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思考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境教学”开始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作为联系数学与生活的一座桥梁,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

那么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哪些积极的作用,我们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我来谈几点自己的感受。

一、新课引入时,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兴趣倍增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们爱学、想学。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上课,我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

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

”游戏开始了,学生们争先恐后,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我仍然对答如流。

学生们都震惊了:“为什么老师算的这么快呢?有什么绝招呢?”就这样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我的引领下学生们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二、新知学习中,操作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掌握了技能在新知的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在课堂上设计了情境模拟:让两名学生到“商店”买6支铅笔,“售货员”(另一名学生扮演)告诉他一支2角钱,一学生拿出准确的钱数来购买,另一学生拿出2元钱让“售货员”准确地找给零钱,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对元、角、分有了充分的认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计算,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还学习了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交往礼仪。

课堂也因此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达到了“虽课已尽,但学习仍在延伸”的效果。

三、知识巩固时,竞争情境让学生情绪高涨,课堂高效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 (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 (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第一篇: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2.所采取的方法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2)不同的成功体验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积极表扬和鼓励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4)趣味性课堂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作者:余明燕工作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第二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篇一】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明显的改变,教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有些小学数学课堂仍然缺少生机,气氛低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增强教学魅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魅力课堂;策略研究中国奥数专家李秋明老师说过:“数学的魅力在于让学生体会教材中数学概念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引导他们去重历或者模拟这些问题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同时亲身体验到探索、创新的快乐,并从前人研究问题的背景以及相应的方法中得到启发,感悟数学文化。

”小学数学课堂的魅力不仅存在于教材内容、教学过程之中,更体现在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中。

教师要积极探求并完善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展现数学魅力,以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无论是数字、运算,还是图形,都在展示着数学学科的魅力。

如数字的排列组合、运算的符号、图形的对称、统计图的直观等,教师如果能够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美感。

二、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是一种需要每一种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条件和背景,教师应努力模拟生活中趣味性强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成功中获得快乐。

如在教学青岛版五年级“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时,教材呈现的情境是学生视力调查表,学生已经意识到单靠两张原始调查表解决“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这个问题非常困难。

由于原始的调查表数据太乱,不便于比较,学生由此认识到用复式统计表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接着,教师进行适当引导:这些数据除了可以用统计表整理外,还可以用学过的形象、直观的条形统计图来描述。

经小组讨论,学生制成两副单式统计图进行比较,但很快发现同时观察两幅图非常不便,从而促使学生改进方案,将数据分析设计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自然成为最佳选择。

学生在不断产生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有了需求,激发了积极探究的欲望,这正是本节课最靓丽的地方,是最具魅力的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无意注意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无意注意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无意注意的培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有意注意薄弱,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教师要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讲课内容新颖,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无意注意条件下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不知不觉的参与学习活动。

一、创设热烈的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小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的需要,希望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不知的事物或现象,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特点,进行加工处理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产生热烈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如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课开始教学时,我出示不到1米长的绳和1米长的尺,让学生一次量出绳的长度,此时学生纷纷举手,气氛活跃。

这样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到学习上进行积极思维,当学生都能一次量出绳子的长度获得成功希望时,接着我出示1米多长的绳,也让学生一次量出绳的长度,这时学生碰到了困难,出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知识要知却不知的情况下,出现了学习需要,产生了求知欲望,学习热情高涨。

此时,我不失时机向学生说明,”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学例题,看谁理解最快”。

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我进行个别引导,关键的地方进行集体指导。

结果全班都会很快地解决这个问题,学习效果好。

创设热烈的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我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情绪活泼、愉快、明朗,但少控制、易任性的心理特点,引进游戏教学。

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由课间转入课中,且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使知识最大限度地溶解在学生思维潮水中。

二、教师讲课新颖,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新颖的能引起好奇和疑问的事物易使人产生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激起求知,探究的愿望,使学生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去学习,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如我讲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给每人发了一张纸片,让他们用带采的剪刀剪出许多任意三角形后,再让他们用量角器量出自己剪的三角形中的各个角的度数,并用铅笔写在各个角上,向学生说:”只要告诉老师你面前的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就能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教育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教育心理学论文1900字(一):基于教育心理学下的小学数学学习分析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各学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改变。

小学数学不仅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小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能够有效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状态,从而采取相应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细致分析。

本文阐述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教学措施分析。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小学数学;策略分析引言:数学被称为万学之基,其原因就是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转换自身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小学生重新改变对生活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帮助其思维能力逐渐向更加理性化的形式转变。

而在此过程中,也有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这种转变,甚至对数学产生各种畏惧心理、厌恶心理。

只有教师能够充分发掘学生身心特点,才能够对症下药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对数学学科的认知,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心态中健康成长。

一、数学教育心理学中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障碍首先,由于小学数学存在大量的知识点,且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并不强烈,这就导致了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畏惧心理。

这种畏惧心理,主要原因是由于小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由于某一个知识点没有充分领悟,而导致了后续学习的吃力。

或者在每次考试测试的过程中都在某一类型题上犯错扣分,从而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在面对数学时产生自卑和畏惧的心理,一旦学生形成这种心理,就会导致其难以充分發挥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限制了其在数学学科上的发展。

其次,对于部分数学成绩处于中游的学生而言,往往会对某一类知识点出现不在乎的轻视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原因很简单,通常是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了知识点的听讲和认知,然而却在后续的知识巩固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课后作业,课后复习等环节进行加深理解,从而导致了对这类知识点的掌握一直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自信心[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自信心[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自信心社会心理学家在研究自信形成的机制时发现:在很多情况下,人的自信来自社会比较。

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评价除了来自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以外,还来自其社会交往中的角色行为。

小学生往往以别人眼里的“我”来评价自己。

比如,老师怎么看“我”?同伴怎么看“我”?在《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下面来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种具体做法:一、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老师在学生眼里,被看成圣人一般。

老师的评价,就是最高的评价,是终极的评价,是不可更改的评价。

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对学生的评价。

在一次教学中,我出了一道具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

过了好长时间,教室没有一个同学举手。

我问道:“难道没有一个同学会做?”这时,丁舒高高地举起手,还喊着:“老师,我会!”她站起来,很自信地把答案一口气说了出来。

我听了之后,摇摇头说:“不对,在想想!”这时,我发现其他学生的目光都集中在丁舒身上,丁舒的脸一下就红了。

在这之后,我发现丁舒很少举手,即使举起手,也是经过再三斟酌的。

一次也遇到一道比较难的题,全班同学都楞住了。

我转下去时,丁舒有意地把作业本移到我的视线内。

“这种作法对啊!可是为什么不举手呢?”我正纳闷,发现丁舒盯着我看,好像在询问。

我意识到我无形中伤害了她的自信心。

我示意她举手回答,她才举手回答。

在她讲完之后,我竖起大拇指后,并为她鼓掌,全班学生也跟着鼓起掌来,丁舒笑了。

以后,她重新高高地举起了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得嘲讽学生,打击学生,即使学生答得不令人满意,在指出其错误的同时也要肯定其合理性,鼓励其再思,再悟,更不得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

当学生需要鼓励时,教师义不容辞的鼓励他,当学生需要赞美时,教师不要吝啬溢美的语言。

二、增强自我评价意识课堂教学中自我评价往往被教师和同学评价所掩盖,当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现在师生面前时,往往会由于自己的某一方面的缺陷而受到嘲笑,因而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

它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启动器。

学生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但是,小学数学教师更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呢?一、转变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放在教学首位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教育观念,是知识经济发展和世界全球化进程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

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

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教师要能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提问。

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

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把课堂当成师生生命价值的构成部分。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土壤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

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学生未能提出问题或很少提出问题,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自己的权威,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

它是主体对与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

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分析,学习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感觉——思维——创造,这是认知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这是意向过程。

一方面,认知决定着意向的强弱,当认知活动深入进行时,意向过程会得到相应的加强;另一方面,意向又决定着认知水平,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情感不强烈,意志薄弱时,就难以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

只有把认知和意向这两个客观过程有意识地统一起来,才能获得相得益彰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理念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应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要把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自然渗透,从而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真正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情感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认真审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建立和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创设这样的情感氛围,首先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感。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

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形成和谐的共鸣,增进感情交流,建立师生同步的良好数学情感场,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和蔼。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最后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率=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文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文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摘要:心理学研究充分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的指导功能。

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觉地、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引导学生探究、理解、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以消除教学过程、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学习,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而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在数学教学中,更要善于掌握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信息,通过细致敏锐地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采取灵活、巧妙的办法、帮助学生妥善地处理各种心理问题,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其智力与心理同步健康地发展。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学习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等积极情绪占优势,那么,在数学课上如何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乐于学习呢?1.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克服胆怯心理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饱满、面带微笑地走入教室,教学时教态亲切自然,以此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以亲切、激励、赞赏的话语给学生以勇气。

反之,如果教师过于严肃的表情,容易造成学生的胆怯心理和厌学心理,不利于进行数学教学课堂教学。

心理学学术论文范文3篇

心理学学术论文范文3篇

⼼理学学术论⽂范⽂3篇⼼理教学⼩学数学论⽂⼀、消除学⽣的⼼理顾虑,对数学有⼀个正确的认识现在的很多学⽣会有很⼤的⼼理压⼒。

尽管他们是⼩学⽣,但是来⾃家长的潜移默化地教育“只有学习好,长⼤了才能有出息”,便从⼩就逼孩⼦在双休⽇或假期上补习班,奥数班。

还有数学⽐较地偏向理性思维,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于有些孩⼦来说,学起来较为吃⼒。

所以很多孩⼦对于数学是有很⼤的⼼理顾虑的。

那么,对于引导学⽣正确地认识数学也变得不容忽视。

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给学⽣⼀个他们对于数学的⼼理定位,告诉他们数学并不难,⽽且很有趣。

这个意识需要教师不断地给学⽣⼼理暗⽰,以⾄于他们能完全接受。

当然,不能仅是⼝头上的潜移默化,还需要给学⽣们做⼀些趣味数学题,不需要太难,但⼀定要让他们感受到趣味性。

可以出⼀些趣味数学题,例如:甲、⼄、丙三⼈⼀起去宾馆准备住⼏天。

恰巧这天宾馆有活动,本应每⼈10元,现在每⼈9元。

三⼈⼀共递上30元,⽼板现在没零钱,就让伙计从库房⾥取3元钱来。

伙计拿了5元,但偷偷留下2元,把3元钱给了甲、⼄、丙,就没他们三个的事了。

现在问:⽼板⼀共收了27元,⽽伙计拿了2元,加在⼀起是29元,那1元钱去了哪⾥?这种题不仅有助于学⽣的数学思维,还能使学⽣感受到数学是⼀个神奇的东西,不难⽽且有趣。

⼆、激起学⽣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动⼒。

有了兴趣,学⽣⾃然就会⾃主地有动⼒地去学习。

⾸先,教师可以运⽤⼀些带有趣味性的语⾔来。

⽐如说,今天要进⾏带有⼩数点的数的加减运算,那么,我们可以引⽤⽣活中的事情,开场⽩就可以说“今天⼤家要⼀起去吃肯德基”,这可以激起学⽣极⼤的兴趣,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叫⼤家付账算钱了。

其次,可以是给同学们抛⼀个问号,以疑激趣。

例如:问⼀些“为什么会这样呢?”“谁帮忙解决⼀下呢?”最后,就是要给学⽣们⼀些情境,让他们充满兴趣地进⼊,在⾃然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得到满⾜感,得到后续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得到尊重在课堂上,学⽣于⽼师的配合特别重要,这不仅能够激励学⽣学习,还可以激励⽼师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3篇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3篇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论文3篇一、先从本身着手,让学生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作为教者本身来讲,要从各方面来完善自己,比如,师德修养,文体方面等等,让学生从内心尊重你,要和学生结交成各方面的朋友,从而使他们喜欢你的同时,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要求,如果自身不修边幅、口无遮拦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你,更不用说喜欢上你的课了。

学生一开始就抵触你,即使你再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三、再次要设计疑点,激发思维火花,“勾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

心理学认为。

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

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通过换位思考,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境况,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疑”。

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

疑问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欲望。

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五、最后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喜悦,延长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

因为小学生的兴趣既不稳定,又不长久。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

”这种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

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点点鼓励,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会浓厚、持久。

综上所述,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标生活情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最新6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最新6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最新6篇)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篇一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

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

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

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篇二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

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

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

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

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

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

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三内容摘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愉悦地学习,轻松地学习,快乐地体验,并逐渐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来提高课堂成效。

小学数学论文(15篇)

小学数学论文(15篇)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论文(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论文1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构建知识体系、达成知识目标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数学情感。

它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获得成功时的内心体验和心理感受,更是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克服困难和探索新知的意志品质,它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

数学学习逻辑性、系统性强,要求学生思维严谨、缜密,为了避免学生因枯燥而产生厌烦和畏惧的心理,有些教师常用数学家的事迹、数学趣味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数学情感、数学文化渗透于课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从而使数学课堂更高效,使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成为引导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学生感受、体验和领悟的过程,更成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感染、渗透的过程。

一、利用认知过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两条主线构成。

一条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结果)的明线,另一条是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过程),即暗线。

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相依共存,互为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积极的学习情感能够促进知识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又可升华这种情感体验。

如解决“鸡兔同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等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问题,对于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此时应巧妙穿插学习情感和态度教育,鼓励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不怕困难认真思考,采取问题推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寻找数量、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关系转化,推导出结论,促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难面前,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情境教学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论文

情境教学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论文

情境教学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探索知识的最大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情境兴趣培养能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探索知识的最大动力。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

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自主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意义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为学生创设探索性情境,以激发学习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特别强,常为新奇的事物表现出异常的兴趣和兴奋。

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悬念,有意地创造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一些“困惑”,从而在似懂非懂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渴望解决悬念的心理状态中,激发追根求源探索奥妙的兴趣。

现代教学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用喜闻乐见的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一些游戏的情境,把新知识寓于各种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中小学教学论文

数学中小学教学论文

数学中小学教学论文第一部分:问题背景与现状分析一、问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小学数学教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教学效果不明显等。

为了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有必要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二、现状分析1. 教学方法方面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以讲授法为主,缺乏启发式、探究式和情境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2. 学生兴趣方面由于教学方法单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方面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的重视。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分数,而忽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实际应用。

4. 师资队伍方面虽然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但部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仍有待提高。

此外,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5. 教育资源方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部分学校数学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本部分通过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旨在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部分提出具体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第二部分:改进措施与实施方案一、改进教学方法1. 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入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 探究式教学:鼓励教师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4. 互动式教学: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

因此,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心理健康;课堂氛围;学习兴趣中小学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奠基期,也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期。

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的发展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使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得以维护和增进,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要做到这些,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积极措施。

一、创造优质课堂氛围,使学生心中充满期待优质的课堂氛围是一节成功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指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而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心情愉悦时,更容易接受事物。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也正说明只有使学生身心畅快地进入学习,形成师生彼此接纳的心理进而调动他们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里状态如何,心理积极愉悦,则效果倍增,相反则效果甚微。

”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不难看出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先从自身做起:热爱学生,鼓励学生,然后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煞有介事地对一所小学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

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并告诉老师这些学生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并形成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能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

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创设疑惑情景,让学生喜欢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所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乐于质疑。

教学中,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

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

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把123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不断交换位置,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

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 ”“这里面有什么奥秘?”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心中产生疑问。

这样水到渠成,学生强烈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尊握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场面,让学生质疑,学生不是摇头,就是干瞪眼,都说没问题可提。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首先,从常见的思维方法中进行训练。

(1)观察质疑。

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敏捷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优秀5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一小学三年级应用题是整数应用题的总结。

在这一阶段把整数应用题中的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作了一个全面的汇总。

所以小三应用题的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涉及一般应用题到典型应用题,从一步应用题到几步应用题,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从普遍到特殊,从简单到复杂的解答方法,也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地归纳、综合,让学生从已学习到的解题方法中找出规律,把握特点。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整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应注意抓住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教会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切入点。

我们知道解答一般思考应用题的方法是:问题〈——〉已知。

解答过程是:1读题,2分析,3解答,[列式],4检查。

而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最难的是要教会学生把这个程有机的结合。

于是,我就提出一些要求,让学生知道解题过程中各个环节中应达到的目的,使学生有的放矢。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一班栽树40棵,二班栽的比一班多5棵。

两个班一共栽树多少棵?”这道应用题时,我就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要学生思考:这道题说的什么事?有几个班栽树?拿个班栽得多?“一共”是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什么方法?这一串问题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把解题的方法也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会了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也就教会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从问题〈———〉已知的一般的解题方法。

小学三年级应用题中还涉及到许多典型应用题。

如:路程除以速度=时间,总产量除以工效=工作时间,总产量除以单产量=数量,总价除以数量=单价。

之所以把它们叫做典型应用题,是因为这类应用题有着极强的规律性。

虽然这类应用题也可以用解答一般应用题的方法来解答,但如果学生把握到它的规律性,用它特有的典型关系式来分析、解答就会更加简便。

例如:商店有12箱水瓶,每箱5个,每个10元。

着些水瓶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这道题是求总价,关系式是:总价=单价乘以数量)这样根据数量关系式就能轻松的解决这道题。

当然一般典型应用题都不是一步的简单应用题,这就要求学生要熟练地、准确地应用各种关系式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学
【关键词】:积极的心理数学教学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一般程序为:以提问或大纲式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然后讲解新课,练习巩固,最后是小结。

在数学教学时,采用这种模式教学总体来说教学效果是好的,但很容易忽视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

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十分精彩而下面的学生听得稀里糊涂的情况在课堂中经常发生,然而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如何吸引他们,从而使自己所讲授的知识被学生所接受、吸收并很好地应用,这就成为现在数学教师们最关注的问题。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培养他对数学的兴趣,让他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学会自主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去了解孩子的心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运用诸多学科的成果,来解决小学数学的教学问题,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它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学科知识,领会如何灵活地将它们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来,然而我们的教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教学程序,一般包括:用提问或大钢式复习上次课学习的知识,然后讲解新课,最后是小结,练习巩固。

如果转变这种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我们把教学与心理联系起来。

所谓教学,是师生双方教学相长的活动,我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都是心智活动的过程。

心理科学就必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的基础理论。

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我们了解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提供了一把钥匙;同时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教学中,在与学生交流中的心理特征和变化规律。

心理学有众多的分支学科,但我们应着重学好普通心理学,努力把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去。

一、应用积极心理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轻松学习的环境,也会无声地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努力的激情。

教师平时要关怀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作为教师,要赏识自己的学生,尝试给予学生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如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落落大方的仪表,会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安详的基调。

教师和蔼的语音、鼓励的语言、尊重平等的态度,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

在教学中,应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思考机会,多一些活动空间,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让他们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上,经常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如“别慌,你怎么想的怎么回答”,“请你想一想再补充好吗?”“你是不是这样分析的?”“我来做一点补充好吗”等等。

学生每每取得一点进步,教师应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这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心。

教师这样有意或无意地尝试在教学中如此渗透积极心理学,会使学生感觉到轻松、愉悦。

二、小学生所处的心理阶段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小学的儿童大致处于其中的第四个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

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任务,他们追求工作完成时获得的成就感及由其成就所带来的师长的认可和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他们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就容易形成自卑感。

数学是理解性的学科,并且和现实联系特别紧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创设问题,并在孩子回答后用恰当的语言鼓励孩子,适合小学生数学教学。

三、采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积极心理学强调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会遇到障碍,这时教师应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勇敢面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研究解决,特别在学生板演遇卡儿时,应耐心地给予引导提示,鼓励其完成。

再让学生自己或他人说出思路和方法,最后教师再讲析。

学生只有体验解题的成功,学会师生合作,才会以更高昂的斗志和巨大的勇气向新的目标迈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以一种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

教学中,往往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以后,学生都会急着作答,而时间又不可能满足学生倾诉的需求。

这时应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这既能满足每一位学生交流倾诉的愿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心理品质。

许多数学问题往往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加快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过程中,学生在知道了很多分数的基础上,组织这样的活动。

拿出准备好的材料:5支小塑管,12枝铅笔,10个作业本,20片圆形硬纸,15枚硬币,8个瓶盖,16根粉笔等分给各小组。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把它们分开并用分数表示。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中,得到了很多分数。

有的把15枚硬币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分别是3枚,当用表示时学生产生了疑问,在全班讨论中学生明白了。

这里是把15枚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枚是其中的一份,所以用来表示。

通过这种形式,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决问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的方法,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路,扩散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十分有利。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要求。

在这样的交往互动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表达,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积极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数学教学复杂而又丰富多彩,教学过程不但要联系实际,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小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注重与心理
学联系起来,针对不同个体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用积极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