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古民居建筑艺术欣赏

合集下载

集美学村建筑特色以及由来

集美学村建筑特色以及由来

集美学村建筑特色以及由来1. 引言集美学村是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的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集美学村的建筑特色以及由来,从建筑风格、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 建筑风格2.1 四合院式建筑集美学村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四合院式建筑,这种建筑形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非常常见。

四合院是由四个房屋围成一个中央庭院的形式,通常有前后两进院落。

这种布局形式使得每个房屋都可以独立使用,同时又能够形成一个共享的庭院空间。

四合院式建筑在保持私密性的同时也注重与外界环境的联系。

2.2 石雕装饰集美学村的建筑外墙和庭院内都装饰有精美的石雕作品。

这些石雕作品包括门楣、栏杆、花窗等,在整体建筑中起到了点缀和装饰的作用。

石雕作品的图案多样,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各种题材,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3 红砖灰瓦集美学村的建筑外墙大多采用红砖砌筑,屋顶则覆盖着灰色的瓦片。

红砖与灰瓦的组合使得整个建筑群看起来古朴典雅,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红砖灰瓦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材料,代表了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

3. 历史背景3.1 集美学村的起源集美学村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地区出现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张士诚起义”。

为了避难和保护自己,很多人选择躲进山区,在此定居并形成了一个小型聚落。

这个聚落就是后来发展成为集美学村的地方。

3.2 学村文化的形成在集美学村形成之初,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人们的生活主要以农业为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教育,并在这里建立了一所名为“学村”的私塾。

这所私塾吸引了许多学子前来求学,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教育为核心的社区。

3.3 文化内涵的传承集美学村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一直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在现代,集美学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融合了教育、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地方。

同时,在这里也举办了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如书法展览、戏曲表演等,使得集美学村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

厦门老院子景区讲解

厦门老院子景区讲解

厦门老院子景区讲解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陈诗语。

欢迎大家来到厦门老院子景区参观游览。

厦门老院子景区位于厦门老城区的东北角,东至中山路、西至文屏路、南临鼓浪屿,北靠鹭江道,占地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

在厦门古城墙内,是厦门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

它建于清末民初,由华侨黄开泰等人筹资兴建,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

进入景区后,您将看到一座宏伟的牌楼。

牌楼由汉白玉石砌成,上面有一副对联:“商贾云集地,南北通衢时”。

这座牌楼是由当年南洋巨商黄仲训出资兴建的,寓意着老院子是厦门历史最悠久、最繁华的地方。

牌楼后面有一条长长的台阶,那就是登上老院子的阶梯。

这条阶梯旁有一棵大榕树,它的名字叫“百岁藤”。

据民间传说:黄开泰在上海经营盐业时,因生意兴隆而移家到厦门经商,他把家中的一棵“百岁藤”移植到了厦门,并取名“百岁藤”。

百岁藤十分茂盛,枝叶繁茂、郁郁葱葱。

这棵树在老院子内已生长了一百多年了。

—— 1 —1 —。

厦门有哪些独特的文化遗产值得一看

厦门有哪些独特的文化遗产值得一看

厦门有哪些独特的文化遗产值得一看厦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还蕴藏着丰富独特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厦门的历史长河中,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和欣赏。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厦门的南音。

南音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之一。

在厦门,南音依然有着深厚的根基和众多的爱好者。

南音的演奏乐器主要有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等,其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典雅。

当那悠扬的乐声响起,仿佛能将人们带回到古老的岁月,感受到闽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厦门的一些社区和文化场所,经常可以看到南音的表演,艺人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乐器,倾情演绎着这一古老的艺术。

其次,厦门的高甲戏也是极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高甲戏以丑角表演最为出名,其表演风格夸张幽默,充满了喜剧色彩。

演员们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生动的肢体动作和独特的唱腔,将一个个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

高甲戏的剧目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如《陈三五娘》《包公断案》等,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娱乐性,还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在厦门的乡村和城镇,每逢节日或庆典,常常会有高甲戏的演出,吸引着众多观众前来观看。

再者,厦门的漆线雕工艺堪称一绝。

漆线雕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以精细的线条和华丽的装饰为特点。

工匠们用柔软的漆线在胚体上盘绕出各种图案和造型,然后贴上金箔或涂上彩漆,使其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

漆线雕作品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等,造型生动,工艺精湛。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观赏价值,也是厦门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除了以上这些,厦门的红砖古厝也是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红砖古厝是闽南地区传统的民居建筑,以红砖红瓦、燕尾屋脊为主要特征。

这些古厝布局合理,结构严谨,装饰精美,体现了闽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技艺。

在厦门的一些古村落,如集美后溪、翔安新圩等地,还保存着许多完好的红砖古厝。

这些古厝见证了厦门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人们的乡愁和记忆。

厦门鼓浪屿古建筑一览

厦门鼓浪屿古建筑一览

厦门鼓浪屿古建筑一览厦门鼓浪屿是一座风景旖旎的小岛,被称为魅力之岛。

这座岛上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每一座建筑都有着独特的韵味,让人沉醉其中。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鼓浪屿上的古建筑。

首先,我们来看看胡里山炮台。

这是鼓浪屿上唯一的炮台,也是中国最早的一座现代化炮台。

胡里山炮台建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这座炮台修建在鼓浪屿东南的山顶上,环境幽静,风景迷人。

从炮台上眺望,可以看到远处的大海和闽江口,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接下来,我们来参观一下吕厝老街。

这是鼓浪屿上最有特色的一条小街,保留了许多建于19世纪的老房子。

这些老房子的外墙都刷成了鲜艳的颜色,给整条街区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在吕厝老街上漫步,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还可以品尝到道地的闽南小吃,让人流连忘返。

此外,我们还要欣赏一下日本领事馆旧址。

这座建筑建于19世纪末,是日本领事馆的办公场所。

日本领事馆旧址是欧洲建筑与东方庭园的完美结合,建筑风格独特,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

如今,这座建筑已经改为博物馆,展示了厦门与日本的交流历史和文化。

再来,我们参观一下黄厝寨。

黄厝寨是明代的一座古老村落,建筑风格独特,结构严谨。

这座村落由一座座土楼组成,土楼是鼓浪屿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

土楼外形宏伟,内部布局巧妙,既能居住,又能防御。

走进土楼,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沉淀和乡村气息。

最后,我们来参观一下儿童文学馆。

这座建筑是鼓浪屿上最受欢迎的一座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儿童文学主题博物馆。

儿童文学馆建筑风格简约而现代,馆内陈列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的手稿、插图和相关资料,让孩子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到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创作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厦门鼓浪屿古建筑的一些介绍。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

它们的存在让鼓浪屿更加独特和迷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每一座古建筑都有着它独特的故事和价值,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够亲自去探寻,感受其中的魅力。

厦门海沧古民居景点介绍

厦门海沧古民居景点介绍

厦门海沧古民居景点介绍
海沧古民居是厦门海沧陈厝合、陈林、陈坑三个村的居民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而于明朝中叶(1552年)开始兴建的。

主要有:陈厝合的陈祖家、陈家、林氏;陈林的林氏、黄氏、萧氏、郑氏;陈坑的郑氏(又称郑厝),以及东里镇的卢姓和吴姓
人等。

这些古民居,大多为二进式四合院,其建筑风格具有闽南特色。

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民居中有一座“承志堂”,它是整座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

该堂以正厅为核心,两侧各有两个厢房,中间为天井。

堂号“承志堂”系取《诗经》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之意。

该堂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500平方米。

古民居的建筑规模很大,但却不显得局促狭小。

这主要是由于闽南人讲究“前有照、后有靠”的风水观念,古民居也是如此。

古民居在设计上大多都能充分利用山墙、楼檐等部分,使住宅外观显得比较开阔。

古民居中还有一处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海防楼”。

—— 1 —1 —。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厦门,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与闽南地区的文化传统相辅相成。

闽南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元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在厦门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它们保留着历史的印记,让人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闽南古村落。

本文将带您一起领略厦门闽南建筑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一、闽南建筑特点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以“红砖青瓦”为主要特征,建筑物主要以砖木结构为主,在建筑材料上以当地的花岗岩石料、黄泥瓦为主。

闽南建筑在建筑形式上讲究均衡、对称,注重层次感和轻重变化;在建筑装饰上善用各种砖雕、石雕、木雕和泥塑,充分表现了民间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闽南建筑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物往往与周围的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建筑风格。

二、厦门特色建筑1. 鼓浪屿风格建筑鼓浪屿是厦门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的建筑主要由中外交融的各种建筑风格组成。

西式建筑有平房、别墅等,保存完好,中西融合的古建筑也是鼓浪屿的一大特色。

古典罗马式、希腊式、哥特式的建筑与中国式建筑相得益彰,展现出多元文化的风采。

2. 沙坡尾风情街位于厦门岛西南端的沙坡尾,是厦门保存最完整的近代西洋古建筑群。

这里的建筑风格大多是近代欧式风格,古朴、典雅,给人以浓厚的历史感。

在这里,游人可以欣赏到各种西洋建筑的独特风采,感受到厦门曾经的繁华。

3. 厦门大学白城厦门大学,坐落在环境幽雅的鼓浪屿,是一所以世界闻名的高校。

其建筑风格以欧洲古典主义风格为主,散发出浓厚的学府氛围。

白色的建筑,青翠的植被,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1.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厦门传统建筑的杰作,它是闽南传统村落建筑的代表。

土楼为圆形或方形建筑,主要用土和石头建造,厚重坚固,具有防御功能。

土楼内部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

2. 传统闽南民居传统闽南民居的建筑风格以四合五天井、二路三分院为多见,建筑结构和布局合理,充分考虑了厦门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活习惯。

厦门集美南薰楼的建筑赏析

厦门集美南薰楼的建筑赏析

厦门集美南薰楼的建筑赏析摘要:一、引言二、南薰楼的建筑特点1.建筑风格2.结构布局3.装饰艺术三、南薰楼的历史背景1.建造时期2.历史变迁四、南薰楼的文化内涵1.集美校训与建筑寓意2.闽南建筑传统与创新五、南薰楼的现状与保护1.现状评估2.保护措施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南薰楼,位于我国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是集美中学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它始建于1923年,由著名建筑师陈嘉庚设计,是一座具有浓厚闽南建筑特色的历史建筑。

本文将对南薰楼的建筑特点、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现状与保护进行赏析。

二、南薰楼的建筑特点1.建筑风格南薰楼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将东西方建筑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整体呈现为中式建筑的外形,同时又吸收了西式建筑的细腻与严谨。

例如,楼顶采用的中式重檐与西式的塔楼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2.结构布局南薰楼采用对称布局,轴线分明,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观念。

建筑内部设有宽敞的大厅和回廊,既保证了采光和通风,又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

3.装饰艺术南薰楼的装饰艺术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闽南地区的民间工艺。

例如,木雕、石雕、砖雕等精美的图案,展示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三、南薰楼的历史背景1.建造时期南薰楼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出资兴建,作为集美中学的校舍。

陈嘉庚先生是近现代中国的杰出爱国华侨领袖,他的事迹和贡献在南薰楼的建设中得到了体现。

2.历史变迁自建成以来,南薰楼见证了集美中学的百年沧桑。

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南薰楼不仅成为了集美中学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四、南薰楼的文化内涵1.集美校训与建筑寓意南薰楼的建筑设计与集美中学的校训“诚毅”密切相关。

楼名“南薰”取自《诗经·小雅·南薰》篇,寓意着南风熏陶,培育英才。

2.闽南建筑传统与创新南薰楼在继承闽南建筑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例如,将中式重檐与西式塔楼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厦门的特色建筑有哪些值得欣赏

厦门的特色建筑有哪些值得欣赏

厦门的特色建筑有哪些值得欣赏厦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还有众多独具特色的建筑,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这些建筑风格各异,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首先要提到的是鼓浪屿上的建筑。

鼓浪屿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馆”,这里汇聚了各种风格的建筑,包括欧式、美式、南洋式等。

菽庄花园依山傍海,园在海上,海在园中,四十四桥横卧海上,如长龙凌波。

园内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既有江南园林的精巧,又有西洋建筑的宏伟。

海天堂构则是一组五幢对称式的别墅群,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的元素,门楼是中国传统的飞檐翘角,而内部的装饰则充满了西洋风情。

还有黄荣远堂,整座建筑造型十分优美,罗马柱式、窗楣和线脚等细节处理精致细腻,展现出欧式建筑的典雅与庄重。

厦门的骑楼建筑也是一大特色。

骑楼这种建筑形式既能遮风挡雨,又方便行人购物。

在中山路一带,骑楼连绵成片,形成了独特的商业街景。

骑楼的底层通常是商铺,楼上则是住家。

建筑外观多采用南洋风格的装饰元素,如彩色的玻璃、雕花的栏杆等,给人一种繁华而又温馨的感觉。

走在骑楼的街道上,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的岁月,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变迁。

南普陀寺的建筑同样令人赞叹。

寺内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等建筑庄严肃穆,飞檐斗拱,气势恢宏。

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佛教建筑风格,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展现出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普陀寺背依五老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秀丽,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嘉庚建筑也是厦门的一大亮点。

以集美鳌园、集美中学、厦门大学的建南楼群等为代表。

这些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和西方建筑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穿西装,戴斗笠”的风格。

嘉庚建筑多采用红色的屋顶和白色的墙壁,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建筑的细节处理也非常精致,如屋脊上的雕花、屋檐下的彩画等,无不展现出陈嘉庚先生对建筑艺术的追求和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热爱。

厦门的土楼也是不可错过的特色建筑。

厦门古民居建筑艺术欣赏-厦门第二中学

厦门古民居建筑艺术欣赏-厦门第二中学

鼓浪屿民居建筑艺术欣赏厦门第二中学石清泉教学设计意图1、知识体系方面本课结合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17 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18 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20 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等课程,把地方资源《厦门鼓浪屿民居建筑艺术》引入课堂,从鼓浪屿建筑产生的历史背景,典型的民居建筑,以及分别从鼓浪屿建筑的屋顶、门楼、窗户、回廊、柱子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2、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本课以“问题教学” 为主要形式,通过系列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对本班学生的了解,许多学生由于在升学压力的作用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即使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情都无暇顾及,所以对鼓浪屿民居的建筑艺术知之甚少。

因此导入部分以著名的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乐曲《鼓浪屿之波》为切入点,引出鼓浪屿的建筑艺术特色,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

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展示课前调查报告、课堂鉴赏、讨论、学生上台练习等形式,以及“假如我是鼓浪屿小导游” 的角色置换,不断地引导学生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美术鉴赏课学生只要带两只耳朵就可以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欣赏鼓浪屿民居时,通过设问、回答与小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课程的最后环节,从鼓浪屿民居屡遭破坏的现状给学生引出如何保护民居的研究性课题,这也是本课堂教学的升华与课外延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唤起学生乃至全社会对鼓浪屿古文化遗产的关注与珍惜。

教学课题:厦门古民居建筑艺术欣赏单元课时:2课时本课教学时间:第一课时课型:鉴赏课课程分析:本课程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内容,本课结合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17 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18 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20 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等课程,把《厦门古民居建筑艺术》引入课堂,通过鉴赏、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培养学生对优秀的鼓浪屿民居建筑艺术的热爱与珍惜。

古建筑探奇之——燕尾脊

古建筑探奇之——燕尾脊

古建筑探奇之——燕尾脊燕尾脊屋顶正脊,也称中脊,正脊两端线脚向外延伸并分叉,即燕尾脊、燕仔尾。

庙宇、祠堂及大厝中多使用燕尾脊。

假四垂屋顶流行于闽南漳州、同安、厦门地区。

按照闽南民间的说法,只有举人以上的官宅才可使用。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地域上,泉州地区民居使用燕尾脊的现象十分普遍,至漳州、同安一带民居则使用相对较少。

所谓的“皇宫起”大厝,大多使用燕尾脊,称“双燕归脊”。

台湾民间也有相似的说法,林道衡先生记曰:“明清时代,在福建南方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有中了举人的人家,才能盖燕尾型的房子,一般人家只能盖马背型的。

这个习俗传到台湾,南部地区倒是奉行不渝,可是北部各地就不大理会这一套了,只要有钱,不管有没有功名,也照盖燕尾型的房屋不误,台北市及台北县偏多燕尾型的古屋,即因此故。

”闽南、台湾两地民间都认为燕尾脊等级高于马背,而燕尾脊也只在某些地区流传。

脊皆用红砖砌成。

在结构上,常见的正脊有两种,一种称“鼎盖脊”,断面呈工字形,束腰(脊堵)处常作花砖、粘贴陶瓷等各种复杂的装饰;还有一种称“花窗脊”、“车窗脊”、“梳窗脊”,在束腰处以空透的红色或绿色花砖砌成。

燕尾脊一般位于屋脊的最左端和最右端,由于屋脊的这两端都会向上翘起,就像燕子的尾巴一样,所以得名燕尾脊。

譬如在三川脊这个屋脊的构造中,正脊的两端以及小港脊的左侧或者右侧都有一个向上的弧度,这个弧度就是燕尾脊了。

根据弧度的不同大小,屋脊可以有不同的形状,有如渡船的,称为“渡船脊”;有如月亮的,称为“半月脊”;有如牛角的,称为“牛角脊”。

万华龙山寺三川殿的屋脊就是一个“渡船脊”,渡船脊的弧度比较平缓柔和,像一艘木船。

(下图)陈德星堂大宗祠也是“渡船脊”的结构,但是它的屋脊两端较之龙山寺屋脊弧度更大,有点类似“半月脊”,只是真正的“半月脊”两端更为陡峭,就好像倒立的半月般,非常具有立体感。

(上图)上图是新加坡的双林寺,也是陈世仁师傅早期的作品之一。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的屋顶装饰极为精致,布局巧妙,令人百看不厌。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闽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类型之一,以其优美、精致的风格和独特的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性建筑风格,闽南建筑以闽南地区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为背景,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着重介绍厦门闽南建筑风格的鉴赏。

一、建筑特点(一)建筑构造闽南建筑的基本构造特点是“线木结构”,即以木为主材,采用条石基础、石墩柱、木梁架、瓦屋面等建筑构造形式。

其特点是结构精巧、灵活性和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地形险峻、气候湿润、地基不牢固等复杂的自然环境。

同时,闽南建筑的构造还充分体现了建筑艺术的原则和规律,具有高度的造型美感和艺术价值。

(二)建筑风格闽南建筑的风格特点是“精致、柔美、华丽、富有情趣”,以修长、精致、华丽的线条,流畅自然的曲线,独具特色的雕刻花纹和彩画装饰等为主要表现手法。

其造型多寓意吉祥、富贵、长寿、和谐等文化意义,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三)建筑功能闽南建筑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居住和公共活动场所方面。

其中,居住建筑主要包括宅院、住宅、楼房等;公共活动场所主要包括庙宇、祠堂、学堂、会馆等。

这些建筑通过特殊的形制、装饰和布局,充分满足了人们对居住、信仰、文化活动等方面的需求。

二、建筑形制(一)厦门土石宅厦门土石宅是厦门地区特有的一种居住建筑形式,其特点是以石为墙基,以土为墙身,既环保又具有很强的稳固性。

它的屋顶通常采用硬山瓦、脊兽、屋脊装饰等。

整个建筑形似“凹”字形,庭院通常布置在建筑的中央,四周为厅、厢房和附属房。

这种建筑型制既体现了古建筑的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居住环保的要求。

(二)闽南民居闽南民居又称“土楼”、“土楼屋”,是闽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居住建筑形式之一,以土木结构、宜居、宜建为主要特点。

它包括“四合院”、“堂屋”、“楼房”等多种建筑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楼”。

土楼是一种由土与石构筑而成的高大多层建筑,通常为圆形或方形,底层周围设置石墙,上层多是木建筑。

福建厦门土楼简介

福建厦门土楼简介

福建厦门土楼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福建厦门土楼是福建省独具特色的建筑,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楼是一种特殊的多层建筑,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地区,其中厦门是土楼建筑的一个重要代表。

土楼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备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

福建厦门土楼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结构独特。

土楼多为圆形或方形,外形是一个高高的大笼子,因此又被称为“围龙”或“围炉”。

其次是建筑材料独特。

土楼是用当地特有的红土制作而成,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具有防火、防震、保温等特点,非常耐用。

再次是建筑功能多样。

土楼通常是由多个圈层组成,每个圈层都有不同的功能,比如一层用作厨房、二层用作客厅、三层用作卧室等,实现了多功能性。

福建厦门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土楼建筑一般由同宗同姓的家族群体集资修建,建成后可以容纳数十至数百个家庭居住。

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部的永定、南靖等地,形成了独特的土楼群落。

这些土楼建筑完整地保留了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珍贵遗产。

福建厦门土楼在其建筑风格上极具地方特色,展示了南方建筑的独特韵味。

土楼建筑的外观粗犷厚实,内部精致考究,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土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木质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南洋风格”,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非常具有独特的美感。

福建厦门土楼还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符号。

土楼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家族文化传统的象征。

土楼建筑的内部布局和装饰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当地人民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和传承。

每个土楼背后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故事,成为家族血脉延续和历史记忆的见证。

福建厦门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魅力。

作为福建省的一张名片,土楼建筑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观赏,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土楼建筑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

厦门闽南建筑风格鉴赏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重镇和旅游胜地,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闽南建筑是厦门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充分反映了这个城市特有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人文特色。

本文将从闽南建筑的历史渊源、建筑元素、风格类型等方面进行鉴赏和介绍。

一、历史渊源闽南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尤其是元、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厦门地处南海海岸,交通便利,成为了南方海运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和商业贸易的集散地。

同时,由于受到海洋文化和南方生活方式的影响,闽南建筑的特色逐渐形成,表现出丰富的地方文化特征。

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闽南建筑成为了厦门城市的独特景观,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二、建筑元素闽南建筑的特点是以木结构为主,石、砖为辅,以大水又小院组合的空间形式为一体。

传统的闽南建筑注重艺术、实用和舒适兼备,建筑以经合上下四栋为基本布局,构成一个四合院。

建筑内部采用异形墙面、悬山、花窗、竹篱、飞檐、雕花等装饰。

又如门窗、门楣、梁头、屋脊等都有特制雕刻,多为吉祥如意的图案。

同时,家具和器物也是闽南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扶手、柜子、台几、座椅、餐具等,它们的制作和装饰都体现出浓郁的闽南文化特色。

三、风格类型闽南建筑在建筑风格上有多种类型,根据功能和历史时期的不同,可分为民居、寺庙、祠堂、商业建筑等不同类型。

可见闽南建筑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

1、鳌园:鳌园是厦门最大的古民居之一,也是全国典型的海洋明宅之一,是明清时期闽南式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

鳌园建筑采用“岭南式”雕刻手法和“江浙式”红砖灰瓦,建筑形式非常具有特色。

2、南普陀寺:南普陀寺是厦门著名的佛教道场,更是闽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南普陀寺建筑完整而规整,气势恢宏,采用了建筑群体式的布局,集中展现了中国传统的寺庙建筑风格。

3、鼓浪屿榕树头:被誉为中国最美、最干净、最具特色、最具文化气息的国际性旅游岛屿。

福建厦门土楼简介

福建厦门土楼简介

福建厦门土楼简介福建厦门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位于我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内,是一种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居建筑。

厦门土楼起源于唐朝,兴盛于明清时期,是我国南方民居建筑的瑰宝之一。

厦门土楼主要有三种类型:圆形土楼、方形土楼和长方形土楼。

其中,圆形土楼是最具代表性的,其建筑结构坚固,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

土楼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当地的黄土、沙石、木材等,经过世代相传的技艺,土楼的建筑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厦门土楼内部布局合理,一般分为三层。

底层为厨房、客厅、卧室等,二层为仓库,三层为居住区。

土楼的中心位置通常设有方形天井,用于采光和通风。

土楼的墙壁厚度达一米以上,墙体用土夯实,十分坚固。

土楼的屋顶采用木结构,覆盖着当地的青瓦,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厦门土楼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土楼里的居民世代相处,形成了团结、和睦的邻里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居民们创作了许多土楼特色的民间艺术,如剪纸、刺绣、雕刻等。

此外,土楼里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猜灯谜等。

近年来,厦门土楼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土楼的保护力度,投入资金进行维修和整治,使这一古老的建筑群体得以传承和发扬。

厦门土楼成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示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之,福建厦门土楼是我国民间建筑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它既是古建筑的典范,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象征。

在未来,厦门土楼将继续发挥其文化传承和旅游资源的优势,为厦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4厦门红砖古厝精品集萃

24厦门红砖古厝精品集萃

厦门红砖古厝精品集萃龚洁闽南的红砖古厝,是我国民居建筑中最靓丽的一种。

厦门的红砖古厝,龙其是海沧区华侨回乡建造的红砖古厝,乃是闽南大地上的锦绣艺术品,特别精美漂亮,令人过目难忘,长留记忆。

特精选五幢,作简要介绍。

邱新样豪华厝邱新样豪华厝座落新垵北区,是邱新样在缅甸致富后,于1933年携款回乡,在马銮湾海边建造的一座豪华三合院红砖大厝,取名“锦庆堂”。

其用料之上佳,工艺之精湛,是新垵600多幢红砖大厝中的精品,虽七十多年过去了,至今仍金碧辉煌,宛如新的一样。

锦庆堂所有梁、檩、桁、枋、均施以彩绘或漆金,云纹、故事栩栩如生。

枋为整块透雕漆金板,精致华丽。

梁檩间坐斗、趖瓜上的狮、象、花草形象逼真,甚是可爱。

格扇的边挺,格心的彩绘,尤其是中厅屏门上的彩绘,颇富闽南文化色彩。

雀替雕成龙凤、鳌还加上花草,装饰性极强。

垂花、斗拱以及花篮坐斗,漏雕漆金,十分鲜丽。

这些屋内雕饰与大厝燕尾上的剪粘、水车堵里的彩塑,互相呼应,更显得格外高贵华美!锦庆堂的石雕工艺也十分精湛,墙裙均为精琢细磨的泉州白花岗岩,其手工雕琢的精度,完全可以与机磨比美,且有一股机磨无法达到的人智润度。

花岗岩基础均雕柜台脚,和谐匹配,内墙上嵌以浅雕青斗石,增加了艺术美感。

大门为方形马鞍脊门罩,罩下石库门楹联镌“克勤克俭善人是富,美轮美奂君子之居”,眉批是“新江启宇”。

石库门两旁装饰青斗石竹节窗,窗下又是大片精琢的泉州白,甚是气派。

墙石组砌成寿字花纹,水车堵特地镶上玻璃,以防强光风雨的侵蚀。

山尖的悬鱼饰也颇有特色,金鞍里藏着盾形浮雕,把大厝装点得分外妖娆,更显得雍容华贵,人见人爱。

锦庆堂的两厢甚是宽敞,厢外增加卷棚顶敞廊,廊间的梁枋、趖瓜、月板、斗拱、雀替,均为透雕,施以漆金。

坐于其下,空气通畅,眼观四方,华贵之气阵阵袭来。

这种敞廊一改传统的家居功能模式,变成可以在廊下会客、叙读、品茗、纳凉、读书、议事的共享空间,这说明主人经过外部世界的生活体验,把开放意识融入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里,使古建筑悄然发生了改变,这在新垵古民居中是惟一的。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3)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3)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3)19.林语堂故居(漳州路44号.建于1850)鼓浪屿的许多建筑有浓烈的欧陆风格,古希腊的三大柱式陶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罗马式的圆柱,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圆顶,巴洛克式的浮雕,门楼壁炉、阳台、钩栏、突拱窗。

争相斗妍,异彩纷呈,洋溢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所有这些优雅的建筑,很值得慢慢细品.在本集介绍的8座历史风貌建筑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林氏府和海天堂构.下面详细介绍.19.林语堂故居(漳州路44号)位于鼓浪屿漳州路44号,是一座U形的别墅,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约建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距今已有150多年了。

别墅为英式,拱券回廊,前部为两房夹一厅,为两层坡顶。

后部中间为小花圃,两旁为二层小楼,连着前面的主房,后花园里还有鱼池。

别墅的线脚重叠纤丽,而二楼的栏杆却甚简约。

地下隔潮层并不低矮,保证了其上的厅房干燥舒适。

一楼中厅拱券前为一长长的石阶,石阶四周为古榕、龙眼、玉兰,把小花园笼罩得浓荫婆娑,清新凉爽,一派温馨的氛围。

廖家别墅在鼓浪屿颇有名气,辉煌过很多日,后来因许多子女出洋创业去了,使别墅日渐聊落。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别墅前部被拆去一层,44号与48号原有一天桥相连,天桥也被拆去,成了现在的样子。

如今,别墅因年久未修,破旧不堪,成了危房。

可住在里面的廖氏后人,对祖厝感情特深,不愿搬离去住现代新居,而将回廊封堵成厨房,凑合随居而安,自得其乐。

地下隔潮层里也住满了人。

1919年8月9日,林语堂与廖翠凤举行婚礼,新娘房就设在廖家别墅前厅右侧的厢房里,林语堂婚后三天,怀揣1000大洋离开廖家。

林语堂一生写了六十多本书、上千篇文章,大多是用英文写的,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3月26日逝世于香港,终年81岁。

如今廖翠凤的侄儿廖永明教授就住在这屋里。

19.林语堂故居后座(漳州路44号.建于1850)20.白宅(复兴路98号)主人白登弼分别在1902年和1912年修建了两幢二层欧式别墅,分别为南楼和北楼。

华美“皇宫起” 绚丽“闽南红”——厦门传统红砖民居建筑赏析

华美“皇宫起” 绚丽“闽南红”——厦门传统红砖民居建筑赏析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泉州和漳州之间,是闽南地区厦门、漳州和泉州三地的中心城市和重要海港,也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承载地。

闽南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其中传统红砖民居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考古和文物调查资料证实,厦门早在宋代已出现传统红砖民居,历经元明时期发展,到清代和民国早期达到鼎盛,红砖民居成为厦门最普遍的民居建筑形式。

历史上闽南地区曾多次移民入迁,中原文化经与当地闽越文化融合后,形成了以闽南语为主要方言并在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方面相通的闽南文化。

同时,厦门因处于闽南中心地理区位,民居建筑的建造匠师、建筑材料多来自相邻的泉州和漳州,厦门民居的建筑风格、建造技艺及装修装饰上融合了泉、漳两地民居的诸多特点,成为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的重要代表。

1 外观特征厦门传统红砖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明显不同于周边区域的闽中莆仙民居、粤东潮汕民居和闽西客家民居,而是自成体系,尤其在外观和造型上以象征喜庆、富贵的红砖色外貌和宫殿式古厝为主要特征。

红砖色外貌是指建筑材料上大量使用红砖和红瓦等“红料”,以红色板瓦铺设屋面,以红色“胭脂砖”和深红色甓砖砌建墙体,又以红色方形“斗底砖”铺就地面。

因此,从建筑的屋顶、墙身到地面在视觉上普遍为红色,形成了“闽南红”的建筑特征。

宫殿式古厝是厦门传统红砖民居的代表性建筑,多为体量较大的民居,具有宽大的流线型屋面,特别是曲线型屋脊的两端以高高翘起的燕尾脊最为醒目。

这种以庄重、古典风格为典型特征的双曲屋面,如同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而被学者称为“皇宫起”官式大厝(图1)。

2 起源历史厦门传统红砖民居主要是砖木结构,以及利用当地盛产的花岗岩作为墙基和墙裙。

闽南地区处在东南沿海,属于北回归线附近的亚热带气候,多雨、潮湿、风大,夏季烈日炎炎,砖木结构建筑容易腐朽、蚁蛀,因此至今保留下来的早期红砖民居数量很少。

除了少数可溯及明末和清初以外,现存主要是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的建筑。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7)(问拍天下)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7)(问拍天下)

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7)(问拍天下)58.迎熏别墅(福建路28号)在我已经发表的前6集和“佚名篇”共7篇介绍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的博文中,展示的照片都是我亲历鼓浪屿拍摄的,本集有13座,前3座是我拍的,后10座是网上下载的,我还会继续到鼓浪屿拍摄,最终用我亲自拍摄的照片取代这几张下载的照片.自此我已经介绍了厦门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95座.(“有名”70座,“佚名”25座).下面继续介绍本集的13座:58. 迎熏别墅(福建路28号),此楼很完整,精致靓丽,大门非常有特色,迎熏即迎一个太平盛世,原主人必定很有品味.去,但却无法查到详细资料.58.迎熏别墅大门(福建路28号)59.叶清池别墅(福建路58号) 叶清池(1846~1927年),又名叶崇禄,福建厦门人,著名华侨领袖,爱国实业家。

道光26年(1846年)出生于厦门狮山村,自幼家境贫寒,16岁时只身到南洋谋生,初在菲律宾当小店伙计,累积一定资本和经验后,在当地独立开设“捷丰”号商铺,主要经营糖类和杂货。

由于经营有方,业务蒸蒸日上,数年间就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大商行。

随着营业的发展,叶清池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先后在菲律宾各埠设立分行,进而又回国投资兴业,在厦门、上海、香港、宁波开设分行。

其中,在怡朗设有捷丰糖行、捷发布店、捷茂铸锅和米线;在宿务设有捷昌等6家商行;在厦门设有捷顺商行、捷记钱庄;在上海、香港、宁波镇江设有捷裕、捷登、捷美、捷德等商行;在日本神户也开设捷德商行,销售菲律宾白糖。

叶清池在南渡菲律宾后,经过卅余载奋斗,终成巨富。

1897年,51岁的叶清池将生意交其弟叶清潭经营,携眷回乡,在鼓浪屿福建路的富人区选址建造了颐园别墅,即今人俗称的“叶清池别墅”。

59.叶清池别墅59.叶清池别墅59.叶清池别墅60.许斐平故居(笔山路19号).在春草堂后面.建筑为欧式民居.许斐平(1952~2001.11.27)中央乐团旅美钢琴家。

生于厦门鼓浪屿。

被认为是中国钢琴界少数的几个天才之一。

同安文笔塔详细介绍

同安文笔塔详细介绍

同安文笔塔详细介绍同安文笔塔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是同安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该塔建于明代,历经多次修复和重建,如今已成为同安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同安文笔塔是一座典型的古代文化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塔身高约35米,共有七层,每层都有精美的檐角和雕花。

整座塔呈八角形,外观庄重大气,给人以深深的艺术魅力。

登上同安文笔塔,可以俯瞰整个同安地区的美景。

塔内设有楼梯,虽然有些陡峭,但是爬上去后的美景绝对值得一看。

从塔顶可以看到同安的美丽海岸线,远处的大海波涛翻滚,近处的古城风貌一览无余。

站在塔顶,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宛如仙境般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同安文笔塔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塔内壁上的字画。

塔内壁上刻有许多古代文人的名言佳句,其中包括诗词、典故和名人名言等。

这些字画充分展示了同安地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风貌,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启发。

同安文笔塔不仅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

每年,许多文人雅士和艺术家都会来到文笔塔,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安地区的文化生活,也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艺术和传统文化的机会。

同安文笔塔作为同安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

它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记录了同安地区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的见证。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古老文化的魅力,了解到同安地区的独特之处。

同安文笔塔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雕刻工艺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登上塔顶,俯瞰美景,感受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文人雅士的境地。

同安文笔塔不仅是同安地区的骄傲,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古民居建筑艺术欣赏
厦门第二中学石清泉
教学设计意图
1、知识体系分析:
本课程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内容,本课结合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17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18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20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等课程,把《厦门古民居建筑艺术》引入课堂,通过鉴赏、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培养学生对优秀的厦门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热爱与珍惜。

2、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性
本课以“问题教学”为主要形式,以一个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入部分以现代建筑“厦门国际机场候机楼”为切入点,引出古民居的建筑艺术特色,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

教学过程中,结合问题的提出、学生亲自动手搜索资料、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不断地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美术鉴赏课学生只要带两只耳朵就可以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欣赏鼓浪屿民居时,通过设问、回答与小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课程的最后环节,从古民居屡遭破坏的现状给学生引出如何保护民居的研究性课题,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与课外延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唤起学生乃至全社会对我国古文化遗产的关注与珍惜。

3、教学反馈设计的合理性
基于对本班学生的了解,许多学生由于在升学压力的作用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使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情都无暇顾及,所以对厦门古民居的建筑艺术知之甚少。

因此导入部分的设计应该可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程内容的兴趣。

教学中的网络搜索资料和小组竞赛本身就是学生兴趣的活动,预计学生的反响会更为热烈。

课堂上,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竞赛的热烈程度,判断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

教学课题:厦门古民居建筑艺术欣赏
单元课时:2课时本课教学时间:第一课时课型:鉴赏课
课程分析:本课程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内容,本课结合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17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18课《漫步中外建筑艺术》、20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等课程,把《厦门古民居建筑艺术》引入课堂,通过鉴赏、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培养学生对优秀的厦门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热爱与珍惜。

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在升学压力的作用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使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情都无暇顾及,所以对厦门古民居的建筑艺术知之甚少,所以想通过本课教学,唤醒同学们对厦门古民居的关注与珍惜。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以“问题教学”为主要形式,以一个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厦门民居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加深对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能力目标:在欣赏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3、过程与方法: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思考——师生共同欣赏——学生探究讨论——教师归纳总结——课后延展。

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唤醒同学们对厦门古民居的关注与珍惜。

教学重点:了解厦门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初步掌握欣赏民居的方法,并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进一步体验厦门的风土民情。

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学科间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以一个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法引导: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课堂组织形式:分小组进行。

课程资源开发:
1、学生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参与课堂教学。

2、课程资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地方美术资源内容组织教学。

3、教师资源:教师通过网上和课外图书收集大量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扩大教学容量。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厦门民居介绍VCD(编辑好需要的环节,方便播放)、提前开启多媒体教室学生电脑等。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厦门古民居资料
教学情境设计
居进行欣赏。

红砖民居鸦片战争后民居岭,把厦门古民居划分为两种类型,方便学生研究、总结。

雕刻精美的屏风
麒麟坐斗
精美的透雕砖雕
青礁芦塘举人第落地双罩
举人第二楼廊道
通过网页上提供
5、柱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

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感意识和认识特征相适应,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并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2、教学过程中,结合问题的提出、学生亲自动手搜索资料、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不断地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改变了以往美术鉴赏课学生只要带两只耳朵就可以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欣赏鼓浪屿民居时,通过设问、回答与小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由于课程容量较大,时间又有限,有些问题来不及深入剖析,如鼓浪屿建筑方面必须推到第二课时再进一步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