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 蒙古国对外经贸战略及中蒙经贸合作_ 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3期
(总第96期)黑龙江社会科学H e i l o n g j i a n g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N o .3,2006G e n e r a l .N o .96·今日东北亚·
蒙古国对外经贸战略及中蒙经贸合作
张秀杰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摘 要:蒙古是一个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国家,外贸、外资和外援在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蒙古国在实行多支点的对外政策的同时,建立了多元化的对外经贸格局,并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以
及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中国已连续多年是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国,进一步扩大中蒙经贸合
作是一项对双方各自发展都非常重要的议题。
关键词:蒙古国;对外经贸战略;中蒙合作
中图分类号:F 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6)03-0132-05
收稿日期:2006-02-21
作者简介:张秀杰(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东北亚区域经济研究。
一、对外经贸在蒙古国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1.对外贸易决定蒙古国的经济增长。蒙古国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蒙古国的经济结构包括贸易与财政两个方面。对外贸易政策调整之前,国家财政收入的70%来源于前苏联,1989年对外贸易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达83%,贸易依存度达到60%。蒙古国宣布早已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其工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深加工部门尚十分薄弱,导致其农矿产品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较强,绝大部分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供给也严重依赖于进口,如过去国民经济所需机械设备的90%、液体燃料的100%、钢材的70%、人民生活必需品的40%靠从前苏联进口[1](P 108)。1989年,蒙古贸易总额16.85亿美元,由于苏联解体和经互会的解散,即停止了对蒙古的资金、技术援助,蒙古对外贸易锐减。1990—1993年蒙古对外贸易总额分别是15.85亿美元、7.09亿美元、8.07亿美元、7.62亿美元,四年间降低了51.9%。对外贸易锐减即是蒙古国在经历经济转轨、经济改革初期的震荡下滑,出现经济衰退最明显的表现。自2000年起蒙古国对外贸易结束多年的低迷状态,贸易额有较大增长。2000年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为1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1%,在畜牧业遭受雪灾,约损失国内生产总值20%的情况下,当年经济增长仍达到了1.1%。2002—2005年,蒙古国对外贸易增长率分别为31.1%、1
2.5%、31.6%和16.4%。在蒙古国历年出口产品结构中矿产品、原料和畜产品加工品、纺织品始终占有重要比重,其中矿产品比重呈上升趋势,矿产品在整个出口中的贡献率达到44%以上[2]。2005年蒙古国出口总额中半成品黄金占31.5%,铜精粉占30.8%,二者出口量和创汇同比增长
3.9%和1
4.2%[3]。因此说,近年来矿产品出口在拉动蒙古国经济增长方面更为突出。
2.外资促进蒙古经济发展。自经济转轨以来,蒙古历届政府都把引进外资当作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议会、政府相继制定了《外商投资法》、《矿业法》、《经济特区法》等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法规及与之配套的政策,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步伐。从1990—1999年十年间的发展来看,1995年,外商投资企业115个、外商直接投资额5130万美元,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值,分别是上一年的1.16倍和6.34倍,随后便连续三年出现下滑,特别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外国直接投资比1997年减少17%。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数字显示,1991—1993年,蒙古国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指数排在
140个国家中的第79位;1993—1995年,蒙古国排在第76位;1995—1997年,蒙古国排在第67位; 1997—1999年排在第73位;1999—2001年排在第48位。说明蒙古国接受外国直接投资的指数在逐年提高。近年来,蒙古政局基本稳定,经济开始复苏,引资政策更加开放优惠,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在蒙外资投资总额有较大增长。截至2003年底,有中、俄、日、美、韩等73个国家和地区的3042家企业向蒙直接投资,累计投资额逾10亿美元。主要投资部门为矿山、轻工、畜产品、畜产品加工、商业、建筑业等。2004年,蒙古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数为778个,投资金额为2.3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0.4%[4]。蒙古政府还高度重视外资的利用方向和效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外资选项工作,在畜产品加工方面引进了2000万美元,在电力、交通方面引进了2900万美元,矿产业方面引进了1.3亿美元。目前,蒙古采矿业的产值占G D P的20%多,占外贸总额的50%以上,在蒙古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劳动密集型、进口替代型生产和服务项目的外资企业的设立和运营,对扭转进口机械设备、日用品短缺的局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外资企业至少提供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总之,外资在蒙古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外援是蒙古经济走出困境的途径。蒙古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受援国。到1990年,前苏联共向蒙古提供了约100亿卢布的贷款。在蒙古经济陷入危机之时,国际社会又向蒙古伸出了援助之手。至2003年11月,已召开了十次国际援蒙会议。援蒙国家和国际组织共承诺向蒙提供29亿美元的贷款和无偿援助,资金利用率达82%,在蒙古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91年以来新增611个项目,其中占援贷款总额6
4.4%的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内中长期发展项目。目前117个项目已经竣工验收,其余约500个项目的大部分也都在顺利实施中。蒙古政府靠1999年获得的3.2亿美元修建一条长800公里的南北向的公路,使蒙古与中国、中亚和欧洲连接起来,并直通出海口,充分体现了蒙古政府利用援、贷款优先发展燃料、动力、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采矿业等基础产业的策略方针。援蒙的主要国家和组织有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中国、韩国、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等。有效利用外国和国际组织提供的无偿援助和低息贷款,成为蒙古走出困境、振兴经济的重要途径。
二、蒙古国对外经贸战略的调整
蒙古国的对外经济联系,是从人民革命胜利后开始发展的。1923年,前苏联贸易机构开始在蒙古国出现。1924年,在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前苏联占13.6%,英国、美国和中国几乎占70%。20年代末期,前苏联所占比重稳步上升,资本主义国家与蒙古国中止了贸易关系,1932—1952年,前苏联实际上是蒙古国唯一的贸易伙伴。1962年,蒙古国成为经互会成员国。受经互会内部“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蒙古国的对外经济联系基本上局限于经互会成员国、特别是苏联。1988年,蒙古国对经互会成员国的贸易额占94.3%,其中,对前苏联的贸易额占81.8%,而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仅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3.3%和0.1%。蒙古国对外经济联系的地区结构单一性非常明显。1989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东欧剧变和前苏联的解体,经互会内部“经济一体化”的瓦解,蒙古国的对外经贸战略有了很大调整[1](P109)。
1.建立多元化的对外经贸格局。进入90年代以来,蒙古国摒弃了以往单一外交价值取向,而是更多地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为本国的利益着想,改变过去奉行的以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划线的传统做法,同世界所有国家发展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法律,1991年颁布的《企业法》打破了外贸业务的中央集权制,众多的集体与个体企业获得了外贸经营权。经过几年的努力,蒙古国对外贸易多元化的政策已取得初步进展。目前,蒙古的贸易伙伴已遍布欧、亚、美洲的72个国家和地区。在蒙古国的贸易伙伴中列前十位的是:中国、俄罗斯、瑞士、日本、韩国、美国、哈萨克斯坦、德国、意大利、英国。显示出蒙古同东欧的传统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有所下降,而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上述10个国家的贸易却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同东北亚各国的贸易之和在蒙古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左右。中国、俄罗斯、美国、韩国和日本的贸易额占蒙外贸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2%、23%、16%、9%和4%。一个以两大邻国为主的、面向东北亚的多元外贸格局已初步形成。此外,蒙古还积极推进与国际组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