平禹、禹登铁路和东南侧颍河滨河道路,总计面积114.0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73.6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
近期2015—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二、城市性质、职能、总体发展目标和城乡发展定位(一)城市性质:全国重要的中医药集散和加工、陶瓷研发、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原经济区西南部区域性副中心城市,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二)城市职能1、区域职能:明确地位、参与区域竞合(1)全国层面:“郑州—南阳—重庆”城镇发展轴上地区副中心城市。
(2)中原经济区层面:旅游集散中心。
(3)许昌市都市区层面:许昌市域副中心城市。
2、产业职能:支撑现代产业强市构建全国重要的钧瓷研发、制造基地;国家中药材集散、加工基地之一;能源资源的供给和后备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
3、城市职能: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山水特色以夏都、钧都、药都文化等为典型代表的文化旅游胜地、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滨水宜居城市。
(三)总体发展目标着力在城乡统筹和城镇化建设方面创新体制,促进人口和经济向中心城市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率先走出一条文明、富强、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和新模式,成为宜居宜学宜游宜商宜养的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创新的生态低碳城市、智慧城市。
河南省禹州市颍北新区东片区控制性规划
河南省禹州市颍北新区东片区控制性计划一、计划范围此次计划范围西至S103线、北至北外环路、东至东外环路、南至颍北大道。
二、颍北新区东片区性质及人口容量1、东片区性质以发展居住、教育、商贸等为关键功效新型城区。
2、人口容量东片区占地面积8.25平方公里, 此次控规确定东片区人口容量为16.5万人。
三、功效结构计划结构采取: “两轴、三带、五中心”格局。
两轴:即东片区“十”字形两条主轴线。
三带:即东片区空间格局中三条横向景观带:北部白沙东干渠景观带;中部街区商业景观带;南部颍河岸滨河景观带。
五中心:①教育科研中心:位于东片区西北部, 集中部署教育科研用地, 形成区内教育科研中心。
②仓储物流中心:位于东片区东北部, 计划部署一处集中市场用地, 结合市场部署货运站和仓储用地, 形成区内仓储物流中心。
③商业中心:位于东片区中心, 计划为商业和公共服务中心区, 集中部署多种商贸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④居住生活中心:位于东片区南部, 紧邻颍河北岸, 景观条件得天独厚, 是城市景观“窗口”, 部署集中居住区用地。
⑤城市绿心:颖河岸滨河绿地, 也是整个颍河新区范围内最大滨河绿地, 计划打造独具特色“名片式”城市旅游景观。
四、关键用地布局①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以白沙东干渠和东西向主轴线为界分为南中北三部分, 以南部居住区为主, 中部居住用地与商业和服务设施用地兼容, 北部居住用地与教育科研用地和市场等用地兼容。
②商业金融用地: 东片区中心地带集中布局商业、金融业及多种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③教育科研用地: 在东片区西北部集中部署大专院校及科研用地, 其她地段结合规范配置中小学幼稚园。
④绿化用地: 东片区绿地关键由沿白沙东干渠和颖河北岸带状绿地、区内沿街行道树、带状公园、街头绿地等组成。
附: 1、用地现实状况图;2、用地计划图;3、道路交通图;4、绿化用地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禹州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禹州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北至颍河,南至禹王大道,东至药城路,西至前进路,包括整个护城河以内的老城区以及部分外围地带,面积约5.8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①功能定位:以居住、商业、旅游为主,兼顾绿化、休闲等功能。
②品位定位:是具有较强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重要地区,并具有良好的居住形态、商业形象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规划目标以《禹州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统筹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用地。
建立新的控规指标体系,协调好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
充分考虑老城区居民生活、生产的特点,逐步将老城区建设成居住环境好、配套设施齐全、既有历史文化内涵又符合当代居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名城。
规划人口老城区内居住用地可以容纳的人口共计83000人,并考虑到商业等服务设施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及环境的经济性,老城区内规划人口合计9万人左右。
城市总体布局⑴用地功能结构本规划对老城区的功能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用地功能主要为居住用地、商业金融用地、绿地、文物古迹用地、教育用地、文化娱乐用地等,商业等公建用地集中布局,形成特征明显的城市中心形态;工业用地、部分行政用地外迁;绿化用地顺应原有自然生态格局进行布局;居住用地尊重老城区原有居住格局,保护原有社会网络。
从而形成老城区清晰的整体功能结构。
⑵用地布局结构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老城区整体功能与空间结构布局,形成保护与更新和谐相处、中心集聚与片区分散的空间结构模式,在规划区范围内逐渐形成三个中心、四个片区。
①三个中心在老城区原有繁华商业地段基础上,以南至公栈街、北至东西大街、东至钧州大街、西至颍河大街范围内为中心,形成老城区独具传统特色的商业中心。
在护城河以南老城区扩展地带内,沿远航路在颍河大街与钧州大街之间地段为中心,以其北市场商业为基础,拓展商业规模,使之成为南部老城区扩展地带的商业中心。
老城传统特色的商业中心和老城区扩展地带商业中心由颍河大街和钧州大街贯穿联系,形成城市商业经济轴线。
以文庙、禹王锁蛟井、古钧台等文物古迹为中心,形成禹州老城的传统文化中心。
②四个片区文物古迹重点保护区:老城区范围内,东西大街以北至颍河范围内保留了老城区大部分的文物古迹,将其设为文物古迹重点保护区,使之形成保护氛围,形成保护体系,以便更好的保护文物古迹。
传统民居保护区:东西大街以南,颍河大街以西,西、南方向至护城河范围内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传统民居,许多传统街道仍保留有原有氛围,应给予合理保护。
老城风貌协调区:老城区范围内,颍河大街以东至钧官窑路范围内(商业中心范围除外)。
文物古迹既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较少,应作为古城的协调发展区域。
老城外围发展区:老城以南以东为老城区外围地带,规划应按城市一般地段进行控制。
道路系统规划1、道路控制⑴注重整体道路空间格局的保护,内部交通的改善以疏解为主,保护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地段的街巷形态。
对于机能衰败的街坊路网要进行大力改造,满足当代居民的出行规律和特点。
⑵规划区内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道路分为四个等级: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步行道路。
①主干道:主干道包括药城路、禹王大道、滨河大道、颖川路、建设路、颍河大街、钧州大街、东西大街以及环城路。
药城路红线宽58米(6+7+2+11+6+11+2+7+6);禹王大道红线宽56米(7+7+3+22+3+7+7);滨河大道与颖川路红线宽度50米(6+7+2+22+2+7+6);建设路红线宽度40米(5.5+5+2+15+2+5+5.5);其余主干道红线宽30米(5+20+5)。
②次干道:次干道红线宽为25米-20米之间四类,分别为25米(5+15+5)、24米(4.5+15+4.5)、22米(5.5+11+5.5)、20米(4.5+11+4.5)。
③支路:支路等级范围15-8米分为五类,红线宽度分别为15米(3.5+9+3.5),13米(3+7+3)、12米(3+6+3)、10(2+6+2)、8(2+4+2)。
④步行道路系统:沿颍河与护城河的道路形成禹州老城的步行体系,将老城区的水系景观有机联系起来。
⑶规划区内的城市主、次干道应严格控制,规划区内的城市支路可结合具体地块的规划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⑷道路红线宽度、道路主要控制点坐标和标高、道路转弯半径及禁止机动车开口路段必须按照分图图则执行,实施过程中需做变更时,必须经规划管理部门核准。
⑸道路红线内用地为道路和道路绿化专用,任何与道路交通无关的建筑和构筑物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均不得占用道路用地。
⑹道路交叉口设计应保证行车安全,满足视距要求;为保证安全人行横道线和停车线宜明显区别于其它铺砌图案;具体设计按道路设计有关规范执行。
⑺坡度按照国家道路设计规范,尽量保证道路纵坡坡度大于0.2%,小于0.8%,局部地段可略有放宽。
⑻大型公共建筑集中区域,在车流量较多的交叉口应设置人行天桥。
公共活动场所、人行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等地段必须进行无障碍设计。
⑼因建设需要,地块性质或建筑容量需要进行调整时,配建停车位也需做相应变动。
⑽分图图则中规定的建设工程实施附属停车位的指标为最小指标。
⑾沿颍河与护城河的道路形成禹州老城的步行体系,将老城区的水系景观有机联系起来。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规划区内公共配套设施应符合上层次规划要求,并与实际用地规模、规划人口容量和居住人口分布情况相对应。
根据老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状况,主要商业建筑、办公建筑、托幼、小学、中学、农贸市场、居委会、派出所、文化设施等为本次规划涉及的主要配套公用设施。
本规划未涉及的其他配套公用设施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①区内主要公建、托幼、小学、中学等公共服务性配套设施,原则上结合绿地、道路、广场与步行系统布置,提高绿地系统的使用率和改善公共活动空间环境,使各类服务设施均衡分布。
②外迁的原有行政办公用地作土地置换规划为老城区居住、广场或街头绿地。
③商业、服务设施:注重商业建筑、公共服务建筑的规模化发展,对无序的沿街建筑进行空间整合,形成明显的城市整体公共中心形态和地段中心形态,进而塑造老城区整体及地段空间形象特征。
④文化娱乐设施:文化娱乐设施集中布置于钟鼓楼广场两侧地块形成集中的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娱乐设施结合城市绿地建设。
规划体育用地集中在护城河以南的新建区内。
规划区共安排9处文化娱乐用地,用地面积为3.34公顷,占地比例为0.61%。
规划区共设12处文化活动站(含青少年、老年人活动站),安排在距离规划的文化活动中心较远的居住用地内,用地面积400—600平方米。
服务内容应包括:书报阅览、书画、文娱、健身、音乐欣赏、茶座等,主要供青少年和老年人活动。
在建筑布置时应考虑公共开放空间的设置。
文化活动站宜结合小区绿地和社区管委会布置,并利用室外绿地设置室外文化广场。
⑤教育、科研用地:中学,小学、幼儿园结合老城区内的居住用地分布状态进行均衡布局。
由于老城区密度比较大,闲置土地资源少,所以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满足中学1000米,小学500米服务半径的前提下,通过扩大中小学用地和班级数量,减少中小学的设置数量。
规划区共设置5所中学,9所小学。
幼儿园按照每5000—10000人设一所幼儿园计,老城区共设幼儿园18所。
每所幼儿园规划六个或八个班规模,用地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
幼儿园服务半径为100—300米。
⑥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在环城路外侧设规模相对较大的综合性医院2所。
保留位于健康路西段的人民医院,钧官窑路北段的中医院,滨河路与钧州大街交汇处的城关医院,滨河路与钧官窑路交叉口的妇幼保健院,滨河路与颍河大道交汇处的医院以及禹王大道中段的医院。
规划区内共设15处卫生站,均匀分布在距离医院用地较远的居住用地内。
⑦专业市场:结合禹州原有商业资源,在新建区设有钢材市场,同时稳固和扩展觉明寺综合市场。
⑧体育运动设施:体育场位于颍河大道和滨河大道西南地块有体育场一座,设置操场、足球、篮排球等场地以及其他运动设施,占地3.35公顷;居民健身设施共设置居民健身设施10处,均匀分布在居住小区和社区公园内。
服务内容包括篮、排球及小型球类场地,儿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和其他简单运动设施等。
居民健身设施宜结合各级绿地设置;若独立设置,应位于人流动集中的区域,并注意对周边居住的影响。
⑨社区服务设施:规划共设社区服务中心11处,在每个相对独立小区内分别设置一处,服务内容包括:居委会、治安联防站、老年人服务及护理中心等。
社区服务中心位置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宜于文化活动站合并设置。
老年人服务及护理中心,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服务,内容包括:洗衣、帮助家务、饮食、心理咨询、个人照顾、理疗及组织社会和文化娱乐活动。
2各街坊、地块内的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是必须提供的基本设施,可根据实际服务规模进行调整,但不得低于规划确定的最低标准,不得随意减少,并应与土地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如有变更,必须申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本次规划涉及的主要公共及市政配套设施,实施中必须按照分图图则中的规定执行。
4配套服务设施中,社区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站、居委会、体育活动场地、老年活动的设置,可根据下层次的规划进行具体的定位,可单独占地,也可附设在其它建筑内。
景观规划本次规划区内景观体由三轴、三心、两带以及若干重要景观节点构成。
1、三轴:①城市南北发展轴:颍河大街与钧州大街之间,连贯南北商业中心,处于规划区中心位置,形成规划区主要景观发展轴线。
②城市东西发展轴:沿滨河大道形成城市东西发展轴,介于老城区与老城区扩展地带之间。
③老城旅游经济发展轴:沿东西大街方向,介于文物保护区与传统住宅保护区和古城协调区之间。
东西大街原来就是禹州老城的特色传统街道之一。
2、三心:①在老城区原有繁华商业地段基础上,以南至公栈街、北至东西大街、东至钧州大街、西至颍河大街范围内为中心,形成老城区独具传统特色的商业中心。
②在护城河以南老城区扩展地带内,沿远航路在颍河大街与钧州大街之间地段为中心,以其北市场商业为基础,拓展商业规模,使之成为南部老城区扩展地带的商业中心。
③以文庙、禹王锁蛟井、古钧台等文物古迹为中心,形成禹州老城的传统文化中心。
3、两带:①颍河自然景观带:颍河自西向东横贯禹州全境,位于老城区北端。
是淮河最大的支流,沿岸自然景观较好,为居民提供以优美的自然风景区。
②护城河景观带:沿护城河遗址规划滨河景观绿化带。
4、景观节点规划区内的重要文物古迹、重要景点、重要建筑物等形成禹州老城的景观节点。
绿地系统规划1、规划原则①充分利用河道等自然因素,沿河规划绿化带,从而形成有特色的带状绿地系统。
②街头绿地呈点状到线状并与护城河及颍河绿地形成整体的绿化系统。
③结合禹州历史文化环境特点配置绿地系统,深化城市内涵,突出传统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