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化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化处理
【摘要】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化处理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一些通用技术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存在着一些误区。而这些误区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从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实例,谈谈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化处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材教学化处理
初次接触通用技术时顿感茫然,一系列的疑问在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通用技术到底学点什么?仅仅是媒体报道的“修马桶、换灯泡”那么简单吗?它与劳动技术课有什么不一样?会考、高考将如何考察?带着这些疑问,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与摸索,渐渐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其中有失败后的沮丧,更有成功时的喜悦。在这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深深体会到了“教材的教学化处理”在堂课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那么,为什么要对教材进行处理?怎么处理教材才更能体现教学化呢?
一、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化处理的背景及界定
在这一年多的通用技术教学实践中,不管是自己上课还是听其他老师的课,在处理教材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轻者会削弱某个知识点落实,重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必要讨论相关问题。对平时处理教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类:(一)没有深入研读教材的意识及习惯
不少教师认为通用技术教材浅显易懂,一目了然,根本不需要花费时间去琢磨。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在对教材把握得不深、不透、不全,甚至不正确的前提下进行教材处理的,即在还没有彻底弄清楚“为什么教”或者“教什么”之前,就把全部精力放在活动设计上。这样的活动注定是要失败的。
(二)教材处理没有目标意识
备课时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不把教学目标当回事,把教学目标当成一个“摆设”,照抄教学参考或参考教案上的教学目标。另外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和认知水平,完全凭自我理解或经验确定,教学目标的主体成了教师而不是学生。
(三)教材处理的时候不能凸现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的时候平均着力,眉毛胡子一把抓,枝枝蔓蔓缺少主线;教学板块不清晰,教学环节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师生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普遍存在教师讲得很多而学生却不知道什么是重点的现象。
(四)另外还表现为课件设计不能有效的服务于教学
随着教育的发展,课件的设计已经成了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被自己设计的课件牵着鼻子走,没有注意到课件在教学只是辅助作用,本末倒置。
以上四个问题是教材处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源在于处理后的教学内容不具有“教学化”的功能。因此,要想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对教材进行“教学化”的处理。那么,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化处理如何界定?笔者认为应从两个层面来界定,一是教材处理,二是教学化。
所谓教材处理,就是指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增删和开发。所谓教学化,就是指结合教师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有利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内容,并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总之,教材的教学化处理最终目标是通过对教材的处理使之形成可操作化、生活化、整体化、问题化、最优化的具体教学内容。那么,作为通用技术教师怎么进行教材的教学化处
理呢?
二、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化处理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很高,生动风趣,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很低,枯燥无味。其中关键是教材的处理策略不同,那么,通用技术教材怎么处理才更能体现教学化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可操作化处理
对教师来说,处理教材是为了教学中能更好地操作,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是静态的,教材处理就是为了使教材知识在教学中动起来。因此,要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学生能积极参与具体的操作活动。
在《控制的手段》中安排了一个小试验,其目的是通过圆形齿轮与条形齿轮组合起来产生的控制作用,理解控制含义。这个试验就很难操作,因为要寻找圆形齿轮与条形齿轮。在处理教材时可以用《模型》中制作的海豹顶球的模型来代替这个试验,也可以用一段视频来代替试验。这样处理既简单又能很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另外,教材中的案例都是以文字、图片进行描述的,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应该大胆的用实物、视频来替换。
(二)生活化处理
对学生来说,要使学生学得有效,就要把教材内容处理成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此要使教材内容生活化,必须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的信息,经过加工精选教材内容,使它与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起联系,使它成为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师生对话的中介。
在《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发现问题”这节中,教材上举的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无意发现问题的例子是“新式纺织机的诞生”,对于纺纱机学生们没有什么感性的概念,甚至想象不出改进前与改进过的纺纱机是什么样子。像这类偏离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在处理教材时要进行替换。甚至可以删除,因为日常生活中无意发现问题的例子对学生来说是很多的。如果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列举在生活中有哪些无意的发现,课堂教学效果就热烈了。对于教材中的案例都是编者们精选出来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普遍性。比如《简单结构的设计案例》中,教材选择的案例是简易相架,我认为简易相片架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因为简易相片架非常的生活化,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对于简单结构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因此,在教材处理时,没有必要为了标新立异,而选择其他案例,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清楚“为什么教”或者“教什么”。
(三)整体化处理
对于通用技术教材来说,各单元是模块的形式进行编排的,在处理过程中首先要从整体性角度对教材作出分析,把握好教材的脉络,熟悉各章节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然后在整体性原则下整合教材中设计到的相似或相同的教学内容。例如,《技术与设计1》中“技术的性质”一节中有“创新性”,在“设计的一般原则”中有“创新原则”,以及专利申请中“三性”中也有“创新性”,这几处相关“创新”的内容的整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做的好的话,能加深学生对“创新”的认识和理解。
再例如上“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方案构思”的时候,比如讲“发现问题”,这部分内容如果就重点讲问题的来源,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由于生活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学生和老师之间讨论的是热火朝天,本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脑子里留下的主要印象是“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是发现就发现了,发现问题没有给明确问题埋下伏笔,等后来讲明确问题的时候也是这个问题,为了让学生理解,还举了很多的例子。学生听完课知道要从哪三个方面判断问题是否明确,判断问题是否有价值,也能明确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但是学生没有了解明确问题是为了做什么。实际上在明确了问题以及问题解决受到的限制后,应该就能水到渠成的谈到方案构思。但是由于方案构思也是独立讲解,甚至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