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复习资料:传染病-艾滋病

合集下载

艾滋病知识要点医学PPT

艾滋病知识要点医学PPT

药物治疗与副作用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副作用
01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痛、失眠等,部分患者可能
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血脂异常等。
耐药性问题
02
长期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能导致病毒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影响治疗效果。
药物相互作用
03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能与其它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物效
果和安全性。
心理支持与护理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 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 力。
营养与康复
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康复需求, 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和生活指导。
社会支持
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帮助患者融 入社会,减轻社会隔离和歧视。
04 社会对艾滋病的态度与支持
CHAPTER
消除歧视与偏见
01
02
03
尊重与理解
社会应尊重和理解艾滋病 感染者,避免歧视和排斥, 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诊断与检测方法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包括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 量测定等。
检测方法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HIV抗体检测和病毒载量测定。抗体检测主要通过血液检测 来确定是否感染HIV,病毒载量测定则用于监测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
02 艾滋病预防
CHAPTER
预防措施
安全性行为
艾滋病知识要点
目录
CONTENTS
• 艾滋病基本知识 • 艾滋病预防 • 艾滋病治疗与护理 • 社会对艾滋病的态度与支持 • 艾滋病研究与未来展望
01 艾滋病基本知识
CHAPTER
定义与传播途径
定义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攻击 人体免疫系统,导致身体虚弱,容 易感染其他疾病。

传染病学笔记 总结16:艾滋病

传染病学笔记 总结16:艾滋病

16 艾滋病【定义】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系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特点: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我国流行现状】1 我国乙类传染病死亡数首位2 性传播感染比例高3 老年人和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感染人数急剧增加【病原学】HIV病毒:单链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1 结构·包膜:蛋白质(gp120、gp41等)·核心:RNA+酶类(反转录酶、整合酶)2 亚型·HIV-1·HIV-2亚型鉴别的意义:·追踪流行趋势·及时做出诊断·开发诊断试剂·新药研制·疫苗开发3 抵抗力·对热敏感:56℃ 30分钟失去感染性;100℃ 20分钟灭活·75%乙醇、0.2%次氯酸钠、漂白粉可灭活·0.1%甲醛、紫外线、γ射线不能灭活HIV【流行病学】一、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唯一传染源重要传染源:·核酸阳性而抗体阴性的窗口期感染者(窗口期:2-6周)二、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部位: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1 性接触性接触与发病率有关的因素·性伴数量·性伴的感染阶段·性交方式·性交保护措施2 血液及血制品·共用针具静脉吸毒·被HIV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介入性医疗操作3 母婴传播·胎盘·产道·产后血性分泌物·哺乳4 其它·器官移植·人工授精·破损皮肤粘膜受污染·HIV污染的针头刺伤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1 男同性恋及性乱交者2 性工作者3 静脉药瘾者4 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5 母亲HIV血清阳性的婴儿6 高危职业:医务人员、HIV研究员等【发病机制】·主要侵犯免疫系统:CD4+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主要表现:CD4+T细胞数量不断减少,免疫功能缺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1 病毒动力学HIV进入人体→ HIV到达局部淋巴结→ 外周血出现HIV2 HIV感染与复制·吸附与穿入·反转录、入核与整合·转录和翻译·装配、成熟和出芽3 CD4+T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CD4+T淋巴细胞凋亡或细胞焦亡4 单核-吞噬细胞(MP)功能异常5 B细胞功能异常6 NK细胞功能异常7 异常免疫激活【病理解剖】1 病理特点组织炎症反应少,机会性感染病原多2 病变·淋巴结:反应性、肿瘤性·胸腺:萎缩、退行性、炎性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灶性坏死、血管周围炎、脱髓鞘等【临床表现】潜伏期平均8-9年一、分期分期: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1 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2 体重减轻10%以上;3 部分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4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数量: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特点: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时间:持续时间≥3个月三、HIV感染导致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机会性感染是指一些致病力较弱的病原体(条件致病菌),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它们乘虚而入,侵入人体内,导致各种疾病1 呼吸系统:肺孢子菌肺炎(亚急性起病,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有发热、干咳、胸闷,症状逐渐加重,严重者发生呼吸窘迫)、肺结核、真菌性肺炎2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弓形虫脑膜炎3 消化系统:白色念珠菌食管炎,沙门菌、痢疾杆菌等肠炎4 口腔:鹅口疮、毛状白斑、复发性口腔溃疡5 皮肤: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真菌性皮炎6 眼部:真菌性角膜炎、弓形虫视网膜炎7 肿瘤:恶性淋巴瘤、卡波西肉瘤【实验室检查】一、一般检查·WBC、Hb、RBC、PLT可有不同程度减少·尿蛋白常阳性二、免疫学检查1 CD4+T细胞检测:计数进行性减少,CD4+/CD8+比例倒置2 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可升高三、血生化检查转氨酶升高及肾功能异常等四、病毒及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1 分离病毒:主要用于科研2 抗体:金标准分为筛查试验、确证实验3 抗原:p24,有助于窗口期和新生儿的诊断4 病毒载量:用于了解病情、提供抗病毒依据、评估疗效、指导治疗和早期诊断5 耐药监测6 蛋白质芯片五、其它检查1 X片2 活检(有助于诊断机会性感染及肿瘤)【诊断】·原则: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慎重诊断·诊断须经确诊试验证实HIV抗体阳性,HIV RNA和P24抗原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1 急性期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有或无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2 无症状期HIV抗体阳性(有或无流行病学史)3 艾滋病期流行病学史+HIV抗体阳性+以下任意一项Tip:HIV抗体阳性+ CD4+T细胞<200/µL,即使没有上述症状,也诊断为艾滋病【鉴别诊断】1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皮质激素、化疗、放疗后引起或恶性肿瘤继发免疫疾病3 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无HIV感染4 自身免疫性疾病【预后】病死率高,预后差【治疗】一、御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目的: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重建或维持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IV相关疾病的罹患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期望寿命·减少异常免疫激活所致病理损害·减少HIV的传播风险,预防母婴传播(一)抗反转录病毒制剂1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选择性抑制HIV反转录酶,掺入正在延长的DNA链中,抑制HIV复制2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主要作用于HIV反转录酶特定位点使其失去活性3 蛋白酶抑制剂(PIs):抑制蛋白酶即阻断HIV复制和成熟过程中必需的蛋白质合成4 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s):抑制整合酶即阻断催化病毒DNA与宿主染色体DNA的整合5 膜融合抑制剂(FIs)6 CCR5抑制剂(国内的HAART药物有5大类,不包含此类)(二)HAART治疗方案单药易诱发HIV变异,耐药,主张联合用药,称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2NRTIs为骨架的联合NNRTI或PI(三)我国免费药物1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2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3 蛋白酶抑制剂(PIs)(四)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和时机任何HIV感染者一旦确诊,无论其CD4+T淋巴细胞水平、临床表现与分期如何,均建议立即启动HAART,一旦启动,需终身治疗(五)治疗监测1 病毒学指标·多在抗病毒治疗4周内病毒载量应下降>1 lg·治疗3-6个月后,病毒载量应低于监测下限2 免疫学指标·抗病毒治疗3个月时,CD4+T细胞增加30%·治疗1年后,CD4+T细胞增加100/µl,提示有效二、强兵=免疫重建1 概念使受损的免疫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2 意义是HIV/AIDS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3 可能出现的问题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IRIS):艾滋病患者在HAART后免疫功能恢复过程中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潜伏感染的出现或原有感染的加重或恶化IRIS多出现在抗病毒治疗后3个月内,需与原发或新发的机会性感染相鉴别应继续抗病毒,进行针对性病原治疗,症状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三、平内乱=治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1 肺孢子菌肺炎: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2 其它真菌感染:酮康唑、伊曲康唑等3 病毒感染治疗4 弓形虫病治疗5 鸟型分枝杆菌感染6 艾滋病相关性肿瘤治疗:淋巴瘤、卡波西肉瘤7 结核病治疗:先给予抗结核治疗,后启动抗病毒治疗四、后勤保障=对症支持1 营养支持2 心理治疗【预防】一、管理传染源1 本病是我国乙类传染病,发现应上报:城镇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向当地CDC报告2 高危人群普查有助于发现传染源3 隔离治疗患者,随访无症状HIV感染者二、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宣传·高危人群用避孕套、规范治疗性病·严格筛查血液及血制品,用一次性注射器·严格消毒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对职业暴露采取及时干预·产科干预及人工喂养措施阻断母婴传播·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牙具、剃须刀等三、保护易感人群HIV疫苗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四、暴露前/后预防(一)暴露前预防当面临很高的HIV感染风险时,每天服用药物以降低被感染概率的措施/行为(二)暴露后预防1 暴露后局部处理原则·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清洗·污染眼部等黏膜时,应用大量等渗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存在伤口时,应轻柔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处,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包扎处理2 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原则·用药首选INSTIs·开始用药时间及疗程-在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 h内)预防性用药,但即使超过24h,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疗程为连续服用28d3 暴露后的监测暴露后立即、4周、8周、12周和6个月后检测HIV抗体。

艾滋病学习资料

艾滋病学习资料

一、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SPAN><SPAN 英文缩写AIDS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

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

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二、艾滋病病毒的特性是什么?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主要有两个: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

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

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

具有迅速变异能力。

艾滋病病毒的</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Palatino 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

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型病毒(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有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

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family: 'Palatino Linotype'">年甚至更长时间。

三、感染艾滋病毒的三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母婴途径传播。

传染病学 艾滋病

传染病学 艾滋病

发病机制
HIV RNA反转录
负链DNA
双链DNA
与宿主染色体整合 前病毒 转录翻译为新的HIV RNA及蛋白质 芽生释出
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障碍。
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异常。巨噬细胞成为HIV
贮存场所。 B细胞功能异常。 NK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异常。 异常免疫激活。
拉米夫定(3TC):300mg Qd 去羟肌苷(ddI):片剂200mg Q12h(体重>60kg)


、125mg Bid(体重<60kg) 司他夫定(d4T):30mg Q12h 替诺福韦(TDF):300mg Qd 双汰芝(AZT+3TC):1片Q12h 阿巴卡韦(ABC):300mg BID 恩曲他滨(FTC):200mg Qd
病理解剖
组织炎症反应少,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多。 部位主要在免疫器官。
临床表现
急性期:初次感染的2-4周。非特异性,为病
毒血症表现。 发热、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 腹泻、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 肿大等。
此期血清可以检查出HIV RNA及P24抗原但
HIV抗体阴性。 CD4+T淋巴细胞一过性减少。
HIV感染的产妇进行产科干预、抗病毒
药物干预;人工喂养。 个人卫生。
预防-易感人群
疫苗
实验室检查
病毒及特异性抗原及抗体检测。
病毒分离:主要用于科研。 抗体检测:ELISA法测gp24及gp120抗体, 阳性率99%。必须经蛋白印迹法确认。 抗原检测:检测P24抗原,可用于窗口期。 核酸检测: 蛋白质芯片:
实验室检查
其他检查:
X线检查 痰找病原菌、血培养 肺活检 脑脊液 病毒抗原或抗体检测 组织活检

传染病学之艾滋病

传染病学之艾滋病

传染病学之艾滋病传染病学是临床执业考试中一门学科,主要是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在临床执业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艾滋病这个知识点在传染病学中也是很重要一个知识点,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艾滋病的相关信息,小编整理了传染病学之艾滋病的知识点,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 , AIDS)的简称,系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

HIV主要侵犯、破坏CD4+ 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和(或)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具有传播迅速、发病慢、病死率高的特点。

【传染病学知识点病原学】HIV为单链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

病毒由核心与包膜两部分组成。

核心包括RNA和各种酶类(反转录酶、整合酶以及蛋白酶等)。

类脂包膜嵌有多种蛋白,如外膜糖蛋白(gp120)和跨膜糖蛋白(gp41)。

根据基因的差异,HIV可分为HIV-1型和HIV-2型,包括我国在内,全世界主要流行的为1型。

【传染病学知识点流行病学】∙传染源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是本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血液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亦是本病的传播途径。

目前无证据表明可经食物、水、昆虫或生活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为男性同性恋、静脉药物依赖者、性乱者、血友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

∙流行状况。

【传染病学知识点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发病机制 HIV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包括CD4+ 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主要表现为CD4+ T淋巴细胞的不断减少,导致免疫功能的缺陷。

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预防医学:传染病的必备考点

预防医学:传染病的必备考点

预防医学:传染病的必备考点必备考点1:传染病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9种。

1.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办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

必备考点1: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炎的流行环节必备考点3:艾滋病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原则是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主要传播途径)。

(2)注射途径传播(血液)。

(3)母婴传播。

(4)其他途径:包括器官移植,人工受精等。

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及破损皮肤受污染等。

【练习题】1.甲类传染病包括( )。

A.鼠疫B.麻风病C.炭疽D.白喉E.疟疾1.【答案】A。

解析: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其中白喉、炭疽、疟疾属于乙类传染病,麻风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2.甲型肝炎传染的主要途径是( )。

A.呼吸道传播B.粪-口途径传播C.虫媒传播D.密切接触传播E血液传播2.【答案】B。

解析:甲型肝炎传染的主要途径为粪-口途径。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

A.性传播疾病B.血液传播C.母婴传播D.人工授精E.亲吻3.【答案】E。

解析: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高考艾滋病知识点

高考艾滋病知识点

高考艾滋病知识点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它可以通过血液、性行为、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艾滋病的基本知识1.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四种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和注射毒品共用针头传播。

高考考生应了解这些传播途径,避免接触感染源,降低感染风险。

2.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预防艾滋病的关键在于科学正确的措施和行为。

高考考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建立正确的性观念,避免性行为过早、不正当;- 使用安全套等防护用具,在性行为中保持安全;- 拒绝毒品,避免注射毒品共用针头;- 不随便接触他人的血液,避免血液传播;- 孕妇要接受相关检测和咨询,防止母婴传播。

二、艾滋病的症状与检测1. 艾滋病的常见症状艾滋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乏力、腹泻等,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体重下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因此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早就医检查。

2. 艾滋病的检测和确诊艾滋病的检测包括病毒抗体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

病毒抗体检测是最常见的艾滋病检测方法,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中是否存在艾滋病病毒抗体来确定感染情况。

如果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呈阳性,还需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以确诊。

三、艾滋病的治疗与护理1. 艾滋病的治疗方法目前,艾滋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通过联合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数量,延缓病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

2.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艾滋病患者需要得到全面的护理和关爱。

高考考生应了解以下几点:- 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理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保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加强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前往医院复诊,接受治疗和康复指导。

四、艾滋病相关的社会问题1. 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由于对艾滋病认识不足和恐惧心理,艾滋病患者常常受到歧视和偏见。

临床传染病学知识:艾滋病病原学

临床传染病学知识:艾滋病病原学

临床传染病学知识:艾滋病病原学
复习医疗事业单位考试,需要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帮助大家梳理传染病学的知识。

艾滋病病原学
本病的病原体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一种逆转录病毒。

最初曾分别命名为人类嗜T类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和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A V),后来的研究证实二者系同一种病毒,故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命名为HIV。

近年从西非艾滋病患者分离出另一种类似病毒,称为HIVⅡ型(HIV2),而将原病毒称为HIVⅠ型(HIV1)。

HIV2与HIV1的结构蛋白有差异,尤其膜蛋白差异较大。

HIV2不同株别亦有差异存在。

HIV属于慢病毒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90~140nm,为单股RNA病毒,外有类脂包膜,核为中央位,圆柱状,含Mg++依赖性逆转录酶。

病毒结构蛋白包括核心蛋白P24和P15、外膜蛋白GP120和运转蛋白GP41、逆转录酶蛋白P55等。

HIV可感染猩猩和恒河猴,亦可在体外淋巴细胞中培养增殖。

病毒外膜蛋白GP120可与辅助性T细胞(TH)膜上的CD4抗原结合,进入细胞内。

先以单股RNA为模板,逆转录为双股DNA,经环化后,在细胞分裂时整合于宿主细胞DNA,称为前病毒DNA。

宿主细胞被刺激活化时,再转录为病毒RNA,并合成病毒蛋白,以发芽方式由细胞释出。

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分钟和一般消毒剂如0.5%次氯酸钠,5%甲醛、70%乙醇2%戊二醛等均可灭活,但对紫外线不敏感。

例题:
艾滋病人肺部感染最多见的病原体是( )
A、结核菌
B、肺孢子虫
C、白色念珠菌
D、新型隐球菌
E、肺炎双球菌
正确答案:B。

预防医学重要知识点:传染病学之(HIV)考点汇总

预防医学重要知识点:传染病学之(HIV)考点汇总

预防医学重要知识点:传染病学之(HIV)考点汇总艾滋病(HIV)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人口流行增加,我国艾滋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因此不论是临床传染病学考察,还是事业单位考试中艾滋病都是重要考察内容,中公教育医疗卫生考试研究院辅导专家根据各省份考试真题,总结出相关重点,以便帮助大家梳理考试相关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一、病原学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是本病的病原体。

HIV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gp120与CD4结合),也能感染其他多种细胞。

二、流行病学特点1.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

(主要传播途径)(2)注射途径传播。

(3)母婴传播。

(4)其他途径:包括器官移植,人工受精等。

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及破损皮肤受污染等。

3.高危人群: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及多次输血者为高危人群。

三、临床表现潜伏期较长,一般认为2-l0年可发展为艾滋病。

HIV侵入人体后可分为四期。

l.I期;急性感染,原发HIV感染后,病毒感染全身症状。

CD4/CD8比例倒置。

症状持续3-14日后自然消失。

2.Ⅱ期无症状感染,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但血清中能检出HIV 以及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具有传染性。

此期持续2-10年或更长。

3.Ⅲ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

艾滋病知识摘抄内容

艾滋病知识摘抄内容

艾滋病知识摘抄内容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为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综合性免疫系统疾病。

以下是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摘抄内容:1.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但不会通过空气、水、接触、共用餐具等常规接触方式传播。

2. 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导致艾滋病的主要病原体,它攻击并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侵袭。

3. 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主要途径包括性传播(不安全的性行为、共享性器具等)、血液传播(毒品注射过程中共用针头、输血不安全等)、母婴传播(感染的孕妇分娩或哺乳过程中)以及卫生褥疮、手术刀具的误伤等。

4. 艾滋病毒感染的症状:HIV感染初期常无明显症状,如发热、乏力、头痛、咳嗽等;进入艾滋病阶段时,可出现减肥、呼吸道感染、噬菌细胞增多症等症状。

5.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毒品注射、远离高危行为、接受安全的输血服务、妊娠咨询和筛查等。

此外,积极推行艾滋病毒检测、认识艾滋病知识、倡导无歧视、提供权益保护等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6. 艾滋病的治疗:尽管仍然没有艾滋病的治愈方法,但通过及时的抗病毒治疗(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可以阻止HIV病毒复制,减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的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7. 艾滋病的社会影响:艾滋病不仅对患者和他们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同时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加强艾滋病教育、消除歧视和隔离、建立艾滋病监测和临床管理等是克服这一社会问题的关键。

请注意,以上摘抄内容仅供参考,并非替代专业医疗建议。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艾滋病的信息,请咨询医生或专业机构。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点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点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点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下面将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症状与预防措施以及与艾滋病相关的偏见与歧视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 性传播:性行为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其中包括性交、肛交和口交等。

性伴侣双方中只要有一方感染了HIV,就有可能传播给对方。

2. 血液传播:通过共用注射器、血液制品污染、输血以及母婴传播等途径,都有可能传播HIV。

3. 垂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孕妇,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期间,会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二、艾滋病的症状与预防措施艾滋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长期发热、全身乏力、体重下降、呼吸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但这些症状并非特异性,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认艾滋病病毒感染。

为了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与多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是避免性传播的关键。

2. 避免共用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尤其是吸毒注射器,以免感染病毒。

3. 销毁细针:在医疗机构或个人使用细针后,需正确处理并销毁,防止被他人意外受伤。

4. 定期检测:性生活活跃者、有输血史或其他高危行为者应该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

5. 母婴传播预防:孕妇在怀孕期间应接受艾滋病病毒筛查,如果感染HIV,应接受抗病毒治疗以降低传染给婴儿的风险。

三、与艾滋病相关的偏见与歧视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不够深入,常常会产生错误的偏见与歧视,这不仅给患者带来伤害,也加剧了社会对艾滋病的误解。

为了消除这些偏见和歧视,我们应该:1. 科学传播知识:通过正规渠道向公众传递艾滋病的知识,强调艾滋病通过特定途径传播,并非通过日常接触感染。

2. 尊重与共情:对于艾滋病患者,我们应该保持同情、尊重和理解的态度。

艾滋病高三知识点

艾滋病高三知识点

艾滋病高三知识点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在高三时期,学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也可以增加对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的认知。

本文将重点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与艾滋病相关的常见误区。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 性传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性行为,包括肛交、阴道交以及口交。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与有HIV感染的人发生性行为时,都有感染HIV的风险。

2. 血液传播:艾滋病可以通过共用注射器、输血、血液制品传播。

因此,使用干净的注射器、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以及接受医学机构合规的检测和治疗是预防血液传播的重要措施。

3. 垂直传播:一个HIV感染者的孕妇可以通过垂直途径将HIV 传给她的婴儿。

然而,通过系统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的垂直传播风险可以大大降低。

二、艾滋病的预防方法艾滋病的预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性行为:无论是有稳定伴侣还是短暂性关系,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HIV的风险。

2. 确保血液安全:避免共用注射器、使用合法的医疗器械、及时报告捐献血液等措施可以预防血液传播的风险。

3. 垂直传播预防:孕妇要接受系统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监督用药,以降低HIV传给婴儿的风险。

4. 保护自己的粘膜: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或性分泌物等,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感染。

三、与艾滋病相关的常见误区1. 性传播的误区:有些人认为只有女性才可能感染艾滋病,这是错误的观念。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只要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都有感染HIV的风险。

2. 血液传播的误区:有人认为只有与HIV感染者直接接触其血液才会感染病毒,然而艾滋病并不会通过空气、饮食、共用餐具或普通的皮肤接触传播。

3. 治愈的误区:艾滋病是一种慢性病,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

尽管艾滋病的治疗和护理已取得巨大进展,但艾滋病仍然是一种无法完全消除的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关于hiv的知识点

医学微生物学关于hiv的知识点

医学微生物学关于hiv的知识点摘要:一、HIV的基本信息二、HIV的传播途径三、HIV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四、HIV的微生物学检查五、HIV的治疗和预防正文:一、HIV的基本信息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受损。

HIV分为两型,分别是HIV-1和HIV-2,其中HIV-1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较广。

二、HIV的传播途径1.性接触:与感染HIV的伴侣发生无保护性行为;2.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3.血液传播:通过共用注射器、输血、血制品等途径;4.接触感染:尚未证实日常生活中的接触途径如拥抱、亲吻、共享餐具等会传播HIV。

三、HIV感染后的临床表现1.急性期:感染后数周至数月,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2.无症状期:病毒复制活跃,但患者无明显症状;3.艾滋病期:免疫系统受损,出现多种感染和肿瘤等症状。

四、HIV的微生物学检查1.抗体检测:通过检测血液、唾液等样本中的HIV抗体,判断是否感染;2.病毒载量检测:测定血液中HIV病毒的浓度,用于治疗效果评估;3.CD4+T淋巴细胞计数:监测患者免疫功能状态。

五、HIV的治疗和预防1.抗病毒治疗:采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减缓病毒复制,提高患者生存率;2.预防措施: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确保输血安全等;3.早期检测和干预:尽早发现感染,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综上,了解HIV的基本信息、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微生物学检查及治疗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艾滋病。

艾滋病知识要点医学

艾滋病知识要点医学
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多项艾滋病疫苗研究,旨在激发人体 免疫系统对艾滋病毒的抵抗力。
疫苗种类与效果
目前研究的疫苗主要包括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其中 预防性疫苗旨在降低感染风险,而治疗性疫苗则用于控制 病毒复制和治疗已经感染的患者。
面临的挑战
艾滋病疫苗研究面临诸多挑战,如病毒变异、免疫应答效 果不持久等,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疫苗设计方案。
安全性行为与性教育
安全性行为
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性传播艾滋病的有效方法。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性行为 中艾滋病毒的传播风险。
性教育
加强性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教育人们了解艾滋病的传 播途径,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避免共用注射器与针头
避免共用注射器
共用注射器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特别是 吸毒人员,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01
02
03
急性期
感染后2-4周可能出现发 热、头痛、肌肉疼痛、淋 巴结肿大等症状,持续时 间较短。
无症状期
感染后数月至数年无明显 症状,但病毒在体内持续 复制,导致免疫系统逐渐 受损。
艾滋病期
出现持续发热、体重下降、 腹泻、疲劳等症状,以及 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 瘤。
02 艾滋病预防
CHAPTER
通过治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可以得到 改善,减少机会性感染和相关疾病的 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 命。
治疗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针对不同的副作用,医生会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如 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等。患者应保持与医生的沟 通,及时反馈身体状况和不适症状,以便医生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 心、呕吐、头痛、失眠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代谢异 常、脂肪重新分布等。

艾滋病学习内容归纳总结

艾滋病学习内容归纳总结

艾滋病学习内容归纳总结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自1980年代初发现以来,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病毒结构、疾病进展以及预防措施。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其中,性传播是最为常见的传播方式,尤其是不安全的性行为容易导致艾滋病感染。

血液传播主要发生在注射毒品者之间共用注射器或血液制品受污染的情况下。

母婴传播指的是妊娠期、分娩和哺乳期母亲将HIV传给胎儿或婴儿。

二、艾滋病病毒的结构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具有包膜的球形结构。

其包含两种主要的病毒株,即HIV-1和HIV-2,其中HIV-1更为广泛且毒力更强。

HIV的结构主要由病毒核酸、包膜、外壳和整合酶等组成。

三、艾滋病的疾病进展艾滋病的疾病进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感染、无症状期和晚期艾滋病。

初期感染通常在感染后的2-4周内发生,患者可能出现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咽喉痛和肌肉疼痛等。

无症状期是感染后病毒复制范围减小的时期,很多感染者在此期间没有任何症状。

晚期艾滋病是疾病进展到最后阶段的表现,患者的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容易患上多种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

四、艾滋病的预防措施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是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感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是避免性传播的有效方式,尽量减少不安全的性行为。

2. 注重血液安全:不共用注射器和药物工具,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

3. 安全手术操作: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防护装备,遵守手术操作规范,防止感染传播。

4. 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孕妇接受艾滋病病毒抗逆转录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5. 教育宣传:加强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艾滋病是一种具有严重影响的疾病,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都造成了威胁。

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病毒结构、疾病进展以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

5 艾滋病复习资料

5 艾滋病复习资料

艾滋病(AIDS)★概念: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体液途径传播。

其特征是HIV特异性侵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部分—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导致AIDS。

病原学:HIV属于单链RNA反转录病毒,有两条正链RNA。

可以分为HIV-1型和HIV-2型,我国以1型为主。

HIV变异能力很强,其中以env基因变异率最高。

主要的变异诱因是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流行病学★传染源:HIV感染者和患者。

(无症状的血清HIV抗体阳性感染者/ 血清HIV阳性而HIV抗体阴性的窗口期,一般2~6W)传播途径:1. HIV的性传播:是世界上HIV传播的首要原因。

2. 血液传播:静脉吸毒、输血及血制品、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医源性传播:针灸、手术、内镜检查作为潜在的传播途径,也应引起注意。

3. 母婴垂直传播:孕妇HIV阳性,则新生儿感染HIV的机率为11%—60%.(1)胎盘传播机率为30%—40%。

(2)分娩传播新生儿接触宫颈和阴道分泌物而感染,机率为50%。

(3)母乳喂养传播机率为10%—20%。

HIV阳性孕妇低T4淋巴细胞数和高血浆病毒能增加传染给新生儿的危险性。

4.其他:器官移植、人工授精、医务人员….★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其中男同、静脉药物依赖者、性乱者、血友病、多次输血者为高危。

发病机制: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CD4+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一)CD4+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⒈规律性,一般分四期:⑴原发感染期CD4+T淋巴细胞数量一过性迅速减少。

未经治疗多数HIV感染者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此期大约在一年内。

⑵无症状期CD4+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缓慢减少。

T4淋巴细胞数多在(0.35-0.80)×109/L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复习题
㈠名词解释
1.母婴传播(Mother-children transmission)
2.肺孢子虫肺炎(P.carinii pneumonia,PCP)
3.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
㈡填空题
1. HIV感染后使人体CD4+T细胞的受损的方式及表现有①-------------------------②----------------------------------③-------------------------------------④-------------------------------
2. 艾滋病患者常见临床表现的受累系统和器官通常是①----------------②----------------
③-------------------④------------------⑤------------------
3. 目前抗HIV的药物可分为三大类①-----------------②-------------------③-----------------
㈢选择题
1.A型题
⑴HIV下列哪些成分与CD4分子结合而进入靶细胞?
A.RNA B. P24 C. gp120
D. gp41
E. RNA逆转录酶
⑵HIV感染主要导致下述哪种损害而并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A.细胞免疫 B. 体液免疫 C. 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 E. B淋巴细胞
⑶在我国现阶段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措施是:
A.打击卖淫嫖娼B.禁止同性恋 C. 避免输血
D.应用疫苗 E. 防止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和注射针头
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是:
A.禁止HIV感染者结婚B.提倡自然分娩
C.鼓励母乳喂养D.替婴儿注射疫苗
E.母亲在妊娠期及围产期、婴儿在出生后应用抗HIV药物
⑸评估HIV感染者预后的常用实验室指标是:
A.抗-IV B.P24抗原 C.HIVRNA定性试验D.CD4+T细胞绝对值记数和HIVRNA定量(病毒载量)E.微球蛋白2.B型题
A. 巨细胞病毒
B. EB病毒
C. 弓形虫
D. 念珠菌
E. 新型隐球菌
⑴艾滋病人继发鹅口疮的病原体
⑵艾滋病人继发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
⑶艾滋病人继发口腔毛状白班症的病原体
⑷艾滋病人视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
㈣问答题
1. 艾滋病是通过哪些方式传播的?
2. 艾滋病毒感染后其自然病程可分为哪几期?艾滋病常见的表现有哪些?
3. 如何建立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㈤病例分析
某男40岁,教师职业,低热伴乏力、钠差及消瘦月余。

因血友病有多次血制品输注史。

体查见唇周苍白,口腔黏膜布满白色膜状物,四肢大关节畸形。

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2.3×109/L,HGB78g/L。

1. 本病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结核病 B. 伤寒 C. 艾滋病
D.钩体病 E. 疟疾
2. 本例患者首先应做何实验室检查建立病因诊断
A.X线胸部检查 B.血细菌培养和抗-HIV C.咽拭子涂片找真菌
D.淋巴结活检 E.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
3. 患者口腔所见提示有
A.口腔毛状白斑症 B.鹅口疮C.牙周炎
D.麻疹 E.白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