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教案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爱惜粮食的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2.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两首诗,就是反映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米来之不易的古诗。
二、学习古诗《锄禾》1.出示古诗图文。
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禾”是什么意思呢?3.讲读诗句第1句。
(1)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四、指导写字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1古诗两首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人教新课标
4.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教师将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1.教师出示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谁能描述一下图片中的景色?”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描绘的西湖美景。诗人是如何表达他对这片美景的喜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其中的意境。”
-推荐相关诗歌阅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1.注重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2.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引导和启发,使学生从古诗中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古诗两首二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教学目的:★熟悉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简介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精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相互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解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沟通,理解诗意(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详细、说生动。
(2)沟通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的:★熟悉“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一、揭题今日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
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索吗?(依据学生质疑,板书)(简洁的疑问依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日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1、四人一组思索、争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沟通。
教师相机引导。
三年级上册21课《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孤帆、楚江、水光潋滟、山色空蒙
淡妆浓抹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诗韵,背诵两首古诗
二、理解运用
(一)共性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内容:《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对峙,长江波澜
壮阔的雄伟秀丽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的气候
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2)概括方法:抓住古诗描写的景物及特点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
容。
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
(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两首诗
(2)体会方法:学生自读、教师引导读,体会作者感情
3. 学习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1)重点词句:望、出、晴方好、雨亦奇。
(2)体会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读、分句读、重音读等方法,借
助多媒体课件等方法体会词句感情。
4.迁移运用,仿写段落、或句子:
(二)本课重点问题:
三、我会默写这两首古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_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_人教新课标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教学目标: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形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小孩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专门快。
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存。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观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赏美景,揭诗题。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会了天门山的雄奇秀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西湖给你留下如何样的印象?[来源:]3、过渡揭题: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儿的景美、画美,因此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颂扬它。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来源:学*科*网]①齐读课题;②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③指名试读;④按节奏齐读。
二、解诗题,知诗人。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眼睛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许多内容,古诗也不例外。
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学习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串讲句意)(3)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在舟中望天门山。
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四、指导诵读诗句。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
(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读出节奏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案网权威发布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学习目标①认识2个字。
会写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①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②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①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②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感觉到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长江,有一种豪放之情融入其中。
给人历历如眼前的感觉)③了解背景: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b.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①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②生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③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④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四、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①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②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a.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b.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c.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古代诗人的趣事,如诗人的生活背景、创作灵感等,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好奇心和兴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指导。
3.学生互相批改练习,讨论答案,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的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方法目标:运用启发式、情境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两首》,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6.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7.课后作业:设计富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对古诗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古诗两首》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一是古诗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可能影响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二是学生对于古诗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的掌握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三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古诗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上21古诗两首教案
21、古诗两首备课人程卫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
二、过程与方法:诵读体会,在语言实践中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自己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自主学习:1、会认:澎、湃、亦、妆2、会写:断、楚、碧、孤帆、饮、空蒙、亦、欲、淡妆浓抹3、多音字:奇(jī qí)饮(yǐn yìn )空(kōng kîng )蒙(mēng méng měng )4、理解:孤帆、空蒙、淡妆浓抹交流合作:1、我的收获:(1)读完后,我知道了《望天门山》描绘的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
(2)《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课前搜集:1、学生课搜集有关诗人、西湖、西施的资料。
2、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望天门山一、了解作者,导入课题:诗人李白,生活在我国唐朝鼎盛时期,他喜爱游山玩水,曾走遍祖国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歌。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去感受长江、天门山的雄伟壮观吧!认识李白,交流他的资料。
二、初读诗句,扫清障碍。
小提示: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做到声音响亮,读音准确,语速适当,读出诗的节奏。
1、读一读这首写景的古诗。
(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同桌读一读,互相帮助进步快!3、认真看老师在黑板上范写,把生字写正确写规范。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21.古诗两首(教案1)-人教新课标.doc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咅读准字咅,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要发散学生的思维)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趣味活动1、我说你读。
方法:乂(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岀对应的诗句。
4(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岀对应的诗句。
t飞、字条连诗。
;i方氨老亦岀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牛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五、识字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牛练习书写牛字。
六、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1、学牛交流收集的资料。
多种手段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了能力,激发主动学习。
指导描述,发散学生的思维,帮生体会诗中的感情。
字条连诗使牛更快2、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
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L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网俗习惯。
“山东” 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
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doc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古诗两首一教材分析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
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
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
一、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四、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五、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六、教学时间: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夜书所见》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组 2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3教学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单独在外。
一个黄昏,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要发散学生的思维〕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设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单独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趣味活动1、我说你读。
方法:〔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根本会背〕。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古诗两首》的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
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本诗共两句,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点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策略和手段】利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诗句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师准备教学课件;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问题探讨】1、古诗语句含蓄凝练,教学中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冲谈了诗句的灵性,失去了诗的神韵,怎样才能在解读诗句的同时,保留古诗的独特韵味呢?【参考资料】。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第21课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掌握古诗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4、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个字,会写4个生字,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讲授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法指导: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诗作就浩如烟海。
据我了解,最近你们又收集了不少古诗,愿意与大家分享分享吗?同学们收集的古诗真不可少,看来你们非常善于积累。
XXX先生有句话说得非常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是啊,研究古诗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呢!老师利用工作闲暇也收集了一些古诗名句,想与你们分享分享,你们喜欢吗?【课件出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XXX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XXX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XXX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XXX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XXX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XXX】自己读读。
读完了吗?你们有什么新发现?同学们,读完这些古诗名句,长江在你们眼里是怎样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首与长江有关的古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XXX所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内容概述】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分析】
①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意思,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2.教学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者特征分析】
课文中的两首古诗,有不少学生都会背诵了。
因此教师指导朗读时,重点要放在怎样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韵。
可以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感悟诗句的含义。
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诵读,必须注意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教学资源】
1.自制的课件、课题组提供的资源。
2.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
师:同学们都学过古诗,能不能背一背你们知道的古诗?
生:《小儿垂钓》《望庐山瀑布》……
师:根据学生说出的诗歌,集体背诵一首。
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古诗,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
(板书:古诗两首)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课的学习】
二、领读诗歌。
课件出示《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老师领读诗歌
【设计意图:朗读诗歌,增加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检查预习情况。
老师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完成,我们来检查一下。
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2个汉字:“亦、状”
1、提问学生
2、集体朗读两遍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巩固预习,督促预习】
四、学习“我会写”
课件出示“断、楚、孤、帆”4个汉字。
1、请学生注拼音,一边领读
2、练习组词,并把词语组在课文中生字旁边
3、根据组词情况练习造句
4、重点讲写“楚、孤”两个字
【设计意图:通过读、组词、说话,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五、朗读诗歌
男女生各朗读诗歌比赛。
【设计意图:培养朗读古诗的良好习惯】
六、快乐阅读
朗读阅读课本第45--49页,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画一画!
【设计意图:快乐阅读,增加知识,积累语句】
七、小练笔
1、选择学过的词语写话:
碧水青山孤帆淡妆西湖西子
2、你去过什么美丽的地方写一写。
【设计意图:练习写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所学词语:
碧水青山孤帆
淡妆西湖西子
指名朗读。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会读这两首诗歌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诗歌,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
二、朗读感悟。
1、老师有感情的范读古诗
2、请学生模仿老师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朗读诗歌,品味情感】
三、学习诗歌
课件出示:
①学习《望天门山》
1、诗歌背景讲述: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有一年夏天,他离开家乡,独自游览天下。
来到天门山,触景生情,便写下了这首诗《望天门山》
2、课件播放图片与诗句,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说说诗句的大意,老师适当引导,说出诗歌大意。
3、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诗人,看到眼前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根据学生的回答说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②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诗歌背景讲述:我国北宋诗人苏轼,他离开家乡,去西湖游览,触景生情,,便写下了这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所以朗读诗歌,声音应该高兴一点,读出游玩愉悦的心情,老师适当引导,齐读诗歌。
3、分析诗歌
师:诗歌写了西湖在下雨时和晴天时的景色,写的美不美?
生:美
师:诗歌中出现拟人手法的事那两句?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想一想诗人游玩的心情怎样?
4、体会情感,假如你诗人,看到眼前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根据学生的回答说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抓住情感】
四、小结:
学习了这首诗歌,带着愉悦的情感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首诗歌。
【设计意图:深化情感】
五、快乐阅读
朗读阅读课本第50---53页,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画一画!
【设计意图:积累词语,增加知识】
六、小练笔
1、诗人看见美丽的天门山,描写了天门山的美丽景色,学完了这首诗,
同学们能不能写一个导游词,介绍一下美丽的天门山。
2、发挥想象,写一篇导游词,介绍一下西湖?请写一写!
【设计意图:开拓思维,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
板书: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唐)苏轼(宋)
天然美热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