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卫兵教授科研工作情况简介 -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合集下载

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的单树枝干几何建模研究

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的单树枝干几何建模研究

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的单树枝干几何建模研究庄崯国【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年(卷),期】2018(041)001【摘要】根据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的单树枝干几何建模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提高重建树木几何模型精度的方法.首先,根据水平集的骨架提取方法提取目标树点云数据完整的骨架点;其次,采用最小生成树的方法对提取的骨架点构建拓扑关系;第三,根据最小二乘圆拟合法和管道模型(Pipe Theory)计算骨架点对应枝干的半径;最后,应用广义圆柱体实现单树枝干几何建模.重建得到的树木枝干几何模型在树高和胸径(DBH)参数上与真实值或实测值误差均在5%以下,且枝干最大拟合误差均小于40 mm.结果表明:本文的树木枝干几何建模方法可靠性强,且重建的树木枝干几何模型精度高,可用于森林资源管理、精准农林业等领域.%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ingle tree branch geometry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terrestriallidar,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reconstructing the geometric model of trees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skeleton points of the target tree point cloud data are extracted according to the skeleton extraction method of the level set. Secondly, the topology of the extracted skeleton points is con-structed by the minimum spanning tree method. Then, according to the least square round fitting method and the pipe theory, and the radius of the corresponding branches is calculated. Finally, the generalized cylinder is used to realize the geometric modeling of single tree branches. The geometric model of the reconstructed tree branches was below 5% in thetree height and DBH parameters, and the maximum fitting error of the branches was less than 40m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metric modeling method of tree branches in this paper is highly reliable and the reconstructed tree branch geometry is of high precision and can be used i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precisio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总页数】7页(P62-67,73)【作者】庄崯国【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25【相关文献】1.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的单木枝干建模方法 [J], 张冬;严锐;云挺;薛联凤;阮宏华;2.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的单木枝干建模方法 [J], 张冬;严锐;云挺;薛联凤;阮宏华3.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单木三维建模综述 [J], 黄洪宇;陈崇成;邹杰;林定4.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的变电站硬管母几何形态参数测量方法 [J], 李信; 洪海程; 郭振标; 叶青; 张锐; 沈小军; 何莲5.基于DBSCAN的地面激光雷达点云单木树干分割研究 [J], 刘浩林;刘杰;杜超杰;邓愫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时间因子的Slope One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基于时间因子的Slope One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基于时间因子的Slope One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陆胜伟;唐振民;吕建勇
【期刊名称】《信息技术》
【年(卷),期】2016(000)010
【摘要】在个性化推荐系统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技术中,协同过滤算法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用户评价过的项目相对于总项目数可谓是冰山一角,数据的稀疏性严重影响了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在加权Slope One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算法,考虑了时间因子,从时间跨度和时间序列等角度重新评估已评分项目对未评分项目的评分权重.实验表明,算法在解决稀疏性的同时,拥有更高的准确率.
【总页数】5页(P1-5)
【作者】陆胜伟;唐振民;吕建勇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
【相关文献】
1.基于用户兴趣变化的Slope One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J], 黄皓璇;邢延
2.一种基于局部近邻Slope One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J], 李剑锋;秦拯
3.基于加权Slope One的协同过滤个性化推荐算法 [J], 李桃迎;李墨;李鹏辉
4.结合CFDP与时间因子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J], 张凯辉;周志平;赵卫东
5.数据缺失下的IFCM-Slope One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J], 张艳菊;陆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态势认知总体框架及其关键技术

态势认知总体框架及其关键技术
总体技术框架 1
态势认知概念 1. 1
经 典 的 态 势 认 知 概 念 模 型 主 要 涉 及 感 知 、理 解 和 预 测 3 个 环 节 。 [2] 感 知 是 指 挥 员 通 过 指 挥 信 息 系 统 对 原 始 战 场 数 据 进 行 集 成 ,形 成 对 战 场 作 战 实 体 客 观 状 态 的“ 一 幅 图 ”[2];理 解 是 将 感 知 态 势 信 息 向 指 挥 领 域 知 识 转 化 和 再 加 工 的 思 维 过 程 ,是 指 挥 决 策 的 依 据 ;预 测 是 高 级 别 的 态 势 认 知 ,是 对 形 成 的 整 体 理解在将来一定时间内的趋势做出判断。军事领域 中 ,态 势 复 盘 指 对 指 挥 信 息 系 统 形 成 的 战 场 态 势 数 据 进 行 序 列 解 析 、聚 类 识 别 、指 标 评 价 和 复 盘 学 习 的 过程。在和平时期的无大量军事作战实践条件下, 指挥员若要积累大量的指挥经验并应用于作战实 践 ,指 挥 信 息 系 统 的 态 势 复 盘 成 为 一 个 有 效 方 法 。 战 争 的 巨 大 破 坏 性 对 指 挥 决 策 提 出 了 较 高 要 求 ,即 指挥员需在尽可能少的战争实践中快速形成正确的 战 争 指 导 和 战 役 战 术 知 识 ,以 指 导 真 正 的 战 争 实 践 。
新型态势认知总体技术框架 1. 2
长 期 以 来 ,态 势 认 知 活 动 主 要 依 靠 人 的 主 观 认 知 + 机 器 辅 助 研 判 的 方 式 完 成 [2],指 挥 信 息 系 统 的 智 能认知能力不足。为了赋予指挥信息系统智能化的 态 势 认 知 能 力 ,除 了 利 用 既 有 领 域 知 识 实 现 显 性 知 识 驱 动 的 智 能 态 势 认 知 技 术 外 ,还 需 充 分 挖 掘 态 势 演 化 过 程 的 既 定 的 事 实 性 经 验 数 据 并 形 成 知 识 ,进 而引导指挥决策人员高效地实现态势自主认知。因 此 ,将 态 势 复 盘 集 成 到 态 势 认 知 框 架 中 ,形 成 基 于 信 息系统的新型态势认知技术框架成为未来态势认知 技术发展新方向。新型态势认识总体框架如图 1 所示。

考虑客户偏好的双目标时间窗指派车辆路径问题

考虑客户偏好的双目标时间窗指派车辆路径问题
第 48卷第 3期 2018年 5月
东 南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 (NaturalScienceEdition)
DOI:10.3969/j.issn.1001-0505.2018.03.028
Vol.48 No.3 May2018geneticalgoriths;uncertaindemand
收稿日期:20171010.作者简介:李??(1991—),女,博士生;陆建(联系人),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lujian_1972@seu.edu.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8110)、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Y201607605). 引用本文:李??,陆建,安颖.考虑客户偏好的双目标时间窗指派车辆路径问题[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8(3):568 575.
DOI:10.3969/j.issn.1001-0505.2018.03.028.
第 3期
李??,等:考虑客户偏好的双目标时间窗指派车辆路径问题
569
在分拨网络中,供应商常常需在已知客户需求 量前向客户许诺一个一段时期内每天服务所遵循 的时间窗[1].这 个 时 间 窗 会 显 著 地 影 响 配 送 路 径 的选择,进 而 影 响 配 送 费 用[2].同 时,许 多 研 究 文 献中都假定客户对配送服务有时间要求[3-7].由此 可知,客户对配送时间有着特定偏好,不同的配送 时间会带来不一样的客户满意度.现有的研究仅考 虑供应商利益的单目标时间窗指派问题、时间窗指 定 后 的 配 送 路 径 安 排 以 及 多 目 标 优 化.Spliet 等[1-2]以最小化期望配送成本为目标,分别研究了 不确定需求下连续时间窗和离散时间窗指派车辆 路径问题;Agatz等[8]以 最 小 化 配 送 成 本 为 目 标, 研究了给定每个街区客户数量和平均每周需求量 下的各街 区 服 务 时 间 窗 集 合 指 定 问 题;Campbell 等[9]和 Ehmke等[10]以最大利润为目标,分别研究 了不同路段行驶时间假设条件下,实时动态接受客 户并为其指定服务时间窗的问题.

陆卫兵教授科研工作情况简介 -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陆卫兵教授科研工作情况简介 -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陆卫兵教授科研工作情况简介简况:男,生于1977年7月,2005年4月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获得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分别于2006年、200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

现为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东南大学科学与技术处副处长。

2009年至2010年曾在教育部科技司军工处挂职锻炼,任职副处长。

研究方向包括:复杂电磁问题的快速仿真方法研究及其在电磁兼容与电磁散射的工程应用研究;表面等离子体波及其在新型光电集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2008年担任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etamaterials组织委员会主席,现为IEEE Trans. on AP、IEEE Trans. on GRS以及IET Microwaves, Antennas & Propagation等国际一流期刊的审稿人,中国兵工学会电磁兼容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承担科研项目(代表):1,“大规模有限周期结构电磁特性的快速计算方法研究”,国家青年自然基金,总经费20万元,已结题;2,“基于SED 的新型人工电磁隐身材料全波仿真方法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总经费8万元,已结题;3,“XXX”,航空科学研究基金,总经费10万元,已结题;4,“XXX”,总装预研基金,总经费15万元,在研;5,“真实结构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全波仿真方法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总经费10万元,在研;6,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NCET-08-0107,总经费50万元,在研;7,“复杂平台电磁兼容 SBR仿真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经费35万元,在研;,8,“基于FDTD与TD-SBR混合算法的电大尺寸平台电磁脉冲防护仿真技术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总经费12万元,在研;9,“XXX”,国防预研项目,总经费260万元,在研;10,“XXX”,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总经费270万元,在研;代表性论文:1.Xu HJ, Lu WB*, Jiang Y, Dong ZG, “Beam-scanning planar lens based ongraphen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0, 051903 (2012).2.Jiang Y, Lu WB*, Xu HJ, Dong ZG, Cui TJ, “A planar electromagnetic ‘blackhole’based on graphene”, Physics Letters A 376, 1468 (2012).3.W. B. Lu, Z. F. Ji, Z. G. Dong, X. W. Ping and T. J. Cui,”Left handed transmissionproperties of planar metamaterials based on complementary double-ring resonator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08, 033717 ,(2010).4.W. B. Lu and T. J. Cui, “Efficient Method for Full-Wave Analysis of Large-ScaleFinite-Sized Periodic Structure”, J. of Electromagn. Waves and Appl. Vol. 21, No.14, 2157–2168, 2007.5.W. B. Lu, T. J. Cui and H. Zhao, “Acceleration of Fast MUltipole Method forLarge-Scale Periodic Structures With Finite Sizes Using Sub-Entire-Domain Basis Func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Propagation, vol. 55, no. 2, pp.414-421, Feb. 2007.6.W. B. Lu, T. J. Cui, X. X. Yin, Z. G. Qian, and W. Hong, “Fast algorithms forlarge-scale periodic structures using sub-entire domain basis func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Propagation, vol. 53, no. 3, pp. 1154-1162, 2005.7.W. B. Lu, T. J. Cui, Z. G. Qian, X. X. Yin, and W. Hong, “Accurate analysis oflarge-scale periodic structures using an efficient sub-entire-domain basis function method,”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Propagation,vol. 52, no. 11, pp.3078-3085, Nov. 2004.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陆卫兵,许红菊,朱薇,董正高,“基于石墨烯的表面的等离子体极化波分束器”,申请专利号:201220008255.9。

基于ABC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温度测点恢复方法研究

基于ABC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温度测点恢复方法研究

第43卷第6期电子器件Vol.43No.6 2020年12月Chinese Journal of ElccLron Devices Dec.2020Improved Artificial Bee Colony Optimization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oints RestorationDAI Hongxia1",TANG Jinglun2,ZHAO Li2(1.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Jiangsu Information Occupation Technical College,Wuxi Jiangsu214061,China;2.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210096,China)Abstract:In order Lo solve the problem LhaL the curren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prone Lo fall inLo local opLimizaLion,a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oint restor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artificial bee colony(ABC)algorithm to optimize SVR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Taking the idl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point of the machine as the object,the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model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and the artificial swarm algorithm was introduced to optimize the parameter penalty factor and kernel func­tion of the SVR model,and the optimized algorithm was then used to recover the miss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point.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of the model(ABC-SVR)optimized by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ABC-SVR)is 6.57%,which is better than other optimization algorithms.So it is a practical and feasib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Key words:support vector machine;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parameters optimization;measurement points recoveryEEACC:0260;7320R doi:10・3969/j・issn・1005-9490・2020・06・032基于ABC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温度测点恢复方法研究戴红霞",唐经纶2,赵力2(1.江苏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江苏无锡214153;2.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6)摘要:为了改善当前参数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人工蜂群算法优化SVR的温度测点恢复方法。

力_触觉再现设备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力_触觉再现设备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收稿日期:2008-04-23基金项目: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2002CB31210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6AA04Z246和2006AA01Z3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775057);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Y BJJ0407)作者简介:陆熊(1980—),男,江苏如皋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力/触觉再现技术、智能仪器等;宋爱国(1968—),男,安徽黄山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力/触觉再现设备的研究现状与应用陆 熊,宋爱国(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摘要:力/触觉再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机交互模式在虚拟现实系统得到较多应用。

力/触觉再现设备是力/触觉再现系统实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受到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讨论了力/触觉再现设备的种类和特点,分类介绍了国内外力/触觉再现设备的研究现状,并作了分析比较。

最后讨论了力/触觉再现设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探讨了其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力/触觉再现;力/触觉再现设备;虚拟现实;人机交互中图分类号:TP2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829(2008)08-0006-05Recen t D evelopm en ts of Hapti c D ev i ce and Its Appli ca ti on sLU Xiong,S ONG A i 2guo(School of I nstru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 )Abstract:Over recent years,hap tic rendering is widely app lied in virtual reality system s t o i m p r ove syste m reality .Being an indis 2pensable ele ment in hap tic rendering,vari ous hap tic devices have being devel oped and are rece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 ons .The classificati ons of hap tic devic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re p resented,and recent devel opments of hap tic devices are reviewed .Fi 2nally,the app licati on fields of hap tic devices as well a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 ons of hap tic device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hap tic rendering;hap tic device;virtual reality;hu man computer interacti on 借助力/触觉设备和计算机仿真环境,力/触觉再现技术能够提供作用力反馈,使得操作者可以感觉、触摸和操纵虚拟环境/远程环境中的物体。

基于分块处理的三维非局部均值降噪算法

基于分块处理的三维非局部均值降噪算法

基于分块处理的三维非局部均值降噪算法
刘静;陆利忠;闫镔;陈健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
【年(卷),期】2010(036)007
【摘要】现有二维非局部均值降噪算法仅能抑制三维图像的层内噪声,无法利用层间信息对图像进一步降噪.针对该问题,分析印刷电路板在锥形束CT系统中所成图像的自相似性,将现有二维算法扩展到三维空间,提出基于分块处理的三维非局部均值降噪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进一步抑制噪声,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总页数】4页(P220-223)
【作者】刘静;陆利忠;闫镔;陈健
【作者单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郑州,450002;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郑州,450002;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郑州,450002;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1.73
【相关文献】
1.基于分块排序重采样PCA的泊松降噪算法 [J], 郭哲;赵文钊;秦斌杰
2.基于差分曲率的非局部均值图像降噪算法 [J], 孙未雅;张权;白云蛟;张芳;董婵婵;何琳;桂志国
3.梯度信息自适应的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对矿井图像降噪研究 [J],
4.基于像素预分类的改进自适应非局部均值图像降噪算法探析 [J], 卫星;郭依正;陆

5.基于快速非局部均值和超分辨率重建的图像降噪算法 [J], 李静;刘哲;黄文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Prewitt算子的抗雷达同频干扰法设计与FPGA实现

基于Prewitt算子的抗雷达同频干扰法设计与FPGA实现

基于Prewitt算子的抗雷达同频干扰法设计与FPGA实现唐伟伟;陆海林;葛俊祥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15(015)027
【摘要】随着雷达的广泛应用,同型雷达间的干扰问题日趋严重,需要研究有效的办法来抑制雷达回波中的同频干扰杂波.首先对同频干扰现象进行描述,然后根据干扰特征,提出一种基于Prewitt算子的同频干扰抑制方法,给出基本实现原理,然后介绍基于FPGA的硬件实现方法.最后先通过MATLAB和Modelsim软件联合仿真给出该方法的实现效果,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检测到同频干扰信号并将其抑制.该方法易于实现,为解决雷达同频干扰问题提供了设计参考.【总页数】6页(P42-47)
【作者】唐伟伟;陆海林;葛俊祥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南京信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2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794
【相关文献】
1.基于FPGA抗高冲击机载雷达回波存储系统设计 [J], 范国浩;张艳兵;李新娥
2.基于FPGA的Prewitt边缘检测算子的实现 [J], 方惠蓉
3.基于改进Sobel算子的实时边缘检测系统设计与FPGA实现 [J], 赵尧;董恩增;于晓
4.基于Kirsch算子图像分割的FPGA设计与实现 [J], 王小东;赵仁宏
5.基于Sobel算子的实时视频处理系统设计与FPGA实现 [J], 朱高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新的感知工具一电子标记笔

一种新的感知工具一电子标记笔

一种新的感知工具一电子标记笔
宋斌;陈杰
【期刊名称】《微型机与应用》
【年(卷),期】2002(021)002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感知工具一电子标记笔的实现方案,对其所采用的技术进行了阐述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宋斌;陈杰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210094;南京理工大学制造工程学院,21009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介绍一种新的复合免疫标记技术—光镜荧光免疫标记结合电镜免疫金标记 [J], 颜永碧;陆月良
2.介绍一种新的复合免疫标记技术(光镜荧光免疫标记结合电镜免疫金标记) [J], 陆月良
3.一种新的电子数据鉴定工具功能交叉划分法 [J], 罗威丽;夏天;顾益军
4.一种动车组用的防松标记涂打笔的设计和使用 [J], 王耀华
5.一种新的基因芯片检测荧光标记技术:通用引物U_2联合标记法 [J], 徐秋林;马文丽;李凌;石嵘;郑文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潜在语义索引的Web信息预测采集过滤方法

基于潜在语义索引的Web信息预测采集过滤方法

基于潜在语义索引的Web信息预测采集过滤方法
李振星;陆大珏;任继成;唐卫清;唐荣锡
【期刊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年(卷),期】2004(016)001
【摘要】Web信息急速膨胀使有效定向采集特定领域信息成为网上信息检索中一个日益重要的研究方向.提出一种基于潜在语义索引的Web信息预测采集过滤方法.在样本文档集潜在语义索引对文档相似计算的基础上,构造出用户兴趣模型,判断页面相关性进行文本过滤.通过对Web站点结构分析、对未知网页的相关性预测来控制信息采集过程.在保持定向采集精度的同时,缩短采集时间、减少存储、加快检索,节约了网络资源.
【总页数】6页(P142-147)
【作者】李振星;陆大珏;任继成;唐卫清;唐荣锡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100083;江苏省太仓海关,苏州,215400;北京中科辅龙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0;北京中科辅龙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基于Web文档的目标信息预测采集控制策略 [J], 朱林;余侠
2.一种基于本体论和潜在语义索引的文本语义处理方法 [J], 秦春秀;刘怀亮;赵捧未
3.基于Rough集潜在语义索引的Web文档分类 [J], 何明;冯博琴;傅向华
4.基于兴趣模型的WEB信息预测采集过滤方法 [J], 李振星;徐泽平;唐卫清;唐荣锡
5.一种基于潜在语义索引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 [J], 陈华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基于Agent的主动式信息安全模型

一种基于Agent的主动式信息安全模型

一种基于Agent的主动式信息安全模型
庄毅;刘坤;陈尉;陆佳琦
【期刊名称】《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7(031)001
【摘要】针对目前信息安全技术在应用系统中缺乏主动性的缺陷和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式信息安全服务系统的模型和框架结构;研究了构成模型的三要素:策略、服务和管理;详细介绍了知识库、规划、冲突消解等安全Agent关键技术.采用JAVA实现了基于Agent的主动式信息安全服务模型的原型系统.实验数据分析表明:所设计的信息安全服务机制,可对网络中的应用系统提供主动式、透明、高效的信息安全服务.
【总页数】5页(P76-80)
【作者】庄毅;刘坤;陈尉;陆佳琦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江苏,南京,21000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江苏,南京,21000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江苏,南京,21000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江苏,南
京,2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分布式Agent的信息检索模型 [J], 冯长远;普杰信
2.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信息检索优化模型 [J], 王家伟;赵毅;徐毅
3.一种基于Mobile Agent的分布式主动防火墙体系结构 [J], 徐涛;张学东
4.一种基于CORBA的多AGENT分布式异构工程数据库信息系统框架模型 [J], 郑拯宇;张小真
5.基于Mobile Agent的主动式信息发现与服务 [J], 黄铜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面向软件可靠性测试数据生成的剖面构造技术

面向软件可靠性测试数据生成的剖面构造技术

面向软件可靠性测试数据生成的剖面构造技术
艾骏;陆民燕;阮镰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
【年(卷),期】2006(032)022
【摘要】软件可靠性测试是软件可靠性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通过软件可靠性测试积累的软件失效数据可以为软件可靠性的评估、验证提供重要的度量依据.针对传统的基于操作剖面的可靠性测试方法对实时嵌入式软件的适用性差、测试难以实施的情况,在操作剖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层次化网络体系结构的使用剖面的概念,并研究了构造使用剖面的系统方法,以及根据使用剖面生成用于实时嵌入式软件可靠性测试操作序列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实时嵌入式软件,对其它非实时软件也具有参考价值.
【总页数】4页(P7-9,45)
【作者】艾骏;陆民燕;阮镰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系统工程系,北京,1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系统工程系,北京,10008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系统工程系,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
【相关文献】
1.基于测试剖面的软件可靠性测试数据生成技术 [J], 韩峰岩;覃征;王昕
2.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实时软件可靠性测试数据生成方法研究 [J], 陈雪松;陆民燕;
阮镰
3.面向路径的测试数据生成技术研究 [J], 徐士华;赵磊;吕莉媛
4.面向路径的测试数据生成技术研究 [J], 徐士华;赵磊;吕莉媛
5.面向通信协议故障的分布式软件可靠性测试技术研究 [J], 房友园;齐璇;战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卫兵教授科研工作情况简介
简况:
男,生于1977年7月,2005年4月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获得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分别于2006年、200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

现为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东南大学科学与技术处副处长。

2009年至2010年曾在教育部科技司军工处挂职锻炼,任职副处长。

研究方向包括:复杂电磁问题的快速仿真方法研究及其在电磁兼容与电磁散射的工程应用研究;表面等离子体波及其在新型光电集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2008年担任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etamaterials组织委员会主席,现为IEEE Trans. on AP、IEEE Trans. on GRS以及IET Microwaves, Antennas & Propagation等国际一流期刊的审稿人,中国兵工学会电磁兼容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承担科研项目(代表):
1,“大规模有限周期结构电磁特性的快速计算方法研究”,国家青年自然基金,总经费20万元,已结题;
2,“基于SED 的新型人工电磁隐身材料全波仿真方法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总经费8万元,已结题;
3,“XXX”,航空科学研究基金,总经费10万元,已结题;
4,“XXX”,总装预研基金,总经费15万元,在研;
5,“真实结构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全波仿真方法研究”,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总经费10万元,在研;
6,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NCET-08-0107,总经费50万元,在研;7,“复杂平台电磁兼容 SBR仿真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总经费35万元,在研;,
8,“基于FDTD与TD-SBR混合算法的电大尺寸平台电磁脉冲防护仿真技术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博导类),总经费12万元,在研;
9,“XXX”,国防预研项目,总经费260万元,在研;
10,“XXX”,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总经费270万元,在研;
代表性论文:
1.Xu HJ, Lu WB*, Jiang Y, Dong ZG, “Beam-scanning planar lens based on
graphen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0, 051903 (2012).
2.Jiang Y, Lu WB*, Xu HJ, Dong ZG, Cui TJ, “A planar electromagnetic ‘black
hole’based on graphene”, Physics Letters A 376, 1468 (2012).
3.W. B. Lu, Z. F. Ji, Z. G. Dong, X. W. Ping and T. J. Cui,”Left handed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of planar metamaterials based on complementary double-ring resonator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08, 033717 ,(2010).
4.W. B. Lu and T. J. Cui, “Efficient Method for Full-Wave Analysis of Large-Scale
Finite-Sized Periodic Structure”, J. of Electromagn. Waves and Appl. Vol. 21, No.
14, 2157–2168, 2007.
5.W. B. Lu, T. J. Cui and H. Zhao, “Acceleration of Fast MUltipole Method for
Large-Scale Periodic Structures With Finite Sizes Using Sub-Entire-Domain Basis Func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Propagation, vol. 55, no. 2, pp.
414-421, Feb. 2007.
6.W. B. Lu, T. J. Cui, X. X. Yin, Z. G. Qian, and W. Hong, “Fast algorithms for
large-scale periodic structures using sub-entire domain basis func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Propagation, vol. 53, no. 3, pp. 1154-1162, 2005.
7.W. B. Lu, T. J. Cui, Z. G. Qian, X. X. Yin, and W. Hong, “Accurate analysis of
large-scale periodic structures using an efficient sub-entire-domain basis function method,”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Propagation,vol. 52, no. 11, pp.
3078-3085, Nov. 2004.
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陆卫兵,许红菊,朱薇,董正高,“基于石墨烯的表面的等离子体
极化波分束器”,申请专利号:201220008255.9。

2.陆卫兵,朱薇,许红菊,董正高,“基于石墨烯的表面等离子体极
化波可变传播宽度波导”,申请专利号:201220007940.X。

3.陆卫兵,姜韵,朱薇,董正高,“基于石墨烯的电磁波吸收器”,
申请专利号:201220010855.9。

获奖情况:
1. 2006年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2. 2006年东南大学优秀教学一等奖
3. 2007年东南大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
4. 2006年华英青年基金获得者
5. 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获得者
附:近期科研工作
1. 电磁兼容仿真软件的开发:开展了基于弹跳射线法(SBR)的电磁兼容性分析研究,完成了电磁兼容分析软件第一版本的开发,图1为EMC的图形用户界面。

该软件成功地为模型舰载平台进行了近场计算和电磁兼容预测(图2)。

图1 EMC 图形用户界面
图2我们所完成的电磁兼容分析实例:某舰艇天线电磁兼容研究。

上图平台上显示的是
一个卫通天线
2.在石墨烯表面等离子体波应用基础研究:
(1)利用仿真手段,通过外加电压,设计出了基于石墨烯可实现波束扫描的平面THz SPP波透镜,该透镜可以实现球面波到平面波的转换,同时平面波出射的角度是可以设计的。

图3显示的是我们基于石墨烯所设计的45度和60度的平面透镜。

该工作已经在Appl. Phys. Lett.刊物上发表(H. J. Xu et al., “Beam-scanning planar lens based on
graphene,”Appl. Phys. Lett. 100, 051903 (2012).)。

图3 基于石墨烯的平面波转换透镜,平面波出射的角度分别是450和600。

(2)基于石墨烯THz SPP波的平面电磁“黑洞”。

利用石墨烯电导率的可调特性,我们设计了一种变换光学器件—单层石墨烯的平面电磁“黑洞”,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射向“黑洞”的电磁波束将逐渐弯曲到“黑洞”中心的吸收区(如下图)。

该石墨烯电磁“黑洞”器件具有平面、各向同性、非磁性的特点。

该工作已在Phys. Lett. A上发表(Y. Jiang, W. B. Lu, et al., “A planar electromagnetic ‘black hole’based on graphene”, Physics Letters A, 376 (2012), 1468-1471)。

图4石墨烯电磁“黑洞”(a)具体设计方案,其中石墨烯的不均匀电导率分布由不同厚度的基底外加电压实现), (b) 数值计算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