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大纲

合集下载

县级牧区水利规划提纲

县级牧区水利规划提纲

新疆县级牧区水利规划报告编写提纲(讨论搞)1.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1.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1.1.1地理位置(在区域地理中的位置)1.1.2地形、地貌及土壤植被综述区域性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及在区域地理中的位置。

按平原、丘陵、山地、高平原分区描述.。

叙述土壤主要类型及分布,土壤质地及物理特征性参数、土壤养分及酸碱度情况、土壤侵蚀类型与程度。

天然植被组成及覆盖度和分布1.1.3气象特征按分区或分带描述气候特征,即对日照时间、无霜期、气温、降水量、蒸发量、风力情况进行描述,列出主要气候要素1.1.4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状况及土地利用情况(农田、草场、饲草饲料、林地)1.1.5水文地质概况(1)河流的水文特征对主要河流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径流特征进行分析。

(2)区域水文地质简要描述区域水文地质构造与地下水分布及补、径、排特点。

1.2水资源概况1.2.1地表水资源1.2.2地下水资源1.2.3水资源总量根据地区或县级地表水、地下水资源评价资料确定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总量及可开发利用量。

1.3 社会经济概况1.3.1 行政区划具体描述当地行政单元组成(农村、城镇、牧场)1.3.2 社会与人口状况总人口,人均收入,附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表。

1.3.3畜牧业生产现状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生产现状,牲畜头数、草地载畜量、粮食产量等。

1.3.4 国民经济发展概况农牧业生产总值总量,大农牧业结构,地方财政收入、1.3.5 基础设施主要描述交通、通讯、电力、建材等情况。

1.4 牧区水利建设现状1.4.1牧区水利建设历史及现状1.4.2牧区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2. 牧区水利规划原则及指导思路2.1 规划原则2.2 规划指导思路(按“十五”2005年、中期2010年发展规划来描述)3. 牧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3.1 牧区地表水资源3.2 牧区地下水资源3.3牧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3.4 牧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4. 畜牧业自然资源与草畜平衡分析4.1 草地资源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4.1.1 草场资源状况4.1.2 草场利用现状4.2 畜牧业发展潜力及存在问题4.3 草畜平衡分析4.3.1牧区现状牲畜数量(载畜量的分析)4.3.2牧区草原现状载畜情况4.3.3各规划水平年牲畜发展指标4.3.4各规划水平年草畜平衡计算5. 水供需平衡分析5.1 原则与方法5.2 可供水量与需水量的计算5.2.1可供水量计算根据区域水利发展规划或中长期供水规划以及现有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分析确定。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大纲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大纲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大纲贵州省编制说明(修订本)2010年4月目录一、规划范围 (1)二、关于分区划分的说明 (2)三、关于灌溉用水量计算说明 (11)(一)灌溉制度设计 (11)(二)灌溉定额 (11)(三)灌溉水利用系数 (12)(四)集雨水工程 (12)(五)水量平衡计算 (12)四、关于生活、工业、生态与环境需水量计算说明 (13)(一)保证率 (13)(二)生活用水 (13)(三)工业用水 (15)(四)生态与环境 (18)五、关于土地资源总量的说明 (18)(一)现状年 (18)(二)规划年 (18)六、关于规划编制依据的说明 (19)七、关于工程建设标准的说明 (19)(一)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标准 (19)(二)灌溉设计标准 (20)(三)排涝标准 (20)(四)排渍 (21)(五)防洪标准 (21)八、关于旱地灌溉设计的说明 (22)九、关于渠道工程设计的说明 (24)(一)灌溉水的利用系数 (24)(二)渠道防渗率 (25)(三)渠道防渗材料 (25)(四)渠道防渗设计 (25)(五)新材料、新技术运用 (28)十、关于工程管理的说明 (28)(一)组织管理 (28)(二)资金保障 (28)(三)建后管护 (29)(四)运行机制 (30)十一、关于投资估算编制依据的说明 (31)十二、关于填表的说明 (33)(一)灌溉面积 (33)(二)名词解释 (34)(三)填表统计范围 (34)十三、关于附图的说明 (35)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拟对县域内所有涉水工程进行普查,规划将涉及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大型灌区和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规划、半亩口粮田水利建设规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中小河流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规划的部分建设内容,在填报时应注明所在的专项规划,并注意相互间的衔接和统一,避免遗漏和重复建设。

规划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型灌区和5~30万亩中型灌区中设计流量为1立方米/秒以下的固定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和田间工程;5万亩以下的中小型灌区的固定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和田间工程;塘坝(10万立方米以下)、水池(窖、柜)、小型堰闸(设计引水流量1立方米/秒以下)、小型灌排泵站(装机1000千瓦以下)、灌溉机电井等小型水源工程;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及其配套建筑物。

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一、项目背景和目标
简要介绍农田水利项目的背景和目标
二、项目概述
农田水利项目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项目的预期成果和效益
三、项目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
详细项目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
对每个任务进行说明和分解
四、项目实施步骤和工作计划
对项目实施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列出项目的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
五、项目组织和人员分工
确定项目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说明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六、项目资源需求
列出项目的资源需求,如人力、物质、资金等七、项目风险管理
分析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对应的应对措施八、项目监督和评估
确定项目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说明监督和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九、项目推广和宣传
制定项目的推广和宣传计划
阐述推广和宣传的策略和措施
十、项目预算和财务管理
制定项目的预算和财务管理计划
详细列出项目的经费支出和收入来源
十一、项目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估
设定项目的实施进度和效果评估指标
计划对项目的进展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十二、项目和推广经验
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和评价
归纳推广的经验和教训
以上是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的提纲,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大纲
年一遇标准的排涝面积 时段末灌溉水利用系数
节水效益
年均节约灌溉用水量 年均转移灌溉用水量
新增供水能力 新增农业生 产能力 省工、节能 年均粮食增产量 年均经济作物增产值 年节约工日 年节约能源
万Kg 万元 万个 万Kw
备注:1、新增灌溉面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新增补灌面积。 2、年均转移灌溉用水量是指年均节省的灌溉水转移给工业、生活或生态的用水量。 3、年新增供水能力指小型水源工程年均增加的灌溉供水量。
附表5
县各规划时段农田水利综合效益汇总表
效益指标 新增灌溉面积 灌溉 新增及改善 灌排面积 排涝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新增补灌面积 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
新增5年及以下一遇标准的排涝面积
单位 万亩 万亩 万亩 万亩 万亩 万亩 万m3 万m3 万m3
规划时段(×年~×年) 2010-2015 2016-2020 2010-2020

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附件3:2015年度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标题:**县2015年度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高效节水灌溉试点或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一、综合说明简要说明以下内容:(一)项目背景:主要包括任务由来、目的意义、与农田水利项目县三年建设方案的衔接情况、编制过程等内容(二)基本现状:包括项目县地理位置、高中低产田现状;本年度项目区自然、经济社会状况、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等(三)工程总体布局(简述项目区选择依据、主要工程形式及布置方法。

整合项目与项目县项目的交叉、相邻情况)。

(四)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项目建设范围、规模、数量等。

(按水源工程、田间灌溉工程、排涝及配套工程、其他工程等分项描述)(五)资金投入及筹措(按项目县各级资金投入及筹措、整合资金及筹措分别描述)(六)工程建设与施工(组织机构、工程管理、资金管理、开工竣工)(七)工程管护与保障措施(八)项目宣传(九)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数据和国民经济评价结论)二、项目概况(以2014年统计数字为准)(一)自然状况项目区与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密切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最大冻土层深度、土壤种类(五级分类)、地下水埋深等水文地质资料;风力、风向、降雨、长系列水文、气温、湿度等水文气象资料等内容。

(二)经济社会状况说明全县及项目区农田基本情况,包括:耕地面积、3000亩以上连片地块情况、人口数量、作物种类和分布、粮食产量、亩均产量、复种指数、农民人均纯收入等。

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要说明现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说明要高产和中低产田的面积、单产及其分布情况。

(三)全县及项目区农田水利现状。

(1)阐述全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2)详述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列表说明项目区水利工程现状。

(3)简述县级农田水利规划情况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投资、工程量及主要效益情况)。

项目区与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范围结合情况。

指南附件5: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方案编写提纲

指南附件5: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方案编写提纲

目录一、概述 (1)(一)基本情况 (1)(二)小型农田水利现状 (2)(三)水资源状况 (2)二、开展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三、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 (2)四、重点县实施计划 (2)(一)建设目标与任务 (2)(二)工程建设与管理 (3)(三)资金筹措与资金整合 (4)(四)预期效益 (4)五、保障措施 (4)六、附件 (4)附件5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1-2013年)编写提纲一、概述(一)基本情况简述县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农业人口、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及高效农业发展状况等。

(二)小型农田水利现状包括县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节水灌溉及高效节水发展状况;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及运行情况;水源工程运行状况;近年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等。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情况。

(三)水资源状况全县水土资源总量,水土资源可利用量,开发利用程度,重点对项目区开发利用潜力进行分析(从耕地面积、灌溉面积、水资源利用现状、可利用量等条件进行客观分析)。

二、开展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简述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分析重点县建设的必要性。

从工作组织、资金筹措、设计施工能力、管护运行机制等方面,分析重点县建设的可行性。

三、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情况重点介绍经县政府或人大审批后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任务情况。

四、重点县实施计划(一)建设目标与任务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财农[2009]92号)要求,以经审批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制定重点县三年建设的具体目标与任务(用数据说明)。

1、重点县建设总目标(含资金整合)(1)按照《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财农[2009]92号)文件中的“主要目标”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情况,提出重点县建设总目标及年度目标。

《县级“五小水利”工程专题规划》编制提纲

《县级“五小水利”工程专题规划》编制提纲

《县级“五小水利”工程专题规划》编制提纲第一篇:《县级“五小水利”工程专题规划》编制提纲附件1:《县级“五小水利”工程专题规划》编制提纲0 内容提要项目背景;按各章节顺序精简概述整个规划报告。

概况1.1 自然条件1.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1.2 地形、地貌1.1.3 水文气象1.1.4 地质与水文地质1.1.5 自然植被1.1.6 自然灾害重点说明旱涝灾害等情况。

1.2 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国土面积、总人口、农村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县级财政收入、农民纯收入等。

1.3 农业生产现状从土地资源、灌溉情况、水资源、劳动力、气候等方面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现状,说明农业生产现状。

1.4 水土资源状况1.4.1 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说明水环境存在问题。

1.4.2 水土资源利用现状1.4.3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工程现状与建设的必要性2.1 工程设施现状分工程类型阐述规划区工程数量、完好程度、分布情况、水浇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与运行管理状况等;以及人均水浇地面积、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人均蓄水容积、亩均蓄水容积等;现状及需求情况。

2.2 地位与作用主要概述”五小水利”工程在改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尤其是在应对干旱过程中,现有工程发挥作用和效益情况。

2.3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述目前”五小水利”工程在建设、管理和运行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从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干旱缺水地区基本生活、生产条件,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3.1 指导思想3.2 基本原则1、科学规划、统筹兼顾。

统筹考虑当地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相关规划相协调,坚持蓄引提等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提高工程供水保障能力。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一、项目背景1.1项目的主要背景和起因1.2基本信息介绍二、项目目标和原则2.1项目的总体目标2.2实施过程中的原则和准则三、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措施3.1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范围3.2各项措施的详细方案3.3关键工作节点和进度安排四、项目的组织管理4.1项目的领导小组和项目组成员4.2职责和权限划分4.3项目的分工和合作机制4.4项目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五、项目的投资和财务安排5.2资金使用和财务预算5.3资金监管和责任追究六、项目实施风险和对策6.1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6.2风险评估和应对策略6.3危机管理和应急预案七、项目的评估和效果7.1项目评估指标和方法7.2项目效果的持续监测和评估7.3项目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八、项目的推广和扩展8.1推广和示范效应8.2拓展项目范围和规模8.3吸取经验和总结教训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分析9.1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评估9.2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估9.3资源保护和环保措施十、项目的沟通和协调10.1内外部沟通渠道和方式10.2利益相关者管理和沟通策略10.3信息披露和公众参与十一、项目的规划和实施11.1项目的规划和总体布局11.2详细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11.3监督和评估机制以上是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的提纲,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各个部分进行具体内容的填充和完善,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制定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意见,注重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以实现农田水利项目的良好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大纲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大纲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大纲贵州省编制讲明(修订本)2010年4月目录一、规划范畴1二、关于分区划分的讲明1三、关于灌溉用水量运算讲明10(一)灌溉制度设计10(二)灌溉定额10(三)灌溉水利用系数10(四)集雨水工程 11(五)水量平稳运算11四、关于生活、工业、生态与环境需水量运算讲明11(一)保证率11(二)生活用水11(三)工业用水12(四)生态与环境 14五、关于土地资源总量的讲明14(一)现状年14(二)规划年14六、关于规划编制依据的讲明14七、关于工程建设标准的讲明14(一)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不标准14(二)灌溉设计标准15(三)排涝标准15(四)排渍 15(五)防洪标准15八、关于旱地灌溉设计的讲明16九、关于渠道工程设计的讲明17(一)灌溉水的利用系数 17(二)渠道防渗率 17(三)渠道防渗材料17(四)渠道防渗设计17(五)新材料、新技术运用18十、关于工程治理的讲明18(一)组织治理18(二)资金保证18(三)建后管护19(四)运行机制19十一、关于投资估算编制依据的讲明19十二、关于填表的讲明20(一)灌溉面积20(二)名词讲明20(三)填表统计范畴20十三、关于附图的讲明21一、规划范畴此次规划拟对县域内所有涉水工程进行普查,规划将涉及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大型灌区和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规划、半亩口粮田水利建设规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中小河流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规划的部分建设内容,在填报时应注明所在的专项规划,并注意相互间的衔接和统一,幸免遗漏和重复建设。

规划要紧建设内容包括大型灌区和5~30万亩中型灌区中设计流量为1立方米/秒以下的固定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和田间工程;5万亩以下的中小型灌区的固定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和田间工程;塘坝(10万立方米以下)、水池(窖、柜)、小型堰闸(设计引水流量1立方米/秒以下)、小型灌排泵站(装机1000千瓦以下)、灌溉机电井等小型水源工程;操纵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及其配套建筑物。

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1. 引言- 背景介绍:农田水利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的和目标:明确农田水利项目的目标和预期成果2. 项目概述- 项目背景:包括项目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介绍- 项目目标:详细说明项目的目标和预期成果- 项目范围:明确项目的范围和边界,阐述项目的重点内容和重要任务- 项目重点:项目的重点工作和关键问题,明确项目的重点任务和解决方案3. 项目组织与管理- 项目组织结构:介绍项目的组织结构及各职责和权限- 项目管理机制:说明项目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包括进度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 沟通与协作:描述项目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沟通与协作机制,确保项目顺利进行4. 工作计划与实施- 分阶段工作计划:明确项目实施的分阶段计划和关键节点- 工作内容与任务:详细说明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分解- 资源需求与调配:项目实施所需的资源,并说明资源的调配方式和安排- 实施方法与技术:阐述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法和采用的技术手段5. 风险管理与控制- 风险评估与分析: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风险应对策略:制定具体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控制措施与监测:明确风险管控的具体措施和监测机制,确保项目风险的及时掌握和管控6. 项目评估与- 评估指标与方法:明确项目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评估内容与周期:规划项目评估的具体内容和周期,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项目与经验:项目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7. 参考资料- 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参考资料和相关文献来源以上是对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的一个大致框架,具体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编写实施方案是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也是对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基础。

,在编写实施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特点、目标和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

关于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关于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附件3:2015年度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标题:**县2015年度农田水利项目县实施方案(高效节水灌溉试点或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一、综合说明简要说明以下内容:(一)项目背景:主要包括任务由来、目的意义、与农田水利项目县三年建设方案的衔接情况、编制过程等内容(二)基本现状:包括项目县地理位置、高中低产田现状;本年度项目区自然、经济社会状况、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等(三)工程总体布局(简述项目区选择依据、主要工程形式及布置方法。

整合项目与项目县项目的交叉、相邻情况)。

(四)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项目建设范围、规模、数量等。

(按水源工程、田间灌溉工程、排涝及配套工程、其他工程等分项描述)(五)资金投入及筹措(按项目县各级资金投入及筹措、整合资金及筹措分别描述)(六)工程建设与施工(组织机构、工程管理、资金管理、开工竣工)(七)工程管护与保障措施(八)项目宣传(九)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数据和国民经济评价结论)二、项目概况(以2014年统计数字为准)(一)自然状况项目区与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密切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最大冻土层深度、土壤种类(五级分类)、地下水埋深等水文地质资料;风力、风向、降雨、长系列水文、气温、湿度等水文气象资料等内容。

(二)经济社会状况说明全县及项目区农田基本情况,包括:耕地面积、3000亩以上连片地块情况、人口数量、作物种类和分布、粮食产量、亩均产量、复种指数、农民人均纯收入等。

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要说明现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说明要高产和中低产田的面积、单产及其分布情况。

(三)全县及项目区农田水利现状。

(1)阐述全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2)详述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列表说明项目区水利工程现状。

(3)简述县级农田水利规划情况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投资、工程量及主要效益情况)。

项目区与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范围结合情况。

编制提纲of××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五年实施方案(2014-2018年)

编制提纲of××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五年实施方案(2014-2018年)

湖南省××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五年实施方案(2014-2018年)编制单位名称年月批准:核定:审查:校核:编写:主要参与人员:《县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五年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编制提纲1 综述1.1 背景1.2 工程范围和目标任务1.3 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1.4 保障措施2 概况2.1 自然条件2.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2.1.2 地形、地貌2.1.3 水文气象2.1.4 地质与水文地质2.1.5 自然植被2.1.6 自然灾害重点说明旱涝灾害等情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国土面积、总人口、农村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县级财政收入、农民纯收入等。

2.3 农业生产现状从土地资源、灌溉情况、水资源、劳动力、气候等方面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现状,说明农业生产现状。

2.4 水土资源状况全县水土资源总量,水土资源可利用量,开发利用程度,重点说明存在问题和对开发利用潜力进行分析。

3 工程现状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现状分工程类型阐述规划区工程数量、完好程度、分布情况、水浇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与运行管理状况等;以及人均水浇地面积、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人均蓄水容积、亩均蓄水容积等;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及运行情况;水源工程运行状况;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近年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及施工等技术能力状况等。

概述”五小水利”工程在改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尤其是在应对干旱过程中,现有工程发挥作用和效益情况。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述目前“五小水利”工程在建设、管理和运行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从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干旱缺水地区基本生活、生产条件,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阐述”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某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大纲

某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大纲

××省××市××县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报告(报告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目录前言1. 综合说明2. 基本概况2.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2.2 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2.3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3. 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3.1 农田水利建设现状3.2 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3.3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必要性4. 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4.1 指导思想4.2 规划原则4.3 规划依据4.4 规划水平年4.5 规划范围4.6 规划目标与任务5. 规划分区和总体布局5.1 规划分区5.2 分区发展策略5.3 分区水资源供需平衡5.4 分区工程布局5.5 分散片规划5.6 总体布局6.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规划6.1 分区工程规划6.2 分散片工程量汇总6.3 工程量汇总7. 环境影响评价7.1 对环境的正面影响7.2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7.3 综合评价8.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8.1 投资估算8.2 效益分析9.管理与改革9.1 改革的基本思路9.2 改革的主要内容10.工程分期实施计划10.1分期实施原则10.2分期实施计划11. 实施保障措施11.1 组织机构11.2 投入机制11.3 鼓励政策(土地、税收、补贴、信贷)11.4 管护制度附表目录:附表1:农田基本情况现状表附表2. 大型灌区基本情况现状表附表3. 中、小型灌区基本情况现状表附表4. 节水灌溉工程基本情况现状表附表5. 排涝体系工程基本情况现状表附表6.小型河道工程基本情况现状表附表7. 小型水源工程基本情况现状表附表8. 分区工程规划表附表9. 规划投资总表附图1: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分区布局图附图2: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全县总体布局图前言简述规划缘由、依据、报告编制的一些基本情况,突出强调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在农田基础建设中的统一指导作用。

1.综合说明综合归纳各章节内容,按各章节顺序精简的概述整个规划报告。

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大纲

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大纲

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大纲目录前言(编制说明) (4)1.综合说明 (4)2.基本情况 (4)2.1自然条件 (4)2.2社会经济状况 (4)2.3农业生产状况 (4)2.4自然灾害情况 (5)3.农田水利现状及存在问题 (5)3.1农田水利现状 (5)3.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做法和成效 (5)3.3农田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5)3.4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5)4.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4.1水土资源总量 (6)4.1.1 水资源 (6)4.1.2 土地资源 (7)4.2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 (9)4.2.1 各行业对水土资源的利用现状 (9)4.2.2 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预测 (9)4.2.3 各行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预测 (10)4.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 (11)5.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目标任务 (13)5.1指导思想 (13)5.2发展原则 (13)5.3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14)5.4发展目标与建设任务 (15)5.4.1 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 (15)5.4.2 工程管理改革目标和任务 (18)6.工程建设规划 (18)6.1工程建设标准 (18)6.2总体布局及分区发展重点 (18)6.2.1 总体布局 (18)6.2.2 分区发展重点 (19)6.3主要建设内容 (19)6.4重点工程 (19)7.农田水利工程典型设计 (19)8.工程管理 (19)8.1建设管理 (20)8.2建后管护 (20)8.2.1 产权归属及管理体制 (20)8.2.2 运行机制 (20)8.3服务体系建设 (20)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0)9.1投资估算 (20)9.1.1 编制依据 (20)9.1.2 投资估算方法 (21)9.3分期实施计划 (22)10.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 (22)11.保障措施 (22)附表 (23)附图 (24)前言(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任务由来、目的意义、组织领导、编制过程、批准发布机构和时间等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大纲2009年9月目录前言(编制说明) (3)综合说明 (3)1.基本情况 (3)1.1自然条件 (3)1.2 社会经济状况1.3农业生产状况 (3)1.4自然灾害情况 (3)2.农田水利现状 (3)2.1工程现状 (3)2.2运行管理现状 (3)2.3存在的主要问题 (4)2.4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4)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3.1水土资源总量 (4)3.1.1 水资源 (4)3.1.2 土地资源 (1)3.2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 (3)3.2.1 各行业对水土资源的利用现状 (3)3.2.2 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预测 (3)3.2.3 各行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预测 (4)3.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 (1)3.3.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3.3.2 水土资源供需评价 (10)4.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目标任务 (10)4.1指导思想 (10)4.2发展原则 (2)4.3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2)4.3.1规划范围 (10)4.3.2基准年、水平年 (11)4.4发展目标与建设任务 (3)4.4.1 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 (3)4.4.2 工程管理改革目标和任务 (3)5.工程建设规划 (32)5.1工程建设标准 (32)5.2总体布局及分区发展重点 (4)5.2.1 总体布局 (4)5.2.2 分区发展重点 (4)5.3主要建设内容 (4)5.4重点工程 (4)5.5典型工程设计 (43)6.工程管理 (43)6.1建设管理 (4)6.2建后管护 (4)6.2.1 管理体制 (5)6.2.2 运行机制 (5)6.3服务体系建设 (5)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7.1投资估算 (5)7.1.1 编制依据 (5)7.1.2 投资估算方法 (54)7.1.3 总投资估算 (5)7.2资金筹措 (6)7.3分期实施计划 (6)8.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 (6)9.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6)附表 (6)附图 (7)前言(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任务由来、目的意义、组织领导、编制过程、批准发布机构和时间等主要内容。

综合说明高度概括规划的主要成果,包括:规划背景、基本情况、规划目标任务、工程总体布局、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国民经济评价及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实施规划的主要保障措施等。

1.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分析描述与农田水利发展关系密切的地理资料、各种自然条件。

1.2 社会经济状况分析描述与农田水利发展关系密切的社会经济状况。

1.3 农业生产状况包括主要作物种类、种植面积、种植比例、单产和总产,影响稳产高产的制约因素,增产潜力,耕作制度,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生产状况。

1.4自然灾害情况包括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情况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经济社会的影响。

2.农田水利现状2.1工程现状截至2008年底,规划范围内各类农田水利工程种类、数量、规模和分布等。

见附表1。

2.2 运行管理现状工程设施运行情况,不同类型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现状与改革情况,水费征收标准与收取、使用情况,基层水利站情况,农民用水协会与农村集体管水组织情况,管理责任落实情况等。

2.3存在的主要问题农田水利建设和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4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主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分析加快发展农田水利事业的必要性。

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3.1 水土资源总量3.1.1 水资源(1)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充分利用新一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确定当地的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总量。

见表3-1。

(2)现状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基准年水利工程设施的供水能力,包括水利工程的分布状况、设计供水量和供水现状。

见表3-2。

全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单位:万m32、其它水资源可利用量主要包括雨水利用、海水淡化等。

表3-2全县及不同分区现状供水能力及可供水量预测表单位:万m3根据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分别预测到规划水平年保证率分别为P=50%、P=75%、P=95%(北方地区为90%)时,全县及各区的可供水总量。

见表3-2。

3.1.2 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总量土地资源总量是指规划区的总土地面积。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牧业用地、渔业用地以及城镇居民点、交通、工矿、企业等其他用地。

见表3-3。

单位:万亩注:12、其他用地指城镇居民点、交通、工矿、企业等用地。

(2)土地资源可利用量及开垦利用潜力土地资源可利用量主要指可用于农业的土地资源量,包括可用于耕地、林地、牧业用地、渔业用地等土地资源量。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滩涂的围垦与开发利用。

宜农荒地的开垦,必须经过充分论证。

见表3-3。

3.2 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3.2.1 各行业对水土资源的利用现状通过调查分别统计得出现状年全县及各乡镇的总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生态与环境用水量。

通过调查分别统计得出现状年全县及各乡镇农业土地利用的总面积及其灌溉面积、播种面积。

见表3-4。

表3-4 水土资源利用现状表工、矿企业用水;3.其他用水包括除农业灌溉之外的林业、牧业、渔业用水。

3.2.2 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预测根据本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参照相关专项规划成果,按照生活、工业、农业等的用水定额,依据本地农作物种植制度和灌溉制度,分别预测到规划水平年生活、工业、生态与环境、灌溉保证率P=50%、P=75%、P=95%时的农业灌溉需水量及林、牧、渔等需水量。

见表3-5。

在进行水资源平衡计算时,要考虑水平年灌溉节水和工业节水、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定额。

表3-5 各水平年用水需求预测表单位:万m33.2.3 各行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预测根据本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参照相关专项规划结论,分别预测到规划水平年各类用地情况。

见表3-6。

表3-6 各水平年用地需求预测表单位:万亩表单位:万m33.3.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开源”的原则,根据可供水量和需水量预测的结果,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水质和水量联合进行分析。

见表3-7。

3.3.2 水土资源供需评价根据水土资源供需平衡计算结果,对水土资源丰缺、灌溉面积发展规模、用水需求情况以及拟采取的节水措施等做出评价。

4.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目标任务4.1 指导思想根据本县实际,提出规划的指导思想。

规划的指导思想要充分体现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农田灌溉保证率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目标。

4.2 发展原则发展原则要充分体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尊重民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建设改革同步等基本原则。

4.3 规划范围和水平年4.3.1规划范围包括县域内大型灌区和5~30万亩中型灌区中设计流量为1立方米/秒以下的固定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和田间工程;5万亩以下的中小型灌区的固定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和田间工程;塘坝(10万立方米以下)、水池(窖、柜)、小型堰闸(设计引水流量1立方米/秒以下)、小型灌排泵站(装机1000千瓦以下)、灌溉机电井等小型水源工程;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及其配套建筑物。

有条件的可以自选农田水利的其他相关内容一并统一规划。

4.3.2基准年、水平年规划基准年:2008年。

规划水平年:近期2015年,远期2020年。

4.4 发展目标与建设任务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农田水利的要求、水资源条件和财力可能,制定规划水平年建设、管理和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4.4.1 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新增灌溉供水能力,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和排涝面积,提高工程完好率,提高水的利用率、灌排保证率,巩固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等。

根据规划范围及目标确定工程建设任务。

见附表2。

4.4.2 工程管理改革目标和任务逐步建立良性的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目标,主要包括:(1)制度建设;(2)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改革(单位定性、定岗定编、“两费”落实等具体改革措施和方案等);(3)群众管理组织改革(培育、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小型工程承包、租赁改革等);(4)乡镇水管站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5)水价改革和水费计收。

5.工程建设规划5.1 工程建设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应达到相应的国家技术标准和本省(区、市)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包括《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泵站设计规范》、《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等。

5.2 总体布局及分区发展重点5.2.1 总体布局依据当地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全县主要农田水利工程做出总体安排。

5.2.2 分区发展重点综合考虑地形、水源条件、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田水利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规划分区。

提出分区发展重点以及可能采取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

如县域各种条件差异不大,可不进行分区。

5.3 主要建设内容根据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小型水源工程、灌溉排水工程等分类确定工程建设类型、规模、数量及工程量。

见附表3-1,3-2。

5.4 重点工程可将规模大、示范性强、影响全局的工程作为重点工程进行规划。

对重点工程的基本情况、建设内容、规模、投入资金及计划、效益等做出简要叙述。

可参照已编专项规划中的重点工程成果。

5.5 典型工程设计为了相对准确把握投资估算、进行效益分析,同时为同类工程建设作示范,规划时应对主要工程类型进行典型设计。

6.工程管理6.1 建设管理从组织管理、资金保障、质量保障等方面叙述建设管理内容。

6.2 建后管护6.2.1 管理体制主要从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各种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产权归属、管理主体、管理模式落实(包括专业化管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等方面叙述。

6.2.2 运行机制主要从运行经费来源(水费征收、财政补贴等方面)、建立高效运行的管理制度、强化政策支持、促进节约用水等方面叙述。

6.3 服务体系建设专业管理和民主管理相结合,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1 投资估算7.1.1 编制依据(1)按国家和水利行业现行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及各省(区、市)水利工程概算编制规定进行;(2)近年来建成的类似工程决算投资和单位投资指标;(3)主要原材料价格按2006-2008年市场平均水平确定,人工预算单价按各省(区、市)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7.1.2 投资估算方法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由各单项工程的建筑工程费、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费、临时工程费、独立费和预备费等部分组成。

7.1.3 总投资估算(1)典型工程投资估算(2)总投资估算根据分类工程的典型工程投资及建设任务和综合投资指标,计算出各类工程的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