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灵泉寺
安阳旅游景点排名
安阳旅游景点排名
根据网上的旅游评价和游客的推荐,以下是一些安阳的热门旅游景点排名(排名不分先后):
1. 盘古山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华北第一山”,拥有盘古山、灵泉寺、龙王庙等风景名胜,以其秀丽的山水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2. 王城公园:是安阳市的城市公园,以其美丽的花卉和湖泊景观而闻名,是安阳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 王石公园:位于中国古代劳动模范、安阳市名誉市民王石的故乡,是一座集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公园。
4. 安阳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安阳地区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包括“简陋发现”的殷墟牌位、王室陵墓等珍贵文物。
5. 殷墟博物馆:位于孟津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遗址博物馆,展示了中国古代商文化的瑰宝,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
6. 徽商街:是安阳市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代徽商的文化氛围和古老的商业街风貌。
7. 安阳大槐树:是安阳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被誉为中国最大的槐树,树龄超过2300年,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七峪公园:位于安阳市城区东南部,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有“中原山水写意”的美誉。
这些景点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适合游客进行观光、休闲和学习。
安阳灵泉寺大住圣窟那罗延与迦毗罗神王组合图像的源流
河南安阳市西南30公里的宝山上分布着大小200多个佛教窟龛,大住圣窟(开凿于隋开皇九年,589年)是其中较大的两个窟龛之一,窟门外两侧的石壁上分别凿一拱形浅龛,龛内各浮雕一个精美而高大的护法神王立像。
据题铭,窟门左侧的是“那罗延神王”,右侧为“迦毗罗神王”(图一、图二)。
[1](P46)那罗延,梵名Nārāyana ,在早期印度神话体系中是原人(宇宙的根源)———那罗———之子。
在后来的文献,特别是毗湿奴派的经典中,将那罗延与毗湿奴(Visnu )———黑天完全等同起来。
佛教兴起以后,原为婆罗门教三大神之一的毗湿奴,也被“收编”为佛教的护法神,成为“欲界中天”。
关于魏晋隋唐时期的那罗延信仰,可参考拙作。
[2]迦毗罗,梵名Kapi-la ,为伽蓝守护神,廖旸对魏晋至唐宋时期的迦毗罗信仰有详细的探讨。
[3](P153-156)图1安阳大住圣窟那罗延神王像图2安阳大住圣窟迦毗罗神王像1921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对宝山灵泉寺石窟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在1939年出版的《中国文化史迹》第五辑中,常盘大定指出:大住圣窟窟门两侧神王像与日本法隆寺金堂的四天王像以及玉虫厨子门上所绘的二天王像相类似,并指出佛经中关于二神王的记载。
[4](P78)1934年,滕固与黄文弼赴安阳等地视察古迹古物保存状况,曾到访宝山,滕固指出:“两神长髯威武,宛如老将,盖为写实之浮雕,令人见之,疑为米开朗基罗所造之摩西像也。
”[5](P319)李凇认为二神王像源自云冈石窟第8窟,可看作是将摩醯首罗天、鸠摩罗天与金刚力士糅合为一体。
[6](P126)李祎认为二神王像呈现了印度、波斯、希腊多种文化来源。
[7](P79)郑文宏则认为:“二神王图像的形成,是北朝晚期至隋初中原地区的宗教信仰、民间风俗和审美时尚等综合因素使然。
”[8](P214)可见,关于这对神王组合图像的来源,尚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且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类似的图像并不少见,关于此类图像在这一时期的流变也未有学者系统涉及过。
河南安阳灵泉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地位
河南安阳灵泉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地位郑州大学美术系孙晓岗安阳灵泉寺位于太行山支脉宝山的东麓,距离安阳市西南25公里,安阳县善应镇南坪村南。
这里山青泉碧,谷幽林深。
1963年河南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由东魏高僧道凭法师于武定四年(546)创建,因位于宝山,故名宝山寺,隋开皇年间改名灵泉寺。
隋开皇十一年(591),该寺高僧灵裕法师应隋文帝之诏到长安,被封为国统僧官,管理全国的寺院僧尼。
其归寺后,大兴土木扩建寺院建设,使之成为“河朔第一古刹”。
因东西两山,开凿有石窟和浮雕塔林,所以当地人称之为“万佛沟”。
灵泉寺遗址座北朝南,原始建筑被毁。
现在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玉皇阁、大佛殿、菩萨殿、千手千眼佛殿。
僧房、寮舍等现代建筑。
寺内现存北齐单层方形石塔一对,由塔基、塔身、塔顶组成,型制较小,仅有2.5米高,雕饰朴素。
二塔相距4米,乃道凭法师的烧身塔,上刻“宝山寺大论师道凭法师烧身塔”塔铭和“大齐河清二年(563)三月十七日”的题记。
这是中国最早的石塔。
寺中有唐代九级方石塔一对,为密檐楼阁式,通高6米,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四角呈抛物线形,很是优美。
塔身镌佛祖、弟子及护法神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塔座雕饰的乐伎,各持笛、笙、鼓、琵琶、箜篌等乐器,正在动情地演奏姿态,由此可见盛唐灿烂文化之一斑,是研究古代音乐史的珍贵资料。
由寺院向东西方向延伸的宝山沟,即万佛沟,现存石窟2座,舍利塔形佛龛245个,佛、僧雕像数百尊,高僧铭记百余篇。
位于寺东的大留圣窟,由道凭法师凿造。
窟内镌汉白玉石佛3尊,躯体雄浑高大,雕琢光洁柔美,可惜头被窃去。
位于寺西的大住圣窟,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开凿。
窟门雕迦毗罗和那罗延神王,身躯魁伟,顶盔贯甲,手持剑叉法器,脚踏牛羊,威然挺立。
窟外的墙壁上遍凿佛龛及雕佛刻经。
窟内雕镌释迦、弥勒等佛像近百尊。
窟顶呈宝相莲花藻井,周围环绕凌空飞舞的飞天,为沉寂的洞窟增添了无限情趣。
寻访古塔之安阳宝山灵泉寺北齐双石塔
寻访古塔之安阳宝山灵泉寺北齐双石塔
在安阳宝山灵泉寺历史上,有两个人具有较大影响,一个是北齐宝山寺开山法师道凭,另一位则生于晚清一直到1998年圆寂的高寿大师吴云清。
为道凭法师修建的烧身石塔一对至今仍立在灵泉寺西北的山坡处,旁边则是存有吴云清金刚肉身的地宫。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露天石塔,灵泉寺北齐双石塔经过近1450年的风风雨雨,仍然保存完好,为我们提供了中国早期石塔的难得实物,对研究我国石塔艺术有着重要价值。
安阳宝山灵泉寺北齐双石塔
安阳宝山灵泉寺北齐双石塔
安阳宝山灵泉寺北齐双石塔西塔道凭法师塔
安阳宝山灵泉寺北齐双石塔西塔道凭法师塔塔龛
安阳宝山灵泉寺北齐双石塔东塔
宝山灵泉寺北齐双石塔东西排列,均为单层方形石塔,高度不过两米多。
塔建在两层方形青石砌筑的基础上,上面为石刻塔身。
塔身朝南设有龛门,塔室内目前中空。
龛门上部雕有简单的花纹,似垂幔
挂在龛上。
塔身顶部为石刻宝盖式塔顶,仰莲刹座上承石刻相轮刹身,构成完整塔刹。
西塔塔身龛门之上刻有'宝山寺大论道凭法师烧身塔’字样,右侧则有'大齐河清二年三月十七日’铭文,而东塔则没有任何文字。
整塔结构简单,更无太多装饰,凸显早期佛塔朴素之风。
根据近年研究,专家对东塔建造时间提出质疑,认为只有西塔为北齐时期为道凭法师所建,而东塔虽造型与西塔相仿,只不过是后人为道凭法师烧身塔做的陪塔而已。
宝山灵泉寺:河朔第一古刹
宝山灵泉寺:河朔第一古刹灵泉寺在安阳市安阳县水冶镇西南的宝山东南麓,历经南北朝、隋、唐,高僧云集。
佛法昌盛,绵延不绝,素有“河朔第一古刹”之称。
灵泉寺所在峡谷盆地天然形胜,八山环绕,层峦叠翠,景色优美壮丽。
灵泉寺不仅山河壮丽,景色宜人,而且在历史上还是我国北朝和隋唐时期北方著名的佛教胜地之一。
寺院东西两侧和附近的宝山、岚峰山的山岩断壁上,遍刻大量的石窟,造像以及名僧墓塔,气势宏伟,造型独特,别具风格,是我国现存最大摩崖石刻塔林。
据北宋绍圣元年“ 有隋相州宝山灵泉寺传法高僧灵裕法师传并序”碑文记载:寺院创建于东魏武定四年,原名宝山寺,隋开皇年间,文帝杨坚群山之泉及该寺高僧灵裕法师法名之首,改宝山寺为灵泉寺。
开皇十一年,灵裕法师应文帝诏令至长安,被封为“国统”。
即掌管全国僧尼的最高僧管。
灵裕归寺后大兴土木,使得寺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其与相距仅五十余公里的清凉山修定寺,漳河以北的响堂寺遥相呼应,构成了邺城佛教造像的区域中心。
邺城造像规模甚大,以邺城遗址出土造像为核心,辐射周边,南北响堂寺、水浴寺、蜗皇宫、林旺、修定寺、洪谷寺、灵泉寺、小南海、香泉寺、大伾山,形成了环邺城的石窟寺带,历经北朝、隋、唐不绝,可谓大观。
灵泉寺区域内文物非常丰富,据河南省考古所的调查,共有窟龛、摩崖编号209处,其年代最早是北朝东魏武定四年,历经北齐、隋唐、北宋各代,前后共历548年,内容丰富雕工精湛,别具风格。
雕凿在宝山和岚峰山上的浮雕石塔,多系历代名僧的墓塔。
且有塔铭题记,其数量之多,时代连续之久,全国罕见。
也被称之为“宝山塔林”,除摩崖塔林外,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北齐著名高僧道凭法师墓塔,题记清晰,保存完好,塔顶和塔刹均雕刻有精美的浮雕花纹,相当完整。
题记云:“宝山寺大论师凭法师烧身塔,大齐河清二年三月十七日”。
寺内还有唐代双石塔,伎乐浮雕完整。
灵泉寺最大的石窟一为大住圣窟,一为大留圣窟。
大留圣窟在岚峰山东侧,目前已完全被封死。
宝山灵泉寺
宝山灵泉寺河南安阳灵泉寺,有“河朔第一古刹”的美誉,北方佛教圣地,全国最大的浮雕塔林,俗称“万佛沟”,又名“小龙门”。
灵泉寺位于安阳市西南25公里的宝山山谷之中(龙安区善应镇),周围八山环抱,状若莲台。
原名宝山寺,为东魏武定四年(546年)高僧道凭法师所创。
591年隋文帝杨坚诏请寺僧灵裕法师到长安,封为全国最高僧官“国统”,统管全国寺院僧尼。
唐代,仍为全国佛教中心,号称“河朔第一古刹”~现存单层石塔一对为我国最早石塔之一。
万佛沟,现存石窟2座,塔(殿宇)龛247个,佛、僧雕像数百尊,高僧铭记百余篇。
位于寺东的大留圣窟,由道凭法师凿造。
窟内镌汉白玉石佛3尊,躯体雄浑高大,雕琢光洁柔美,可惜头被窃去。
位于寺西的大住圣窟,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开凿。
窟门雕迦毗罗和那罗延神王,身躯魁伟,顶盔贯甲,手持剑叉法器,脚踏牛羊,威然挺立。
寺院东西两山247座石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摩崖浮雕塔林,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夏四月十五日,徐淮与徐源、徐泳、程序同游相州(安阳)善应山,每人题诗一首唱和,四首共刻一石。
《全唐诗》未采录。
题灵泉寺唐徐淮梵宇栖真所,寥寥世事稀。
老僧被百衲,童子学三归。
宝刹临香地,星宫隐翠微。
谁怜漂泊者,於此遂忘机。
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夏四月十五日,徐淮与徐源、徐泳、程序同游相州(安阳)善应山,每人题诗一首唱和,四首共刻一石。
《全唐诗》未采录。
【注释】【灵泉寺] 即宝山寺。
自齐创建为宝山寺,至隋文帝自注额改号为灵泉。
又云,民国间,该寺尚存大殿五楹,殿后观音阁,内塑千手千眼佛像,颇壮丽,殿前新筑玉皇庙三楹,外配房数间,惟寺僧零落无存,寺西僧舍一片瓦砾,空山残寺,测览者常怀寂寥之感。
现三佛殿、玉皇殿等已修葺一新。
[衲】僧衣。
[三归]老子《道德经)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宝刹]指灵泉寺[翠微]天宫。
作者简介:徐淮(生年年不详),唐代诗人,字黄河,东海(今江苏灌云县人。
灵泉寺双唐代石塔,安阳周围的八座唐代石浮屠
灵泉寺双唐代石塔,安阳周围的八座唐代石浮屠X随北京古迹QQ群小组到安阳附近进行四天的访古,最喜欢的是八座唐代石浮屠,三年前对这种石浮屠还一无所知,是天翔128带着我参观了北京石经山的金仙公主塔和小唐塔,在网上找到古塔寻踪写的经典的启蒙文章《浅谈唐代石浮屠》,开始对此类石浮屠着迷,慢慢成为一名石浮屠的铁粉。
为区分与唐代砖塔的区别,此类庭院式石雕作品,用石材按比例缩小仿制唐代大型砖塔或大型木塔的工艺制作,我喜欢称之为“石浮屠”。
这种石浮屠有明显的时间界限,唐代以后基本绝迹了,所以是梦回唐朝的最后绝笔,唐代石雕佛像和题刻传承的精美载体,也代表唐朝中下层佛教信徒一生中最崇高的功德追求。
普通人看这些石浮屠的外观相似,浮雕类同,但实际上没有一座相同的石浮屠,每一座石浮屠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忠实的千年守护精灵。
安阳灵泉寺中有一对唐代石浮屠,双塔并存是极为少见的,塔身和塔基都被长期埋在地下,未移动,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坑里面的塔。
《支那文化史蹟》第五集有灵泉寺这两座石塔的老照片,拍摄于1906-1928年,能进入常盘大定和关野贞的法眼,这两座石塔一定是精品中的精品。
友人说刚刚翻译完这部文献,他负责河北卷,正在出版中,估计我也买不起。
双塔(石浮屠)推测建于唐(713--805)。
两个塔相差大约百年时间,爱塔传奇老师说,看浮雕飞天的发髻是不同的,有点太专业了。
两个塔身都有题刻,东塔塔身东壁有大唐大历六年(771年)题记,有“灵泉寺,黄河”之类的字,是唐代游人徐源、徐讹、程序、徐泳四人书写的五言律诗各一首。
书法刻字端正。
西塔塔身东外壁也有游人“咸通八年五月”题记四条(867年)。
从网上搜到孙继民《安阳灵泉寺唐代题记与两税法》的文章,题刻与税收拉上了关系,可见收税者的霸道之极。
文章摘录如下:《禹璜题名记》的大意是说作者于咸通八年五月自宗城调任安阳,当月十八日即前往宝山之下的灵泉寺一带收取夏租,半天即完成收税任务,然后攀缘登山,直至颠峰,作者前瞻黄河盟津,后顾北岳常山(即恒山),左指东岳泰山,右瞰莘(当是山名),极目远望,尽情畅想,不由感叹!乘查之问霄汉,入壶而观太虚也不过如此。
灵泉寺的作文
灵泉寺的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灵泉寺玩。
一进寺门,就看见了耸起的山门,上面写着“灵泉寺”三个大字,真高大威武!山门里是一条缓缓的石阶,爸爸说,这叫“青云梯”,走上来就能离天更近。
我一步一步地走着,觉得自己离天愈加近,心里好得意!
寺庙里有很多古老的树木,树杈落着红色的祈福带,风一吹,就像仙女在翩翩起舞。
爸爸说,一些树也活了很长时间了,见证了灵泉寺的变化,也亲眼见证了人们对佛祖的虔诚。
寺庙里有很多菩萨的雕像,它们都闭着眼,好像在沉思。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感觉空气里流露着香火的味道,有冷然的檀香味,真舒服!
我问爸爸,为什么那么多人来这里拜菩萨呢?爸爸说,人们来这里可以获得心灵的平静,祈求平安和幸福。
我也闭上眼睛,默默地许了个愿,希望我的愿望能够实现。
灵泉寺好美,也很安静,这里蕴满了神秘的色彩,我以后也要来这里玩。
河南省安阳市古迹殷虚介绍
河南省安阳市古迹殷虚介绍安阳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属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更有“中华第一古都”之称。
安阳古迹众多,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安阳市古迹殷虚,欢迎大家阅读! 河南省安阳市古迹殷虚介绍殷墟是我国奴隶社会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历史。
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殷墟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
古老的洹河水从市中缓缓流过,城市布局严谨合理。
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宫殿的宏伟,出土文物的质量之精、之美、之奇、数量之巨、可充分证明它当时不仅是全国,而且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87年在古老的洹水岸边修建了殷墟博物苑。
它占地100多亩,就建在殷墟的宫殿区遗址上。
它是依照甲骨文的“门”字形,用几根雕有商代纹饰的木柱和横梁结构而成。
苑中建筑由著名的古建筑家设计,严格地构筑在原建筑的遗址上。
每座建筑都采用了重檐草顶,夯土台阶,檐柱上雕以蝉龙等纹饰图案。
殷墟博物苑不仅展现了殷代王宫殿堂的布局与建筑,而且还具有园林特色。
同时,它也是集考古、园林、古建、旅游为一体的胜地。
殷墟博物苑“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式的殿宇高耸,朱墨雕彩;青铜礼器,古色古香;仿殷石雕,徐徐如生;花木扶疏,芳草萋萋。
院内景色与苑东北的洹水河相映成趣,具有古代帝王宫殿的人文景观特征。
殷墟博物院犹如一座展示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和启迪。
游览殷墟博物苑,您可以领略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探寻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渊源。
古迹殷虚文物司母戊大鼎殷墟王陵区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青铜礼器,高达133厘米,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
原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殷墟博物苑为便于游人参观,将其仿制放大露天陈列在大殿前的广场上。
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为“世界之最”。
安阳灵泉寺简介
灵泉寺灵泉寺石窟
灵泉寺位于安阳县西南30公里的宝山东南麓,这里属太行山余脉,有8座山峰,灵泉寺就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峡谷盆地上。
历史上灵泉寺曾是北朝后期东魏、北齐和隋唐时期北方著名佛教圣地,素有“河朔第一古刹”之称。
在灵泉寺东西两侧和附近的宝山、岚峰山、马鞍山的山岩断壁上,遍刻大量的石窟、造像及名僧墓塔。
灵泉寺基址与摩崖石刻的分布范围,呈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条状,东西纵深约1500米,南北横宽近1000米。
由于摩崖石刻多以浮雕石塔、佛窟及佛龛为主,且数量众多,因此又称“万佛沟”。
灵泉寺东西两侧的宝山、岚峰山及马鞍山共有窟龛240多座,其开凿年代最早是东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历经北齐、隋唐、北宋各代,前后共历548年,其中属于浮雕塔龛153座,占总数的73%。
镌刻有铭文题记的75座,其中宝山30座,岚峰山32座。
1996年,国务院公布灵泉寺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泉寺石窟及石刻群,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涉及佛教史上著名高僧僧稠、道凭、灵裕、慧休等生平事迹,并多刻有明确纪年,是佛教石刻的重要遗迹,又恰当北朝向隋唐过渡时期,是中国雕刻史上最感缺乏实例的阶段,因此,对研究中国佛教艺术史、中国佛教史及建筑史等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灵泉寺石窟
灵泉寺石窟灵泉寺石窟位于河南安阳善应镇,创建于东魏,兴盛于隋朝,以隋代的大住圣窟最大、最精美,里面的飞天石雕尤为生动,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更神奇的是窟门左侧的迦吡罗神王,在他的护身镜上可以看到人身狮面像和抱拳在胸的小佛像,在我看过的石窟中从没见过。
屋顶莲花和飞天宝山石窟最有特点的是布满后山岩石上的浮雕塔林,故名万佛沟,全国罕见,被石窟专家宿白先生称为全国最大的高浮雕摩崖塔林,虽然里面的许多小佛像已经损毁殆尽,但精美的石雕依然清晰可见。
上海英雕蜡像艺术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蜡像制作和硅胶像的设计,制作及销售。
其作品专业为博物馆,纪念馆,旅游胜地,名人故居设计制作蜡像、仿真硅胶像及场景复原等。
数年我们一直致力于蜡像,硅胶像研究和开发,已经为国内外多家纪念馆,博物馆制作高仿真蜡像,硅胶像。
作品受到了业内合作伙伴的信赖和肯定。
主营:制作蜡像;蜡像;硅胶像;硅胶人;蜡像人,人物蜡像,上海蜡像;上海蜡像公司;蜡像馆制作,蜡像制作公司,仿真人硅胶像;仿真人蜡像;硅胶像制作;蜡像馆;上海蜡像馆;蜡像制做;蜡像定做;硅胶蜡像;仿真蜡像;名人蜡像;明星蜡像;仿真人蜡像定做;定做人物蜡像;人物蜡像定制;蜡像工作室;我们的蜡像,硅胶像作品根据具体的人物,按照1:1的比例制作,历史人物在制作之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一些图片、文字资料进行研究,从而使蜡像的姿势、服饰、面部表情,以及人物性格,都刻画得惟妙惟肖。
人物面部的塑造制作技术十分讲究,对型和神的把握非常精准,能准确抓着人物内心世界的思想情绪变化,蜡像的头部毛发以及眉毛都采用真人毛发,人工一根根地栽植,化妆高度仿真。
蜡像的眼睛采用进口树脂制作,炯炯有神;毛孔、汗毛和面部纹理采用先进的手工制作,配以灯光,音响效果,具有极强的视觉效果。
我们的服务领域:博物馆,纪念馆,旅游胜地,名人故居、场景复原、影视道具等,同时承接私人蜡像定制,上海英雕蜡像艺术品有限公司以追求客户满意为宗旨,并相信自身的成功是建立在客户成功的基础之上的。
安阳灵泉寺石窟档案艺术价值探析——以大住圣窟二神王图像为例
安 阳灵泉寺石窟档案艺术价值探析
— —
以大住圣窟二神王图像为例
位置
云冈 5 、6 、8 、9 、i 0窟 。 赶
造像特 征
着战裙,执戟,力士头顶束发,发上附有鸟翼形。 ” ㈣ 枷蛐
守护者
天王 胡人像
石刻
壁画 石刻
北齐
隋 隋
石棺床 两端
敦煌 3 9 8窟东壁
石棺床 守护者帽上均饰双 鸟翼冠 。 南侧天王左手叉腰,右手拄剑,立于莲花座 上,头戴鸟翼形盔,着
灵 泉寺石 窟是 邺城地 区最重 要 的石 窟寺之 一 ,它 主要 包括 寺庙建 筑和石 窟建筑 。 目前 ,寺庙建 筑早 已 不存 ,石 窟建筑 有窟龛塔 林和大 型石窟 两类 ,窟龛塔 林包 括宝 山和岚 峰山摩崖 上保 留的大量 摩崖窟 龛 ( 即
和科 研意 义 。它要 求我们 必须把 每个洞 窟 中的全部 内
文/ 李 纬 彭红斌 万 青 L i Y i P e n gH o n g — b i n Wa nOi n g
摘 要:石窟档案是历史文化 遗产和非纸质档案 的特殊结合体 ,在我 国古 代历史档案 中 占据着 非常重要 的地位 。安 阳灵泉寺石窟是 中国石窟体系 中的重要代 表 ,其 中大住圣窟 窟门两侧 的 “ 那 罗延 神王”与 “ 迦 毗罗神 王”浮雕图像 ,造型精美 ,刻画精细 ,无论 尺 度和 样式 ,均为 国内石 窟中罕见 。本研究利 用档案学的研究方法 , 从 鸟翼冠 、着装 、脚踩神 兽三方面对二神王 图像 的艺术价值 进行分析 ,探讨其 图像来源 。
河南安阳:灵泉寺大住圣窟
河南安阳:灵泉寺大住圣窟
展开全文
安阳灵泉寺大住圣窟
2021年5月4日上午,我们在安阳县灵泉寺景区内游览完北齐双石塔后,步行来到了景区内的大住圣窟,到达时间是10:10左右。
安阳灵泉寺大住圣窟前的国保碑。
大住圣窟位于灵泉寺景区内的宝山南麓,是由灵裕法师于隋开皇九年(589)主持开凿,窟内外浮雕佛、菩萨、弟子、飞天百余尊,及大量佛经。
大住圣窟南壁东侧浅雕传法圣师像24尊,是全国最早的罗汉。
大住圣窟周围,雕凿有隋、唐、宋时代的塔龛、佛龛、屋龛、碑龛120座。
灵泉寺大住圣窟的介绍到此为止。
河南安阳宝山灵泉寺塔林
作者: 杨宝顺
作者机构: 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1-13页
主题词: 灵泉寺;宝山区;塔林;门额;长方形;基座;河南;拱券;火焰;须弥座
摘要: <正> 河南安阳县西南30余公里的太行山余脉,有一组海拔高度约500米的群山。
其中最西面的一座是宝山,西北为悬壁山,北为马鞍和矿窟两山,东为岚峰山和鸡冠山,南为虎头山和釜覆山。
灵泉寺坐落在宝山东麓、八山环抱的峡谷盆地上,原名宝山寺(图一)。
据现存碑文记载,宝山寺创建于东魏武定四年(546年)。
隋文帝杨坚'取群山之泉及该寺高僧灵裕法师法名之首',改宝山寺。
河南安阳灵泉寺唐代双石塔
作者: 杨宝顺
作者机构: 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70-79页
主题词: 灵泉寺;唐代;石塔;安阳;河南省;整体形象;保护研究;踏道;建筑结构;须弥座
摘要: <正> 河南安阳灵泉寺唐代双石塔,是两座单层密檐式方形石塔,长期以来,由于人为和自然的严重破坏,两塔塔檐以下的大部塔身和全部塔基均被灵泉寺寺院的废墟所埋没,两塔的整体形象很少为外界所知。
1936年由北京一些建筑研究单位组织的古建勘察团在此进行调查时,也只记录和拍摄了两塔露出地面的塔檐部分。
1983年8月至12月间,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为了加强对全省中、小型石窟寺的保护和研究,专门组织了考察队,对安阳灵泉寺现存古建筑及附近的摩崖石刻进行了全面调查。
通过发掘清理,这两。
也算教训——灵泉寺遇“封门风波”
也算教训——灵泉寺遇“封门风波”
佚名
【期刊名称】《风景名胜》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事件门票纠纷引发封门事件,河南省安阳县灵泉寺这一山中古刹成为关注热点。
景区所在地一基层干部要求免费参观被拒,便指使当地部分群众将景区多处景点大门关闭、断水断电。
位于安阳县善应镇南坪村南的灵泉寺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为北方佛教圣地,规模宏大,被称为"河朔第一古刹"、中原"莫高窟"。
寺院东西两山,
【总页数】1页(P14-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75
【相关文献】
1.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一寺—古灵泉寺增建重建重修及环境改造详规挹略 [J], 高介华
2.古灵泉寺:佛教灵泉润心田 [J], 梦回沙场;
3.柳州灵泉寺猜想--从王安中的《新殿记》看灵泉寺变迁 [J], 华雪
4.邺城地区音乐图像研究——以南响堂山石窟、灵泉寺石窟及小南海石窟为例 [J], 罗佳琳
5.阳城县灵泉寺、千峰寺历史考述 [J], 赵雅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行中的寺院|这里被称为“中原莫高窟”,有中国最大的摩崖塔林
旅行中的寺院|这里被称为“中原莫高窟”,有中国最大的摩崖塔林全国有很多座灵泉寺,河南安阳这座并不出名。
在安阳,有殷墟,红旗渠这样的景点,灵泉寺实在是不起眼。
即使冠以“莫高窟”,“摩崖”这样的名头,也没能让寺院脱颖而出。
起初看到这几个形容词,我也没觉得特别,因为这两年自驾,看过太多蹭知名景点热度的,结果大部分是让人失望的。
倒是这个“中国最大摩崖塔林”或许有惊喜,反正闲来无事,不妨一探究竟。
从安阳市发出,大约一个小时,来到寺院所在的天喜镇村。
寺院不在村子里,这条天灵线(路名)是专门给寺院修的。
路两边没有人烟,都是高大的树木,依山势而延展。
穿过一座石牌坊,道路尽头就是寺院。
一片开阔地,平时是停车场,现在就我一辆车。
参观小众景点的好处,就是可以“包场”。
灵泉禅寺灵泉寺灵泉寺的周边,是几间村舍,都是平房,围绕寺院而建,形成一个“小村落”。
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数是僧侣信徒,每日烧香礼佛,还要负责打扫卫生。
我去的时候临近年关,几位大娘在寺院门口扎花,看到我还略显诧异,这个地方平时应该少有人来。
灵泉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魏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
隋唐两朝是寺院发展的鼎盛时期,隋文帝曾命灵泉寺主持灵裕法师为“国统”僧官,法师两度婉拒,从长安返回寺院潜心讲学,周边的善男信女和众多僧侣慕名而来,使得灵泉寺香火旺盛,一时间风光无两。
时过境迁,现在的灵泉寺早已不复当年时光。
从山门进入,寺院不大,没有大寺院的恢宏气势。
大殿布局完整,从山门,天王殿,到玉皇阁一字排开,虽然都是新建,但看不到奢华的感觉。
大殿几乎都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构造,显得古朴而简单。
我去的时候寺院所有大殿都没有开门,略有遗憾,只能在殿外找寻一些惊喜。
天王殿很快就找到一处。
依照左进右出的参观顺序,我顺着天王殿左边的拱门进入,原以为到了下一进院落,其实不是,拱门把我引入了一个环形的地下平台,平台距离地面一人多高。
这个平台围绕天王殿,从拱门的楼梯走下来,眼前是两座佛塔,分别立于殿后两侧(右边拱门下还有一座)。
国家文物局关于安阳县修定寺塔、灵泉寺石窟、小南海石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方案的意见
国家文物局关于安阳县修定寺塔、灵泉寺石窟、小南海石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方案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
•【公布日期】2012.11.05
•【文号】办保函[2012]910号
•【施行日期】2012.11.0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安阳县修定寺塔、灵泉寺石窟、小南海石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方案的意见
(办保函〔2012〕910号)
河南省文物局:
你局《关于报批安阳县修定寺塔、灵泉寺石窟、小南海石窟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方案的请示》(豫文物[2012]196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提出如下意见:所报方案设计深度不足,内容不完整。
应说明文物保护规划编制的情况,明确保护规划中相应区划的管理规定和控制指标;说明拟建项目与文物本体、保护区划的关系,并对拟建项目规模、平面布置、立面造型等方面进行说明、设计,对文物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估。
方案文本和图纸应补充完善,表述清楚。
请你局组织有关单位根据上述意见,针对每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整治项目分别编制方案,经你局审核后,另行报批。
国家文物局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五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安阳灵泉寺
河朔第一古刹, 北方佛教圣地, 全国最大的浮雕塔林, 俗称“万佛沟”, 又名“小龙门”。
灵泉寺又称万佛沟、小龙门,位于市区西南25公里的宝山山谷之中,周围八山环抱,状若莲台。灵泉寺原名宝山寺,为东魏武定四年(546年)高僧道凭法师所创。591年隋文帝杨坚诏请寺僧灵裕法师到长安,封为全国最高僧官“国统”,统管全国寺院僧尼。唐代,寺中高僧内不乏王子帝后,仍为全国佛教中心,号称“河朔第一古刹”。现存单层石塔一对为我国最早石塔之一,精美的唐代九级石塔一对,隋狮一对,唐碑3通。寺院东西两山计有石窟247座,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摩崖浮雕塔林,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泉寺成为北方佛教中心后,后世很多高僧纷纷“附会”于此。他们以大留石窟或者大圣石窟为依托,开窟建塔,以期在佛法追求上有所造诣。不惊意中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浮雕塔林。这些珍贵的塔林雕塑,被著名石窟造像专家宿白教授名之为“宝山塔林”。
灵泉寺香火至北宋,由于战乱和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灵泉寺逐渐荒芜起来。上世纪30年代的一场兵乱后,灵泉寺归于隐没。近年来,当地政府致力整体旅游资源的整合,把灵隐寺作为整个森林公园人文景点和佛教圣地经典来开发,在不久的将来,这座千年古刹就会再度放出异彩。�
冬日的灵泉寺,一片苍凉。寺门“灵泉禅寺”匾额雄风犹在。隋文帝以其雄才大略一统中国后,致力于民生建设,弘扬佛法以教化民风成为他稳定统治的一项重要政治措施,这项措施后来一直被延用。相传“灵泉禅寺”这四个字就是隋文帝御笔亲提,这也是为数不多的皇帝的笔迹,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山门旁那静默不语的隋代石狮也是为数不多的隋代遗存。门前的汉白玉石桥也考证也是隋代遗存,桥洞雕刻二龙戏珠的简练刀法和唐代极富精工刀法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仍然逼真细致。
把灵泉寺称为中原的“莫高窟”一点也不为过。位于安阳县善应镇南坪村南的灵泉寺距今有已经1400余年的历史,虽然现在已经荒芜了数百年,但风采依然,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和壮观,其气势和文化含量绝对是重量级的,1996年被确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灵泉寺是东魏高僧道凭法师于公元546年修建的。道凭法师一生致力于佛法的弘扬,相传到处化缘,终于有一天他来到南坪村,见此处山青泉碧,颇合禅意,遂不再云游四方。就在此处大兴土木,开始创建灵泉寺,自此香火不绝。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原以来,不断和中原文化融合,最终上升为封建社诏灵泉寺主持灵裕法师(道凭弟子)到长安,封为国统僧官,(相当现在的佛教协会主席)这使灵泉寺第一次获得了全国性的知名度,也由此奠定了“河朔第一古刹”的基础地位。唐代佛教的地位进一步上升,灵泉寺则成为北方佛教的圣地。
98年参加“西部大开发记者团”的时候,到过敦煌莫高窟,石窟的佛像雕塑震撼着每一个人,你不得不惊讶于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但绝然没有想到,就在自己的家乡,就深藏着一个堪可比美的“万佛沟”。
“名山风景僧占多”,灵泉寺之所以择址于此,自有其风景优美的一面。善应镇山势起伏,景色清幽,是一个绝佳的修养场所。因此,“万佛沟”也就供养诸多佛界的“高人”。
灵泉寺处处是宝,每一块砖石后面都似乎铭刻着一段的历史。遗址西北现存一对单层方形石塔,塔高2.5米,塔顶呈覆钵状,塔身呈束腰状,整个塔的造型朴素大方,四面雕卷叶状纹饰,符合佛教一身清净的原则。西塔就是道凭法师的灰身塔,上刻“宝山寺大论师道凭法师烧身塔”塔铭和“大齐河清二年(公元563年)三月十七”的题记。这是这简单的铭刻,使塔葬这一习俗得以物证。道凭法师为灵泉寺走向辉煌的关键人物。他的身卒纪年为探明录泉寺的成建时间提供了明确的依据。随行的县文物所的同志告诉我说,这两座塔据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其纪年标志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在天王殿后面,还有一对唐代九级方石塔,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一般的佛塔雕刻均取材于佛经故事,技法单调,少有生活情趣。但唐代的佛雕却是有情于天下,世俗味生活味很足。我见过很多唐代佛雕,唐代的佛雕的这一特征十分明显。比如说著名的卢舍那大佛,分明就是一个慈祥的母亲形象,那嘴角若隐若现的微笑,不正是一种自信的美丽的心态反映吗。这两座唐塔也不例外,但反映的生活场景却是乐伎表演,看来那个时候的僧侣们的生活并不是很清苦的。这些乐伎持各种乐器,动情的出演,神色生动,姿态优美,可谓是佛塔一绝。
佛教讲究心诚则灵,因此扩大佛寺和雕刻佛像成为心诚向佛的外在标志。灵泉寺虽然早以不复存在,但遗址宏大,从中仍可以想见当年佛事兴盛的情景。寺院的后山,善男信女们不断造佛立碑,一直持续到北宋末年,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石刻佛像,被后世称为“万佛沟”。
唐代国力强盛,尊佛也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佛教也因之获得到了近于“国教”的地位,灵泉寺的主持相当于国师,灵泉寺在唐代进入一个顶峰。这也从灵泉寺的规模遗存中得到映证。
最起眼的是山壁上的摩崖壁。密密麻麻佛洞一个接着一个,好像赶集一样。有的是单佛,有的组佛,这些佛雕大都是隋唐代修建而成,从一个侧面见证了那个代佛教的兴盛。最负盛名的是大住圣窟和大留石窟。
大住圣窟开凿于隋开皇八年,一奇在于是该窟开凿在整块巨石之上,圆拱状的窟门,尖拱的门楣,使整个石室显的很神秘,是否暗喻着佛法无边不是而知。二奇在于窟门外设置了门神。门神雕像近两米,身披铠甲,手持武器,神色威严。三奇在于窟内佛像集大成者,神态各异。窟内佛像共计42尊,造型精致,或古朴严谨,或端庄秀丽,或雍荣大度,显示了高超的雕刻技艺。最富韵味是六个飞天造型,那简直就是敦煌派技法再现。飞天造型取材于歌舞仕女。那飘动的裙裾,那晃动的风玲,那回首瞬间流露出千娇百媚的神情,感动着每一个人。整个肃穆的石窟顿时神采飞扬起来。大留石窟内现存汉白玉座佛,风格各异,也是国内不多见的精致石材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