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诊疗规范样本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胃癌的筛查与早期诊断胃癌的早期症状常常被认为是普通的消化不良,所以筛查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高风险人群应该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识别异形胃炎、酒精和烟草使用史、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家族史等因素,并通过活检确定胃癌的早期病变。
二、胃癌分期和分类根据国际TNM分类系统,胃癌的分期依据肿瘤的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
早期胃癌为T1期,分期较低,而晚期胃癌往往达到T3、T4期,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分期较高。
对于分期较低的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而对于分期较高的晚期胃癌,常常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案。
三、胃癌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指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早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在手术中清除肿瘤并保留足够健康组织。
手术后的患者可以考虑辅助放疗和化疗,以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晚期胃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新辅助化疗、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放疗或化疗)以及中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
四、胃癌的术后管理和随访胃癌手术后的术后管理和随访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病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术后管理包括早期并发症的处理,如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以及康复治疗、饮食指导和心理支持等。
患者在术后应该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和临床检查,以及探查是否存在复发和转移病灶,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胃癌的术后并发症与处理胃癌手术可能伴随着许多并发症,如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营养不良等。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以避免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在术后的恢复期间,严密的术后并发症监测和专业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六、胃癌的支持治疗与围手术期管理胃癌治疗不仅包括手术和综合治疗,还需要支持治疗和围手术期管理的综合应用。
腹水引流、外周静脉营养支持、贫血纠正等支持治疗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和康复。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
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
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的总体策略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的症状,主要有: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
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
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和腹腔神经丛受侵。
胃癌一旦穿孔,可出现剧烈腹痛的胃穿孔症状。
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
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
④出血和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⑤其他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的症状等。
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和恶病质。
(二)体征一般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的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是体检可获得的唯一体征。
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的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的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 瘤的可能。
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二)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 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 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 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 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 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对拟施行 内镜下粘膜切除( 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 ESD)等微 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3)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 虑腹腔镜检查。 2.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活检确诊为 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 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 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 选择治疗方案。 (1)胃镜活检标本处理。
胃癌诊疗规范(2011 年版)
一、概述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 年卫生统计
年鉴显示,2005 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 3 位。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我国胃癌发病 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 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 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 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 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 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 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 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疼痛、食欲减退、 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 等。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胃癌诊疗规范( 2018 年版)一、概述胃癌( Gastric Carcinoma )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 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
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 5 年生存率不足 50%。
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的总体策略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的症状,主要有:① 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
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
② 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和腹腔神经丛受侵。
胃癌一旦穿孔,可出现剧烈腹痛的胃穿孔症状。
③ 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
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
④ 出血和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⑤其他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的症状等。
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和恶病质。
(二)体征一般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的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是体检可获得的唯一体征。
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的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的肿块,应考虑 Krukenberg 瘤的可能。
医院胃癌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胃癌诊疗指南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胃癌诊疗指南【病史采集】1.病因: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功能低下,胃的癌前期病变等。
2.症状:(1)乏力,食欲不振、消瘦、贫血、发热、水肿等;(2)癌肿溃烂所致腹痛、消化道出血、穿孔等;(3)胃充盈不良或排空障碍引起的腹部饱胀、厌食、呕吐等;(4)癌肿扩散转移引起的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转移引起的相应表现。
【物理检查】1.早期胃癌可无任何体征。
2.中晚期癌可有上腹压痛及肿块。
3.晚期或转移所产生的体征,如肝肿大、黄疸、腹水、左锁骨上与左腋下淋巴结肿大,前列腺或卵巢肿大、恶液质等。
部分病人可有伴癌综合征表现。
【辅助检查】1.胃肠X线检查: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分为浅表型和凹陷型;中晚期胃癌的X线表现分为蕈伞型、溃疡型和浸润型。
2.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检:(1)早期胃癌胃镜所见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又分为隆起表浅型、平坦表浅型、凹陷表浅型)和凹陷型,各型亦可合并存在而形成混合型;中晚期胃癌分为隆起型和凹陷型。
(2)胃镜检查时可取病变部位组织及刷取细胞作病理检查,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3)超声胃镜检查可显示癌肿浸润深度层次及邻近转移。
3.胃液检查:胃液隐血试验常为阳性。
基础胃酸中乳酸含量增高有助于诊断。
胃液分析对诊断意义不大。
4.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检查:血清胃蛋白酶原I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之比;CEA、CA19-9、CA125等癌胚抗原及单克隆抗体的检测。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胃镜及活检。
2.胃癌须与胃溃疡,胃内单纯性息肉、良性肿瘤、肉瘤、慢性胃炎相鉴别。
【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
切除包括根治、姑息性切除,晚期胃癌合并幽门梗阻可行分流手术解除梗阻。
2.化学疗法:主要用于胃癌术前、术中、术后和晚期胃癌或其他原因不能手术者。
胃 癌诊疗规范
胃癌诊疗规范【病史采集】1.胃癌早期的临床症状多不明显,也不典型,类似胃炎等非特异的症状,如上腹不适、隐痛、嗳气、返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
2.随着病情的发展,日渐出现明显的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进行性贫血、甚至呕吐、上腹部包块,此时诊断为胃癌并不困难,但治愈的可能性已经太小,因此为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应重视胃癌早期所出现的非特异性症状。
3.遇到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应警惕胃癌的可能性,作进一步检查:(1)以往无胃病史而出现上述早期症状,或已有长期溃疡病史而近来症状明显或疼痛规律性改变者,特别是40岁以上患者;(2)有胃酸减少或胃酸缺乏,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病史者须定期系统检查;(3)原因不明的消瘦、贫血、黑便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有无营养不良、贫血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腹部有无压痛、饱满、紧张感、能否触及包块;3.直肠指检。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及潜血试验;(2)胃液分析。
2.器械检查:(1)胃镜检查加活检,X线双重对比造影;(2)腹部B超、CT检查,了解有无肝脏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3)必要时ECT全身骨扫描检查有无骨转移。
【诊断】1.早期无症状或仅上腹不适,隐痛、嗳气、返酸、食欲减退、轻度贫血等;病情进展后可出现明显的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进行性贫血、甚至呕吐或上腹部包块;晚期可有肝肿大、黄疸、腹水、可并发穿孔、出血;2.体检早期常无发现,上腹部深压痛或轻度肌张力增强是唯一值得重视的体征,晚期部分病人上腹部可触到肿块,直肠前陷窝或脐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转移癌体征;3.实验室检查:部分病人有贫血、血浆白蛋白减低及大便潜血阳性;4.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胃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采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粘膜显像清晰,不显示粘膜细微变化;5.纤维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病变和取活检作病理检查,对早期发现胃癌有很大帮助,如合并脱落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
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1 范围本规范制定了胃癌(包括食管胃交界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病变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在肉眼下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I型)、浅表型(II型)、凹陷型(III型)和混合型。
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4 诊治流程图5 诊断依据5.1 病因胃癌的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但多种因素会影响胃癌的发生。
目前所知主要与下列因素相关:①幽门螺杆菌感染;②亚硝基化合物;③高亚硝酸盐的摄入;④二羰基化合物;⑤真菌;⑥遗传性。
5.2 高危人群5.2.1 性别:男性患胃癌的几率为女性的1.5倍。
5.3.2 年龄: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5.3.3 饮食: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
5.3.4 吸烟:吸烟男性死于胃癌的人数是不吸烟男性的2倍。
5.3.5 治疗:接受过胃部手术。
5.3.6 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
5.3.7 家族肿瘤疾病史:包括家族胃癌史,遗传性非息肉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等遗传性疾病等。
5.3.8 恶性贫血:常合并萎缩性胃炎。
5.3.9 肥胖: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患胃癌风险更高。
5.3.10 经济状况:经济较差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5.3 症状5.3.1 发病时间发病到就诊时间,在3个月之内占10%,在3个月至2年之间占70%,在2年以上占20%。
5.3.2 主要症状没有特异性表现。
癌症早期几乎不会有症状,以消瘦为最多,其次为胃区疼痛、食欲不振、呕吐等。
初诊时患者多已属晚期。
早期胃癌的首发症状,可为上腹不适(包括上腹痛,多偶发),或饱食后剑突下胀满、烧灼或轻度痉挛性痛,可自行缓解;或食欲减退,稍食即饱。
胃癌规范
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普外一科胃癌诊疗规范生效日期: 2013年08月20日修订日期:(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癌(ICD-10:C16)行开腹标准胃癌D2根治术(ICD-9-CM-3:43.5-43.8伴40.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胃癌NCCN临床实践指南(2010.v2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及《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症状:早期无特异表现,随着疾病进展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晚期出现明显的梗阻、消化道大出血、腹部肿块、左锁骨淋巴结肿大等。
2.体征:早期胃癌无明显体征。
上腹部肿块、直肠前触及肿物、脐部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均是胃癌晚期或已出现转移的体征。
3.化验:血红蛋白下降、大便潜血阳性、肿瘤标记物升高(CEA、CA199、CA72.4、CA24.2等)。
4.影像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显示充盈缺损;腹部增强CT提示胃壁增厚、与周围脏器组织关系;盆腔CT辅助提示有无盆腔转移;电子内窥镜检查明确病变位置,并病理活检提示恶性肿瘤。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胃癌NCCN临床实践指南(2010.v2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及《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7月,第7版)。
1.根据检查结果,评定术前分期;2.根据术前分期情况和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多学科小组评估,身体状况良好,肿瘤可切除:(1)T分期为T1b,且无远处转移(M0)患者的治疗方案:标准D2手术;(2)T分期为T2或T2以上,M0的患者,其治疗方案:标准D2手术、新辅助化放疗+ 标准D2手术、新辅助化疗+标准D2手术;3.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决定术后治疗方案:(1)T1b,N0,M0:临床观察,随访。
(2)T2,N0,M0:临床观察或部分患者给予化放疗,可考虑S-1单药辅助治疗。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指原发于胃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国约占其中的40%。
我国早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0%。
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早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的总体策略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的症状,主要有: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
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
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和腹腔神经丛受侵。
胃癌一旦穿孔,可出现剧烈腹痛的胃穿孔症状。
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
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
④出血和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⑤其他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的症状等。
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和恶病质。
(二)体征一般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的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是体检可获得的唯一体征。
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的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的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 瘤的可能。
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附件
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附件附件:1. 胃癌病理学报告规范模板2. 胃肿瘤组织学分类3. 胃癌TNM分期规范4. 胃癌淋巴结分组、分站规范5. 胃癌放射及化学治疗疗效判定基本规范附件1胃癌病理学报告规范模板胃、贲门癌标本大体检查常规描述记录(全胃、胃大部或残胃)切除标本:大弯长厘M,小弯长厘M,附幽门环/十二指肠/食管下段,长厘M 。
于(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小弯/大弯侧) 见型(早期和进展期)肿物(包括外观描写) :距上切缘厘M,距下切缘厘M,大小---×---×---厘M,切面性状。
浸润深度至。
累及/未累及幽门环/食管下段。
肿物旁或肿物周围食管粘膜/肌壁内检查所见(糜烂/粗糙/颗粒状/凹陷/斑块//必要的阴性所见)。
大弯找到淋巴结(数/多/十余/数十余)枚,直径至厘M;小弯找到淋巴结 (数/多/十余/数十余)枚,直径至厘M。
大网膜,大小---×---×---厘M,有无肿瘤和淋巴结。
胃癌病理诊断报告内容1.肿瘤(1)组织分型(2)组织分级(3)浸润深度(4)食管或十二指肠浸润(如果切取)(5)脉管浸润(6)神经周围浸润2.切缘(1)近端(2)远端3.其他病理所见(1)慢性胃炎(2)肠化(3)不典型增生(4)萎缩(5)腺瘤(6)息肉(7)幽门螺旋杆菌(8)其他4.区域淋巴结(包括小弯、大弯、大网膜及单独送检淋巴结)(1)总数(2)受累的数目5.远处转移6.其他组织/器官7.特殊的辅助检查结果(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有困难的病理提交上级医院会诊(提供原始病理报告以核对送检切片的正确减少误差,提供充分的病变切片或蜡块,以及术中所见等)。
附件2胃肿瘤组织学分类上皮性肿瘤上皮内肿瘤-腺瘤 8140/0癌腺癌 8140/3肠型 8144/3弥漫型8145/3乳头状腺癌 8260/3管状腺癌8211/3粘液腺癌8480/3印戒细胞癌 8490/3腺鳞癌8569/3鳞状细胞癌8070/3小细胞癌8041/3未分化癌8020/3其他类癌(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8240/3非上皮性肿瘤平滑肌瘤8890/0神经鞘瘤9560/0颗粒细胞瘤9580/0血管球瘤8711/0平滑肌肉瘤 8890/3胃肠道间质瘤8936/1良性8936/0不确定恶性潜能8936/1恶性8936/3Kaposi肉瘤 9140/3其他恶性淋巴瘤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型 9699/3套细胞淋巴瘤9673/0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9680/3其他继发性肿瘤附件3胃癌TNM分期规范原发肿瘤(T)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0:切除标本中未发现肿瘤Tis:原位癌:肿瘤位于上皮内,未侵犯粘膜固有层T1a:肿瘤侵犯粘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T1b: 肿瘤侵犯粘膜下层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肿瘤穿透浆膜下层结缔组织,未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T4a:肿瘤侵犯浆膜(脏层腹膜)T4b:肿瘤侵犯邻近组织结构区域淋巴结(N)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1-2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2:3-6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7个及7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3a:7-15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b:16个(含)以上区域淋巴结有转移远处转移(M)M0:无远处转移M1:存在远处转移0期TisN0M0IA期 T1N0M0IB期T1N1M0、T2N0M0IIA期T1N2M0、T2N1M0、T3N0M0IIB期T1N3M0、T2N2M0、T3N1M0、T4aN0M0IIIA期T2N3M0、T3N2M0、T4aN1M0IIIB期T3N3M0、T4aN2M0、T4bN0M0、T4bN1M0IIIC期T4aN3M0、T4bN2M0、T4bN3M0IV期任何T任何NM1附件4胃癌淋巴结分组、分站规范二、2 RECIST疗效评价规范(一)靶病灶的评价。
胃癌诊疗规范
胃癌诊疗规范一、术语和定义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病变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在肉眼下大体类型分为隆起型(I型),浅表型(II型),凹陷型(Ⅲ型)和混合型。
二、诊断依据(一)病因学。
胃癌的病因迄今未阐明,但已认识到多种因素会影响,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
目前所知主要可能存在与下列因素关联的可能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亚硝基化合物;高盐硝酸盐的摄入;二羰基化合物;真菌;遗传性。
(二)高危因素。
性别:男性患胃癌的几率为女性的1.5倍;年龄: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饮食: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吸烟:吸烟的男性死于胃癌的人数是不吸烟男性的2倍;接受过胃部手术;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家族肿瘤疾病:包括遗传性非息肉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等遗传性疾病等;家族胃癌史;恶性贫血:常合并萎缩性胃炎;肥胖: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的胃癌风险更高;经济状况:在经济较差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三)症状。
1.发病时间:发病到就诊时间,10%在3个月之内,10%在3个月至2年之间,20%在2年以上。
2.主要症状:通常没有特异性。
癌症早期几乎不会有症状,以消瘦为最多,次为胃区疼痛,食欲不振,呕吐等。
初诊时患者多已属晚期。
早期胃癌的首发症状,可为上腹不适(包括上腹痛,多偶发),或饱食后心窝部胀满,烧灼或轻度痉挛性痛,可自行缓解;或为食欲减退,稍食即饱。
癌发生于贲门者有进食时噎感,位于幽门部者食后有饱胀痛,偶因癌破溃出血而有呕血或柏油便,或因胃酸低,胃排空快而腹泻,或患者原有长期消化不良病史,致发生胃癌时虽亦出现某些症状,但易被忽略。
少数患者可因上腹部肿物或因消瘦,乏力,胃穿孔或转移灶而就诊。
(四)体征。
1.早期胃癌可无任何体征。
2.中晚期胃癌体征中以上腹压痛最常见。
1/3患者可扪及结节状肿块,坚实而移动、多位于腹部偏右相当于胃窦处,有压痛。
胃癌诊疗规范(手术科室)
胃癌诊疗规范(手术科室)
【诊断标准】
1.左上腹痛,无规律,与饮食无关。
2.食欲减退,消瘦。
3.黑便,便潜血阳性。
4.晚期可有腹部包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5.上消化道造影可见表面不光滑,边缘清晰的充盈缺损,周围胃粘膜紊乱。
6.胃镜可证实胃内肿物存在,取活检进行病理学诊断。
【治疗原则】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1.手术术式:
(1)胃癌根治术
①胃切除范围:距肿瘤边缘>5cm;
②淋巴结清扫范围:D°~D∣术式要求淋巴结清扫术式超出转移淋巴结一站以上,即D>N。
(2)胃癌姑息性切除术:适于胃癌肿块较大,侵犯周围脏器,无法完整切除者,及有肝或远处淋巴结转移者。
(3)短路手术:肿物巨大,侵犯广泛,无法切除,或病人状态极差,无法承受切除手术者,行胃空肠吻合术。
2.化学治疗
(1)手术后早期开始全身化疗(术后14天内)。
(2)化疗方案:以FU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如FAM等。
胃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
胃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胃癌诊疗规范(2023年版)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胃癌诊疗的规范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在2023年及以后为胃癌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判断,对疑似胃癌患者进行诊断。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胃镜检查、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超声等)等。
确诊胃癌后应及时进行分期。
分期分期是评估胃癌临床进展程度和预后的关键指标。
根据国际通用的分期系统,主要包括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
分期结果有助于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治疗胃癌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分期及肿瘤特征进行选择,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术前准备和术中操作应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手术切除对于早期胃癌,外科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根据肿瘤位置和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切除、根治性切除等。
放疗放疗在胃癌综合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放射线的照射,破坏癌细胞的DNA,达到杀灭肿瘤的效果。
放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分期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
化疗化疗可以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杀灭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化疗可以作为胃癌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手术前、术后或作为单独的治疗手段使用。
随访与复查胃癌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与复查。
通过随访和复查,及时发现治疗后的复发、转移和其他并发症,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结语本文档总结了胃癌诊疗的规范指南,旨在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希望医务人员能根据此规范指南,为胃癌患者提供规范、个体化的诊疗服务。
胃癌诊疗规范(卫生部-2011年版)
胃癌诊疗规范(卫生部2011年版)一、概述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胃癌死亡率占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我国胃癌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宿主因素则居从属地位。
有研究显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感染、饮食、吸烟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胃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疗水平,改善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的胃癌是指胃腺癌(以下简称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二)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
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三)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2)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推荐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对拟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EMR)、内镜下粘膜下层切除(ESD)等微创手术者必须进行此项检查。
(3)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活检确诊为浸润性癌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
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浸润深度,报告为癌前病变或可疑性浸润的患者,建议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后选择治疗方案。
胃癌诊治规范
3.5.2 胃癌肝脏转移的处理:胃癌易肝转 移。治疗上根据病人全身状况,可在全身 静脉联合化疗的同时结合肝动脉导管栓塞 化疗(TACE)或交替进行。对孤立的转移 灶亦可手术摘除,局部注射无水乙醇或光 子刀等治疗。
3.6 胃癌综合治疗后的随访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结束后,2年内每隔3~4 月应全面复查一次,包括体检,检测肿瘤 相关标志物(CEA,CA19-9,CA72-4等), X胸片、B超等。5年内每半年应全面复查一 次。
3.4.3 对晚期胃癌,首选化疗方案治疗失 败后不能重复原方案,换用补救治疗 (Salvage treatment)时应另选二线药物 联合应用。
3.5 关于胃癌并发症的处理
3.5.1 癌性腹水的处理:晚期胃癌腹膜种植转移, 产生腹水,腹腔注入抗癌药局部浓度大于血浆浓 度,达20倍以上,因之全身反应轻,局部抗癌作 用强,可於手术时保留插管或腹腔穿刺注药,常 用药物有CDDP100~150mg(最大量不超过 200mg),HCPT20~30mg,5-Fu 1000~2000mg。可以2~3种联合用药,控制腹水 还可采用生物反应调节剂,如香菇多糖,白介素 -Ⅱ等,每周一次同时配合利尿应用。
VD d1 Civ X14d
TC方案:
DCT 25mg/m2
d1,8,15
CDDP 60mg/m2/疗程 VD d1-5
每3周重复
TCF方案: PCT 60mg/m2 VD 3h d1,8,15 CDDP 60mg/m2/疗程 VD d1-5 5-Fu 500mg/m2 VD d1-5 每3-4周重复
ELF方案: CF 200mg/m2/d iv d1-5 5-FU 500mg/m2/d VD d1-5 vp-16 60mg/m2疗程 VD d1-5 每3周重复
胃癌诊疗常规
胃癌诊疗常规一、入院处理常规1、入院初步处理:●软饭●高舒达20mg tid2、入院检查:(一周内在门诊检查过的项目可以不查)●血、尿、粪常规+OB●血型+Rh●凝血项●血生化全套●血HBV两对半,如为小三阳或大三阳,查HBV-DNA●血AFP、CEA、CA19-9、CA50、CA12-5●全胸片●全腹部CT平扫+增强●胃镜+病理(如已查过则不查,如有外院病理须将切片送本院病理科会诊)●上消化道钡餐●心电图●心脏超声(年龄>60岁)●肺功能(年龄>60岁)3、入院诊断●早期胃癌,或进展期胃癌⏹上、中、或下部(具体描述:如胃窦小弯前壁,胃体大弯后壁等)⏹Borrmann分型注:相关概念见后4、入院后进一步处理:●如有上消化道梗阻⏹禁食⏹胃肠减压⏹制酸剂◆NS 100ml +奥西康42.6mg / iv bid;或洛塞克40mg / iv qd⏹术前3天生理盐水洗胃bid●如有出血⏹禁食⏹制酸剂◆NS 100ml +奥西康42.6mg / iv bid;或洛塞克40mg / iv qd⏹如Hb<90.0 g/L,给予输红细胞悬液1~2u/天,并复查血常规●如Hb<90.0 g/L,术前3天起根据Hb水平给予输红细胞悬液1~2u/天,并复查血常规二、围手术期处理常规1、术前准备●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整理好各项检查结果)●术前讨论记录●术前小结●Hb<110.0 g/L 备血(到血库办理)●病理申请单●术中快速病理申请单(必要时)●术前医嘱:⏹××日×时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备皮⏹备血:400~800ml⏹青霉素皮试⏹术前晚清洁灌肠⏹恒康正清2盒⏹术晨禁食、水⏹术晨置胃管⏹NS 100 ml⏹先锋美他醇2.0g 术前30min(麻醉诱导前)⏹备中人氟胺900mg,术中用●手术通知单:⏹超声刀备血管吊带⏹备法兰克曼60mm、90mm闭合器⏹备法兰克曼26,28mm吻合器●手术前谈话重点⏹术中麻醉意外、术后心、脑血管意外及其他意外猝死⏹术中、术后出血⏹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术后胃瘫,有可能需要长时间营养支持⏹术后输入、输出袢梗阻可能⏹术后腹腔感染、肠梗阻可能⏹术后心、肺、肾脏功能衰竭(针对老年患者及术前有相关异常者)⏹术后肺部、腹腔、尿路、切口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针对老年患者)2、术后处理●年龄>70岁,术中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送ICU●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当日P、Bp、SaO2 qh,心电监护(必要时)⏹术后1~2日P、Bp、SaO2 q6h⏹术后平稳,2日后停测(高血压患者,改为2次/日)●测血糖⏹手术当日q6h(若有糖尿病q4h)⏹若无血糖异常增高,三日后停测●胃肠减压:肠功能恢复后拔除●吸氧1~3日,流量4L●升压药(必要时)⏹如果患者血压<90/60mmHg,可使用多巴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诊断规范()一、概述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指原发于胃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在国内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三位。
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2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约占其中40%。
国内初期胃癌占比很低,仅约20%,大多数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总体5年生存率局限性50%。
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普及,初期胃癌比例逐年增高。
胃癌治疗总体方略是以外科为主综合治疗,为进一步规范国内胃癌诊断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胃癌诊断水平,改进胃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胃癌是指胃腺癌(如下简称胃癌),涉及胃食管结合部癌。
二、诊断应当结合患者临床体现、内镜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胃癌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临床体现初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浮现类似胃炎、溃疡病症状,重要有:①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②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
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浮现:①体重减轻、贫血、乏力。
②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也许存在胰腺和腹腔神经丛受侵。
胃癌一旦穿孔,可浮现激烈腹痛胃穿孔症状。
③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
贲门部癌可浮现进行性加重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
④出血和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体现为呕血及黑便。
⑤其她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少、胃排空加快)、转移灶症状等。
晚期患者可浮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和恶病质。
(二)体征普通胃癌特别是初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进展期乃至晚期胃癌患者可浮现下列体征:①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常是体检可获得唯一体征。
②上腹部肿块,位于幽门窦或胃体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女性患者于下腹部扪及可推动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瘤也许。
③胃肠梗阻体现:幽门梗阻时可有胃型及震水音,小肠或系膜转移使肠腔狭窄可导致某些或完全性肠梗阻;④腹水征,有腹膜转移时可浮现血性腹水;⑤锁骨上淋巴结肿大;⑥直肠前窝肿物;⑦脐部肿块等。
其中,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腹水征、下腹部盆腔包块、脐部肿物、直肠前窝种植结节、肠梗阻体现均为提示胃癌晚期重要体征。
因而,仔细检查这些体征,不但具备重要诊断价值,同步也为诊治方略制定提供了充分临床根据。
(三)影像检查1.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定位诊断优于常规CT或MRI,对临床医师手术方式及胃切除范畴选取有指引意义。
2.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因简便易行、灵活直观、无创无辐射等特点,可作为胃癌患者常规影像学检查。
充盈胃腔之后常规超声可显示病变部位胃壁层次构造,判断浸润深度,是对胃癌T分期有益补充;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观测病灶内血供;超声双重造影可在观测病灶形态特性基本上观测病灶及周边组织微循环灌注特点;此外超声检查可发现腹盆腔重要器官及淋巴结有无转移,颈部、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转移;超声引导下肝脏、淋巴结穿刺活检有助于肿瘤诊断及分期。
3.CT:CT检查应为首选临床分期手段,国内多层螺旋CT广泛普及,特别推荐胸腹盆腔联合大范畴扫描。
在无CT 增强对比剂禁忌状况下均采用增强扫描,常规采用1mm左右层厚持续扫描,并推荐使用多平面重建图像,有助于判断肿瘤部位、肿瘤与周边脏器(如肝脏、胰腺、膈肌、结肠等)或血管关系及区别肿瘤与局部淋巴结,提高分期信心和精确率。
为更好地显示病变,推荐口服阴性对比剂(普通扫描前口服500~800ml水)使胃腔充分充盈、胃壁扩张,常规采用仰卧位扫描,对于肿瘤位于胃体下部和胃窦部,可以依检查目和患者配合状况采用特殊体位(如俯卧位、侧卧位等),建议采用多期增强扫描。
CT对进展期胃癌敏感度约为65%~90%,初期胃癌约为50%:T分期精确率为70%~90%,N分期为40%~70%。
因而不推荐使用CT作为胃癌初诊首选诊断办法,但在胃癌分期诊断中推荐为首选影像办法。
4.MRI:推荐对CT对比剂过敏者或其她影像学检查怀疑转移者使用。
MRI有助于判断腹膜转移状态,可酌情使用。
增强MRI是胃癌肝转移首选或重要补充检查,特别是注射肝特异性对比剂更有助于诊断和拟定转移病灶数目、部位。
腹部MRI检核对理解胃癌远处转移状况与增强CT精确度基本一致,对胃癌N分期精确度及诊断淋巴结侵犯敏感度较CT 在不断提高,MRI 多b值DWI对胃癌N/T分级有价值。
MRI 具备良好软组织对比,随着MR扫描技术进步,对于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癌,CT平扫不能明确诊断,或肿瘤导致EUS 无法完毕时,推荐根据所在中心实力酌情尝试MRI。
5.PET-CT:可辅助胃癌分期,但不做常规推荐。
如CT 怀疑有远处转移可应用PET-CT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此外,研究显示PET-CT对于放化疗或靶向治疗疗效评价也有一定价值,但亦不做常规推荐。
在某些胃癌组织学类型中,肿瘤和正常组织代谢之间呈负有关联系,如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普通是18F-FDG低摄取,故此类患者应慎重应用。
6.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骨扫描在探测胃癌骨转移病变方面应用最广、经验丰富、性价比高,且具备较高敏捷度,但在脊柱及局限于骨髓内病灶有一定假阴性率,可与MRI结合提高探测能力。
对高度怀疑骨转移患者可行骨扫描检查。
7.肿瘤标志物: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并且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为咱们提供了动态观测肿瘤发生发展及临床疗效评价和患者预后,从而提高了检出率和鉴别诊断精确度。
建议常规推荐CA72-4、CEA和CA199,可在某些患者中进一步检测AFP和CA125,CA125对于腹膜转移,AFP对于特殊病理类型胃癌,均具备一定诊断和预后价值。
CA242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胃蛋白酶原PGⅠ和PGⅡ敏感度、特异度尚有待公认。
当前肿瘤标志物检测惯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
8.胃镜检查(1)筛查A.筛核对象胃癌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较低(33/10万),内镜检查用于胃癌普查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且患者接受度低。
因而,只有针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才是也许行之有效办法。
国内建议以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进行胃癌筛查。
符合下列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核对象: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⑤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⑥存在胃癌其她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B.筛查办法(图1)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国内胃癌筛查采用PG I浓度≤70 μg/L且PC I/PGⅡ≤7.0作为胃癌高位人群原则。
依照血清PG检测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成果对胃癌患病风险进行分层,并决定进一步检查方略。
胃泌素17(gastrin-17,G-17):血清G-17浓度检测可以诊断胃窦(G-17水平减少)或仅局限于胃体(G-17水平升高)萎缩性胃炎。
上消化道钡餐:X线钡餐检查也许发现胃部病变,但敏感度及特异度不高,已被内镜检查取代,不推荐使用X线消化道钡餐进行胃癌筛查。
内镜筛查:内镜及内镜下活检是当前诊断胃癌金原则,近年来无痛胃镜发展迅速,并已应用于胃癌高危人群内镜筛查,极大限度上提高了胃镜检查患者接受度。
图1 胃癌筛查办法(2)内镜检查技术1)普通白光内镜(white light endoscopy):普通白光内镜是内镜检查技术基本,对于病变或疑似病变区域一方面进行白光内镜观测,记录病变区域自然状态状况,而后再进行其她内镜检查技术。
2)化学染色内镜(chromoendoscopy):化学染色内镜是在常规内镜检查基本上,将色素染料喷洒至需观测黏膜表面,使病灶与正常黏膜对比更加明显。
物理染色(靛胭脂、亚甲蓝):指染料与病变间为物理覆盖关系,由于病变表面微构造与周边正常黏膜不同,染料覆盖后产生对光线不同反射,从而突出病变区域与周边正常组织间界限。
化学染色(醋酸、肾上腺素):指染料与病变区域间发生化学反映,从而变化病变区域颜色,突出病变边界。
3)电子染色内镜(digital chromoendoscopy):电子染色内镜可通过特殊光清晰观测黏膜浅表微血管形态,常用电子染色内镜涉及窄带成像技术、智能电子分光技术及智能电子染色内镜。
4)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放大内镜可将胃黏膜放大并观测胃黏膜腺体表面小凹构造和黏膜微血管网形态特性细微变化,可用于鉴别胃黏膜病变良恶性,判断恶性病变边界和范畴。
5)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超声内镜是将超声技术与内镜技术相结合一项内镜诊断技术。
用于评估胃癌侵犯范畴及淋巴结状况。
6)其她内镜检查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confocal caser endomicroscopy,CLE):可显示最高可放大1000倍显微构造,达到光学活检目。
荧光内镜(fluorescence endoscopy):以荧光为基本内镜成像系统,能发现和鉴别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癌前病变及某些隐匿恶性病变。
但上述办法对设备规定高,当前在临床常规推广应用仍较少。
(3)胃镜检查操作规范胃镜检查是确诊胃癌必要检查手段,可拟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内镜检查前必要充分准备,建议应用去泡剂和去黏液剂等。
经口插镜后,内镜直视下从食管上端开始循腔进镜,依次观测食管、贲门、胃体、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及十二指肠降部。
退镜时依次从十二指肠、胃窦、胃角、胃体、胃底贲门、食管退出。
依次全面观测、应用旋转镜身、屈曲镜端及倒转镜身等办法观测上消化道所有,特别是胃壁大弯、小弯、前壁及后壁,观测黏膜色泽、光滑度、黏液、蠕动及内腔形状等。
如发现病变则需拟定病变详细部位及范畴,并详细在登记表上记录。
检查过程中,如有黏液和气泡应用清水或去泡剂和去黏液剂及时冲洗,再继续观测。
保证内镜留图数量和质量:为保证完全观测整个胃腔,如果发现病灶,另需额外留图。
同步,需保证每张图片清晰度。
国内专家较为推荐是至少40张图片。
必要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或放大内镜等图像增强技术。
(4)初期胃癌内镜下分型(图2)1)初期胃癌内镜下分型依照巴黎分型原则及巴黎分型原则更新。
浅表性胃癌(Type 0)分为隆起型病变(0-I)、平坦型病变(0-Ⅱ)和凹陷型病变(0-Ⅲ)。
0-I型又分为有蒂型(0-Ip)和无蒂型(0-Is)。
0-Ⅱ型依照病灶轻微隆起、平坦、轻微凹陷分为0-Ⅱa、0-Ⅱb和0-Ⅱc三个亚型。
2)0-1型与0-Ⅱa型界限为隆起高度达到2.5 mm(活检钳闭合厚度),0-Ⅲ型与0-Ⅱc型界限为凹陷深度达到1.2 mm (活检钳张开单个钳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