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新理念

合集下载

语文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语文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语文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语文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篇1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作文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为了更顺利地开展作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我对语文课标中写作教学进行学习,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下面就谈一谈自己对写作教学的粗浅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这说明写作教学不能离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写作教学之本,绝不能为了学作文而去教作文。

《课标》中还说: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就是说作文本来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一切要为学生服务。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离不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作文要为学生服务,这是作文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我们的作文教学首先考虑的问题。

一、我要写”“乐于写”是学习写作的基本规律,是须臾不可少的学习情感。

小学习作教学更应始终把“我要写”“乐于写”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必须着力培养学生“我要写”“乐于写”的书面表达习惯,使学生达到“需之切”“乐其业”的境界。

二、小学生习作,特别要强调“我手写我心”。

了解学生,知道他们有哪些生活经历体验,引导他们写出来。

作文的实质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写作过程就是利用内部语言思维、表达的过程。

先说后写是开始学习写作的好方法,这是学习使用内部语言构思写作的过程。

就是到了高年级也应该有适量的先说后写。

三、习作教学应该是“习作两条线”,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

一条是生活习作,从写“放胆文”开始,写自己的生活,所见、所说、所听、所想,养成经常写的习惯。

另一条是系统习作训练,从三年级开始,也从写放胆文开始,逐步学习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逐步学会观察、学会习作,把自己的习作写得好一些,更好一些。

通过这两条线的训练,养成“有内容”“会写作”的习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版心得这段时间,我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拜读夏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认真记录,用心思考,受益匪浅。

下面就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标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新课标准明确指出了“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施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因此,识字、写字不单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九年语文教育要一以贯之。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过程,努力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注意板书规范、端正,这样才能給学生做好样子。

二、新课标大力倡导课外阅读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它既表明了读书、积累是语文的学习之道,又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重大意义。

所有的“学”都是为了“用”,“学以致用”是谁也不能否定的。

这一次课标的修订,阅读教学从原先过度挖掘文本、理解文本的“理解阅读”转为语言规律的探寻和运用的“表达阅读”。

在课标中讲到要“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新课标要求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关于写作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提

关于写作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提

关于写作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XX 年版)》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建议。

这些建议对我们实际的教学很有帮助,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对我们的写作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去思考新的教法,从而有所得。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1. “写作”不只是一种技能,它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又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写作是复杂的精神生产,写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

不仅是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写作是创造,即使是写一篇应用文、写一张便条也是一种创造。

因为,应用文、便条也需要清晰明白、文从字顺。

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清楚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充满创造的、复杂的精神劳动。

2.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课程改革强调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核心。

正所谓文如其人,写作总是反映着一个人的人品、学养和听说读写的能力。

于是,写作教学也成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写作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3.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写作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总的原则。

其内涵非常丰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二)准确地把握“写作”的目标写作教学指导,应围绕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进行。

“教学建议”部分,主要强调要根据学段的特点组织教学,并对“写话”“习作”的定位做出说明,指出:“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这是课程标准的重要改革,降低写作的门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逐步打好写作的基础,不要操之过急,坏了孩子们一辈子的写作兴趣,削弱了他们对母语的感情。

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不要盲目“提前”。

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格局、新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格局、新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摘要]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了语文教育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出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强化语文实践,变革学习方式。

为此,教师应认真学习领会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新——系统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突出文化育人功能;格局新——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内容融合,第一次设置语文学习任务群;方法新——提出了过程性和整体性的教学评价以及学业质量测评、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新方法,推动语文课程改革进一步前进。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新格局;新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2)13-0001-0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义务教育也进入了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出现了新格局,需要探索新的策略、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此时应运而生。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修订。

一是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基于核心素养要求,以语文学习任务群来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

按照不同学习主题整体规划学习任务群,体现阶段性与发展性。

强调实践学习和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体现教学综合性。

三是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制订学业质量测评标准。

四是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对课程内容提出“学习要求”,给出“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

五是注重“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二年级课程与学前教育的衔接以及五六年级课程与初中的衔接,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读书笔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读书笔记1摘抄内容一、准确把握课程性质,正确认识课程理念。

(一)语文学科特点及教学特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牢牢把握“工具性”“人文性”这两方面的任务,在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上下大功夫,实现二者的高度统一:既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语文工具,又要让学生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二)语文学科新课程理念及教学策略。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是语文学科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其他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

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1)关注丰富的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作用。

(2)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3)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4)注重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结构、含义、用法的整体把握能力。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时代的发展需要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接受学习仍是学生获取知识、获得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田地,沟通与生活联系。

(2)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7.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8.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遵循语文学科教学基本原则。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目标解读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目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目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阶段目标部分,把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作文”。

接下来谈谈对写作目标的理解。

在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中,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

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

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第四学段则提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求具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

标准提倡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如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第四学段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标准把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因而在各学段提出了写作次数、字数的量化要求。

第二学段要求“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第三学段要求“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第四学段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标准在小学阶段有意淡化文体,只在第三学段提“能写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到初中才据文体的分类提出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但主要也是从写作的实践角度出发,而非传授写作知识。

在写作规范方面也适当降低要求,小学在第三学段只提“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到初中阶段,才提出具有实践性的综合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新理念作文教学

新理念作文教学

新理念中的作文教学之我见《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设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如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与人交流信息、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

每次习作训练都是社会生活中一次现实的言语交际活动,写作源于生活,也是为了生活。

写作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写作是最富有个性化、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劳动,写作教学要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厚实的文化基础上创造性地抒写自我、表现世界。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表达欲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

”可见,写作兴趣是写作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写作激情,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以美文激情,在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景、事、人中激情等。

学生开始写作时,不要用过多的条条框框、清规戒律束缚他们,努力消除学生学习习作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下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再现笔端,激发写作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小学生习作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的练习。

即是练习,就特别需要教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就不应该要求每次习作都告诉读者一个“道理”,表明某种观点,阐述某种认识,只要求学生能把要说的事情说清楚、写明白,自己和别人能看懂就行。

教师不能过高地看重作文内容的思想性,一味宣扬“立意要高”、“有意义”的衡文标准,要明确什么是小学生作文的“思想性”,不要把成人写作中的思想性硬套到小学生身上。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书面表达的乐趣,体验到习作成功的自信和喜悦。

谈语文课程标准中四年级上册习作教学目标的理解

谈语文课程标准中四年级上册习作教学目标的理解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谈《语文课程标准》中四年级上册习作教学目标的理解谈《语文课程标准》中四年级上册习作教学目标的理解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

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明确了教学目标,了解习作的方向后,我不再惧怕习作课。

通过光盘学习,还知道老师的“下水文”对学生的习作也是有帮助的,让我知道和学生一起写作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也许有时写得不是很好,但能通过自己的构思,在习作课上,能现身说法地指导起学生来就会感觉轻松多了,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写作兴趣。

下面就自己教学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习作要求来谈谈感受。

教学的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习作要求来谈谈感受。

一、亲身体验生活,获取作文素材一、亲身体验生活,获取作文素材本册习作训练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生活是作文之本。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素材。

积累素材。

”对于正处于习作起步的中年段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孩子们在心里真正地认为:习作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笔记录下来,也就是“我手写我心”。

本册习作就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这个中心来进行。

因此,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获取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如,我在第七册第一单元作文时,我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于是,我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熟悉的校园,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大家都沉浸在愉悦的氛围中,优美的环境给人增添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新课标2022部编版最新修订版心得体会(精选6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2022部编版最新修订版心得体会(精选6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2022部编版最新修订版心得体会(精选6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语文教师在教学上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较系统地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找出了和以往课程标准的异同,明确了今后的教学侧重,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主要采取以下几点作法:一、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

“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提高阅读、背诵的地位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

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

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

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一、以“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风采迷人的课堂教学气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让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有一股新兴的魅力牢牢吸引学生,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好好学”,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

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势必与教师不厌其烦的细讲精练、单一以课堂为主的资源、没有多大激励作用的单调评价是格格不入的。

于是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其实累的是我们一线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琢磨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选好教学内容,要设计好课堂环节,要定好教学手段,掌握好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想想觉得我们又在风口浪尖中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难啊!二、以“学”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是老师的“教”学生“学”,为了让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老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提供给学生。

课标中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这些要求和理念,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学生的“学”才是第一位。

我想首先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探究才能真正让她们掌握知识。

其次要让她们多读多思多讲。

其次在课外要引导学生如何自主预习,自主复习。

于是一些省市的《导学案》的使用,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当代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对信息接受和储存的过程,更是学习者对信息主动加工、传递运用的过程。

全新的学习观必然对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学习者的条件来看,学习本身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是以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为基础,并由学生自身主动性及自我控制活动协调发展的过程;从学习目的来看,学习不仅是“知道什么”或明白“要懂得什么”,而还在于“能够做什么”和“会做什么”;从学习的内容来看,语文的学习应面向问题的学习,面向全体的学习,面向运用的学习,面向创造的学习。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更应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问题的学习。

因此,从这些全新的学习观出发,就需要我们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更新观念,转换做法。

一、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因此,在教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新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体现出“情景――探索―—试一试――练一练”的编排体系,这给教师为学生提供“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编排意图就要学生做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让他们多探索、多实践,做到体会数学,内化数学。

教师要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

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二、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作教学部分,主要强调了写作的重要性和写作教学的目标。

首先,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其次,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起始阶段,应降低写作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应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第三,写作教学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同时,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最后,写作时还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同时要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总的来说,《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写作教学,注重实践、提倡创新、强调积累、关注生活,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表达自我。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3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3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3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学习新课程这段时间,我对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依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扫瞄,把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殊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

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

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

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学问系统的错误倾向。

我们应乐观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老师,提升全体语文老师的业务修养。

(3)教学中,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老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老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看差异,发觉“火花”。

老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

即要求语文学问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突出自主性,乐观主动地参与,特殊要注重探究和研究的过程。

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议论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议论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实践和延伸。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议论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同时还要求“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议论文是初中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其实在平常的生活中,同学们已经自觉不自觉的运用了这种文体,只是没有系统学习、归纳而已。

在学习议论文的文章时,首先我以课本为范例,引导学生认识议论文的三要素,弄清论点、论据与论证及其关系,使学生明白: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而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点是全文的统帅和灵魂,论据就是文章的躯体,论证就是前二者之间的桥梁,就是拿这些事实或道理,或通过摆事实,或通过讲道理,或二者综合运用,来证明论点的成立或正确。

学生弄明白了这些,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当堂运用一些论证方法,如事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证明自己的某个观点的正确,让其他同学评论,这也是口头的议论文写作。

看到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我顺势要求同学们把课堂上表达的观点写下来,加以充实,修改,润色,就写出了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二是引导学生平实就注意积累素材,模仿一些短小的议论文章来练习写作,逐步掌握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我就是这样进行议论文教学的,并把“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实践和延伸”这一宗旨贯穿在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中,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

那么事例与名言从哪里来?——从阅读中来。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觉看书习惯,并摘抄名人故事与名言,从无到有,积少成多。

初中教材中所选的议论文已经有很多,并且已经要求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

如何让学生会阅读议论文并且会写议论文,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几点:首先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之时,从这几方面入手:通读全文,找出中心论点。

202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2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2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2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一时代呼唤教育改革二世界母语的教育问题三近几年语文改革的形势《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二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1.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

3.特别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依靠熏陶病毒感染,而非灌输。

三进一步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环境时代发展的须要1.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2.更新了教学内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在:课程理念,凸显语文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立足于对外开放、技术创新;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s四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认阶段目标,挑选教学策略五兼顾不同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第一部分前言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地位:“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就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

就是语文能力、语文科学知识、语言累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自学方式、审美情趣、自学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3.积极主动提倡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方式转型自学方式应当研究:(1)注重教师观念的转型。

(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如何建设对外开放而存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小语文观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关于目标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二关于总目标(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序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具体内容语文能力培育的层面着眼。

《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新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新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新理念一、走进学生生活的写作《语文课程标准》呼唤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化,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化。

那么什么是学生生活呢?学生生活包括学生的本能生活和社会生活。

学生的本能生活与成人生活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生的本能生活是学生的自我生活,是用学生的特有语言、情感、思维、行为表现出来的。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的自我生活应成为写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写“我自己的生活”,自由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进行习作训练,关注自我的成长与发展,写自我成长史作文。

我们应该让学生以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群体生活委题材,写在其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善于从生活中总结出经验与感悟,这样才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个性特征。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抒发一个人情感的文章,因此,想让学生对作文保持兴趣,教师就要鼓励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艺术源于现实,如果没有现实生活的积累,而是写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感受的文章,那么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件困难的事情。

即使写出来了,这样的文章也只是徒有形式,而没有真实的感情,感动不了读者。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诀窍,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中发现美,找回自己的写作兴趣。

想要写好现实生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教师可以教授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事物时做到充分利用五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同时运用,保证它们的完全开放,然后把这些感觉到的形象加以综合分析,找出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面,加以细致描写,这样就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将观察到的生活放进作文中。

二、趋向主题化的写作什么是主题化的写作呢?主题,或称专题、课题、话题,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话题作文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作为语文老师,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但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

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

看到这些习作,就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

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

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第二学段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联想力,语言方面是片段训练却强调了对习作有兴趣,这样的要求是站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按新世纪的人才标准提出的。

有利于克服写作畏难情绪,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三学段篇章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一、阅读积累,习作兴趣。

课标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第二学段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二、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

课标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改变,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因为语言交际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与听说训练不同,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流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

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口语交际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功夫,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谈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不要人云亦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新理念
一、走进学生生活的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呼唤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化,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化。

那么什么是学生生活呢?学生生活包括学生的本能生活和社会生活。

学生的本能生活与成人生活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生的本能生活是学生的自我生活,是用学生的特有语言、情感、思维、行为表现出来的。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的自我生活应成为写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写“我自己的生活”,自由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进行习作训练,关注自我的成长与发展,写自我成长史作文。

我们应该让学生以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群体生活委题材,写在其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善于从生活中总结出经验与感悟,这样才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个性特征。

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抒发一个人情感的文章,因此,想让学生对作文保持兴趣,教师就要鼓励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艺术源于现实,如果没有现实生活的积累,而是写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感受的文章,那么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件困难的事情。

即使写出来了,这样的文章也只是徒有形式,而没有真实的感情,感动不了读者。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诀窍,教师需要鼓励学生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中发现美,找回自己的写作兴趣。

想要写好现实生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教师可以教授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事物时做到充分利用五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同时运用,保证它们的完全开放,然后把这些感觉到的形象加以综合分析,找出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面,加以细致描写,这样就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将观察到的生活放进作文中。

二、趋向主题化的写作
什么是主题化的写作呢?主题,或称专题、课题、话题,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话题作文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话题作文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写作的广阔空间,考场作文的命题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中考话题作文的命题,能把学生从写作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让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和谐地发展,在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中充分展示个性,彰显才情。

而所谓的“话题作文”,就是拟定一个话题,规定一个相对广泛的写作范围,开启学生思考,激活学生联想、想象、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不限文体或尽量减少文体限制,给学生更大的写作自由的一种新型的命题形式。

同学们可在同一个话题中心下,叙述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表达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抑或发表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和见解等等,甚至可以虚构故事,描述想象和联想。

话题作文既不限定文章的选材立意,也不受限于表达方式或体裁的运用,从而最大限度地为考生提供了写作的自由性。

其主要形式有:(1)“命
题”式。

(2)“导语”式。

(3)“材料”式。

(4)“图画”式。

三、跨学科的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虽没有明确提出跨学科写作的写作教学目标,但也能从中看到倡导写作走进学生各科的学习生活及他们的社会生活的语句。

新课标中提出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而学生的实际、学生的现实、学生的生活主要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这也就带有跨学科写作的写作教学理念。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数学、自然、历史、地理、劳动、体育、音乐、美术、社会等学科的学习活动室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写作的重要智力背景和素材。

跨学科的写作就是寓写作训练于其它学科教学中,让写作成为各科学习的一部分。

首先,可以创造条件与其他学科合作开展各种综合性写作活动。

如与艺术学科合作创作和演出短剧、相声,编写摄影作品和美术作品的文字解说;与社会自然学科开展观察、参观、考察、调查、访问、读书、宣传等活动,撰写观察日记、考察报告、调查报告、访问录、读书笔记、宣传广告等。

其次,在写作课上创设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训练。

如在写作课上组织学生画画、听音乐、做实验等,然后让学生捕捉亲身的经验和瞬间的感受,以不同的立意角度去创作自己的小作文。

四、呼唤创新精神的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重
视自由表达,放开各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写有创意的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在国际上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

在中学写作教学中要运用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如通过编故事、续故事、写科幻作文、写童话等等富有创造性想象因素的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和文字材料的敏感度。

如果学生对于一些写作素材是毫无想法的,那么这样进行的写作就没有什么新意和内容,也不会受到读者的好评。

只有让学生保持对文字的敏感度,那么他们才能在接触文字材料时产生灵感,能运用材料进行创作,进而有所创新。

(作者单位: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中心小学)
(责任编校:蓉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