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_C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的热压连接
复合材料热压成型工艺
复合材料热压成型工艺
首先,原材料的准备是复合材料热压成型的第一步。
在这一步中,需
要准备复合材料的基材和增强材料。
基材可以是金属、塑料、陶瓷等材料,而增强材料通常是纤维、颗粒或薄膜等形式的材料。
根据实际需要,还可
以在基材和增强材料中添加填料、粘合剂、添加剂等组分以调整复合材料
的性能。
接下来是材料堆叠。
堆叠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交替堆叠,即将基材
和增强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交替叠放;另一种是单向堆叠,即将基材和增
强材料按照同一方向叠放。
堆叠的次序和方式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选择。
然后是热压成型。
在这一步中,将堆叠好的复合材料放入热压机中进
行加热和压制。
热压的温度和压力是关键参数,需要根据复合材料和产品
要求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热压温度会使材料软化或熔化,使得基材与
增强材料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并形成所需的形状和结构。
最后是后处理。
在完成热压成型后,需要对产品进行后处理以获得最
终的性能和外观。
后处理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固化、切割、修整、表面处
理等。
这些后处理操作的目的是进一步改善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以满足实
际需求。
总结起来,复合材料热压成型工艺是一项将不同材料进行复合的工艺,通过原材料准备、材料堆叠、热压成型和后处理等环节,可以获得具有特
定功能和性能的材料。
这种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10.3 碳碳复合材料的钎焊
4.用活性钎料
在铝、铜或银或其合金中加入活性元素(主要是 Ti),钎焊时钎料中的活性元素Ti向接触面扩散, 发生反应,生成TiC,降低了液态金属与碳/碳复合 材料的界面能,促进润湿。
10.3.3 碳/碳复合材料与金属的钎焊
碳 / 碳复合材料与金属的钎焊一般是预先在碳 / 碳复合材料上采用镀敷、 烧结、沉积等方法在表面上处理一层金属粉末,然后再用常用的钎料进行钎 焊。
K左右开始氧化,因此连接时必须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下连接。
10.3.2 碳/碳复合材料之间的钎焊
碳/碳复合材料的钎焊连接主要涉及复合材料自身的钎焊
连接及其与金属之间的钎焊连接,与一般意义上的钎焊不同,
碳/碳复合材料的钎焊不是依靠钎料对工件的润湿作用,而主
要是依靠钎料与碳/碳复合材料的化学反应产生冶金结合。
(4)钎焊
放入真空炉中加热到800℃保温后,快速加热到1000℃,再缓慢加热到钎焊温度(高于钎料熔化温度60℃左右), 并适当地保温。
难以制成大型或形状复杂的构件,因而在工程应用上受到了很大
限制。解决其实用化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将其与塑性及韧性高且抗 温度冲击能力强的金属材料连接起来制成复合构件使用,充分发 挥两种材料的性能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
钎焊是连接陶瓷基复合材料连接常用的方法 , 一般来说 , 用于 连接单相陶瓷的钎焊工艺同样也可用于连接陶瓷基复合材料 , 其原 因有两个: 一是许多陶瓷本身就是复合材料; 二是多数情况下,复合材料表面特性主要取决于陶瓷基体相。 钎焊方法主要有金属钎料钎焊、硅酸盐钎料钎焊两种。
必须预先在真空或氩气中,高于钎焊温度100~150℃条件下对其进行除气处理;
(4)材料本身存在一定数量的孔隙,钎焊时会吸取熔化的中间层使中间层难以保持在接头中,从而弱化和降低
碳碳复合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摘要:C/ C 复合材料是目前新材料领域重点研究和开发的一种新型超高温热结构材料, 密度小、比强度大、线膨胀系数低( 仅为金属的1/ 5~ 1/ 10) 、热导率高、耐烧蚀、耐磨性能良好。
特别是C/ C 复合材料在1 000℃~ 2 300℃时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是理想的航空航天及其它工业领域的高温材料[ 1~ 7]。
C/ C 复合材料是具有优异耐高温性能的结构与功能一体化工程材料。
它和其它高性能复合材料相同,是由纤维增强相和基体相组成的一种复合结构, 不同之处是增强相和基体相均由具有特殊性能的纯碳组成[8.9]。
关键词:C/C复合材料发展高性能成型加工化学沉积航空航天易氧化1.碳/碳复合材料的发展C/C复合材料的首次出现是于1958年在Chance Vought航空公司实验室偶然得到的,当测定C纤维在一有机基体复合材料中的含量时,由于实验过程中的失误,有机基体没有被氧化,反而被热解,得到了C基体,结果发现这种复合材料具有结构特征,因而C/C复合材料就诞生了。
C/C复合材料技术在最初十年间发展的很慢,到六十年代末期,才开始发展成为工程材料中新的一员,自七十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得到很大发展,推出了C 纤维多向编织技术,高压液相浸渍工艺及化学气相浸渍法(CVI),有效地得到高密度的C/C复合材料,为其制造、批量生产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八十年代以来,C/C复合材料的研究极为活跃,前苏联、日本等国也都进去这一先进领域,在提高性能、快速致密化工艺研究及扩大应用等方面取得很大进展。
2.碳/碳复合材料的特征C/ C 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比模、低烧蚀率、高抗热震性、低热膨胀系数、零湿膨胀、不放气、在2 000℃以内强度和模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良好的抗疲劳性能、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组织成分及力学性能上均相容) 、对宇宙辐射不敏感及在核辐射下强度增加等性能[10.11],尤其是C /C 复合材料强度随温度的升高不降反升的独特性能,使其作为高性能发动机热端部件和使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具有其它材料难以比拟的优势[12]。
高导热C_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_陈洁
C , 再根据材料的密度 ρ, 由式(3)便可求得材料的热导率 。
(3)在石墨中导热 载流 子是 声 子 , 导电 载 流子 是电 子 和空
穴 , 而导热和导电都依靠载流子在微晶层面内的移动 , 因此可推
断二者之间存在 某种 联系 , 根 据 Lavin 公 式[ 20] , 热导 率可 用式
(4)表示 :
∫ λ= A C(ω) υ L(ω) dω
(1)
其中 υ是 声子的速度 , 只与材料的密度和弹性力学 性能有关 , 而
C /C 复合材 料在 1000 ℃以 内不 发生 蠕变 , 因 此 υ可 视为 常数 ,
单位体积热容 C 和声子平 均自由程 L 是 声子 振动 频率 ω的函
数。
另外 , 根据 Debby 公式 , C /C 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可简化为 :
C /C 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低密度 、高导热性 、低膨胀系数和 高温高强度等性能成为目前最佳的 高导热 候选材 料[ 5 ~ 10] , 并已 成功应用在飞行器发电机的喷嘴 、热装配燃烧室 、飞机刹车副等 航空航天领域[ 11 ,12] 。 在这些领域中 , 环境 温度的 变化范 围从接 近零度到数千度 , 作为结构材料或防 热材料使 用的 C /C 复合材 料能否适应其工作环境的变化 , 主要取决于其 热物理性能 。
的研究和开发对于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 义 。 在一些特殊的 应用 领域 , 对 材料 有着 特殊 而苛 刻 的要 求 。 通讯卫星用高功率密度器件 , 核聚 变装置 用面对 等离子 体材料 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和积 累大 量的热 量[1 ~ 3] , 为保 证设备 的稳 定运行 , 需要将产生的热量及时导出 , 因而对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 。 航天飞 行器 的许多 电子 部件 需要 在 40 ~ 60 ℃的环境 温度下正常 工作 , 因此仪器运 行过程中 产生的热 量必须及时导出 。 又如在某些大型装置的发电机排气管的设计 中 , 为了将发电机产生的热量排出车体外 , 阻止热量传递到车体 上 , 要求排气管沿轴向的导热率高 , 而沿径向的导热率低 。
C-Cu复合材料综述
综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组份的材料往往不能满足需要,而多组份的复合材料则显现出其优越性]1[。
铜基复合材料不仅具有高强度和与纯铜相媲美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且还有良好的抗电弧侵蚀和抗磨损能力,是一种在宇宙,电子,电器和微电机等高科技导电节能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3,2[。
随着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对这类高强度,高导电复合材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现有的铜基复合材料大致可分为连续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和非连续增强铜基复合材料]4[。
C-Cu复合材料(即:碳纤维—铜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它除f了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外还,还具有导电导热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摩擦系数小,磨损率等许多优异性能,可用作低电压,大电流电机及特殊电机的电刷材料、耐磨材料及电力半导体支持电极材料、集成电路散热材料等]5,2[。
1.1 C-Cu复合材料的简介fC-Cu复合材料具有导电导热性能好,摩擦系数小,磨损率低等优点,作f为新功能材料,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早期碳纤维铜基复合材料可以追溯到本世纪30年代初,即采用Cu粉和石墨粉用粉末冶金方法制成,被应用于电气领域的铜—石墨材料。
随着碳纤维工业的发展,碳纤维和石墨纤维成为理想的增强材料,60年代开始了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是经表面预处理的碳纤维切碎后与铜粉混合,球磨,然后采用冷压烧结或热压扩散烧结制备碳纤维铜基复合材料。
进入70年代,为了改善Cu基体与碳增强体的润湿性及界面结构,广泛开展了碳增强体的表面涂层研究,在碳增强体表面分别获得单一金属,双金属及金属化合物涂层。
同时,制备工艺的研究更趋多元化,连续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增强体铜基符合材料得到了发展]7,6[。
70年代末,国内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续展开了碳纤维铜基符合材料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纵观碳纤维铜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过程,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基体合金化,碳增强体的表面处理与界面结构、制备工艺、物理力学性能等方面。
复合材料连接方法
复合材料连接方法复合材料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组成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
在工程实践中,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
复合材料连接方法是确保复合材料结构稳固和性能可靠的关键,下面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复合材料连接方法。
1. 引进式连接方法引进式连接方法是将金属、陶瓷或其他材料引入复合材料中,通过机械连接或者粘接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
引进式连接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速度和效率。
根据连接材料的不同,引进式连接方法可以进一步分为机械连接和粘接连接。
机械连接是将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螺栓、钉子等形状,将其插入预留的孔洞中,通过螺纹或者固定件将复合材料连接在一起。
机械连接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和刚性,但容易产生应力集中。
粘接连接是通过将两种不同材料的接触面涂覆粘合剂,通过化学反应或者物理吸附的方式将其连接在一起。
粘接连接具有较好的连接质量和耐腐蚀性能,但连接效率较低。
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皮肤粘结方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连接是一种常见的复合材料连接方法。
其中,皮肤粘结是一种常用的FRP连接方法,适用于复合材料板的连接。
皮肤粘结方法通过使用粘合剂将两个FRP板连接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皮肤粘结方法能够充分发挥FRP材料的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皮肤粘结连接方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粘合剂。
通常使用的粘合剂包括环氧树脂、聚氨酯等。
粘合剂的选择应考虑到被连接材料的性能要求、工作环境的要求以及工艺可行性等因素。
在进行皮肤粘结连接时,需要注意粘合面的处理,包括去除油污、灰尘和其他杂质,以确保粘合面的光洁度和粘合剂的附着性能。
3. 热固性复合材料连接方法热固性复合材料连接方法是通过热处理的方式将两个或多个热固性复合材料连接在一起。
热固性复合材料一般由纤维增强树脂及硬化剂组成,通过加热硬化剂,使其在一定温度下产生交联反应,从而形成坚固的连接。
碳碳(C、C)复合材料介绍(ppt 38页)
•CFC产品在生产设备里面的应用,可以减 轻托盘和承载框的重量,因此可以提高生 产能力,减少操作时间,并且可以节省能 源;另外,由于不需要反复操作,可以延 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玻璃瓶搬运中,可以帮助整列排放。
•C/C材料做成的堆放条即使在玻璃瓶 的温度很高的情况下搬运,也不会产 生热变形。因此,可以大幅降低堆放 条的更换和维修次数。
•我们具有高温炉行业的制作经验,根 据这些经验,我们可以制作长度达到3 米以上的产品。
摩擦材料领域
滑动
停止
摩擦系数
小
大
应 用 实 例
•螺旋桨翼,叶片 •滑板 •轴承
高机械性能领域-电极材
•由于C/C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所以可以应用在 腐蚀的环境中。而且产品同时可以实现强度高, 厚度更小,质量更轻的特点。
使用C/C材料所带来的节能案例
• 日本的某一家工厂(钎焊汽车散热器机件)原来有2条生产线。为了 提高生产能力,工厂考虑再增加1条生产线。同时将石墨料架材质改 为C/C,发现能提高生产效率。
高机械性能领域
高机械性能C/C材料介绍:
以前,机械领域的部件多用陶瓷,铝,CFRP等材料制 备,随着该行业的快速大型化,高速化的发展,对于材 料的轻量化和耐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客户 的需求,因此提出了高性能C/C材料。
高性能C/C材料的特征:
➢重量轻 ➢高弹性 ➢低热膨胀 ➢高刚度和韧性 ➢高耐热冲击性
耐热材料领域-炉内材料-炉体
•根据C/C符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没有热变性”的特性,可以制作 出热处理炉的炉体部分。 •产品与原来石墨材质的炉体相比,由于产品本身强度大,可以采用更少的 材料;从而减轻重量。 •并且增加了热效率性能,提高了生产效率。
复合材料热压成型工艺
复合材料热压成型工艺
复合材料热压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制备复合材料的工艺。
该工艺通常用于制备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
具体的工艺步骤如下:
1. 准备材料:选择适当的树脂基质和纤维增强材料,并将其切割成适当的尺寸和形状。
2. 制备预浸料:将树脂基质浸渍到纤维增强材料中,使其充分浸润,并去除多余的树脂。
3. 配置层次结构:将预浸料按照设计要求层叠在一起,形成所需的复合材料结构。
4. 热压成型:将层叠好的预浸料放入预热的模具中,并施加压力和温度。
树脂基质将在高温下熔融,并在压力下浸润纤维增强材料,形成固化的复合材料。
5. 固化处理:在一定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保持压力和温度,使树脂基质充分固化。
6. 冷却和脱模:待复合材料固化后,缓慢冷却至室温,并从模具中取出。
复合材料热压成型工艺具有工艺稳定、成型精度高、产品性能
优良等优点。
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体育器材等领域。
一种碳-碳复合材料与金属零件的连接结构[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碳-碳复合材料与金属零件的连接结构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董耀军,崔鹏飞,崔品
申请号:CN201420683079.8
申请日:20141114
公开号:CN204226356U
公开日:
201503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碳-碳复合材料与金属零件的连接结构,包括碳-碳复合材料部件(1),金属转换支架(3),用于将金属转换支架(3)固定在碳-碳复合材料部件(1)上的金属螺钉(6),碳-碳复合材料部件(1)安装面上的钢丝螺套安装孔(2),钢丝螺套安装孔(2)内的钢丝螺套,金属螺钉(6)依次穿过弹簧垫圈(5)、平垫圈(4)、金属转接支架(3),与钢丝螺套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结构使碳-碳复合材料成功实现了与金属零件的高可靠性连接,且可实现反复拆卸,解决了碳-碳复合材料表面设备安装连接强度可靠性较低且无法反复拆装的难题。
申请人: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地址:100076 北京市丰台区南大红门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核工业专利中心
代理人:高尚梅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CC复合材料与金属连接及接头力学性能测试
©
性 ,防止钎料熔化渗入 ; 然后将钎料以焊膏的形式涂
在复合材料的表面 ,在真空条件下加热 至 980℃,保
温 5 m in,所得接头强度远远高于母材强度 。值得指
出的是 ,这种钎料还适合连接低密度 的 C /C 复合材
料与钢或者陶瓷。
人们发现 , Ti、Zr等过渡元素 ,具有很强的化学活 泼性 ,在液态时能与碳元素 发生反应 [ 3] 。添加少许
通过焊前对cc复合材料表面改性即在cc复合材料表面扩渗沉积一3m的金属梯度层ni使它们之间形成扩散层再沉积一层mpa的真空下用银基或者镍基钎料填充焊缝只需在800850的温度保温15min就可以得到剪切强度为48mpa的钎焊接头相对于镍基或者钛基钎料来说银基钎料具有更低的钎焊温度
C /C复 合 材 料 与 金 属 连 接 及 接 头 力 学 性 能 测 试
张 雷 曲文卿 庄鸿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北京 100083)
文 摘 对 C / C复合材料与铜合金的真空钎焊方法进行了介绍 ,着重列出了近年来出现的活性钎料及相 关的焊接工艺参数 ,并将 ⅥB 元素对 C / C复合材料表面的改性效果作了对照 ; 介绍了银基活性钎料连接 C / C 复合材料与钛合金技术 ,对该过程钎料和母材相互扩散机理做了描述 ;概述了 C /C 复合材料和铝合金、镍和不 锈钢金属的粘结及钎焊工艺 ,列出了 C / C复合材料与金属接头的剪切强度 、冲击热应力等的测试方法。
活性元素制成 的活性钎料 , 可以直接 润湿 C /C 复合
材料的表面并完成与其他金属的连接 。采用活性金
属钎料钎焊需要在真空炉或高纯度惰性气氛中进行 ,
通常一次即可完成钎焊连接 。
近年来 ,银基 、铜基活性钎料已经开始商业生产 ,
第四章C-C复合材料的连接
短纤维复合材料的成本低,容易加工,但强度不高;
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仅在纤维方向具有较高的强度; 层合织物可在纤维平面上提供高强度和良好的抗冲击性 能,而在垂直于纤维平面的方向上力学性能较差;
第四章C/C复合材料的连接
第四章C/C复合材料的连接
第四章C/C复合材料的连接
根据增强材料与基体材料的不同,碳/碳 复合材料可分为三种:碳纤维增强碳、石 墨纤 维增强碳、石墨纤维增强石墨。
null定义:C/C复合材料是以碳(或石墨) 纤维及其织物为增强材料,以碳(或石墨) 为基体,通过加工处理和碳化处理制成的 全碳质复合材料。 C/C复合材料发展;
4.2.2
碳/碳复合材料的扩散连接
碳/碳复合材料的扩散焊的基本思路是 通过焊接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反应,在两个被 连接件之间生成石墨或高温稳定的化合物中间 层而将被连接件连接起来,为此,必须在连接 表面上涂敷一定的中间层反应材料。 可选用的中间层反应材料有三类:锰粉、 镁粉和铝粉;Ti、Zr、Nb、Ta、Hf等与非金 属或化合物的混合物高熔点金属;B或TiSi2等 非金属。
其他性能
生物相容性好:是人体骨骼、关节、颅盖 骨补块和牙床的优良替代材料;
安全性和可靠性高:若用于飞机,其可靠 性为传统材料的数十倍。飞机用铝合金构 件从产生裂纹至破断的时间是1mim,而 C/C是51mim。
神经探针新材料:碳纳米 管/琼脂糖生物复合纤维
C/C复合材料与高温合金GH600之间高温接触热阻的试验研究
计算和试验 9 0
航 空 学 报
第3 1卷
[1] 分布及接触热阻 , 综述了粗糙表 M. B a h r a m i等 1 1 2] 面接触热阻的试验结果及 理 论 模 型 , 顾 慰 兰[ 和 1 3] 赵宏林 [ 等分 别 对 金 属 平 面 接 触 时 在 不 同 压 力
,H , L i u D o n h u a n, Z h e n X i a o i n u a n Q u a n z h a n Y a o F u i n, L i u Y i n h u a g g p g g g y g
( , , ) S c h o o l o f A e r o s a c e T s i n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B e i i n 0 0 0 8 4, C h i n a 1 p g y j g 摘 要 :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翼前缘的热防护技术方面 , 采用内置高温热管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热防护方法, 其 / 中C C 复合材料结构与内置高温热管之间的界面接触热阻对传热效率及热力耦合 起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本 / 文自主搭建了一套高温接触热阻试验平台 , 并针对三维编织 C C 复合材料与高温合 金 GH 6 0 0在不同界面应 界面粗糙度及界面温度下的接触热阻进行了试验研究 。 研究结果表明本平台在进行高温接触热阻试验研 力、 / 究上是切实可行的 , 利用该试验平台得到了三维编织 C C 复合材料与高温合金 GH 6 0 0之 间 接 触 热 阻 的 变 化 有关结果可以为中国新型内置高温热管热防护结构的设计及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 规律 , / 关键词 :接触热阻 ; C C 复合材料 ;高温合金 ;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V 2 1 4. 9 文献标识码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 h e a t c o o l e d l e a d i n e d e i s a n o v e l a n d e f f i c i e n t t h e r m a l m e t h o d i n h e r s o n i c a i r i e r o t e c t i o n - g g y p p p p , / c r a f t d e s i n a n d t h e t h e r m a l c o n t a c t r e s i s t a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C C c o m o s i t e m a t e r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h i h t e m- - g p g h e a t a v e r i m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e f f i c i e n c a n d t h e r m o m e c h a n i c a l c o u l i n .A e r a t u r e i e s l a s y p y p g p p p p y ,w t e s t i n o f h i h t e m e r a t u r e t h e r m a l c o n t a c t r e s i s t a n c e 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i t h w h i c h t h e t h e r m a l c o n t a c t l a t f o r m - g g p p / r e s i s t a n c e b e t w e e n a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b r a i d C C c o m o s i t e m a t e r i a l a n d a s u e r a l l o GH 6 0 0s e c i m e n i s t e s t - - p p y p , r e s s u r e s r e s e d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i n t e r f a c e i n t e r f a c e r o u h n e s s e s a n d t e m e r a t u r e s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 p p g p l a t f o r m e n t t e s t i n i s f e a s i b l e f o r t h e e x e r i m e n t a l i n v e s t i a t i o n o f h i h t e m e r a t u r e t h e r m a l c o n t a c t r e s i s t - - p g p g g p , / a n c e a n d t h e t h e r m a l c o n t a c t r e s i s t a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r e e d i m e n s i o n a l b r a i d C C c o m o s i t e m a t e r i a l a n d s u e r a l - - p p ,w i e l o GH 6 0 0i s o b t a i n e d h i c h c a n b e a n i m o r t a n t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d e s i n a n d s a f e t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h e a t p p y p g y c o o l e d t h e r m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 r o t e c t i o n p : ; / ; ; K e w o r d s t h e r m a l c o n t a c t r e s i s t a n c e C C c o m o s i t e m a t e r i a l s u e r a l l o s e x e r i m e n t a l i n v e s t i a t i o n p p y p g y
新能源ccs模组热压焊接
新能源ccs模组热压焊接新能源ccs模组热压焊接是一种常用的连接技术,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电池等领域。
本文将对新能源ccs模组热压焊接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ccs模组。
ccs模组是一种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连接器,全称为Combined Charging System(整合充电系统)。
它是一种统一标准,能够支持不同充电接口和充电模式,实现充电设备的互通互联。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ccs模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热压焊接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金属件通过热加压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技术。
它通过加热和施加压力,使金属件的表面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实现金属间的永久连接。
热压焊接具有连接牢固、连接强度高、连接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在新能源ccs模组的制造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新能源ccs模组热压焊接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是准备工作。
在进行热压焊接之前,需要对待连接的金属件进行清洗和表面处理,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
清洗过程可以采用化学清洗或机械清洗的方式,表面处理可以采用喷砂、酸洗等方法。
第二步是预热。
预热是为了提高焊接接头的温度,使其达到焊接温度的要求。
预热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焊接要求来确定。
第三步是热压焊接。
在预热完成后,将待焊接的金属件放置在热压焊机的夹具中,通过施加压力将其固定住。
然后,通过加热电极将焊接接头加热至焊接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
在热压焊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以避免金属件过热或焊接不充分。
第四步是冷却。
在热压焊接完成后,需要将焊接接头进行冷却,使其达到室温。
冷却过程可以采用自然冷却或水冷却的方式,具体方法根据焊接材料和要求来确定。
最后一步是检测。
在热压焊接完成后,需要对焊接接头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符合要求。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外观检查、拉伸测试、金相显微镜观察等。
总体来说,新能源ccs模组热压焊接是一种重要的连接技术,可以实现金属件的牢固连接。
在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的应用中,热压焊接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C/C复合材料与铝的连接工艺
C/C复合材料与铝的连接工艺
佚名
【期刊名称】《宇航材料工艺》
【年(卷),期】2005(35)4
【摘要】C/C复合材料的连接工艺一般采用钎焊和扩散连接方法,这些方法获得的接头在高温下可以达到较高的连接强度,但这些工艺方法需要很高的处理温度。
当C/C复合材料与铝相连接时,两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差别很大,为减小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热应力,必须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当材料的使用温度不是很高时,【总页数】1页(P62-62)
【关键词】C/C复合材料;连接工艺;钎焊法;扩散法;铝;连接强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32
【相关文献】
1.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连接新工艺 [J], 刘卫红;孙大谦;贾树盛;邱小明
2.6063硬连接与L6软连接铝母线接头TIG焊接工艺 [J], 惠媛媛;靳全胜;王凯;袁萌;庄明祥
3.铝-浸铝钢板异种金属连接CMT焊接工艺研究 [J], 吴丹;田春英;王军;于弘扬;李慕勤
4.用铝灰制备聚铝及高铝复合材料工艺研究 [J], 董国强;王新建;王雪玲
5.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与铝合金TLP扩散连接工艺试验研究 [J], 曲文卿;姚君山;张彦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C/C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的热压连接
作者:郭琛, 郭领军, 李贺军, 李克智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超高温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2
刊名:
炭素技术
英文刊名:CARBON TECHNIQUES
年,卷(期):2009,28(5)
1.李贺军;曾燮榕;李克智碳/碳复合材料研究应用现状及思考[期刊论文]-炭素技术 2001(05)
2.郭领军;李贺军;薛晖;李克智 付业伟短切炭纤维增强沥青基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期刊论文]-新型炭材料2006(01)
3.J-L LI;J-T XIONG;F-S ZHANG Transient liquidphase diffusion bonding of two-dimensional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to niobium alloy 2007(484)
4.张贵锋;张建勋瞬间液相扩散焊与钎焊主要特点之异同[期刊论文]-焊接学报 2002(06)
5.秦优琼;冯吉才;张丽霞C/C复合材料与TC4合金钎焊接头的组织与性能分析[期刊论文]-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07)
6.M SINGH;T P SHPARGEL;G N MORSCHER Active metal braz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razed joints in titanium to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2005(412)
7.P APPENDINO;Monica Ferraris;VMentina Casalegno Joining of C/C composites to copper 2003(68)
8.何鹏;冯吉才异种材料扩散连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分布特征及中间层的作用[期刊论文]-焊接学报 2002(01)
9.P APPENDINO Direct joining of CFC to copper 2004(329)
10.张福勤;黄伯云;黄启忠Cu-cr合金熔覆表面改性炭/炭复合材料[期刊论文]-矿冶工程 2007(06)
11.陈康华;包崇玺金属/陶瓷润湿性(上) 1997(03)
12.BUCKLEY JD.EDIEDD Carbon-Carbon Materials and Composites 1993
13.李贺军;罗瑞盈;杨峥碳/碳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期刊论文]-材料工程 1997(08)
14.所俊SiC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先驱体高温连接及陶瓷金属梯度材料的制备与连接研究[学位论文] 2005
15.张雷;曲文卿;庄鸿寿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金属连接及接头力学性能测试[期刊论文]-材料工程 2007(z1)
16.Savage G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1993
1.向巧.罗瑞盈.章劲草.XIANG Qiao.LUO Rui-ying.ZHANG Jin-cao炭/炭复合材料等温CVI工艺计算机模拟的应用[期刊论文]-炭素技术2009,28(1)
2.所俊.陈朝辉.郑文伟.韩卫敏.SUO Jun.CHEN Zhaohui.ZHENG Wenwei.HAN Weimin先驱体硅树脂高温连接
Cf/SiC复合材料--惰性及活性填料对连接性能的影响[期刊论文]-复合材料学报2005,22(4)
3.席琛.李贺军.李克智钨酚醛树脂连接炭/炭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会议论文]-2004
4.耿浩然.李辉.陈广立铝基钎料钎焊碳/碳复合材料的组织及强度[会议论文]-2008
5.陈铮.金朝阳.顾晓波.邹家生用Cu箔中间层瞬间液相连接SiCP/Al 复合材料的界面现象与连接强度[期刊论文]-焊接学报2001,22(5)
6.纪伶伶.崔红.嵇阿琳.Ji Ling-ling.Cui Hong.Ji A-lin针刺用炭布/网胎复合织物单层增厚及变形性分析[期刊论文]-炭素2010(1)
7.童巧英在线液相渗透连接C/SiC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与性能[学位论文]2003
8.曾光登.刘建军.邹武.ZENG Guang-deng.LIU Jian-jun.ZOU Wu炭/炭复合材料组分微观结构及热处理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炭素技术2009,28(2)
9.熊进辉.黄继华.王志平.林国标.张华.赵兴科Cf/SiC复合材料与Ti合金的Ag-Cu-Ti-TiC复合钎焊[会议论文]-2008
10.张俊计.刘学建.孙兴伟.蒲锡鹏.黄莉萍氮化硅基陶瓷连接技术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陶瓷学报2002,23(2)本文链接:/Periodical_tsjs20090500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