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进化生物学论文
生物进化论文
![生物进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41f9c28bd63186bcebbc89.png)
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
这是《三个傻宝》里的一句台词。
在大自然中,生物为了生存,也一直在不断地赛跑,不断地进化,在我们看过很多的视频、图上,仿佛我们一瞬间就从一个猴子变成了人了。
然而,实际上在长达35亿年的时间里,生命的形式都是极简单的微生物,简单到它们最多只是单细胞结构(甚至连细胞结构都没有)。
但是在距今5.4亿前的某一个历史时刻,地球上却突然出现了大量形态各异的多细胞生物,随后出现了动物和植物的分化,后来竟然出现了像恐龙这样的巨无霸.真正的大型生命的进化历程实际上只有5亿年左右,而大部分生命史都是在海洋中以微生物的形态消磨时光。
这时间居然有30多亿年。
人们发现生命的大型化和多元化全部集中在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的地层里,而且它们似乎是突然的出现,非常整齐地站在了同一条进化的起跑线上,这就是寒武纪生物大爆炸。
即是说,其实生命进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我们学的知道,生物进化是不间断,然而他又是非常缓慢的,它在40亿至35亿年前,都是一个个细胞,然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突然在某一“天”或一“夜”他们突然突跃进化神速地产生了大型化和多元化物种,这来得十分突然,而进化的复杂性似乎被寒武纪蕴藏的神奇力量给简化了。
究竟是什么力量突然把微生物变成了大型的多细胞的动物呢?难道是外星人觉得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单细胞太单调了,进化太慢了,然后就把多种多细胞生物带到地球来?外星人没有告诉我们,我们也没有证据去证明这点,所以我们更趋于自然环境的原因:单细胞、叶绿素细胞等生产出大量的氧,太阳提供了能量,适宜的环境,生产出的物质、能量等大于消耗,另外,个人觉得还或许由于那时候还没有臭氧层或者是稀薄的臭氧层,然后相对多的紫外线使它们的突变频率大大提高,恰好突变出一些细胞可以突破程序限制,而合成了两个甚至多个细胞,甚至后来某些细胞好像癌细胞一样不受限制地疯长,最终形成了恐龙或者鲨鱼那样的庞然大物,要不就是外星人说:哎呀,地球上的草和肉太多了,我要放点恐龙和鲨鱼进去···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是一个关于生物进化与环境关系的一个很好代表,所以本人就在这里猜想一下,究竟是否和紫外线有关,本人觉得根据《痕迹学》“凡是有接触,即会留下痕迹”理论可以去测下看以前是否真的存在足够多的紫外线让它们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大量细胞可能。
生物进化论论文
![生物进化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a6aec72af90242a995e596.png)
人类进化历史研究摘要:人类是地球上最精致、最奇妙的演化结晶,从猴经古猿,通过漫长的历程,进化发展为具有文化和意识的人。
人既来自自然,又超越自然,这是人的奇迹之所在。
地球上只有人类能够认识物质世界,认识自己,创造文化,创造文化。
关键词:起源;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人类未来人类的起源从古代猴类演变为古猿,又由古猿一步一步地演变称为人的这一过程复杂而又遥远,许多细节还不是很清楚,但科学研究已基本揭示了其发展变化的整体图景,让我们循着历史发展的顺序,去探寻人类由来的脉络。
最早的人科成员——南方古猿根据目前各方面的研究资料,包括遗传学的、化石的、古生态学的证据,一般估计人类最早起源于距今大约700万年前。
但迄今为止,在非洲发现的比较确定的能直立行走的人类化石的年代均不超过440万年。
比较肯定的人科的早期化石代表是发现于非洲南部与东部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化石。
南方古猿在分类上是人科的一属,是一个庞杂的群体,他们体质类型多样化。
早期的南方古猿与猿类很接近,其进步类型能制造工具,是人类形成阶段的代表。
最早在非洲南部发现的南方古猿,因形态上的显著差异而被区分为两个种,即非洲南猿(Autralo pithecus africanus)和粗壮南猿(Autralo pithecus robstus),后者比前者粗壮。
70年代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Afar)地区发现的较老的(约350万年前)南方古猿化石被命名为阿法南猿(A.afarensis),其中最完整的骨骼是被称为“露西”(Lucy)的具有直立的特征,可能是已确证的最早的直立的人科化石。
从形态上说,南方古猿是猿和人特征的混合,其身材与体重大致与现代的黑猩猩相近:头小,脑量400~500左右,但从颅内膜形态来看,其脑皮层结构比猿类复杂,与人脑皮层结构相似;颅底结构及枕骨大孔的位置显示头部大体能平衡地保持1在脊柱上方,表明其身体已能直立;颜面骨发达且外突,保留着猿的特点;臼齿发达,但犬齿并不高出齿列。
生物进化论小论文
![生物进化论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5e53cada38376baf1fae40.png)
生命是如何起源、发展和进化出今天形形色色的各种生物生命是如何起源、发展和进化出今天形形色色各种生物的呢?这也许永远是一个迷,但是科学家依然在不断的探索中,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一定会有答案的。
科学家们根据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定,算出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但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生命痕迹大约在距今34亿年前。
由此可见,原始生命应在地球形成后的12亿岁左右诞生的。
在那12亿万年中,普照在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能量足以毁灭一切生命。
但是这个无生命的地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却逐渐地产生了防护和调节作用,创造了有助于有生命物质诞生的周围环境首先,由于熔融地球的热量,使水化为蒸汽,变成了包围地球的、辐射线不易穿透的云层。
然后,在云层之下,地球的温度开始急速地下降,虽然地球中心仍是熔融状态,但地壳表面逐渐冷却凝固、挤压、褶皱和断裂,从而形成深谷和高峰。
随着地球的继续冷却,云中的蒸汽变成水就开始降雨。
雨水填满了所有裂缝和鸿沟,而且也漫到山区,几乎覆盖了全部南半球。
最后,诞生了生命的起源地海洋。
一、生命的诞生生命的诞生是一个奇迹。
大约30亿年前,大雨停止后,地球的原始大气中出现氨、甲烷、氰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气、水等成分,但没有游离的氧气,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和地壳表面的一些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在宇宙射线、太阳紫外线、闪电、高温等的作用下而自然合成了一系列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例如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等,汇集在原始海洋中,形成霍尔丹所谓的“原始汤”,从而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其中具有四价键的碳,特别能同其他元素结合而形成多种物质,现在约有2000种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
如果没有碳的存在,也就没有生命的诞生了。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曾用射线辐射具有与海洋的原始成分相似的混合物,由此产生了少量的在生命的基础物质中也具有的有机分子。
当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之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可以进一步形成复杂的有机物质。
生物进化论论文
![生物进化论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3d395a2b160b4e767fcf7f.png)
人类起源与进化吕晓莹1(1.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类进化史,分别从现代人类的生物学分类、人类的进化历程、人类未来进化方向的预测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最后,总结出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离不开环境的改变,各个进化阶段均会产生某些适应性特征,如颅容量和身高的变化,甚至到了一定时期,可能会出现第三性替代男性。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特征Human Origins and EvolutionLv Xiaoying1(1.School of Life scienc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Abstract: The main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history of human evolution, respectively, from modern human b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history of human evolution, the human evolutionary direction of future projections of these three aspects of research.Finally, summed up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mankind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environment changes,the variousevolutionary stages will produce some adaptive features, such as cranial capacity and height changes, or even to a certain period, there may be a third alternative to male sex.Key words: Human, origi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1.人类的生物学分类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
进化生物学论文
![进化生物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e75c4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9.png)
进化生物学论文进化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它试图解释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生物如何在漫长的时间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这门学科不仅关注物种的形态、生理和行为特征的演变,还深入探讨了进化的机制和驱动力。
进化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例如,在一个昆虫群体中,如果某些个体因为基因突变而产生了更有效的防御机制,使它们能够更好地抵御天敌的攻击,那么这些个体就更有可能存活下来并将其有利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有利的变异会在种群中逐渐扩散,导致整个种群的特征发生改变。
另一个重要的进化机制是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过程都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从而产生新的性状和特征。
如果这些变异能够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它们就有可能被保留下来,并在种群中逐渐积累。
物种形成是进化的一个关键过程。
当一个种群由于地理隔离、生态隔离或生殖隔离等因素而与其他种群分开时,它们会在不同的环境中独立进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隔离的种群可能会积累足够的差异,以至于无法再进行交配和产生可育的后代,从而形成新的物种。
例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达尔文雀就是物种形成的一个经典例子。
由于岛屿之间的隔离和不同岛屿上食物资源的差异,这些雀类在形态和食性上发生了显著的分化,形成了多个不同的物种。
进化生物学还关注生物的适应性进化。
适应性进化是指生物为了适应其所处的环境而发生的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改变。
例如,北极熊厚厚的皮毛和白色的外表是对寒冷北极环境的适应;沙漠植物发达的根系和保水的结构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这些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自然选择长期作用的结果。
在研究进化生物学的过程中,化石记录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之一。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生物在过去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
未来的生物技术与人类进化
![未来的生物技术与人类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d44bd4d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3.png)
未来的生物技术与人类进化
在未来,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与人类进化紧密相连,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以下是一篇关于这一主题的简短作文。
---
**未来的生物技术与人类进化**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技术正成为推动人类进化的关键力量。
在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生物技术将如何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和进化过程。
首先,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将使我们能够精确地修改基因,治疗遗传疾病,甚至增强人类的生理能力。
这不仅能够消除一些致命的遗传缺陷,还可能赋予我们更长的寿命和更强的抵抗力。
其次,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将允许我们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用于生产药物、清洁环境,甚至作为新型的生物计算机。
这将极大地扩展我们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并可能带来新的生物进化路径。
再者,神经科学的进步将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甚至可能实现人脑与机器的直接接口。
这将开启人类认知能力的新纪元,也许能够实现人类思维的数字化和存储。
最后,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带来所谓的“生物机器人”,它们可能在医疗、探索甚至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些生物机器人将是人类进化的又一个里程碑,它们的存在将重新定义我们与自然界的关系。
总之,未来的生物技术将是人类进化的强大催化剂。
它将使我们能够克服自然选择的限制,实现自我超越,甚至可能开启一个全新的进化时代。
然而,这也带来了伦理和道德的挑战,我们需要谨慎地平衡技术进步与人类价值观的关系。
---
这篇作文提供了对未来生物技术与人类进化可能的发展方向的展望,同时也提出了伴随这些技术进步而来的潜在问题和挑战。
生物论文之进化
![生物论文之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83f4fad328ea81c758f57873.png)
对进化生物学的一点看法100122210 杨宇亮摘要:从研究生命的起源的现如今拥有高智商的人已有很长的历史了,很多学者认为到了当代人类已经不再进化了而最近的一些科学研究已然否定了这一结论。
人类仍然在发展进化并且速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迅速。
随着可以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为进化生物学学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进化生命起源分子生物学1、人类仍然在进化进化生物学这门课的学习已然结束,但是人类对于生命的探索从未停滞。
最近看了几篇有关进化的文章对我固有的知识有了很大的冲击。
几十年来,无论是公众还是世界最杰出的生物学家,几乎都已形成一个共识:人类的进化已经结束,自然选择已经与人类没有什么关系了,我觉得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有科学家指出,自从 5 万年前现代智人出现以来,就一直再没有发生生物学上的变化了。
这一理论根深蒂固,事实上已被奉为金科玉律。
然而,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却大胆地向传统理论发起了挑战。
该研究认为,人类基因组内最新的适应性突变极其丰富,尤其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突变的产生就像雪崩一样越来越快。
有关数据显示,在过去 1 万年里,人类进化的速度比人类历史上任何其他时期都要快逾百倍。
科学家已发现的新的适应性基因突变有约 2000 个,这些基因并不限于皮肤和眼睛的颜色等公认的种族差异的表面性状,而涉及到大脑、消化系统、寿命、免疫能力、精子生成和骨骼等,可以说关系到人体机能的每一个方面。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将今天的人类区别开来的生活态度和风俗习惯等主要是源于文化差异,而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几乎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特性,无不受到遗传基因的强烈影响[1]。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现在人类进化的速度加快呢?1 万年前,地球上有 1000 万人口;到罗马帝国时期,全球人口激增到 2000 万人;公元 1500 年之后,全球人口一直呈几何级数上升,到今天已经超过67 亿。
这为基因突变提供了基本的“材料”。
理所当然的,随着地球人口的激增,进化演变也会明显加速。
生物演变过程作文400字
![生物演变过程作文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b507d6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d.png)
生物演变过程作文400字英文回答:Biological evolution is a fascinating process that has shaped the diversity of life on Earth. Over millions of years, species have evolved and adapted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natural selection, genetic variation, and random mutations. This process can be seen in both macroevolution, which refers to the formation of new species, and microevolution, which involves changes within a species over time.One example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iraffe's long neck. In the past, giraffes had shorter necks and had to compete with other herbivores for food. However, due to natural selection, individuals with slightly longer necks were able to reach higher leaves and had a better chance of survival. Over time, these individuals passed on their genes for longer necks to their offspring, resulting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giraffe'siconic long neck.Another interesting example is the evolution of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bacteria. When antibiotics areused to treat bacterial infections, some bacteria may have genetic variations that make them resistant to the drug. These resistant bacteria are more likely to survive and reproduce, passing on their resistance genes to future generations. As a result, over tim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biotics can be reduced as more and more bacteria become resistant to them.中文回答:生物演变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过程,它塑造了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
进化生物学课程论文
![进化生物学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65306b28ea81c759f5789a.png)
进化生物学课程论文题目:论述生物进化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专业年级2010届生物工程(2)班姓名何颜学号20100412310044指导教师吴洪流论述生命进化摘要:生命或生存意识是生物的本质、内在规定和组成部分,是生物的无穷变化遵循的普遍规律。
生物是生命、生存意识和物质的统一体;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应激、运动、行为、特征、结构是生命或生存意识的表现形式,我们通过观察生物的表现形式,就可以判断出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或生存意识、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关键字:生命;物种;进化;发展;死亡一、生物进化是什么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的某一种群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遗传变异的积累和表型特征的改变。
“进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evolutio,原义为“展开”,一般用以指事物的逐渐变化、发展,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
1762年,瑞士学者邦尼特最先将此词应用于生物学中。
现代进化生物学理论将种和种以上类群的进化称为宏观进化,而将无性繁殖系和有性生殖种群在遗传组成上的微笑改变称为微观进化。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个体。
生物的本质就是自然界中物质有序构成的具有智力的生命个体。
进化的进步性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
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
1.环境变化对进化的推动作用:最开始是基因的突变。
随机的。
但突变的基因只有适合环境的才能易于传递。
也就是说环境主导了基因频率的变化方向。
所以多样的环境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
进化,也就是基因的定向改变,当然是往更适合环境的方向走了~。
进化生物学论文:鱼的进化
![进化生物学论文:鱼的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7edad5c8da38376baf1faebb.png)
鱼的进化摘要:从整个动物演化的情况来看,脊椎动物是从无脊椎动物演化来的,有颌类是从无颌类进化而来。
在泥盆纪时代,鱼类就出现了四大类:棘鱼类(Acanthodii)、盾皮鱼类(Placodermi)、软骨鱼类(Chondrichthyes)及硬骨鱼类(Osteichthyes)。
关键字:动物进化泥盆纪鱼1棘鱼类在地质年代上是出现最早的鱼类,化石出现在志留纪,最初发掘出来的棘鱼化石仅仅是一些棘和鳞片,到泥盆纪时,已达最高峰,化石也较完整。
棘鱼是原始有颌类的一种,上颌(腭方骨)与下颌相咬合,体长仅是几厘米的小鱼,如梯棘鱼(Climatius)体呈纺锤形,歪尾,偶鳍除胸、腹络之外,在胸、腹鳍之间,腹部两侧尚有五对较小的鳍,奇鳍和偶鳍基部较宽,各鳍前均有一小棘,棘鱼的名称由此而来。
体表覆盖一层细密的菱形鳞片,头上排有规则的小骨板保护头部,鳃孔不外露,头侧各有5个鳃小盖,其上覆盖着一块大的骨质鳃盖物。
棘鱼曾一度被划为盾皮鱼类的一种,是由于它的细密的鳞片和头上的小骨板,现在对这点还有不同的看法。
也曾经把棘鱼类划为软骨鱼类,是因为它有歪尾。
现在更多的人认为棘鱼接近硬骨鱼类的祖先——古鳕鱼类,是因为它的鳞片、部分骨化的骨骼及鳃盖等这些特征。
2盾皮鱼类体外被有盾甲,盾皮鱼类由此而得名。
有颌(有典型的下颌和与头骨愈合在一起的上颌),有成对鼻孔,偶鳍和歪型尾,骨骼为软骨。
它是在志留纪与泥盆纪时期,沿着和早期的鲨类与硬骨鱼类不同的进化路线发展起来的有颌脊椎动物。
随着泥盆纪的结束而退出历史舞台,只少数延续到石炭纪。
盾皮鱼类是比较复杂的类群,它是由许多种类共同组成,下面简述几类:2.1节颈鱼类(Arthrodira)通常称为泥盆纪的装甲鱼或颈部有关节的鱼类。
头与体躯前部有骨甲,两只大眼在头甲的两侧,一对鼻孔位于头的前端,有一背鳍,歪尾,脊椎骨仅有椎弓和脉弓。
代表种类为节颈鱼(Coccosteus)。
2.2扁平鱼类(Petalichthyida)代表种类为大瓣鱼(Macropetalichthys)。
进化生物学论文
![进化生物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79e30d0740be1e650e9a8d.png)
进化生物学论文摘要:根据自己的遗传学特性阐述自己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包括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阶段,由小分子演化成为生物大分子,再到形成原始生命体的过程,包括原始的生命活动,都意味着生命的真正开始。
接着讨论了物种的进化,人类未来发展的可能结果和进化形态。
关键词:小分子人类的起源与进化遗传特性人工心脏发展前言: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但又不仅仅是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是追究事物或过程的因果关系的科学。
它不仅要从生物组织的不同层次揭示进化的原因,也要从时间上追溯进化的过程。
它吸收了生物学多个学科的成就,特别是将进化论与生态学、分类学、行为学综合起来研究有关的生命现象。
而进化生物学的基础就是进化论,进化论是生物学中最大的统一理论。
生物阶的复杂现象,诸如形态的、生理的、行为的适应,物种的形成和灭绝,种内和种间关系等现象都只能在进化理论的基础上得到统一的解释,也都只能通过进化生物学的研究而明确其内在的原因与机制,生物学各学科无不贯穿进化的原则和思想。
为了加深对进化生物学的理解,本论文将结合作者自己的遗传特征,来谈谈生物的进化和发展。
正文:谈到自身的进化和未来,我不禁在想,45亿年前的我们所有人的“祖先”都是那个原始膜不经意包裹有机质形成的小囊,当我们人类再回头研究生命起源时,让人感慨这是多么神奇,又是多么漫长,而且未来的我们(人类)到底会发展进化成什么样的?不禁感觉好神奇呀。
让我们一起探讨吧。
目前已确定自然界中有109种元素,其中生物体中已发现的元素近60种,主要是C、H、O、N、P和S,其次是Ca、Mg、Na和Cl等元素,这些元素都普遍存在于无机自然界,可见生命体中不存在特有的元素,其中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元素对生物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分子成分看,各种生物除含有70%的水和多种无机化合物外,还含有多种有机分子,如核酸、蛋白质、糖类、脂质和维生素等。
其中,葡萄糖、ATP等在各种生物中都是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而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虽然在各种不同的生物体中有不同的组成,但构成它们的单体却是一致的。
进化生物学论文
![进化生物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2f2c80b307e87101f696d1.png)
浅谈生物进化学生姓名:*****学号:1***************************学院摘要:生物界万物皆以物种的形式存在,各种生物皆有所属的种类,我们认识生命的多样性也正是从认识物种开始的。
进化如何导致五中的多样性,用达尔文的话说,“最美丽的、最奇异的、无限多的生物类型”是如何“从最简单的类型产生出来的”,这是进化生物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关键字:物种;进化;人工在物种这一概念上,生物学史上存在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相反观点:林奈的物种是真实的、永恒的、不变的、特创的和孤立的;而达尔文的物种是变化的、进化的,可产生、可灭绝的,以亲缘纽带相互联系的。
达尔文以前的物种概念是基于特创论基础上的,达尔文以后的物种概念是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的。
因为物种是进化的,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应用进化论才能真正认识物种,真正认识物种的多样性。
一、物种(一)、物种的概念地球生命的一大特点是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整个生物界是即连续又不连续。
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命,到复杂的高等动植物,不同物种之间都或多或少相似,例如绝大多数生物有大体相似的细胞结构,相同的遗传密码,相似的代谢途径,等等,这证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物种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体现了生物界统一性中的多样性,连续性中的不连续性,不稳定中的相对稳定。
1.非时向的物种概念:现代生物分类学家只对现在存活的生物进行分门类别,而不涉及目前的物种曾是由于那些原始演化而来的,更不涉及那些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灭绝的物种。
2.时向钟概念:与非时向的物种概念不同,如考虑时间向度,识别和区分物种需要另一些标准和定义,因为物种是随着时间而进化改变的,一方面是同一物种表型的连续改变,另一方面是种内分异,形成两个或多个分类群。
(二)、物种的标准各学科因识别和区分物种的依据不同而又有若干不同的物种标准。
1.形态学标准:因为绝大多数物种在形态特征上易于识别和区分,因此,现代的大多数分类学家在分类实践中,仍然主要以表型特征作为识别和区分五中的依据。
生物起源与进化作文
![生物起源与进化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c16687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5.png)
生物起源与进化作文英文回答: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life on Earth is a fascinating topic that has intrigued scientists for centuries. It is a complex process that involves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genetic mutations, natural sel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is essay, I will discuss the theories and evidence surrounding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life.One of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 theories on the origin of life is the theory of chemical evolution.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life originated from non-living matter through a seri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The Miller-Urey experiment, conducted in the 1950s, demonstrated that the basicbuilding blocks of life, such as amino acids, can be formed under conditions simulating the early Earth's atmosphere. This experiment provided strong evidence for thepossibility of life arising from inanimate materials.Another theory on the origin of life is the panspermia theory. This theory suggests that life on Earth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microorganisms or organic molecules that were brought to our planet by comets or meteorites. Theidea is that these extraterrestrial sources of life could have survived the journey through space and then seeded Earth with the building blocks necessary for life to emerge. Although there is still ongoing debate and research on the likelihood of panspermia, it remains a plausibleexplanation for the origin of life.Moving on to the topic of evolution, Charles Darwin's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is widely regarded as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evolutionary biology. According tothis theory, individuals with favorable traits are morelikely to survive and reproduce, passing on their advantageous traits to future generations. Over time, this process leads to the accumulation of beneficial traits in a population, resulting in the evolution of new species.The fossil record provides strong evidence forevolution. Fossils are the preserved remains or traces of ancient organisms, and they provide a snapshot of life forms that existed in the past. By studying fossils, scientists have been able to trace the evolution of various species and identify transitional forms that bridge the gaps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of organisms. For example, the discovery of Archaeopteryx, a fossil that exhibits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birds and reptiles,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evolution of birds from reptilian ancestors.In addition to the fossil record, genetic evidence also supports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The field of molecular biology has revealed striking similarities in the DNA sequences of different species, indicating a common ancestry. For example, humans share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DNA with other primates, such as chimpanzees, which suggests a clos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中文回答: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兴趣。
进化生物学课程论文
![进化生物学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4882acf4028915f804dc2c5.png)
浅析生物的微观进化与自然选择摘要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理论, 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基础。
当前,由于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飞速发展,它们就各自的研究对象在宏观和微观上不断地拓展和深入.并在小同的层次上形成了了泛的交叉、渗透和融合,现代的进化生物学研究从宏观的表型到微观的分子,从群体遗传改变的微进化到成种事件演化的宏进化,从直接的化石证据到基于形态性状的证据和环境变迁的综合推理,从基于遗传基础的比较基嗣组学到演化机理的进化发育牛物学等。
在生命科学、其他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通力合作下,综台遗传、发育和进化等研究领域纳各种理论成果,生物进化理论即将出现也一定会出现的一个新的大综合和太统一。
本文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学术价值进行了充分的分析, 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就该学说生物进化证据、自然选择对象和选择的作用以及学说的研究范围进行了再探讨。
关键词微观进化自然选择研究进展局限性前言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科体系的轴心, 有关进化的思想、事实、原理和规律又始终贯穿于生物各分支学科的教学之中。
20 世纪中后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其他学科与生命科学的相互渗透, 在自然选择及微观进化等理论的基础上许多学者相继提出了一些新的进化观点或学说, 尤其在生物进化的机制、方式等方面的理论不仅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生命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等自然科学的核心命题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进化理论的历史回顾1.1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法国学者拉马克(Lamark)于1809年发表《动物哲学》一书,详细阐述了他的生物进化思想。
他认为: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都具有变异的特性,主张生物由进化而来,生物的进化是一个连续而缓慢的过程。
其观点大体包括三部分:(1)环境对生物具有影响作用。
环境的改变能引起生物的变异,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2)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即经常使用的器官会变得越来越发达,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退化或消失。
生物进化 论文
![生物进化 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ca0db2960590c69ec376f2.png)
生物进化我们生活的世界生物是复杂、多样的,那么生物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进化的?如何适应环境?为何具有生、老、病、死?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已经改变了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周围的起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并引导人们的演变,探讨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例如,地球生物中的一员,人类究竟何时以及如何在地球上出现?什么是不同种族或不同的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和其它生物(如细菌)相关联的进化什么?而生物进化就是研究生物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方向。
生物的进化是在自然界中实现了遗传过程的一种特殊的现象。
生物进化的结果导致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进化论是的生物进化发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科学规律的研究。
进化是高度集成的,高度的哲学知识。
显示在不同层次的生物组织进化的原因,跟踪从时间进程的演变。
它与生物学的多门学科相联系,是将进化论与生态学、分类学、分子学、人类遗传学、发展学综合起来生命现象。
因此,进化为我们的理论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一.进化思想的产生在原始社会,由于种种无法解释的现象产生了两种观点:宗教神话式宇宙观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念。
前者认为超自然的神在控制自然,后者则认为万物变化无规可循。
由此在之后的岁月形成了神创论与唯物论的争斗,亚里士多德与恩伯多利克的斗争(尊天神与反天神的战争)。
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社会的进步,对于进化思想来说也经历很大的波折。
奴隶社会是神学与唯物的战争,是主张世间万物皆有灵,信奉宗教与主张有就是有,无就是无的对决。
封建社会是神学占主导地位,对于自然科学是一段黑暗的时期。
虽然当时认为万物都是神创造的,但是物种是可变的观点一直存在。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林奈的观点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但当时有一个布丰的科学家证明了生物与气候、地理等外界环境相互影响,以及生物首先产生与原始海洋的理论,说出生物是不断演化的思想。
二进化论的形成拉马克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阐明生物进化思想的生物学家,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不是上帝创造的,是在自然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变异,适应环境产生另一种生物类型。
生物的进化生态生物技术
![生物的进化生态生物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e61805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6.png)
生物的进化生态生物技术生物的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经过数亿年的演化,生物种群在不同环境中逐渐适应并进化出多样化的形态和功能。
进化生态生物技术是一门研究利用生物的进化原理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来解决生物问题和开发新技术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进化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进化生态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一、进化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化生态学是对生物系统中生物体适应和进化的机制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关注生物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进化以及基因频率和表型的变化。
进化生态学旨在揭示适应性进化的原理和机制,以及生物种群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适应性策略。
进化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在环境中,个体之间的竞争导致一些个体具备更高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从而使得它们的基因更容易传递给下一代。
通过自然选择,个体逐渐适应于环境,并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演化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进化生态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遗传漂变。
遗传漂变是指在小种群中由于随机性事件(如突变或随机取样)导致基因频率发生随机变化的过程。
遗传漂变可以导致生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的增加或减少,影响着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二、进化生态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进化生态生物技术在农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农作物育种。
通过对农作物的遗传变异进行筛选和选育,可以获得更适应特定环境条件、高产、耐逆性强的新品种。
这种利用自然选择原理的育种方法被称为进化生态育种。
另一个例子是农作物对抗害虫的适应性进化。
当农作物种植在同一片土地上很长一段时间后,害虫对农作物发生抗性的风险会逐渐增加。
进化生态生物技术可以通过遗传多样性的引入和遗传改造,提高农作物对抗害虫的免疫力,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三、进化生态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进化生态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在抗生物药物的开发方面。
抗生物药物的使用导致了抗药性菌株的出现,给医疗领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进化生物学的新进展
![进化生物学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1ec5f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7.png)
进化生物学的新进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精确,其中进化生物学的研究更是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新进展。
首先,现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揭示生物的进化历程。
比如在十年前,科学家们通过比较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发现了人类和黑猩猩具有95%的相似性,这一发现说明了人类和黑猩猩是很早就分离的近亲。
而现在,我们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发现,黑猩猩的基因组种有许多不同于人类的基因,这表明即便是很早之前的近亲,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差异。
其次,对于进化生物学的研究,新的模型和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将进化系统发生理论应用于特定物种的进化过程探究,这一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分析物种间的分岔点。
此外,基于进化理论的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能够用来研究物种的进化关系、生态关系以及物种多样性等问题。
另外,进化生物学的研究也在向更加多样、更加跨学科的领域拓展。
例如,许多研究者正在探究进化、生态学和行为学之间的联系。
通过考察物种的行为模式和环境选择,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种的进化过程。
例如,最近对于灰狼在近年进化出的天然驯化现象的研究表明,狼与狗的分化是深刻的,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筛选DNA中的基因,发现了影响狗类胰岛素水平、脑部功能和感官发育的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可能也对能够生活在人类周围的狗类的进化产生了影响。
总的来说,进化生物学的研究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学科的领域,而是一个高度复杂、跨学科、发展迅速的领域,它正在成为我们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之谜的关键领域。
我们可以期望,在未来的发展中,进化生物学将会更好地理解我们周围的生物,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的洞见和知识。
生物学领域的进化生态学研究
![生物学领域的进化生态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764775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4.png)
生物学领域的进化生态学研究进化生态学是生物学中一个既有趣又复杂的研究领域。
它探索了物种进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适应性进化以及生态环境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通过观察和研究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变化和生态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演化的机制和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进化生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物种适应性进化的研究。
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适应生存,并通过自然选择不断改进,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由于栖息地的变化,一些物种可能需要适应不同的温度、湿度或食物供应。
通过研究这些适应性进化的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物种如何应对未来的环境变化。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物种间的竞争和共存机制。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资源的竞争,只有适应环境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
通过研究物种在特定环境下的生态位和资源利用,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存的。
例如,研究鸟类的食物取食策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它们如何避免资源竞争,寻找和利用不同类型的食物。
进化生态学还探索了群体遗传学和适应性行为的研究。
群体遗传学是关于基因传播和选择在群体中的影响的研究。
通过研究基因的流动和选择在不同种群中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物种的演化过程和多样性的形成。
适应性行为研究了动物的行为如何适应环境,并为其生存和繁殖提供优势。
例如,有些鸟类栖息地在繁殖季节会发出特定的歌声,吸引异性,加强它们的配对成功率。
这些适应性行为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物种如何通过行为来适应并提高其繁殖成功率。
进化生态学还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在不同的环境中,物种多样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通过研究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生态行为,我们可以发展出保护和管理策略,以减轻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例如,在保护地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物种适应环境的特性,构建更适合不同物种的栖息地。
总之,进化生态学不仅在理论上推动了我们对生物演化和生物与环境互动关系的认识,还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进化生物学论文
![进化生物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e1f8f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d.png)
进化生物学论文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宇宙的起源,现在能被大多数人公认的是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超能原子的大爆炸引起的,并逐步发展成现在偌大的宇宙。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如同宇宙的起源与进化一样,当存在了一个小小的起点就可以逐渐的发展成为庞大的宇宙空间。
因为曾有学者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是地外陨石坠落地球带来的,但是现在已知的就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所以只能以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来论述,有以下几点:一、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在自然界中的生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物;一类是非生物。
生物和非生物,从现在的研究表明,按照它们的组成元素方面来讲,只是量的差异,但是就物质的运动形式来看,却是有着质的不同;非生命的物质靠着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运动,而生命却是通过各物质之间的协调作用来完成运动的。
关于生命的本质及生命起源的问题,始终是两种宇宙观激烈斗争的问题之一。
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群对这个问题有着很大差异的解释。
由此,围绕着这个问题的讨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剥削阶级和唯心主义者过去和现在总是把生命看成是某种精神的、非物质的—“灵魂”、“精神世界”、“生命力”、“神的智慧”等等表现,用超自然的力量解释生命的起源。
辩证唯物主义学者与唯心主义学者相反,辩证唯物主义学者认为,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物质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从一些学说来看,从古至今有这么四个阶段:一、古代“活力论和生机论”的倡导者:古希腊的著名亚里士多德,法国的学者柏格森;二、近代“机械论”的倡导者:法国的伊卡尔和莫诺;三、发现并总结新陈代谢、生殖、繁殖等生命特征;四、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从微观角度去寻求生命本质。
然而,物质是怎样由量变转换到质变的呢?从无生命形态发展成有生命的生物的呢?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自然发生说这是一种根据自然现象产生的一种学说。
在过去,不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有神创论一说,中国的女娲造人,外国的上帝造人。
生物进化论文
![生物进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7cad86daef5ef7ba0d3ca0.png)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陈紫阳(陕理工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041班级,陕西汉中 723000)[摘要] 本文阐述了我国葛根植物的种类与资源分布,有效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保健作用,并对其在食用、美容等方面的综合开发利用做了分析。
[关键词]葛根;药理作用;开发利用生物的进化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从生物的起源到不断发展所经历的社会和自然的风云变迁来看,那是一个不可逆转,也无法超越的过程。
纵观生物进化的历程,小到分子,大到个体,他们所面临的进化似乎有些残酷,但是如果没有进化,就不会有进步。
早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里就有观点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只有在不断地进化发展中,才有可能生存下来,也只有在进化中体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性。
所以,生物的进化是必须的,是生存的需要。
进化,就是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一般用以指事物的逐渐变化、发展,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
早期人们在日常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关于生物的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知识,注意到生物机体的变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逐步形成了朴素的生物进化思想。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通过对他那个时代有关动物的知识的系统整理,把540种动物按性状的异同分为有血的和无血的两大群,每群之下又分为若干类。
他进一步提出生物等级即生物阶梯的观念,认为自然界所有生物形成一个连续的系列,即从植物一直到人逐渐变得完善起来的直线系列。
近代科学诞生以前,进化思想发展缓慢,当时广为流行的是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这种观点直到18世纪仍在生物学中占统治地位,其代表人物是瑞典植物学家林耐。
他所提出的分类系统虽然有助于揭示生物物种之间的历史联系,但他却把物种看作是上帝创造的不可改变的产物。
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新的与物种不变相矛盾的事实。
在大量事实的影响下,甚至像林耐这样坚定的神创论者,在晚年也不得不承认由于杂交的结果能产生新种。
和林耐的观点相反,法国学者布丰相信物种是变化的,现代的动物是少数原始类型的后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科技行业)进化生物学论文浅谈生物进化学生姓名:*****学号:1***************************学院摘要:生物界万物皆以物种的形式存在,各种生物皆有所属的种类,我们认识生命的多样性也正是从认识物种开始的。
进化如何导致五中的多样性,用达尔文的话说,“最美丽的、最奇异的、无限多的生物类型”是如何“从最简单的类型产生出来的”,这是进化生物学的核心问题之壹。
关键字:物种;进化;人工在物种这壹概念上,生物学史上存在俩种具有代表性的相反观点:林奈的物种是真实的、永恒的、不变的、特创的和孤立的;而达尔文的物种是变化的、进化的,可产生、可灭绝的,以亲缘纽带相互联系的。
达尔文以前的物种概念是基于特创论基础上的,达尔文以后的物种概念是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的。
因为物种是进化的,是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应用进化论才能真正认识物种,真正认识物种的多样性。
壹、物种(壹)、物种的概念地球生命的壹大特点是统壹性和多样性且存,整个生物界是即连续又不连续。
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命,到复杂的高等动植物,不同物种之间都或多或少相似,例如绝大多数生物有大体相似的细胞结构,相同的遗传密码,相似的代谢途径,等等,这证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物种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体现了生物界统壹性中的多样性,连续性中的不连续性,不稳定中的相对稳定。
1.非时向的物种概念:现代生物分类学家只对当下存活的生物进行分门类别,而不涉及目前的物种曾是由于那些原始演化而来的,更不涉及那些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当下已灭绝的物种。
2.时向钟概念:和非时向的物种概念不同,如考虑时间向度,识别和区分物种需要另壹些标准和定义,因为物种是随着时间而进化改变的,壹方面是同壹物种表型的连续改变,另壹方面是种内分异,形成俩个或多个分类群。
(二)、物种的标准各学科因识别和区分物种的依据不同而又有若干不同的物种标准。
1.形态学标准:因为绝大多数物种在形态特征上易于识别和区分,因此,现代的大多数分类学家在分类实践中,仍然主要以表型特征作为识别和区分五中的依据。
某些分类标准只能人为的决定,不同的人能够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归类,这实际上否认了物种存在的客观性。
2.遗传学标准:根据遗传学的理论来认识物种,物种被定义为互交繁殖的群体,共享壹个基因库,生殖隔离成为识别和区分物种的最重要的标准。
遗传学上区分物种的标准也有人称做生殖种或者生物学种概念,这个概念揭示了物种的遗传学特征,使得分类学和遗传学结合。
3.生态学标准:从生态学观点来见,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每个物种占有壹个生态位,每壹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处于它所能达到的最佳适应状态,就像在适应场上占据壹个适应峰。
中间杂交所产生的中间型个体,其适应值降低,因而被自然选择所阻止。
4.生物地理学标准:不同物种的地理分布范围是不同的,有的分布区很广,有的分布区很狭窄,每壹物种都有自己的分布范围。
因此,物种的地理分布也是区分物种的标准之壹。
(三)、现代物种的定义经过之上从不同角度的分析、讨论,我们认识到生物种不是单凭若干区分特征而划分的壹种简单分类,而是由生物的综合因素,包括生殖、遗传、生态、行为、地理分布、通讯系统等,联系起来的个体组合。
壹群个体属于同壹物种,主要不是由于它们具有这种或那种相似性,而是由于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以及它们和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
(四)、物种的结构由个体组合为种群,由种群组合为亚种,由亚种组合为种。
在亚种和亚种之间,有时也有中间性质的形态,如半种等。
在亚种和种之间,有的仍存在隐种的形态。
半种也是亚种和种之间的过度形态。
这样的组成称为物种的结构。
在现代遗传学对物种结构中各个等级单元在遗传上的距离做了定量的测量。
这壹工作对物种的结构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二、物种的形成(壹)、物种形成的主要三个环节1.可遗传的变异是物种形成的原材料: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遗传物质的改变所造成的的可遗传的变异为物种的形成提供原材料。
迄今为止,自然条件下的定向变异仍未得到遗传学上的证实,因此,壹般认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这种随机突变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在群体内非随机的积累和储存,从而使群体发生分化。
2.选择影响物种形成的方向:随机突变无方向性,而且大多对生物体有害,少数中性,极少数有利。
这些突变多以隐性杂合状态存在于自然群体之中,当环境条件,包括无机的和生物的改变时,某些基因型会体现出某种优势,从而发生方向性选择。
当这种选择不断地作用于群体时,群体的遗传组成就发生了变化。
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条件:物种的形成壹般是通过隔离实现的,因为只有隔离才能导致遗传物质交流的中断,防止因基因交流而将彼此间的差异淹没,保证群体向各自的方向发展,使歧化不断加深,直至新物种形成。
因此,隔离既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条件,同时又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隔离的机制隔离的机制很复杂,以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划分,能够分为生物学的和非生物学的隔离;而以繁殖的阶段来划分,又能够分为合子前的隔离和合子后的隔离。
合子前的隔离是阻碍不同群体间成员的杂交,防止杂种合子的形成,多为环境、生态、行为等方面的原因;合子后隔离是降低杂种活力或生殖能力,壹般是遗传或生理方面的原因。
非生物学的隔离主要是环境或空间阻隔,如地理以及其他物理环境因素。
凡能影响生物迁移、接触和分布的因素,都可称之为环境阻隔因素。
环境阻隔本身也有壹个形成和发展的渐进过程,可能和被分隔的种群间遗传差异的积累是且行的过程。
(三)、物种形成的方式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壹旦出现新物种,就标志着群体间生殖、变异的连续性出现间断。
由于见问题的角度不同,物种的形成方式可区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果以种形成所需的时间和中间阶段的有无,可分为渐进式的物种形成和骤变式的物种形成;如果根据物种形成时的地理特性,能够分为异地种形成、邻地种形成和同地种形成;如果考虑时间向度,特别是从系统学的观点来研究物种的形成,那么物种的形成仍能够分为继承式和分化式的物种形成方式。
这些不同的方式之间有的是相互涵盖的,如继承式和分化式的物种形成方式以及异地种形成方式多为渐进式的物种形成方式;量子种形成通常和地理因素无关,可在同地形成,也可在异地或邻地形成。
三、人工控制下物种的形成随着人们对生物遗传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研究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壹种人工进化——自然界没有的,由人创造的新物种陆续面世。
这种人工创造的新物种,壹般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产需要,在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产生的。
产生人工物种的研制途径壹般有:远缘杂交、体细胞杂交、染色体工程、遗传工程和进化工程等。
(壹)、远缘杂交Karpechenko在壹项属间的远缘杂交实验中,用萝卜(Raphanussatiuvs)和甘蓝(Brassicaolercea)为原始亲本做杂交,获得具有俩原始亲本染色体组的二倍体杂种。
因为在减数分裂中这俩组染色体之间彼此不会联会、配对,所以它是不育的,不能进行繁殖。
但Karpechenko在F2群体中找到了少量自然加倍的四倍体(异源四倍体),它带有18个萝卜染色体和18个甘蓝染色体。
由于其中所存在的4组染色体各来自每个亲本品种,联会就能正常的进行,产生出了正常的配子且获得了高度的能育性。
这样,人工创造的新物种萝卜甘蓝(Raphanobrassoica)就产生了。
它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性,因为证实了壹种能够出育性正常的种间杂交的方式。
此后,通过这种方法仍创造出多种类似的人工多倍体新物种,小黑麦就是其中著名的壹例。
(二)、体细胞杂交植物体细胞融合是创造新物种另外的壹种途径。
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能够进行体细胞融合而得到体细胞杂种,经培养形成再生植株。
和有性杂交相比,细胞融合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提供了获得有性杂交不亲和的种间杂交、属间杂交甚至高等和低等植物杂交的可能性。
可是由于想远缘不亲和性及科、属、种之间杂种细胞的分化等基本问题尚没有很好解决,故所获得杂种植株且不稳定。
(三)、染色体工程——再造小麦普通小麦自20000年前诞生以来,经过连续的种内杂交,人工选育使其产量不断增加,至今已成为全球二十亿人的主要事物来源。
尽管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者采用远缘杂交和基因工程的方法,不断引入优异的抗性基因,但由于长期自交使其遗传背景变得十分狭窄,特别是在气候多变渐渐恶化的今天,病害和干旱有可能使其遭受浩劫。
资料报道(英国《新科学家》,2007)墨西哥国际小麦和玉米改良中心的科学家,用二粒野生小麦变种和山羊草的野生变种杂交后,经秋水仙素加倍形成人工合成小麦。
这种小麦在墨西哥旱灾地区比普通小麦的产量高出50%,经在印度、巴基斯坦、厄瓜多尔、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地区试种,它的产量比普通小麦高4%~40%,经研究这种人工合成的小麦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抵御干旱和病害的能力,且可和普通小麦杂交获得十分有益的代换系和附加系。
2006年初英国国家农业植物研究所和该总新决定进行合作研究,希望利用染色体工程培育出新特性的小麦。
四、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壹)、物种形成是生物对不同生存环境适应的结果生物生存的环境具有变化性和异质性。
环境随时间的变化导致生物的适应进化,环境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导致生物的分异(性状分歧),分歧的结果是不同类型的生物,即物种的形成。
不同的物种适应不同的局部环境,不能设想有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壹种生物。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分化,歧异产生更多的物种意味着也能够占领更多的生存环境,生物的不连续性是生物对环境的不连续性(异质性)的适应对策。
(二)、物种间的生殖隔离保证了生物类型的稳定性物种在种间生殖隔离的存在下能保持物种相对稳定的基因库,没有种间的生殖隔离就会使已获得的适应因杂交而溶化丢失。
所以物种的存在使得生物及保持遗传的相对稳定,又使进化不致停滞,保持进化的不可逆性,成为进化的基本途径。
(三)、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具有可变化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这只是相对的,壹个物种不能永远适应变化着的环境。
当环境变化的速度范围超出原有物种的适应能力,灭绝就会发生,这时新的环境也有待新的物种去占领。
生态系统也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物种的更替(种形成和灭绝)和种间生态关系的改变能够使生态系统适应变化的环境,生物和环境之间从不平衡又达到新的平衡,从而推动整个生物界的进化。
在这种宏观大进化的过程中每壹步都是由物种进化所推动,物种是小进化的终点,同时又是大进化的起点,所以说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四)、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不同的物种因其不同的适应特征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不同的生态位。
因此,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转移和转换的环节,是维持生态系统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关键。
参考文献:[1]张昀生物进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