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

合集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

名殊 字同叔 “殊途同归” 《周易.系辞下》 曰:“天下同归 而殊途,一致而 百虑”, 在现代汉语中也 有“特殊”一词, “叔”表排行
意义相顺
曹 操
国曹操 名操 字 孟德 《荀子。劝学》 有“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 是之谓德操” 现在:有“道 德情操”之说

意义相顺

白居易
字乐天,号 香山居士, 又号醉吟先 生
山居秋暝
崇教
唐朝 李持盈 玉真公主
道号:无上真 字:玄玄
拆字
老 舍

合则为名,拆则为字。 南宋诗人谢翱 名翱 字皋羽 老舍原名舒庆春 名庆春 字舍予
拆字
查良镛
金庸
上举的诸人之“字”均有两字组成。其中一个为主 (也有些“字”中两字都起作用),另一个为辅, 为主的与“字”有意义上的联系,为辅的只起修饰 作用,例如: ①涵义丰美之字: 四、 子、甫、元、君、玄、宝、智、义、仁、耆 、 何谓 公、翁、卿、倩、彦、伟、休、 道、孝 …… “衬 ②次第,孟(伯)、仲、叔、季 最典型例子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 字” 孙策 老大 字伯符 孙权 老二 字仲谋 孙翊 老三 字叔弼 孙匡 老四 字季佐

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
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 的人命名;
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 古人直称姓名有三种情况: (1)用于自称: 庐陵欧阳修 (2)用于给人作传记: 廉颇者,赵之良 将也。 (3)用于厌恶的人: 不幸吕师蒙构恶(è)于前
1、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 亲或长者给取的,只限于古代有身 份的人。

1、号又叫别号、表号、别称。 2、号初为自取,称自号,以显示某种志 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 青莲居士、东坡 居士 。 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赠号,称尊 号、雅号、谥号、绰号等。)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献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古文常识【人名称谓】

古文常识【人名称谓】

古文常识【人名称谓】古文中的人名称谓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称唤。

字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

名与字的联系名与字词义相近屈原名平,字原。

“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

名与字意思相反曾点,字皙。

“点”指小黑点,“皙”指肤色洁白号又称别字,号又叫别号、表号。

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字以上的。

(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注: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名、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

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名、字、号常见考点清单:1. 何时、何地、何人取出生取名由父亲,成年命字与之同号多由己心情定,称名表谦字号尊2.名、字之间有(正/反的)联系3.重要人物(名、字、号)要记清称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善贬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常见考点清单:1. 谥号意含褒和贬2. 朝廷不给平民赐3.帝王谥号辩圣愚【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表扬性的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惠、昭、宣、元,成、平、明、桓、献、康、穆批判性的乱而不损曰灵,杀戮无辜曰厉,近内远礼曰炀表同情的恭仁短折曰哀,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mǐn)称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姓氏和名号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姓氏和名号



三、号

庙号 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 并以题庙室,这就叫庙号。 庙号始于殷代,如太甲称太宗,从汉朝起,每个朝代的第一 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其后的嗣君称太宗、世 宗等。如汉代刘邦称高祖,汉文帝刘恒称太宗,汉武帝刘彻 称世宗。但是,在汉代还不是每个皇上都有庙号,必须是生 前"有功"或"有德"者才可以称"祖"、称"宗"。南北朝起,称"宗 "已滥,从唐朝起,几乎无帝不"宗"了。
四、避讳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 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那时,人们对 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 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 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 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 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
三、号
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 廷根据他们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 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叫作“谥”或“谥号”。 谥号是用一些固定的字来表达的,这些字具有特定 的含义,用以表示对死者的贬斥哀怜和褒扬。如汉 文帝,"文"表示"经天纬地",这是褒扬。皇帝的谥号, 一般由礼官仪上;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如 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 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 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 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二、名和字
1、名、字的起源 《说文》曰:“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 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 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者,乳也。”本意为哺乳, 生育。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谥号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谥号

(1)别人赠号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 人。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 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 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三句带“影”字的 好诗,人称“张三影”。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 王临川;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 王右军(王羲之);汤显祖称汤临川。 3)以封爵、谥号为号。如王安石,谥号文。 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 公。岳飞,谥号武穆等。
文人雅士们成年后自己起的,所以也叫“自号”,它是名
和字之外别起的一种称谓,因而也叫“别号”。
5.何谓号
例:
欧阳修贬官滁州时作《醉翁亭记》,自号“醉翁” ;贬 官蔡州时, 作《六一居士传》,改号“六一居士”,自 称家中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 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再加上自己老翁一个,合而为 “六一”。
法度”。(秦始皇名赵正)
民国时期,避讳才退出历史舞台。
避讳
3.避讳的方法 ①改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剪击 荆。”(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 “荆”。) 《汉书》中,凡“邦”皆改为“国”。 东汉时将秀才科改名为茂才科。 唐时改观世音菩萨为观自在菩萨,或改作观音菩萨。
《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 夫”。
古人的名、字、号
3.名、字的区别
“名者,己之所以事尊,尊者所以命己;字则己之所以接卑,
卑者所以称己”(《太平御览》卷362“名”字条下所引
《秦记》)
敬称、尊称、下对上称字;自称、谦称、上对下称名。
平辈之间一般都称字,只有在很熟悉的朋友之间才称名,
古人的名、字、号

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一)

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一)

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一)古代文化常识一:姓名和称谓(一)古人的名、字、号1、名、字古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

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笄,jī,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关系。

①意义相近。

屈原,名平,“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

如:原野。

《尔雅·释地》:“广平曰原。

”诸葛亮,字孔明(后人取字,通常是两个字)。

韩愈,字退之。

曾巩,字子固(子,指男子)。

辛弃疾,字幼安。

张衡,字平子。

毛泽东,字润之。

②意义相反。

北宋词人宴殊,字同权。

朱熹(熹,光亮,光明的意思),字符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

曾点,字皙(皙,人色白也;点,小黑也,引申为污)。

③意义相关。

苏轼,字子瞻。

“登轼而望(与瞻同义)之。

”字前后常加“父”、“甫”、“子”、排行等字。

如:王回深父;仲尼;管夷吾,字仲;王安石,字介甫(介的意思是独,独特);蒋中正,字介石。

孟姜女,姓姜,字孟(孟仲叔季或伯仲叔季)。

2、别号除了名和字以外,古人还有别号(又称别字)。

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

名和号不一定有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字以上的。

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字数多的可以压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欧阳修,自好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李清照,易安居士。

白居易,香山居士。

李渔,号笠翁。

姜夔,号白石道人。

辛弃疾,号稼轩(轩,古代一种有帷幕而前顶较高的车子)。

王安石,号半山。

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

3、称官职杜甫,杜工部;刘备,刘豫州;王维,王右丞(尚书省,尚书令,正二品;尚书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尚书左、右丞,各一人,左丞正四品上,右丞正四品下)。

文言文:文化常识之名字称谓

文言文:文化常识之名字称谓

知识 讲解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 称王临川。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 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 “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爵 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 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 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学而 时习
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男子20岁加冠之年,女子15岁及笄之年)。名和字是为了便 于他人称谓,对晚辈平辈一般称名,对尊辈一般称字、号、籍贯、官职、封爵等。 B.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 陶潜号五柳先生。 C.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汉文帝”是称谥号的;“宋仁宗” 是称庙号的;“乾隆”是称年号的。称谥号最早,年号自汉武帝始,庙号自唐太宗始,一个 皇帝一个年号则自朱元璋始。 D.谥号,专指皇帝或诸侯、后妃、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 评价称号。褒扬的帝王如文帝、武帝等,大臣如文忠、武穆;贬抑的帝王如”周幽王“”周 厉王“,“恶谥”的奸臣如秦桧为缪丑等。 答案:A 解析:平辈一般不称名。
号: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别号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 人生追求的体现。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一)姓与氏的区别与联系:上古有姓有氏。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不少古姓如姜、姬、姚、瀛、姒等都加女旁,这暗示先民曾经经历过母权社会。

后来由于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每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二)周代的姓氏制度: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

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姓是用来“别婚姻”的,氏是用来“明贵贱”的。

周王室及其同姓封国如鲁、晋、郑、卫、虞、虢、吴、燕等国都是姬姓;异性封国如齐是姜姓,秦是嬴姓,楚是芈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

1、上古同姓不婚,贵族妇女的姓比名更重要,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区别,则在姓上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

例如:孟.姜、伯.姬、仲.子、叔.姬、季.芈出嫁以后如果要加以区别,就采用下列几种方法:(1)在姓上冠以所自出的国名和氏。

例如:齐.姜、晋.姬、秦.瀛、陈.妫、国.姜(国,氏)(2)嫁给别国的国君,在姓上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

例如:秦.姬、芮.姜、息.妫、江.芈(3)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上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

例如:赵.姬(赵衰妻)、孔.姬(孔圉妻)秦.姬(秦遄妻)、棠.姜(棠公妻;棠,邑名)(4)死后在姓上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

例如:武.姜(郑武公妻)、昭.姬(齐昭公妻)共.姬(宋共工妻)、敬.嬴(鲁文公妃)文.姜(鲁桓公妻)、齐.归(鲁昭公母)2、氏的情况比较复杂。

(1)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

例如:郑.捷(郑文公)、蔡.甲午(蔡庄公)齐.环(齐灵公)、宋.王臣(宋成公)(2)卿大夫及其后裔则以受封的邑名为氏。

例如:屈.完、知.罃、羊舌..赤、解.狐或以所居的地名为氏。

例如:东门..敬叔、百里.孟明视..佐、南宫..襄仲、北郭或以官名为氏。

例如:卜.偃、祝.舵、司马..克..牛、乐正(3)古人还有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的。

例如:孔.丘(宋公孙嘉之后,嘉字孔父)仲孙..阅(鲁公子庆父之后,庆父字仲)叔孙..得臣(鲁公子牙之后,牙字叔)季孙..肥(鲁公子友之后,友字季)庄.辛(楚庄王之后)(4)此外还有以技为氏的,如:巫、陶、甄等。

中国文化常识之姓名字号

中国文化常识之姓名字号



1.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 2.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 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旧说上古 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
3.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 的确定。

“字”的来源
1、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 取的,用以表示其社会权利和义务的标志 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2、古代男子一般在______岁行冠礼,女子一 般在_______岁行笄礼。 3、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 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 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成人后,称字是对平 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 (1)表扬的,例如:经纬天地曰文、布 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柔质慈民曰 惠、圣闻周达曰昭、安民立政曰成、照临 四方曰明、辟土服远曰桓、聪明睿智曰献。 • (2)批评的,例如:乱而不损曰灵、好 内远礼曰炀、杀戮无辜曰厉 • (3)同情的,例如:恭仁短折曰哀、在 国遭忧曰愍(mǐn)、慈仁短折曰怀。
冯,欧阳简姓欧。
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 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6)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 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 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 罗、金。
中国100大姓氏排名,看你的姓氏排 名第几?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 )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Chǔ
——《百家姓》节选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 姓名字号

姓:人所生也,从女从生。 ——许慎《说文解字》
姓的来源
1.带女字旁的姓氏: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谥号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谥号

《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孔颖达注:“生若无名, 不可分别,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 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 字。” 《白虎通义·姓名》:“人所以有字何?冠德明功,敬成人 也。”
法度”。(秦始皇名赵正)
民国时期,避讳才退出历史舞台。
避讳
3.避讳的方法 ①改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剪击 荆。”(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 “荆”。) 《汉书》中,凡“邦”皆改为“国”。 东汉时将秀才科改名为茂才科。 唐时改观世音菩萨为观自在菩萨,或改作观音菩萨。
《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 夫”。
古人的名、字、号
3.名、字的区别
“名者,己之所以事尊,尊者所以命己;字则己之所以接卑,
卑者所以称己”(《太平御览》卷362“名”字条下所引
《秦记》)
敬称、尊称、下对上称字;自称、谦称、上对下称名。
平辈之间一般都称字,只有在很熟悉的朋友之间才称名,
曹 操
三国
曹操 名操
字孟德
《荀子。劝学》有“生乎 由是,死乎由是,夫是 之谓德操” 现在:有 “道德情操”之说
4.名、字的关联
(7)以名记事
孔子
春秋
孔子 名丘,字仲尼。
据说孔子的父母祷于尼 丘山才生下他,故名 “丘”字“尼”以记 其事。
5.何谓号
号是名和字之外的一个颇具艺术色彩的个人符号,它是
例:
周厉王被谥为“厉”。“厉”在谥法上是“杀戮无辜” 之意。 隋炀帝被谥为“炀”,“炀”在谥法上是“好内远礼” 之意。

古代文化常识之一:姓名称谓.ppt

古代文化常识之一:姓名称谓.ppt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
(毛泽东《沁园春· 雪》)
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 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 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号。 经纬天地曰文,威强叡德曰武。 好内远礼曰炀,慈仁短折曰怀。
庙号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 一般被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 嗣君则称为太宗、世宗。
他是谁?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同乡世教弟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谦称
同乡/世教弟/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他是谁?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
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 揭之。 (曾巩《墨池记》)
鹿鼎公?比敕公?
帝戒(吴)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
号有几种?
武则天 慈禧太后 乾隆皇帝
慈禧的徽号就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 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
号有几种?
别号 谥号 庙号 尊号 徽号 年号 绰号
绰号
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 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 个绰号,叫做“孔乙己” 。 (鲁迅《孔乙己》)
尊称
渤海吴君彦律,有至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人教版九下《愚公移山》)
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 (苏教版《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
尊对卑称名,自称称名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由,诲汝知之乎?(仲由,字子路) 求,无乃尔是过与?(冉求,字子有)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
名与字同义
屈原,名平,字原。 (广平曰原) 颜回,名回, 字子渊。(渊,回水也) 韩愈,名愈,字退之。 毛泽东,名泽东,字润之。 周瑜,字公瑾。 诸葛瑾,字子瑜。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

名与字的使用 (一)
字:
(1)称呼对方:称字而不称名,表尊重,尤其是下 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后人对前人。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操 作 方 法
(2)平辈: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也以称字的为多。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苏武传》)
如何称呼下面的古人显得比较礼貌?
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 能直呼其名。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 貌和尊敬。
(一) 操 作 方 名与字的使用 法
名:
(1)父母、长辈呼唤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自称,对人称自己的名,表示一种谦 虚与礼貌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宋代 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的好词句,人称贺梅 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 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 ,人称“张三影”。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王临川; 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王右军(王羲之);汤 显祖称汤临川;清代民谣“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李鸿章 (合肥人)。 3.以封爵、谥号为号。如王安石,谥号文。诸葛亮 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 等。
1、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 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 清高的超俗表现。 2、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李 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自号东坡 居士等。 2.或以旨趣抱负自号:如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一 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 ”——“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贺知章,自号四明 狂客。这些都体现了个人的旨趣。 3.有些人还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 惊人之语自号:如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唐寅自号江南第一 风流才子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字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字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字号(一)古人名、字、号辑录:孔子,名丘,字仲尼,号圣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号亚圣。

司马迁,字子长,官太史令。

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有“诗圣”之称。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韩愈,字退之,谥号文杜牧,字牧之,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苏洵,字明允,号老泉。

司马光,字君实,谥号文正。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关汉卿,号己斋叟。

施耐庵,原名耳,后名子安,字耐庵。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二)古人作品命名1,以地名命名《柳河东集》(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昌黎先生文集》(韩愈,祖籍河北昌黎县)《孟襄阳集》(孟浩然,湖北襄阳人)《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江西临川人)《亭林诗文集》(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小仓山房文集》(袁枚,辞官后,定居江宁小仓山)2,以书室名命名《聊斋志异》(蒲松龄)《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惜抱轩诗文集》(姚鼐)《七录斋集》(张溥)3,以谥号命名《王文公集》(王安石,谥号“文”)《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卒谥“文忠”)《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刘基,封诚意伯,谥“文成”)《范文正公集》(范仲淹,谥号“文正”)4,以名号命名《诚斋集》(杨万里,别号诚斋)。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称谓l、谦称、敬称、贱称(1) 谦称①王侯自称【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史记》)【寡人】古代诸侯王的谦称,后用作皇帝的谦称,译为“我”。

例如:寡人闻赵王好音。

(《廉颇蔺相如列传》)【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

例如: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赤壁之战》)【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

例如:寡君闻吾予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左传》)【不毂(gǔ)、不善】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辞,译为“我”。

例如:齐侯日:“岂不毂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毂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②臣子自称【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男性谦称,可译为“我”。

例如: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

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触龙说赵太后》)③一般人自称【仆】谦称,译为“我”。

例如: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小人】谦称,译为“我”。

例如: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不才】本意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例如: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不肖】即“不才”、“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不敏】不聪明,常用来表示自谦。

【不佞(nìng)】同“不才”。

例如:不佞寝疾,不能趋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


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 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5
姓的作用
3、姓的作用是什么? 姓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产物。上古姓氏产生之 初就与人类的繁衍进化有着密切关系。在远古部族 之间的社会交往中,姓氏最初是作为各氏族的图腾 标记或识别符号而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姓氏的功用也不断增加扩大。 我国古人命姓定氏,最基本功用之一就是用来规范 先民的婚姻嫁娶行为。
24

《说文》对名这也 ,冥 不 相见 , 故以口自 名”。

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 的由来。
这多少有些传说意味。人们发现使用“名”
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 并对命“名”讲究起来。
25

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

14
姓氏的来源

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 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 系氏族 社会女 性崇拜 。这些 姓多带 女字 旁。如:上古八姓中的姬、姜、妫、嬴等,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 如:马、牛、
龙;柳、梅、李、叶;谷、麦、桑、麻、粟;林、木;风、 江、金、石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字”只是限于古代成年男女。 《礼记· 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 十五笄而字”。 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 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 名。 名与字往往有着意义上的联系,常有相辅相成的关 系。 例如:冉耕,字伯牛。

30
名与字之关系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氏族的名称一开始就同氏族的权利密切联系在一 起。”——恩格斯
9
小结
❖ 1、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 ❖ 2、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 ❖ 3、姓最重要的作用:“别婚姻”。 ❖ 4、其核心内容:“同姓不得相娶”。
10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 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 有也。”
姓”。
❖ 隐公向众仲询问有关氏族的事。众仲回答说:“天子分封有 德之人以之为诸侯,依照他的生地而赐姓。”
4
姓的起源
❖ 2、姓是怎么来的? ❖ 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 ❖ 在原始社会,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
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 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 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
❖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 ❖ 1、贵者称氏;2、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
❖ 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 来才成了姓。当时是通称。
11

❖ 上古时期,有姓,亦有氏。姓是一种族号, 氏是姓的分支。
❖ 《左传·隐公八年》:“因生以赐姓,胙之土 而命之氏”。(胙:zuò,赐 )此言:诸侯可以 依据他的出生地得姓,天子还要分封给他土 地并赐给他“氏”。
❖ 如:黄帝,姬姓;炎帝,姜姓;少皞,嬴姓等。
7
姓的作用
❖ 第二,姓有“别婚姻”的作用。 ❖ 我国先民的得姓与“远禽兽、别婚姻”紧密相关,
而“别婚姻”的核心内容就是“同姓不得相娶”。 ❖ 班固认为,先民的姓,不仅可以使人类与禽兽相互
区分,还是先民们用来确定婚姻嫁娶、识别血缘亲 疏远近的重要依据。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就记载:“男女同姓,其 生不藩。”这表明古人已经知道,近血缘的婚姻对后代遗传不利。
❖ (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
龙;柳、梅、李、叶;谷、麦、桑、麻、粟;林、木;风、
江、金、石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15
姓氏的来源
❖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
❖ 如:晋国的荀林父曾任中行之将,荀林父的后代就 为中行氏;再如司徒、司马、司空、乐正(职官)
❖ 荀林父的弟弟荀首位于左中军,他的采邑在 “知”,于是荀首的后代以“知”为氏(采邑)→知 罃。
❖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 (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 期杰出的政治家。
13

❖ 姓是不变的,而氏的变化很大。所以顾炎武《日知 录·原姓》说:“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 变”。
❖ 例如:春秋末年楚国的伍子胥,本以伍为氏,他在 吴国被杀后,儿子逃到齐国避难,改为王孙氏。 (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 战国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二为 一;到了汉代,通称为姓,而且自天子以至于一般 平民都可以有姓了,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
14
姓氏的来源
❖ 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 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1)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这些姓多带女字 旁。如:上古八姓中的姬、姜、妫、嬴等,
❖ 孔颖达疏:“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 虽下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与其子孙 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立氏。”
12

❖ 据《左传》地记载,累代为官的,后人可以以官名 为氏;也有的以封邑地为氏。例如:
❖ 春秋时卫国卫灵公,其子孙世为卫国司寇,后裔以 官名为氏,姓司寇氏 。
❖ 召公,姬姓,名奭,周王室的宗亲,史料记载周文 王庶子。因最初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 称召公。
❖ 再有:王、侯、公孙等。 ❖ 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16
姓氏的来源
❖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 ❖ 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
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西门豹、 北郭骚、南宫适、百里奚、欧阳(越王勾践,被封 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 (5)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 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 成等。
8
姓的作用
❖ 第三,姓有“崇恩爱、厚亲亲”的作用。 ❖ 什么叫“崇恩爱、厚亲亲”? ❖ 一是指人伦关系以及思想感情亲疏厚薄; ❖ 二是牵涉到政治权利、物质利益的问题。
❖ 西周以前,君主卿士大夫都是世袭的。无论君主还是大小官 吏,均由同姓或异姓贵族充任,并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 近,授以不同的高低官职。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
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何谓“姓”? ❖ 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
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
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
❖姓的目的:据文献记载,是为了“别婚 姻”,“明世系”、“别种族”。
❖ “姓”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母系 氏族公社时期。
2

❖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 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
6
姓的作用
❖ 汉代史学家班固撰《白虎通·姓名》云:“人所以有 姓者何?所以祟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 故纪世别类,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 皆为重人伦也。”
❖ 班固的话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 第一,姓是用来“纪世别类”的。 ❖ 上古有姓有氏。早期的姓是一种族号,它不是个别
人,也不是个别家族的称号,而是整个族的称号。
❖ 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 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5
姓的作用
❖ 3、姓的作用是什么? ❖ 姓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产物。上古姓氏产生之
初就与人类的繁衍进化有着密切关系。在远古部族 之间的社会交往中,姓氏最初是作为各氏族的图腾 标记或识别符号而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姓氏的功用也不断增加扩大。 ❖ 我国古人命姓定氏,最基本功用之一就是用来规范 先民的婚姻嫁娶行为。
❖ “姓”的造字属于会意字,明代学者郑晓考 订出上古“八姓”:姜、姬、妫、姒、嬴、 妘、姞、姚。
❖ 上古“八姓”,多加女旁,反映出我国最早 的姓带有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
3

❖ “姓”的本义是“生”。 ❖ 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
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