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第十四章第1节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欧亚大陆(包括北非)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1,西欧北非系列(大陆西部):由北向南更替的植被带为
冻原—泰加林(寒温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 叶林—硬叶常绿林和灌丛—亚热带、热带荒漠—热带稀树 草原—热带雨林。
2,东欧—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系列(大陆中部) 冻原—泰加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
第十四章: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一、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1,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与经向地带性
• 地带性植被
• 纬向地带性
• 经向地带性
2,世界植被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性 • 在南半球没有和北半球相对应的北方针叶林及苔原带 。 • 生物群落带大致与纬线平行。 • 在北纬40°和南纬40°之间由于信风的影响,使得西侧 为干旱区域,东侧为湿润的森林区域。 • 在亚热带,荒漠伸展到海岸,而在南半球,它们只限于 沿海地区。
山地灌丛草原带。
3,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植被垂直带性:植被带大致与山坡等高线平行,并且具有一 定的垂直厚(宽)度。
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迭 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
例如: 长白山植被垂直带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 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寒温性常绿针叶林→矮曲 林→高山冻原。 大陆型的垂直带谱,每一个带所处的海拔高度,比海洋型同 一植被带的高度要高些,而且垂直带的厚度变小。
从低纬度的山地到高纬度的山地,构成垂直带谱的带的数量 逐渐减少,同一个垂直带的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到冻原带, 山地植被和平地植被同属于一个类型。
4,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
植物地理预测法则:根据南坡或北坡的植被可以预测更南或 更北地区平地植物种或平地植物群落。
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知识点 2-2群落的主要类型
2.2群落的主要类型一、陆地群落的分类: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
二、荒漠生物群落1. 群落分布:分布在极度干旱区。
2. 群落特点:(1)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2)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
3. 优势生物(1)植物:仙人掌属植物、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植物等。
(2)动物:灌木丛、两栖类、鸟类和蝗虫等。
4. 生物特点:生物典型特点是耐旱;爬行动物主要特点是卵生、体温不恒定等。
三、草原生物群落1. 群落分布: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
2. 群落特点:(1)草本植物铺如地毯。
(2)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3. 优势生物:(1)植物: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乔木非常少见。
稀树干草原上,生长着伞形树冠状乔木。
(2)动物: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稀树干草原上,动物主要以斑马、长颈鹿和狮子为主。
4. 生物特点: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四、森林生物群落1. 群落分布: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2. 群落特点:(1)树木繁茂、树冠遮天蔽日。
(2)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3. 优势生物:(1)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
(2)动物:树栖和攀缘的动物种类特别多,如长臂猿、松鼠、蜂猴、犀鸟、避役和树蛙等。
4. 生物特点:阳生植物多居上层,能吸收比较强的阳光。
三七、人参、黄连、半夏、贝母以及某些蕨类、苔藓等阴生植物生活在林下。
阴生植物的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机械组织不发达,但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这类植物适应在弱光条件下生存。
五、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1. 陆地群落分布的规律性(1)在我国,东部湿润地区随处可见森林;在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大片的草原;再到西部的干旱区,则出现荒漠群落。
(2)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第2章 第2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探究点
归纳提升 群落中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适应的相对性 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不是绝对的。因为生 物生存的环境不断变化,而生物的遗传具有保守性,不会因为环境 变化立即改变其遗传性,因此适应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选择作用不会一次到位,更不会造成尽善尽美的选择结果。
五、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 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群落中不同的种群之间 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 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预习反馈 1.判断 (1)进入三江源地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 ) (2)爬行类、啮齿类、攀缘类、鸟类和蝗虫等动物,主要分布于草原 群落中。( × ) (3)荒漠中的植物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 (×) (4)森林中喜光植物大都分布于上层,阴生植物分布于底层。( √ ) (5)阴生植物的叶绿体比阳生植物大且颜色深,这与弱光条件下的生 活相适应。( √ ) (6)群落中的生物之间能和谐共处,是因为生态位的不同。( √ )
探究点
2.下列哪种群落中生活的动物表皮外可能有角质的鳞片帮助其减 少水分蒸发?( ) A.荒漠 B.森林 C.草原 D.苔原 解析:荒漠群落中的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 于减少水分蒸发。 答案:A
探究点
典例剖析 (多选)下图为某一个足够大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生物群落的结 构和该山体基带所在的地带到极地的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示意图, 对该图的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探究点
A.图中X表示群落的垂直结构,图中Y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 B.该山体的垂直结构和其相应的水平结构具有相似性 C.图X中从上到下、图Y中从左到右构成生物群落结构的种群数目 增多 D.影响图X所示结构的因素是温度,影响图Y所示结构的因素是阳 光 解析:图中X与Y均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均为温度。 答案:AD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寄生现象突出
(2)热带雨林群落特征
d.无明显的季相交替 组成雨林的每一个植物种都终年进行生长活
动,但仍有其生命活动节律。乔木叶子平均寿命 13~14个月,零星凋落,零星添新叶。多四季开 花,但每个种都有一个多少明显的盛花期。
(3)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功能特征
①热带雨林的物质生产高
光能利用效率约为1.5%,为农田平均光能利用率的2倍。热带雨林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是最高的。
②热带雨林能量流动:速度快,强度大,效率高
光能利用效率高,地上生物量大,净第一生产力高; 呼吸消耗很大; 食物网及其复杂,能量流动渠道多,强度大。
③热带雨林物质循环: 速度快,强度高
有时达240米。其中大藤本可达第一乔木层或第二乔木层,主干不分枝,达天顶 时则繁茂发育。小藤本多单子叶植物或蕨类,一般不超出树冠荫蔽的范围。
空中花园——附生植物生长在乔木、灌术或藤本植物的枝叶上,其组成
从藻、菌、苔藓、蕨类到高等有花植物均有。
绞杀植物——有的植物开始附生在乔木上,并常杀死藉以支持的乔木,
成因:① 环境优越;②热带陆地的古老性;③自第三纪 以来,这里的环境很少发生剧烈的变化。
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及其丰富
24
(2)热带雨林群落特征
②外貌结构特殊复杂
a.群落层次复杂而不明显
乔木一般可分三层,第一层高30~40米以上,树冠宽广,有时呈伞 形,往往不连续;第二层一般20米以上,树冠长、宽相等;第三层10 米以上,树冠锥形而尖,生长极密。再往下为幼树及灌木层,最后为
林
热带雨林的分布
热带雨1林9 的分布
热带雨林的分布
(1)热带雨林环境特征
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一)热带雨林1.热带雨林是指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南北纬10℃之间的低海拔高温多湿地区,由热带种类所组成的高大繁茂、终年常绿的森林群落,为地球表面最为繁茂的植被类型。
2.植被特征:①种类组成特别丰富,均为热带分布的种类。
②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而分层不明显,乔木高大挺直,分枝少,灌木成小树状,群落中附寄生植物发达,有叶面附生现象,富有粗大的木质藤本和绞杀植物。
③乔木树种构造特殊:多具板状根、气生根、老茎生花等现象;叶子在大小形状上非常一致,全绿,革质,中等大小;多昆虫传粉。
④林冠高低错落,色彩不一,无明显季相交替,终年常绿。
3.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度10℃之间的区域,全球可分为三大群系:①美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亚马逊河流域,面积最大。
②非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刚果盆地一带。
③亚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附近岛屿、婆罗洲、伊里安及菲律宾群岛。
向西可达缅甸和印度的阿萨姆,向北经中南半岛可达中国的台湾、广东及云南南部,向东南可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亚大陆的东部。
以龙脑香科植物为标志。
④我国的热带雨林为北方边缘,不很典型,分布于台湾、两广、藏、滇的南部。
群落中绞杀植物较多,但龙脑香科的种类不多。
可分为湿润雨林、季雨林、山地雨林三个植被亚型。
(二)红树林1.指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受周期性海水侵淹的一种淤泥海滩上生长的乔灌木植物落。
2.植被特征:①主要由红树科的常绿种类组成,其次为马鞭草科、海桑科、爵床科等的种类,共10余科,30多种。
②外貌终年常绿,林相整齐,结构简单,多为低矮性群落。
③具特殊的胎生现象,具支柱根或呼吸根,以及旱生、盐生的形态和生理特点。
分布:有两个分布中心。
①东方红树林: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热带、亚热带滨海地区。
②西方红树林:分布于太平洋东岸和大西洋沿岸的热带、亚热带滨海地区。
③我国的红树林属东方红树林的一部分,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沿海、广西和台湾。
第2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课程标准素养要求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生物的环境特点和群落特点,建立结构和功能观,进化和适应观。
2.社会责任:从不同类型群落与其环境关系的分析,认同不同群落的形成是有客观规律的,人类活动应顺应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一、陆地群落的类型二、陆地群落的分布1.分布规律(以我国为例)(1)东部湿润地区:森林随处可见。
(2)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大片草原。
(3)西部干旱区:出现荒漠群落。
2.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水分、温度等。
三、其他群落类型除上述群落类型,还有湿地生物群落和海洋生物群落等群落类型。
(1)荒漠群落中的生物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高温的环境。
()(2)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有的表面有茸毛,与干旱环境相适应。
()(3)森林群落中的阴生植物体内的叶绿体往往颗粒小、数目多。
()(4)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和谐共存。
()答案:(1)×(2)√(3)×(4)√知识点一生物群落的分类1.陆地群落类型的比较群落类型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生存环境极度干旱;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湿润或较湿润群落结构物种少;结构非常简单物种较少;结构相对简单物种繁多;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生存生物特点动植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植物抵抗干旱能力强,动物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阴生植物利用光能较强,动物善于树栖和攀缘代表生物防止水分散失的措施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①仙人掌具有针状叶和肥厚的肉质茎,夜晚气孔开放等均利于防止水分散失;②骆驼刺的根可长达15 m,有利于吸收地下深处的水分爬行动物①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天太热的时候退到阴凉处;②有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从而减少体内水分的流失3.草原生物群落充分体现群落的季节性特点类型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动物的季节性变化引起季节性变化的因素降雨的季节性变化是导致群落中植物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植被的季节性变化是引起动物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原因分析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很多草本植物的生长周期很短,在有降雨的季节,可以快速萌发、生长、开花、结实。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热带雨林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 和亚洲的赤道附近地区, 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过程。
寒带森林
主要分布在北极和亚北极 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适 应寒冷的生境条件。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重要物种
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 、大型真菌以及各种鸟类、哺乳 动物、昆虫等动物类群。
02
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等 大陆的高海拔地区都有分布。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重要物种
高山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包括高山植物、高山动物和微生物等。这些物种具有适应高 山环境的特殊生理和形态特征,如高山植物的矮小、密集和厚实的叶片,高山动物的耐
寒、抗缺氧等特性。
生态过程
高山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这些过程在维持高山生态 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高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生态系统 提供能量来源;同时,高山动物通过食物链和营养级将能量传递给其他生物,维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系统的范 围也在不断扩大,逐渐覆盖周边农村和自然
区域。
重要物种与生态过程
要点一
重要物种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物种包括人类、家养动物、野生动 物和植物等。
要点二
生态过程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过程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 息传递等,这些过程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
07 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
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目 录
• 引言 • 森林生态系统 • 草原生态系统 • 荒漠生态系统 • 高山生态系统 • 城市生态系统 • 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我国是常绿阔叶林的集中分布区,面积最大,类型最多。
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昼夜温差大,雨量颇丰
土壤呈碱性
落叶阔叶树繁生,常绿阔叶树混交。
树种甚多且落叶成分大增,包括许多温带科属。
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归纳总结
群落类型
气候特征
群落结构
分布
土壤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生活型特征
热带的植被类型
热带雨林
赤道多雨气候:全年温度高而温差小
雨量充沛而相当均匀
相对湿度常常很高
砖红壤
种类组成特别丰富:单位面积上树木种类密度高,通常没有优势种。
群落结构复杂:基本上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三个层次,分层不明显。
微酸性或酸性土壤
种类相当丰富:常绿双子叶植物构成,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的常绿树种组成。
群落结构较为复杂: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林木层、下木层均有亚层次的分化,草本层以蕨类植物为主。
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在成型的群落内,一种高位芽植物为主。藤本植物较为丰富,但多为革质或木质小藤,板根、茎花、叶面附生现象大大减少,附生植物中很少有被子植物。
寒带的植被类型
苔原
夏季短促而寒冷,长昼无叶,冬季则是长夜。(营养期短)降水少但湿润
永冻层、沼泽土
冻原的优势植物是多年生灌木、苔草、禾草、苔藓和地衣,植被的高度一般只有几厘米。
结构简单:一般是紧贴地面植物
多年生、营养繁殖、非周期性的种、常绿植物、匍匐伏地型、垫状植物、大型花和花序、长日植物
地理知识知识:最大的陆地生物群落——热带雨林
地理知识知识:最大的陆地生物群落——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大和最广泛的陆地生态系统,占地面积约2亿平方公里,分布在赤道附近的中南美洲、非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
这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极为适宜,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方之一,也是人类学习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热带雨林里,居住着各种神奇的生物。
这里常年温暖潮湿,气候稳定,适宜生物生存和繁衍,因此,在这里生存的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数量庞大。
据统计,热带雨林里有超过1万种植物、4000多种脊椎动物、2亿种昆虫,其中大多数都是独特的物种,只存在于这里。
热带雨林是各种生物的天堂,特别是鸟类和昆虫,它们的数量和多样性被认为是最高的。
在这里,你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鸟类,从小巧的鹦鹉到色彩斑斓的孔雀,每个角落都有它们的足迹。
而昆虫更是形状和外貌各异,从外观是个普通的叶子,到明亮的翅膀,甚至是锯齿状的身体和刺状的腿,形态多种多样,居然数量如此巨大,这些让人们不得不惊叹于生命的多样性和创造。
除了明显的动物,热带雨林还寄养着各种蜘蛛、青蛙和蛇等小型生物。
这些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均衡也有非常重要的贡献。
蜘蛛捕食猎物,帮助控制害虫数量,而青蛙和蛇在食物链中处于更高的位置,成为控制小型哺乳动物数量的主要方式。
这些也表明了热带雨林是一个生态完整性非常高的生态系统。
尽管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但热带雨林遭遇到的人类破坏现象十分严重,土地开垦、伐木、采矿等活动导致砍伐森林,热带雨林减少了近50%,每年有数十万公顷雨林被破坏。
一些行为不当的人类,甚至采用热带雨林的方法来采伐森林中的木材,导致热带雨林的面积减少而且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长期以来的生态破坏已经造成了很多严重的问题,热带雨林的消失导致了很多当地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也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保护热带雨林,让它的生态环境完好无损。
热带雨林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一,它为我们提供着众多的资源和多样化的生物。
群落的主要类型-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四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1.这两类群落在物种组成、垂直结构上有哪些不同?
热带雨林: 高温、湿润; 垂直结构复杂; 乔木有板状根、 分支不发达 林下植物叶片巨大; 空气不流通、 虫媒花多;
落叶阔叶林: 夏暖冬寒; 雨量比较丰富; 夏荣冬枯; 林下常见速生植物; 风媒花多; ……
四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它们的蛋壳坚硬,能保护 正在发育的胚胎
一 荒漠生物群落
它们的体 温是变化 的,其调 节体温的 方式是每 天早早起
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来形到式阳排光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 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充足的地
方,让身 体暖和起 来,待天 热时退到 地下等阴 凉处。
一 荒漠生物群落
生物种类
形态结构或生理特征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第2章 第2节
三江源地区位 于青藏高原腹 地,是长江、 黄河和澜沧江 的源头汇水区, 被誉为“中华 水塔”。
这里的雪山、草 地、森林、河流, 静静地展示着原 生态的美。20世
三纪江,源因气地候区变位化 于和江青人源藏为地干区高扰环原,境腹三恶 地化,,是草地长严江重、退 黄化河,和水土澜流沧失江加 的剧已源…经头…建我立汇国了水政三区府江 , 被源誉国为家公“园中,华启 水动塔了”多项。保护措
施,退牧还草是 其中一项。现在, 三江源的生态环 境正在好转。
1.森林和草原在群落外貌和群落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1)从群落外貌看,森林里树木繁茂、树冠遮天蔽日;而草原上密布 草本植物。
(2)从群落结构看,森林在垂直方向上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 地表层等,在水平方向上镶嵌性不明显;草原的垂直结构不如森林的 明显,也有草本层、地表层、根系层等,但草原在水平方向上往往呈 现镶嵌性。
生物认识不同种类的生物群落
生物认识不同种类的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中的基本单位。
不同种类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环境中形成,具有独特的物种组成和生物交互作用。
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认识不同种类的生物群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物群落,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 森林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是最广泛分布的生物群落类型之一。
它在全球各地都存在,主要以乔木和灌木为主要植被类型。
森林生物群落可以分为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等不同类型。
森林生物群落提供了许多生态系统服务,如氧气的产生、水循环的调节、土壤保持等。
同时,森林还是众多动物的栖息地,为它们提供食物和庇护所。
2. 草原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分为草原和草甸两种类型。
草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是一种开放的生态系统。
草原生物群落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包括各种草本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草原生物群落对于碳循环和土壤保持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栖息地。
3. 湿地生物群落湿地生物群落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河口和海湾等不同类型。
湿地是水和陆地相交的地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特征。
湿地生物群落拥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水生和湿生植物、鱼类、两栖动物、昆虫和各种鸟类等。
湿地生物群落对于水的净化、洪水调节和生物栖息地的保护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许多迁徙鸟类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
4. 海洋生物群落海洋生物群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包括浅海、深海和海洋底部不同区域的生物。
海洋生物群落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海藻和珊瑚等。
海洋生物群落对于氧气的产生、碳循环、海洋生物资源的维持等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海洋生物群落还提供了各种生物活动的场所,如迁徙、孕育和庇护等。
5. 山地生物群落山地生物群落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特征。
山地生物群落包括高山草甸、高山森林和高山湿地等。
山地生物群落适应了恶劣的气候条件,拥有独特的植被和动物群落。
高中生物第五章群落第12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教案必修3
第12课时 群落的主要类型和演替学考要求一、群落的主要类型1.形成不同群落的原因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
2.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1)森林:北方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
(2)草原⎩⎨⎧ 植物优势种⎩⎪⎨⎪⎧ 禾本科植物阔叶草本植物代表动物:野驴、黄羊、黄鼠、鼠兔等(3)荒漠⎩⎪⎨⎪⎧ 优势植物:蒿属植物、藜属灌木、肉质旱生 植物和各种仙人掌等生物特点:适应缺水的环境,可夏眠或冬眠(4)苔原⎩⎪⎨⎪⎧ 分布:北方针叶林以北的环北冰洋地带植被特点: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能忍受强风吹袭例1 善于挖洞和具有快速奔跑行为的动物主要分布于( )A .热带雨林B .草原C .荒漠D .苔原答案 B解析 草原中主要是啮齿类动物及具有快速奔跑能力的动物。
例2 下列关于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北方针叶林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B .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生物的2/3C .草原的气候特征是每年降雨量在250~800mm 之间D.沙漠年降雨量不足150mm答案 B解析在地球已知生物种类中,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约占其一半。
二、群落演替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实例(1)概念: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落才会中止。
(2)演替的实例①从湖泊演替为森林: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
②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演替中的森林阶段→成熟森林。
思考(1)在群落演替中,被取代的种群是不是完全消失了?答案演替不是完全的“取而代之”。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是指优势种的取代,并非完全取代。
(2)是不是所有的群落演替都能形成森林?答案不同环境条件下演替的结果可能不同,沙漠地区的演替结果不可能出现森林。
2.群落演替的种类(1)原生演替是指在一个没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和湖底,或者是在被彻底消灭了植被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群落的主要类型
野驴
黄羊
黄鼠
鼠兔
鸵鸟
美洲鸵
鸸鹋
4、特点:
草原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的12%。
草长得高大,但生长期很短,从春季 到秋季便会完成一个生命世代。
三、荒漠(沙漠)
1、气候特点: 每年降雨量不足150mm,水分蒸发量 是降水量的7~50倍。
2、主要植物: 蒿属植物、藜属灌林、肉质旱生植物 和各种仙人掌。
3、主要动物: 沙漠动物(狐、更格芦鼠、沙漠兔、袋 鼠、沙漠蝗等),少数鸟类、蜥蜴。
第四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
的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
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是森林、草原、荒 漠和苔原。
一、森林
(一)、北方针叶林
1、气候特点: 寒冷 2、主要植物: 主要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如红松、云杉和冷杉。
红松
云杉
冷杉
3、主要动物: 驼鹿、雪兔、松鼠、黑熊、雷鸟和榛鸡等
驼鹿
雪兔
松鼠
黑熊
雷鸟
榛鸡
4、面积: 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约覆盖整个地林
1、气候特点: 温和 2、主要植物: 槭、山毛榉、栎、椴和柳等,林下灌林和 阔叶草本植物发育良好,种类也很丰富。
槭
山毛榉
栎
椴
3、主要动物: 田鼠、金花鼠、林猫、红狐、山雀、旋 木雀和啄木鸟。
旅鼠
驯鹿
北极狐
白熊
雪鹀
贼鸥
4、地理位置:
位于环北冰洋地带(北方针叶林以北)。
田鼠
金花鼠
林猫
红狐
山雀
旋木雀
啄木鸟
4、特点: 植物发育良好,种类也很丰富。
(三)、热带雨林
1、气候特点:
陆地自然地带的类型
陆地自然地带的类型
地面地带是指地表上的陆地,它们分布在地球表面的各个部分,
拥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和气候状况。
因此,不同的陆地自然地带也存在
着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陆地自然地带大致可分为草原、落叶阔叶林、落叶混
交林、森林、沼泽、湖泊和沙漠等7大类型。
草原是指大片草木茂盛的高原,多分布在低纬度且降雨量较少的
干旱地区。
由于草原地区通常有较多的山地景观和湿地,因此也能够
栖息众多野生动物和植物群落。
落叶阔叶林和落叶混交林则大多栖息于中纬度区域,炎热的夏季
伴随着冰冷的冬季。
这两类森林的树木种类很丰富,其中也有其他生
物的栖息地。
森林则分布在温和的温带及高纬度地区,在这里可看到林木的盛放,几乎所有的动植物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们的家乡,让人流连忘返。
沼泽和湖泊则大多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他们具有高水文活
跃性,湖泊和沼泽水温一般较低,湿度则比较大,支持了大量的水生
生物群落。
最后,沙漠则以高热、干旱及石漠为特征,沙漠地带属于热带地区,其特殊环境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了许多动物野生动物,也创造
出丰富多彩的沙漠景观。
总之,不同的陆地自然地带具有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也支持了各
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是地球上
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生物分布及生物区系
生物分布及生物区系生物分布及生物区系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它们栖息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如陆地、水域、空气中等。
这些自然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生物之间栖息地的差异,形成了各种生物分布。
生物分布1.陆地生物分布陆地上的生物分布受到气象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
在不同的气候区和地形地貌中,生物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北极地区北极地区的环境极其严酷,寒冷干燥,大部分时间在极地夜和极地昼之间转换。
这里的生物数量相对较少,主要是苔原植物、苔藓、地衣等寒生植物。
动物方面,北极熊、海豹、北极狐、驯鹿等是该地区主要的代表性动物。
(2)热带地区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明显季节变化。
这里的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动植物种类极为繁多。
常见的热带植物有棕榈树、热带雨林等,热带动物包括大象、老虎等。
(3)草原地区草原地区在物种多样性方面通常不如森林、热带雨林,主要生物种类包括草原食草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狮子、羚羊、斑马、野马、长颈鹿、鸵鸟等。
2.水域生物分布大约70%的地球表面都是水域。
水域生物分布非常广泛,包括淡水和咸水生物。
(1)淡水环境淡水环境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
常见的淡水动物有鲤鱼、鲸鱼、蜗牛、龟等等;淡水植物有水蕨、荇菜、莲花等。
淡水环境也是很多鸟类迁徙的重要场所。
(2)海洋环境海洋环境中的物种种类非常丰富,包括各种不同的鱼类、海洋哺乳动物、贝类、藻类、水草等。
比较常见的海洋动物有鲸鲨、海豚、带鱼等,海洋植物包括海藻等。
生物区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生物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一种区域性的生物群落,称之为生物区系。
1.北极区域生物区系北极的生物区系主要由苔原植被和典型的苔藓、地衣等冻原植被组成。
动物方面,有北极狐、北极熊、北極鸥、暴蜥等。
2.温带地区生物区系温带地区的生物区系主要沿着地球的纬度展开,有着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类型。
例如,温带森林区的植被主要由针叶林和落叶林组成,生物种类包括负鼠、臭鼬、鹿、狐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一)热带雨林1.热带雨林是指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南北纬10℃之间的低海拔高温多湿地区,由热带种类所组成的高大繁茂、终年常绿的森林群落,为地球表面最为繁茂的植被类型。
2.植被特征:①种类组成特别丰富,均为热带分布的种类。
②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而分层不明显,乔木高大挺直,分枝少,灌木成小树状,群落中附寄生植物发达,有叶面附生现象,富有粗大的木质藤本和绞杀植物。
③乔木树种构造特殊:多具板状根、气生根、老茎生花等现象;叶子在大小形状上非常一致,全绿,革质,中等大小;多昆虫传粉。
④林冠高低错落,色彩不一,无明显季相交替,终年常绿。
3.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度10℃之间的区域,全球可分为三大群系:①美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亚马逊河流域,面积最大。
②非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刚果盆地一带。
③亚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附近岛屿、婆罗洲、伊里安及菲律宾群岛。
向西可达缅甸和印度的阿萨姆,向北经中南半岛可达中国的台湾、广东及云南南部,向东南可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亚大陆的东部。
以龙脑香科植物为标志。
④我国的热带雨林为北方边缘,不很典型,分布于台湾、两广、藏、滇的南部。
群落中绞杀植物较多,但龙脑香科的种类不多。
可分为湿润雨林、季雨林、山地雨林三个植被亚型。
(二)红树林1.指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受周期性海水侵淹的一种淤泥海滩上生长的乔灌木植物落。
2.植被特征:①主要由红树科的常绿种类组成,其次为马鞭草科、海桑科、爵床科等的种类,共10余科,30多种。
②外貌终年常绿,林相整齐,结构简单,多为低矮性群落。
③具特殊的胎生现象,具支柱根或呼吸根,以及旱生、盐生的形态和生理特点。
分布:有两个分布中心。
①东方红树林: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热带、亚热带滨海地区。
②西方红树林:分布于太平洋东岸和大西洋沿岸的热带、亚热带滨海地区。
③我国的红树林属东方红树林的一部分,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沿海、广西和台湾。
(三)热带季雨林指分布于热带有周期性干湿交替地区的,由热带种类所组成的森林群落。
植物群落特征:①旱季乔木树种部分或全部落叶,季相变化明显。
②种类组成、结构、高度等均不及雨林发达。
③板状根、茎花现象、木质大藤、附生植物等均不及雨林发达。
分布:不连续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其中以亚洲东南部最为发达。
动物及其生态:由于该群落类型一方面与常绿雨林相毗邻,另一方面又与稀树草原想接壤,因此其动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区或群落交错区的特征。
(四)热带旱生林分布于热带干燥或半干燥的低海拔地区,小而多刺的乔木或灌木植物在群落中占优势。
典型的植物有瓶子树、猴面包树、金合欢、大戟科和仙人掌科的一些肉质植物。
大多数植物在旱季无叶,而在雨季十分繁茂。
(五)热带稀树草原指分布于热带干燥地区,以喜高温、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并稀疏散布有耐旱、矮生乔木的植物群落。
散生在草原背景中的乔木矮生且多分枝,具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叶片坚硬,具典型旱生结构。
草本层以高约1米的禾本科植物占优势,亦具典型旱生结构。
藤本植物非常稀少,附生植物不存在。
该群落类型主要分布在非洲、南北美洲、澳洲和亚洲。
我国在云南干热河谷,海南岛北部,雷州半岛和台湾的西南部均有分布。
(六)荒漠和半荒漠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纬度30~40°之间)的副热带无风地区。
例如,南美西岸的智利和阿根廷,非洲的西海岸,南非荒漠,澳大利亚荒漠等。
最大的是连接亚洲的大沙漠,包括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中亚大沙漠和东亚大沙漠,后者包括我国的柴达木、准葛尔、塔里木、阿拉善等沙漠。
荒漠和半荒漠的年平均降雨量低于250㎜,季节性明显。
在荒漠群落中,植物是一些特别耐旱的超旱生植物,他们从生理和形态结构上适应旱生环境,叶面缩小或退化,以小枝和茎代行光合作用,如猪毛菜属Salsala、碱蓬属Suaecla等。
(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常绿阔叶林是指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湿润地区的,由常绿的双子叶植物所构成的森林群落。
又称照叶林、月桂树林、樟栲林等。
2.植被特征:①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的常绿树种组成,区系成分极其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富有起源古老的孑遗植物,或系统进化上原始或孤立的科属及特有植物。
乔木层树种具有樟科月桂树叶子的特征:小型叶、渐尖、革质、光亮、无茸毛、排列方向与光线垂直等。
②外貌中年常绿,林相整齐,季相变化不明显。
③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林木层、下木层均有亚层次的分化,草本层以蕨类植物为主。
④藤本植物较为丰富,但多为革质或木质小藤,板根、茎花、叶面附生现象大大减少,附生植物中很少有被子植物。
3.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北美的佛罗里达半岛和加利福尼亚,南美的智利,非洲的那利群岛,澳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北大西洋的马德拉群岛和加那利群岛等地。
我国是常绿阔叶林的集中分布区,面积最大,类型最多,南自南岭,北抵秦岭,西至青藏高原东缘,东到东南沿海岛屿,可分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3个植被型,若干个植被亚型。
(八)硬叶常绿阔叶林1.指分布于亚热带大陆西岸地中海式气候地区的,由硬叶常绿阔叶林树种所构成的森林群落。
2.植被特征:①主要由硬叶常绿阔叶树种所构成,其叶片具典型的旱生结构,坚硬革质,小型叶为主,被茸毛,无光泽,气孔深陷,排列与光线成锐角,或叶片退化(甚至成刺状),植株与花具强烈香味(挥发油);②森林群落上层稀疏,树木较矮小,群落下层较为繁茂、密闭;③无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很少。
多年生草本植物尤以具鳞、球、根茎的地下牙植物特别丰富。
分布:主要有三个集中分布区①欧洲的地中海沿海:主要由木栓栎、刺叶栎等组成。
②北美西岸的加利福尼亚:主要由密花栎和禾叶栎等组成。
③大洋州西南和东南地区:按树属、金合欢等属为主。
④我国为山地类型(夏多雨、冬干冷),主要分布在西南,尤以金沙江中上游河谷两侧山地为多,主要由高山栎等树种组成。
(九)温带落叶阔叶林指分布于温带湿润海洋地区的,由落叶双子叶植物所构成的落叶森林群落。
特征:①季相更替现象十分明显为其外貌的显著的特征;②中生性植物特别丰富,乔木层有阔叶叶片、草质、柔软、无毛,生活型以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占优势,其次是高位芽植物;③结构简单,分层清楚,夏季林相郁闭,冬季林内明亮干燥;④层间植物在群落中作用不明显。
分布:有三个集中分布区①西欧和中欧:以山毛榉为主要建群种。
②北美的五大湖地区和大西洋沿岸:以美洲山毛榉和糖槭为建群种。
③东亚:主要分布在我国,以Quercus种群为代表。
④我国的落叶林分布面积较广,包括东北南部和华北大部,壳斗科的Quercus、Castanea、Fagus 在不同地区分别成为建群种。
(十)温带草原温带草原出现于中等程度干燥、较冷的大陆性气候地区。
这种草原在北美、南美和欧洲都有分布。
我国主要以内蒙古和大兴安岭以西的广大地区,向西逐渐过渡成荒漠。
植被分层简单,以多年生的禾本植被地球上任一地区所覆盖的植物群落的总体。
可按地域划分,如中国植被﹑黄山植被﹔或按地理环境特征命名,如热带植被﹑高山植被﹔还可用于概括某一类型植物群落,如森林植被﹑草甸植被﹑栽培植被等。
植被和植物区系不同,植物区系指的是一个地区有哪些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植被则突出表现植物的数量特征﹑彼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组合﹑结构以及功能特点。
但是全面了解植被需要结合对植物区系的分析。
植被类型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其它要素─气候﹑土壤﹑水状况﹑动物界以及地形等密切相关。
由于植被所覆盖的地面生态条件不均一,各地植物群落的性质和特征不同,所以植被实际上是一种植物群落的镶嵌。
在全球可分出不同的植被带,首先可以区分出海洋植被和陆地植被两大类型。
海洋植被的特点之一是绿色植物中藻类占绝对优势,有花植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很少。
海洋植被的另一特点是生产能力水平很低。
海洋绝大部分受到营养物质极其短缺的限制,生产水平与荒漠近似,只有河口﹑珊瑚礁和海水上升流区域等少数区域生产能力较高。
陆地植被特点之一是种子植物占绝对优势。
由于陆地环境差异很大,造成植被类型空间分化,形成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
可以把陆地植被进行多级分类,形成等级系统。
按中国现在采用的植被划分系统,最高一级是植被型,如极地荒漠植被﹑冻原植被﹑寒温带针叶林植被﹑夏绿阔叶林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热带雨林植被﹑热带季雨林植被﹑稀树草原植被﹑草原植被﹑荒漠植被﹑草甸植被﹑水生植被﹑沼泽植被﹑红树林植被等。
植被型之下划分为植物群系,群系之下划分为群丛。
在植被型﹑群系﹑群丛之间还有过渡单位﹕植被亚型﹑群系纲﹑群系组﹑群丛组等。
植被分类主要依据植被的种类组科草类占优势,其中以针茅属植物最为丰富,还有沙草科、豆科等植物。
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十一)北方针叶林冬季严寒,夏季温暖湿润,年温差较大。
主要代表树种有云杉、冷杉和松。
林冠一般不茂密,林下灌木、苔藓、地衣较多。
该类型分布横跨亚、欧和北美温带地区。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和阿尔泰山。
(十二)冻原冻原又称苔原,出现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寒冷地区,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饿北美北部沿海地区,也包括北冰洋中的岛屿。
我国只有高山冻原,分布在长白山和阿尔泰山西部高山带。
冻原的优势植物是多年生灌木、苔草、禾草、苔藓和地衣,植被的高度一般只有几厘米。
成﹑数量﹑生活型﹑结构﹑生态特点,其中优势种最为重要。
现代植被的演化现代植被是植物界长期进化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植被具有不同的年龄。
许多学者认为﹕热带雨林形成的历史最早,第三纪始新世已出现。
极地荒漠﹑冻原和泰加林最为年青,第四纪冰川退后才形成。
地球上原始的未经人类影响的植被保留很少。
外界因素,特别是人类活动常引起植被的明显变化。
未被人类改变的植被叫原生植被或原始植被。
原生植被遭到人类破坏后所自然产生的,与原来植被不同的植被叫次生植被,例如寒温性针叶林地区出现的山杨(Populus davidiana )﹑桦树(Betula spp .)林,热带森林在火烧或其它外界干扰破坏下形成的稀树草原,都是次生植被。
经过一定时间,有些次生植被(如杨桦林)又可以往复为原生类型。
原生植被遭破坏后,若无人类和其它动物的影响,经过一定时间在该地能够形成的植被叫潜在植被。
潜在植被不一定是原生类型,因为原来的植被破坏后,环境条件往往发生重大改变,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往复以前的原生植被,甚至在建立绝对保护区的条件下也不可能。
潜在植被往复的时间,取决于原生植被破坏的程度,也取决于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其它环境因素,还取决于植物群落基本层的优势种的个体发育持续时间。
通常这种往复时间从30年到50年不等,有些延续到100年以上。
原生植被﹑次生植被和潜在植被统称为自然植被。
包括农田﹑果园﹑人工林﹑播种草场和城市绿地等的栽培植被(又称人工植被),则是人类经长期选择而栽培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占地面积已接近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