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与英汉互译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策略
【 K e y w o r d s ] T h i n k i n g m o d e ; C u l t u r l a d i f e r e n c e s ; E n l g i s h - C h i n e s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人类 的语言反映着人类普遍 的共性 . 任何一种语言都深深植根于 它所处 的文化 当中. 各 民族 语言虽然不同 . 但 可以利 用相同的概念称 谓事物 . 解释词义。正是这种共性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提供 了可行性 依据 , 为不同语言的翻译提供 了可译性基础。 但 由于地域环境 、 历史背 景等诸多 因素 . 不同民族在文化上表现出更 多的是差异性 。翻译涉及 两种语 言的转换 , 而语 言既是思 维的工具 , 又是思维 的结 果 , 因此 , 在 更深层意义上 . 翻译涉及两种 民族思维模式 的转换 本文试从 以下儿 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 响 的事物或者概念 . 也没有相应 的语汇 。 对于词汇缺失 .西方人只能译作与其相似或相近的其他物品 , 对 中国“ 五行( 金、 木、 水、 火、 土) ” 和“ 相生相克 ” 等 概念 , 也 只能 言不尽义 地 分别 意译作 “ i f v e e l e m e n t s f m e t a l , W O o d , w a t e r , i f r e , e a r t h ) ” 并 不 能表 达 中国文化的深远。据说 , 美联社 的一位编辑曾打电话给一位美籍华 裔 学者 , 请教 中国“ 羊 年” 的“ 羊” 该 用" s h e e p ( 绵羊) , g o a t ( K l 羊) , r a m ( 公 羊) . e w e r 母羊) , l a m b ( 羔羊) , 还是" w e t h e r (  ̄羊 这位学识 渊博 的学者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 后 . 只能如实相 告“ I ’ m s o r r y ” 在翻译 中遇到此类 问题 , 以现代媒体手段进行处理是明智的选择 . 如附图 、 附录像等音像 资料 , 用原来的音 . 即作 为一个新词汇引入。 中西文化涵义 截然不同的词汇也会 给翻译造成很大 的困难 例 如: 东风 , 在 中文中 , 象 征着春 日的到来 . 万物复苏 , 生机勃勃 。 所 以, 东 风也就是指春风 . 象征革命 的力量 而寒冷干燥的西风是大家所不喜 欢 的。 它 的到来让草枯叶黄 , 一片萧条 因此 , 在词典 中, 西风指秋风 , 比喻衰退 , 消极的力量 。然而 . 对于西方人而言 . 西风是从西海岸刮来 的. 这是件美事。 而东风就不那么好了是 因为它是从 内陆刮来 的. 寒冷 而又干燥 , 一如中国的西风 。 在一些中西文学作 品翻译 中, 弄不清二者 的区别 . 会引起 很大的误会 3 . 2 句法对翻译 的影 响 汉字 的结构特 点决 定着构成汉语联 复词和成语等凝 固词的两个 或 四个汉字前后之 间. 在拼写形式上具有一种平 衡性和对称性 . 因此 汉语 的凝 固词在构成成分 的拼写数量上不构成头重或尾重的倾 向。 对 于成对词 . 英语民族在 思维上有其 自身的平衡方式与规律 . 即采用“ 先 短后长” 的组织顺序 . 借 以避免视觉和心理上的“ 头重脚轻” 的失衡感 . 从而达到一种相对 的平衡感 这种思维定 式决定着英语在成对词的词 序排列上 . 往往采用 “ 数量 尾重” 的顺序 . 这 与英语 句法结构 翻译 所遵 循 的尾重原则是一致的 从本质上讲 . 英语是形 态语言 . 其语法关系主 要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 以及一定的虚词来表达的 英语的主谓结 构是全句 的主干 和焦点 . 英语句子在表达 复杂意思时 . 大 多采取增加 结构层次的方法。而汉语语法关系的表达直接依赖于语 义 、 语序和逻 辑, 汉语句子在表达复杂意思 时, 一般按时间顺序或事件逻辑顺序 , 逐 步交代 , 呈线性结构层层铺开 。 根据两个民族语 言思维方式的差别 , 在 英汉互译 中注意 翻译 出的句子应符合其 自 身 的特点: 汉译 时不可拘泥 于 源文的层次结构 . 避免 过度西化而不合汉语 语感; 英译时要 注意不 能太松散 . 否则会显得 支离破碎 . 背离英语行文方式。
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 关键词 ] 词语 ; 句 子; 孔雀尾 式; 狮子 头式 [ 中图分类号 】 H 3 1 5 . 9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8 0 9 1 ( 2 0 1 3 ) O l一 0 1 1 4— 0 3
纵 观我 国的翻译史 : 从东 汉 时期 的佛 经 翻译 至新 中 国翻译 时 期 , 我 国 出
一 文
●
史 Biblioteka ● 哲 中 西 方语 言 文化 差 异 对 英 汉 翻 译 的影 响
口毕 玉 娟
[ 内容提要 ] 语言是文化 的载体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 间的相 互转换 , 更应该是 两种不同民族 之间思想 内容 的
对等交流。 中西方 国家 的人 们使用 两种 不同的语 言。 中国使用 的是 汉语 , 而西方 国家大部分 讲的是英语。英汉 两
种语言都具有独特 的文化背景和悠 久的历史。 由于 中西 方 国家 人们 的思维 方式和 价值观 不 同, 导致 了人们对语 言 内涵 的理解存在偏差 , 影 响 了人 们之间 的交流。 因此 , 研 究中西方 语言文化差异 , 实现 两种语 言之间的意义对等 转换 , 对促进 中西方 国家人们之 间的交流具有重要 的现 实意 义。本文 着重从 中西方语 言 文化差异 对词语 翻译、 句
( 1 ) A l l t h e p e o p l e i n C h i n a a r e a c t i v e i n S —
p o r t s n o w.
●
a t s e v e n o’ c l o c k e v e r y da y .
史
●
我父 亲 每 天 早 上 七 点 打 开 收 音 机 收 听 新 闻。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一些语言或文化特有的表达无法直接用对应的词语翻译出来,因此无法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语言结构、文化差异和习惯用语等方面。
以下是对不可译现象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一、语言结构差异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差异,导致一些语法现象无法直接翻译。
例如,英语中的时态变化较多,而汉语的时态变化较少,因此英语的时态在汉语中难以准确体现。
另外,一些句式和成语在中英两种语言中也不完全对等,无法直接翻译。
例如,英语中常用的“习惯句式”如“have a good day”、“take care”等在汉语中往往无固定对应。
对策:1.加强对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了解,提高对语法差异的敏感度,避免错误的翻译。
2.学习并熟悉常见的句式和成语,在具体翻译中灵活运用,找到最合适的对应表达。
二、文化差异英汉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导致一些文化内涵在翻译中难以传达。
比如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和幽默,中国人的礼仪和尊重,这些文化差异常常无法直接用译文准确表达出来。
对策:1.加强对两国文化的了解和研究,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提高对文化内涵的把握。
2.采用文化转换的策略,通过适当调整翻译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思。
3.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说明或注释,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翻译作品。
三、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这些表达方式往往是基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而产生的,因此无法直接进行翻译。
对策:1.关注两种语言中的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对其特殊性的认识。
2.建立翻译记忆库,记录和整理常用的习惯用语和文化惯例的翻译方法,方便在后续翻译中的参考和使用。
四、音、形、义不对称中英两种语言的音、形、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一些单词或短语无法直接在对方语言中找到准确的对应。
对策:1.学习两种语言的发音和音标,提高对音的敏感度,准确把握单词的发音。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文化差异背景下英汉互译的增加与删减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英汉互译时,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符合特定文化背景的使用习惯。
这种文化差异影响了词义、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的词义产生了影响。
词义是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或概念。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义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译者必须考虑到文化因素对词义的影响。
例如,英语中的“privacy”可以直译为“隐私”,但在中国文化中,“个人空间”这样的表达更准确地传递了这个概念。
另外,一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例如,西方文化中的“狗”通常被视为忠诚和友善的代表,而在中国文化中,狗则常常被视为不吉祥的象征。
因此,在英汉互译中,“狗”可能需要根据特定文化背景来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其次,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的语法产生了影响。
语法规则和结构在不同的语言中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源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英语中,“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是最常见的,而在汉语中,“主谓宾”的语序更为常见。
因此,在将一个英语句子翻译为中文时,译者通常需要调整句子的语序。
另外,英汉两种语言的动词时态和语态也存在差异。
例如,“未来进行时”在英语中常常使用,而在汉语中相对较少使用。
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译者可能需要转换句子的时态和语态,以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
最后,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的表达方式产生了影响。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行为方式、礼貌用语和社会规范,这些因素在翻译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英文中,“How are you?”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而在中国文化中,则更常使用“你吃了吗?”作为问候语。
因此,译者在将英语问候翻译成中文时,应该选择符合中国文化习惯的表达方式。
另外,由于中西方言语风格和修辞手法的差异,译者在进行表达方式的选择时也要注意文化的差异。
汉英文化差异影响英汉互译的原因及类型
思想教育不仅要在学生初入学及思想道德修养课上进行,教师作为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节课都要不失时机地把思想教育融入到课堂 中,特别是在第一节课,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 心、自豪感。另外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自觉 遵守爱国守法、团结友爱、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护理专 业,教师同时要把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讲给学生,让学生对护理工 作有一个全面地认识。
即按所给的句子的顺序逐词进行翻译。完全不考虑上下语境 及目的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例 3: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误译: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265
语言文字
2009.10(上旬刊)
正译:If you study hard, you’ll improve. 例 4: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误译:行动的声音大于说
学习目的语的民族文化,了解汉英文化差异,对于掌握翻译技 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不仅要给学生传授 英语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传递给学生大量的民族文化知识。使 学生充分了解英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避免在翻 译的过程中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从而达到减少误译错译的现象 发生。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不是一个个字符的简单排列组合。语言 是思维的工具。一个民族思维模式的形成是在该民族长期的哲学 背景、文化传统之下逐步确立的。英国及其他许多西方民族受古希 腊哲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他们的思维 形式具有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完备的鲜明特征。因此,英民族的 思维方式体现在语言上,就是语言注重形式,注重词语之间,句子之 间的逻辑关系。简言之,英语是形态的语言,通过语言外显的,丰富 的形态变化来表现。
浅议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浅议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作者:王媛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22期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反映着文化。
文化在人类社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翻译的过程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影响着翻译的成功与否。
本文主要就习语,俚语,色彩词,动物,植物五个方面列举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并对翻译中遇到的文化差异提出了恰当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英汉翻译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1 导致文化差异的因素翻译是在语言平台上进行的,而语言反映着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体系,彼此之间具有差异性,研究和分析源语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导致文化差异有以下几个因素:(1)地域区别。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同时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
中国文化是在北温带黄河两岸的大平原农耕地区发展起来的,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独立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而西方文化源自古希腊、罗马,地处海滨和近海岛屿,由此形成了海洋型的商业城市文化。
如东风和西风在中西文化中的涵义是不同的,在汉文化中,“东风”即“春天的风”,是希望与力量的象征;而“西风”则是凄凉、萧条的代名词。
而西风对于英国人才是暖风,生命的催化剂。
(2)宗教信仰不同。
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以佛教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老天爷”成了佛教徒心目中的天神,许多词语来源于佛教,如“三生有幸”,“三生”是指前生、今生、来生;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文化深刻影响着西方人们的语言表达,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佑自救者)。
汉语文化中,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代表一种气势磅礴的民族精神,中国有“龙飞凤舞”,“望子成龙”等说法;然而在英语文化中,“dragon”是邪恶的象征,是一种恐怖的动物。
文化差异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
文化 的 内涵 和特 征 是一 定 的历 史 条件 下形 成 的 ,受地 理 环 异是指 人们 在不 同生活 和 自然环境 下形 成 的语言 、 知识 、 仰 、 信 人 生观 、 值观 维方 式 、 德、 价 思 道 风俗 习惯等 方面 的不 同。不 同的民 族在 自己的生 活环 境 下 , 创立 了 自己特 有的 文 化体 系 , 也被 自 己
【 声】 l百家 心 纵横 I
文化 差异在 英 汉翻译 中的重 要性
●曹雪峰
摘
一
要: 文化差 异 , 别是 东 西方文化 差异 , 致 了人们 对 同 特 导
问题对 此进行 剖析 。 例 1在 现代城 市生 活 中,街道 妇女 ” : “ 为城市 的安 全与稳 定作 出 了 很 大 的 贡 献 。 译 文 : o enub n l ,t e w me I m d r ra i sr t o n n f e e
别是 价值观 、 思维 方式 、 审美情趣 等均有 很大 的差异 。翻译 工作者 头 作 用 。译 文 : i sd e e i c n mi rfr tict。 wt i e p n ge o o c eom。 h i ht n s y
“ 理 的是 个 别 的词 ,而他 面 对 的是 两 大 片文 化 ” MayS el 处 。 r n l H rb 明确指 出 , on y 翻译 是一 种“ 文化 的活动 ” 跨 。英语 和汉语 分 别
f m al o or l cr wned ast e f y h i ci 。 e no i d r de h nan al co m c an ta ub of t e Fa s ,s ayng a dr h r Ea t i pl i ago ad ol n n he r e i bo t o— osi ec ng
中西文化差异在英汉互译中的体现
上, 英语重形合 , 汉 语 重 意 合 。因 此 , 汉 语 的句 子 结 构 松 散 , 短 句 和 简单 句 多 。 而 英语 句 子 结构 严 谨 。 长 句 和 复 杂 句 多 。从 语 言 学 角度 来 说 ,英 汉 语 言 之 间 最 重 要 的 区 别是 形 合 与意 合 的 区 分 。在 翻译 过 程 中 , 只有 把 握 好 形 合 与 意 合 的差 异 , 才 能使 译 文 更加 符 合 双 方 语 言 的表 达 习 惯 。 如: 众 里 寻他 千百 度 , 蓦 然 回首 , 那人却在 , 灯 火 阑珊 处 。
1 . 称 谓 用语 。
首 先 是 对 父 母 以外 的亲 属 的 称 呼 。英 语 中 用 g r a n d f a t h e r , g r a n d m o t h e r , u n c l e , a u n t , c o u s i n 和n e p h e w 等 几 个 词 分 别 表 示 亲 属 中的长辈 、 平辈和晚辈 ; 而 汉 语 中则 多 达 几 十 种 , 要 把 是 否 血缘关 系 、 是 否姻亲关系及姑 、 表、 堂 等 各 种 关 系 用 称 谓 全 部 表达清楚。 2 . 对 待谦 虚 。 中 国人 和 英语 国家 的人 对 待 谦 虚 的反 应 是 截 然 不 同 的 。 英美 人 对 别 人 的 夸 奖 往往 欣 然 接 受 , 说声 “ T h a n k y o u !” , 而中 国人却 习惯 用 “ 过奖 了” 、 “ 哪里 , 哪里 ” 一 类 用 语 表 示 自己 的谦
试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翻译的不对等问题
一
、
种自 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 ” 习语是语 言的精髓 ,它蕴含着 丰富的 文化信息 ,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 ,具有鲜 明的形象和 比 喻 ,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 域色彩 。例如 ,英 语 中 “ T o Me e t 0 n e Wa t e l r o o ”( 遭遇滑铁卢 )是 源于十 九世 纪拿破仑 在 比利 时小城 滑铁 卢惨败一事 ,汉语中 “ 败走麦城” 是指古时三国的蜀 国名将关羽打败 退兵麦城一事 ,两个语词 来源 于不同的历史事件 ,但寓意 相同 ,都是 指惨遭失败。因此 ,这类语词 的翻译需要 了解各民族历史文化才 能使 译文更具文化个性。 风俗习惯同样影响习语 。语 言来源于生活 ,生活习俗与思维 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 言的表达 系统 。如汉 民族在思想深处尤其是 政 治观念上有崇左惧右的心理, 日常生活 中眼皮跳人们常常说 “ 左 眼跳 财 ,右眼跳灾” 。而英 民族则有 “尚右忌左 ” 的习俗 ,清晨 起床要 右 脚下地才是一天吉利的兆头 ,所 以有 G e t U p O n T h e wmn g S i d e O f T h e B e d( 一起床就心绪不佳 )这样的习语 ,类似 R i g h t —H a n d ma n( 得 力 助手 )等这样 的表达 。 英汉文化同样也受 到明显 的宗教影响。西方国家特别是英语 国家 多信仰基督教 ,因此基督 教文化对 人们生活 的影响非 常深远 ,比如 , 我们 说 一 个 人 很 穷 ,就 有 A s P o o r a s T h e C h u r c h Mo u s e ,再 如 T h e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论文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论文篇1摘要:翻译的本质是两种文化的交流。
文化的差异是一个译者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让读者产生歧义。
分析了中西方主要的文化差异,并对主要的差异进行了举例说明。
介绍了对于这种差异的基本翻译方法,它们分别是:异化法、归化法和音译法。
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文化差异;处理方法;异化法;归化法;音译法1、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
不同的文化需要沟通。
沟通离不开翻译,可见文化及其交流是翻译发生的本源,翻译是文化交流的产物。
翻译教学和研究的经验表明:翻译理论和技巧必须建立在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翻译之所以困难,归根结底是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相似之处,但2012年02月13日09时09分,《英语学习:英语论文:简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1]》由出国英语编辑整理。
2、译法汉语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在英语文化中完全空缺,这时可采用音译法将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语“移植”到英语文化中去。
如:“功夫”kong fu、“乌龙茶”oolong等。
许多采用音译法翻译的词语已成为英语中的外来词,被西方大众广泛接受。
3、结语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传承者。
文化依靠语言进行传播、交流。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英汉互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于译者来说熟悉中英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这两种语言更为重要。
翻译离不开文化,没有基于文化的翻译是达不到交流的目的的。
本文只列举了三种基本的翻译方法,对于文化意象处理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翻译方法和公式,译者应根据上下文灵活处理。
中西差异与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精选文档
中西差异与英汉互译中的词汇空缺一、汉英互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必然性杨绛先生曾经形象地比喻翻译工作,说译者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仆二主”的事情,即译者这个“仆人”不仅要忠实于原著这个“主人”,还要忠实于读者这个“主人”。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心中既要想着原作及其作者,尽可能地把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出来。
同时,译者还要想着原文的读者,翻译出来的东西要尽可能接近读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然而,译者这个“仆人”是否真的能够完全忠实于“原著”和“读者”这两个主人呢?事实上,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翻译完完全全的可能是没有的,完完全全的不可能也是没有的。
世界上的一切翻译活动都是在这两个极端中进行的。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
“因为再好的翻译也不可能在译入语中百分之百地表达出原文的全部内涵、全部意义、全部信息,也不可能使译入语接受者的感受和反映完全等同于原文接受者的感受和反映”(沈苏儒,《信达雅漫谈》)。
所以,译者不可能同时完全、而只能尽量忠实于这两个主人。
这正应了钱钟书先生的那句名言“翻译必有失”。
英汉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差异导致了语言上的差异,并突出表现在词汇层上。
词汇承载了大量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在成功的交际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翻译作为交际的一种手段,必然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民族文化及各民族实践活动的特异性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会表现为“词汇空缺”(即一种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事物,另一种语言却没有,而只能用“兜圈子”的办法才能表达)。
二、中西差异导致的词汇空缺中西文化差异是自东、西方开始有了交往以来从未停止的一个话题,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社会习俗、宗教文化及英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差异等方方面面。
而这些方方面面的差异足以让译者在如何既忠实于“原著”又忠实于“读者”的问题上煞费苦心。
(一)历史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词汇空缺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特有的词语,比如古代的一些刑罚“车裂”、“五马分尸”、“金瓜击顶”“株连九族”等,这些词语就是现代的中国人也需要借助额外的解释才能理解,更何况要把它翻译出来给对中国古代文化一无所知的西方人来理解呢。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内容提要】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
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在各自的语言上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来,并且对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理解和传达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
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差异,社会风俗习惯差异和宗教文化差异这三个主要方面,分别论述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造成的影响,提示大家要充分了解中西文化背景,在真正理解原文内涵的基础上,精确译出原文。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翻译【正文】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
语言是一种复杂而灵活的社会现象,从一种语言的使用,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地域政治与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谚语、思维方式、个人价值观、行为准则等。
从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来看,儒家伦理文化是汉文化的主流;而基督教的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主脉。
由于中西文化源流传统的差异,使得文字转换的过程更加艰难,对译文的准确性也难以把握。
中英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人统计过,给文化一词下的定义至少有200种。
一般说来,文化可分为两类:正式文化和普通文化。
正式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各种自然科学的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普通文化,即人类生活中一系列不同的特征,如风俗习惯、礼仪、禁忌、婚丧、庆典、节日等。
两类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正如刘重德教授所说“文化包含着语言,并影响着语言…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形式,人们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的丰富思想,进行相互间的思想感情交流。
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事实上语言并不是一种隔离的现象孤立地存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整体的部分。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知识文库 第17期21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王琳博翻译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是两种不同语言的相互转换;翻译是两种不同文化沟通的桥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本文从中西文化差异入手,在宗教信仰、思维方法、表达习惯、认知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了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并且结合具体的例子,指出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1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相互交流也日益密切,但是不同国家在语言方面存在着差异,想要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就需要进行翻译工作。
可以说,翻译是自身文化与异国文化进行转换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媒介。
因此,翻译是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的。
2 影响英汉翻译的因素2.1 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信仰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中国,宗教文化主要儒教、道教和佛教文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而在英语国家,宗教文化则是由基督文化与哲学思想共同形成的。
两种不同的宗教文化影响了人们对于各种事物的认知,影响了语言的表达。
例如,“God”一词表示上帝,主,主宰世界的神。
但是由于宗教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所表现出的内涵是各不相同的。
在我国,由God 所联想到的通常都是玉皇大帝、神仙,而在西方,联想到的是上帝。
例如:“God bless you.”,按照字面翻译为“上帝保佑你。
”但是考虑到佛教的影响,根据上下文语境汉译时可译为“佛祖保佑”。
2.2 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差异思维方式因民族而异,也是对英汉翻译造成影响的因素之一。
汉语表达按照一定的时间和事理顺序,逐层叙述;而英语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谨,由主到次。
通常先给出主要信息,然后再介绍辅助信息。
同样,在句法结构方面,汉语重意合,句中少用连接词语;而英语重视形式逻辑,即形合,表达时常使用各种形式连接词。
论英汉高低语境文化差异对汉译英的影响
MING RI FENG SHANG203文 教 研 究文|张 幸论英汉高低语境文化差异对汉译英的影响摘要:语境,就是语言存在且被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环境。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将语境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语境高低的不同,使得两种语言在表意方面对文字和语境的依赖程度差异很大,而这些差异会对翻译产生诸多影响。
本文从英汉高低语境的差异出发分析文化的多样性,以及高低语境差异对于实际翻译工作的影响。
关键词:高语境;低语境;文化差异;汉译英一、英汉语境的基本概念霍尔[1]认为,人类交际都要受到语境的影响。
他把语境定义为“the information that surrounds an event, it is inextricably bound up with the meaning of the event”,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与低语境(low context)。
(Hall,1976)高语境文化又叫强交际语境文化,语言表达婉转含糊,担心冒犯对方。
低语境文化又叫弱交际语境文化,所有的信息都反映在语言表达当中,简单直接,毫不含糊。
如若想通过暗示、间接或者非语言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会别人认为是回避问题的表现。
二、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1、高低语境文化产生的主要原因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生活较为稳定,节奏缓慢,社会变化幅度小,人们的生活经验和人际关系趋向单一化,正是由于社会所赋予人们的这种缓慢的性格,高语境文化下的人们的表达方式趋向于含蓄委婉。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不悠久,人口组成关系复杂,人口流动大,再者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缺乏明确的集体主义,由此形成的低语境文化采取直接明确的快语方式。
2、高语境和低语境的特点在贾玉新的《跨文化交际学中》,将高低语境文化概括为:高语境文化:1)内隐;2)暗码信息;3)较多的非语言编码;4)反映很少外露;5)圈内外有别;6)人际关系紧密;7)高承诺;8)时间处理高度灵活。
英汉互译中存在的中西文化差异(2)
英汉互译中存在的中西文化差异(2)二、情感色彩中的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处理英汉对基本颜色的分类差别不大。
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red,white,black,green,各种颜色对于不同的民族而言,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译者在翻译时应特别注意其中的差异。
在英汉语言中,红色red有时可以完全对应,有时却大相径庭:如:红旗red flag红糖brown sugar,红茶black tea等等。
green 在英语中可以表示“嫉妒、眼红”,如,green with envy是指“十分嫉妒”的意思。
汉语中表示十分嫉妒的“眼红”,应该译为green-eyed而不能译为red-eyed。
由于美元的纸币是绿色的,所以green 在美国也指代“钱财、钞票、有经济实力”等意义。
黄色yellow在英汉语言中的引申含义差别较大。
在英语中yellow可以表示“胆小、卑怯”的意思,例如:a yellow dog可鄙的人,ayellow livered胆小鬼。
汉语中黄色一词有象征低级趣味、色情庸俗的意思,如黄色电影、黄色书刊等等。
这些名称中的“黄”与英语中的“yellow”无关。
能够表示汉语中的意思的词应该是:pornographic色情的、vulgar庸俗下流的等。
然而,英语中另一个颜色词blue却常用来表示汉语中这类意思。
如:blue jokes下流的笑话,bluefilms黄色电影等。
蓝色blue 在汉语中的引申意义较少,而在英语中blue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颜色词。
英语的blue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落”、“心情沮丧”。
有时也用来指黄色的、下流的意思。
如:blue talk下流的言论、blue video黄色录像。
白色white在英汉语言中都有纯洁和清白的意思,但也有一些含义上的不同。
如: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葬事相联系,如:“红白喜事”中的“白”指葬事。
但在英语文化中,white表示幸福和纯洁。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17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摘要:文化的含义很广泛,不同国家的风速习惯、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宗教历史以及行为方式都各部想用。
语言作为国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包含着国家的很多传统风俗以及发展历史。
英语以及汉语就有着各自的历史以及特征,因此,在日常翻译的过程中,两个国家的语言就会存在很多的问题,经常会存在和原句意思不一样的情况,这也就是英汉互译中文化差异的体现。
关键词:中西文化;文化差异;背景;英汉互译1.宗教文化的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主体,现有的西方文化大多都是由基督教文化衍生而来的,所以要充分了解西方文化,就需要先对基督教文化有所学习和了解,这样才能了解更多的西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工作。
在很多的词汇上,英语和汉语都有其对应的词汇,但因为历史文化不同,却有着不同的意思。
例如说龙,英语里翻译成dragon,虽然字面上的意思都为龙,但是在两种语言环境中表达的含义完全不同。
中国皇帝的龙袍上刺绣着五爪金龙,在中国龙一直都是皇帝、神圣、高贵的象征,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而在西方,dragon代表的是一种七头的爬行怪物,是不祥、邪恶、怪物、凶残的代名词,所以在翻译时,就要尤其注意这一类词汇,以免发生错误。
2.风俗习惯的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不仅代表一个民族和地区的生活方式,还受到生活环境、文化教育、政治政策、经济、宗教等多方面的影响。
而语言作为一个民族最有特色的文化,记载这些点点滴滴,会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风俗及习惯,经常用的习惯用语更是可以反映出民族的风情习俗。
比如说英国人常说的“allatsea”,不了解英国风俗习惯的人肯定会翻译成“在海上”,但这是英国人常说的习惯用语,表示为茫然不知所措。
3.英汉互译中肯定句与否定句差异及其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为了提升翻译工作的质量,就要最大限度地弱化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工作的影响。
汉英文化差异影响英汉互译的原因及类型
常敏 感 , 老年人更故 意被称 作 sn r izn 年长 的公 民) g dn e i te ( oci 或 o e l
ae( gr黄金年代 的人 )邵 志洪 ,9 7 3 0 ( 19 : 1 )
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难免在 翻译 中会 出现误译错译 。
基本技 能。但是汉英两民族的文化差异常常会 导致误译和错译。本 文以文化差异理论为基础 , 在教学实践 中, 中学 生误译 , 对 错译 的例
证进行 收集 , 归纳和总结。就思维方武 与孔貌准则差异 两个方面导
致 中学 生翻译 的误译与错译 的原 因及类型作初步 的探讨。
关键词
则 差 异
英 汉互译 汉英 文化差异 思维方式 差异 礼貌准
突无礼 、 能容忍 的。 不 中学生在英 汉互译 的时候 , 常会出现误译甚至错译。导致这 经 些现象 出现的原 因之一 是因为汉英之 间存在很大 的文化差异 。文 化反映一个 民族 的思 维方式 , 价值观念 , 为准则 以及他们 的风俗 行 习惯 、 生活方式和宗教信 仰。文化与语 言之间存在 密切的关 系 : 文
语言文字 重
汉英 文化 差 异 影 响英 汉 互 译 的原 因及 类型
王 荣
(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 : 0 9 H 5 文献标识码 : A
陕西・ 西安
706 ) 10 2
文章编号 : " - 8 4 2 0 2 — 6 — 2 1 ? 7 9 ( 0 9)8 2 5 0 62
学生 在翻译 的时候 只是 注重 意义的翻译 , 没有注意句子的结构
3 思维方式与礼貌准则差异 导致误译 的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与英汉互译
【摘要】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
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
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互译上。
因此,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英汉翻译
0.引言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交融的过程。
在很大程度上,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
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字有着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一种语言文字中的某些含义,有时候很难通过译文用另一种语言文字传达给读者,而翻译中所失去的恰恰就是跨语言文化的内涵与微妙。
正因为如此,翻译工作者就要从提高自身的素质方面出发,努力创造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英语特点,并能让英语国家人们读懂和理解的英语表达法。
1.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
由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了汉民族汉语重意合和具象思维的特点。
西方的哲学家认为人类可以征服自然,这使得他们常把观察的视点放在动作的承受者上,所以,英语中存在大量的被动语态。
另外,汉民族的思维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语常用人称作主语,经常会用“有人”“人们”“大家”等泛指人称或省略主语的无主句。
同时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中国人以过去为取向,无论人们做什么都要考虑此事过去是否做过,而西方人尤其是英美人则习惯未来取向,主张一切着眼于未来。
从而决定了中国人偏重顺向的和螺旋式的思维,而西方人则偏重于逆向和直线式的思维。
英语具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形式多样的语法形式。
而汉语无词形变化,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
英语可通过动词的屈折变化来体现不同的时态,而汉语因无词形变化需借助于词汇手段即表示时间的副词来交代动作发生的时间。
英语是形合语言,这源于西方人习惯于分析,逻辑和推理,思维模式呈线性。
反映在语言上是注重形态变化和语法结构,多用关联词语体现句子内部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结构较明晰。
而汉语是意合语言,中国人讲注重整体和谐,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特点,汉语思维重综合和意会,反映在句子成分和结构上相对不明晰,这些差异在语篇衔接上有所体现,作为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译者,应该了解英汉语篇连接上的差异,需要使用一些翻译策略,使译文通顺连贯。
2.差异与英汉互译
翻译是一个理解原文和表达译文的过程,即在保持意义不变的情况下,用一种语言文本来替代另一种语言文本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理解、表达和核校。
在翻译的实践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表达是理解的结果,两者互相作用,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只有理解正确才能使译文表达准确成为可能,而在斟词琢句的表达过程中又能进一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因此,理解和表达这两个阶段尤为关键。
在英译汉过程中,可以把英语的从句拆分成汉语的小短句,使句子对仗,达到音韵美的效果。
汉语是一种以分析性为主的语言,结构较弱,采取提取意义为指点的方法,各意群、成分等通过内在的联系贯穿在一起。
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从事英语翻译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传递到译入语中,结果对等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
一般如果对于中国人来说“上火”一词,实在熟悉不过了,然而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你仅仅说一个“hot”,他们该怎样去理解呢?中国是一个有着源远历史的烹饪大国,其复杂的菜系更是举不胜数,当然对于国人来说,一说菜名就知道是什么菜,主料、烹饪方法、形状及口感都了解一清二楚,而对于外国人来说,如果直译的话,就有可能让他们产生误解。
例如,夫妻肺片,民间翻译:Husband and Wife’s Lungslice (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麻婆豆腐,民间翻译:Beancurd Made by a Pock-marked Woman(长满雀斑的女人制做的豆腐);如果是这样翻译给外国游客的客的话,可以想象他们是如何的表情,这顿大餐还进行的下去么?所以为了避免笑话百出,我们可以这样翻译:夫妻肺片—Beef and Ox Tripe in Chili Sauce(泡在辣椒酱里的牛肉和黄牛肚);麻婆豆腐—Mapo Tofu(麻婆豆腐的汉语拼音。
有些菜名翻译为避免直译产生误解,我们可以从主料、烹饪方法、形状或口感、人名或地名等方面来着手进行翻译。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根据汉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组合成英语句子,由于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译英的过程中注意词形的变化,时态语态的变化,添加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的连接词。
因为汉语句子中主动语态非常常见,表现为较多的使用“有生命的主语+有生命的谓语”作为句子的基本结构。
而英语国家的人们形成的是一种客观思维,其特点是会从事物自身的角度开始表述,因此英语句子中被动语态非常常见,表现为较多的采用“无生命的主语+有生命的谓语”的作为句子结构,如英语中两个比较特别的词语“it”和“there”,这两个词在英语中广泛应用,但是更多的时候它们是无意义的,只是为了满足语法结构上的需要。
3.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汉互译时应考虑到诸多因素,尽可能使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情况下,达到通顺、自然,符合目标语的行文习惯。
只有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对语言造成的影响,我们在处理翻译问题时才能更好地采用有效的翻译方法来处理由于语言文化不同导致的翻译问题,从而提高译文的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乔曾锐.翻译经验与翻译艺术的评论和探讨[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2]郭建中.文化与翻译[C].背景冲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3]焦飏.论英汉翻译中的“翻译腔”问题[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9).
[4]尹富林,阮玉慧.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5]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