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财政方面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财政: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
2.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是社会公众或人民大众的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制度。
3.混合经济:公共经济与私人经济的有机混合体。
4.市场失效:虽然满足充分竞争这一条件,市场机制就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但仍存在若干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正常发挥作用的现象。
5.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除非以他人处境的变差为代价,当一个社会对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都已不可能使某个人的处境变得更好,则此时社会资源配置处于最佳效率状态中。
帕累托改善:在同样的前提条件下,如果一个社会能够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在使某个人的处境变好的同时,却不导致任何他人的处境变差,则此时的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就提高了。
6.公共产品: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服务。
7.外溢性:人们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
8.财政职能:政府应当履行的经济职责和任务。
9.囚徒困境:从个人利益出发的两个独立行动的当事人,是如何注定不会相互合作,并将给双方带来极大损失的负和博弈。
10.公共选择: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11.经纪人假设:现实中的人是利己地、理性地追求自身效用或利益最大化的。
12.多数同意规则:一项决策须经半数以上人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
13.投票悖论:虽然单个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
14.寻租:在政府管制行为下人为产生的租金的追求。
15.政府失效:政府行为或财政决策过程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或在公平和稳定职能上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16.购买性支出:政府为了执行各种政府职能,用于购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
17.瓦格纳法则:随着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增长了。
财政学 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1、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Eg表示。
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2、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调节景气变动幅度的财政政策,以达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
3、外部效应: 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
4、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如何通过政府财政的有效安排,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5、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
6、累进税:税率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加而提高的税。
7、公共产品: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公共产品。
公共物品有两个基本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8、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是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9、税收中性:政府课税应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尽可能不给纳税人带来额外损失。
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
10、财政支出边际增长倾向:以MGP表示。
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11、债务依存度:是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其计算公式是:债务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总额/当年财政支出总额)×100%。
12、黄宗羲定律:每次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反而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原先改革的反面。
13、公共定价: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14、收支两条线:主要是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理和监督水平。
财政政策名词解释
财政政策名词解释财政政策是政府采用的用来调节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政府支出及货币政策等多种政策措施, 来实现国家经济稳步增长的目的。
下面就常见的财政政策名词来进行解释:预算: 预算指政府把当年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计划并表现出来的文件, 它指明当年政府如何运作财政管理, 这个计划有助于政府合理调整收入和支出政策, 以达到财政安排的目的。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调节国家经济发展的走势,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并节约开支, 以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
税收: 税收是指政府向市民征收的财政部门的主要收入来源,它有助于政府为国家发展打下基础。
政府通过征收不同税种, 比如收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来获得财政收入。
税制改革:税制改革是政府采取的一项政策, 旨在使税制变得更公平、更具有吸引力和更加有效, 这样可以更好地调节收入和支出, 促进经济增长。
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是政府对某一特定对象进行的财政支出,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发展一些特定领域, 用以鼓励其发展, 如科研费补贴、扶贫补贴等。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由国家货币管理机构运用货币政策措施来实现政府财政政策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货币政策措施包括货币供应量调节、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调整、流通货币结构优化等政策措施。
债务管理:债务管理是指政府向市场发行债券, 以此来筹集财政供款, 并通过合理的财政支出来偿还债务的一系列活动。
它旨在控制国家的债务风险, 合理调节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支出, 通过控制国家政府债务的来源和利用, 保持健康的财政状况, 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财政政策名词解释的介绍, 尽管它们只是财政政策中的部分内容, 但是它们对于帮助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政府来说, 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综合考虑社会发展, 以最大化利用财政政策, 实现经济稳步发展。
财政学名词解释加简答题
1.财政投融资的概念答: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管理掌握,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是融资(贷款)方式,讲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是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也称“政策性金融”2.税收支出的概念答:国家为了执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而主动放弃一些税收收入的行为3.财政补贴的概念答: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4.税收支出的概念答:国家为了执行特殊的优惠政策而主动放弃一些税收收入的行为5税收超额负担或是无谓负担的概念答: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6.财政政策的概念答: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7.BOT投资方式概念政府将一些拟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经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8.公共选择其研究对象为集体的非市场决策过程;其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方法为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尤其是价格理论;它把政治舞台理解为市场,把选民、官僚和政治家视为政治市场中的博弈者,把选票看成是货币9.国家预算的含义答: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10.李嘉图等价定理定义答: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1.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我国财政法执法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答:(1)对合理解决政府和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市场存在失灵,政府干预也会存在失效,因此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必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尺度和范围,政府干预是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而不是取代市场机制。
(2)对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1.国债:又称为公债,是政府根据信用原则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方式。
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向个人、企业、社会团体、金融机构以及他国政府借款。
2.社会保障制度:政府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不幸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所提供基本生活的保障制度。
3.税负转嫁: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之后,主要以改变价格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过程。
4.税收收入效应:由于征税使得纳税人收入减少,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的反应。
5.财政: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分配。
6.财政政策: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结构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7.国家预算:是国家经过法定程序审批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家筹集和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是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
8.财政补贴:是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结构下,财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无偿支出。
9.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无偿地、强制地向经济组织和居民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10.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规定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权的一项制度。
它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11.税率:税率是指对课税对象征税的比率。
12.转移性支出:政府把从市场体系中获得的一部分财政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再分配的活动。
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13.公共产品:指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14.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和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函数关系。
表明高税率不一定就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又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获取同样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税率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财政金融名词解释
财政金融名词解释1. 财政: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全社会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进行管理和调控的一门学科。
财政主要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预算、财政平衡等内容。
2. 赤字:指国家财政收入低于支出的情况,也称为财政赤字。
赤字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印钞等方式来弥补,但同时也会增加国家的债务负担。
赤字不可持续会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影响人民币的购买力,并扰乱经济的运行。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央行可以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收紧货币供应。
4. 利率:指借贷资金的价格,是金融市场上的一种定价机制。
利率的高低对经济活动有重要影响,高利率会抑制投资和消费,降低经济增长;低利率则促进借贷和投资,刺激经济发展。
5. 货币政策: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手段来达到维持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状况,包括调控通胀、调节经济增长等方面。
6. 非银行金融机构:指除了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与银行类似的金融服务,包括信贷融资、投资理财等。
7. 投资者保护:指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各种法律、规章和制度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投资者保护包括加强信息透明度、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提高监管和执法力度等方面。
8. 股票:指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代表投资者对公司股份的所有权。
购买股票意味着成为公司的股东,享有公司的分红和决策权。
股票市场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的重要渠道。
9. 债券:指政府、公司发行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支付固定利息和偿还本金。
购买债券意味着债权人对发行人的债权,债券市场是企业和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途径。
10. 金融风险管理:指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手段来识别、评估和处理风险的过程。
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财政学名词解释
1.政府干预:也称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
它是国家在中,为了促进、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
2.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
一般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等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3. 财政支出效益: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4.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5.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6.、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 增长速度。
7.财政投融资:它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所以它也称为“政策性金融”。
8.社会保障制度:所谓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9.税收支出:所谓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它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10.税收中性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11.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
12.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1)商品和服务的种类与价格决定人们的客观需求结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与需求成反比,财政补贴通过改变相对价格结构从而改变需求结构。
财政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率它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即所谓“同比”增长率。
以△G%表示,△G(%)=△G/Gn-1=(Gn–Gn-1)/Gn-1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Eg表示。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若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Eg=△G(%)/△GDP(%)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
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产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MGP=△G/△GDP社会保障制度内在稳定器作用由于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都是制度化的,社会保障的收支便与财政收支以及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某种函数关系。
基于这种关系,社会保障支出随经济周期而发生的反向变化,可能弱化经济周期的波幅。
课税对象(object of taxation)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也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在现代社会,国家的课税对象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三类。
累进税率(progressive tax rate)累进税率的确定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等级再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的等级,税率越高。
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
税收能力(tax capacity)税收能力(tax capacity)是指一国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
它包括两种能力: 一是纳税人的纳税能力( 简称纳税能力) ; 二是政府的征税能力( 简称征税能力) 。
税收努力(Tax Effort)税收努力(Tax Effort)是指税务当局征收全部法定应纳税额的程度, 或者说是税收能力被利用的程度。
税收中性(tax neutrality)税收中性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1. 财政学(Public finance):研究政府在收入、支出和债务方面
的决策和行为的学科,旨在研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公共利益
和经济效率。
2.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
济活动和实现经济目标的政策。
它可以用来刺激经济增长、控制通胀、调整收入分配等。
3. 税收(Taxation):政府从个人、企业等组织收取的强制性付款,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和提供公共服务。
4. 支出(Government expenditure):政府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
行的资源支出,包括社会福利、公共设施建设、教育、国防等领域。
5. 财政赤字(Fiscal deficit):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支出超过收入
的情况,需要通过借贷或其他方式来弥补,导致财政状况不稳定。
6. 财政稳定(Fiscal stability):指在一定时期内,政府的收入和
支出能够保持平衡,避免财政赤字或财政盈余过大,以确保经济的
稳定发展。
7. 经济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指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和产出。
8. 税基(Tax base):指税收征收的对象,如个人收入、企业利润、消费商品等,对于税收的确定和征收起着重要的作用。
9.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指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和使用一个人不会减少其他人可用性的物品和服务,如国防、公共道路等。
10. 纳税者弹性(Taxpayer elasticity):指纳税人对税收变化的敏感程度,即纳税人对税收压力的变化作出的回应。
财政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和第二章1.外部效应: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2.公共物品:由国家或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3.资源配置:广义的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4.财政: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5.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第三章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3.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以Eg表示。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 增长率之比。
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4.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以MGP表示。
该指标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或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5.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6.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使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化的投资项目。
7.就业创造标准:是指政府应当选择单位投资额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项目。
第四章第五章1.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五福所形成的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2.财政投资性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
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基础设施: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
财政相关名词解释
财政相关名词解释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由人大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机制,是政府调节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经济杠杆。
政府预算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政府预算体系政府各类收入反映了政府以行政权力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集中社会资源的规模和份额,均应纳入政府预算体系管理。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预算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共同构成。
上述四类预算并非完全独立,而是有机衔接的整体。
一般来说,一般公共预算是政府预算体系的基础。
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专款专用。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政府收入是政府为履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需要而筹集的货币资金,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保障。
按经济性质可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大类;按预算体系可分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如:利润收入、产权转让收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如:养老、医疗、生育等基金收入)四部分。
财政收入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财政总收入,指在行政区域内产生的所有财政收入。
具体包括上划中央的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免抵调减增值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中央收入是指根据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规定,划归中央的税收和非税收入,主要包括消费税、车购税、关税等固定收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中央共享收入部分。
财政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财政: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现实生活中它表现为政府的收支活动。
2、转移性支出:指政府按照一定形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3、社会保险:是政府按照保险原则举办的一种社会保障计划,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4、税收的消费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影响,它表现为政府对个别商品课税后,引起市场上课税商品相对价格上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减少课税商品的购买量,相应的增加非税商品的需求量。
我们把税收导致消费者增加非税商品需求来代替对课税商品需求的影响,称为税收的消费者替代效应。
5、直接税:税款不能或很难转嫁的税收属于直接税,这类税收的纳税人也就是负税人,税款由负税人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
6、价外税:指计税价格中不含有税金的一类税收。
7、国债负担率:是用国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来表示。
是衡量一国经济所承受的国债程度的综合指标。
二、简答题1、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具有什么特点?答:在消费上不存在一些人消费就排斥和减少其他人消费的产品,就是经济学上所称的公共产品或公共物品。
特点: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效益的外溢性。
2、什么是税收中性与税收的超额负担,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税收中性是指税收不影响或不干扰人们的经济选择。
税收的超额负担就是国家征税给纳税人造成的超过税款的那部分负担。
如果一种税没有超额负担,那么它就是中性的;如果一种税有超额负担,那么它就是非中性的。
三、论述题1、论述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
2、简述增值税的主要内容、征税范围:包括销售货物、进口货物以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纳税人:凡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和修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
税率:实行两档税率,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
财政名词解释
1、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调节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经济活动。
2、帕累托最优:又称经济上的效率、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是指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
3、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
4、政府失灵: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5、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依据宏观经济的波动特征,有意识的采取特定的财政手段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缺口。
6、公共品:是具有公共消费性质的产品或服务。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7、非排他性: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同等消费。
8:、非竞争性:是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收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9、俱乐部产品:是指一种混合类公共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轻易做到排他性.10、外部性: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是在另外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用公式表示为:Ua=Ua(X1,X2,X3,。
..,Xn,Y1)即活动主体a的活动不仅受其自身活动的影响,还受来自于类似Y1这类活动的影响。
11、矫正性税收:是实现外部性矫正的重要手段,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又被称为“庇古税”12、政治均衡: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投票规则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品的供给及其成本分摊达成的一致协议。
13、投票悖论:是指在多数票规则下的多个备选议案是不可能达成均衡的,而是出现投票结果循环 .14、单峰偏好:指一个人在一组按照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议案中对其中一个议案的偏好程度较高,对其他议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这个议案的偏好程度,即离开这个议案后,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其偏好程度是递减的。
财政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财政分配: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中分化独立出来的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社会产品的分配。
2.专卖收入:指国家对某些厚利产品实行垄断经营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3.特权收入:国家对矿山、森林、湖泊等自然资源以及铸币等经营权,进行出卖和发放许可证而收取许可费等而构成的财政收入。
4.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简称GDP。
它从最终产品角度反映各生产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全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总量指标。
5.社会公共需要:是指向社会提供公共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6.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即国家的分配。
7.公共产品: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主要指公共部门向整个社会的成员提供的产品,具有共同受益与消费的特点,如国防。
8.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的本质反映。
9.资源配置:是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0.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各部门的行政管理费支出,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等。
11.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
12.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该目标的各种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计算成本—效益的比率,来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的效益,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据此支拨和使用财政资金。
13.公共劳务收费法:是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
财政名词解释
财政名词解释1、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2、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3、购买性支出:政府如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从事等价交换的经济活动,并运用这些商品或服务实现国家的职能,我们称此类支出为购买性支出。
它所体现的是政府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4、转移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它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献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5、科教文卫支出: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的简称。
应归入非生产性范畴。
6、基础建设: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他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
7、 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模式): 指政府将一些拟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8、财政补贴: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机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9、政府收费:主要是使用费,按世界银行有关文件的说法,使用费是指“为交换公共部门搜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
此外,政府收费还有少量的其他收费。
10、前转:又称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11、后转:又称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
12、“拉弗曲线”: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
13、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14、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直接债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承担的债务,不依附于任何事件,是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因素来预测和控制的债务;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财政学名词解释
资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指形成了某种形式的资产,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发挥其功能的支出。
购买支出(Purchase on Goods and Services):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转移支出(Transfer Payment):公共部门无偿地将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所形成的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
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或Negative Externality) ,即产品或服务给所有者以外的其他人所带来的损害。
优值品(Merit Goods)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
劣值品(Demerit Goods)把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
公共产品指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
当权者:可以听取民众的呼声,但是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独立作出决策。 优点:较低的决策成本和较快的决策速度。
特殊利益集团:与某一公共项目有密切利益关系,并在公共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群体。
4、公共管制( Public Regulation) :是政府依靠行政权力对经济实体的行为做出约束性活动。
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公共提供(Public Provision):政府免费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
市场提供(Private Provision):消费者用自己个人的收入通过购买的方式来取得消费品。
非竞争性:消费者消费某产品时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从中获得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非排斥性:在产品消费中,很难将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
“搭顺风车的问题” (Free Rider Problem)搭顺风车是指个人希望不付出代价而获得免费的服务的好处。 由于公共产品具有的非排斥性,个人即使不承担公共产品的费用也可以享受公共产品为他带来的好处,别人无法将他排斥在公共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 。
财政名词解释
财政名词解释
财政是政府“理财之政”。
财政是一种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其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是一国政府选择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货币),获取一部分国民收入,以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行为。
一是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就其实质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公共财政”。
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模式。
二是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其本质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2
名词解释
1.政府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由国家权力机关批准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按照现代财政管理的要求,以政府工作报告权力、政府信誉、国有资源、国有资产或者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取得的政府性收入,都应纳入政府预算体系进行管理,并按照各自功能和定位,科学设置政府预算的组成内容。
2.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框架: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框架。
公共财政预算是政府预算体系的基础,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相对独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宏观调控需要,有关预算间可进行适当调剂。
如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部分收入调入公共财政预算或弥补社会保障支出。
3.一般公共预算: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4.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收支预算。
1
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收支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6.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收支预算。
7.预算决算公开:是指政府和相关组织机构向公众公开或开放自己所拥有的财政预算信息,使其他组织机构和公众个人可以基于任何正当理由和采用尽可能简便的方法获得相关信息。
8.财政转移支付:一般来说,财政转移支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是财政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
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还有专项转移支付,用于办理特定事项。
9.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
10.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指财政通过超收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
11.助保贷:指在企业提供40%抵质押物的基础上,由市财政提供的风险补偿金和企业按贷款规模的2%缴纳的助保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的前提下,建设银行石嘴山分行向“小微企业池”中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的信贷业务。
单户贷款额度原则上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含),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贷款利率按同期基准利率上浮15%执行,优质客户可执行基准利率。
12.财保贷:由自治区财政、市财政提供的风险补偿金和鑫鼎担保公司按照一定比例出资共同建立“风险资金池”作为增信措施,由鑫鼎担保公司提供40%担保服务,由工商银行石嘴山分行和宁夏银行向“小微企业池”中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的信贷业务。
单户贷款额度原则上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含),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担保费按贷款规模的0.8%执行,贷款利率按同期基准利率上浮20%执行,优质客户可执行基准利率。
13.创业创新贷:指在企业提供30%抵质押物的基础上,由市财政提供的风险补偿金和企业按贷款规模的2%缴纳的助保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的前提下,石嘴山银行向“小微企业池”中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的信贷业务。
单户贷款额度原则上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含),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贷款利率按同期基准利率上浮20%执行,优质客户可执行基准利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