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资料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完整版
理学的理论体系。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法
人体实验法
通过动物实验模拟人体运动过程,研究运动 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通过人体实验观察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 适应变化,探讨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调查法
数学建模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或普 通人群的运动经历、身体状况等信息,分析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合理营养补充
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糖、维生素 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促进身体恢复。
按摩与理疗
通过按摩、热敷、冷敷等理疗手段缓 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
心理调适
采用心理暗示、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 运动性心理疲劳,提高运动员自信心 和斗志。
07 运动处方及营养补充策 略
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关节结构
关节功能
关节疾病与损伤
纤维关节、软骨关节、 滑膜关节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 腔
连接骨骼、提供运动范 围、吸收冲击
关节炎、关节脱位、韧 带损伤等
肌肉结构与功能
肌肉结构
肌纤维、肌膜、肌 束膜、肌外膜
肌肉收缩与舒张
兴奋-收缩耦联机制、 肌丝滑行理论
肌肉类型
骨骼肌、心肌、平 滑肌
肌肉功能
产生运动、维持姿 势、保护内脏器官
有氧氧化系统概述 介绍有氧氧化系统的基本概念、代谢途径及其在运动中的 供能作用。
脂肪酸的氧化与利用 详细阐述脂肪酸在体内的氧化代谢过程,包括脂肪酸的活 化、转运和氧化等步骤,以及脂肪酸在运动中的利用情况。
碳水化合物的有氧氧化 探讨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有氧氧化代谢的过程,包括葡萄糖 的摄取、转运和氧化磷酸化等步骤,以及碳水化合物在运 动中的供能作用。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绪论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和生殖。
2、可兴奋组织有:肌肉、神经和腺体。
3、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生物节律4、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排尿、分娩、凝血),负反馈(血压、体温)肌肉1、肌肉的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2、三联管: 每一个横小管和来自两侧的终未池构成的复合体。
3、骨骼肌的收缩基本形式: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等动收缩4、肌纤维类型分类:○1按收缩特性及色泽分为快缩白、快缩红和慢缩红;○2按收缩速度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3按收缩及代谢特征分为快缩、糖酵解型,快缩、氧化、糖酵解型,慢缩氧化型;○4布茹克司将肌纤维分为Ⅰ型和Ⅱ型5、肌纤维生理特征:6、引起组织(骨骼肌)兴奋的条件:刺激强度、刺激的作用时间、刺激强度变化率7、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8、阈强度: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血液1、血细胞分类: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3、内环境: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循环1、心肌的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收缩性2、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3、心动周期: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4、心力贮备(泵功能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5、动脉血压: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6、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7、血量重新分配: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并不是平均分配给全身各个器官的。
通过体内的调节机制,各器官的血流量将进行重新分配。
其结果是使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内脏的血流量减少。
在运动开始时,皮肤血流也减少,但以后由于肌肉产热增加,体温升高,通过体温调节机制,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以增加皮肤散热、8、运动时血流量重新分配的生理意义:○1通过减少对不参与活动的器官的血流量分配,保证有较多的血流分配给运动的肌肉。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精华整理版)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生理学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方法和水平一、生理学的研究任务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1、研究方法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某些研究可在不损害健康的前提下对人体进行试验,也可在人群中进行测量和统计。
2、研究水平在完整的机体情况下,研究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规律,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生命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二、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
*阈强度是指刚能引起组织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三、适应性机体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而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为适应性(adaptability)。
第三节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1.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和活动的直接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简称内环境。
3.这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的稳态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homeostasis)。
第四节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一、神经调节反射弧分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二、体液调节是指体液中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对机体器官或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生理过程。
三、自身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相对其他调节方式,自身调节范围较小,灵敏度比较差。
四、生物节律五、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1.负反馈是指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使反馈后的效应朝着原效应的相反方向变化。
2.前馈干扰信息通过监测装置对控制部分的直接调控作用称为前馈,条件反射就是前馈调节。
3.非自动控制系统第二章骨骼肌机能第一节肌纤维的结构一、肌纤维的结构¥*肌细胞: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肌细胞,分为肌腱与肌腹,肌腹又可分为肌束和肌外膜,肌束可进一步分为肌束膜和肌纤维(肌纤维可以进一步分为肌原纤维和肌内膜)。
运动生理学好好资料.doc
运动生理学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人体的基本胜利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
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
可以引起反应的环境的变化叫刺激。
3.神经调节:特点是迅速而且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而广泛,作用持久。
体液调节:机体的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包括各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或借助于血液循环被送到一定器官和组织,以引起特有的反应,并以此调节着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以及对肌肉活动的适应等重要机能。
4.反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5.肌肉的生理特性: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
6.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A刺激的强度B刺激强度的变化速率。
C刺激作用时间。
8.时值:法国生理学家拉披克提出以两倍基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组织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作为衡量兴奋性的指标。
拉披克把这一特定时间称为是值。
屈肌的时值比伸肌短。
9.“全和无‘’现象:用阈下刺激单个肌纤维,不能引起收缩;若用阈刺激就可以引起收缩,如果加大刺激(用阈上刺激)肌纤维的收缩幅度并不会增长,这种现象叫“全和无‘’现象。
14.跳跃式传导:在有髓鞘纤维中,它的兴奋和静息电位部位间的局部电流集中地通过邻近的朗氏结使之去极化,所以有髓鞘纤维中总是一个朗氏结兴奋,再刺激下一个朗氏结,是跳跃式的传导。
15.兴奋-收缩藕连: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肌肉的传递过程。
(神经肌肉传递):运动神经末梢去极化,改变神经膜的通透性,使Ca进入末梢内,导致突触小泡的破裂,释放出Ach,Ach经过突触间隙扩散至终膜与终膜上的受体(R)结合,形成R-Ach复合体,R-Ach是终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EPP)-(EPP)达到一定的阈限时,作用于肌膜使它发放可传播的动作电位,肌膜动作电位通过-收缩耦联引起肌纤维收缩。
16.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过程:A肌膜的电位变化触发肌肉收缩即兴奋收缩耦联。
认识运动生理学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 侧压力(压强)。
(一)动脉血压的形成:
(二)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 动脉血压的最高值 90-14OmmHg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 动脉血压的最低值。 60-9OmmHg
脉搏压或脉压:收缩 压和舒张压之差。 30-4OmmHg
第二节 物质与能量代谢
• 运动前或赛前补糖可采用稍高浓度的溶液(35%-40%), 服用量40-50克糖。
• 运动中或赛中补糖应采用浓度较低的糖溶液(5%-10%), 有规律地间歇补充,每20分钟给15-20克糖。
• 注:在比赛前1H不要补糖,以免因胰岛素效应反而使血
糖降低。
(二)脂肪代谢
• 1.人体的脂肪贮备 • 人体脂肪的贮存量很大,约占体重的10%-20%。一
般认为,最适宜的体脂含量为:男性为体重的12%18%,女性为16%-26%。 • 2.脂肪在体内的分解代谢 • 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 再分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用以合成ATP。在氧供应充足时进行运动,脂肪可破 大量消耗利用。
3.脂肪代谢与运动减肥
• 运动减肥通过增加人体肌肉的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的 分解氧化,降低运动后脂肪酸进入脂肪组织的速度, 抑制脂肪的合成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运动中能源物质的动员
• 运动开始时机体首先分解肌糖原,持续运动5-10分钟 后,血糖开始参与供能。
• 脂肪在安静时即为主要供能物质,在运动达30分钟左 右时,其输出功率达最大。
• 蛋白质在运动中作为能源供能时,通常发生在持续30 分钟以上的耐力项目。随着运动员耐力水平的提高, 可以产生肌糖原及蛋白质的节省化现象。
认识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资料
运动生理学资料一、名词解释:1.运动单位: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2.肌小节: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肌小节。
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4.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5.兴奋:在生理学中,将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或动作电位本身称为兴奋。
6.兴奋性: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7.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机制,其基本方式是反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效应器是产生反应的器官;中枢在脑和脊髓中,传入和传出神经是将中枢与感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
8.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一般是指由内分泌腺和散在某些器官的内分泌细胞分泌出称之为激素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某一器官,调节它们的功能活动。
例如: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和血管,调节心血管活动;心脏中的内分泌细胞释放的心钠素,具有强烈的利尿和利钠作用等。
9.正反馈:若正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增强反射中枢对效应器的影响,即称之为正反馈。
如排尿反射,当排尿一开始,来自膀胱的反馈信息就使排尿过程逐步加强直至完成排尿。
10.负反馈:若正负馈信息的作用是减弱反射中枢的效应器的影响,即称之为负反馈。
11.自身调节:自身调节为基因表达调节的一种方式,是指某基因的产物调节基因本身的表达,但有时也用在基因复制的调节等反面。
12.稳态:生物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的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13.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生理学的一门应用生理分支学科,运动生理学是研究机体各种功能的科学。
运动生理学(全集)
运动生理学(全集)运动生理学(全集)引言: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生理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运动对各个器官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对人体健康和体能的影响。
本文将全面介绍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1生理学基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的科学,它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
运动生理学作为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1.2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能量代谢、肌肉生理、心血管生理、呼吸生理、神经生理等方面。
这些原理构成了运动生理学的基础,并指导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和实践。
第二部分:研究领域2.1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运动生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它涉及运动时人体能量的产生、转化和利用过程。
研究能量代谢有助于了解运动对能量平衡的影响,以及运动对人体能量需求的影响。
2.2肌肉生理肌肉生理是研究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功能的学科。
它涉及肌肉的结构、收缩机制、适应性变化等方面。
肌肉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肌肉的影响,以及运动对肌肉功能和力量的提升。
2.3心血管生理心血管生理是研究运动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心脏的功能、血管的调节、血液循环等方面。
心血管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以及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2.4呼吸生理呼吸生理是研究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肺部的功能、呼吸调节、气体交换等方面。
呼吸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以及运动对呼吸系统的适应性变化。
2.5神经生理神经生理是研究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神经元的传导、神经调节、神经适应性等方面。
神经生理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对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第三部分:实际应用3.1运动训练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领域。
通过了解运动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可以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和运动表现。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1、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固定的反射,是一种较低级的活动,如声音所引起的朝向反射(头朝向声源方向)。
2、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在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3、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
这是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体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4、阈刺激:阈刺激有强弱或大小的差别,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刺激。
5、前馈:控制装置仅根据干扰信息发出控制信号的方式称为前馈,如赛前状态。
6、生殖: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7、神经-体液调节:在人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是直接或间接接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
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了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相当于反射弧传出道路的一个延伸部分,可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8、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这种相对恒定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是通过调节使平衡恢复。
9、反馈:在人体身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往往被调节的器官(效应器)在功能活动发生改变时,这一变化的信息又可以通过回路反映到调节系统,改变其调节的强度,形成一种调节回路。
人们常常用反馈一词表示这种调节方式。
10、反射弧: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11、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是指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2、局部体液调节:除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外,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以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活动。
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体液调节,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13、生理学: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14、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完成的。
运动生理学完整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名词解释;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生物能量学;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生命活动而言,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高能化合物。
这些高能化合物多数又以CP的形式存在。
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必须先转换给ATP。
ADP+CP——磷酸激酶A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 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一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7、能量代谢的整合;8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工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用效率提高,即“能量节省化”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12、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一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1、能量的来源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自由能形式储存于ATP中,肌肉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一、名词解释1、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2、肌肉的生理特性:指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性。
3、阈强度:指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4、肌纤维(肌肉):是由成束排列的肌细胞组成,肌细胞外形呈长圆柱形状,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肌小节:两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小节,它包括中间的暗带和两侧各1/2的明带。
6、肌纤维的百分组成:人类同一块肌肉中既有快肌纤维,又有慢肌纤维。
不同肌纤维在同一块肌肉中所占的数量百分比,称肌纤维的百分组成。
7、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是存在于骨骼肌内的感受器。
8、运动神经元池:将支配一块肌肉的那一组运动神经元相对集中的区域。
9、氧解离曲线:血液饱和度的大小取决于血液中Po o2的高低。
反映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氧解离曲线。
10、解剖无效腔:(肺泡通气量是指人体每分钟吸入肺泡真正参与气体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体中,留在呼吸道内的气体是不能进行交换的,这一部分空间称为解剖无效腔。
11、Starling机制:英国生理学家Starling早在一百年前就发现,心脏能自动地调节回心血量和搏出量之间的关系。
回心血量越多,心肌受到的牵拉程度越大,初长度越长,则心肌的收缩力量就越大,搏出量越多,他称此现象为“心的定律”这种由于初长度改变而导致搏出量改变的调节机制,称为异长自身调节,又称Starling机制12、身体素质:肌肉在其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如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和柔韧等肌能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13、最大摄氧量(Vo2max):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气量。
14、氧亏:指人在进行运动时,摄氧量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增大。
在运动初期运动所要的氧和摄氧量之间出现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氧亏。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 TP、CP组成供能系统。
时间短、供能量少、能量输出功率大、不需要氧,无乳酸的产生。
是高功率项目的物质基础,可以通过其功率输出评定运动能力。
2、糖酵解供能系统:糖原或葡萄糖无氧分解成乳酸过程中再合成ATP的供能系统。
总量较多、时间较短、功率较大、不需要氧、最终产物是乳酸。
血乳酸水平是衡量指标,是1min 以内要求高功率能量输出项目的物质基础。
3、有氧氧化供能系统:制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4、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5、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是什么?P24①能量对无氧运动的反应:急性运动开始的能量主要来自ATP、CP的分解,但供能总量低,仅能维持持续数秒钟的极大强度运动。
运动如果要大强度维持,则需糖酵解供能的参与,虽功率输出较系磷酸原系统低,但功能总量较之高,因而维持运动的时间延长。
由于产生乳酸,不能长时间运动。
②能量对有氧运动的反应:低、中强度运动中,机体可以满足运动氧的需要,从而有氧代谢主要提供能量供应。
但在运动开始后时,由于呼吸反射迟缓以及氧的运输滞后,导致短时间内一无氧代谢为主。
随着呼吸、循环的动员,能够满足运动氧的需要,有氧代谢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③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6、简述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P26大强度运动中,各能量代谢系统对能量供应的参与并非以顺序出现,而是相互整合、协调,共同满足体力活动的基本器官肌肉对能量的需求。
一般来讲,依运动模式、运动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三种供能系统都参与能量供应,只不过各自占据的比例不同。
7、试述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P27①慢性运动可上调其主要能量代谢功能系统的酶活性,使急性运动对神经激素的调节更加敏感,内环境变化使器官功能更加协调,同时加速能源物质以及各代谢调节系统的恢复,促进疲劳消除,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②慢性运动可导致运动或能量节省化。
2024年运动生理学培训资料
长期运动训练可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心肺耐力和运 动耐力。
不同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与训练要求
01 02
耐力性项目
如长跑、游泳等,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心肺耐力和能量代谢水平。训 练应注重有氧耐力的提高,如通过持续低强度运动或间歇高强度运动进 行训练。
力量性项目
如举重、摔跤等,要求运动员具备强大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训练应注 重肌肉力量的提高,如通过负重训练、爆发力训练等方法进行。
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
能量耗竭
运动过程中,机体能量供应不足 ,导致ATP生成减少,肌肉收缩
能力下降。
代谢产物堆积
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乳酸等代谢产物 不能及时清除,导致肌肉疲劳。
神经传导受阻
运动过程中神经传导受到干扰,使 得肌肉收缩与舒张不协调,导致疲 劳。
运动疲劳的恢复方法与手段
合理营养补充
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 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有助于消除疲劳
随着实验生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运 用实验手段研究运动对机体的影响, 揭示了运动过程中的许多生理规律。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实验法
测量法
通过动物实验或人体实验,模拟不同运动 条件,观察和分析机体的生理反应和适应 过程。
运用各种生理指标测量技术,如心电图、 血压、呼吸、肌肉力量等,定量评估运动 对机体的影响。
横截积增大。
长期运动训练可提高骨骼肌的收 缩力量和速度,改善肌肉耐力和
爆发力。
运动促进骨骼肌的代谢和能量供 应,提高肌肉对氧的利用能力。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运动可降低安静时心 率和血压,提高心脏 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 量。
运动促进心血管系统 的代谢和能量供应, 提高心肌对氧的利用 能力。
体育教育运动生理学(知识点)
体育教育运动生理学(知识点)体育教育运动生理学是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以及运动对身体各系统功能的变化的学科。
它主要涉及到了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体育教育运动生理学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运动对心血管、呼吸、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以及运动的代谢效应等。
一、心血管系统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益处。
首先,运动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的灌注,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
此外,运动还可以降低静息心率和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增加心脏的耐力、改善血流、增强血管弹性等方式实现。
二、呼吸系统运动对呼吸系统也有显著的影响。
当进行有氧运动时,肺的通气量会明显增加,这有助于提高肺部功能,增强肺活量。
此外,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呼吸肌肉的耐力和力量,并使呼吸更加深入有效。
这对于运动员的长时间持续运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尤为重要。
三、肌肉系统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肌肉协调性和灵活性。
通过训练,肌肉可以逐渐增大,肌纤维变得更加发达,肌肉的收缩速度和力量都可以得到提高。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改善肌肉的营养供应和废物排出,提高运动能力。
四、骨骼系统运动对骨骼系统的益处同样不可忽视。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的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运动时的骨骼负荷刺激可以激活骨细胞,增加骨骼的形成和修复,促进骨骼健康发育。
这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和成人的骨骼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五、运动的代谢效应运动会显著影响人体的代谢过程。
当进行有氧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供应。
这时,机体的脂肪储备被动员起来,脂肪开始分解为能量消耗。
长期坚持运动可以帮助减少脂肪的堆积,促进体重的控制。
运动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总结:体育教育运动生理学是探究运动对人体各系统及整体健康的影响的学科。
了解运动对心血管、呼吸、肌肉、骨骼系统的益处,以及运动的代谢效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
运动生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一.名词解释1.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科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科学。
2.极点:运动员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中,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常会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3.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产生的可抗布的电位变化。
5.内环境: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6.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7.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环境条件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和特性。
8.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依靠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这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功能状态战胜极点,继续运动下去。
9.运动技能: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10.身体素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等机能能力。
11.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
12.赛前状态:在进入正式比赛或训练前,人体的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
进入工作状态,在运动的开始阶段,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并不是一开始就立刻达到最高水平,而是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13.疲劳: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某一特定的运动强度。
14.超量恢复: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恢复得超过原有水平。
15.碱贮备: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常以每100ml血浆中碳酸氢钠的含量表示碱贮备量。
16.体液:即人体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物质》。
17.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18.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19.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动脉血压。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性的科学。
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生物学、生理学、运动科学等。
对于学习运动生理学的学生来说,掌握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运动生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性的学科。
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呼吸、心血管、肌肉、神经等系统的变化和适应。
3.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等多种方法。
二、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原理1. 肌肉的结构与功能:肌肉是运动的基础,了解肌肉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运动生理学非常重要。
2. 呼吸系统的变化与适应:运动时,呼吸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增加,肺活量的提高等。
3. 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与适应:运动时,心血管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的增加,血压的升高等。
4. 神经系统的变化与适应:运动时,神经系统会对肌肉发出指令,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三、运动生理学的影响因素1. 年龄: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运动的适应性有所不同,年轻人的适应能力较强,老年人的适应能力较弱。
2. 性别:男性和女性在运动生理学上有一些差异,如男性的肌肉力量和耐力一般比女性更强。
3. 训练水平:训练水平高的人对运动的适应能力较强,他们的肌肉力量、耐力和灵活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4. 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基因对于运动生理学的适应性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些人天生就具有较好的运动适应能力。
四、运动生理学的应用1. 运动训练:了解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科学地进行运动训练,提高运动的效果和安全性。
2. 运动康复: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对于康复训练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受伤或康复中的人恢复功能。
3. 运动健康: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也有一定的意义。
运动生理学完整版(2024)
合理安排训练周期长 度
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比赛需 求,合理安排每个训练周期的长 度,确保运动员能够在最佳状态 下参加比赛。
调整训练周期内容
在每个训练周期内,根据运动员 的训练反应和竞技状态,及时调 整训练内容和方法,确保训练效 果的最大化。同时,要注意不同 周期之间的衔接和过渡,避免运 动员出现竞技状态的波动。
离子代谢紊乱
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 质丢失,影响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2024/1/27
25
有效恢复手段介绍
休息与睡眠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高质量的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措施。
2024/1/27
合理营养补充
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有助于促进 身体恢复。
按摩与理疗
2024/1/27
肺活量(VC)
指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是评价人体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状况的一 项常用指标。
时间肺活量(FVC)
指尽力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第一秒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其中FEV1/FVC的 价值最大,可用来鉴别阻塞性肺疾病和限制性肺疾病。
最大通气量(MVV)
指以最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钟通气量,是评价一个人所能 发挥的最大通气能力,是估计一个人能进行多大运动量的生理性指标。
运动范围
不同关节的运动范围不同,一般可分为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 例如,肩关节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可进行屈、伸、内收、外展、内旋 和外旋等多种运动。
2024/1/27
9
肌肉收缩原理及类型
肌肉收缩原理
肌肉收缩是肌原纤维中粗肌丝和细肌丝相互 作用的结果。当神经冲动传到肌膜时,肌膜 产生动作电位,引起肌浆中钙离子浓度升高 ,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导致原肌球蛋白位 移,暴露出肌动蛋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横 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后导致横桥摆动,将分解 ATP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引起肌肉收 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名词解释——历年3个生物节律——生物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意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被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
新陈代谢——通过同化和异化过程,生物体实现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生命活动过程,即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过程。
为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基本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
能够感受体内或外界环境的某种特定变化。
同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从体外环境中摄取有用的物质,使其合成、转化为机体自身物质的过程。
吸收能量过程。
异化过程——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物质进行分解,并将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产生能量过程。
应激性——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兴奋性——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刺激——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环境变化。
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分类,有强度和作用时间的要求。
兴奋——可兴奋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
适应性——生物体所具有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内环境——细胞外液: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生存环境。
稳态——内环境理化因素相对稳定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它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它的基本过程:反射;调节特点:快速、准确、短暂体液调节——人体血液或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如激素等进行的生理调节。
基本过程:内分泌腺、组织等——血液——靶器官或细胞;调节特点:缓慢、广泛、准确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旁分泌调节——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前馈——慢性动物实验——急性动物实验——在体实验——离体实验——简答题——历年无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2.应激性3.兴奋性4.适应性5.生殖二、比较应激性和兴奋性的区别。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及调节的控制四、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述题——历年2个1.用实验的方法具体分析生理学的研究水平有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2.你是如何认识人体的基本生理特点(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等)与体育的关系?3.耐力运动员心脏肥大,肌纤维增粗。
运动训练过程实质上为人体机能对运动形式和运动强度的适应过程。
结合运动实例说明适应性在训练比赛中的重要性4.举例说明新陈代谢5.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和特点。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名词解释——历年3个局部兴奋——运动单位——1个a-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肌纤维组成1个运动单位。
运动单位是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
运动性心肥大——肌小节——两条Z线之间的结构,它是肌纤维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横小管系统——纵小管系统—终池——三联管系统——生物电——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静息相——去极相——复极相——肌电——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肌电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兴奋收缩耦联——以肌细胞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
钙离子是重要的沟通物质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张力首先增加,后长度变短,起止点彼此靠近,引起身体运动,又称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张力增加长度不变。
即静力性收缩,此时不做机械功离心收缩——肌肉在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等动收缩——在整个肌肉活动的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始终与阻力相等的力量收缩绝对力量——相对力量——爆发力——运动单位动员——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数目和神经发放冲动频率的高低结合,形成运动单位的动员。
终板电位——肌丝滑行学说——在调节因素的作用下,肌小节中的细肌丝在粗肌丝的带动下向A带中央滑行,使肌小节长度变短,导致肌原纤维肌纤维以致整块肌肉的收缩。
简答题——历年4个1.简述肌电图在体育科学中的应用?2.简述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力量的比较3.肌电图的应用?4.关于肌纤维的类型?5.静息电位及其产生原理?6.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其原理,变化过程与特点,传导特点?7.肌纤维收缩的机制及其分子机制?8.细胞间兴奋如何传递?9.兴奋收缩联耦的过程?10.骨骼肌的物理特性及其生理特性?11.骨骼肌的收缩形式的比较?12.骨骼肌收缩的力学表现?13.不同类型的肌纤维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特征的比较?14.不同专项运动员的肌纤维的组成特点?15.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论述题——历年3个1.试述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理?2.试述骨骼肌收缩机制与收缩速度和力量的关系?3.试述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第二章血液名词解释——历年2个内环境——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即细胞外液,主要功能是细胞通过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以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内环境相对稳定——通过人体内多种调节机制的调节,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不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保持动态平衡。
它是细胞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前提,是维持细胞正常兴奋性和各器官正常机能活动的必要保证渗透压——是一切溶液所固有的一种特性,它是由溶液中溶质分子运动造成的。
渗透现象——又叫渗透,指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扩散的现象。
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等渗溶液——以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血浆正常渗透压很相似的溶液。
高渗溶液——低渗溶液——运动性贫血——在训练期间,特别是训练初期或比赛中出现Hb和RBc减少,出现暂时性的贫血现象。
氧合作用——氧离作用——简答题——历年2个1.比较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2.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和作用?3.运动性贫血的产生原因?4.血液在维持酸碱平衡方面的作用?论述题——历年1个1.人体如何维持酸碱平衡?2.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第三章循环机能名词解释——历年1个心指数——以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自动节律性——心肌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产生兴奋、冲动的特性传导性——心肌自身传导兴奋的能力兴奋性——心肌细胞具有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收缩性——心肌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收缩耦联,完成肌丝滑行的特性窦性心律——由窦房结控制的心搏节律。
潜在起搏点——其它部位的自律细胞自律性较低,受窦房结的控制,本身的自律性表现不出来,称为潜在起搏点期前收缩——额外刺激引发的兴奋和收缩,发生在下一个心动周期的窦房结兴奋传来之前,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亦称早搏代偿间歇——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使随后来的窦房结兴奋失去作用,必须等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来,故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舒期,称为代偿性间歇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与舒张一次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
60——100次/分,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心音——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一般可以听到两个心音,分别称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
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心力贮备——心电图——用引导电极置于肢体或躯体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通过运动以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电图异常,借以诊断冠心病或判断受试者心脏功能的方法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单位面积的侧压力收缩——舒张压——脉搏压——微循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循环。
其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减压反射——心钠素——血管升压素——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
某些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至40-60次/分,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窦性心脏增大——脉搏——基础心率——安静心率——空腹不运动状态下的心率异位起搏点——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可取代窦房结引发心房或心室的兴奋和收缩,这些起搏部位称为异位起搏点简答题——历年3个1.简述心脏的异常调节作用?2.简述正常情况下心脏兴奋传导途径?3.长期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4.心肌的生理特性?5.心脏特异传导系统组成?6.骨骼肌和心肌的生理特性的比较?7.心肌收缩的特点?8.心脏泵血过程及心脏泵功能的评定?9.影响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10.血压产生机理?11.心血管活动如何调节?12.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的变化及其机理/13.窦性心动徐缓和运动性心脏增大的产生机理?14.运动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15.测定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问答题——历年1个1.试述心血管活动时如何调节?2.以减压反射为例,说明心血管活动神经调节的生理过程?3.怎样区分运动性心脏肥大和病理性心脏肥大?第四章呼吸机能名词——历年1个氧脉搏——心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
为评定心肺功能的综合指标呼吸——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人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氧气,同时不断地向外界排出代谢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过程。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
潮气量——平静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约500毫升肺活量——肺总容量——肺通气量——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的气量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入肺泡与血液实际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时间肺活量——最大通气量——氧离曲线——Hb的氧饱和度——氧利用率——每100毫升动脉血流经组织时所释放的氧占动脉血氧含量的百分数肺牵张反射——氧储备——简答题——历年1个1.氧离曲线收哪些因素的影响并以运动实践说明?2.呼吸运动如何调节?3.运动对呼吸机能的影响?4.运动时呼吸如何调节?5.呼吸的过程及分类,以及运动时如何合理呼吸?论述——无第五章物质与能量代谢名词解释——历年4个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呼吸商——各种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所消耗的氧的比值代谢当量——物质代谢——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能量代谢——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
糖酵解——有氧氧化——脱水——基础状态——人体处于清醒、安静、空腹、室温20—25摄氏度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即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是维持最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代谢食物热价——1克食物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热量氧热价——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每消耗1升氧所产生的热量特殊动力作用——ATP——服习——人体对高温或低温环境所产生的由不适应到适应的生理过程能量代谢——能源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
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简答——历年无1.影响机体代谢的因素?2.ATP如何分解功能?3.三个能源系统的比较?4.举例说明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特点、5.运动中能源物质如何动员?论述题——历年无1.试从物质能量代谢角度,分析马拉松运动员在运动中机能状态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2.结合运动实例说明运动中机体的三个能源物质是如何功能?第六章肾脏机能名词解释——历年1个有效率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运动性蛋白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运动性血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显微镜下或肉眼可见的血尿称为运动性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