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试行版)

合集下载

眼科 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眼科 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第二版)(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自觉眼前灰黄暗影遮挡,视物不清、变形。

(2)视力下降,但常不低于0.2。

(3)眼底黄斑部视网膜水肿呈圆形反光轮,中心凹反光消失,或伴有黄白色点状渗出。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等检查有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

(1)临床表现:症状:眼前中央暗影遮挡,视物不清、视物变形。

眼部检查:检眼镜下黄斑区局限性盘状浆液性脱离,中心凹反光消失。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①Amsler表检查:可见中心暗点、方格变形。

②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黄斑区出现荧光渗漏点、渐呈喷射状、墨渍样扩大。

③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后极部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或伴有浆液性RPE脱离。

(二)证候诊断1.水湿上泛证:视物模糊,眼前出现有色阴影,视物变形或变小;眼底见黄斑部水肿,视网膜呈圆形反光晕轮,中心凹反射消失;兼见胸闷不舒,胁肋胀痛,大便稀溏。

舌苔滑腻,脉濡。

2.痰浊内蕴证:多见于病情缠绵迁延,视物模糊,眼前暗影,视物变形;眼底见黄斑部水肿减轻,出现黄白色渗出,中心凹反射消失或减弱;兼见胸闷纳呆,食少便溏。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

3.肝肾亏虚证:病属后期,视物仍模糊,或有视物变形、易色;眼底见黄斑区色素紊乱,少许黄白色渗出,中心凹反射仍未见;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舌质红,舌苔少,脉细。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水湿上泛证治法:利水渗湿,调和肝脾。

推荐方药:五苓散合逍遥散加减。

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包)、当归、赤芍、柴胡、生甘草等。

中成药:五苓散、逍遥丸等。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可编辑全文】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一、概念:消渴目病是指由消渴病引起的内障眼病,本病多为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

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二、病因病机:1、病久伤阴或素体阴亏,虚火内上,火性炎上,灼伤目中血络,血溢络外。

2、气阴两亏,目失所养,或因虚致瘀,血络不畅而成内障。

3、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情志伤肝,肝郁犯脾,致脾虚失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窍。

4.禀赋不足,脏腑柔弱,或劳伤过度,伤耗肾精,脾肾两虚,目失濡养。

三、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眼科学》”)(1)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

(2)有明确的消渴病史。

(3)眼底出现视网膜特征性改变: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或视网膜新生血管等。

(4)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及分期有糖尿病病史并出现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软性渗出、黄斑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等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

DR临床分期(采用2002年悉尼国际眼科学会议等制定的新标准。

)(二)症候诊断1.肝肾亏虚,气滞血瘀: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渗出水肿、出血、有棉絮斑形成;形体偏瘦,身体某单位固定刺痛,口唇或肢端紫暗;舌紫有瘀斑,苔少,脉涩。

2. 阴虚燥热证:眼底可见微动脉瘤、出血、渗出等;兼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或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心烦失眠;舌红苔淡薄白,脉细数。

3. 气阴两虚证: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黄斑水肿,视网膜渗出出血等;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咽干自汗、五心烦热;舌淡,脉虚无力。

4. 脾肾两虚证: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黄斑水肿,棉絮斑出视网膜渗出出血等;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形寒肢冷,面色萎黄或浮肿、阳萎、夜尿频、量多清长或混如脂膏,严重者尿少而面色晄白,舌体胖,脉沉弱。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消渴内障”,为“消渴目病”之一,属“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及“血灌瞳神”等内障眼病范畴。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症状早期眼部多无自觉症状,病久可有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甚至失明。

3.1.2.体征DR的眼底表现包括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状、IRMA、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3.1.3.并发症DR的并发症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

(1)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增殖膜及新生血管膜收缩,是引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

(2)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DR广泛的视网膜缺血,诱生血管生长因子,刺激虹膜及房角产生新生血管。

虹膜新生血管表现为虹膜表面出现的细小弯曲、不规则血管,多见于瞳孔缘,可向周边发展;房角新生血管阻塞或牵拉小梁网,或出血,影响房水引流,导致眼压升高,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1.4.眼科检查(1)视力:裸眼视力(远近视力)和矫正视力。

(2)眼压(3)裂隙灯显微镜检查(4)眼底检查:散瞳后进行眼底检查。

(5)彩色眼底照相彩色眼底照相发现DR的重复性比其他检查要好,对于记录DR的明显进展和治疗的反应方面是有其价值的。

但在发现黄斑水肿的视网膜增厚及细微的新生血管方面,FFA和OCT更具有优越性。

(6)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眼镜下未见DR眼底表现的患者,FFA检查可出现异常荧光,如微血管瘤样强荧光、毛细血管扩张或渗漏、视网膜血管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及黄斑囊样水肿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全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全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证结合诊疗指南(全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会对人体各个器官产生不利影响。

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情况严重甚至会导致失明。

近年来,除了采用西医治疗手段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措施外,针对DR的中医治疗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基于2023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中医角度出发,介绍中医药在DR治疗中的作用。

一、中医视角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中医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属'消渴目病〃〃视瞻昏渺〃〃暴盲〃及〃血灌瞳神〃等范畴。

在消渴病(糖尿病)基础上,出现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甚至失明、暴盲。

主要是由于肝肾亏虚、痰湿内盛、气滞血瘀等因素导致。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肾虚所致,病程长、病情顽固,是一种涉及多系统、多器官、多层次的代谢性疾病。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于正常水平,血液中的葡萄糖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高糖基化产物,这些产物容易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受损,从而导致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根据DR基本病机演变为气阴两虚-肝肾亏虚-阴阳两虚的转化特点及虚、痰、瘀3个重要致病因素,指南将DR拟定为早、中、晚3期。

指南中强调病证结合、分期辨证,分期论治是DR治疗的精髓。

所以,治疗DR,需从病因论治,针对各个不同阶段,重视补益肝肾、兼顾祛痰化湿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二.中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分期论治是中医治疗DR的关键1.早期:此期患者眼底见视网膜少许微血管瘤、散在出血和渗出,对应于西医学中非增殖型DR的I期和∏期。

中医认为,此期属阴虚燥热,目络不利证和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

治疗以滋阴清热、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

2.中期:此期眼底见视网膜广泛出血、渗出及棉绒斑,或见静脉串珠和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或伴黄斑水肿,多对应于西医学中非增殖型DR的In期。

眼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眼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本病是以眼底微小血管损害为特征的一种糖尿病所引起的严重的、致盲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体现。

属于中医“视瞻昏渺”范畴。

多因气虚血滞、阴虚火旺及脾虚湿盛所致,重者痰瘀互结而成顽疾。

【诊断】1.糖尿病史,眼前闪光感,视物不清,最终盲无所见。

2 .在非增殖期,眼底见微血管瘤,小片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

荧光血管造影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上述病变随病情发展不断加重。

3 .在增殖期,眼底出现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纤维增殖,最终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治疗】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是防治本病的关键,非增殖期患者中医治疗有一定效果,增殖期患者难以取效。

一、辨证论治1.气虚血滞眼前闪光,视力下降,眼底视网膜轻度水肿,散在微血管瘤,小片出血及硬性渗出。

伴体虚乏力,舌淡苔薄,脉细涩。

治法:益气和血明目。

方药举例:党参、黄黄、黄精、意及仁、茯苓、泽泻、当归、芍药、蒲黄、牡丹皮各IOgo4 .阴虚火旺视物不清,甚者眼前黑影飘动,眼底视网膜水肿,出血色鲜量多,伴体虚盗汗,口渴咽干,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止血。

方药举例: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萸肉、泽泻、牡丹皮、车前草、侧柏叶、龟甲、鳖甲各10g。

5 .脾虚湿盛视物不清,眼前黑影飘动,眼底视网膜水肿明显,渗出多,出血少,玻璃体混浊,伴食后腹胀,大便清稀,舌淡苔白微腻,脉濡。

治法:健脾化湿。

方药举例:太子参、意瑟仁、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陈皮各IOg,六一散、牡丹皮、山楂、神曲各5g。

6 .痰瘀互结视物不清,甚至盲无所见,眼底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可见新生血管及纤维增生。

治法:祛瘀化痰明目。

方药举例:陈皮、半夏、茯苓、昆布、赤芍、丹参、红花、蒲黄、山楂各IOg,全蝎6g,牡蛎、石决明各20g。

二、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每次5g,每日2次。

适用于阴虚火旺。

香砂六君丸每次5g,每日2次。

适用于脾虚湿盛。

眼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疗技术

眼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疗技术

眼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疗技术糖尿病(DM)是一种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所致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常见疾病。

临床上主要分为两型,I型,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IDDM);II型,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o∏型远较I型多见。

糖尿病可引起全身许多组织、器官的广泛损害,在眼部可引起多种疾病,如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和眼内、外肌麻痹等,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则是其中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一、流行病学在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致盲性眼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为0.67%、90年代中期则增长为2.5%。

因此DR也成为我国人群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患者,约10%起病后5〜9年左右便可发生视网膜病变,15年后约50%的人发生,25年后有约80%〜90%的人出现视网膜病变。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与此相似,但因不少患者发病日期难以确定,病程也更难估计。

一般说来,约1/4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约5%有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不仅取决于代谢障碍的程度,也同时与糖尿病病程时间长短、患病年龄、遗传因素以及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等有关。

一般而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和患者年龄的增加,各种类型的DR患病率均随之提高。

糖尿病病史20年以上,几乎99%的IDDM患者和60%的NID-DM都会有不同程度的DR发生;患糖尿病30年以上的患者中,约25%患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约2%〜7%因视网膜病变失明。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结果表明,加强血糖控制可降低视网膜病变危险性,并减缓IDDM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加强血糖控制还可减慢严重非增生型或增生型DR的进展,降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

Wisconsin 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WESDR)也显示降低血糖可降低IDDM和NIDDM患者的DR发生和发展。

消渴病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消渴病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消渴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特征的致盲性眼病。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消渴病史。

(2)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

(3)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增殖,晚期可致血灌瞳神后部、视衣脱离而致暴盲甚或失明。

(4)可并发乌风内障、青风内障及金花内障等内障眼病。

2.西医诊断标准(1)糖尿病病史:包括糖尿病病程、既往血糖控制水平、用药史等。

(2)眼底检查可见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帮助确诊。

(二)分级标准1.阴虚燥热证:眼底查见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兼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或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心烦失眠;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2.气阴两虚证:视物模糊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网膜、黄斑水肿,视网膜渗出、出血等。

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咽干,自汗,五心烦热;舌淡,脉虚无力。

3.肝肾亏虚证:视物模糊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网膜、水肿、棉绒斑、出血;形体消瘦或虚胖,头晕耳鸣,形寒肢冷,面色萎黄或浮肿,阳痿,夜尿频,量多清长或混如脂膏;舌淡胖,脉沉弱。

4.气虚血瘀证: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网膜新生血管,反复发生大片出血、视网膜增殖膜;兼见胸闷,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舌暗,有瘀斑,脉弦或细涩。

5.脾虚痰湿证: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水肿、渗出,网膜新生血管、出血,玻璃体可有灰白增殖条索或与视网膜相牵、视网膜增殖膜;形盛体胖,头身沉重,身体某部位固定刺痛,口唇或肢端紫暗;舌紫有瘀斑,苔厚腻,脉弦滑。

(四)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青盲:目系病变为主,色淡、苍白,边界清晰,部分可见筛孔,脉管变细,视衣色淡。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分析、总结报告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威海市中医院眼科开展了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住院患者共有23例,平均住院日14.8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中药湿热敷、中药足浴、针灸、耳穴贴压、穴位贴敷、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接受诊疗方案治疗的2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23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3例(100%),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23例(100%),针灸治疗23例(100%),中药湿热敷治疗23例(100%),耳穴贴压治疗23例(100%),中药足浴治疗20例(86.9%),穴位贴敷19例(82.6%),。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中药湿热敷、中药足浴、耳穴贴压、穴位贴敷、中药足浴等。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中药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效果好,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中药湿热敷、中药足浴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增殖前期还是增殖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穴位贴敷和中药足浴治疗因病人体质原因皮肤不能耐受。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4-2007)。

(1)消渴病史。

(2)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

(3)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增殖,晚期可致血灌瞳神后部、视衣脱离而致暴盲甚或失明。

(4)可并发乌风内障、青风内障及金花内障等内障眼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糖尿病病史:包括糖尿病病程、既往血糖控制水平、用药史等。

(2)眼底检查可见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帮助确诊。

(二)分级标准2002年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项目组(the Global Diabetic Retinopathy Project Group)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和Wisconsi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究(WESDR)两个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制订了国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分级标准(表1、表2)。

(三)证候诊断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视力稍减退或正常,目睛干涩,或眼前少许黑花飘舞,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自汗,便干或稀溏,舌胖嫩、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无力。

2.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视物模糊或变形,目睛干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大便干结,舌暗红少苔,脉细涩。

3.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视物模糊或不见,或暴盲,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酸肢冷,手足凉麻,阳痿早泄,下肢浮肿,大便溏结交替;舌淡胖少津或有瘀点,或唇舌紫暗,脉沉细无力。

表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级分级病变严重程度散瞳眼底检查所见1无明显视网膜病变无异常2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仅有微动脉瘤3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除微动脉瘤外,还存在轻于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改变4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以下任一改变,但无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体征:在4个象限中每一象限中出现多于20处视网膜内出血在2个或以上象限出现静脉串珠样改变至少有1个象限出现明显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5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改变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出血表2: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国际临床分级程度散瞳眼底检查所见无在后极部无明显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轻后极部存在部分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但远离黄斑中心中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接近但未累及黄斑中心凹重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累及黄斑中心凹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消渴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3)

消渴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3)

消渴疾病中医诊疗方案 (2023)
简介
消渴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多
尿等症状。

本文档为2023年的中医诊疗方案,旨在提供有效的治
疗策略。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对消渴疾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1.患者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
2.尿量增多,尿液清长,可能伴有尿频、夜尿增多等症状;
3.舌质偏红,苔薄黄;
4.脉细数;
5.排除糖尿病等其他疾病。

中医诊疗方案
中药治疗
1.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用清热利尿、滋阴润燥的中药方剂;
2.可以考虑使用包括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方剂。

饮食调理
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2.多食用清淡、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莲子、百合等;
3.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量摄入。

生活方式调整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定时作息;
2.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3.适度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其他疗法
1.中医针灸疗法:针刺足三里、太冲等穴位;
2.中医推拿疗法:通过推拿腹部、穴位按摩等方法,促进气血
运行。

注意事项
1.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诊疗,不可自行使用药物或疗法;
2.不同患者的病情可能有所不同,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
况调整;
3.治疗期间应坚持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为消渴疾病中医诊疗方案(2023),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市中心医院眼科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SOP

市中心医院眼科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SOP

市中心医院眼科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SOPSOP编号:页数:8制定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生效日期:颁发日期:审查修订登记:Ⅰ目的:切实组织好用于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新药的临床试验,使其符合国际规范,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Ⅱ范围:适用于治疗糖尿病病性视网膜病变得药物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

Ⅲ规程:1申办者确定试验题目和试验目的,并提供相关临床前资料,如临床前研究中有临床意义的发现和与该试验有关的临床试验结果、已知对人体的可能危险与受益,及试验药物存在人种差异的可能。

2临床试验单位:应选属国家药物监督管理局指定的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含所属专业)。

3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接到申办者提供的上述资料后,通过审核后,由具体的试验负责人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如研究者和统计分析人员等。

4临床试验负责人员:应具备副主任医师(包括相当职称) 以上职称,并对新药研究和某病诊治有一定造诣,经过GCP 培训和熟悉GCP 内容者;一般参与试验研究者:应为主治医师或具有 2 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的住院医师。

参加本试验的临床试验负责人均为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5统计分析人员:应具有统计资格证,熟悉医药与生物统计学,能操作电脑者。

6监查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有3~5 年临床医药学实践经验,经过GCP 培训且有一定公关能力者。

7申办者与临床试验负责单位的试验负责人及生物医学统计学者,共同制定或修改原已申报的临床试验方案,并经临床试验多中心协作会讨论、修改后确定,再送临床试验负责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批。

8临床试验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8.1试验项目概述:包括项目名称、题目和立题理由,试验目的和目标。

8.2申办者的名称和地址,进行试验的场所,研究者的姓名、资格和地址。

8.3试验用药物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给药次数、疗程和有关合并用药的规定,以及对包装和标签的说明。

消渴目病诊疗方案(山东附二院)

消渴目病诊疗方案(山东附二院)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诊疗方案xx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引起的视网膜循环异常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眼底病变。

在病变早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底膜增厚、周细胞丧失、毛细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代偿,随后内皮细胞功能损害,血液成分渗出。

毛细血管闭塞。

由于广泛的视网膜缺血,引起视网膜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并发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诸多并发症,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一.诊断:参照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对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修订标准及我国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1984年制定标准,我院将单纯型Ⅰ、Ⅱ、Ⅲ期称为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初期;我院将Ⅳ、部分Ⅴ期可进行激光的患者成为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中期;因为中医对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黄斑水肿有特殊的辩证施治,我院制定了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中期黄斑水肿型和非黄斑水肿型。

我院将Ⅵ、部分Ⅴ期称为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末期。

二.中医治疗(一)DR初期(中药治疗):⒈适应症:⑴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⑵符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Ⅰ、Ⅱ、Ⅲ期诊断标准(无黄斑水肿)。

(3)伴有口渴多饮、消谷善饥,或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心烦失眠;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或涩,属于阴虚燥热或夹瘀证治法:益气养阴,滋肾清热,明目化瘀方药:糖网Ⅰ号方:黄芪20g、生地12g、三七5g、枸杞子15g、丹参10g、黄连9g、熟地15g、菊花10g等随证加减,中成药可以加用杞菊地黄丸、复方丹参片。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眼底检查显示的早期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毛细血管闭塞形成,继而反复出血、渗出、纤维增生均是中医典型的瘀血表现,说明“血瘀”贯穿于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全过程,可谓“因瘀致病,因瘀致盲”,根据中医消渴病的辨证,多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根本在肾,肾阴亏损,肝失涵养,肝肾精血不能上承于目而引发血瘀痰凝,目络阻滞致目疾。

(完整版)消渴痹症诊疗方案

(完整版)消渴痹症诊疗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方案一、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2007年)。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07年)。

(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4)以下5项检查中如果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则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温度觉异常;尼龙丝检查,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振动觉异常;踝反射消失;神经传导速度有2项或2项以上减慢。

排除其他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

(二)证候诊断参照2007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2.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暗红,苔花剥少津,脉细数或细涩。

3.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暗淡或有瘀点,苔白滑,脉沉细涩。

眼科-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眼科-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一、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目病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CD-10编码:E14.304+H36.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4-200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

肝肾亏虚,目络失养证。

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CD-10编码:E14.304+H36.0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2)裂隙灯检查(3)眼压检查(4)眼底镜检查(5)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6)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7)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8)血压、心电图、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视野、视觉电生理、眼部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4.中药湿敷 (1)无需加热,闭目贴敷于双眼。 (2)每次15~20分钟,每天2~3次。 (3)其他详见附录2。 5.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6.中药雾化:操作时超声雾化器的伸缩管距离雾化部位3~ 125px,调节适宜的雾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治疗过程中 询问患者如有不适。操作完毕后,用纱布轻轻拭干皮肤。
C 目录 ONTENTS
1 常见证侯要点 2 常见症状/证侯施护 3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4 健康指导 5 护理难点 6 护理效果评价
1
常见证侯要点
(一)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口干咽燥,视力减退,目睛干 涩,神疲乏力,便干或稀溏。舌胖,紫暗或有瘀斑。
(二)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视物模糊或变形,目睛干涩, 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舌暗红,少苔。
(三)情志调理 1.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解除患者疑虑、恐惧心理。 2.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了解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 3.鼓励病友间交流治疗体会,增强治疗信心。 4.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情志调理: ①清静养神法:对视物模糊或视物不见的患者,通过闭目静坐、静 卧,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全身气血流通顺畅。 ②顺意从欲法:对于暴盲、精神压力大的患者,鼓励并引导其倾诉 ,以疏泄情志。 ③五行相胜法:对于视力逐渐减弱或暴盲的患者,易出现忧虑情绪 ,根据五行制约法则——喜胜忧,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相 声或听欢快、喜气的乐曲,减轻忧虑。
(二)目睛干涩 1.避免强光与烟尘刺激,阅读及使用电脑大于1小时应闭目休 息10分钟。 2.遵医嘱眼部中药湿敷。 3.遵医嘱眼部中药熏蒸或雾化。 4.遵医嘱眼部中药离子导入。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太阳、上睛明、四白、丝竹空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眼、肾、神门、皮质下等穴。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治法:滋阴温阳。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4)痰瘀互结证
治法:祛痰化瘀。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2.分期论治
(1)早期:糖尿病前期,无明显症状,治以健脾益气、养阴清热为主。
方药:玉女煎加减。
(2)中期:糖尿病期,症状明显,治以滋阴降火、清热解毒为主。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3)晚期:糖尿病并发症期,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
五、方案实施与评价
1.实施个体化的中医诊疗方案,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建立患者档案,详细记录诊疗过程和效果。
3.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诊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六、合规与伦理
1.诊疗活动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2.尊重患者意愿,充分告知诊疗方案及可能的风险,取得患者的同意。
(2)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情况。
(3)辨证论治,确立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
2.辨证施治(1)阴虚燥ຫໍສະໝຸດ 证-治法:滋阴润燥,清热生津。
-方药:增液承气汤加减。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调和脾胃。
-方药: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3)阴阳两虚证
-治法:温阳滋阴,固本培元。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4)痰瘀互结证
-治法:祛痰活血,散结通络。
-方药: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3.辅助治疗
(1)中成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具有辅助降糖作用的中成药。
(2)针灸治疗:选用相应穴位,如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以调节脏腑功能。
(3)其他疗法:如拔罐、按摩、食疗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消渴病目病诊疗规范

消渴病目病诊疗规范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药学会发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ZYYXH/T3.4-2007)(1)消渴病史。

(2)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

(3)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增殖,晚期可致血灌瞳神后部、视衣脱离而致暴甚或失明。

(4)可并发乌风内障、青风内障及金花内障等内障眼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1)糖尿病史:包括糖尿病病程、既往血糖控制水平、用药史等。

(2)眼底检查可见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及出血等。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帮助确诊。

(二)分级标准 2002年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项目组(the Glodal Dizbetic Retinopathy Project Group )根据 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 )和Wisconsi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分级标准(表1、表2)。

表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级表2: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国际临床分级分级病变严重程度 散瞳眼底检查所见1无明显视网膜病变 无异常 2轻度非增生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仅有微动脉瘤 3中度非增生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除微动脉瘤外,还存在轻于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改变 4 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出现以下任一改变,但无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体征: 在4个象限中每一象限中出现多于20处视网膜内出血 在2个或以上象限出现静脉串珠样改变 至少有1个象限出现明显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5 增生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改变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出血 程度散瞳眼底检查所见 无在后极部无明显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 轻后极部存在部分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但远离黄斑中心 中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接近但未累及黄斑心凹 重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累及黄斑心凹(三)症候诊断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视力稍减退或正常,目睛干涩,或眼前少许黑花飘舞,神疲乏力,气短谰言,口干咽燥,自汗,便干或稀溏,舌胖嫩、紫暗或瘀斑,脉沉细无力。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消渴病(TCD编码:BNV060)西医诊断: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有些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在中年发病以后,且嗜食膏粱肥厚,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该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WHO专家咨询委员会对DM的定义、分类与诊断标准。

(1)DM症状(多尿、多饮及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并且随机(餐后任何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或(2)空腹(禁热量摄入至少8小时)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3)口服葡萄糖(75g脱水葡萄糖)耐量试验(0GTT)中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2hPG)水平≥11.1mmol/L(200mg/dl)。

注:在无引起急性代谢失代偿的高血糖情况下,应在另一日重复上述指标中任何一项,以确定DM的诊断,不推荐做第三次0GTT测定。

(二)证候诊断痰(湿)热互结证症状:形体肥胖,腹部胀大,口干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脘腹胀满,易饥多食,心烦口苦,大便干结,小便色黄,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

或见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

热盛伤津证症状:口干咽燥,渴喜冷饮,易饥多食,尿频量多,心烦易怒,口苦,溲赤便秘,舌干红,苔黄燥,脉细数。

气阴两虚证症状:咽干口燥,口渴多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红少津,苔薄白干或少苔,脉弦细数。

并发症期肥胖型与非肥胖型T2DM日久均可导致肝肾阴虚或肾阴阳两虚,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严重者发生死亡。

肝肾阴虚证症状:小便频数,浑浊如膏,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口干咽燥,多梦遗精,皮肤干燥,雀目,或蚊蝇飞舞,或失明,皮肤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4-2007)。

(1)消渴病史。

(2)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

(3)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增殖,晚期可致血灌瞳神后部、视衣脱离而致暴盲甚或失明。

(4)可并发乌风内障、青风内障及金花内障等内障眼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糖尿病病史:包括糖尿病病程、既往血糖控制水平、用药史等。

(2)眼底检查可见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帮助确诊。

(二)分级标准
2002年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项目组(the Global Diabetic Retinopathy Project Group)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和Wisconsi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究(WESDR)两个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制订了国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分级标准(表1、表2)。

(三)证候诊断
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视力稍减退或正常,目睛干涩,或眼前少许黑花飘舞,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自汗,便干或稀溏,舌胖嫩、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无力。

2.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视物模糊或变形,目睛干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大便干结,舌暗红少苔,脉细涩。

3.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视物模糊或不见,或暴盲,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酸肢冷,手足凉麻,阳痿早泄,下肢浮肿,大便溏结交替;舌淡胖少津或有瘀点,或唇舌紫暗,脉沉细无力。

表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级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生脉散合四物汤加减,人参、麦冬、五味子、赤芍、川芎、当归、枸杞、山药、牡丹皮、丹参、牛膝、生蒲黄。

中成药:生脉饮、复方丹参滴丸等。

2.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
治法:补益肝肾,养血通络。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黄芪、生蒲黄、决明子、枸杞子、丹参、水蛭、浙贝母。

中成药: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3.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
治法:阴阳双补,化痰祛瘀。

推荐方药:
偏阳虚者,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杜仲、肉桂、制附子、菟丝子、当归、淫羊藿、茯苓、三七、益母草、瓦楞子、穿山甲、海藻、昆布。

偏阴虚者,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山楂、浙贝、陈皮、茯苓、三七、海藻、昆布。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等。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三)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可配合针灸、电离子导入、光凝、玻璃体切割术等疗法。

(四)内科基础治疗
应按相应临床指南严格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压等。

(五)护理
应定期进行眼科随访,出血较多或反复出血者,避免剧烈活动;不可过用目力;生活规律;戒烟酒。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疾病疗效评定标准(此标准由消渴目病协作分组拟定)
(1)显效
A.视力进步≥4排,或视力≥1.0。

B.眼底改变显示视网膜微血管瘤数由(+++)减少到(++)、或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眼底出血量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渗出量由(+++)减少到(++)、或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

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改变有二项以上指标达到要求。

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平均循环时间明显缩短、黄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缩小、血管渗漏明显减轻。

改变有二项以上指标达到要求。

变化程度≥20%。

(2)有效
A.视力进步≥2排。

B.眼底改变显示视网膜微血管瘤数由(+++)减少到(++)、或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眼底出血量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渗出量由(+++)到(++)、或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

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改变有一项以上指标达到要求。

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平均循环时间缩短、黄斑水肿程度减轻、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缩小,血管渗漏明显减轻。

改变有一项以上指标达到要求。

变化程度≥10%。

(3)无效
各项指标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者。

(4)恶化
A.视力退步2排以上。

B.眼底彩色照相显示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等增殖性改变或加重。

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扩大,黄斑水肿加重,血管渗漏增加。

注:①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1分制),不及0.1者,每进0.02计为一排。

②眼底变化指标以眼底镜或彩色眼底照片判定,微血管瘤应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负片为准。

③(+)表示较少、易数;(++)表示较多、不易数;(+++)表示微血管瘤很多、不可数,出血及渗出量多、融合成片。

④疗效评定时,视力、眼底改变及荧光造影三项中须具备一项。

⑤单项疗效指标按以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定。

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
疗效指数(n)= [(疗前积分 - 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n≥70%。

有效:症状缓减,30%≥n<70%。

无效:症状基本无变化,n<30%。

3.终点指标疗效判定
(1)主要终点事件
失明率:治疗后两组患者失明率的组间比较。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治疗后两组患者进展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的组间比较。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率: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率的组间比较。

(2)次要终点事件
中度视力丢失(MVL):视力较入组视力降低3排或3排以上(ETDRS视力表),相当于视角增加一倍或更多。

持续视力丢失(SMVL):连续2次访视视力较入组视力降低3排或3排以上。

(二)评价方法
1.近期疗效评价方法
在患者进入路径不同时间对眼部症状和客观指标进行评价。

(1)进入路径当天,按照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判。

(2)进入路径每隔15天,进行疾病疗效判定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3)进入路径第30天,进行疾病疗效判定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2.远期疗效判定方法
通过长期观察,治疗终点时主要评价失明率、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率,及次要指标中度视力丢失率和持续视力丢失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