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处理流程

合集下载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理预防接种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一系列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然而,接种过程中可能发生异常反应,对个体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确保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需要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理。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当接种者出现异常反应时,接种单位或医疗机构应立即进行记录和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接种者的个人信息、接种疫苗的名称和批次、接种时间、接种者的症状描述以及就诊的医疗机构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接种异常反应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调查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症状和体征的评估:通过详细询问接种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了解症状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程度等信息,有助于诊断接种异常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病史的收集:在调查诊断过程中,需要收集接种者的个人病史,包括过敏史、慢性疾病史、曾经的接种反应史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识别与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因素。

3.疫苗相关数据的分析:对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诊断时,需要分析接种者所接种疫苗的相关数据,包括该疫苗的成分、质量控制、批次等信息,以确定是否与接种异常反应相关。

4.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的应用:在诊断接种异常反应时,有时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如血液生化指标、病原学检测等,以帮助确定接种异常反应的病因。

以上调查诊断过程应该由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后,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异常反应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般来说,处理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监测和观察:对于一些较轻的接种异常反应,可以继续观察接种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以确保没有进一步的恶化。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报告程序、时限: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AEF后48小时内填写AEFI 个案报告卡,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在2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

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作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四、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报告范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范围按照发生时限分为以下情形:--24 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5天内:如发热(腋温》38•& )、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

--15 天内: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 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6 周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

--3 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

--接种卡介苗后1-12 个月: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四、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处置原则常见反应的处置接种人员对较为轻微的全身性一般反应和接种局部的一般反应,可给予一般的处理指导;对接种后现场留观期间出现的急性严重过敏反应等,应立即组织紧急抢救。

对于其他较为严重的AEF,I 应建议及时到规范的医疗机构就诊。

四、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1)一般反应:是指在免疫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3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3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为预防或尽可能减少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及时调查、处置和上报可能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___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强化监测、科学防控;加强宣传、综合治理;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的原则。

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___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等。

(二)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同一时间、同一接种地点和/或同一种疫苗、同一批号疫苗发生的___例以上相同或类似的疑似异常反应事件。

(三)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___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四)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的;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三、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的分级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遵义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事件分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分为:1、一般事件。

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非群体性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事件,无人员死亡,未引起公众高度___。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程序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程序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 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与预防 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 事件的报告时,发现后2小时内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程序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要内容



报告 调查诊断 鉴定 补偿
报 告
报告什么?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 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 防接种有关的病例。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谁来报告?

报告单位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报告内容


病例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 接种情况: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 反应时间和人数 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及诊断单位 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调 查
谁来调查?
疾病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发现异常反应或疑似异常反应病 例,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所在 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报告的县 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调查处理。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应当立即核实,组织调查。必要时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给予指导或参与调查。


——依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
鉴定单位
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负责。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三篇)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三篇)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____年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范本如下: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特制定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以指导各级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在疫苗接种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处理,最大限度保障接种者生命健康。

一、应急响应机制1、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时,应立即通知卫生主管部门,同时启动应急处置小组;2、应急处置小组要按照分工协作,密切配合,迅速反应,确保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3、协调医疗资源,及时组织救治工作,确保受害者得到及时救治。

二、处理流程1、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时,第一时间应立即停止接种,确保接种者安全;2、评估接种者症状,确定异常反应病情严重程度;3、根据病情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如输液、氧疗等;4、若病情较为严重,应立即转送到相应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治疗。

三、宣传教育1、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接种者认知水平;2、定期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提升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3、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档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四、资金保障1、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所需急救设备、药品等物资充足;2、建立专门的应急资金支持机制,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经费需求。

五、监督检查1、加强对各级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督导检查,确保应急处置预案的有效实施;2、建立健全信用考核制度,对于应急处置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问责。

六、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具体实施细则由各地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2、全国各级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本预案内容,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二)1. 引言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是为了确保接种过程中发生异常反应时能够迅速、科学、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保护接种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预案旨在提供相关机构和工作人员的操作指南,以便有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接种异常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 E F 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硬结,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3、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过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实施差错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5、偶合症:因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6、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里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

7、不明原因反应:经过调查、分析反应发生的原因仍不能明确。

二、需要上报和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上报和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预防接种后无其它原因腋温≥38.5℃;主诉临床症状超过 24 小时;红肿硬结直径≥2.5cm ≥ 免疫接种后 24 小时内发生过敏性休克;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持续性(3 小时以上)哭闹;晕厥;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癔病或群发性癔病;;免疫接种后 5 天内天内发严重局部反应;脓毒血症(全身化脓性感染);生免疫接种后 15 天内发生注射部位脓肿(细菌性/无菌性)血管性水肿;;惊厥(包括热性惊厥和癫痫发作);脑病,脑炎、脑膜炎,多发性神经炎;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皮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局部过敏反应(Arthus 反应);接种部位无菌性脓肿;免疫接种后 3 个月内疫苗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发生卡介苗免疫接种后个月发生 1-12 个月无时间限制臂丛神经炎;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播散性卡介苗感染;骨髓炎;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或组织 3 器官损伤、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三、报告要求报告要求 1、各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发现需要监测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应在 6 小时内通过电话报告,并同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附表 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第五章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1 报告1.1 病例定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1.2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控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AEFI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1.3 报告程序1.3.1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AEFI(包括接到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2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1.3.2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AEFI后48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附件三表5-1)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在2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AEFI登记表(附件三表5-2),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报告。

1.3.2.1有网络直报条件的乡级接种单位应当直接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当由县级疾控机构代报。

1.3.2.2县级疾控机构接到上述报告后,将属于本辖区预防接种后发生的AEFI 立即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属于本辖区预防接种后发生的AEFI,应将AEFI个案报告卡立即转报至其预防接种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由预防接种所在地的县级疾控机构进行网络直报。

1.3.3 各级疾控机构应当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测AEFI报告信息。

1.3.4 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死亡或群体性AEFI,同时还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最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

最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硬结,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3、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过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实施差错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5、偶合症:因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6、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里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

7、不明原因反应:经过调查、分析反应发生的原因仍不能明确。

二、需要上报和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上报和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预防接种后无其它原因腋温≥38.5℃;主诉临床症状超过24 小时;红肿硬结直径≥2.5cm≥ 免疫接种后24 小时内发生过敏性休克;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持续性(3 小时以上)哭闹;晕厥;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癔病或群发性癔病;;免疫接种后 5 天内天内发严重局部反应;脓毒血症(全身化脓性感染);生免疫接种后15 天内发生注射部位脓肿(细菌性/无菌性)血管性水肿;;惊厥(包括热性惊厥和癫痫发作);脑病,脑炎、脑膜炎,多发性神经炎;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皮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局部过敏反应(Arthus 反应);接种部位无菌性脓肿;免疫接种后 3 个月内疫苗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发生卡介苗免疫接种后个月发生1-12 个月无时间限制臂丛神经炎;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播散性卡介苗感染;骨髓炎;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或组织3 器官损伤、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三、报告要求报告要求1、各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发现需要监测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应在6 小时内通过电话报告,并同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附表1)。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5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5篇)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程序一、省级、设区的市级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各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要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相关规定,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

二、调查诊断专家组在做出诊断后应将调查诊断结论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时书面告知当事人。

三、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时,可向接种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医学会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四、受种方收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或鉴定结论,认定是异常反应的可向疫苗接种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次性补偿申请。

同时应提交以下材料:(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申请书;(二)受种方___明材料。

包括受种者及法定监护人有效___明材料。

如委托他人申请补偿的,被委托人应提供授权委托书、有效___明材料及委托人___明材料。

(三)受种者接种疫苗的原始证明材料;(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或鉴定材料;(五)受种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就诊病史复印材料;(六)受种者就诊相关费用原始票据和费用清单;(七)受理方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当事人或其法定监护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最终诊断(鉴定)结论一年内不提出补偿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五、接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申请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对申请补偿的相关材料和各项程序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填写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申请表,经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复核后,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六、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核算小组,定期对各地报送的异常反应补偿申请进行审核,并按照本规定计算一次性补偿经费。

七、省卫生厅按照专家小组的计算,将补偿经费一次性拨付异常反应发生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与受种方达成一次性补偿协议,并由当地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硬结,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3、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过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实施差错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5、偶合症:因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6、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里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

7、不明原因反应:经过调查、分析反应发生的原因仍不能明确.二、需要上报和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上报和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预防接种后无其它原因腋温≥38。

5℃;主诉临床症状超过24 小时;红肿硬结直径≥2.5cm≥ 免疫接种后24 小时内发生过敏性休克; 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持续性(3 小时以上)哭闹;晕厥;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癔病或群发性癔病; ; 免疫接种后5 天内天内发严重局部反应;脓毒血症(全身化脓性感染);生免疫接种后15 天内发生注射部位脓肿(细菌性/无菌性)血管性水肿; ; 惊厥(包括热性惊厥和癫痫发作);脑病,脑炎、脑膜炎,多发性神经炎;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皮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局部过敏反应(Arthus 反应);接种部位无菌性脓肿;免疫接种后 3 个月内疫苗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 发生卡介苗免疫接种后个月发生1-12 个月无时间限制臂丛神经炎; 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播散性卡介苗感染;骨髓炎; 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或组织 3 器官损伤、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三、报告要求报告要求1、各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发现需要监测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应在 6 小时内通过电话报告,并同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附表1)。

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方案

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方案

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方案—、目的(一)规范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二)调查核实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评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新冠疫苗接种的因果关系,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和补偿提供支持;(三)发现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异常信号,为开展调查、评估和处置提供信息支持;(四)及时发现新冠疫苗接种差错;(五)支持公众交流与沟通,妥善处理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二、定义与分类(一)定义。

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发生的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的健康损害或者其他反应,包括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任何症状、体征、疾病、异常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能是新冠疫苗或者接种操作所致,也可能与疫苗或者接种操作无因果关系。

(二)分类1.按照严重程度,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以下类型:(1)非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指常见的或者轻微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般不需要采取住院治疗等临床措施。

如发热和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以及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或者轻微的皮疹等症状。

(2)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死亡、危及生命、需要住院治疗或者延长已在住院治疗的时间、持续的或者显著的人体伤残/失能、先天性异常或者出生缺陷(怀疑受种者母亲孕期接种疫苗所致),以及如不干预或者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情形。

一般需要采取住院治疗等措施,包括需要临床治疗的重度疾病。

如怀疑与疫苗可能相关的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紫瘢、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脑病、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减毒活疫苗的疫苗株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相关疾病以及其他疾病,或者怀疑与接种差错、疫苗质量问题等相关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全身化脓性感染等疾病,以及由这些疾病导致的残疾和死亡。

2.按照发生原因,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以下类型:(1)疫苗不良反应:是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流程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硬结,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3、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过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实施差错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5、偶合症:因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6、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里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

7、不明原因反应:经过调查、分析反应发生的原因仍不能明确。

二、需要上报和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上报和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预防接种后无其它原因腋温≥38.5℃;主诉临床症状超过24 小时;红肿硬结直径≥2.5cm≥ 免疫接种后24 小时内发生过敏性休克;不伴过敏性休克的过敏反应;持续性(3 小时以上)哭闹;晕厥;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癔病或群发性癔病;;免疫接种后 5 天内天内发严重局部反应;脓毒血症(全身化脓性感染);生免疫接种后15 天内发生注射部位脓肿(细菌性/无菌性)血管性水肿;;惊厥(包括热性惊厥和癫痫发作);脑病,脑炎、脑膜炎,多发性神经炎;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皮疹(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局部过敏反应(Arthus 反应);接种部位无菌性脓肿;免疫接种后 3 个月内疫苗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发生卡介苗免疫接种后个月发生1-12 个月无时间限制臂丛神经炎;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播散性卡介苗感染;骨髓炎;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或组织3 器官损伤、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三、报告要求报告要求1、各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发现需要监测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应在6 小时内通过电话报告,并同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附表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流程和相关要求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流程和相关要求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流程和相关要求
1. 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要赶紧报告呀,就像你看到危险赶紧告诉别人一样!比如你打完疫苗后突然发烧,就要马上说出来呀。

2. 对报告的情况得迅速核实呀,这可不能马虎,就如同侦探查案那样仔细!像有个孩子说打完针胳膊疼,那可得认真弄清楚。

3. 然后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诊断呢,这可很关键呀,好比医生看病要找对病因!比如说有人出现皮疹,得好好研究到底怎么回事。

4. 诊断完了也要好好记录呀,这记录就像我们写日记一样重要呀!把所有细节都写下来,像症状、时间啥的。

5. 接着要对受种者进行救治,那得争分夺秒呀,如同抢救生命一样紧迫!要是有人严重过敏,得赶紧采取措施呀。

6. 还要评估异常反应造成的影响呀,这可不能小瞧,就像评估一场比赛的结果!比如看看对生活有没有大的影响。

7. 对预防接种单位呢,要加强管理呀,这不就和管一个班级一样吗!看看流程有没有问题呀。

8. 相关数据也要统计分析呀,这多重要呀,像分析考试成绩一样!了解整体情况。

9. 最后呀,要及时给公众反馈呀,让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大家不都关心这事嘛!
我的观点结论: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就得这样认真仔细,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这样才能保障大家的健康和安全呀!。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处理流程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处理流程

XX人民医院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诊断、调查、处理流程第一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一、AEFI定义与分类1、AEFI定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受中者中,发生的2例及以上相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同种疫苗受种者中,发生相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非严重疑是预防接种反应明显增多。

2、分类(1)不良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A.一般反应:在疫苗接种后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反应,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主要表现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B.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的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2)疫苗接种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造成接种后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3)接种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耦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好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5)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的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的反应。

二、报告(一)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二)报告程序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属于报告范围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包括接到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处理流程及要求
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定义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
1、一般反应: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局部红肿、硬结,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2、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3、疫苗质量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过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实施差错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5、偶合症:因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6、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里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反应。

7、不明原因反应:经过调查、分析反应发生的原因仍不能明确。

三、需要上报和调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四、报告要求
1、各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发现需要监测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应在6小时内通过电话报告,并同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附表1)。

2、如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部门报告并做好各种急救措施。

3、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和处理,在接到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事件的报告时,应按规定的时限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五、调查处理流程
1、接到报告后,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核实,组织调查。

2、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如一过性发热、一过性皮疹、局部红肿、硬结和明显的偶合反应,由预防接种门诊开展调查,并填写好报告卡和个案调查表,在24小时内将报告卡和个案调查表交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除一般反应外,其余AEFI病例接报人员根据报告内容,详细登记并核实AEFI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的时间
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4、现场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工作人员现场访视病人,并进行深入地调查和临床检查,根据个案调查表(附表2)完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既往史、可疑疫苗情况、接种实施情况等,要掌握目前地主要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已采取的治疗措施和效果等相关资料。

5、分析资料:根据调查和收集的资料,分析出现的反应与预防接种在时间上的关联性、接种疫苗至出现反应平均间隔时间及趋势、报告发生率与可能的预期发生率的比较,判断反应是否与预防接种有关;根据调查结果由调查组得出初步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6、撰写调查报告:对出现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组织器官损伤、群体性反应或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市,在调查结束后由调查组撰写调查报告。

7、任何原因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必须及时采取治疗、抢救措施。

六、调查个案上报
个案报告卡和个案调查表填写完毕后,24小时内登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35:81/,地区编码:440304,用户编码:U,密码:12345),在AEFI个案查询/录入目录下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内容录入信息系统并审核。

AEFI个案报告卡
1.编码□□□□□□□□□□□□□□
2.姓名*
3.性别* 1男 2女□
4.出生日期* 年月日□□□□/□□/□□
5.职业□□
6.现住址
7.联系电话
8.监护人
10.反应发生日期* 年月日□□□□/□□/□□
11.发现/就诊日期* 年月日□□□□/□□/□□
12.就诊单位
13.主要临床经过*
14.初步临床诊断□□
15.是否住院* 1是 2否□
16.反应获得方式* 1被动监测报告 2主动监测报告□
17.报告日期* 年月日□□□□/□□/□□
18.报告单位*
19.报告人
20.联系电话
说明:* 为关键项目。

AEFI个案调查表
一、基本情况
1.编码* □□□□□□□□□□□□□□
2.姓名*
3.性别* 1男 2女□
4.出生日期* 年月日□□□□/□□/□□
5.职业□□
6.现住址
7.联系电话
8.监护人
二、既往史
1.接种前患病史1有 2无 3不详□
如有,疾病名称
2.接种前过敏史1有 2无 3不详□
如有,过敏物名称
3.家族患病史1有 2无 3不详□
如有,疾病名称
4.既往异常反应史1有 2无 3不详□
如有,反应发生日期年月日□□□□/□□/□□接种疫苗名称
临床诊断
三、可疑疫苗情况(按最可疑的疫苗顺序填写)
疫苗1 疫苗2 疫苗3
1.疫苗名称*
2.规格(剂/支或粒)
3.生产企业*
4.疫苗批号*
5.有效日期
6.有无批签发合格证书
7.疫苗外观是否正常
8.保存容器
9.保存温度(℃)
10.送检日期
11.检定结果是否合格
四、稀释液情况疫苗1 疫苗2 疫苗3
1.稀释液名称
2.规格(mL/支)
3.生产企业
4.稀释液批号
5.有效日期
6.稀释液外观是否正常
7.保存容器
8.保存温度(℃)
9.送检日期
10.检定结果是否合格
五、注射器情况疫苗1 疫苗2 疫苗3
1.注射器名称
2.注射器类型
3.规格(mL/支)
4.生产企业
5.注射器批号
6.有效日期
7.送检日期
8.检定结果是否合格
六、接种实施情况疫苗1 疫苗2 疫苗3
1.接种日期*
2.接种剂次*
3.接种剂量(ml或粒)*
4.接种途径*
5.接种部位*
6.接种单位
7.接种地点
8.接种人员
9.有无预防接种培训合格证
10.接种实施是否正确*
七、临床情况
1.反应发生日期* 年月日□□□□/□□/□□
2.发现/就诊日期* 年月日□□□□/□□/□□
3.就诊单位
4.主要临床经过*
发热(腋温℃)* 1轻度(37.1-37.5) 2中度(37.6-38.5)

3重度(≥38.6) 4 无
局部红肿(直径cm) * 1弱反应(≤2.5) 2中反应(2.6-5.0)

3强反应(>5.0) 4无
局部硬结(直径cm)* 1弱反应(≤2.5) 2中反应(2.6-5.0)

3强反应(>5.0) 4无
5.初步临床诊断□□
6.是否住院* 1是 2否□
如是,医院名称
病历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7.病人转归* 1痊愈 2好转 3 后遗症 4死亡 5不详□
如死亡,死亡日期年月日□□□□/□□/□□是否进行尸体解剖1是 2否□尸体解剖结论
八、其他有关情况
1.疫苗流通情况及接种组
织实施过程
2.同批次疫苗接种剂次数
及反应发生情况
3.同品种疫苗既往接种剂
次数及反应发生情况
4.当地类似疾病发生情况
九、报告及调查情况
1.反应获得方式* 1被动监测报告 2主动监测报告□
2.报告日期* 年月日□□□□/□□/□□
3.报告单位*
4.报告人
5.联系电话
6.调查日期* 年月日□□□□/□□/□□
7.调查单位
8.调查人
十、结论
1.做出结论的组织* 1医学会鉴定组织 2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 3疾
控中心 4医疗机构 5接种单位
□组织级别* 1省级 2市级 3区级 4街道级 5居委级□2.反应分类* 1一般反应 2异常反应 3疫苗质量事故 4实施差错
事故 5偶合症 6心因性反应 7不明原因 8待定

如为异常反应,机体损害程度* 1一级甲等 2一级乙等 3二级甲等 4二级乙等 5二级
丙等 6二级丁等 7三级甲等 8三级乙等 9三级丙等
10三级丁等 11三级戊等 12四级 13待定

3.最终临床诊断* □□
4.是否群体性AEFI 1是 2否□
如是,群体性AEFI编码□□□□□□□□□□□□说明:* 为关键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