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详案爸爸暖暖的大手
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3篇
![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ddb23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e.png)
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精选3篇(一)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家庭关爱、亲情的认识和感受。
2. 培养幼儿认识到父亲对家庭的重要性。
3. 培养幼儿关注和敬爱父亲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准备:1. 《爸爸的大手》的图片或故事书。
2. 与父亲相关的图片或故事书。
3. 幼儿感兴趣的亲子游戏或活动。
教学过程:1. 情境营造教师和幼儿围坐在一起,展示《爸爸的大手》的图片或故事书。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故事书中爸爸的手,并发问:“大家看到了这个大手吗?你认为这是谁的手?”激发幼儿关于父亲的回忆和感受。
2. 叙事引导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回忆自己父亲的形象和特点,并在白板上记录幼儿的回答。
3. 口头表达教师逐个请幼儿描述自己父亲的样子、喜爱的事物等,并鼓励幼儿用心描述,例如:“你爸爸的脸是什么样子的?”“你爸爸喜欢穿什么衣服?”等。
其他幼儿可以在听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评与共鸣。
4. 分享互动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依次分享自己的描述,其他幼儿在听的过程中给予积极的评价与表扬。
5. 探究亲情教师出示与父亲相关的图片或故事书,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喜爱与感激之情。
6. 绘画活动教师分发纸张和彩色笔,引导幼儿画出父亲的形象,鼓励幼儿尽量表达自己对父亲的感激和爱意。
7. 亲子游戏教师组织亲子游戏,例如“抱爸爸大腿比赛”、“给爸爸画个邮票”等,引导幼儿与父亲互动,增进亲子感情。
8. 教学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父亲对家庭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将学到的关爱方式运用到与父亲的日常交流中。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与父亲一起制作父亲节贺卡或礼物,或预告家长与孩子一起参观幼儿园等亲子活动。
这些活动既增进了亲子关系,也提升了幼儿对家庭关爱的认知。
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精选3篇(二)素材:玩具、图片、蓝纸、彩色纸、剪刀、胶水、笔、黑板、粉笔实施步骤:1. 导入:通过一段活泼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玩具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6c6955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0.png)
《爸爸的大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爸爸的大手,了解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学会关爱家人。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爸爸的感恩之情,增进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爸爸的大手在哪里?2. 爸爸的大手有什么作用?3. 爸爸的大手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幼儿观察、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关爱家人,增进亲子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爸爸的手工作品、图片、视频等。
2. 环境:温馨、舒适的教学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和爸爸的趣事,引导幼儿关注爸爸的大手。
2. 基本环节:a. 展示爸爸的手工作品,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爸爸的大手特点。
b. 播放爸爸照顾幼儿的视频,让幼儿说出爸爸的大手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
c. 分组讨论:爸爸的大手给他们带来哪些方便,如何关爱爸爸的手。
3. 延伸环节:a. 邀请幼儿展示如何关爱家人,如给爸爸洗手、按摩等。
b. 亲子互动:爸爸和幼儿一起制作手工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5. 课后反思:b. 幼儿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c. 改进措施: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于爸爸大手作用的认知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幼儿在小组讨论和亲子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表达和关爱家人的能力。
3. 情感评价:通过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对爸爸的感恩之情和亲子关系的增进情况。
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2. 鼓励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增加亲子互动,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3. 教师应在课后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爸爸的大手》教案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爸爸的大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f725b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5.png)
2024年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爸爸的大手》教案1.1 活动背景:1.1.1 为了让小班幼儿认识到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和重要性,培养幼儿对爸爸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1.1.2 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幼儿了解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爸爸的依赖和信任。
1.1.3 通过亲子互动,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二、知识点讲解2.1 爸爸的角色:2.1.1 爸爸是家庭的支柱,负责保护和照顾家庭成员。
2.1.2 爸爸是幼儿的启蒙老师,教导幼儿学习和生活技能。
2.1.3 爸爸是幼儿的玩伴,与幼儿一起游戏和成长。
三、教学内容3.1 活动主题:3.1.1 通过故事《爸爸的大手》,让幼儿了解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3.1.2 观察和体验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如照顾幼儿、做家务等。
3.1.3 亲子互动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四、教学目标4.1 认知目标:4.1.1 幼儿能认识到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4.1.2 幼儿了解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4.1.3 幼儿能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爸爸的辛勤付出。
4.2 情感目标:4.2.1 培养幼儿对爸爸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4.2.2 增进幼儿与爸爸之间的亲子关系。
4.2.3 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重点:5.1.1 让幼儿认识到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5.1.2 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5.1.3 增进幼儿与爸爸之间的亲子关系。
5.2 难点:5.2.1 如何让幼儿理解爸爸的辛勤付出。
5.2.2 如何引导幼儿表达对爸爸的感激之情。
5.2.3 如何让幼儿积极参与亲子互动活动。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故事课件:《爸爸的大手》6.1.2 爸爸的手模型或图片6.1.3 亲子互动道具,如画纸、彩笔、贴纸等6.2 学具:6.2.1 幼儿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胶水、剪刀等6.2.2 幼儿绘画材料,如画纸、彩笔、水粉等6.2.3 幼儿活动记录表,用于记录亲子互动成果七、教学过程7.1 导入:7.1.1 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主题,引起幼儿对爸爸的兴趣。
托班科学教案 爸爸的大手
![托班科学教案 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e9e6434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5.png)
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观察和体验爸爸的大手,让幼儿了解爸爸的爱的表达,培养幼儿对爸爸的感恩之情。
1.1.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1.1.3 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二、知识点讲解2.1 大手的作用:2.1.1 爸爸的大手可以保护我们,例如抱我们、举我们。
2.1.2 爸爸的大手可以做事,例如做饭、修理东西。
2.1.3 爸爸的大手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例如和我们玩游戏、画画。
三、教学内容3.1 观察爸爸的大手:3.1.1 让幼儿观察爸爸的大手,注意手的大小、颜色、纹路等特征。
3.1.2 让幼儿感受爸爸的大手的力量和温暖。
3.1.3 让幼儿尝试用爸爸的大手做一些事情,如写字、画画等。
四、教学目标4.1 认知目标:4.1.1 让幼儿知道爸爸的大手有保护和做事的作用。
4.1.2 让幼儿了解爸爸的爱是通过大手表达的。
4.1.3 让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手。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重点:5.1.1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爸爸的大手的特点和作用。
5.1.2 让幼儿通过动手体验,感受爸爸的大手的力量和温暖。
5.1.3 让幼儿表达对爸爸的感激之情。
教案剩余五个章节内容由于超出字数限制,无法全部提供,请您根据以上示例,按照相同格式和结构,自行编写剩余章节内容。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爸爸的手模型或图片6.1.2 大手的手套或玩偶6.1.3 绘画材料(画纸、画笔、彩色笔等)6.1.4 音乐播放设备六、教学过程7.1 热身活动:7.1.1 教师带领幼儿做手部运动,如握拳、伸展手指等。
7.1.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手的认识和感受。
7.1.3 引入今天的话题:“爸爸的大手”。
7.2 主体活动:7.2.1 教师展示爸爸的手模型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爸爸的大手特点。
7.2.2 邀请幼儿试戴大手手套,体验爸爸的大手感觉。
7.2.3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大手画出爸爸的大手,并可以在画纸上添加与爸爸相关的元素,如爸爸抱孩子、爸爸做饭等。
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
![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3062706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e.png)
小班公开课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
一、教学目标
1.增加孩子对亲情的认知,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
2.提高孩子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练习孩子口语表达和听取他人观点的能力。
4.鼓励孩子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课堂用具:绘画纸、颜料、画笔、卡纸、剪刀、胶水等。
三、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描述父亲的形象(高大强壮,手掌宽广)引导孩子谈论自己爸爸的形
象和特点。
2. 观看视频(10分钟)
老师播放与话题相关的视频《爸爸的大手》。
3. 词汇学习(10分钟)
老师带领孩子了解和学习相关词汇,如手掌、肌肉、痛等。
4. 绘画活动(30分钟)
老师根据视频内容,让孩子描绘他们心目中爸爸的形象,并且发挥他们的想象,描述自己与爸爸的互动场景。
5. 分享与交流(20分钟)
老师让孩子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分享,并且引导孩子从多角度描
述自己和爸爸的场景。
老师还可以让孩子互相交流,分享对父亲的感悟和感恩之情。
四、教学反思
本次公开课是以《爸爸的大手》为主题,教授小班社会课,旨在通过视频、绘
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感受亲情的伟大,并且提高他们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参与积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分享与交流,他们更加
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父亲和别的孩子的父亲。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托班科学教案 爸爸的大手
![托班科学教案 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2161f7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19.png)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托班幼儿认识爸爸的大手,了解爸爸的大手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爸爸的大手。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爸爸的依赖感和亲情,让幼儿感受到爸爸的爱。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爸爸的大手,了解爸爸的大手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爸爸的大手。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爸爸的大手的作用。
2.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爸爸的手工作品、大手图片、大手模型等。
2. 环境:温馨的教室环境,舒适的座椅,适当的音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爸爸的手工作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爸爸的大手的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爸爸的大手的作用,如保护、关爱、劳动等。
3. 观察:教师出示大手图片和大手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爸爸的大手。
4. 实践: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活动,如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抚摸爸爸的大手,感受爸爸的爱。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让幼儿了解爸爸的大手的重要性和亲情。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爸爸的大手,并和爸爸一起完成一项亲子活动。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爸爸的大手的认识和理解。
2. 评估幼儿在观察和描述爸爸的大手时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估他们回家后的实践情况和亲子活动的参与度。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讲解方式,是否适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和兴趣。
2. 反思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是否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反思教学评估的方法和效果,是否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爸爸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制作爸爸的大手。
2. 开展爸爸的大手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描绘出爸爸的大手。
3. 举办爸爸的大手主题亲子活动,让幼儿和爸爸一起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推荐五篇)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31d7b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b.png)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推荐五篇)第一篇: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设计意图】爸爸是孩子孩子最亲近的人之一,为了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设计这一节活动课。
让孩子感受父亲的伟岸,感受父亲的本领,并为自己的父亲感到自豪。
【活动目标】1.能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2.能说出爸爸大手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1.爸爸和宝宝在家里一起准备好材料(在a4纸的左侧画上爸爸左手的轮廓,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纸张的四条边,在右下角写上宝宝的名字),带到班上分组摆放的各桌上。
2.每桌一个小盘,一块抹布,盘中放一块浸过红颜色的湿海绵。
3.《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歌曲磁带、录音机。
4.幼儿用书第1册第2—3页。
5.尽量请爸爸来园参加活动。
【活动重难点】重点是让宝宝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难点是让宝宝说出爸爸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过程】1.手指律动,引起兴趣。
与宝宝围坐在一起,做手指律动操,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引导宝宝寻找自己爸爸的大手印。
教师出示一个大手印。
“老师这里有一个大手印,是哪个宝宝的爸爸的?你能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吗?”“你是怎样找到自己爸爸大手印的呢?你们把爸爸的大手打扮的真漂亮啊。
”让宝宝从桌上的手印中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
3.启发宝宝说说爸爸大手的本领。
(1)请宝宝将自己的小手放到爸爸的手印上,比比大小。
“宝宝和爸爸,谁的手大,谁的手小?”(2)鼓励宝宝讲讲自己爸爸大手的本领。
“爸爸的大手会做什么事情呢?”“爸爸的大手能做这么多事情,可真厉害啊。
”“你们的爸爸棒不棒啊,你们的小手什么时候能像爸爸一样呢。
”4、手掌印画:大手拉小手。
“宝宝喜欢爸爸的大手吗?我们怎样才能和爸爸拉拉手呢?”“咱们在爸爸手掌旁边也印上自己的小手掌吧。
”播放背景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导宝宝将右手手掌在海面上轻轻按几下,在爸爸的大手旁印上自己的小手印。
5、亲子活动。
为进一步让宝宝感受爸爸大手的力量,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设计亲子游戏“运西瓜”。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bed4a82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1.png)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父亲对自己的爱与付出;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感性认知能力;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感知和习惯关爱和被关爱。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干净的白纸、彩笔、多媒体设备;2.学生准备:书包和纸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聚焦本课题目,呈现《爸爸的大手》的故事内容,简单介绍爸爸和小孩儿的关系,并通过提问和互动交流引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2. 步入主题1.朗读故事:教师为学生在简单讲解后向学生朗读故事《爸爸的大手》。
2.情境复述:请学生回忆爸爸与小孩儿的故事情节,并将所想所感通过口语述说出来,教师可以适时引导或补充相关内容。
3.形象画板:老师可以利用干净的白纸和彩笔,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爸爸和小孩儿的形象,并让学生在画板上感受和记录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和场景。
3. 拓展延伸1.视觉素材展现: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爸爸的大手》中的故事情节和相关图片,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和感受;2.贴心小细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采取一些小细节操作,例如:爸爸抱小孩儿时的姿势和感觉,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和了解其中的情感细节。
4. 总结回顾1.故事情景复述:学生在自由表达后,教师可以再次对故事中的情景和内容进行概括和复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传递的核心信息;2.情感分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和讲述自己与家人的亲情和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联接和表达能力;3.教学评估:通过回顾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总结本课的优缺点,为下一次教育活动做好准备。
四、教学体会通过本次教育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故事的传递性和舞台效应,并意识到情感共鸣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希望以后能够更好地将教育纳入生活,让学生更加自信和积极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上述教案旨在通过父子情感故事《爸爸的大手》的讲述,引导学生了解家庭与亲情的重要性,并通过简单的情景刻画和情感表达,让小班学生领略到人间最美的亲情与感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三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ce0876cfc789eb162dc82e.png)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三篇)目录: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一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珠珠跳水二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磁铁的奥秘三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一【设计意图】爸爸是孩子孩子最亲近的人之一,为了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设计这一节活动课。
让孩子感受父亲的伟岸,感受父亲的本领,并为自己的父亲感到自豪。
【活动目标】1.能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2.能说出爸爸大手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1.爸爸和宝宝在家里一起准备好材料(在A4纸的左侧画上爸爸左手的轮廓,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纸张的四条边,在右下角写上宝宝的名字),带到班上分组摆放的各桌上。
2.每桌一个小盘,一块抹布,盘中放一块浸过红颜色的湿海绵。
3.《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歌曲磁带、录音机。
4.幼儿用书第1册第2—3页。
5.尽量请爸爸来园参加活动。
【活动重难点】重点是让宝宝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难点是让宝宝说出爸爸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过程】1.手指律动,引起兴趣。
与宝宝围坐在一起,做手指律动操,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2.引导宝宝寻找自己爸爸的大手印。
教师出示一个大手印。
“老师这里有一个大手印,是哪个宝宝的爸爸的?你能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吗?”“你是怎样找到自己爸爸大手印的呢?你们把爸爸的大手打扮的真漂亮啊。
”让宝宝从桌上的手印中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
3.启发宝宝说说爸爸大手的本领。
(1)请宝宝将自己的小手放到爸爸的手印上,比比大小。
“宝宝和爸爸,谁的手大,谁的手小?”(2)鼓励宝宝讲讲自己爸爸大手的本领。
“爸爸的大手会做什么事情呢?”“爸爸的大手能做这么多事情,可真厉害啊。
”“你们的爸爸棒不棒啊,你们的小手什么时候能像爸爸一样呢。
”4、手掌印画:大手拉小手。
“宝宝喜欢爸爸的大手吗?我们怎样才能和爸爸拉拉手呢?”“咱们在爸爸手掌旁边也印上自己的小手掌吧。
”播放背景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导宝宝将右手手掌在海面上轻轻按几下,在爸爸的大手旁印上自己的小手印。
小班社会爸爸的大手教案
![小班社会爸爸的大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63e99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9.png)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爸爸的大手,了解爸爸的大手在不同场景下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爸爸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增强亲子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爸爸的大手在不同场景下的作用。
2. 亲子互动游戏:模仿爸爸的手势,感受大手的力量。
三、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爸爸在不同场景下的手势图片。
2. 手工材料:彩纸、胶水、剪刀等。
3. 音乐素材:欢快的背景音乐。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邀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做手势舞,活跃气氛。
2. 主题导入(10分钟):展示爸爸在不同场景下的手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爸爸的大手在这些场景下的作用。
3. 亲子互动游戏(10分钟):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模仿爸爸的手势,感受大手的力量。
4. 手工制作(10分钟):发给每个家庭一张彩纸,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剪出爸爸的大手,并粘贴在纸上,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手势作品。
5. 展示环节(5分钟):邀请每个家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亲子互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收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活动的效果。
3.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评价他们的情感态度。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爸爸的大手给他们带来的帮助和温暖。
2. 开展“爸爸的手势猜猜看”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
七、教学资源:1. 爸爸手势图片素材库。
2. 亲子手工活动指南。
3. 爸爸的手势猜猜看游戏道具。
八、教学建议:1. 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教案中的活动环节应尽量简单明了,注重亲子互动。
2.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3. 教师应关注每个家庭的需求,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具有趣味性。
托班教案:爸爸的大手
![托班教案: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998d6a9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d.png)
托班教案:爸爸的大手教学目标•帮助孩子们在生活中认识和了解“爸爸”的形象,感知和体验他们的爱和关怀。
•通过游戏和活动,帮助孩子们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鼓励孩子们在个体活动和团体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锻炼自己的自信和勇气。
教学内容活动1:认识和描述爸爸的大手1.让孩子们先看看自己的手,说一说手的大小、样子和功能,再回忆起爸爸的手。
2.让孩子们合作,用石膏、砂轮和颜料制作爸爸的大手模型,并让每个孩子自己描述一下做的过程和感受。
3.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模型,然后比较和观察彼此的作品。
4.谈谈爸爸的大手的功能,如抱紧孩子、做饭、修理东西等。
活动2:画出爸爸的大手1.让孩子们看看爸爸的照片,描述一下爸爸的外貌、穿着和头发等特征。
2.给孩子们提供卡纸和彩笔,让他们画出他们眼中的爸爸的大手,分别在卡纸上写上“我的爸爸的大手”,并在下面自由发挥。
3.让孩子们谈谈画画时的体会和感受,分享自己的作品。
活动3:感受爸爸的爱1.准备一张纸,让孩子们在上面写上“我爱爸爸”,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爱爸爸的原因。
2.让孩子们说出爸爸对他们做了哪些好事,感受到了他们爸爸的爱和关怀。
3.让孩子们利用自己的模型,模拟和爸爸的亲密接触,如拥抱、握手和轻轻拍打。
4.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记录在纸上。
教学方法1.以互动和体验为主,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和提高。
2.将指导和引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鼓励孩子们通过探索和发现,获得新的经验和知识。
3.耐心地听取孩子们的想法和意见,鼓励和赞扬他们的创造和表达。
教学效果评估1.记录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2.观察孩子们在合作、分享和互动中的行为和表现,评估他们的社交和自我管理能力。
3.根据孩子们的作品及口头表述,评估他们对“爸爸的大手”这一主题的整体理解情况。
总结本教案是一堂既具有趣味性又有启发性的教育课程,通过活动和游戏,帮助孩子们认识和了解“爸爸”的形象和功能,并感知和体验他们的爱和关怀。
托班科学教案 爸爸的大手
![托班科学教案 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62746b1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8.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爸爸,知道爸爸的手是大大的。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4. 培养幼儿的亲情观念,让他们懂得珍惜家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爸爸的手,知道爸爸的手有大大的。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学会描述爸爸的手。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爸爸的手模型、大手图片、画纸、画笔、胶水、剪刀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爸爸的手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爸爸的手有什么特点。
2. 讲解:教师讲解爸爸的手的作用,如保护、关爱、劳动等。
3. 观察与描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爸爸的手图片,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爸爸的手。
4. 操作活动:教师发放画纸、画笔、胶水、剪刀等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大手作品。
5. 展示与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爸爸手的认识程度。
2. 评价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搜集幼儿在课堂上的发言,了解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爸爸手的认识和关爱程度。
六、教学内容:1. 了解爸爸的手在工作和家庭中的作用。
2. 学习通过触摸、观察来了解爸爸的手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亲情情感,学会珍惜家人。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爸爸的手,让幼儿了解爸爸的手的特点和作用。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对爸爸手的认识和感受。
3. 实践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爸爸的手在工作和家庭中的作用。
八、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爸爸的手,了解爸爸的手的特点。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爸爸手的认识和感受。
3. 教师发放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爸爸的手模型,体验爸爸的手在工作和家庭中的作用。
4.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幼儿教案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
![幼儿教案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397e847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6.png)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和感知爸爸的大手,了解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爸爸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爸爸的大手特征:粗大、有力量、能劳动。
2. 爸爸的大手作用:照顾家庭、保护幼儿、劳动工作等。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爸爸的手工作品、大手图片、绘画材料等。
2. 环境准备:温馨、舒适、安全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爸爸的手工作品,引导幼儿说出爸爸的大手的特征。
2. 主题活动一:比较爸爸的大手和其他人的手。
3. 主题活动二:讨论爸爸的大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4. 主题活动三:绘画活动,幼儿用自己的大手画出爸爸的大手,并涂上颜色。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幼儿回家后,观察爸爸的大手,与爸爸一起完成一个关于大手的手工作品。
2. 评价:教师根据幼儿在手工作品中的表现,以及对爸爸的大手的认识和感知程度进行评价。
六、教学目标:1. 加深幼儿对爸爸的大手的了解,体会爸爸的爱。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增进幼儿与爸爸之间的亲子关系。
七、教学内容:1. 爸爸的大手带来的安全感。
2. 爸爸的大手如何照顾幼儿。
3.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表达对爸爸的爱。
八、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爸爸的手工作品、大手图片、绘画材料、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温馨、舒适、安全的学习氛围,确保有利于幼儿放松和表达情感。
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音乐和舞蹈,让幼儿放松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2. 主题活动一:观察和讨论爸爸的大手如何带来安全感。
3. 主题活动二:动手操作活动,幼儿用大手图片制作一个爱心大手。
4. 主题活动三:分享环节,幼儿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爱心大手,并讲述爸爸的大手如何照顾自己。
十、作业与评价:1. 作业:幼儿回家后,向爸爸展示自己在学校的创作,并与爸爸一起完成一个关于大手的手工作品。
2. 评价:教师根据幼儿在动手操作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爸爸的大手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进行评价。
托班科学教案 爸爸的大手
![托班科学教案 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6b1434d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0.png)
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手的重要性,了解手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爸爸的感恩之情,增进父子(女)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爸爸的大手有什么作用?2. 手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手的重要性,了解手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对手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爸爸的大手,了解手的作用。
2. 操作法: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手的功能。
3. 讲解法:教师讲解手的重要性,让幼儿加深理解。
五、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爸爸的手模型、大手图片、动手操作材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爸爸的手模型,引发幼儿对手的兴趣。
2. 主题活动:让幼儿观察大手图片,了解手的作用。
3. 动手操作: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手的功能。
4. 总结:讲解手的重要性,让幼儿加深理解。
七、作业布置1. 回家后,观察爸爸的大手,了解爸爸用手做的事情。
2. 尝试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会手的功能。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手的认知和理解。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手的观察和应用情况。
九、教学拓展1. 开展“大手小手一起做”的亲子活动,增进父子(女)关系。
2. 邀请家长分享手的重要性,让幼儿从多方面了解手的作用。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2. 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1. 活动一:认识手的基本结构目标:让幼儿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如手指、手掌等。
方法:通过观察爸爸的手模型,让幼儿认识手指和手掌的名称。
内容:讲解手指和手掌的名称,让幼儿触摸自己的手指和手掌。
2. 活动二:了解手的功能目标:让幼儿了解手的功能,如抓、握、拍等。
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手的功能。
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
![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3625b5e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2.png)
托班科学教案:爸爸的大手教案概述本次科学教案适用于3-4岁的托班儿童。
本教案将让孩子们探索爸爸的大手,了解手的构造和功能,探索肌肉和骨骼,以及如何保持手的健康。
教案将包括以下关键概念:1.手的构造2.手的功能3.手的肌肉和骨骼4.手的健康保养教学目标1.学习手的构造和功能2.探究手的肌肉和骨骼3.学习如何保护手的健康4.学习如何利用手进行不同的活动和游戏5.发展孩子们的观察、探究、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学准备1.显示屏2.爸爸的大手图片或模型3.洁白板和彩笔4.手部放大镜或显微镜5.纸和笔6.手卫生消毒剂教学过程步骤一:介绍爸爸的大手在课堂开始前,展示一张爸爸的大手的图片或模型,并向孩子们介绍爸爸的大手非常强壮,可以完成很多不同的活动。
鼓励孩子们描述他们父亲手中的不同特征。
步骤二:让孩子们探索手的结构和功能1.展示出手骨和手肌肉的3D模型,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手的不同部分。
2.让孩子们分别举起拳头、手指张开、握拳,在参考3D模型的情况下认识手的不同活动方式。
3.让孩子们练习托物和拿物的动作,并观察手和物体的变化和响应。
步骤三:探究手的肌肉和骨骼1.让孩子们手摸自己的手部骨骼和手肌肉,并帮助他们找出不同的肌肉和骨头。
2.展示一张照片,并让孩子们分类图片中的肌肉和骨骼。
3.让孩子们模仿手部的不同拉伸和放松姿势,以帮助他们感受肌肉和骨骼的工作机理。
步骤四:学习如何保护手的健康1.向孩子们介绍保持手的卫生很重要,并展示如何洗手和使用手卫生消毒剂。
2.向孩子们展示如何对手按摩和伸展,以维护手的健康。
步骤五:利用手进行不同的活动和游戏1.让孩子们进行一些利用手进行的游戏,例如捡球、搭积木、画画等等,以提高孩子们的协调性和感知技能。
2.鼓励孩子们尝试用非支配性手完成一些不同的任务,以发展左右手的协调性。
教学总结在教学总结中,向孩子们总结手的结构和功能、肌肉和骨骼,以及保护手的健康的重要性。
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究并发掘手的潜力,以及如何保护和维护手的健康。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2篇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4841c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a.png)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 (2)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 (2)精选2篇(一)课程名称:爸爸的大手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 增强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亲子关系的认识和重视。
教学重点:1. 理解父爱的意义和作用。
2. 掌握表达对父爱的感激和喜爱。
教学准备:1.《爸爸的大手》故事图片或书籍。
2. 白板、马克笔。
3. 爸爸的大手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爸爸的大手的图片,师生一起观察并猜测课程主题。
2.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和分享一些与父亲相关的经历和感受。
主体(15分钟):1. 教师出示《爸爸的大手》故事图片或书籍,大声读故事并引导幼儿跟随故事情节。
2. 教师讲解故事中爸爸的行为表现,例如:爸爸的大手可以抚摸我们,搂抱我们,带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等。
3.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爸爸的大手对我们的意义和作用。
活动(20分钟):1. 幼儿围成圈坐下,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爸爸的大手游戏。
教师模仿爸爸的大手动作,幼儿跟随教师的动作,例如:用双手抚摸自己的脸、搂抱自己、做飞机、搀扶等。
同时,教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对父爱的感受。
2. 幼儿分组进行讨论,讨论他们自己的爸爸的大手是什么样子的,爸爸的大手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与其他组分享讨论的结果。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全班合作完成一个绘画作品,主题为《爸爸的大手》。
鼓励幼儿在作品中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和喜爱之情。
延伸活动:1. 让幼儿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爸爸的大手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2. 让幼儿自己绘制一张《爸爸的大手》的图片,并在图片上写下对父亲的感激之言。
3. 播放爸爸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的视频,让幼儿观看并进行讨论。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故事、游戏和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帮助幼儿理解父爱的意义和作用,并表达对父爱的感激和喜爱之情。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幼儿的社交和表达能力。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a409f56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c.png)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详案《爸爸的大手》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爸爸的角色,并理解爸爸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父爱的感恩之情。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观察和表达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3. 教学准备•课件:包含一些爸爸与孩子合影的图片。
•道具:一双假手作为教具。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些爸爸与孩子合影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爸爸与孩子的互动。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爸爸的互动经历,并引导他们思考爸爸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步骤二:观察与讨论(10分钟)教师展示一双假手,让学生观察手的大小,并提问:这是谁的手?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讨论爸爸的手与孩子的手的区别。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爸爸手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合作游戏(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游戏,每组2-3人。
每组的一名学生将双手放在桌上,其他组员用一只手比较和测量他的手大小。
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结果,并与之前讨论的爸爸的手进行比较。
步骤四:绘画活动(25分钟)教师分发纸和彩色铅笔,让学生绘画自己和爸爸的手。
鼓励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绘画的内容,并简单讲述为什么选择绘画这样的内容。
完成后,学生可以自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
步骤五: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醒他们爸爸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要感谢爸爸的爱与支持。
鼓励学生与爸爸互动地感恩,例如,给爸爸写一张感谢信或者表达一下感谢的话语。
5. 教学延伸•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与爸爸一起制作一份特殊的礼物或者准备一份特别的早餐,以表达对爸爸的感谢。
•情感培养:在之后的课堂实践中,通过孩子与爸爸互动的情景再现,加深对于父爱的感悟和理解。
6. 课堂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的质量以及作品的完成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7. 参考资料无。
托班科学教案:利用爸爸的大手探索世界
![托班科学教案:利用爸爸的大手探索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145e407c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4.png)
托班科学教案:利用爸爸的大手探索世界利用爸爸的大手探索世界孩子从小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但是在接受传统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被规范化的教育方式所束缚,不能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为孩子提供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特别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亲子互动,让孩子更有兴趣地探索这个世界。
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介绍如何利用爸爸的大手来探索世界。
一、探索物理——重力和摩擦力爸爸的大手充满了重力和摩擦力的奥秘,这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科学现象。
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来探索这些现象,比如:用手掌的力量向下按压物体或者施加水平方向的移动力,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可以让孩子在桌子上放置一些小球或者玩具,然后爸爸用手掌向下按压物体,让孩子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重力的作用会使得物体向下运动,孩子可以观察到球的速度和方向,并且可以自由地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探索同一物体的不同导致的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变化。
孩子也可以观察摩擦力的作用。
比如:在光滑的桌面上放置一个小车,在爸爸的帮助下使小车缓慢地运动,并观察小车的运动趋势以及速度。
可以提醒孩子注意,小车在滑动的过程中摩擦力会不断地减缓它的速度,这是因为小车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孩子需要不断地调整力度和方向来控制小车的运动。
通过这些简单的探索,孩子可以在快乐中理解物理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生物——宠物和植物在家庭中,宠物是增长孩子科学知识的好对象。
甚至只是一个宠物小鱼,孩子就可以通过观察小鱼的活动来学习关于生物的科学知识。
爸爸可以带孩子去观察宠物的生活习性,并告诉孩子如何照顾他们。
例如,观察金鱼在水中的呼吸方式、食物摄入的习性、群体行为等。
这些信息可以带给孩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可让孩子在与宠物互动的过程中学会关心和爱护动物。
另外,植物也是孩子学习生物知识的好对象。
爸爸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植物标本,教孩子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不同部位的构造。
小班社会爸爸的大手教案
![小班社会爸爸的大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a154b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f.png)
•••••••••••••••••小班社会爸爸的大手教案小班社会爸爸的大手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社会爸爸的大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社会爸爸的大手教案1设计思路:近阶段,我们开展的"我爱我家"的主题进入到了"爸爸本领大"这一阶段。
在前期活动中,我们进行了"我的爸爸"、"爸爸调查表"等活动。
在前期活动中,孩子们进一步关注了自己爸爸的外貌特点、了解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感受到了爸爸有许多许多的本领。
特别是在"爸爸调查表"的交流活动中,孩子们在说到爸爸本领时候,都显得非常的自豪,但是孩子的表达比较简单。
我们分析,爸爸的本领这一内容能比较综合的促进幼儿去关注自己的爸爸,激发幼儿爱爸爸的情感。
为了帮助孩子能够比较丰富的进行有关经验的表达,我们又进行了"爸爸的大手"调查活动,收集了"爸爸的大手"调查表,让孩子聚焦于对爸爸本领的关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丰富孩子的有关信息的了解。
从"大手调查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比较多的关注的、获得的爸爸本领的信息为一些客观实在的,如爸爸会修理很多东西、爸爸能拿很重的东西、爸爸会做家务、会烧菜等。
但是很少有情感上的表现,如爸爸的大手也经常在关心和爱护我们。
在以上的背景基础和分析中,我根据新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我首先让孩子自主的交流"大手调查表"中的内容,可以引导幼儿回归自身,调动经验,并在幼儿表述之后适时的进行相关经验的引发。
随后,让孩子们来体验感受PPT中爸爸大手关心我们的内容,通过对图片内容的观察理解,让孩子们的经验获得在情感上更提升一步。
最后用散文的形式来梳理和重现幼儿的表达,让幼儿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激发幼儿尝试自己改编散文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爸爸的大手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爸爸的大手](https://img.taocdn.com/s3/m/7c6de7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3.png)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爸爸的大手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爸爸的大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提高幼儿对家庭成员角色的认知和尊重。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爸爸的大手”这一主题,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了解爸爸的大手在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用途,如保护我们、修理东西、做家务等。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爸爸大手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2. 准备一些小型道具,如玩具工具箱、小家具模型等,用于模拟爸爸使用大手进行各种活动的情景。
3. 准备绘画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爸爸的大手”。
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教师通过讲故事或播放视频,引入“爸爸的大手”这一主题,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与讨论:展示准备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爸爸的大手可以做什么,如抱我们、做饭、修东西等。
3. 实践活动:利用准备的小道具,让幼儿模拟爸爸使用大手进行各种活动,体验爸爸的大手的力量和作用。
4. 创作活动: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爸爸的大手”,并分享他们的作品和想法。
5.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爸爸的大手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观察和参与爸爸的日常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感受爸爸的大手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他们对爸爸的感激之情。
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和创作等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了爸爸的大手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他们对家庭成员角色的认知和尊重,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投入程度,了解他们对主题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幼儿的绘画作品和分享,评估他们对爸爸的大手的理解和感受。
3. 在后续的家庭活动中,家长可以反馈幼儿的行为变化和对爸爸的理解程度,作为教学效果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详案:爸爸暖暖的大手
撰写人:------------------
咅“门: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爸爸是孩子孩子最亲近的人之一,为了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设计这一节活动课。
让孩子感受父亲的伟岸,感受父亲的本领,并为自己的父亲感到自豪。
【活动目标】
1、能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2、能说出爸爸大手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爸爸和宝宝在家里一起准备好材料(在a4 纸的左侧画上爸爸左手的轮廓,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纸张的四条边,在右下角写上宝宝的名字),带到班上分组摆放的各桌上。
2、每桌一个小盘,一块抹布,盘中放一块浸过红颜色的湿海绵。
3、《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歌曲磁带、录音机。
4、幼儿用书第1册第2—3页。
5、尽量请爸爸来园参加活动。
【活动重难点】重点是让宝宝判断比较手的大小。
难点是让宝宝说出爸爸的本领,为爸爸感到自豪。
【活动过程】
1、手指律动,引起兴趣。
与宝宝围坐在一起,做手指律动操,吸
引宝宝的注意力。
2、引导宝宝寻找自己爸爸的大手印。
教师出示一个大手印。
“老师这里有一个大手印,是哪个宝宝的爸爸的?你能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吗?”
“你是怎样找到自己爸爸大手印的呢?你们把爸爸的大手打扮的真漂亮啊。
”
让宝宝从桌上的手印中找出自己爸爸的手印。
3、启发宝宝说说爸爸大手的本领。
(1) 请宝宝将自己的小手放到爸爸的手印上,比比大小。
“宝宝
和爸爸,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2) 鼓励宝宝讲讲自己爸爸大手的本领。
“爸爸的大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爸爸的大手能做这么多事
情,可真厉害啊。
” “你们的爸爸棒不棒啊,你们的小手什么时候能像爸爸一样呢。
”
4、手掌印画:大手拉小手。
“宝宝喜欢爸爸的大手吗?我们怎样才能和爸爸拉拉手呢?” “咱们在爸爸手掌旁边也印上自己的小手掌吧。
” 播放背景音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引导宝宝将右手手掌在海面上轻轻按几下,在爸爸的大手旁印上自己的小手印。
5、亲子活动。
为进一步让宝宝感受爸爸大手的力量,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设计亲子游戏“运西瓜”。
爸爸在场的可与宝宝一起做游戏,不在的利用家长联系栏介绍游戏规则。
【活动延伸】
1、帮助宝宝将作品贴到墙饰“大手拉小手”专栏中。
2、带宝宝看幼儿用书,引导宝宝讲讲自己和爸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