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发展简史》
风水起源与流派:之二
![风水起源与流派: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a3617ee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1.png)
风水起源与流派:之二(一)形势派:(1)峦头派(2)形象派(3)形法派(二)理气派:(1)八宅派:游年八宅、伪诀八宅(2)阳宅三要派:与八宅派相似,不过少了命理的结合(3)乾坤国宝派:正宗八宅(4)命理派:近代兴旺,但古有之(5)三合长生派与廿四山头派:(6)翻卦派:(7)玄空飞星派(8)玄空大卦派(9)星宿派(10)八卦派(11)九星飞泊派(12)奇门派(13)五行派形势派形势派偏重地理形势,主要是以龙、穴、砂、水、向来论吉凶。
代表人物是称之为风水祖师管辂和郭璞。
唐末杨筠松在继承管辂和郭璞的风水理论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形势派理论,在此基础上揉入了理气内容,创立了三合派风水形势派虽然分峦头派、形象派、形法派这三个小门派,但实际上这三个小门派是互相关联的,并没有完全分离。
1、峦头派:峦头表示自然界的山川形势,自然地理的峦头包括龙、砂、山。
龙是指远处伸展而来的山脉;砂,是指穴场四周三百六十度范围之内的山丘;山,是指穴场外远处的山峰。
代表作有金锁玉关派,则是“峦头派”也即“形势派”中的代表派系,曾被邵伟华先生誉为“风水学王冠顶上的明珠”。
自1997年金锁玉关经文传世以来,由于断事准确、调整有效,被社会广为推崇。
金锁玉关四字相当神秘,顾名思义就是用金的锁玉的匣收起来的意思,表示此书定贵不可多得。
它的理论源于先天河图、后天洛书,强调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后天通气、先后天八卦配合来推算阴阳宅的吉凶祸福,真正达到了阴阳不外河洛之理,配合不离八卦之法。
结束语:金锁玉关以简单实用著称于世,它断事的准确度超过任何风水门派。
金锁玉关又称过路阴阳,只要你掌握了这种方法,在为人断阴阳宅时,不用罗盘,只需在阴阳宅四周转上一圈就可断出该阴阳宅的吉凶祸福,一目了然。
2、形象派。
形象实际上是风水中一门高深的学问,因为它是把山的形势生动地看做某一种动物或其他物体。
例如某个山的形状象一只狮子。
有关形象的名称很多,如美女照镜、七星伴月等不胜枚举。
风水学习资料—第一节:风水的起源
![风水学习资料—第一节:风水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657c7ad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4b.png)
风水学习资料—第一节:风水的起源第一节风水的起源(1)一、风水学概说风水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它起源于周朝,至今已有四千余年历史,数千年来一直闪耀着神奇、瑰丽的光芒。
公元17世纪,风水学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十世纪中期,风水学在我国被套上封建迷信的桎梏,禁锢五十多年。
借改革开放的东风,风水学脱开枷锁,重新步入人民生活,为人类造福。
由于离开人们时间较长,人们从生疏到认识逐渐到兴致更浓,研究风水的人们日益增多。
目前,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强大的风水热潮,堪称家喻户晓,并逐步形成了席卷全球的一大文化景观。
风水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替人们选择有利的居住环境,使居住之人,家安人泰,旺丁旺财,人们称之为堪察阳宅;二是替人们选择安葬死人的墓穴,称之为堪察阴宅。
阴宅与阳宅的堪察自古就有之,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始君盘庚、公刘、周公等相地的记载。
到了汉代,风水理论开始逐步兴起,后来逐渐家喻户晓。
阴阳宅的理论来源于阴阳五行九星八卦等理论,表明当时人们对宇宙的总体认识已经形成体系,可以说,阴阳五行就是风水学最早的理论基础。
从那时起人们对墓葬、住宅就有了讲究。
从古代的出土文物来看,历代很多古墓的墓前都建有石人、石马、石凳等镇邪之物,也出现了《葬经》、《葬记》、《迁移法》等一些有关埋葬方面的书藉。
据说《葬记》一书是青鸟子撰写的,直到目前,有些风水门派还尊称青鸟子为风水祖师,他们在收弟子时,都供青鸟子的“祖师”牌位。
三国时出现了管辂,魏晋时出现了郭璞等一些技高如神的风水大师。
管辂是三国平原术士,因有神奇判断墓之吉凶技术而闻名天下。
晋朝的郭璞撰著了《葬书》,该书奠定了风水学的基础。
此书的主要内容是针对“阴宅”的,被后世推崇为风水经典著作。
唐朝时期,一般有文化的文人都懂风水,出现了一大批风水名师,如张说、司马头陀、杨筠松、曾文遄等,其中杨筠松最有盛名。
据说他在朝为官时,唐玄宗收藏一部《玉函秘书》,黄巢起义时,杨筠松见国势危急,背着此书从宫廷逃出,回到江西颐养天年,后来就在江西赣江一带广收门徒。
浅述风水理论发展史文献综述
![浅述风水理论发展史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f06b019cc7931b765ce1582.png)
王凤 武, 北 京: 译.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 社 ,98 18 .
文献 出版 社 ,9 7 18 .
学和艺术两个不 同的领域方向发展 。因此 , 我们 应该辩证 的对待 [ ] 袁嘉新. 2 系统论在 区域规 划 中的应 用 [ . 京: M] 北 社会 科 学
4 当今 中国 的城 市规 划方 法
每一种规划 方法 背后 都有 一个 较 为完 整 的理 论体 系 支撑 。
种种环境恶化 问题和社会 问题 。回顾 西方城市规 划理论历史 , 有 我们应注重学习 、 理解方式 、 方法背后 的哲学 背景 , 能做到较为 才
以下三个重要的转变 :) 市规划从 “ 1城 物质形体设计 ” 转变 到崇 尚 合理 、 正确 、 灵活的运 用。这是对 待 已有 的城 市规划 理论 和方法 系统分 析 方 法 ( yt a caayi) 理 性 决 策 过 程 ( ai a 的态度 , Ss m t nls 的 e i s R t nl o 即向后看 的一 面 。另 一方 面 , 们 还应 向前看 , 极探 我 积 poeso dc i - aig 的科学性规划。2 规划从 “ 图式” r s f eio m kn ) c sn ) 蓝 实 讨 、 研究新 的城市规划方式 、 方法 。世 界在不 断变化 , 社会 在 向前
关键词 : 风水学 , 发展 史, 人居环境
中图分 类 号 :U 0 T 一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0 引言
风水 , 随着 中 国 五 千 年 的 文 化 传 承 , 伴 自有 文 字 记 载 以 来 便
独 特 的学 问从 实 践 一 理 论 总 结 一 实 践 的 过 程 。 纵 观 历 史 , 至 王侯 将 相 , 至 黎 民 百姓 , 将 “ 水 ” 入 到 上 下 都 风 融
风水学的历史沿革和派系发展
![风水学的历史沿革和派系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58ec1d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e.png)
风水学的历史沿革和派系发展风水学的历史渊源和风水派系的源起:我国的风水学起源很早,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墓葬中,有一幅围着尸骨,用蚌壳堆砌而成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天文图形,这说明史前人类墓葬文化已融入了天文学的成分。
又如距今40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其建筑群遗址就选择在背坡面水、河流池塘较多的地区。
这些都有力地证明,地球上的人类一开始便懂得选择适合的生存环境来居住和生活。
但真正的风水学的出现,是《易经》出现之后。
“风水”一词最早见于郭璞所著的《葬书》中:“葬者,乘生气也。
夫阴阳之气”,指出安居必然选择“生气”旺盛的“藏风聚气”之地。
风水学是综合物理学、地质学、星体学、气象学、环境学、建筑学、生态学等各种学科在内,宗旨是通过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进而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的學问。
玄空风水的沿承:玄空风水起源于河洛,以《易经》为理论;以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合一为基础;以八卦和六爻为其方法;以天干地支和九星运用于实践。
后世研究此学的名人有黄石公、郭璞、丘延翰、杨筠松、曾求已(公安)、沈竹礽等,他们相继提出玄空理气的理论观点。
玄空风水形成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理论不断完善.到唐朝的杨筠松,可以兑是第一个集大成者。
唐朝的曾公安著有《青序》,其中讲到晋朝郭璞已开始提出玄空学内容,并确定以宅地、向口、环境、方位为判断吉凶的依据。
杨筠松(834 –900),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后人多称他“杨救贫”。
他是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为著名地理风水学家,所著《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等,均为地理风水上的经典著作。
其中的《天玉经》是玄空风水理气挨星学说最重要的经典,此书语词深奥,含义艰深,常人难以理解。
后世许多学者都以诠释此书为依托,借机将自己的观点掺杂其中,从而提高自身著作的权威性。
宋朝年间的吴景鸾弃仕修真,传授青囊术给陈抟。
中国风水发展史(值得收藏)
![中国风水发展史(值得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9a717ec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b.png)
中国风水发展史(值得收藏)一、先秦——风水术之孕育先秦时期还没有产生风水术,但是,与风水术有关的相地行为已经产生。
早在原始社会,先民就知道择地而居。
《墨子.辞过》云:“古之民,未知为富室时,就陵阜而居,允而处。
”所谓陵阜,就是河流的台阶地带。
许多考古遗址都是在靠近水边的土坡上发现。
先民生活在这样的地带,容易取水和捕鱼,也不会受到洪水的淹没。
这正是后世风水师提倡的“近水而居”的原则。
从考古发现的住宅看,位于氵产河右岸台阶地带的新石器时代坡遗址,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这样可以取得冬暖夏凉的效果。
这正是后世风水师提倡的“子午向”原归纳考古发现的遗址,先民对住宿的要求是,地势要取坡度台阶地;地形要选在河床边;土质要干燥.地基要坚实;水源要充足;水质要纯净;变通要方便;四周量有林木;环境要幽雅。
这些条件都要通过相地才能达到,后世风水师很推崇这一套。
进入阶级社会后,相地知识就丰富多了,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文献窥见一班。
从甲骨卜辞和《诗经》看,商周时代已经对地形及水文有了明确的划分。
陆地分成山、阜、丘、原、陵、冈;河床地带分为兆、厂、渚、浒、淡;水域类型有川、泉、河、涧、沼、泽、江、汜、沱、等。
《尚书.禹贡》是我国第一部区域地理专著,它以天然的山川、河流、海岸为界,将疆域划分为九个大的自然区,称为九州。
又按照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记述了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间的20多座山岭,为后世风水师的“龙脉说”提供了依据。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堪称上古地理百科全书的文献。
它由《山经》、《海经》、《大荒经》三部分组成。
《山经》又称《五藏山经》,它依东南西北中方位,记述了447座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山岳地理专著。
《山经》记载了神秘的山穴,如《南山经》有“南禺之山……其下多水,有穴焉。
水春则入,夏乃出,冬则闭。
”《管子》一书的《地员》《地度》《地数》等篇目是杰出的地学论文。
《地员篇》论述了地势、地形、土壤、水文,并以“五土配五音”,后来发展为“五音五行”的风水观念。
风水的发展过程与门派
![风水的发展过程与门派](https://img.taocdn.com/s3/m/6439e51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b.png)
4、八宅派:八宅派总结起来有二点,门配九星论吉凶,找到自己命宫是东四命或西四命,四吉星与四凶星。配吉星就吉,配凶星就凶。后面我会重点讲八宅风水。
夏商周三个时期,风水还是于初步的发展阶段,称作“卜居”。
这个时候对风水还是初步发展的时期,人们选择风水就是“卜居”。卜是占卜的卜,居是居住的居,就是借用占卜来选择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有文字记载中《史记.周王本记》“成王使召公,卜居,九鼎焉”。还有《尚书》“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
所以,夏商周三个时代,还没有对风水理论形成完美的概念,大多都是先占卜预知这个环境的好坏,再选择有山有水又便利的居住地方,来确定风水宝地。
接着到了三国时期,也出现二个代表形人物,分别是管辂和郭璞。管辂这个人在《三国志》有很多神奇故事,说他是神仙一样的人物。有一次管辂路过“毌丘俭祖墓”,靠着树哀叹不已,情绪极为低沉。别人问是什么原因,管辂说:“林木虽然繁茂,但不会长久;碑诔虽然很美,但是没有后人看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鸣,四种危害已经具备,遭灭九族”。结果毌丘俭不久就发动了叛乱,他家族的人全被株连九族。其中玄武、苍龙、白虎、朱雀就是风水学中的四象之法,代表为东西南北方。他写了一本书名《管式地理指蒙》;
形式派又分为三个小派:峦头派、形象派、形发派。理气的小派更多 :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飞星派、五行派、三元派、九星飞泊派、奇门派。星宿派、金锁玉关派等。
清代的丁芮朴在《风水祛惑》说风水之术,大抵不出于形势、方位两家;言形势者今谓之峦体,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唐宋时人,各有宗派教授,自立门户,不相通用。
中国风水十大名著——学风水必看
![中国风水十大名著——学风水必看](https://img.taocdn.com/s3/m/4689479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0.png)
中国风水十大名著——学风水必看一、中国风水第一书——《宅经》宅经《宅经》亦称《黄帝宅经》),相传黄帝所作。
讲述了人与住宅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宇宙的和谐。
该书认为宅是阴阳之枢纽,首次将住宅分为“阴宅”和“阳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
二、中国风水文化之宗——《葬经》葬经《葬经》亦称《葬书》,西晋郭璞著。
郭璞是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葬书》奠定了中国风水-葬乘生气的理论基础,受后世代风水界的推崇,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
三、形势派风水权威圣典——《撼龙经》撼龙经《撼龙经》为唐代杨筠松所著。
杨筱松是风水形法派的鼻祖,被历代形法派风水学家尊为宗师。
《撼龙经》具体分析寻龙捉脉之法,指导怎样选择聚气旺财之地,是龙脉风水的最权威圣典,被誉为“中国古代测绘学之最”,也是历代研究风水学者必读之书。
四、理气派风水创世代表——《催官篇》催官篇《催官篇》为宋代赖布衣撰。
赖布衣被尊称为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
《催官篇》继承总结了古代地理风水学术概论,研发和补遗前人之不足,独创编写了龙的规律,详细的描述龙的作用和缺点,龙的祸福相关论说,把龙穴、砂、水、局表露无遗。
是地理阴阳学术的一部风水经典。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
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
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
刘诗芸
![刘诗芸](https://img.taocdn.com/s3/m/1b91b36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9.png)
相关报道
围墙院落、阶梯门楼、厅堂卧室之布局,无不体现了内外有别、众子拱主、八卦阴阳等诸多约束, 这就使住宅的格局与形式本身就是一个进行“修身”、“齐家”的道德教化场所。《黄帝宅 经·序》:“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未能悟斯道也。”也就是说, 住宅不仅应当是天地阴阳交汇平衡、人们物质生活的场所,而且还应是人们社会精神生活准则的 空间存在模式,是建筑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住宅营建是一门极深的学问。“非博物明 贤”者是不能深察其奥妙的。古人认为,治国先治家,风水好的住宅配合人文教化,方可达到 “家代安昌”,进而实现“治国、明德,平天下”的最终抱负。杨益在其著述《玉尺经·逐吉赋》 中写道:“常闻英雄豪杰,实钟岳渎之灵。是故龙来入局,固有清浊之殊途。群砂翕聚,岂无吉 凶之异应。”是说山川之灵秀,是会感应人的。“人杰”是因“地灵”。环境之异同,会有吉凶 之异应。
人物简介
2008年9月,由国内外华人共同倡议的《全球华人易学名人峰会暨风水文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 遗产第二站推动仪式》在赣州市兴国县举行,刘诗芸被推选为首席主持官。他为大会撰写的《碑 文序》被选定为大会唯一的纪念文章,镌刻在兴国县三僚村杨公祠广场的纪念碑上。 2009年8月,刘诗芸是我省唯一应邀参加在广州举办的《首届中国传统文化论坛及名人峰会》。 在此会上,他被评为“十大易学名师”,荣获金牌。 香港中华国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学名人》杂志2010年8月刊将他列入《贵宾名人榜》。2010年10 月,世界风水大会将在赣州召开,刘诗芸被推选为大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兼学术组副组长。 由于刘诗芸在中国传统文化及风水学研究的高深造诣,香港《商务·旅行》杂志社慕名采访刘诗 芸并在“极致人物”栏目中特别撰文进行介绍。2010年11月在江西赣州市举行的《世界首届风水 文化大会》,刘先生被推选为大会副秘书长,主持了学术研究讨论大会。
风水学的历史
![风水学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9ee5c75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b.png)
风水学的历史1.中国风水学历史有哪些中国风水学起源与发展中国风水学起源甚早,历经朝代更迭而广为发展和流传,至今己形成派别林立的理论体系。
纵观历史,风水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夏商周是风水学说的萌芽期,先秦是风水学说的孕育期,唐宋是盛行时期,明清是泛滥时期。
在原始社会,人们迫于恶劣的自然环境选择适宜栖息繁衍的“近水向阳”之地,就是风水学最开始的实际应用。
文字出现以后,风水学也随之见诸记载。
商朝的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卜宅的记录。
《逸周书》中也记载“土宜天时,百物行治”,附天观地成为后世风水术的依据。
战国先秦时期,随着《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盛行,开始建立起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导的学术思想。
这时出现了相宅活动:《尚书》载“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这是相阳宅;《孝经》载“卜其宅兆而厝之”,这是相阴宅。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承袭了以往的“土宜”观念,同时开始有了“气”的概念。
汉代出现了《堪舆金匾》、《宫宅地形》、《移徙法》、《图宅术》等风水着作,标志着风水学在理论上有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
魏晋时期,郭璞在《葬书》中将风水术从传统的相地术中抽出,对风水下了定义,并全面构架起风水理论,因此被称为风水鼻祖。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鼎盛时期,各种学术 ... 风水理论体系日渐完善。
江西派风水师杨筠松在民间实践风水勘察和授徒,起到了全面推广的作用。
到了近代,陈抟、邵康节、朱熹和蔡元定等着名易学家对风水进行了阐释和认定。
一些风水着作相继出版,从而出现了以江西形法派和福建理法派为主体的风水学理论体系。
明清两代,通过对各类风水学朽籍的收集整理,以及学者们的不断探研,风水理论己相当完备。
风水师的勘察活动己从帝王宫殿走到城乡民宅等各类场从民国到现在,学者们主要是对中闰风水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评估和研究。
唐代形派大师杨筠松杨筠松,《唐书》无传,宋代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
传闻杨筠松元名益,字叔茂,筠松是他的号,祖籍窦州(今广东信宜县),寓居江西,自称救贫先生。
中国的风水文化浅谈
![中国的风水文化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0294be7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b.png)
中国的风水文化浅谈中国的风水文化浅谈新一代新西兰人文经济学家也对中国风水下了一个定义,他说中国风水是寻找建筑物之间的协同,这种协同不能说是科学的,也不能说迷信的,因为它同时包含了这两个方面。
什么是风水文化?对中国建筑风水下定义最早的是中国古代六千年前,据说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这样解释“风水”道:“葬者乘生气也。
生气,聚气也。
气聚而后能生,不聚,则不能生也。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为之风水。
”关于风水文化,运程学有自己的定义:中国风水是以阴阳五行和周易原则为理论依据,寻求与人类生息相适宜的最佳地点及综合评价。
一、风水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的风水文化是怎么兴起的?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研究,我认为它的产生和发展是有科学道理的。
我们的先人大概在六千年前,为了生存、生产需要摸索一套生产的经验,中国的黄河也有黄河支流流进,但是有一个气侯特点,就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多风,这种情况下,当时的人们为了生存必须要找一个北边有山,在山的南坡做一个洞穴抵御寒风的侵袭,在洞前面则希望有一条河流便于生活和农耕,他们希望四周有草木可以饲养牲畜,狩猎以便生存。
因此提出了森林茂密、地势平坦的标准。
根据调查,在西安的半河村发现了一个男性的死尸,这个尸体的.左面有贝壳摆的龙头,右边有贝壳摆的虎头,也就是六千年前我们的风水属于左青龙、右飞虎。
可以这样说中国风水的产生应该不低于六千年。
到了汉朝,风水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当时不但出了书,而且还出现了专门和老百姓谈风水的工种,当时不是那么丰富,到了唐朝非常盛行,包括易学的商众思想、平衡阴阳等等。
在宋学产生了好多易学家,风水文化到宋朝的时候应该说从理论上达到了一个高峰,到了明清年代,风水文化就非常非常的盛行,好多人通过对风水的研究总结出一些个人的经验,创造出不同的理念。
二、风水文化的主要内容风水主要是研究什么内容呢?1、建筑物的选址风水理论的起源有建筑选址说、考古说、“四象”说、《易经》说,其中建筑选址说与建筑规划关系最为密切。
风水的发展演变史
![风水的发展演变史](https://img.taocdn.com/s3/m/43430d1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e.png)
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中国人对地理风水的意识产生很早,“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在那种危机四伏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先以树木为巢舍,后来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首先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造。
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半坡村遗址,“选址多位于发育较好的马兰阶地上,特别是河流交汇处……离河较远的,则多在泉近旁。
”西安半坡遗址就坐落于渭河的支流浐河阶地上方,地势高而平缓,土壤肥沃,适宜生活和开垦。
到了殷周时期,已有卜宅之文。
如周朝公刘率众由邰迁豳,他亲自勘察宅茔,“既景乃冈风水师入门知识,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诗经·公刘》)到了战国与先秦时期,是风水理论的形成时期,司马迁《史记·樗里子传》载:战国秦惠王异母弟樗里子,生前自选地于渭南章台之东,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宫夹我墓。
”至汉兴果然,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
反映了当初活人的住宅和死人住宅的选择规律。
秦代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成为风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汉代时,人们已将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互相配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对宇宙总体框架认识的理论体系。
这个框架是风水学的理论基石,对风水的应用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风水由以前人们只是用于卜宅、相宅的机械活动,升华到理论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代,风水理论已经逐渐完善,如托名郭璞的《葬书》一直被推崇为风水理论的“经典”。
同时他还著了《葬书锦囊经》。
当时的风水师也颇受推崇,如管辂以占筮、相术、相墓著称于世,据说他经过魏将母丘俭的墓,曾“依树哀吟。
”人问其故,曰:“树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失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已备,法当灭族。
”唐宋时期,风水学普及最突出的表现是《葬书》的流行、罗盘的广泛使用。
《青囊奥语》的诞生,使风水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流源。
这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科学的发展所决定的。
隋末到唐时,李播、李淳风父子作《天文大象赋》、《大衍历》、李淳风负责编纂的《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等诸多的天文书籍,皆对天上各大星座作了详细的描述,使风水之学与天地相对应。
风水学起源及发展历程
![风水学起源及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40b8d4e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b.png)
风水学起源及发展历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这些被时光沉淀下来的国学精髓,从尘封已久的历史中走出。
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典籍,《易经》被世人所熟知,誉为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源头。
风水之学源于易学,自龙马负图,神龟载书后就有了河图与洛书,在《易经·系辞》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中国风水学在学理上有着浓厚的易经五行基础原理风水形成风水学、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是中国风水学的三大科学支柱。
天、地、人合一是中国风水学的最高原则。
中国古代科学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上下五千年的实践、研究、归纳和感悟,形成了著称于世的东方科学—中国风水学。
风水是自然界中易学文化与人类生存环境结合的完美体现,是人类对自然良好生存环境的追求而达到福、贵、寿的一种本能;是天、地、人合一揭示茫茫宇宙奥秘愿想的途径。
中国风水学发展的历史可大致分为七个时期,即先秦、秦汉、魏晋、隋朝、唐宋、明清、民国;每段历史都因不同的社会环境而有不同程度的传播。
发展历程先秦:风水学之萌芽时期风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的狩猎时期,但当时严格意义上的风水学还没有产生,只是出现了与风水学相关的相地知识,为后来风水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前提;人们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知道择地而居;先秦时就有相宅活动,先后有盘庚、公刘、周公等人在相地实践中都作过贡献。
秦汉:风水学之酝酿时期秦代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地脉观念,讲究风水地脉的习气无论是在朝廷还是民间都很盛行;汉代时,风水理论开始逐步成形,当时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已经出现,出现了《堪舆金匮》和《宫宅地形》这些风水学的奠基之作,形成了先哲对宇宙的总体认识构架;这些理论对风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奠定了风水最初的理论基础。
魏晋南北朝:风水学之传播时期到魏晋时期,风水理论体系初步建立,这个时期风水学流传很广;产生了像管辂、郭璞这样的风水宗师,三国时的管辂《管氏地理指蒙》是其经典之作,晋朝郭璞《葬书》是风水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此书系统的提出了风水的基础理论,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而且被后世从事风水研究学者普遍尊郭璞为风水奠基鼻祖,《葬书》的问世,成为以后风水发展的重要标志;自晋以来,风水学在我国开始传播。
中国风水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
![中国风水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cb6d801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9.png)
中国风水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中国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风水对于城市建筑、宫殿、陵墓、甚至一些家庭住宅的建造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风水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历史发展风水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风水之义,……阴阳之义也。
”可以看出,早在《易经》时期,风水就已经被当做一种哲学、宗教、卜筮和文学的重要内容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水逐渐发展成一门实际的学科,成为地理、气象学和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岁月沧桑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水的理论逐渐发展成熟。
在唐朝,郭璞写了《风水广义》一书,对于宅院、墓穴、城墙等地理环境做出了详细的评估。
在明朝,庞翁舜的《风水真形》、杨辉的《风水正宗》等书籍大大推动了风水学的发展。
在清朝,风水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普及,成为了当时皇帝官位的重要参考材料,而且这种发展一直持续到了现代。
文化内涵风水虽然是一种传统科学,但也存在很深的文化内涵。
首先,风水与中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息息相关,在古代的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风水学把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探讨着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创造出优越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风水的这些内涵又源于古人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及其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思想遗产。
其次,风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精神内涵。
风水与阴阳五行学说息息相关,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哲学中最重要的学说之一,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风水学是阴阳五行的实际应用,也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恭敬和热爱,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精神。
总之,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风水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仅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更是一种深刻的哲学、卜筮和文学内涵。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和世界观的美妙。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水学在现代中国依然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信仰和追求之一。
风水的起源及历史具体介绍
![风水的起源及历史具体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2cea24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9.png)
风水的起源及历史具体介绍很多人认为风水是迷信,然而很多富豪都非常相信风水。
有人说那些富豪是怕,所以才相信!但是多人对风水都不了解。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风水的起源及历史,希望能帮到你。
风水的起源从古到今,风水学派的著作甚多,门派也是百家争鸣,但是当今两大主流无非是形势和理气两大派。
虽然两大流派各有所长,但是当上升到一定成次以后,确是殊途同归,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那么何为堪舆?《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舆,地道也。
”堪即天,舆即地,堪舆学即天地之学。
它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寿夭穷通。
因此堪舆(风水)与人之命运休戚相关。
从之所以叫风水上又可以看得出,风和水在整个堪舆界学术理论中的重要性。
其实,研究风和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研究“气”。
《黄帝内经》曰:“气者,人之根本;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顺之则亨,逆之则否。
”《易经》曰:“星宿带动天气,山川带动地气,天气为阳,地气为阴,阴阳交泰,天地氤氲,万物滋生。
”因此,可以看出气对人的重要性。
但为什么要研究风水呢?其实,气与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古书载: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又说:“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
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
”《水龙经》也有“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等等,都说明了风和水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从宏观上讲,靠水的地方就比不靠水的地方要发展的快。
比如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在二十世纪中叶,亚洲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得风气之先,于六、七十年代经济飞速增长,一跃而成为亚洲经济的排头兵,给整个亚洲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为世界所瞩目,被称作亚洲四小龙。
揭秘风水从古到今的发展史,清朝400名风水国师保卫皇权
![揭秘风水从古到今的发展史,清朝400名风水国师保卫皇权](https://img.taocdn.com/s3/m/ca77fda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1.png)
揭秘风水从古到今的发展史,清朝400名风水国师保卫皇权中国风水学的形成由来已久源远流长, 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原始社会和夏商周原始社会虽然没有风水学的说法, 但因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人提出的生存挑战, 又因为是农牧社会,当时的人们必须“择地而居”,选择“近水向阳”适宜人类繁衍栖息的地方。
这是一种适应性的选择。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 风水学随即见诸文字记载,如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关于卜宅的记录。
从后世发掘的大量甲骨文卜辞和?诗经?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在商周时期就以将陆地区分为山、埠、丘、原、陵、岗等不同的地行地貌,将水城分为川、泉、河、洞、沼、泽、江、等,当时对大地的差异性有极为细致的分类,为日后的“相地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尚书?中, 将当时的疆城以河流、山脉为界,划分为九州,这也是后来中国称为“九州''的由来。
在?周礼?中出现了这样的文字“以土宜之法,办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卸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
''开始出现“相民宅”的说法,并有了“土宜法”这种相地的知识系统。
速周书?载“土宜天时,百物行治”,可见,土宜”呼应天时,附天观地是当时百物的运行规则,也是治事的方法,因此成为后世风水术的依据。
周朝时期,周武王营建洛邑时,就命周公相地, ?尚书? 载“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
”可见周朝人相信占卜,周公也是一位相地高手。
战国先秦时期各种学术兴起,随着?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盛行,开始建立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导的学术思想。
秦姑皇统一中国后,不仅承袭了以往的“土宜”观念而且更加具体,同时开始有了“气”的观念。
又据?太平寰宇记?卷九五记载,秦代的长水县有一座山(今浙江省嘉兴县南边) ,秦始皇听术士说山上有王气, 便遣发了一批死囚去挖山, 囚徒们受不了劳苦, 一哄而散。
秦朝秦始皇建造的阿房宫占地近300里,离宫别馆追布在山谷,以南山为宫门,以樊川做池子,阿房前殿可坐近万人。
?风水一起学2-风水的起源发展和流派
![?风水一起学2-风水的起源发展和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e936c17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7.png)
风水一起学2-风水的起源发展和流派中国风水最早起源于原始时期聚落遗址时代,孕育于先秦,发展于秦汉,传扬于魏晋南北朝,顺延于隋唐五代,盛行于宋朝,泛滥于明清。
基本流派有形势派和理气派。
秦汉是风水酝酿时期,秦代有了成熟的地脉观念,讲究风水地脉的习气无论是在朝廷和民间都很盛行了。
汉代时,风水理论逐步形成。
当时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已经出现,并且形成了先哲对宇宙的总体认识构架。
先秦是风水思想的萌芽时期,人们早在原始社会就知道择地而居。
《墨子·辞过》中说:“古人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居。
”这与后世风水师提倡的近水而居原则是吻合的。
秦汉是风水酝酿时期,秦代有了成熟的地脉观念,讲究风水地脉的习气无论是在朝廷和民间都很盛行了。
汉代时,风水理论逐步形成。
当时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已经出现,并且形成了先哲对宇宙的总体认识构架。
这些理论对风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奠定了风水最初的理论基础。
此外,对墓葬、住宅也开始讲究,期间出现了《移迁法》、《图宅术》、《堪舆金匮》、《宫宅地形》、《禹贡》等有关书籍。
风水在魏晋南北朝流行很广,产生了像管辂、郭璞这样的风水宗师。
管辂是三国平原术士,以占墓有验而闻名天下,流传到现在的《管氏地理指蒙》就是其经典之作。
晋朝郭璞著《葬书》是风水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本书专论阴宅,但发展迅猛并反过来影响阳宅理论的发展。
自晋以来,风水在我国开始迅速传播。
另外民间也出现了很多擅长风水术的无名隐士之士,流传着很多关于风水的小故事,可以看出当时整个社会对风水的接受和传播情况。
隋唐五代流行占卜葬日与推断葬地吉凶的做法,出现了有名的地相师萧吉,著有《相地要录》、《宅经》、《葬经》、《五行大义》等书被后人景仰。
唐朝是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鼎盛时期,各种学术广泛兴起。
风水最突出的就是罗盘的广泛使用,并且作为一种理论日益成熟。
当时著名文化人都懂风水,出现了张说、浮屠泓、司马头陀、杨筠松、丘延翰等一大批名师,并且新的风水理论层出不穷,尤其以东南地区发展最快,以江西派为代表的形成了形势派(峦头派),以福建派为代表形成了理气派,大大丰富了风水理论体系。
中国风水简史二,(4)
![中国风水简史二,(4)](https://img.taocdn.com/s3/m/1b07590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9.png)
中国风水简史二,(4)二、周代(元前1134年-元前247年)的卜筮迄至周代(公元前1134年-公元前247年),周文王根据伏羲以仰观俯察象形大自然所创画的先天八卦为体,创造了后天八卦,并作《易经》,孔子作了《易传》。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文王拘吴里而演《周易》。
孔子晚年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自此,中国风水的卜宅,由龟卜渐次转化为卜筮。
蓍草所谓筮,《说文》云:'筮,易卦用蓍也',即卜卦用的蓍草。
卜筮,即是用卜数蓍草的数据推演所得卦的卦象卦爻辞来推断吉凶。
这种筮法,与龟卜是不相同的。
龟卜可以直观龟甲灼列的现象而定吉凶,筮卜是依据籍草数据,通过得卦的卦象卦爻辞的解释来定吉凶,即是《周易》的卜卦。
周承殷制,周人营邑亦是占卜而定,《书经·周书·召诰》记载: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
王朝步自周,则至丰。
惟太保先周上相宅,越若来,三月。
唯丙午出,越三日,太保朝至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
是说周成王于二月二十一日早晨,自镐京来到丰后,太保召公在周公之前先行到洛勘察,至下月初召公又来到洛,占卜得吉,并开始营建洛邑。
周公(文王之子,名旦)卜洛,相宅于湹涧之间,成为中国卜宅风水的典模。
在洛阳附近考古工作者已发现多处商周宫殿建筑遗址。
我国最早的卜筮专著是《周易》,据司马迁《史记》载,其作者大体是周文王作《易经》,孔子作《易传》,或者此二人是《经》、《传》的编撰整理者。
其次是朱熹撰《周易本义》。
三、秦汉(公元前246年-公元219年)的相宅相墓秦汉(公元前246年-公元219年)时期的术数也是萌芽于原始社会,至夏商周三代,就已定型,《周礼·春官》说的:'大卜掌三易之法,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
'《连山》是夏代的易学,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由艮卦开始,应当是游牧时代产物,在草原观看天象而创《连山》。
风水的历史文化(下篇)
![风水的历史文化(下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8d01e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c.png)
风水的历史文化(下篇)元代时期,风水发展状况不佳。
一直到元二十八年即公元1291年,在各路衙门设立阴阳学,括天下阴阳户口,仍立各路教官,有精于艺者,岁贡各一人,果有异能,则于司天台内许令近侍,这是元代风水的唯一亮点。
到明代,风水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由于帝王对风水的重视,风水术在民间也有广泛的应用。
当时许多大户人家都会请阴阳先生来看住宅和坟冢的营造,特别是朱元璋在建都金陵,在都城的风水方面花费了许多精力。
金陵城外诸山,都面向城内,有朝拱之意,只是牛首山和太平门外的花山,背对城垣,没有拱卫之意。
朱元璋对此不太满意,传说他命令刑部带着刑具,将牛首山痛打一百棍,在牛鼻处凿洞用铁索穿过,使牛首山势转向内,同时在花山上大肆伐木使山秃黄。
不仅如此,朱元璋当时想要建都北平。
由于北平依山而居,俯视中原。
近接陕中、尧、舜、周、文支脉,非常容易扩展其权力。
但大臣建议,元朝建都北平,地气已尽,南京是兴王本基,而且宫殿已成,没有必要迁都。
而且古人说在德不在险,加上战事还没有最后的结束,不要移都北平。
因此,朱元璋将都城迁到北京,且在北京的建造均是按照风水理念进行。
由于朱元璋对风水文化较为重视,在他身上有许多有关风水的小故事,也曾多次会见风水大师。
有一次,一位风水师当着他用量天度地之物说,某地下有石头如虎。
朱元璋信以为真。
除此之外,他还派许多风水师为自己卜寿陵,廖俊卿、游朝宗等人来到昌平县以后,相得那里的一座山很吉祥。
他本人亲自视察,改山名为天寿山。
在朱元璋领军人物对风水术的宣传影响之下,明代著作应有尽有。
但实际上风水逐渐走向了衰落。
由于各路风水师按照不同理念来进行实际操作,使风水术在世俗化的过程中也变得琐碎化。
其中比较出色的理论书籍是蒋平阶编写的《水龙经》。
蒋平阶是松江人,那地方无山可言,但是水系丰富,所以该书的宗旨就是把水当作山来看待。
所谓水积如山脉之住,水流如山脉之动。
告诉人们如何根据水的走向和变化找到生气,从而成为在无山之地开谈风水的经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风水发展简史》
内容提要:
全书叙述了中国风水从古代萌芽、发展到近代的风水门类流派纷呈,大部份风水流派逐渐误入江湖化的全过程。
文章概述了各类风水流派的主旨和理论观点以及它们的异同。
重点介绍了东晋郭璞、唐代杨益(筠松)的具有唯物辨证思想的风水观、理论依据及其典籍。
作者还就如何历史地看待中国风水的问题作了较为正确、科学的论述。
本书作为读者了解、研究中国风水的发展及其主要文史典籍,不失是一篇导读的好文章。
第一章中国风水的萌芽第一节原始风水据传我国远古是有巢氏发明了巢居,轩辕氏发明了穴居。
巢居是人们依树而居的方式。
这种树居的方式在地势低洼和气候湿热地区或季节是广泛使用的,后来发展为干栏居。
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的民族和地区在使用这种居住方式,如非洲、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以及我国的西南地区。
而在地势高亢或寒冷的地区或季节,原始人类则选择天然洞穴作为他们的栖身之地。
这已为考古学所证明了的,如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广东马
1 / 3
坝人等均是依洞而栖的。
正所谓古人云:
quot;夏则居橧巢,冬则居营窟quot;。
原始社会的人类,为了抗御外来自然界的侵袭,如野兽的袭击,气候寒暑等,而择居于树上或山洞。
这种择居条件,除考虑树木是否牢固,土洞会不会塌方的安全以外,可能也会考虑到阳光的照射、气候的变化、位置的适宜、通风采光等等。
这种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观点,就是中国风水的原始观点,即是中国原始风水术。
巢居树上或栖居山洞的实施,如树上的造巢或山洞除去杂草污泥等,可以说就是我国建筑工程或者是建筑学的开始,这一漫长时间的风水,可称为中国的原始风水,或原始建筑。
第二节氏族风水大约到 6、 7 千年前,人类已发展到氏族社会,人们过着母系氏族群居生活,由原来的动荡不定的游牧、采集、渔猎的生活,发展到相对稳定的农耕生产生活,为了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便利,也就必须择地而居。
仰韶文化的氏族村落都分布在河流两岸的黄土台地上。
著名的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村落遗址,就坐落在一块面临浐河的台地上,南依白鹿原,白鹿原林木茂密,浐河河水清澈,人们在这里劳动生产,安居乐业。
这个遗址有 1 万多平方米,由居住区、制陶作坊和公共墓地
---------------------------------------------------------------最新资料推荐------------------------------------------------------ 组成,是一个大型的氏族聚落。
稍后的龙山文化也大多选择在近水向阳的台地上营建氏族聚落。
这种择地的标准或要求,如依山傍水,蔽风朝阳等,就是群居风水,或称为氏族风水。
我国考古学家就是根据quot;依山傍水朝阳quot;这一风水观点,首次在河北省武安县发掘出磁山遗址。
相继在河南省新郑县发掘季冈遗址。
在江西省赣南地...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