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并发症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功能性乳头肌功能不全约见于35%的病人 。有些病人,乳头肌或游离壁瘢痕引起永 久性二尖瓣反流。梗死后最初几小时内频 繁听诊通常可听到后发的心尖区收缩期杂 音,据认为这是乳头肌缺血造成的二尖瓣 叶不能完全接合的结果。
13
心脏破裂
心脏破裂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 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 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 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 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 心室内血液进人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 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 入右心室,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 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5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房室传导阻滞中,房室传导的可逆性改变 ---伴P-R延长的莫氏Ⅰ型传导异常或文氏 现象相对常见,尤其是下壁---隔面梗死累 及到LV后壁的血供时,该部有支配房室结 的分支.这些紊乱常呈自限性.对阻滞类型 的心电图诊断很重要,进展成完全性心脏 传导阻滞少见.伴心搏脱落的真性莫氏Ⅱ 型或QRS波群宽而慢的房室传导阻滞常是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不祥的并发症.
4.1 心律失常 急性期持续心电监护,发现频发室 性期前收缩,多源性的、成对的、呈RonT现象的室 性期前收缩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通知 医师,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警惕室颤或心 脏停搏的发生。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因电 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时更容易并发心律失常。 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如除颤器、起搏器等, 随时准备抢救。
16
心脏破裂
2、加强基础护理
2.1 休息 由于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急 剧闭塞,心肌供血骤然下降,其氧供应明 显不足,如增加机体活动量,心肌可进一 步缺血缺氧,使心肌坏死范围增大。因此 ,急性期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严禁翻身 ,减少或禁止亲友探访,防止情绪激动, 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干扰。护理操作
右室心肌梗死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右室心肌梗死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导读:急性右心室梗死可并发心源性休克、高度房室传导
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及机械并发症。
1.心源性休克大约10梗
死的右室不能维持体循环心排血量所必需的肺血流水平,旋即陷入心源性休克。
(3)乳头肌断裂:右冠状动脉的闭塞可导致右室后乳头肌功
能不全或断裂,引起严重的三尖瓣反流。
一般于急性梗死后的第2~7天内突然发生严重的胸痛伴心尖区全收缩期杂音,向腋下
和背部传导,同时伴有右心衰或心源性休克时须考虑乳头肌断裂。
(4)右室室壁瘤:患者通常无特异性体征,有1/3~1/2的患者有心尖搏动弥散或心尖搏动呈抬举感,因收缩期室壁瘤向外扩张反常运动所致。
第1 页。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处理
(三)心律失常
• STEMI急性期,危及生命的室速和室颤发生率高 达20%。室速、室颤和完全性AVB可能为急性 STEMI的首发表现,猝死率较高,需要迅速处理。 STEMI急性期心律失常通常为基础病变严重的表 现,如持续心肌缺血、泵衰竭或电解质紊乱(如血 钾水平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低氧血症或酸 碱平衡失调。对于这类心律失常处理的紧急程度, 取决于血液动力学状况。虽然预防性使用利多卡 因可减少室颤发生,但也可能引起心动过缓和心 脏停搏而使病死率增加。因此,使用再灌注治疗 时,应避免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
• STEMI并发机械性并发症(例如乳头肌断裂 或室间隔穿孔)时,IABP已成为冠状动脉造 影和修补手术及血管重建术前的一项稳定 性治疗手段。IABP也是顽固性室速伴血液 动力学不稳定、梗死后难治性心绞痛患者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前的一种治疗措施。但 是,IABP对血压及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依 赖于左心室功能状态,对完全血液动力学 “崩溃”的患者,仅能提供很小的循环支 持。
• 虽然肺动脉插管有助于诊断,但用多普勒 超声心动图也能测定左心室充盈压增高。 近期预后与血液动力学异常的程度直接相 关。
• 2)治疗:心原性休克的处理原则见表2。下壁心肌 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时,常出现低血压,扩容治 疗是关键。若补液1000—2000 ml后心排血量仍 不增加,应静脉滴注正性肌力药(例如多巴酚丁胺 3—5 ug/kg/min)。并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指导 治疗。对大面积心肌梗死或高龄患者应避免过度 扩容诱发左心衰竭。静脉滴注正性肌力药物可稳 定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多巴胺<3 ug/kg/min可增 加肾血流量。严重低血压时,应静脉滴注多巴胺 5--15 ug/kg/min,必要时可同时静脉滴注多巴酚 丁胺(3~10ug/kg/min)。大剂量多巴胺无效时, 也可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2—8ug/min。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
早期应用溶栓治疗可减少心脏破裂的发生率,晚期溶栓可 能增加心脏破裂的危险。
ppt课件完整
3
ppt课件完整
4
一、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 总发生率:50%。 • 原因: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生障碍,
造成不同程度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诊治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三科
ppt课件完整
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2.心脏破裂
(1)游离壁破裂 (2)室间隔穿孔 3.栓塞; 4.心室壁瘤;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ppt课件完整
机械并发症
2
心脏破裂是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特征可有较大 变异,取决于破裂的部位,可累及乳头肌、室间隔或心室游离 壁。发生率难以确定,是因为临床和尸检资料有相当大差异。
ppt课件完整
5
ppt课件完整
6
ppt课件完整7源自ppt课件完整8• 预后 • 乳头肌断裂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肺水肿、休克,常见于心梗后2-7天。听诊杂音:心尖
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或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可不减弱。 • 特征不固定,甚至因左房压的快速升高而无杂音。因此,对于高度怀疑乳头肌断裂的患
ppt课件完整
20
• 急性心脏破裂预后差,手术修补机会较小。如果患者 紧急手术及时,其手术成功率和预后仍令人满意。对于 亚急性心脏破裂患者,手术治疗后的长期生存率达 48.5%。决定预后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快速诊断,而后 者需要医生对那些突然产生血液动力学恶化的患者保持 高度的怀疑,特别是对于没有证据提示有再次缺血或梗 死范围扩展的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梗死后综合征的护理
2 1 心理护理 减少 患者 的焦 虑 , 除患者 和家属 . 解
的思想 负担 , 帮助患者 树立战胜 疾病 的信心 , 积极 配
护理工 作的满 意度 。
参 考 文献
E i 吴 艳 华 .静 脉 留置 针 常见 并 发 症 的 预 防 和 护 理 [] l J.中 国 实用
神 经 疾 病杂 志 ,0 7 1 () 1 516 2 0 ,0 5 :5 —5 .
显 著降低 , 穿刺 所 造成 的静 脉壁 创 伤 的修 复 能力 对
・
5 ・ 2
中 国 实用 神 经疾 病 杂志 2 0 0 9年 2月 第 l 2卷第 4期 C ieeJun l f rci l ro sDs a e e. 0 9 . hn s o ra o at a Nev u i e s s F b 2 0 P c 1 星
— —
・
1 资料与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我科共 收治 急性 心 肌梗 死 患者 8 O 例, 合并梗 死 后综 合征 6例 , 7 5 , 4例 , 2 占 .性心 肌梗死 常规治疗 的基础上 , 可
应 用糖皮 质激 素治疗 。胸痛可 给于 阿司匹林或 消炎
痛等 , 胸痛较剧 者可 给于止痛 剂 , 吗啡或 哌替啶 若 如
等 , 声心动 图检 出心包 积液 者停 用 肝 素及 抗凝 药 超
物, 以免发生心包 腔 内出血口 。 ]
2 护 理
例, 年龄 4 ~ 6 5 5岁 。 12 症状 体征 . 6例均有 不 同程度 的胸痛 , 痛 可 胸 因深呼 吸 、 咳嗽 、 咽等 动作 而 加 重 。伴 发 热 5例 , 吞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左室游离壁破裂
梗死心室的游离壁破裂可发生在10%的院内死亡 病人中。心尖部心室壁较薄,供血终端区的坏死程度显 著,侧枝循环少,心肌收缩对无活动力并僵硬的坏死区 产生的剪切力效应,以及心肌老化心肌微结构撕裂,都 是引起破裂的局部因素。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2.心脏破裂
(1)游离壁破裂 (2)室间隔穿孔 3.栓塞; 4.心室壁瘤;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机械并发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心脏破裂是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特征可有较大 变异,取决于破裂的部位,可累及乳头肌、室间隔或心室游离 壁。发生率难以确定,是因为临床和尸检资料有相当大差异。
曾应用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消炎药是影响愈合的因素,而有 道心肌破裂,但仍有争议。
早期应用溶栓治疗可减少心脏破裂的发生率,晚期溶栓可 能增加心脏破裂的危险。
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或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可不减弱。 • 特征不固定,甚至因左房压的快速升高而无杂音。因此,对于高度怀疑乳头肌断裂的患
者(特别是下壁心梗时),有无杂音并不能作为诊断标准。二维超声心动图通常能明确 诊断。 • 预后:轻症者可以恢复,其杂音可消失。 • 乳头肌整体断裂极少见,也是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左室下壁心肌梗死可引起后内 乳头肌断裂,比前外侧乳头肌断裂相对多见,后者是前壁侧壁心肌梗死引起。右室乳头 肌断裂相对罕见,但可引起三尖瓣反流和右心衰竭。 • 乳头肌断裂可导致严重二尖瓣返流,因其快速剧烈的返流而致命。
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PPT课件
8
2019/12/20 9
发生率约10%,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 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肺炎或胸膜 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 物质的过敏反应所致。
7
6.肩手综合征
2019/12/20
主要表现为左侧肩臂强直,活动受限并疼痛可 能是心肌梗死后肩、臂不活动所致,发生于起 病后数周,可持续数日至数周,此症并不多见。
3
3.栓塞
2019/12/20
其发生率约1%~3%,见于起病后1~2周, 常见的血栓有两处:一是发生在左心室心肌坏 死处,叫做附壁血栓,这种血栓脱落后进入血 液循环,可引起脑、脾、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 另一个易形成血栓的部位为下肢静脉,与绝对 卧床、心功能减退有关,一旦脱落,随静脉血 流到肺,可引起肺栓塞,严重时可致猝死。
2019/12/20
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
1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2019/12/20
总发生率可高达50%,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 坏死造成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出现心前区 收缩期喀喇音及收缩晚期吹风样杂音。断裂多 发生在二尖瓣后乳头肌,见于下壁心肌梗死, 进行性心力衰竭,可迅速发生肺水肿在数日内 死亡。
2
2.心脏破裂
2019/12/20
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致命性合并症。发生率约 4%,多在梗死后一周内出现,老年人和有高 血压的人发生机会较多。心脏破裂多为游离壁 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包填塞而猝死。 偶为心室间隔破裂造成穿孔,引起心力衰竭和 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心脏破裂也可为亚急性, 病人能存活数月。
4
2019/12/20 5
4.心室壁瘤
2019/12/20
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其形成是 由于心肌坏死以后形成瘢痕,瘢痕组织薄弱, 在心内压力作用下容易鼓出来,形成室壁瘤。 瘤内容易形成血栓,脱落后造成器官栓塞。室 壁瘤可行手术切除。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要点
X线胸片大量心包积液。抽血不久后,患 者突然血压明显下降,采取抢救未能挽救 患者生命,于入院1小时后突然死亡。入院 辅助检查未提示心肌损害标记物和心脏彩 超存在异常。
病例剖析:心脏破裂是急性心梗早期 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肌梗死后心脏破 裂包括心脏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和乳 头肌破裂3种类型,常导致心脏电机械分 离和心包填塞等并发症,一般抢救措施无 效,是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 原因之一。
心室游离壁破裂是心脏破裂最常见的 一种,常发生于第1周,其高峰在心肌梗死 后24小时内。本例患者很可能是属于此等 情况。及时发现并立即采取心脏手术治疗 是治疗本例患者的唯一手段。当时病情危 急,经治医师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家属拒 绝手术检查,放弃治疗。
竭、血管内血栓形成与室壁瘤等其他严
重情况,限于篇幅,以后另文阐述。正
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多种多样,
复杂多变,因此掌握上述处理要点十分
重要。■
(发稿编辑:李瑞枫)
35 2019.02 No.6
目前对于心脏破裂的发生机制研究仍 以动物试验为主,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迄 今治疗也没有达成共识。有一些临床研究 提示应用ACEI与ARB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 死后心脏破裂的发生,也有研究建议在急 性心肌梗死发生早期使用β受体拮抗剂降 低心脏破裂的发生率,这些都只是建议, 需要临床研究证据。
小结
急性心肌梗死还可以并发心力衰
再行电击,可提高成功率。若身边无除 颤器,应首先予患者心前区作捶击2~3 下,随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 应该使用药物除颤(如利多卡因、普鲁 卡因胺以及胺碘酮等)。
心肌梗死需注意的三种常见并发症症状
心肌梗死需注意的三种常见并发症症状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不仅仅是一种疾病,还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力衰竭、室壁瘤、心律失常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及时了解其症状和预防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肌梗死常见的三种并发症症状以及相关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心脏不能有效地把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从而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引起出汗、乏力、呼吸困难等体征。
如果您感觉心脏疲劳、气短、呼吸困难,可能您已经患有心力衰竭。
尚未被确诊的心力衰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1. 限制钠盐摄入。
减少油炸食品和加工食品的食用。
2. 控制体重。
避免肥胖和过量饮食。
3. 禁烟和饮酒。
尤其是烟草,因为吸烟会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这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4. 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以减少心脏负担,提高心肺功能。
二、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发生改变,导致心脏搏动不规律,血液循环不畅。
心肌梗死后,心脏不稳定的搏动往往会导致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率快、心跳不齐、胸闷等。
如果您感觉这些症状,可能您正在经历心律失常,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1.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可有益于心脏健康。
2. 保持足够的睡眠。
不良的睡眠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3. 避免刺激性物质。
包括咖啡因和尼古丁等。
4. 合理使用药物。
必要时,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三、室壁瘤室壁瘤是指心肌梗死后,心室壁的一部分变薄导致心室壁向外膨出的状况。
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室壁瘤的方法:1.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体育锻炼。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肌。
2. 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室壁瘤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3. 遵守医生的建议进行生理治疗。
心肌梗塞常见并发症处理
心肌梗塞常见并发症处理作者:韩玉梅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6期摘要:心肌梗塞(AMI),又名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常见疾病。
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等特点,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同时这些并发症也是导致心肌梗死死亡的主要原因。
尽管目前有各种治疗药物有效的降低了AMI的病死率,但AMI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为充分认识心肌梗塞并发症的危害性,本文对心肌梗塞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式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并发症1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临床中常见的AMI并发症,又称泵衰竭(pump failure),是由于心肌梗死造成心脏泵血功能衰退,左室衰竭为临床常见类型,右室梗死时会出现右心室衰竭症状[1]。
当患者表现不同程度的湿啰音、第三心音和窦性心动过速时刻佐证患者开始并发心力衰竭,以这三个指标,可将AMI患者的心脏功能分为4级[2],见表1。
针对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痰为泡沫样[3]。
对应的并发症可采取的处理措施如下:①心脏功能III级(即肺水肿)立即静脉注射利尿10~20mg。
②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由10Lg/min开始,每5~10 min增加一次剂量,常用量为10~60Lg/min,当收缩压降低为原来的10~20%,同时收缩压不得低于90mm Hg时,可停止给药,留待观察。
③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心力衰竭急发期建议使用速效ACEI药物并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加药量[4]。
④急性肺水肿伴严重低氧血症者可给予人工机械通气治疗。
⑤心力衰竭表现为心源性休克时,其具有急性、左室泵血不足、血压低下、少尿、肢端青紫冰冷、神志改变等临床征候群,应先给予抗血小板和抗凝、扩容等辅助药物治疗,当辅助药物治疗后无明显改善时,在维持辅助呼吸基础上给予介导治疗,依据具体病情再给予治疗,如严重低血压时可给予多巴胺治疗[5]。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有什么并发症一、并发病症急性心肌梗死可出现心力衰竭、休克、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室室壁瘤、血栓形成与栓塞、梗死后综合征、梗死延展等并发症。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心力衰竭是急性心梗常见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20%~40%,住院期总的病死率在10%~17%。
可见急性左心衰、急性右心衰。
自推广应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已逐渐减少,占心肌梗死患者的10%~20%。
19:43:562、休克心源性休克系指直接由心室泵功能损害而导致的休克综合征,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严重的并发症。
AMI时由于丧失大块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而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供能显著降低,可并发心源性休克。
国外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为6%~8%。
近些年来,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由于可及时发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死于心律失常者大大减少,心泵衰竭已成为最重要的死亡原因。
3、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总发生率可高达50%,但乳头肌整体断裂极少见,这主要因为乳头肌的血液供应差,常有慢性缺血小梗死灶,存在较多的纤维瘢痕,故不易发生完全断裂。
多数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内。
4、心律失常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
按起病后3天监测结果,发生率高达90%以上,多发生于起病24h内。
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尤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为突出。
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在下壁或老年AMI时发生率高。
5、心脏破裂心脏破裂最常发生于心室游离壁,其次是室间隔穿孔,而乳头肌断裂极少见。
在AMI患者中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同时并发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情况非常罕见。
心脏破裂是AMI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室游离壁破裂是心脏破裂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心脏破裂的9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
精品课件
2
急性心机梗死并发症之心律失常
1.慢性心律失常包括:(1)、窦性心动过缓(2)、房室传导阻 滞(3)、 束支传导阻滞
2.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1)、室上性心动过速(2)、室性快 速性心律失常(3)、 束支传导阻滞
精品课件
3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梗时,心脏传导系统受到缺血损伤或者/(合并)迷走 神经反射影响而产生异常。急性心梗患者心率缓慢性心律失常多 表现为心脏传导异常,如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一般讲, 下(后)壁心梗时,传导异常大多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且 多数为一过性,对阿托品治疗效果良好,预后较佳。相反,前壁 心梗时出现传导异常则提示心肌坏死已累及室间隔大部,通常伴 有左室功能的显著下降。
15%急性心梗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常为140-200次/分
之间,并可发展成室颤。利多卡因效果良好,如无效可试用胺碘酮、
电复律、心室超速起搏。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无益,以往许多研究提
示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可减少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但使心脏停搏等
致命性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对生存率并无益处。
心梗早期或后期院内发生的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较为少 见,但其发生往往提示患者心肌电生理异常和出院后易复发室性心律 失常,对于这些患者出院前可行电生理检查。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与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及平均信号心电图上出现晚电位一样,是心梗后 死亡率和猝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精品课件
8
二、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梗患者更易发生各种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梗患者快 速性心律失常的原因较多,无氧代谢增强(血供障碍)和代谢产物积 聚(静脉回流减少)引起细胞酸中毒,使细胞外钾离子、细胞内钙离 子浓度增高,同时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血循环中儿茶酚 胺浓度的增加。这些均可产生细胞电生理性质的改变,如传导减慢、 不应期延长。同时梗死区心肌和其周围心肌的电生理不均一性为折返 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损伤电流的出现可直接促进浦肯野细胞4相 的自动除极,导致其自律性增高。心房、心室舒张压增高使产生心肌 纤维受牵拉,也是产生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此外,在心肌再灌注时 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及氧自由基损伤可导致再灌注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常见的并发症
心肌梗塞常见的并发症文章目录*一、心肌梗塞常见的并发症*二、心肌梗塞发病时如何急救*三、心肌梗塞患者饮食注意的事项心肌梗塞常见的并发症1、心肌梗塞常见的并发症:心源性休克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
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着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2、心肌梗塞常见的并发症:室壁瘤约占梗死病例10~38%。
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
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
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3、心肌梗塞常见的并发症:心脏破裂约占致死病例3%~13%。
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
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人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
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引起右心功能不全。
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4、心肌梗塞常见的并发症:急性心包炎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
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5、心肌梗塞常见的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律失常这种并发症大多数都是会发生在心肌梗死的发病初期,这种并发症还是比较轻微的,绝大部分的患者在发生这种并发症以后都还是可以恢复的,只有少数的患者才需要长期的使用起搏器来进行治疗。
6、心肌梗塞常见的并发症:心力衰竭心力衰竭这种并发症都是非常常见的,这都是在发生疾病数天以后才会出现,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的心包炎、肺炎等,这些并发症出现以后就会对于人体身体受到伤害,这也会形成一些过敏的反应。
心肌梗塞发病时如何急救1、掐人中:用手指压患者人中,压到患者眉头皱起来。
2、呼唤:持续呼叫患者的名字,让他保持清醒,绝对不可以昏迷过去;身边最好准备一小瓶沉香油--急救之王,此时先将几滴沉香油滴到患者的舌头上。
急性心肌梗死的7种常见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的7种常见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具有起病急、发展快、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
而AMI并发症更是促使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处理AMI并发症是降低AMI病死率的关键。
本文对AMI常见并发症做简单归纳整理。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AMI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缓慢性心律失常易发生于下壁心肌梗死和右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中,必要时需安装临时起搏器;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室颤)应给予直流非同步电复律,电复律难以纠正时应给予胺碘酮,之后重复非同步电复律,间隔时间必须1min,以减少心肌损伤。
同时应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持续性室速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有复律指征,而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时可首选胺碘酮治疗。
对于心肌梗死后室颤或持续性室速超过48h者,有植入ICD指征。
对于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可选用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维拉帕米、胺碘酮等药物治疗。
心肌梗死期间窦性心动过缓或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需严密监护,大多数患者通常可自行恢复且不影响预后。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主要与大量心肌坏死、心室重构和心脏扩大有关,也可继发于心律失常或机械并发症。
AMI伴心力衰竭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来选择。
轻度心力衰竭(KillipII级)时,可给予利尿剂、硝酸甘油、ACEI/ARB。
应注意避免过度利尿导致低血容量和电解质紊乱,合并右室梗死者不宜使用硝酸甘油。
严重心力衰竭(KillipIII~IV级)时,如果无低血压,可给予硝酸甘油;低血压者可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
治疗不满意者应注意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源性休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病因包括:①AMI相关的左心室功能衰竭;②AMI机械并发症,包括急性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室间隔穿孔和心脏游离壁破裂/心包填塞;③右心室梗死所致的孤立型右室心源性休克。
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治疗的目的在于提高心排血量及灌注压,支持心功能,防止梗死延展,并尽可能缩小缺血、坏死范围,阻断恶性循环。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如严重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住院患者48例,均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对心脏停搏者采用胸外按压、电击除颤和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静滴等方法复苏。
对于左心衰竭患者给予吸氧、强心、利尿等治疗,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给予多巴胺、间羟胺抗休克,同时予以安置心脏起搏器。
结果 96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别显示为右冠状动脉闭塞6例,左前降支闭塞12例。
右冠状动脉中远端两处狭窄达75%者22例,前降支及回旋支两处以上狭窄分别大于75%者18例,3支均有病变的24例。
随即给予冠脉内溶栓治疗,半小时后重复造影示闭塞血管再通者,很快心律失常缓解,4例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必须及时准确地进行抢救治疗,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对预后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停搏心衰竭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剧,发病凶险,临床上死亡率高,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一种危重急症。
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出现以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动态演变为临床特征的急性缺血性心脏病。
其基础病变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等[1]。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多,严重,而且复杂,因此如何做好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处理,对于减少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将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96例,年龄55-71岁。
男68例,女28例,发病至就诊均为24h内的心肌梗死后患者。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急性心梗诊断标准。
早期并发症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动过缓、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室颤动、左心衰竭等。
1.2 临床表现及症状特点患者前来就诊的原因多数是持续性胸痛伴胸闷,也有以其他症状如消化道症状、牙痛、心力衰竭、晕厥等为首发症状来就诊的,具体情况见表1。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护理前的评估和准备
在提供护理之前,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病史和风险因素是至关重要的。护 理团队的合作和准备也是成功管理并发症的关键。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护理措施可以包括药物治疗、心电监测、监测液体平衡 和提供定制的康复计划。
预防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最佳方法是通过教育患者相关的风险因素和管理方法。 定期复诊和遵守医生的建议也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可能导致许多并发症。在本次演示中,我 们将探讨心肌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并提供相应护理措施。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简介
心肌梗死后可能出现许多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再梗死等。了 解这些并发症的症状和风险因素对于护理患者至关重要。
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分类
心理护理在并发症管理中的作 用
并发症管理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护理,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心 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克服焦虑和抑郁。
康复护理和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性
康复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改善生活质量。此外,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得临床诊疗(一)心律失常1、心动过缓窦缓或交界区心律,多见于下壁梗死,系迷走神经亢进所致。
如心率慢于50次/min,伴低血压或频发室早或短阵室速,应早期用阿托品0、5mg静注。
如疗效不好,可考虑静点少量异丙肾上腺素,约1μg/min。
2、心脏传导阻滞对房室传导阻滞,需识别阻滞部位在房室结区或束支系统。
结区多见于下壁梗死,心电图上QRS不宽,心室率不低于50次/min,且较稳定,持续时间不长,1~3天内自行恢复,一般不需安装起搏器。
如出现心衰或低血压,对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考虑安装临时起搏器。
发生在束支系统得传导阻滞多见于前壁梗死,梗死面积大,且多为永久性。
表现为QRS增宽,心室率很慢,在30~40次/min,且不稳定,易出现停搏,应及时安装起搏器。
药物治疗可用阿托品与激素。
但由于梗死面积大,常伴泵衰竭,故预后不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无论就是单纯右束支阻滞,或双束支阻滞(如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与左束支阻滞交替出现),病死率均高。
可无先兆,突然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故有人主张安装预防性起搏器。
3、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如合并心衰,首选西地兰。
如非心衰所引起,可试用维拉帕米,以5mg溶于20ml葡萄糖液静脉缓慢注射,4~5min注完。
如心率减慢,恢复窦律,立即终止给药。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对房颤常用西地兰转复,或用洋地黄制剂控制心室率。
房扑对药物治疗得效果常不满意,而同步直流电转复疗效较高,且所需电量较小(50~100Ws)。
4、室性心律失常(1)室早: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检出率很高,在发病得头2~3天内常可出现室早、短阵室速,可为致命性得室速或室颤得先兆。
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也可用安搏律定或普鲁卡因酰胺。
就是否常规用利多卡因预防室速或室颤得发生,意见不一致。
有认为严密监测,如偶有室早,一般不需治疗。
如出现室早成二联、频发(>5次/min)、多源或室早落于T波上,则应用利多卡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梗死并发症一、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力衰竭主要与大量心肌坏死、心室重构和心脏扩大有关,也可继发于心律失常或机械并发症。
心肌缺血坏死面积是决定心功能状态的重要因素,梗死面积占左心室的20%时即可引起心力衰竭,梗死面积超过40%则将导致心源性休克。
STEMI急性期的心力衰竭往往预示近期及远期预后不良。
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包括呼吸困难、窦性心动过速、第三心音和肺内罗音。
(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流动力学特点来选择。
1.轻度心力衰竭(killipⅡ级)(1)吸氧,监测氧饱和度。
(2)利尿药:速尿20-40mg,必要时间隔1-4小时可重复使用。
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对利尿药反应良好,用药后可降低肺小动脉嵌入压,减轻呼吸困难,降低左心室舒张期容量和心肌耗氧量。
增高的左心室舒张末压的降低有助于改善心肌的氧供,而肺淤血的减轻又使氧合效果增加,使心脏收缩力、射血分数、每搏量和心排血量增加。
但应避免过度利尿导致的低血容量、电解质紊乱。
(3)硝酸甘油:以扩张容量血管为主,可降低前负荷、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
硝酸甘油应从10ug/min的小剂量开始,每5-10min增加5-20ug,并根据临床和血流动力学调整剂量,一般可加至上限200ug/min。
应注意低血压和长时间连续应用的耐药性。
合并右室梗死者不宜用硝酸甘油。
(4)无低血压、低血容量或明显肾功能不全者可给予ACEI,不能耐受者给予ARB。
2.严重心力衰竭和休克(killip Ⅲ-Ⅳ级)(1)吸氧,持续正压给养、无创或机械通气。
(2)无低血压可给予硝酸甘油,逐渐加量至收缩压下降>30mmHg,或收缩压低于90mmHg。
(3)低血压者可用正性肌力药物。
多巴胺5-15ug/(kg.min),有肾脏低灌注者多巴胺<3ug/(kg.min);治疗不满意者应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肌梗死急性期,尤其是第一个24h内禁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以免造成心脏破裂、梗死面积扩大及恶性心律失常。
(4)心源性休克者应给予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泵(IABP)或左心辅助装置,尽早行血管重建术。
二、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AMI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 内最多见,心律失常是急性心梗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再灌注治疗和β受体阻断药的广泛应用,心肌梗死后48h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低血钾、低血镁等电解质紊乱是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诱发因素。
1.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常多见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可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也可能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
药物治疗包括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利多卡因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可能增加病死率(可能与心动过缓和停博有关),主要用于猝死高风险患者。
(1)室性期前收缩:急性心肌梗死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一般不需治疗。
频发、多源性或舒张早期的室性期前收缩易促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应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断药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和预防室颤十分有效,无禁忌症的患者应早期应用。
(2)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室性心动过速(包括尖端扭转型室速)和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前和住院期间死亡的主要原因。
心肌缺血所致的原发性室速或室颤可增加住院期间病死率,但如果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远期预后无明显影响。
继发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壁瘤的继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发病48小时以后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住院期间病死率高,远期预后差。
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发作前可无任何先兆症状。
室颤的治疗首选非同步电复律(200-360J)。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可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①利多卡因:先给予1.0-1.5mg/kg的负荷剂量,然后以20-50ug/kg 持续静脉点滴。
②胺碘酮:负荷量75-150mg,维持量0.5-1.0mg/min,持续静脉点滴。
胺碘酮不仅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而且可扩张冠状动脉,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
也可选用索他洛尔。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应尽早行电转复。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心率<120/min)和非持续性室速(持续时间<30s)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大多为良性过程,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2.室上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时较为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常继发于心力衰竭或心房梗死及心电不稳定。
伴发心力衰竭者以控制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治疗为主,无心力衰竭的房扑或房颤患者可给予β受体阻断药或钙离子拮抗药(维拉帕米或合心爽)等控制过快的心室率,也可给予胺碘酮。
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心室率超过120/min,或引起心力衰竭、休克或缺血加重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予同步电复律。
此外,心房纤颤者应加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
3.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多发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常为一过性,可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表现。
前壁心肌梗死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提示梗死面积大,预后不良。
(1)窦性心动过缓:伴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心动过缓可静脉给予阿托品,心室率低于40/min者应行心脏临时起搏治疗。
(2)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静脉给予阿托品,传导阻滞致心动过缓伴血流动力学异常者可置入临时起搏导管。
三、低血压和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已从20%降至7%左右,而其中90%以上发生在住院期间。
高龄、左心功能减退、糖尿病及再发心肌梗死和前壁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患者易发生心源性休克,休克可单独出现或与心力衰竭合并发生。
(一)临床表现严重的低血压,心排血量明显减低(CI<1.8L/min/㎡)和左室舒张末压增高(PWP>18-20mmHg)为主要表现。
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和周围循环衰竭,如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甚至晕厥。
低血压状态不应混同于心源性休克。
部分患者因剧烈疼痛、迷走神经反射、药物影响或伴有右心室心肌梗死可出现一过性低血压,但不伴有周围循环衰竭,左心室充盈压不高,对症治疗后血压可很快恢复正常。
(二)心源性休克的治疗(1)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监测血压、PWP和心排血量。
(2)血管活性药物:可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
(3)血管扩张药:经上述处理血压仍不升,而肺楔嵌压增高,心排血量低或周围血管显著收缩以致四肢厥冷并有发绀时,可在使用多巴胺同时试用血管扩张药并应严密监护血压。
(4)IABP:可改善大部分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应作为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外科或血管介入治疗术的辅助和支持治疗方法。
单纯使用IABP并不能降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总体死亡率。
(5)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成功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可使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降至40%-50%。
血运重建术应根据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是否合并室间隔穿孔等机械并发症来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抑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
四、心脏破裂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10%-15%。
临床特征取决于受累的部位,心脏游离壁破裂较为常见,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约占STEMI患者院内死亡原因的10%;其次为室间隔穿孔。
成功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早期溶栓治疗可以降低心脏破裂的发生率,并可改善远期预后,而晚期的溶栓治疗则可能增加心脏破裂的发生。
(一)心脏游离壁破裂心脏游离壁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最致命的并发症,在所有STEMI 入院患者中占1%-6%,临床救治困难。
心脏破裂有两个高发期,即心肌梗死后24h以内,或心肌梗死后3-5d。
1.心脏游离壁破裂的临床特点①高龄患者多发,女性患者发生率更高,为男性患者的4-5倍;②高血压者更常见;③多为初次心肌梗死,既往无心绞痛或心肌缺血证据;④大面积STEMI较易发生,尤其是梗死面积累及20%以上心肌的大面积心肌梗死;⑤心脏游离壁破裂多发生在前降支供血区域的前壁或前侧壁、梗死心肌与正常组织的交界部位;⑥左心室破裂多于右心室,心房破裂发生率很低;⑦室壁肥厚或有较好侧枝循环的部位较少发生;⑧常伴随心肌梗死的延展;早期的心脏破裂更多发生在前壁心肌梗死,而与是否接受了再灌注治疗无关。
晚期的心脏破裂则主要与梗死延展有关,与梗死的部位无关,而成功再灌注的患者较少发生;⑨接受溶栓治疗心脏破裂发生率高于接受成功的PCI治疗者。
但如果介入治疗失败或术后发生严重的无复流或慢血流将增加心脏破裂的风险;⑩应用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类抗炎药易发生心脏破裂。
抗凝治疗不增加心脏破裂的风险。
心脏游离壁破裂前患者常反复发生程度剧烈的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左室游离壁破裂的典型表现包括胸痛、心电图ST-T 改变,同时伴有迅速发展的血流动力学衰竭,或突发心脏压塞和电机械分离。
心脏破裂发生时患者病情骤变,因心包积血和急性心脏压塞对标准的心肺复苏无反应,患者可在数分钟内致死。
但如果破裂口较小,患者可呈现亚急性过程,出现恶心、低血压或心包炎相似的表现,也可发生心脏压塞。
存活率取决于破裂口的大小,发生的速度,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等。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心脏机械性并发症诊断的有效手段,游离壁破裂时超声检查可发现心包积液,有时可探及破裂口和分流,并可确定心包积液程度。
但病情危急的患者往往来不及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2.心脏破裂的预防①早期成功再灌注和开放侧枝循环;②已经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反复发生严重的胸痛,在警惕血管再闭塞的同时也要想到心脏破裂的可能;而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在积极治疗心肌缺血的过程中症状难以控制者也要提高警惕,密切观察;③识别和控制危险因素,如积极降压、控制心力衰竭,镇静等。
3.治疗多数心脏破裂的患者来不及救治。
反复发生梗死后心绞痛者应警惕心脏破裂,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吗啡、静脉β受体阻断药等,令患者绝对卧床,镇静,控制血压。
发生心脏破裂时可行心包穿刺引流、IABP、快速补液,部分患者病情可能暂时稳定,为外科手术创造条件。
急诊手术不必等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手术治疗急性心脏破裂的成功率极低。
怀疑亚急性心脏游离壁破裂、心脏压塞时可行心包穿刺引流术,有助于诊断和缓解症状。
如果患者近期未行冠状动脉造影,则应在病情允许时尽早完成冠脉造影,以决定进一步的血运重建和外科修补手术。
左心室破裂口也可被血栓、血肿和心包壁层粘连而发生心脏不完全破裂,血栓机化并与心包一起形成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大小不一,与左心室间通常有一个较窄的交通,可造成血液分流和动脉栓塞,瘤体不含心肌组织成分。
假性动脉瘤诊断主要依据超声心动图和心室造影。
美国ACC/AHA对左室游离壁破裂的治疗建议如下:①游离壁破裂的患者应考虑急诊心脏手术修复,除非患者不同意或存在外科手术的禁忌症,预期进一步的支持治疗无效(I类适应症,证据级别B);②修补游离壁的同时应进行CABG(I类适应症,证据级别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