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正交试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正交试验设计
(I)教学内容与要求
(1)了解正交试验设计的优点,掌握正交表的表示符号、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2)掌握单指标正交试验、多指标正交试验、有交互作用正交试验、混合水平的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法;
(3)理解单指标正交试验、多指标正交试验、有交互作用正交试验、混合水平的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法。
(4)了解Ecxel在正交试验设计中应用。
(II)教学重点
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法。
(III)教学难点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6.1 概述
6.1.1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的优点和特点
用正交表安排多因素试验的方法,称为正交试验设计法。我国60年代开始使用,70年代得到推广。这一方法具有这样的特点:①完成试验要求所需的实验次数少。②数据点的分布很均匀。③可用相应的极差分析方法、方差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等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引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因此日益受到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在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例6-1:某化工厂想提高某化工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对工艺中三个主要因素各按三个水平进行试验(见表6-1)。试验的目的是为提高合格产品的产量,寻找最适宜的操作条件。
表6-1 因素水平表
对此实例该如何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呢?
很容易想到的是第一方案:(全面搭配法方案)
A2——…
A3——…
此方案数据点分布的均匀性极好,因素和水平的搭配十分全面,唯一的缺点是实验次数多达33=27次。(指数3代表3个因素,底数3代表每因素有3个水平)想节省费用而又快出成果的人提出了第二方案:(简单比较法方案)。
先固定A和B,只改变C,观察因素C不同水平的影响。作了如下的三次实验:
发现C=C2的那次实验的效果最好,合格产品的产量最高,因此认为在后面的实验中因素C应取C2水平。
固定A和C,改变B的三次实验为:
发现B=B3的那次实验效果最好,因此认为因素B宜取B3水平。固定B和C,改变A 的三次实验为:
发现因素A宜取A2水平。因此可以引出结论:为提高合格产品的产量,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A2B3C2。与第一方案相比,第二方案的优点是实验的次数少,只需做9次实验。但必须指出,第二方案的试验结果是不可靠的。因为,①在改变C值(或B值,或A值)的三次实验中,说C2(或B3或A2)水平最好是有条件的。在A≠A1,B≠B1时,C2水平不是最好的可能性是有的。②在改变C的三次实验中,固定A=A2,B=B3应该说也是可以的,是随意的,故在第二方案中,数据点分布的均匀性是毫无保障的。③用这种方法比较条件好坏时,只是对单个的试验数据,进行数值上的简单比较,不能排除必然存在的试验数据误差的干扰。
第三方案是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
对于例6-1适用的正交表L9(34)及其试验安排见表6-2。所有的正交表与L9(34)正交表一样,都具有下面两个特点:
9
4
试验号
列号 1 2 3 4 因素温度/℃压力/(N/m2)加碱量/kg
符号 A B C
1 1(A1) 1(B1) 1(C1) 1
2 1(A1) 2(B2) 2(C2) 2
3 1(A1) 3(B3) 3(C3) 3
4 2(A2) 1(B1) 2(C2) 3
5 2(A1) 2(B2) 3(C3) 1
6 2(A2) 3(B3) 1(C1) 2
7 3(A3) 1(B1) 3(C3) 2
8 3(A3) 2(B2) 1(C1) 3
9 3(A3) 3(B3) 2(C2) 1
(1)在每一列中,各个不同的数字出现的次数相同。在表L9(34)中,每一列有三个水平,水平1、2、3都是各出现3次。
(2)表中任意两列并列在一起形成若干个数字对,不同数字对出现的次数也都相同。在表L9(34)中,任意两列并列在一起形成的数字对共有9个:(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每一个数字对各出现1次。
这两个特点称为正交性。正是由于正交表具有上述特点,就保证了用正交表安排的试验方案中因素水平是均衡搭配的,数据点的分布是均匀的。这从图6-1中可以直观地看出。虽然数据点只有9个,却非常均匀地分布在图中的各个平面和各条直线上。与A轴垂直的三个平面,与B轴垂直的三个平面,与C轴垂直的三个平面等9个平面内,每一个平面内都正好含有3个数据点。图中与A、B、C轴平行的27条直线,每一条直线上都正好含有一个数据点。
可见,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得出的第三方案,不仅试验的次数少,而且数据点分布的均匀性极好。兼有第一和第二方案的优点。不难理解,对第三方案的全部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引出的结论的可靠性肯定会远好于第二方案。因素愈多,水平数愈多,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减少试验次数的效益愈明显。做一个6因素3水平试验,若用因素水平全面搭配方法,共需的试验次数=36=729次;若用正交表L27(313)来安排,则只需做27次试验。
图6-1 对应的数据分布图
6.1.2 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的定义
如果因素A的数值和水平发生变化时,试验指标随因素B变化的规律也生变化。或反之,若因素B的数值或水平发生变化时,试验指标随因素A变化的规律也发生变化。则称因素A、B间有交互作用,记为A×B。
交互作用的判别
例6-2 在合成橡胶生产中,催化剂用量和聚合反应温度是对转化率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判别这两个因素是否有交互作用,基本方法是按表6-3所示的二元表,做四次实验,而后画出和分析图6-2。
图6-2 交互作用A×B的二元图
由图6-2可见,转化率随催化剂用量的变化规律,因聚合反应温度的不同而差异很大。在聚合反应温度为30℃时,转化率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大而减少;在聚合反应温度为50℃时,转化率却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大而增大。两直线在图中相交,这是交互作用很强的一种表现。
若两因素间没有交互作用,则出现在图6-2中的两直线应该是严格的互相平行。
若两直线不互相平行,是不是就可以说“有交互作用”呢?不能。因为实验数据的误差也会造成两直线不互相平行。为此请看例6-3。
例6-3为判别合成橡胶生产中,催化剂用量(B)与聚合时间C两因素之间是否存在有交互作用,为此,研究它们对转化率y的影响,进行了四次实验(见表6-4)。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
在因素C=0.5(h)时,直线的斜率
在因素C=1.0(h)时,直线的斜率
两直线的斜率不同,只能说有交互作用存在的可能性。交互作用是否真的存在,还必须做进一步的分析。
假设按第5章介绍的方法已得到转化率y相对误差的最大值[E r(y)]max=0.03。C=1.0, B=2时,y的实验值y实验=89.7,y的计算值y计算按下式计算
则y实验与y计算的相对偏差
因为y实验对y计算的相对偏差e r小于y值据相对误差的最大值,所以可以认为两直线的斜率不同,是由于实验数据的误差所致,可以引出“因素B、C间无交互作用”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