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异同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异同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异同
一、双方的基本信息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都是由双方签订的合同,双方的基本信息包括合同的当事人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法定代表人等基本情况。
二、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
1.无效合同指的是因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序良俗等原因,导致合同无法产生法律效力或者合同条款无效的情况。
2.可撤销合同是指因为一方当事人的行为存在欺诈、胁迫、错误等情形,致使合同成立存在瑕疵,另一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的情况。
3.对于无效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都不存在,因为该合同本来就没有法律效力。
4.对于可撤销合同,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继续执行或者解除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则需要承担解除后的损失赔偿等违约责任。
三、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拟定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否则将会影响合同的效力和执行。
四、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在拟定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时,需要明确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合同能够有效履行和执行。
五、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都需要明确其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以避免合同被认为无效或者难以执行。
六、其他等内容除了以上内容,还需要在合同中明确其他重要条款,如约定违约金、争议解决方式、保密条款等。
同时,各项条款需要符合法律要求,确保其合法合规。
论合同的无效与可撤销

论合同的无效与可撤销摘要:合同的无效和可撤销,在合同的效力中具有重要作用。
无效合同是自始不发生效力的合同,其不发生法律效力具有必然性,即不管当事人是否提出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法院或仲载机构都可以裁定其无效。
这一点上,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是不同的。
可撤销合同只有合同的当事人请求时,法院和仲裁机构才可以决定是否予以撤销。
一、合同的无效(一)定义无效合同就是指已经具备成立要件,但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因而自始、确定、当然地不发生法律效力这样的合同。
无效合同是自始不发生效力的合同。
所谓不发生效力指的是不发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效果,合同约定的条款等同一纸空文,但在订立合同中发生的侵权行为、不当得利会产生赔偿损失、返还不当得利的效力。
无效合同不发生法律效力具有必然性,即不管当事人是否提出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法院或仲载机构都可以裁定其无效。
这一点上,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是不同的。
可撤销合同只有合同的当事人请求时,法院和仲裁机构才可以决定是否予以撤销。
(二)无效合同的类型无效合同根据其无效程度和范围,分为部分无效合同和全部无效合同两种。
1、部分无效的合同,是指合同的某些条款虽然违反法律规定,但并不影响其他条款法律效力的合同。
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2、全部无效的合同,是指合同虽成立,但因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因而不被法律承认和保护、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
无效合同自始至终不具有法律效力。
(三)合同无效的原因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指合同一方当事人欺诈他方当事人使其陷于错误,从而与其订立的意思表示有瑕疵的合同。
所谓欺诈是指故意把不真实的情况当作真实情况来表示,旨在使他人发生错误,并迎合自己作出意思表示的行为。
构成欺诈应符合以下四个构成要件:须有欺诈行为,包括陈述虚构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
一般情况下,欺诈都表现为积极的作为,但依照法律或交易习惯负有告知义务时,沉默也可构成欺诈。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一、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未能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条件,或者是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规定而没有效力的合同。
无效合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无效合同的主要原因是当事人的行为未能满足法律规定的合同要件。
比如,未成年人缺乏相应的行为能力,当事人之间没有达成真实意思表示等。
这种情况下,当事人签订的合同就没有法律效力。
2. 无效合同还包括违反法律规定的合同内容。
比如,与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相抵触的合同,违反公共道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等。
这些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没有法律效力。
3.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剥削、欺诈等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
比如,强行垄断、价格垄断等。
这种情况下,受害方可以要求法院宣告该合同无效。
二、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并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合同,但是当事人一方在签订合同后,由于自己的意识主观上产生了错误,或者是受到对方一方的欺骗等原因,提出要求解除合同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种:1. 一方当事人被对方当事人欺骗或者利用其精神状态不稳定,不知道合同的真实意思。
这种情况下,受害方可以要求法院宣告该合同为可撤销合同。
2. 当事人签订合同时,存在重大误解或者明显不公平的情况,导致一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受到了不公平的利益损失。
这种情况下,受害方可以要求法院宣告该合同为可撤销合同。
3. 当事人签订合同时,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没有予以满足。
比如,未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签订合同、未具备必要的手续等。
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要求法院宣告该合同为可撤销合同。
总结来说,无效合同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未能满足法律要求而没有效力的合同;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合同后,由于自己的意识主观上产生了错误,或者是受到对方一方的欺骗等原因,提出要求解除合同的合同。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都没有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
合同无效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有哪些?合同无效诉讼时效是多久?

合同无效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有哪些?合同无效诉讼时效是多久?合同的效力主要分为有效,无效和可撤销,有效合同大家想必都很清楚,但是合同无效和合同可撤销很多人都会把它们两者进行混淆,针对这个问题,我为大家讲解了合同无效与可撤销的区别,以及发生合同无效后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合同无效和可撤销合同的区别有哪些1、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乘人之危、欺诈胁迫且不危害国家利益;而合同无效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
2、认定程序的启动不同。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中,是撤销权人决定是否变更、撤销合同,其他机关、团体、个人都无权干预;而合同无效中,人民法院和仲裁机关有主动干预权。
3、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并非当然无效,其在未被撤销前是有效的;而合同无效是当然无效、自始无效,且不能变更。
4、对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期限,超过行使期限,合同有效,不得行使撤销权;而合同无效,则不存在期限的限制。
二、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1、返还财产。
返还财产,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以后,对已经交付给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财产的请求权,对方当事人对于已经接受的财产负有返还财产的义务。
返还财产有以下两种形式:(1)单方返还。
单方返还,是指有一方当事人依据无效合同从对方当事人处接受了财产,该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返还财产;或者虽然双方当事人均从对方处接受了财产,但是一方没有违法行为,另一方有故意违法行为,无违法行为的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而有故意违法行为的一方当事人无权请求返还财产,其被对方当事人占有的财产,应当依法上缴国库。
单方返还就是将一方当事人占有的对方当事人的财产,返还给对方,返还的应是原物,原来交付的货币,返还的就应当是货币;原来交付的是财物,就应当返还财物。
(2)双方返还。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是指在合同成立后,因某种原因而被法律认定为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
无效合同是指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受到法律的限制或阻止,因此合同无法生效,不具备法律效力。
可撤销合同是指合同在一定条件下,当事人可以选择撤销合同或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一种合同形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特点和情况。
一、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合同的成立和效力受到法律规定的限制或者被法律禁止,因此该合同不能生效,不具备法律效力。
无效合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违反法律规定:无效合同是违反法律规定而产生的合同,违反法律的约束,因此无效合同不能生效。
2. 无法生效:无效合同因其违法性质而被法律禁止,合同无法生效,不具备法律效力。
3. 不得利用法律保护权益:无效合同一经发生,法律将无视该合同的效力,违法行为方不能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其合同权益。
无效合同的情况主要包括:1. 违反法律禁止的合同:如违反法律禁止的合同,如毒品买卖、违法赌博、贩卖人体器官等。
2. 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如违反公共道德和伦理的合同,违背社会公认的正当行为,如卖淫嫖娼、恶意借贷等。
3. 违反法定代理规定的合同:如未经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而与其进行合同交易的合同。
4. 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如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违反了法律的必修性规定,如劳动合同中涉及的工资条款等。
二、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事人可以选择撤销合同或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一种合同形式。
可撤销合同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条件限制:可撤销合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选择撤销合同,即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选择撤销合同。
2. 双方协商一致: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决定对合同进行撤销。
3. 撤销程序:当事人可以通过提起诉讼等程序,请求法院予以合同的撤销。
可撤销合同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 误解:合同当事人因误解导致合同成立的,可以请求法院予以撤销。
合同无效及可撤销的情形

-合同无效与可撤销的情形可撤销合同与撤销权可撤销合同是指符合法律规定可撤销条件的合同。
《合同法》规定的可撤销的条件是该法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撤销权是指当具体的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可撤销条件的情形下,合同当事人所取得的权利。
但可撤销权是有期限限制的,超过了法定期限不行使,该权利消灭。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合同法第七十四条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撤销权的行使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第七十五条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行使。
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补偿安置协议的无效与可撤销性情形一、无效合同合同无效是指合同严重欠缺有效要件,以至于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
合同无效,是自始、绝对、当然地无效,任何有利害关系的人均可主。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2条相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作为一种民事合同,在符合上述情形任何之一时都会导致合同无效。
可撤销合同和无效合同两者的区别有哪些

可撤销合同和⽆效合同两者的区别有哪些合同在现实⽣活中的作⽤是很多的,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注意合同的效⼒,如果是⽆效的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合同中有撤销权这⼀规定,那么撤销权合同⽆效合同两者的区别有哪些?下⾯由店铺⼩编为读者进⾏相关知识的解答。
⼀、可撤销合同⽆效合同两者的区别是怎样的1、⼆者产⽣的原因不同。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产⽣的原因主要有重⼤误解、显失公平及乘⼈之危、欺诈胁迫且不危害国家利益;⽽合同⽆效产⽣的原因主要有以合法形式掩盖⾮法⽬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
2、认定程序的启动不同。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中,是撤销权⼈决定是否变更、撤销合同,其他机关、团体、个⼈都⽆权⼲预;⽽合同⽆效中,⼈民法院和仲裁机关有主动⼲预权。
3、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并⾮当然⽆效,其在未被撤销前是有效的;⽽合同⽆效是当然⽆效、⾃始⽆效,且不能变更。
4、对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撤销权⼈⾏使撤销权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期限,超过⾏使期限,合同有效,不得⾏使撤销权;⽽合同⽆效,则不存在期限的限制。
⼆、合同撤销权的⾏使⽅式⼀种观点认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撤销权的⾏使,必须由享有撤销权主体资格的⼈以⾃⼰的名义向⼈民法院或仲裁机关提起请求,由⼈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依法⽴案、审理并作出撤销合同的裁判;另⼀种观点认为,合同撤销权的⾏使,不⼀定必须通过诉讼、仲裁的⽅式。
如果撤销权⼈主动向对⽅作出撤销的意思表⽰,⽽对⽅未表⽰异议,则可以直接发⽣撤销合同的后果。
如果对撤销问题双⽅产⽣争议,则必须提起诉讼或仲裁,要求⼈民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裁决。
因为合同撤销权在性质上也属于⼀种形成权,因⽽根据形成权的特点,撤销权的⾏使,为撤销权⼈单⽅的⾏为,⽆须相对⼈表⽰同意。
另⼀⽅⾯,《民法典》规定的“有权请求⼈民法院、仲裁机关予以撤销”并不能等同于“应当或必须请求⼈民法院、仲裁机关予以撤销”,前者是种授权性规范,后者是强制性规范,“有权请求⼈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并不排除撤销权⼈可以直接向相对⼈⾏使撤销权,并能产⽣撤销权的效⼒。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1. 无效合同1.1. 定义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存在法律规定的不合法因素,从合同成立之始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1.2. 情形1.双方或单方主体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2.合同标的违反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3.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4.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5.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6.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7.损害社会公共利益;8.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1.3. 后果1.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2.各方当事人根据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予以返还;3.因合同无效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2. 可撤销合同2.1. 定义可撤销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存在法律规定的不合法因素,合同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
2.2. 情形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对方利益;3.合同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4.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合同订立时显失公平;5.合同条款免除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责任;6.合同条款免除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责任。
2.3. 后果1.合同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请求撤销合同;2.合同被撤销后,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3.各方当事人根据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予以返还;4.因合同撤销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3. 区别与联系3.1. 区别1.无效合同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可撤销合同在合同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之前,仍具有法律效力;2.无效合同的合同当事人任何一方均有权请求确认合同无效,而可撤销合同的合同当事人只能请求撤销合同;3.无效合同的合同当事人之间承担违约责任,而可撤销合同的合同当事人之间不承担违约责任。
3.2. 联系1.两者都具有违法性,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2.两者在合同效力方面的法律后果相同,即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3.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合同当事人根据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予以返还;因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有什么区别

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有什么区别(一)两者的性质不同。
无效合同从性质上说虽然合同存在,但是任何一方在没有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仲裁之前,都是无效的。
它是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损害公共利益,损害第三人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是以欺诈、胁迫和恶意串通,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因此它始终无有转变为有效合同的可能,是一种绝对无效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在合同被撤销前,保持着法律效力,只是法律赋予一方当事人享有撤销权。
它的构成原因是一方的欺诈、胁迫订立合同;乘人之危订立合同;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因显失公平而订立的会同。
在可撤销的合同中,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有权撤销合同,但是当事人的这种权力并非没有任何限制,相反撤销权人必须在规定的撤销期间行使撤销权合同法规定的撤销权的行使时间为一年,在此期间,撤销权人必须行使其撤销权,否则,就失去了撤销合同的权力(5)如果一方当事人撤销权消灭,可撤销的合同就是有效的合同。
(二)两者的法律后果各有所不同。
无效合同因为从开始就不产生任何法律效力,因此也就不能发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
也就是说其合同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已经开始履行的,应立即终止履行;如果合同已履行完毕的,也必须恢复到合同履行前的状况。
无效合同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一是一方当事人应该将其从已对方获取的财产返还给对方当事人,并恢复合同签订前的财产关系状况。
二是按照合同法所规定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各自的错误状况和程度承担所需承担的责任。
如果一方当事人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有过错的当事人应承担赔偿另一方当事人损失的责任。
三是收缴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无效合同中的非法收入。
所谓非法收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客观上是损害国家或公共利益的;第二,当事人主观上是故意的。
(6)应当指出的是,无效合同除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之外,按照我国刑法193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如果违犯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可撤销合同,如果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不愿意撤销合同和放弃对合同的撤销权,那么人民法院则依照法律规定对其合同予以承认和保护,其合同就要按照其条文和规定予以履行;如果中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请求人民法院拟用其合同或有关会同条文,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则依法对其予以撤销。
无效,待定可撤销合同区别

可撤销合同的特征
2.撤销权人是否行使撤销权以撤销合同,由撤销权人自 由决定。可撤销合同所针对的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法律为维护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而赋子其撤销权。此 种权利当事人是否行使亦应尊重其意愿,当事人不提出 撤销请求,法律不应强制干预。
可撤销合同的特征
3.可撤销合同在末被撤销前,应为有效撤销权人在未行 使撤销权使合同被撤销前,合同是有效的,并不因合同 存在可撤销的因素就认为其无效,当事人应依合同的约 定履行义务。但当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撤销了合同时, 该合同自始归于无效,产生与无效合同相同的法律后 果。
可撤销合同是有撤销权一方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对其合 同在法定期限内是否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合同的 撤销。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六.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对比
(三)两者体现的原则也不同。 因为无效合同是危害国家、公共、和第三人的利益,并 且是违犯国家法律、法规行为所以无效合同即使是当事 人愿意履行其合同义务,国家法律也是坚决不能允许的。 这体现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需要用国家法律的强制力 量来保证有效的合同的正当履行。
3.赔偿损失
合同无效后,如果无过错的一方当事人有损失,对造成 损失有过错的另一方当事人要予以赔偿
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应当根据过错的大小各自承担相应 的责任
4.追缴财产,收归国家
《合同法》第59条具体规定了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损 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发生追缴财产的法律 后果,即将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 利益所取得的财产追追缴回来,收归国家或返还给受损 失的集体、第三人。 无效合同不影响第三人取得合法权益
目录
一.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 二.效力待定合同 三.可撤销合同
{合同法律法规}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

{合同法律法规}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二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恶意串通的合同。
“恶意串通”是指合同当事人在明知或者应当知道某种行为将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而故意共同实施该行为。
三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包括两种情况:(1)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达到掩盖其非法的目的;(2)指当事人从事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内容上是非法的。
四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这是合同法的公共利益原则的体现。
公共利益是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的,它是指关系到全社会的利益,表现为某一社会应有的道钻准则.五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是国务院颁布的规章、命令、条例等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是强制的法律规范,它与“任意性法律规范”相对应,强制住法律规范分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是人们必须履行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定,禁止性规范规定了人们不得从事某种行为。
合同无论违反义务性规范还是禁止性规范都是无效的.可撤消合同“是指己经生效但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没有表现其真实意志违反自愿原则可由一方当事人请求撤销的合同”(4)可撤用合同是民法中可变更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一种.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
我国《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和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一放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消。
”根据上述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可撤销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相悖于公平、平等、自愿原则,没有在这些原则下确定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因此它也不符合合同法的最基本理念。
从合同法表述的可撤销合同内容上看,这类合同具有以下特征:(1)是否使可撤销合同的效力消灭,取决与撤销权人的意思,撤销权人以外的人无权撤销合同。
合同可撤销的几种情形_和合同无效的区别

合同可撤销的几种情形_和合同无效的区别合同可撤销的几种情形合同可撤销的情形如下:1.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3.第三方实施欺诈,使合同的一方在上当受骗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而合同的另一方知道该欺诈行为的;4.一方以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合同的;5.一方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6.显失公平的合同。
7.赠与合同中,动产尚未交付,不动产尚未过户的,或者受赠人失去生活能力的。
8.附条件赠与合同或遗嘱中,受赠人未履行义务的。
合同可撤销和合同无效的区别合同可撤销和合同无效的区别如下:1.产生原因不同。
可撤销合同产生的原因有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及乘人之危、欺诈胁迫且不危害国家利益;2.认定程序的启动不同。
无效合同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违法性,因此法院和仲裁机关有主动干预权;3.法律效力不同。
无效合同虽然已经成立并存在,但是自始自终都是无效的;4.法律责任不同。
无效合同不但自始至终不能产生法律效力;5.期限限制不同。
找法网提醒您,无效合同不存在期限的限制。
不可撤销合同能解除吗不可撤销合同能解除,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解除:1.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后协议解除;2.合同中约定的可以解除的情况出现时,依约解除;3.法定解除合同的事项出现时,依法解除合同。
可撤销合同有几种类型(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在意思表示时,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所谓合同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
(三)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
所谓欺诈是指行为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
(四)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所谓胁迫是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
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相同点

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相同点可撤销合同是《民法典》贯彻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公权力并不对合同的效力进行干涉,而是由合同当事人最终确定合同的效力。
那么你知道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相同点是什么吗?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相同点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无效的合同和被撤销的合同,其没有法律效力的后果一直回溯到合同订立之时.二、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的比较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本条是关于可撤销合同的规定。
所谓可撤销合同,就是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意思表示归于无效的合同。
我国的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二)显失公平的。
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时起无效。
可撤销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可撤销的合同在未被撤销前,是有效的合同。
2.可撤销的合同一般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无论是在大陆法系还是在英美法系,大多规定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撤销权人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3.可撤销合同的撤销要由撤销权人通过行使撤销权来实现。
可撤销合同与无效合同有相同之处,如合同都会因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后而使合同自始不具有效力,但是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涉及意思不真实的合同,而无效合同主要是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可撤销合同在没有被撤销之前仍然是有效的,而无效合同是自始都不具有效力;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是有时间限制的,本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合同成立时起1年内具有撤销权;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人有选择的权利,他可以申请撤销合同,也可以让合同继续有效,他可以申请变更合同,也可以申请撤销合同,而无效合同是当然的无效,当事人无权进行选择。
合同的失效和解除

合同的失效和解除合同是人们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法律文书,用于约定和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合同可能会发生失效或需要解除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合同的失效和解除的原因及相关法律规定。
一、合同的失效1.1 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合同在成立时即无法产生法律效力的情况。
无效合同的成立可能是因为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是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一定的法律关系,导致合同无效。
1.2 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在合同成立后,因为受到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的影响,主动要求撤销合同的情况。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合同并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1.3 解除合同解除合同是指当事人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通过一定的程序终止合同关系的情况。
合同解除的条件通常包括一方当事人违约、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或者出现不可抗力等情形。
二、合同的解除2.1 违约解除违约解除是指一方当事人因为对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主动解除合同的情况。
违约解除需要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通知对方当事人并履行相应的程序。
2.2 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是指由于不可抗力、法律禁止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情况。
当事人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解除合同并协商处理相关权益和责任。
2.3 协商解除协商解除是指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经过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主动解除合同的情况。
协商解除需要当事人之间达成书面协议,并按照协议的约定进行解除手续和权益处理。
三、合同的后果合同的失效和解除将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在合同失效或解除后应当返还已经履行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协商处理相关争议和权益。
此外,合同的失效和解除还可能导致其他法律问题的产生,例如违约赔偿、损失补偿等。
当事人在面临合同失效或解除的情况时,应当及时咨询法律专业人士,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法律行动。
什么样的合同是无效合同

什么样的合同是无效合同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协议,它规定了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并非所有合同都是有效的,有些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合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什么样的合同被视为无效合同,并解释无效合同的原因和法律后果。
一、无效合同的定义和分类无效合同是指在订立或履行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合同无法产生法律效力的合同。
根据不同的法律制度,无效合同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1. 无效合同:这类合同在订立时就违反了法律规定,例如违反公序良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
无效合同被视为从未存在过,双方当事人无需履行合同义务。
2. 可撤销合同:这类合同是在一方当事人的要求下,由法院或相关机构宣布为无效合同。
通常情况下,撤销合同需要提供合理的理由,例如欺诈、胁迫、重大错误等。
3. 可变更合同:这类合同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法院或相关机构进行强制变更,以使其符合法律规定。
例如,当合同条款明显不公平或不合理时,法院可以进行合理的修改。
二、无效合同的原因无效合同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违反法律规定:当合同违反国家法律或地方法规时,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例如,一份合同要求违反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这将导致合同无效。
2. 欺诈或误导:当一方在订立合同时使用欺诈或误导行为,使对方误解或被蒙骗,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
例如,销售人员在销售合同中故意隐瞒产品的缺陷,这将导致合同无效。
3. 无合意性:当合同的内容不明确或双方当事人的意愿不一致时,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
例如,合同条款使用模糊的语言,导致各方对合同的理解不一致,这将导致合同无效。
4. 违反公序良俗:当合同违反社会公共道德或社会公序良俗时,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
例如,一份合同要求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这将导致合同无效。
三、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取决于不同的法律制度和具体情况。
一般来说,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如下:1. 无效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无需履行合同义务。
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基本原理

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基本原理
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针对不同情况下合同的效力进行的分类和处理。
具体原理如下:
1. 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或者双方当事人之间存在重大误解、欺诈、威胁等情形而导致合同自始无效的合同。
无效合同的基本原理是自始无效,即合同自签订时起就没有效力,双方当事人无需履行合同义务。
2. 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是指因一方当事人在合同签订时受到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情形影响,导致其意思表示实际上不符合真实意思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的基本原理是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合同,恢复合同签订前的原状,并有权要求对方返还因合同而受到丧失的财产。
3. 效力待定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签订后受到法律规定的某些条件或限制而暂时无法生效的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的基本原理是双方当事人按照约定,等条件满足或限制解除后,合同将具有生效力,双方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的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如果一方当事人对合同的无效性或可撤销性提出异议,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

⽆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是:⽆效合同是以合法的形式,掩盖⾮法⽬的,通过以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利益;;违反法律、⾏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在法律⽆效,但可撤销合同,从⼀开始就具有法律效⼒,是合法的。
店铺⼩编通过下⾯的⽂章,希望能够帮助⼤家了解⼆者的差别。
⼀、⽆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效合同合同是⼀种双⽅民事⾏为,因此⽆效合同的内容,应当结合民事法律⾏为部分的内容掌握。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下列情形的合同⽆效:(1)⼀⽅以欺诈、胁迫的⼿段订⽴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法⽬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可撤销合同相关知识1、可撤销合同的概念可撤销合同是指因合同当事⼈意思表⽰的瑕疵,撤销权⼈可以请求⼈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或者变更的合同。
与⽆效合同相⽐,可撤销合同在撤销前已经⽣效。
在被撤销以前,其法律效果可以对抗除撤销权⼈以外的任何⼈。
⽽⽆效合同在法律上当然⽆效,从⼀开始即不发⽣法律效⼒。
⽽且可撤销合同的撤销,应由撤销权⼈以撤销⾏为为之,⼈民法院不主动⼲预。
⽆效合同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违法性,故对⽆效合同的确认,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可以主动⼲预,宣告其⽆效。
2、可撤销合同的类型根据《民法典》规定,可撤销合同主要有:(1)因重⼤误解订⽴的合同。
所谓重⼤误解是指当事⼈对合同的性质、对⽅当事⼈、标的物的种类、质量、数量等涉及合同后果的重要事项存在错误认识,违背其真实意思表⽰⽽订⽴合同,并因此可能受到较⼤损失的⾏为。
合同订⽴后因商业风险等发⽣的错误认识,不属于重⼤误解。
(2)在订⽴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显失公平是指⼀⽅当事⼈利⽤优势或者对⽅没有经验,在订⽴合同时致使双⽅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为。
此类合同的“显失公平”必须发⽣合同订⽴时,如果合同订⽴以后,因为商品价格发⽣变化⽽导致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不属于显失公平。
中的无效与撤销的区别

中的无效与撤销的区别一、引言在法律领域,无效和撤销是两个常用的概念。
尽管无效和撤销都指涉到对某一法律行为或合同的影响,但它们在性质和适用范围上存在着显著区别。
本文将探讨无效和撤销的区别,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概念。
二、无效的定义和特点1. 无效的含义无效是指某一法律行为或合同在从一开始就被认定为非法或不符合法律规定。
换句话说,无效是指违反了法律规定或存在严重瑕疵的行为或合同。
2. 无效的特点(1)无效即不具有法律效力,它从始就被法律所否定。
无效的法律行为或合同不会产生任何法律效果,也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2)无效是绝对的,即使各方当事人一致同意,也无法使一个无效的行为或合同具备法律效力。
(3)无效可以被一方或法律主体依法主张,法院或仲裁机构也可以裁定其无效。
三、撤销的定义和特点1. 撤销的含义撤销是指某一法律行为或合同在原本具备法律效力后,由于一些特定原因被法律允许或者某一方主张而被废止或解除的过程。
2. 撤销的特点(1)撤销主要是在法律行为或合同原本有效的基础上进行,即撤销前的行为或合同是有效的。
(2)撤销是相对的,需要原本当事人的同意或符合法律的规定方可生效。
(3)撤销的效力一般只对撤销申请人和被撤销方具有法律约束力,而不影响其他第三方的权益。
四、无效与撤销的区别根据以上的定义和特点,可以总结出无效与撤销的主要区别如下:1. 法律效力:无效是指违法或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或合同,始就缺乏法律效力;而撤销是指在原有效的基础上,由法律允许或当事人主张解除某一法律行为或合同的效力。
2. 相对性:无效是绝对的,不需要当事人的同意或其他条件;而撤销是相对的,需要得到原本当事人的同意或符合法律的规定。
3. 效力范围:无效的效力普遍,即使各方当事人一致同意也无法挽回其法律效力;而撤销的效力主要只对撤销申请人和被撤销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五、结论综上所述,无效和撤销虽然都指涉到对某一法律行为或合同的影响,但它们在性质和适用范围上存在着显著区别。
合同的效力状态有哪几种

合同的效力状态有哪几种
合同是指当事人为了建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而设立的法
律行为。
根据合同的效力状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有效合同,有效合同是指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合法目的,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
有效合同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2. 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
而失去法律效力的合同。
无效合同的效力状态是不存在的,当事人
无需履行合同义务。
3. 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行
解除合同的情况。
例如,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可以撤
销的合同。
4. 有效期限已满合同,有效期限已满合同是指合同约定的期限
已经到期,合同自然失效的情况。
在合同期限届满时,当事人的义
务也随之终止。
5. 解除合同,解除合同是指当事人协商一致或者根据法律规定,通过法律程序解除合同的情况。
解除合同后,合同效力状态也随之
终止。
作为合同范本专家,我会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合
同范本,并解释合同的效力状态及相关法律条款,确保合同的合法
性和有效性。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有任何疑问,欢
迎随时咨询。
无效合同与可撒销合同区别3篇

无效合同与可撒销合同区别3篇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区别一:合同成立的时间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在合同成立的时间上存在不同。
无效合同是指违反了法律规定或者缺乏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它在合同成立之初就是无效的。
而可撤销合同是指在合同成立后,一方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情况下,有权撤销该合同的一种情况。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区别二:撤销的主体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在撤销的主体上也存在不同。
无效合同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或者缺乏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对于无效合同,任何一方当事人或者有关权利人都有权利主张该合同的无效,即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无效合同的请求。
而可撤销合同是指在合同成立后,一方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情况下,有权撤销该合同,即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一方才有权主张合同的撤销。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区别三:法律效力的后果
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在法律效力的后果上也存在不同。
对于无效合同,由于它在合同成立之初就是无效的,因此其不具备法律效力,即无效合同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不产生任何约束力,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无效合同,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而对于可撤销合同,一方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后该合同失效,但在合同存在期间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仍然有效,即可撤销合同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在撤销前产生的效力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在合同成立的时间、撤销的主体和法律效力的后果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了解这些区别对于当事人在签订合同、维护自己的权益以及处理合同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对《合同法》的依赖性和需求性越来越高。
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就是合同经济、信用经济、法律经济。
合同是联结生产、流通、消费的纽带,是经济合作、技术交流、贸易往来的法律形式,是维护商业信用的法律保障”(1)同时人们注意到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人们所不愿看到的非正常现象如:用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或因某种原因所签定的无效合同等,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3}合同法为何作出这样的规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涵义和特征无效合同是指合同无效,是自始确定、当然无效.自始无效是从合同成立时就无效;确定无效是确定无疑地无效,这与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由权利人确定不同;当然无效是指合同无效不以任何人主张和法院、仲裁机构的确定为要件。
其特征大致有五种情况:一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欺诈、胁迫损害国家利益签订立的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欺骗他人而使他人陷入错误而与之订立合同的行为。
欺骗他人的方法包括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目的是为了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
“胁迫”是一方当事人以将来要发生的损害或者以直接施加损害相威胁,而使对方当事人产生恐惧并与之订立合同的行为。
胁迫行为给对方当事人施加的一种威胁,这种威胁必须是非法的。
二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恶意串通的合同。
“恶意串通”是指合同当事人在明知或者应当知道某种行为将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而故意共同实施该行为。
三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包括两种情况:(1)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达到掩盖其非法的目的;(2)指当事人从事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内容上是非法的。
四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这是合同法的公共利益原则的体现。
公共利益是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的,它是指关系到全社会的利益,表现为某一社会应有的道钻准则.五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是国务院颁布的规章、命令、条例等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是强制的法律规范,它与“任意性法律规范”相对应,强制住法律规范分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是人们必须履行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定,禁止性规范规定了人们不得从事某种行为。
合同无论违反义务性规范还是禁止性规范都是无效的.可撤消合同“是指己经生效但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没有表现其真实意志违反自愿原则可由一方当事人请求撤销的合同”(4)可撤用合同是民法中可变更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一种.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
我国《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和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一放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消。
”根据上述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可撤销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相悖于公平、平等、自愿原则,没有在这些原则下确定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因此它也不符合合同法的最基本理念。
从合同法表述的可撤销合同内容上看,这类合同具有以下特征:(1)是否使可撤销合同的效力消灭,取决与撤销权人的意思,撤销权人以外的人无权撤销合同。
(2)可撤销的合同在未被用撤销以前是有效的。
即使合同具有可撤销的因素,但撤销权人未有撤销行为,合同仍然有效,当事人不得以合同具有可撤销因素为由而拒不履行合同义务。
(3)撤销权一旦行使,可撤销的合同原则上溯及其成立之时的效力消灭。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二、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存在哪些不同从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两者的基本涵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合同做无效合同来认定一种做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来认定,那么两者之间存在哪些区别呢?我们认为两者存在以下不同之处:(一)两者的性质不同。
无效合同从性质上说虽然合同存在,但是任何一方在没有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仲裁之前,都是无效的。
它是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损害公共利益,损害第三人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是以欺诈、胁迫和恶意串通,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因此它始终无有转变为有效合同的可能,是一种绝对无效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在合同被撤销前,保持着法律效力,只是法律赋予一方当事人享有撤销权。
它的构成原因是一方的欺诈、胁迫订立合同;乘人之危订立合同;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因显失公平而订立的会同。
“在可撤销的合同中,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有权撤销合同,但是当事人的这种权力并非没有任何限制,相反撤销权人必须在规定的撤销期间行使撤销权……合同法规定的撤销权的行使时间为一年,在此期间,撤销权人必须行使其撤销权,否则,就失去了撤销合同的权力”(5)如果一方当事人撤销权消灭,可撤销的合同就是有效的合同。
(二)两者的法律后果各有所不同。
无效合同因为从开始就不产生任何法律效力,因此也就不能发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
也就是说其合同尚未履行的,不得履行;已经开始履行的,应立即终止履行;如果合同已履行完毕的,也必须恢复到合同履行前的状况。
无效合同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一是一方当事人应该将其从已对方获取的财产返还给对方当事人,并恢复合同签订前的财产关系状况。
二是按照合同法所规定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各自的错误状况和程度承担所需承担的责任。
如果一方当事人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有过错的当事人应承担赔偿另一方当事人损失的责任。
三是收缴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无效合同中的非法收入。
所谓非法收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客观上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是损害国家或公共利益的;第二,当事人主观上是故意的。
”(6)应当指出的是,无效合同除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之外,按照我国刑法193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如果违犯还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可撤销合同,如果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不愿意撤销合同和放弃对合同的撤销权,那么人民法院则依照法律规定对其合同予以承认和保护,其合同就要按照其条文和规定予以履行;如果中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请求人民法院拟用其合同或有关会同条文,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则依法对其予以撤销。
很显然被撤销的合同也就随之失去自始的法律效力,即产生和无效合同相同的救济手段和补救措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效合同不但自始至终不能产生法律效力,而且有关当事人还要对其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
而可撤销合同是根据享有撤销权一方当事人的主观意愿而决定其法律义务和责任的。
(三)两者体现的原则也不同。
因为无效合同是危害国家、公共、和第三人的利益,并且是违犯国家法律、法规行为所以无效合同即使是当事人愿意履行其合同义务,国家法律也是坚决不能允许的。
这体现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需要用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来保证有效的合同的正当履行。
可撤销合同是有撤销权一方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对其合同在法定期限内是否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合同的撤销。
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三、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所涉及的范围如果说有效合同对制止不公正、不公平、不合法的交易、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起了重要作用的话,那么无效合同所涉及到的范围是很宽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影响了“市场”交易。
而可撤销合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它不仅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同样保护了受害人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易。
因此,科学、准确地划分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范围是至关重要的。
就其无效合同的范围有五个方面即(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即为无效合同。
所谓违反法律是指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所谓违反公共利益的合同是指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合同。
如违反公共道德和伦理观念,限制人身自由和有损人格方面的合同。
我们认为,规避法律、当事人恶意串通所订立的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也是违反法律的无效合同。
从各界所表述的来看无效合同均以违法作为合同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违法含义表述不尽相同,但其违法的内容基本上一致的。
违法指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共道德或公共政策。
就其可撤销合同来讲,其导致行为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虚伪性陈述”、“不当影响”及“错误”等,尽管表述各有不同、称谓不同、叙述的方法不同,但就其实质内容上基本上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人们把以欺诈和胁迫订立的合同都作为可撤销合同。
可撤销合同的范围应限定为意思表示不真实合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产生错误的认识,致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真实意思相违背,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2)是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按照我国的司法解释,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民事行为。
(3)是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在受欺诈、受胁迫的情况下所订立的合同,明显违背我国民法的自愿原则:一方当事人称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而签订的合同,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用于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
对上述三个方面,利益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欺诈,是行为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胁迫是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souask/指以给对方或亲友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行为。
将以欺诈迫手段签订的合同作为可撤销合同主要有以下理由:(1)充分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
欺诈和胁迫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是否存在欺诈和胁迫,只有当事人最清楚,是否真实应该由当事人自己决定,尊重他自己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