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1-绪论(2018.11)

合集下载

植物营养绪论

植物营养绪论

一、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肥料(fertilizer)
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 肥料包括无机肥料(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
是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 以提供植物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物料。
粮食的“ 粮食”----肥料
发展中国家施肥可提高粮食作物单产 55%—57%,总产30%—31%(FAO.1989) 我国1986—1990年粮食总产中有35%左 右是施用化肥的结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 肥料研究所,1986)
100多年来,植物营养学从零散的经验和现象描 述到揭示机理,最后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经历了
古典时期
现代植物营养 发展时期
新古典发 (19世纪) 展时期
(20世纪 前半叶)
(20世纪50年代以后)
(四) 生长因子综合协调学说时期(1960年以后) 1.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或对它有益的物质和其 它生长条件; 2. 植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及其诊断测定); 3. 土壤肥力特性(及其诊断测定); 4. 不正确或过量施肥的危害; 5. 评价肥料作用(产量和质量等)的可信赖的 方法;
使用化肥,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 是最快、最有效、最重要的增产措施
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特殊性和艰巨性
中国有限的耕地资源(7%) 过多的人口压力(22%) 一方面,中国必须在有限的耕地上不断增加投入,不断提 高粮食产量; 同时又必须保护耕地资源,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 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我国过去肥料结构 1993年肥料生产及消费氮磷钾比例为: 生产 世界 N:P2O5:K2O=1:0.40:0.26 中国 N:P2O5:K2O=1:0.27:0.008 使用 世界 N:P2O5:K2O=1:0.40:0.26 中国 N:P2O5:K2O=1:0.43:0.15

植物营养1

植物营养1

1.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率: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彼此之间是不能相互代替的,只要缺少一种营养元素,则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就会受到影响。

2.拮抗作用:指一种营养元素抑制另一种营养元素吸收的生理作用。

Eg:NH4和Na,P和Ca3.16种必须营养元素:C,H,O,N,P,K{大量} Ca Mg S{中量} Fe Mn Zn Cu Mo B Cl{微量}4.重金属离子造成的植物毒害原因主要有:a.使植物酶活性钝化。

b. 抑制根细胞质膜上A TP酶的运输功能c. 抑制其他离子的吸收。

5.植物根系的三个重要功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吸收和运输养分及水分;分泌一些有机、无机成分给土壤。

6.根系密度:Lv=2M [Lv为根密度,M为三个主平面上每平方厘米穿过的根轴数]7.根部吸收养分最活跃:根毛区越接近根尖养分的吸收力越强。

8.植物根系吸收养分的形态:离子态、有机态、分子态9.养分迁移到根表的方式:截获、质流、扩散。

截获:指根系伸展与土壤中直接与养分接触并吸收养料。

质流:由植物的蒸腾作用而引起的,蒸腾作用越强土壤养分靠质流作用到达根系的数量越多。

影响因素:气候条件和植物本身年龄大小。

长距离内质流是补充根表土壤养分的主要形式,短距离内是离子扩散。

扩散:由于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与土壤之间造成浓度差,使离子向低浓度的地方流去。

影响因素: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土壤水分含量。

根系的表面积和离子本身扩散系数。

10.植物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方式:被动和主动。

被动吸收的特点:离子进入时很短的时间就与外部溶液达到平衡、此过程是不需要能量的非新陈代谢的过程、根系对进入的离子没有选择性、离子在外层空间呈游离态或吸附性。

形式:简单扩散、杜南扩散、离子代换。

主动吸收:利用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逆浓度差、有选择性的吸收养分的过程。

特点:逆浓度差吸收。

与植物呼吸作用有关、有选择性、有专一性的载体11.叶部营养的意义及特点:叶部营养是根部营养的辅助,通过叶面为作物提供营养的方式。

植物营养

植物营养

张富锁(2004)
肥料施用量(万吨)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5 1978 1982 1985 1988 1991 1994 1997 2000 化肥用量 粮食总产 粮食单产
70000 65000 60000 55000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45.0 110.0 25.0 55.0 30.0 25.0 45.0 25.0 25.0 65.0 40.0 30.0 30.0 40.0 0.0 20.0 65.0 75.0 75.0 50.0 50.0 40.0 40.0 20.0 30.0 0.0 30.0 35.0 65.0 50.0 80.0 35.0 70.0 40.0 65.0 32.0 2.5
1975年以来我国肥料施用量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粮食总产(万吨)、单产(kg/10hm2)
4500
75000
二、培肥土壤


培肥土壤,说到底就是提高土壤在无肥条 件下的生产力。而连续系统的施用肥料,则是 提高地力,即无肥条件下的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每次投入农田的化肥,除了作物吸收利用 和其它损失外,有相当数量的养分残留于土壤 中(N约为30%,P约70%,K约为40%)。使得土 壤有效养分增加,土壤肥力提高。
TOTAL
2690.2 150.8 1400.0 168.5 231.0 243.0 1123.9 5528.0 92.5 148.9 3775.7 175.7 667.8 21152.3 1672.0 400.0 750.1 3207.6 6511.0 3514.3 5783.2 30171.5 587.1 500.0 689.9 1368.0 9221.9 698.4 1056.5 804.9 83.0 1134.6 1489.8 8920.7 867.2 28980.7 11171.5

植物营养知识点总结

植物营养知识点总结

植物营养知识点总结植物营养是指供给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了解植物营养知识对于优化植物生长和提高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几个重要的植物营养知识点,助您更好地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相应的管理方法。

一、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植物主要需要氮(N)、磷(P)、钾(K)这三种元素,被称为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

氮元素参与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和蛋白质合成等过程;磷元素则对植物的能量转移、DNA合成和根系发育等起重要作用;而钾元素则是调节植物的渗透压、促进养分吸收和提高植物抗病能力的关键。

除了主要营养元素外,植物还需要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

微量元素虽然需求量较小,但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样不可或缺。

二、植物营养的形态吸收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形态主要分为离子形态和螯合形态两种。

离子形态的养分以带电的离子状态存在,如氮元素以硝酸盐(NO3-)和铵盐(NH4+)形式吸收;磷元素以磷酸盐(H2PO4-)和亚磷酸盐(HPO42-)形式吸收;而钾元素则以钾离子(K+)形式吸收。

螯合形态的养分则通过植物根部和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来吸收。

例如,铁元素会与螯合物形成络合物,然后被植物吸收利用。

三、植物养分的缺乏和过量症状植物营养的缺乏和过量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养分缺乏和过量的症状:1. 氮元素缺乏:植物叶片逐渐变黄,生长缓慢,幼嫩叶片呈现绿色。

2. 磷元素缺乏:叶片呈紫红色、暗绿色,根系生长不良,植株矮小。

3. 钾元素缺乏:叶缘呈现干枯、焦痂状,叶片边缘出现焦黄斑。

4. 微量元素缺乏:铁元素缺乏时,叶片出现黄化或白化症状;锌元素缺乏则导致叶片出现白斑和褪绿症状。

5. 养分过量:氮元素过量会导致植物长势过旺,易发生病虫害;磷元素过量会抑制植物吸收其他营养元素;钾元素过量则会抑制植物的吸收和利用其他元素。

四、植物养分管理的方法为了保证植物获得足够的营养,可以采取以下管理方法:1. 肥料施用:合理施用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肥料,确保植物的养分供应。

植物营养

植物营养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植物营养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即称为营养元素。

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称为必需营养元素。

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肥料:肥料是人们用以调节植物营养与培肥改土的一类物质。

有“植物的粮食”之称。

肥料学:研究肥料性能及其制造(生产)、施用等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包括研究肥料对植物营养和土壤肥力的关系,各种肥料的成分、性质和用法,积肥、造肥、保肥、种植绿肥以及施肥的原则、制度、方法等。

同等重要律: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不可代替律: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为其它元素所代替。

吸收: 是指营养物质由介质进入植物体内的过程离子通道是另一种吸收养分的形式,它也是由一类离子载体组成的,如由两个短秆菌肽A 组合在一起即为一个离子通道,允许K+ 、Na+通过,而不允许Cu2+、Mg2+通过。

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分器官吸收养分并进行代谢的过程,称为根外营养。

根外追肥:在生产上把肥料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喷洒在植物的叶、茎等根外器官上称根外追肥。

根外营养器官主要是茎和叶而且最主要是叶片,所以根外营养其实质是指叶部营养。

养分全量:指某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有效和无效态含量的总和。

有效养分:指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那部分养分,包括水溶性、交换性、弱酸溶性。

生理酸(碱)性肥料: 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肥料中的某一离子,而使土壤pH降低(或升高)的肥料称之。

养分效率:某个基因型在一定的养分供应条件下,获得高产的能力。

养分效率包括:(1)养分吸收效率:植物吸收养分占养分总供给量的比率。

(2)养分运输效率:植物根系收的营养物质通过根部的短距离运输、木质部和韧皮部的长距离运输和分配达到代谢部位的效率。

(3)养分利用效率:植物体内单位养分所生产的干物质量或生物量。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绪论ppt课件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绪论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25
3. 化学分析法
研究植物、土壤和肥料体系内营养物质 含量、形态、分布与动态变化的必要手段, 是进行植物营养诊断所不可少的方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此法 应与其它方法结合运用,但 手续繁多,工作量大。近十 几年来,有各种自动化测试 仪器相继问世,从而克服了 这一缺点。
整理版课件
26
4. 数理统计法
2. 鲁茨(Lawes)--1843年创立英国洛桑试验站
3. 萨克斯(Sachs)和克诺普(Knop)--1860年和1861年,水 培试验研究的先躯
4. 普良尼施尼柯夫--20世纪初,主张把植物-土壤-肥 料联系起来研究,提出“肥肥土,土肥苗”的观点,形成 了“生理学路线的农业化学派”
5. 罗宗洛--20世纪20~30年代,在氮素营养及微量元素 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土壤养分行为学: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形态、含量、 吸附固定等转化和迁移的规律;有效养分的形态、 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各种养分的生物有效性以及 土壤肥力水平与植物营养的关系;
土壤肥力学:研究在农业耕作条件下,施肥对土壤 肥力演变的影响;阐明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 措施与影响条件。
整理版课件
20
6. 肥料学与现代施肥技术
指导试验设计,检验试验数据; 帮助试验者评定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作出 正确的科学结论。
计算机技术的应 用,可进行大量数据 处理,可进行数学模 拟,建立数学模型等。
整理版课件
27
5. 核素技术法(同位素示踪技术法)
利用放射性和稳定性同位素的示踪特性,揭 示养分运动的规律;
缩短试验进程,解决其它试验方法难以深入 的问题。
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在施用肥 料促进植物生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对植物营养科学理论的探索,最早是从 西欧开始的。当时,科学家研究植物营养 主要是围绕着植物生长发育究竟需要什么 物质,所需的物质是矿物质养分还是有机 物质养分等间题进行的 。

植物营养概述

植物营养概述

钾主要分布在代谢活跃 的器官和组织中,禾谷类作 物中茎叶>籽粒。在体内有 较大的移动性,随作物生长, 不断由老组织向新生幼嫩部 位转移,再利用率高,缺乏 症也从老叶开始发生。
二、钾的营养功能
(一) 促进酶的活化
生物体中约有60多种酶需要钾 离子作为活化剂。钾所能活化的酶 分别属于合成酶类,氧化还原酶类 和转移酶类,参与糖代谢,蛋白质 代谢与核酸代谢等生物化学过程。
(二)氨的吸收与利用
NH4-N NO3-N
铵态氮是以NH4+还是NH3形态被吸收目前还 不清楚。Epstein(1972)认为NH4+-N吸收的机理 与K+相似,两者有相同的吸收载体,因而NH4+ 与K+出现竞争效应;Dejaere和Neirenckx(1978) 认为,NH4+-N是与H+进行交换而被吸收,所以介 质会变酸;Heber(1974)认为是以NH3形式被吸收 的,NH3进入植物体内比电中性分子(水分子除外) 要快1000倍。
两个重要的定律
同等重要律:
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 少都是同等重要的。
不可代替律:
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 为其它元素所代替。
(二)有益元素
在16种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类营 养元素,它们对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 有良好的作用,或为某些植物在特定条 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 人们称之为“ 有益元素”。 其中主要包括: Si Na Co Se Ni Al 等。
水稻Si、固氮作物Co、甜菜Na等。
按其生化作用和生理功能进行分类
营养元素
第一组 C、H、 O、N、 S 第二组 P、B、 Si 第三组 K、Na、 Mg、Ca、 Mn、Cl 第四组 Fe、Cu、 Zn、Mo
吸收形态

植物营养学(课件)

植物营养学(课件)

《植物营养学》第一节植物营养性状的基因型差异第二节植物养分效率差异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基础(Part1Part2)第三节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的改良途径第一节肥料的科学施用第二节肥料的科学管理(Part1Part2)第十一章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第一节酸性土壤 (Part1Part2Part3Part4)第二节盐渍土 (Part1Part2)第三节石灰性土壤 (Part1Part2)第四节渍水和淹水土壤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绿色植物的显著特点是其根或叶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并利用这些物质建造自身的躯体或转化为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

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

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转变(合成与分解)为细胞物质或能源物质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实质上,营养元素是代谢过程的主要参与者。

这表明植物营养与新陈代谢过程是紧密相关的。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或者说,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具体过程,以及体内营养(养分)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粮食生产不仅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而且也要为副食品生产、畜牧业、养殖业以及工业生产(糖、酒等)提供原料。

通常,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是扩大耕地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根据我国国情,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的潜力已不大,虽然我国尚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但大多存在投资多、难度大的问题。

这就决定了我国粮食增产必须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57年以后,我国化肥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化肥生产量和化肥进口数量的逐年增加,粮食总产量也随之迅速上升(图1-1)。

植物营养学纲要(上、下册)

植物营养学纲要(上、下册)

植物营养学(上册)第一章绪论1、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①阐明植物与外界环境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②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分配和转化规律;③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④通过改良植物营养性状,提高植物的营养效率和对营养胁迫的适应性;⑤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

目的: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减轻环境污染。

3、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①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产;②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善品质。

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

K:品质元素, 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

③植物营养与生态环境安全:增加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生物和生化活性、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4、李比希的三大学说:①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地球上有了植物之后才形成的。

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必然是矿质元素,腐殖质只有通过改良土壤、分解产生矿质元素和CO2来实现其营养作用。

因此,矿质元素才是植物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②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

因此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

③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如果这个因子得不到满足,即使增加其他的养分因子,作物产量也不可能提高。

5、李比希的功绩:①李比希的矿质营养学说的创立,标志着植物营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真正建立,是植物营养学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并促进了化肥工业的兴起;②提出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对合理施肥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植物营养学完整版

植物营养学完整版

肥料:能向植物提供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化学物质的任何物料。

(理解:施肥是为了补充环境养分供应的不足;施肥并非简单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自然需求(还有特定经济目的)。

)施肥的正面影响: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增加、平衡养分、矫正pH);人体健康(人体必需元素(54种)最终来自土壤)。

氮肥对环境的污染:氮素引起农产品,尤其是食品中硝酸盐的富集,硝酸盐通过食物链引起人畜的硝酸盐中毒(高铁血脘症、消化道癌变);氮素的淋失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体的污染(三氮:NH3-N、NO2-N、NO3-N);氨的挥发和反硝化脱氮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影响硝酸盐积累的因素:氮肥用量;氮肥品种;钾肥的施用。

磷肥对环境的污染:磷素随地表径流可能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磷素生产过程中引起的大气氟污染;施用时候可能带来重金属土壤重金属的可能污染。

有机肥对环境的影响:氮、磷的污染;病原菌的污染;重金属的可能污染。

大量元素:氮(0.04-0.3%)、有机质(1-2.5%)、磷(大多在0.05-0.15%之间)、钾(K2O 0.5-2.8%,地壳中为3.1%)。

中量元素:钙、镁、硫。

微量元素:铁、锰、铜、锌、钼、硼。

我国土壤普遍缺氮,大部分缺磷,半数缺钾,局部缺少中、微量元素。

肥料分类:有机肥料、化学肥料、微生物肥料。

有机肥料基本特性:养分完全,但含量低;养分释放速度慢,但肥效稳长;改良土壤,提高地力;改善土壤的有机营养;改善作物的碳素营养。

化学肥料基本特性:养分含量高,但种类单纯;养分释放速度快,但后效短;部分化肥长期施用可影响土质;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可引起环境问题(地下水污染,表层水富营养化等)。

微生物肥料基本特性: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改善植物营养;直接提供的养分量十分有限;辅助性肥料,不能代替有机肥及化肥的作用。

国外化肥发展四代:单质低浓度化肥(如硝酸钙)→单质高浓度化肥(如尿素)→化成复合肥料(如磷酸铵)→混成复合肥料肥料发展的趋势:高效化:不断提高肥料中养分的浓度;复合化:提高复合肥料在化肥中的比例;液体化:发展液体肥料;缓效化:延缓肥料施用后养分释放的速度。

(完整版)植物营养学

(完整版)植物营养学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植物营养?什么是植物营养学?答: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化学物质,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李比希提出的植物营养“三大学说”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答:矿质营养学说:驳斥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认为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是矿物质,而非腐殖质。

养分归还学说: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若不及时归还被带走的养分,土壤地力将逐渐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最小养分律:植物的生长量或产量受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并随之增减而增减。

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称为最小养分。

3.试述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答:研究范畴:植物营养生理学(营养元素生理学、产量生理学、逆境生理学);植物根际营养(根-土界面、植物-土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植物营养遗传学;植物营养生态学;植物的土壤营养(土壤养分行为学、土壤肥力学);肥料学与现代施肥技术。

研究方法:生物田间试验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模拟试验法(运用特殊装置,给予特殊条件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分析法(同位素标记);酶学诊断法第二章植物的元素营养1.什么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其判别标准是什么?答:植物必需元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营养作用的化学元素。

其判别标准是:①必要性: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②专一性: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③直接性: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2.高等植物的必需元素有哪些?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将N、P、K称为“肥料三要素”?答: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目前有16(17)种: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镍)。

植物营养学课件- 绪论

植物营养学课件- 绪论
推行新教学法,重视实践和 人才培养
李比希观点认识的不足与局限性
• 尚未认识到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 对豆科作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的作
用认识不足 • 过于强调矿质养分作用,对腐殖质
作用认识不够
三、植物营养学的发展
发展了营养液培养技术 萨克斯(Sachs,1860)、克诺普(Knop,1861)
近代田间试验研究有了明显发展 布森高在1834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农业 试验站; 鲁茨1843年创立英国洛桑试验站,工作延 续至今; 门捷列夫1869年在俄国四个省同时建立了 试验站.
主要研究不同植物种类及品种的矿 质营养效率基因型差异的生理生化 特征,生态变异和遗传控制机理, 以便筛选和培育出高效营养基因型 植物新品种。
主要研究不同生态类型中各种营养 元素在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 圈中的转化和迁移规律;各种养分和 环境生态系统的关系,其中包括重金 属和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富集、迁移 规律和调控措施。
ward):水培试验实践的先驱.
1640年Helmont的柳树插条试验
5年后
5磅
雨水
164磅
200磅
200磅 - 2盎司 56.7g
二、植物营养学的建立和李比希的工作
李比希的学说——
驳斥腐殖质营养学说,确立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中吸 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 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 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 给土壤。
研究生阶段:
后续课程
高级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的土壤化学
植物-动物-环境中的微量
元素
本科生阶段:
植物矿质营养遗传学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

(完整word版)植物营养

(完整word版)植物营养

名词解释:1.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2.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3.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5.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6.中量元素:钙、镁、硫7.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钼、氯8.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

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9.最小养分律:指植物的产量由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支配的定律。

10.矿质营养学说: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原始养分是矿物质(无机物)而不是腐殖质(有机质),因为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后才出现的。

11.腐殖质营养学说:土壤肥力取决于土壤腐殖质的含量,腐殖质是土壤中唯一的植物营养物质,而矿物质只是起间接作用,即它是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其变成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12.必须营养元素:是指所有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缺乏它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史。

13.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是某种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

14.有害元素:这些元素进入植物体内,不仅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同时由于其在植物体内的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或人体内,危害他们的健康。

15.环境五毒:即五种有害元素汞(Hg)镉(Cd) 铅(Pb) 铬(Cr) 砷(As)16.重金属:一般泛指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金属元素17.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及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18.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根际效应”。

植物营养

植物营养

~~ 植物营养~~
植物营养是一门与植物生长所需化学成分相关的学问,有些成分与生长有直接关系,但这些并非全部是所谓的「必要营养元素」。

现在植物体中已鉴定出约50种元素存在,其中17种属于植物必要的矿物营养元素,所谓「必要营养元素」是指缺少时,植物无法完成生命周期,植物所需的必要营养元素,包含了:
大量元素: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碳(C)、氢(H)、氧(O)等在植物体中的需求量相当多,占植物干重量之0.1%~0.3%,故称为大量元素,其中碳、氢、氧为植物必须成分,但并非植物营养成分。

微量元素:硼(B)、铁(Fe)、锰(Mn)、铜(Cu)、锌(Zn)、钼(Mo)、镍(Ni),约占植物干重量之0.1%以下,每种元素在植物体内具有其特殊功能。

其它元素:除上述元素外,尚有许多元素为某些种类植物生长所必须,但缺乏试验证实为所有植物所需。

植物营养素1-PPT文档资料25页

植物营养素1-PPT文档资料25页

视力模糊
眼胀 眼酸累
畏光 眼干涩
眼痛
视疲劳主要症状改善情况,P〈0.05
实验组 对照组
改善视力的试验
100%
80%
60%
进步
40%
不变
20%
0% 第一个月
第三个月
裸视力的改善情况
万寿菊—叶黄素
增强眼睛晶体状的抗氧化能力,抵抗紫外线 和自由基的伤害,防止白内障的发生
提供黄斑所需色素,吸收对视网膜有伤害的蓝光 保护黄斑不受伤害
serum lutein ng/ml
纽崔莱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NHI)临床实验
Serum Lutein Concentrations Before and After Supplementation
500
血 液 叶 黄 素 250 水 平
B食ef用or前e A食fte用r 后
0
受S试ub对je 象cts
类胡萝卜素等对小鼠DNA断裂的修复情况
银杏提取物的主要功能:
改善循环更能,帮助血液、氧和营养素更好的 流向脑、耳、眼、四肢等处的毛细血管
抗血小板凝血作用,降低血液粘稠度
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改善血管壁的弹性 和通透性
改善神经之间信号的传递
什么是血脂
血液中所含的脂质成分的总和(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脂肪酸等)。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植物营养素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新维生素”
什么是植物营养素:
植物中除了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以外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具有 生物活性的成分,学术界把它们称之为植物化学物质。包括:水果、 蔬菜、谷类、豆类、坚果、茶叶以及一些名贵的草药等。
植物营养素的分类:
类胡萝卜素(蔬菜水果中、红色和黄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植物营养学概念
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 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 换的科学。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
1、阐明植物与外界环境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 2、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分配和转化规律; 3、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 4、通过改良植物营养性状,提高植物的营养效率和对营
407 305 214
640 533 560 600
470
100 1961 1969 1977 1985 1993 2001 2009 2017 202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化肥用量持续大幅增加,粮食增产缓慢
600
512
500
粮食产量 肥料用量
400
382
300
238

200
136
139
165
100 100
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
植物的营养成分---肥料
C
N
H
Fe
Cl
Mo
S Mg
P
O
Mn B
Cu
Zn
Ca
K
全球微量元素缺乏分布
> 30亿人口面临微量元素缺乏影响
微量元素缺乏危害
Iodine: 白痴病 (IQ) Vitamin A: 夜盲症, 免疫力下降 Iron: 贫血,免疫力下降 Zinc: 发育迟缓,降低维生素A吸收和转化 Ca:软骨病 ……
每公斤养分所增产的粮食不 及世界的1/2,美国的1/3
玉米施肥量和产量比较
玉米产量 (t/ha)
60 50 40 30 20 10
0 China
10
8
6
施氮量
4
256
2
0 Ch in a
USA
138
USA
农业化学

植物营养与肥料



植物营养原理
植物营养学
课程内容
第一讲 绪论 第二讲 植物养分吸收、运输 第三讲 植物氮素营养 第四讲 植物磷素营养 第五讲 植物钾素营养 第六讲 植物钙、镁、硫营养 第七讲 植物微量元素营养 第八讲 植物营养生态及遗传
养胁迫的适应性; 5、通过合理施肥,改善生态环境; 6、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
目的: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减轻环境污染。
二、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1、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增产
Million ton
700
600
500

万 400

300
200
Gra粮in食d需em求a量nd Gra粮in食p总ro产du量ction
100
0 1980
1990
2000
2010
世界粮食短缺分布
土地
? 人口
粮食
肥料的必要性
食 物 链
营养物质
施肥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 ?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
• 在1950-1970年的20年中,世界粮食增产近1倍, 其 中因播种面积增加而增加的产量占22%,因单位面积 产量增加所增加的产量占78%。而在各项增产因素中 增施化肥要起30-50%的作用(一般可按40%估计)
课程主要任务
植物营养学课程构成 植物养分吸收、运输、转化、利用特征 植物营养特性(大量、中微量元素) 植物养分缺乏及初步诊断 肥料的特性、施用方法
第一讲 绪论
主要内容
• 植物营养学的目的与任务 • 植物营养学与农业生产 • 植物营养学科发展概况 • 植物营养学的范畴及其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节 植物营养学的目的与任务
粮食生产靠大量消耗资源来支撑
粮食总产(亿吨)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
粮食总产(亿吨)
粮食总产(亿吨) 粮食总产(亿吨)
化肥用量(千万吨) 农膜用量/农药用量(万吨)
(Shen et al.,Global Food Security,2012)
7
290
粮食需求
10
300
6 270
9
250
8
250
5 230 210
1985
1984
1991
1990
1997
1996
2003
2002
2009
2008
2015 2014
2021 2020
我国农业发展20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资源环境代价的道路 0
资源投入持续增1 加、7 产1量3 徘1徊9 、25效率31下降37 、环43 境问题凸现
我国以占世界的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35% (2015) 的化肥,单位面 积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单位面积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
过量施用化肥
太湖不再 碧波荡漾
A Global Issue – China’s Food Security
Lester Brown
1994 • Who will Feed China?
2008 • Will China Starve the World?
2011 • Can the United States Feed China?
化肥消费量(万吨) 化肥用量(kg/ha)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世界
中国
500 400 300 200 100
0
世界
中国
我国肥料利用效率低、施肥效益下降
每公斤养分所增加的粮食 (kg/kg)
氮肥当季回收率30%-35%, 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
Iron
> 2 billion people affected
Iron 缺乏
Calcium 缺乏(孟加拉国) Rickets(软骨病, 佝偻病)
植物营养学
李廷强 教授 浙江大学环资学院
植物营养学
李廷强
电话: 88982518 E-mail: litq@ 办公地址:农生环组团B519
为什么要学植物营养学?
过量施氮也会降低产量:一亩地多用了3公斤氮肥的效果
过量施用化肥现象
小麦季氮肥施用量:280-450 kg/ha 玉米季氮肥施用量:200-350 kg/ha
4 190 170
3 150
粮食产量
6000 180 5000
7
6
200
化肥用量
5
灌溉面积
农膜用量
4
150
2 130 110
1 90 70
0 50
160 4000 140
3000 120
100 2000
80 1000 60
农药用量
3
2
100
粮食面积
1
0
50
1961
1967
194073
01979 1978
• 数以10万计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公斤化肥平均 可增产8-12kg粮食;4-8kg油料;3-6kg棉花。
• 施化肥增加的农产品价值是化肥投资的4.8倍。
2、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善品质
营养品质 卫生品质
商品品质
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 K:品质元素, 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