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格式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

课程设计要求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关于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自己在XXX(填写具体技能)方面的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X(填写具体学科或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其对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其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X(填写具体知识点)、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和XXX(填写具体知识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第1-2课时:介绍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第3-4课时:讲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

3.第5-6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XXX(填写具体知识点)在实际中的应用。

4.第7-8课时: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XXX(填写具体知识点)的操作过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培养其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并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格式:宋体,3号,加粗,居中对齐,上下空一行)一、目的任务(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二、设计内容三、时间安排四、设计工作要求五、成绩评定六、参考文献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不得使用铅笔书写。

)(正文:正文内容层次序号为:1、1.1、1.1.1……)(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段前、段后为0行)(页边距:上2cm,下2cm,左2.5cm、右2cm 页码:底部居中)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院(系)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课程编号课程学分起始日期封面纸推荐用210g/m2的绿色色书编辑完后需将全文绿色说明文字删除,格式不变(另起页)课题名称(题目格式:宋体,3号,加粗,居中对齐,上下空一行)一、选题背景(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说明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二、方案论证(设计理念)(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说明设计原理(理念)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包括:重点说明要实现的功能及其要求、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应用的运行环境及其性能等要求。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三、过程论述(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重点说明设计是如何实现的,包括:对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

要求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要求:每个图都必须有文字说明,图前说明为什么使用该图、图的主要作用;图后说明图中各成分的作用,和成分之间的交互或图所表达的流程。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四、结果分析(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五、课程设计总结(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总结可以包括:课程设计过程的收获、遇到的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程序调试能力的思考,课程设计实现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等。

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

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

课程设计大作业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以及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学生应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并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1.描述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解释不同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3.阐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4.分析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并应用相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运用实验方法和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6.通过数据分析,归纳和演绎物质的性质和能量变化规律。

7.结合生活实例,应用物质与能量的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和科学思维。

2.增强对物理实验的热爱,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强化环保意识,理解科学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涵盖第三章“物质与能量”的主要内容,包括:1.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

3.能量的守恒和转化定律。

4.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及其应用。

具体到教材的每一章节,我们将分别讲解:•第3.1节:物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第3.2节: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性质。

•第3.3节: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

•第3.4节:能量的守恒和转化。

•第3.5节:生活中的物质与能量。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系统讲解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质与能量现象,促进学生思考。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科学实验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状态变化和能量转换。

四、教学资源为确保教学质量,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物理教程》第三章相关内容。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科普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和教学视频,辅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

4.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课所需的仪器和材料齐全,让学生动手实践。

课程设计书写要求规范及封面任务书格式

课程设计书写要求规范及封面任务书格式

课程设计题目:救护车音响电路的设计学生姓名:学号:院系名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自动化 11-1指导教师:张鹏绍国平职称:二○一三年三月一日课程设计任务书第三章系统分析与设计3.1扬声器高低音发声原理第一片555主要通过Vo1输出占空比一定的方波信号控制第二片555的控制端电压当Vo2输出为高电平时第二片555控制电压端Vco为高电平由振荡频率f的计算公式可知此时振荡频率较低为低音相对应当Vo1输出为低电平时第二片555控制电压端Vco为低电平此时振荡频率较高为高音。

而高低音的持续时间则由第一片555决定。

①计算高频声音和低频声音持续的时间高音高频信号时间即为C1经R2放电时间T2低音持续时间为C1经过R1、R2充电时间T1。

高音持续时间T2=R2C1ln2=4ms即低电平持续时间低音持续时间T1=(R1+R2)C1ln(Vcc-Vt_)/(Vcc-Vt+) =(R1+R2)C1ln2=6ms即为高电平持续时间②第二片555的5管脚输入电压可根据戴维南等效电路求3.2电路组成多谐振荡器是一种自激振荡电路,它不需要外加触发信号,在电源接通后就能自动的矩形脉冲中由于在产生矩形脉冲。

由于在矩形脉冲中含有丰富的谐波分量,所以习惯上将振荡电路称为多谐振荡器。

通常使用的振荡器有门电路组成的多谐振荡器、555定时器构成的振荡器、石英晶体组成的多谐振荡器,此设计选用了555定时器构成的定时器。

按照设计要求,本次设计是模仿救护车声的电路,要有脉冲信号源以及能产生高频信号的振荡器把信号运载出去,我们的电路设计分为两部分。

用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作为低频脉冲信号源电路,如图3.1所示。

如图3.1所示,用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器件作为脉冲信号源,产生低频信号,用555定时器组成多谐振荡器,产生高频信号,用来运载音频信号,即低频信号。

输出接扬声器,是扬声器模拟救护车声响。

7.1元器件清单表7.1 元器件选择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价格/元555定时器NE555 2个 1.00 8脚底座2个0.50 R1碳膜电阻10kΩ1个0.05R2碳膜电阻10 kΩ1个0.05R3碳膜电阻100 kΩ1个0.05R4碳膜电阻150 kΩ1个0.05C1瓷片电容10nF 1个0.50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1电路系统设计2.2元器件与参数设计第三章系统分析与设计3.1扬声器高低音发声原理3.2电路组成第四章系统安装、调试与参数测量 4.1电路的安装4.2电路的调试4.3总结第五章设计小结、心得体会第六章主要参考资料第七章电路原理图第一章设计任务救护车音响电路的设计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方案2.1电路系统设计:该电路由第一个555产生低频输出送给第2个555高频输出,通过计算输出频率约为700Hz,而人的耳朵能接受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故人能听到,符合设计的实际可行。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具体学科),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进行表达。

2. 学生能理解课程内容的基本原理,如YYY(根据具体学科),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能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ZZZ(根据具体学科)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相关习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自信心,养成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XX年级(根据具体年级),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关于XXX(具体学科概念)的基础知识,涉及教材第X 章第X节。

- 分析YYY(具体学科原理)的内涵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参考教材第X章第X 节。

- 介绍ZZZ(具体学科方法)的操作步骤,结合教材第X章第X节。

2. 技能训练:- 设计观察、分析类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对应教材第X章练习题。

- 组织课堂讨论,促进知识内化,涉及教材第X章相关话题。

- 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参照教材第X章实践活动。

建设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设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设课程设计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XXX(具体知识内容),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XXX(具体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在XXX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形成正确的XXX观念,培养对XXX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选取教材中的XXX(具体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内容包括:1.XXX(具体内容1):通过讲解XXX(具体方法或案例),使学生掌握XXX(具体知识或技能)。

2.XXX(具体内容2):以XXX(具体案例或情境)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XXX(具体内容3):对比分析XXX(具体知识或现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XXX(具体概念或原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分组讨论特定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进行XXX(具体实验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XXX版本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XXX(具体书籍),以丰富其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及时的批改和讲解。

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课程主题的基本知识,理解课程主题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课程主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课程主题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

•熟悉课程主题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技能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课程主题相关问题。

•运用科学方法和思维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能够运用现代技术工具获取和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着重于培养学生:•对课程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认识课程主题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依据课程标准进行选择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课程主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课程主题的基本定义、相关术语及其内涵和外延。

2.课程主题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回顾课程主题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演变脉络,了解当前的发展状况。

3.课程主题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分析课程主题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探讨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将结合具体的教材章节进行详细展开,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选用教材名称作为主教材,辅助以参考书籍等辅助教材。

•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PPT、视频、音频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

课程设计封面与任务书

课程设计封面与任务书

课程设计封面与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的定义、性质、特点等,能准确描述并举例说明。

2. 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相关知识体系,如XX理论与XX实践的联系,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XX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等,提高思维品质。

2.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事实、崇尚科学、关注社会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XX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认知能力,但需进一步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掌握课程核心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品质,具备合作沟通能力。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以下组织和安排:1. 教材第一章:XX基础概念与理论- 介绍XX的定义、性质、分类等基本概念。

- 分析XX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XX领域的应用。

2. 教材第二章:XX方法与实践- 讲解XX方法的基本原理,如XX分析法、XX综合法等。

-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XX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材第三章:XX技能训练- 设计XX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4. 教材第四章:XX领域的现状与发展- 分析我国XX领域的现状,了解国内外XX技术发展趋势。

- 探讨XX技术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学习教材第一章,掌握XX基本概念与理论。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

课程代码制订人制订日期审定人 审定日期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和编制 步骤,能正确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完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图纸由指导教师提供,工程量采用预算作业成果。

官山三路1、施工组织设计的任务 (1)编写施工方法与施工方案。

(2)编写施工准备工作,计划与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表。

(3)绘制施工进度计划表。

(横道图一张) (4)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

(3#图一张)(5)编写各项技术组织措施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

主要内容:建造特点,结构特点简介,以及装修特点,施拟建工程茂 名 路工条件,地形,地貌,特点简介,以及工程所在处的社会,经济环境。

(2)施工方法与施工方案。

主要内容:施工程序,施工流向;主要分部份项工程的施工方法;主要施工机械的选用;施工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运用。

(3)施工准备工作与施工进度计划表。

主要内容:施工准备工作计划表,分部份项工程的划分;进度控制的计划系统,进度控制实施计划,编制横道图。

(4)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表。

主要内容:水泥、砂、石砖、钢材以及各构配件需要计划表。

(5)施工平面图。

主要内容:水平及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主要材料及构配件的堆放,仓库,搅拌站的布置,暂时设施的布置,施工现场道路,给排水,供电网络布置。

(6)各项技术组织措施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内容:文明施工各项措施、安全、质量措施,节约材料措施,各级技术管理人员职责等。

1、书写的清晰,条理清晰,内容符合实施施工要求,用4A 纸书写。

2、进度计划表要用3# 图纸绘制;横道图一张。

3、施工平面图用3# 图纸绘制,应用标准图例绘制。

4、按设计内容顺序装订成册。

5、独立完成,如发现有抄袭现象,当零分处理。

1 周总成绩=出勤成绩 20%+评阅成绩 80%,具体标准如下:1)优秀标准: 90 分~100 分2)良好标准: 80 分~89 分3)中等标准: 70 分~79 分4)及格标准: 60 分~69 分5)不及格标准: 1 分~59 分课程代码制订人制订日期审定人审定日期学分:1 分学时:20 学时合用专业:建造工程管理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和编制步骤,能正确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完成完整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课程设计指导任务书

建筑课程设计指导任务书

建筑课程设计指导任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能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绘图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建筑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学基本概念、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历史和文化等。

具体安排如下:1.建筑学基本概念:介绍建筑学的定义、学科体系和研究领域。

2.建筑设计原理:讲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平面布局、空间、造型设计等。

3.建筑施工技术:介绍建筑施工的基本工艺和流程,包括结构施工、防水施工、装饰施工等。

4.建筑历史和文化:讲述建筑的发展历程和不同地域、时期的建筑特点,探讨建筑与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建筑案例,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实践过程和技巧。

3.实地考察法:学生参观建筑工地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建筑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建筑学著作和论文,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展示建筑案例和施工过程。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建筑设计软件和模型制作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作业包括建筑设计练习、论文和报告等,以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术素养;考试则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范文

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范文

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范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XXX(具体概念),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网络。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XXX技能(如分析、计算、实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课程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讨论与分享。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软件等)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究精神,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需进一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需引导其正确对待信息。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现以上课程目标,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理论知识学习:- 掌握XXX概念及其相关原理(对应教材第X章);- 理解XXX与XXX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应教材第X章);- 了解我国在XXX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对应教材第X章)。

2. 技能训练:- 学习并运用XXX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对应教材第X节);-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软件等)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对应教材第X节)。

3. 实践活动:- 设计XXX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X实验);-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对应教材第X活动)。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 课程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公路隧道支护结构的基本计算方法,熟悉矿山法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工艺,掌握公路隧道施工设计的基本方法。

2 题目《公路隧道结构设计与计算》题目一:某高速公路隧道通过III 类围岩(即IV级围岩),埋深H=30m,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3 KN/m3,计算摩擦角ф=35o ,变形模量E=6GPa,采用矿山法施工。

题目二:某高速公路隧道通过II 类围岩(即V级围岩),埋深H=50m,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0 KN/m3,计算摩擦角ф=25o , 变形模量E=1.5GPa,采用矿山法施工。

题目三:某一级公路隧道通过III 类围岩(即IV级围岩),埋深H=30m,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3 KN/m3,计算摩擦角ф=35o ,变形模量E=6GPa,采用矿山法施工。

题目四:某一级公路隧道通过II 类围岩(即V级围岩),埋深H=50m,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0 KN/m3,计算摩擦角ф=25o , 变形模量E=1.5GPa采用矿山法施工。

题目五:某高速公路隧道通过IV类围岩(即III级围岩),埋深H=20m,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5 KN/m3,计算摩擦角ф=50o , 变形模量E=10GPa,采用矿山法施工。

题目六:某一级公路隧道通过IV类围岩(即III级围岩),埋深H=20m,隧道围岩天然容重γ=25 KN/m3,计算摩擦角ф=50o, 变形模量E=10GPa,采用矿山法施工。

(以上六题共用条件:衬砌材料采用C25喷射混凝土,材料容重γh=22 KN/m3,变形模量 E h=25GPa)3 隧道洞身设计内容(1) 按相应公路等级的行车速度确定公路隧道建筑限界(2) 按公路隧道要求对隧道衬砌进行结构设计(拟定结构尺寸);(3) 按规范确定该隧道的竖向均布压力和侧向分布压力;(4) 计算衬砌结构的内力(画出弯矩图和轴力图);(5) 对衬砌结构进行配筋验算。

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

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

第三章课程设计任务书请从以下各课程设计任务中选作一题,注意每道题的难度有所不同,分值也不同! §3-1 课程设计任务之一一、设计题目: 抢答器控制系统程序设计(本题目满分60分)二、控制要求:用六个抢答按钮对应六个抢答指示灯,一个主持人起动按钮和一个复位按钮, 一个准备抢答信号灯和一个犯规信号灯(蜂鸣器),实现先输入有效,后输入无效的抢答器功能。

当主持人按下起动按钮时,准备抢答信号灯灭,允许抢答;第一位抢答有效,对应信号灯亮,其他无效。

主持人按下复位按钮,回到初始状态,准备抢答信号灯亮。

如在准备抢答信号灯亮时抢答,犯规者对应信号灯亮,同时犯规信号灯(蜂鸣器)发光(发声)。

第 2 页§3-2 课程设计任务之二一、设计题目:配料车控制系统程序设计(本题目满分70分)二、设计要求:配料车从配料罐出发,到A 处取m 车料,再到B 处取n 车料,送回配料罐进行配料混合。

三、控制要求:配料车最初停在配料罐处(光电开关SQ1),按下启动按钮SB1后,配料车到A 处(光电开关SQ2)取料,送回配料罐。

到A 处取料次数由计数器CNT00决定。

然后,到B 处(光电开关SQ2)取料。

在B 处取料次数由计数器CNT001决定。

最后配料车停在配料罐处。

工艺流程图及I/O 分配:┌───┐ 向左 ←─ ─→ 向右 └○─○┘ 输出1 反转 正转 输出0 ──────────────────────SQ1 输入1 SQ2 输入2 SQ2 输入3┻ ┻ ┻ ┻oo oo oo oo输入0 输入4 输入5 输入6启动按钮 停止按钮 A 处取料按钮 B 处取料按钮 SB1 SB2 SB3 SB4SQ1┌→──────┐SQ2│ 循环M 次 ↓└←──────┘┌→────────────────┐SQ3 │ 循环N 次 ↓└←────────────────┘第 3 页§3-3 课程设计任务之三一、设计题目:钻床主轴进给控制系统程序设计(本题目满分70分)二、设计要求:钻头从初始位置开始向右进行钻深孔工作,钻孔过程中,钻头向右钻一段距离后返回初始位置,然后再向右钻一段距离后再返回初始位置,如此反复,完成钻深孔工作过程。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土木工程系《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12一、地基基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让学生熟悉地基基础的设计过程及相应的构造要求,为将来从事设计和施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资料:某单层建筑物为内框架结构,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为300×400mm,墙厚为240mm,室内外高差为0.45m,采用MU10粘土多孔砖,M5水泥砂浆。

垫层为C10混凝土,独立柱基础、桩及桩承台为C25混凝土,钢筋为HPB235。

地质剖面图如图一、二所示,建筑底层平面图如图所示。

题号见表一。

(三)设计要求:1.计算书内容完整、步骤清楚,包括山墙、外墙砖基计算,独立柱基础计算,桩及桩承台计算。

2.绘制一张2#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及刚性基础剖面图(1:30)与独立柱基础详图(1:40)及施工说明。

4.要求每位同学按表一中自己的题号进行设计,与题号不合者以不及格论处。

附:地质剖面图3456学生题目分配表 表一二、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两个刚性基础设计(山墙基础和外纵墙基础)、一个柱下独立基础设计7和一个柱下桩基设计。

(一)刚性基础设计 1.确定基础埋深从地质资料来看,上层土质较好,可作为持力层,基础荷载不大,所以基础埋深取1m 左右即可。

计算地基承载力的修正值:()()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2.确定基础的底面宽度hf F b G a K γ-≥注意b 值取成50mm 的倍数3.验算地基的软弱下卧层 具体步骤参见教材 4.确定基础的剖面尺寸可下面采用两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 (1)混凝土和砖的组合基础A .首先确定混凝土基础的厚度h 1,(300~500mm 左右,取50mm 的倍数) 根据构造要求,选用C15的混凝土,根据基底压力P K =bG F KK +,确定混凝土基础的刚性角,并确定混凝土基础的外挑长度b 18B .确定每边砖基的台阶数n60201⨯--≥b b b n b 0为上部墙身的厚度,注意台阶数n 应取整数C .验算基础的高度h 是否满足基础的构造要求当上部砖基为间隔式时:12060211⨯+⨯+=n n h h ,n 1+n 2=n 为每边的台阶数,注意n 2≥n 1, 不然就不符合砖的刚性角的要求。

《电气照明》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电气照明》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电气照明》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设计题目某住宅楼电气照明设计班级电气13指导教师胡联红设计时间2014年11 月—2014年12 月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后的一次综合练习,通过练习,能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初具电气照明设计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三选一)1、某六层住宅楼电气照明及防雷接地设计。

2、某六层住宅楼(带跃层)电气照明及防雷接地设计。

3、某六层商住楼电气照明及防雷接地设计。

三、设计说明1、建筑物的电源均采用五芯电缆引自相关变配电所。

2、建筑物的负荷等级和防雷等级均为三级。

四、设计内容1、确定设计方案。

2、编制计算书。

3、电气照明设计4、防雷装置设计五、设计要求1、所绘图纸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的制图标准。

2、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并将设计方案、计算书、施工图及有关资料等按规定顺序装订成册。

3、设计文本用A4纸,施工图先在蓝图上手工绘制草图,最终由电脑绘制(A3图)。

4、课程设计不限于课堂内完成,它属于一个阶段,整个过程中应做到前紧后松,圆满完成任务。

设计指导书一、设计思路1、明确设计任务了解建筑结构特点,熟知设计要求。

收集有关资料。

在这一阶段,首先要认真阅读建筑平面图,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

根据设计任务确定先从哪里入手。

针对性的收集有关资料,如有关的设计手册、设备手册、图集等。

2、确定设计方案。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供电方式;是单电源还是双电源、是三相还是单相、是采用TN—C系统还是采用TN—S或TN—C—S统等。

计量方法;是集中计量还是分区计量。

配线形式;确定导线的种类(电缆还是绝缘线),若采用线管配线选择哪种线管。

敷设方法;明敷还是暗敷。

灯具和插座的类型、功率及数量;控制方式(即设几个配电箱,每个配电箱大约控制几路)设备类型、安装高度;漏电保护的设置等。

3、绘制初步设计图。

初步设计阶段的图纸主要有系统图、平面图、说明、材料表等。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要求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出发资料1.机车车辆条件:韶山Ⅲ(SS3)型电力机车;机车轴列式30-30,轴距布置为230+200+780+200+230 (cm),轮重112.8kN。

2.线路条件:(1)线路设计速度80km/h,最小曲线半径500m(实设超高为100mm),规划采用有砟轨道结构。

(2)线路铺设成无缝线路,铺设地区为福州,铺设线路长度为10km。

(3)道床顶面的容许应力为0.5MPa,路基顶面的容许应力为0.15MPa。

二、设计任务(1)进行有砟轨道结构设计,包括钢轨和扣件的选型,轨枕的类型及布置根数,道床的等级及尺寸,并检算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进行无缝线路设计,包括设计锁定轨温确定、缓冲区设计、预留轨缝确定、轨条布置。

三、提交的成果(一)、设计计算说明书(1)轨道结构选型。

(2)轨道结构强度检算。

(3)无缝线路设计计算。

(二)、设计图图纸(1)轨道结构组装图及选型说明。

(1张A3)(2)轨道结构受力图(3张A4:钢轨弯矩和挠度1张,轨枕三个支承状态的弯矩分布,道床顶面、路基顶面、路基第二区域、路基第三区域应力)。

(3)无缝线路设计图(1张A4或A3,基本温度力图、轨条布置图及相关说明)。

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课程设计的步骤如图1所示:图1 课程设计步骤二、设计方法(一)、轨道结构选型设计根据机车车辆和线路条件,确定钢轨、轨枕、扣件的类型及刚度、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厚度、顶宽和边坡坡度)。

钢轨、轨枕及扣件的可选用类型从教材中选择,道床的等级及主要尺寸也参考教材的内容确定。

以下两点说明:1、道床厚度的选择道床厚度设计根据《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进行,为方便可根据运营条件从教材表1-1中选择。

我们的轨道类型可参考中型轨道结构。

2、钢轨支座刚度D钢轨支座刚度D的意义是使钢轨支点顶面产生单位下沉时所必须施加于支点顶面上的力,单位一般采用kN/mm表示。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一、设计资料(1)建筑资料建筑各层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厨厕大样图等。

建筑物为六层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高为3M,室内外高差为0.1M。

(2)水源资料在建筑物北面有城镇给水管道和城镇排水管道(分流制),据调查了解当在夏天用水高峰时外网水压为190kpa,但深夜用水低峰时可达310kpa;环卫部门要求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城镇排水管道。

每户厨房内设洗涤盆一个,厕所内设蹲式(或坐式)大便器,洗脸盆、淋浴器(或浴盆)及用水龙头(供洗衣机用)各一个。

每户设水表一个,整幢住宅楼设总表一个。

二、设计内容1.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下列内容(1)分析设计资料,确定建筑内部的给水方式及排水体制。

(2)考虑厨厕内卫生器具的布置及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3)室内外管道材料、设备的选用及敷设安装方法的确定。

(4)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的计算。

(5)其它构筑物及计量仪表的选用、计算。

(6)室外管道定线布置及计算(定出管径、管坡等数据及检查井底标高,井径,化粪池进出管的管内底标高等)。

2.绘制下列图纸(1)各层给排水平面图(1:100)。

(2)系统图(3)厨厕放大图(1:50)。

(4)主要文字说明和图例等。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给水方式及排水体制的确定(1)给水方式的确定根据所给资料该建筑为六层建筑,层高为3m,每层4户,为普通二类建筑。

夏天用水高峰时外网水压为190kpa,但深夜用水低峰时可达310kpa,估算自室外地面算起系统所需的水压H=4(n+1)=4(6+1)=28m=280kPa,根据市政管网供水压力以及用户用水要求,进行方案比较:方案一:直接给水方式。

由于夏天用水高峰时,外网压力190kpa<280kPa,会出现供水不足的现象,故不能采用直接供水方式,应选择相应的调蓄增压给水方式。

方案二:单设水箱给水方式。

夜间用水低峰时,外网供水压力可达310kpa>280kpa,除满足用户用水要求外还有盈余,可以设置屋面水箱,将剩余压力利用起来,在夜间储备相应楼层用户一天所需的水量,实现能耗节省,切供水安全可靠性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格式
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文本格式一般为:
1.设计题目
2.设计目的
3.任务(要求:对于一班一题或半班一题的,需明确列出每位学生所对应的设计参数,学生以学号的后两位代替;对于一组一题的,应明确每题的学生人数和学生姓名)
4.时间安排
5.设计内容
6.设计工作要求
7.成绩评定标准
8.主要参考资料
Ⅰ、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一:刚性基础
某厂房承重体系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边柱荷载标准值F K边=400kN,中柱荷载标准值F K中=600kN,设计只考虑竖向荷载,要求学生完成刚性独立基础的设计(素混凝土基础),并计算沉降。

工程设计正负零标高为20.0米,现形场平整平标高为20.0米。

二、设计条件
1 地质条件:场地土层如下:①素填土:松散,厚0.8m;②粘土:可塑,厚4.0 m;
③粉质粘土:硬塑,厚10.0 m;其下为不可压缩基岩;
2、水文地质条件:分布上层滞水,水位随季节性变化,现水位为地下埋深0.5m ;
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相关土层的设计参数如下表:
表1:土层设计参数表
表2:土层压缩试验成果表
注:②层土的基础承载力修正系数为η
b
=0.3,ηd=1.6;
三、设计内容
1 学生承担的具体设计题号见表一,要求每班分4个组。

表三、课程设计题号表
2 设计计算书一份(内容包括)
(1)基础平面尺寸、埋深、验算;
(2)基础结构施工图;
(3)沉降计算;
四、题目二:桩基础
某高层民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高度46米,边柱(柱断面尺寸600×600mm2

荷载标准值F K边=18000kN,中柱(柱断面尺寸800×800mm2)荷载标准值F K中=30000kN,柱弯矩M K=200KN·m,水平荷载H K=100KN,桩顶允许水平位移10mm,桩顶约束按固结考虑;要求学生完成桩基础的设计。

工程设计正负零标高为20.0米,现形场平整平标高为20.0米。

地质条件:场地土层如下:①素填土:松散,厚1.8m;②粘土:可塑,厚5.0 m;③粉质粘土:硬塑,厚10.0 m;其下为不可压缩基岩;
水文地质条件:分布上层滞水,水位随季节性变化,现水位为地下埋深0.5m ;
桩的设计参数如下表。

表5:土层设计参数表
六、设计内容
1 学生承担的具体设计题号见表一,要求每班分4个组。

表三、课程设计题号表
注:1、桩间距按3.5d设计;
2、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30(f c=14.3N/mm2);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 y=300N/mm2);其余钢筋采用HRB23级钢筋(f y=210N/mm2)。

2 设计计算书一份(内容包括)
⑴桩承台埋深,单桩承载力计算;
⑵群桩的设计计算;
⑶承台的内力计算;
⑷承台结构施工图及桩身大样图;
七、时间安排(一周)
刚性基础计算设计2天
桩基础设计2天
计算书整理、修改施工图1天
Ⅱ、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选择持力层及基础的埋深:
1 持力层要根据荷载大小、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的特点来选定。

基础埋深在持力层选定后,沿应依据楼高来确定其埋深大小。

对高层建筑不小于1/18的要求。

对于低层建筑基础基础埋深最小不应少于0.5米。

2确定基础下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深度进行修正,修正系数为ηd=1.6,
用公式:fa=fak+ηdγ(d-0.5)
3、确定基础平面尺寸:A0≥F k/(fa-γG d),注意此处:确定基础几何尺寸用标准值!!!
4、取A=1.2A;(若有水平荷载及M,则系数为1.4)。

5、验算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6、按构造要求进行剖面设计,绘制基础平面图与剖面图!并标注尺寸!!
7、将地基下土层进行分层,求出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p a,计算出基础下自重应力分布曲线,并以表格形式给出其结果;
8、计算出附加应力沿深度的分布;
9、按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量;
10、按规范法计算沉降量:平均应力角点系数法!!沉降修整系数取1.2;
11、比较两者结果!
二、在计算书上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
按构造要求进行剖面设计,绘制基础平面图与剖面图!并标注尺寸!!
三、桩基础的设计
1、桩端持力层要根据荷载大小、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的特点来选定。

桩承台埋深在持力层选定后,沿应依据楼高来确定其埋深大小。

对高层建筑不小于1/18的要求。

对于低层建筑基础基础埋深最小不应少于0.5米。

2、确定承台基础下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深度进行修正,修正系数为ηd=1.6,
用公式:fa=fak+ηdγ(d-0.5)
3、确定桩长、桩径、桩身材料、主钢筋、螺旋筋:主筋不低于HRB400,混凝土不低于C30。

4、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及数n;(荷载为标准值)
5、确定承台平面尺寸,桩间距取3.5d;
6、验算基桩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公式:PAGE26:JGJ94-2008 中 5.1.1-2、PAGE58-60:5.7.1、5.7.2)
7、承台设计:将F=1.35F k,M=1.35M K,H=1.35H K,求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基桩的竖向设计反力,
8、承台受弯:PAGE70-72;
9、承台受冲切:PAGE73-78;
10、承台受剪:PAGE78-82;
注:以上内容步骤可参考教材中例6-2,page264;
11、绘制桩身大样图,桩承台平面图、承台配筋图!
说明:每组同学不能选择同一个边界条件做设计:如一组:桩径可从:600、700、800、900选取;
荷载除竖向力不变为,可有:M、H,
如第一组同学的条件如下:第二、第三、第四组按此分配课题
课程设计说明书(报告)撰写规范
(一)正文:汉字应采用《简化汉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并严格执行汉字的规范。

所有文字字面清晰,不得涂改。

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不得使用铅笔书写。

正文内容层次序号为:1、1.1、1.1.1……。

正文内容一般为:
1、选题背景:说明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设计
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
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对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

要求层次分明、表达确
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得出结论和推论。

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

(二)表格
说明书(报告)的表格可以统一编序(如:表15),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表2.5),采用哪种方式应和插图及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

表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

表格的结构应简洁。

表格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

表格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值相同时,不能用‘同上’、‘同左’和其它类似用词,应一一重新标注。

表序和表题置于表格上方中间位置,无表题的表序置于表格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同一篇论文位置应一致)。

(三)图
插图要精选。

图序可以连续编序(如图52),也可以逐章单独编序(如图6.8),采用哪种方式应与表格、公式的编序方式统一,图序必须连续,不得重复或跳跃。

仅有一图时,在图题前加‘附图’字样。

课程设计中的插图以及图中文字符号应打印,无法打印时一律用钢笔绘制和标出。

由若干个分图组成的插图,分图用a,b,c,……标出。

图序和图题置于图下方中间位置。

(四)公式
说明书中重要的或者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公式应注序号并加圆括号,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如:(45))或逐章编序(如(6.10)),序号排在版面右侧,且距右边距离相等。

公式与序号之间不加虚线。

(五)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间和各种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

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

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0.50:2.00不能写作0.5:2。

(六)软件
软件流程图和原程序清单要按软件文档格式附在说明书(报告)后面,特殊情况可在成绩评定时展示,不附在说明书(报告)内。

(七)工程图按国标规定装订
图幅小于或等于3#图幅时应装订在说明书(报告)内,大于3#图幅时按国标规定单独装订作为附图。

(八)计量单位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按国家计量局规定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