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301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提高矿井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所有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单位及个人。
第三条人员定位系统是指利用无线通信、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实时定位、监控、救援和疏散的设备系统。
第二章人员定位系统管理职责第四条矿长为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培训和考核。
第六条生产技术部门负责人员定位系统的技术支持、设备安装、调试和升级。
第七条工作面负责人负责本工作面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和管理。
第三章人员定位系统使用与管理第八条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实时定位、监控、救援和疏散等功能。
第九条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条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的使用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
第十一条作业人员进入井下作业前,必须佩戴定位卡,并确保定位卡正常工作。
第十二条作业人员进入井下作业时,必须按照规定路线行走,不得擅自改变行走路线。
第十三条作业人员离开作业区域时,必须关闭定位卡,确保定位卡处于关闭状态。
第十四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处理。
第十五条发生紧急情况时,安全管理部门应迅速启动救援预案,利用人员定位系统进行救援和疏散。
第四章人员定位系统培训与考核第十六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人员定位系统使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七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考核,确保作业人员熟练掌握人员定位系统操作。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八条违反本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九条安全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规追究其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5篇)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管理和使用人员定位系统,充分发挥其在矿井安全生产动态管理过程中可靠的安全保障功能,创建本质安全型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结合集团公司及煤矿有关文件要求和系统使用管理实际,特制定本使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煤矿。
第三条加强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明确分管领导和科室,充分保证系统运行使用、维护。
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正常运行第二章____、使用与维护第四条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1048-____)规定,煤矿装备的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必须具备下列基本功能:(一)考勤管理功能能够实时对煤矿各类人员出入井时间、下井班数、班次、迟到、早退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可进行分类分级汇总、统计查询、报表打印;(二)安全管理功能1、能显示井下巷道分布、设备____及运行状态、当前各区域人员分布,人员的滞留等信息,并当有人员滞留超时、区域超员或设备运行异常时报警及异常信息进行统计显示。
2、能对对任意指定编号或者姓名的携卡人员下井活动实时定位跟踪,活动轨迹显示、打印、查询等。
(三)人事及用户管理功能,有与标识卡相关的员工基本档案管理、工资辅助管理等简单人事管理功能及登录人员定位系统的用户管理功能。
(四)在人员出、入井口应设置主要基站,用于出入井人员考勤管理和检测出入井人员标识卡的完好性,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系统地面中心站主机数据保存半年以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丢失信息的时间长不大于____min。
(六)系统可通过客户端或网络对监控信息进行查询,分析。
通过授予权限,能够对系统进行查询、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第五条人员定位系统的____(一)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必须具有“ma”标志证书。
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并在地面通电运行24h合格后方可使用。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煤矿人员位置监测系统管理制度为加强公司人员位置监测系统管理,根据《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关于强化矿山“技防”若干措施的通知》(矿安陕〔2023〕282号)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及各生产单位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调度指挥中心,***兼任办公室主任,专项负责邵路宁。
职责:(一)调度指挥中心:1.调度指挥中心是人员位置监测系统的管理部门,全权负责系统管理、维护等工作。
2.负责系统分站及接收器的安装、调整及撤除工作。
3.负责系统中心站维护及人员信息的录入工作。
4.按照实际需要,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和补充。
5.负责系统数据正常向监管部门对接上传。
6.负责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客户终端进行监控,出现故障报警立即予以处理,并在陕西矿山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填报;7.会同人力资源部,建立定位人员的信息档案管理,确保实时性和准确性。
8.根据人力资源部出具的人员调动证明,负责本安信息灯的发放、调整、注销工作,并及时将系统数据进行更改,保证信息的即时性与准确性。
9.每月20日与人力资源部核对人员信息。
每月22日与灯房核对人员信息。
(二)使用单位:1.对各自管辖范围内或工作场所内的监测设备及线缆等负有保护和管理责任;2.负责管辖范围内或工作场所内监测设备的电源管理(提供电源),必须保障监测设备的正常供电;3.负责提供准确的员工信息,并在员工信息变动时,及时到人力资源部进行信息变更,变更后以书面形式通知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更改本安信息灯信息。
4.灯房管理人员负责本安信息灯的检查,根据人员位置监测系统报警记录主动检查本安信息灯的完好性,对于不完好的本安信息灯及时通知使用者更换,并作好统计报调度指挥中心。
(三)本安信息灯使用者1.保持灯的清洁与完好,注意防护本安信息灯不得发生甩、碰、压、砸等,保证本安信息灯能够正常使用,卡号清晰可见;2.接到换灯通知后主动配合灯房及调度指挥中心更换信息灯。
六大系统之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六大系统之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1、背景概述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是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智能化监测手段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对矿井井下人员进行定位监测,实现井下人员的安全管理。
2、系统介绍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由定位设备、管理软件、电力设备组成,定位设备主要用于井下人员定位,管理软件用于数据的处理和管理,电力设备则主要用于设备的供电。
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通过对人员的定位监测,实现了对人员上下井、进出工作面、窒息、透传等安全事件的实时监测,确保了矿井生产安全。
3、管理制度为了保证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系统的利用率,确保人员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3.1 系统操作管理制度•系统管理员应负责对系统进行维护、巡检等,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进入井下时,必须佩戴定位器,对人员进行实时监测;•离开井下时,应当及时归还定位器;•发生窒息、透传等危险情况时,系统应及时报警,并启动应急预案。
3.2 软件管理制度•软件操作应当由专人进行,且需授权认证;•定期进行软件的更新与升级,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软件监测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对软件的正确操作和使用。
3.3 设备管理制度•定位设备、管理软件、电力设备等应当进行定期检修和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的检验、校准和维修;•内部维护人员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对设备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外部维护人员应事先排查安全隐患,且在操作设备时应带上安全防护用具。
4、总结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监测手段,在矿井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可有效提高其利用率,确保人员的安全。
希望在以后的矿井生产中,能够借鉴这种有效的安全监测手段,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的安全管理。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范本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范围1.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管理,确保煤矿人员的安全和安全生产。
2.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安装、维护和使用。
二、责任和权限1. 煤矿管理部门负责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设备采购、安装和维护,并指定专人管理和操作系统。
2.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包括用户权限设置、数据备份和系统故障排除等工作。
三、使用规则1. 所有在煤矿内工作的人员必须佩戴人员定位系统标签,并确保标签的有效使用。
2.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员负责对标签进行注册并绑定用户信息,确保标签与人员的一一对应关系。
3. 所有人员进入和离开煤矿要按照规定的通道刷卡,以记录进出时间和位置信息。
4. 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人员禁止私自调整或关闭系统,如需更改系统设定,必须经过系统管理员授权。
5. 煤矿管理部门和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员有权根据需要随时查询系统中的人员位置信息,并进行必要的调度和指挥。
6. 在紧急情况下,煤矿管理部门和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员有权向相关部门报警并提供必要的位置信息。
四、系统维护和故障排除1.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对系统进行巡检并记录系统运行情况。
2.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员负责定期备份系统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系统异常。
3. 在发现系统故障时,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排除,并记录故障情况和处理过程。
4. 对于无法排除的系统故障,应立即上报煤矿管理部门,并协调维修和恢复系统运行。
五、违纪和处罚1. 未佩戴或私自调整人员定位系统标签的人员,将被视为违纪行为,应根据煤矿管理部门制定的制度进行处罚。
2. 对于故意篡改或破坏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数据的行为,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追责,并由煤矿管理部门给予相应处罚。
3. 对于未按规定使用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或无故关闭系统的行为,煤矿管理部门有权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范文(3篇)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为有效使用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煤矿。
三、主要内容1. 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 煤矿工作人员必须戴上人员定位系统,并正确佩戴在袖口或其他指定位置。
3. 人员定位系统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要求使用人员定位系统,不得私自停用或拆除系统。
5. 煤矿管理部门应建立人员定位数据的备份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6. 煤矿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应严格保密人员定位系统的数据,不得泄露和外传。
7. 人员定位系统软件应定期升级和维护,确保系统的功能完善和性能稳定。
8. 煤矿管理部门应建立人员定位系统的故障处理机制,出现故障时及时修复和恢复系统功能。
四、责任1. 煤矿管理部门对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选购、安装、维护和管理负责。
2.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正确使用人员定位系统。
3. 人员定位系统运维人员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
五、处罚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按照煤矿管理规定予以相应的处罚,严重违规者将追究责任。
六、附件无七、生效和修订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定期检查修订,经煤矿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范文(2)是为了确保煤矿人员的安全和管理的有效性而制定的一套规范。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的内容:1. 系统使用权限管理:-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权限应根据职务和工作岗位进行划分,并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和授权管理。
-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权限应及时更新,包括调动岗位、离职和新员工的入职等情况。
2. 系统操作规范:- 煤矿工作人员在使用人员定位系统时,应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能私自更改系统设置和信息。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矿井人员定位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在矿井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矿井内所有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单位、部门和个人。
第三条系统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确保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第二章系统管理第四条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工作,由专门的系统管理人员负责。
第五条系统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矿井安全生产知识;2. 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和维护;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第六条系统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以下职责:1. 负责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工作;2. 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确保系统运行正常;3. 对系统进行升级、优化,提高系统性能;4. 对系统进行定期备份,防止数据丢失;5. 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防止系统被非法侵入。
第七条人员定位系统的数据管理:1. 人员定位数据应真实、准确、完整;2. 人员定位数据应保密,不得泄露;3. 人员定位数据应定期备份,确保数据安全;4. 人员定位数据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制度。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八条矿井内所有下井人员必须佩戴人员定位卡,并确保定位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第九条人员定位卡的管理:1. 人员定位卡由矿务局统一制作、发放和管理;2. 人员定位卡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转让;3. 人员定位卡损坏或丢失,应及时报告,由矿务局进行更换。
第十条人员定位卡的使用:1. 下井人员应将人员定位卡随身携带,不得随意丢弃;2. 下井人员应确保人员定位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 下井人员应遵守人员定位卡的使用规定,不得滥用。
第四章应急处置第十一条矿井发生紧急情况时,系统管理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系统管理人员应迅速定位被困人员的位置,并通过传输设备实时发送救援信息。
第十三条系统管理人员应配合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救援工作,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煤矿人员定位管理水平,保障煤矿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所有使用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的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确保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正常运行,实现人员实时定位、监控和应急响应,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章系统建设与管理第四条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由煤矿企业负责建设、维护和管理。
第五条煤矿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选择具有资质的供应商采购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
第六条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的管理制度,明确系统运行、维护、检修、应急处理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程。
第七条煤矿企业应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测、维护,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第八条煤矿企业应建立系统数据备份制度,确保数据安全。
第三章系统运行与管理第九条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应全天候运行,确保实时监测煤矿人员的位置信息。
第十条煤矿企业应建立人员定位信息管理制度,对人员进入、离开矿井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第十一条煤矿企业应要求所有进入矿井的人员必须佩戴定位卡,并确保定位卡正常工作。
第十二条煤矿企业应定期对定位卡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定位卡工作正常。
第十三条煤矿企业应定期对系统进行测试,确保系统准确无误地反映人员位置信息。
第四章应急管理与处置第十四条煤矿企业应制定煤矿人员精准定位系统应急管理制度,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处置措施和责任分工。
第十五条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煤矿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利用精准定位系统快速定位事故地点和被困人员。
第十六条煤矿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第五章培训与考核第十七条煤矿企业应定期对相关人员开展系统操作、维护、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八条培训内容应包括系统原理、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
第十九条培训结束后,应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大系统之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六大系统之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1. 系统概述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是针对矿井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而设计的一套监测设备系统,通过对矿工佩戴的定位设备的精确监测,可以实时掌握矿工的位置、状态等信息,并且在矿工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报警。
该系统是矿井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矿工安全、监测矿井生产过程、统计矿井人员动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 系统应用范围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适用于各种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盐矿等地下矿山,也包括地下大型隧道、地铁等场所。
使用该系统有以下应用场景:•矿工实时定位及矿工安全保障•矿工入井过程的监测•生产管理信息的监测和查询•立即及时响应矿井突发事件等3. 系统构成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包括定位设备、监测设备、报警设备三大模块。
其中,定位设备由矿工佩戴,可以实时监测矿工的位置、状态等信息;监测设备的作用是接收、分析、存储定位设备发出的信号,实现对矿工的实时监测;报警设备可以在矿工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 系统管理制度为了能够更好的运用和管理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该系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4.1 系统安全管理为了确保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的安全运用,必须定期进行系统安全检查。
每一次检查必须对系统的运行情况、检测准确性、设备的质量背景及在线状态等进行全面检查,每次检查的记录和检测报告必须进行存档,并且抄送给领导。
同时,需要不定时对矿工所佩戴的定位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4.2 使用培训管理为了保证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的正常使用,必须对新用户进行培训,确保他们正确操作各种设备并且能够快速实现对系统的监测。
建议每个矿企定期进行一次或两次科技培训及使用指导,以进一步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使用能力和安全意识。
4.3 数据管理为了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科学管理,针对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基于对矿工位置及状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必须养成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的习惯。
矿山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矿山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确保矿山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矿山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山范围内所有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二章系统建设与管理第四条矿山企业应根据生产需要,合理配置人员定位系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第五条人员定位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 人员实时定位:能够实时掌握井下人员的位置及分布情况;2. 人员考勤管理:实现井下人员的上下班考勤、请假等管理;3. 紧急报警: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员可及时发出报警信号;4. 轨迹查询:可查询井下人员的历史轨迹,为事故调查提供依据;5. 设备管理:对人员定位系统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设备完好。
第六条矿山企业应建立人员定位系统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措施。
第七条人员定位系统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调试和维护,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第八条矿山企业应定期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检查、维护和升级,确保系统功能完善。
第三章人员培训与考核第九条矿山企业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人员定位系统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条培训内容包括:1. 人员定位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2. 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3.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第十一条矿山企业应建立人员定位系统操作考核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第四章应急管理与事故调查第十二条矿山企业应制定人员定位系统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措施。
第十三条发生紧急情况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利用人员定位系统进行人员搜救和事故处理。
第十四条事故发生后,矿山企业应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利用人员定位系统提供的数据,分析事故原因,为事故调查提供依据。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六大系统之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六大系统之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概述矿井是一个危险性较高的工作场所,矿工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事故。
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都比较重视矿井安全管理。
在矿井安全管理中,人员定位监测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它可以实时对矿工的位置信息进行监测和记录,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
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以其高精度、高可靠性、广覆盖面的特点成为了矿井安全管理中的一种常用系统,它的管理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系统定义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是一种基于传感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用于实时监测矿工位置信息和提供安全监测的系统。
系统组成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 矿工定位标签:将矿工位置信息与定位标签进行匹配。
- 基站:接收来自定位标签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位置信息。
- 监测平台:对矿工位置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系统原理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基于无线射频定位技术,利用矿工身上携带的定位标签通过与基站之间的射频通信来实现矿工的实时定位。
设计目标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对矿工位置信息进行精准定位和监测。
- 在矿工出现危险情况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 对矿工进行实时安全监测,保障矿工的人身安全。
- 打造高效、准确、可靠、低成本的矿工定位监测系统。
系统功能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的功能如下: 1.定位管理功能:对矿工的位置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形成位置轨迹,定位数据自动归档。
2. 安全监测功能:对矿工的人身安全进行实时监测,如矿工疲劳、窒息等状态的监测,系统能够自动报警。
3. 电子巡检功能:实现巡检信息的电子化,能够对矿井内部进行实时监控,并产生巡检报告。
4. 轨迹分析功能:对矿工的位置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形成有价值的轨迹分析报告。
5. 通信能力功能:实现与控制中心的通信,能够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
系统管理制度在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的管理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管理KJ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中的设备应该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3篇)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1、矿井必须按规定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定位系统,同时,按规定配备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人员。
2、人员定位系统管理人员,必须经有资质的部门培训,并持证上岗。
3、人员定位系统所涉及的各种仪器仪表必须定期校正,定期检修。
4、井下要按规定设置分站和识别器,并能如实向中心站终端传输真实信息。
5、地面中心站值班人员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必须全天____小时进行监视。
6、人员定位系统要按规定建立各种管理台帐,以及各种记录。
7、对出现的各种故障必须在____小时之内处理完毕,如处理不了的,必须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
8、地面中心站设值班技术员,值班技术员必须对当日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将主要情况问题及处理意见写在日报上,报送矿长和矿总工程师审阅。
9、矿长、总工程师、通风科长应经常通过终端了解井下人员动态变化,随时掌握控制井下人员的工作情况。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2)是指为了确保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和实现有效管理而建立的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使用范围:明确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范围,包括哪些工作场所和人员需要使用该系统。
2. 系统运行机制:说明人员定位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规格和使用流程。
3. 系统安装和维护:制定人员定位系统的安装和维护规范,包括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安装、调试和更新,以及定期的系统维护和保养工作。
4. 数据隐私保护:明确人员定位系统的数据隐私保护政策,包括个人数据的收集、使用、保管和处理规范,以及防范数据泄露和滥用的措施。
5. 人员权限管理:规定人员定位系统的权限管理机制,包括不同职务和工作需求的人员的不同权限设置,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6. 应急处理:制定人员定位系统的应急处理措施和程序,包括系统出现故障时的处理方法、数据丢失的恢复和备份措施等。
7. 培训和考核:规定人员定位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包括人员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以确保人员了解和掌握系统的正确使用方法。
煤矿人员位置监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提高煤矿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矿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及辅助设施、设备的管理。
三、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建设与维护1. 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定位、报警、通信等功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求。
2. 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
3. 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四、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使用管理1.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携带人员定位卡,进入矿井作业前,必须通过人员定位系统进行身份验证。
2. 人员定位卡应实行一人一卡制度,严禁一人多卡、人卡不符等现象。
3. 人员定位系统应实时显示井下人员位置、轨迹等信息,便于管理人员掌握井下人员动态。
4. 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情况,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五、人员位置监测系统数据管理1. 人员定位系统采集的数据应实时传输至地面监控中心,便于管理人员分析、处理。
2. 人员定位数据应定期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3. 人员定位数据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管理。
六、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应急处置1. 发生事故时,人员定位系统应立即启动报警功能,并实时传输事故现场人员位置信息。
2. 管理人员应迅速组织救援,确保被困人员得到及时救助。
3. 事故调查结束后,应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监督检查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建设、使用、维护和应急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煤矿应定期组织人员对人员位置监测系统进行检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八、奖惩1. 对在人员位置监测系统建设、使用、维护和应急处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九、附则1. 本制度由我矿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保障矿工安全,提高矿山管理效能,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煤矿企业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管理。
三、管理责任1.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应制定完善的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并向员工进行培训。
2.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定期检查、评估定位系统的使用情况,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3.煤矿企业安全检查人员应按规定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四、定位系统使用要求1.煤矿企业员工应按规定佩戴定位卡,并确保周身无遮挡物,保证卡片信号传输准确。
2.定位系统的应用范围应涵盖煤矿企业内的主要区域,包括井下工作区、井口转运区,以及办公区等。
3.煤矿企业应配备足够数量的信号接收器和显示设备,确保定位系统正常运转。
4.定位系统显示设备应摆放在显眼、易于观察的位置,以便监控人员及时了解矿工的位置信息。
5.定位系统的数据应定期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
五、定位系统报警处理1.一旦定位系统显示矿工位置异常,监控人员应立即采取行动,确认是否存在安全风险。
3.安全人员收到报警信息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处理,并及时报告煤矿企业管理层。
六、定位系统数据管理1.定位系统的数据应定期进行整理和汇总,形成分析报告。
2.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定位系统的数据报告,及时了解和评估矿山的人员动态和工作状况,并调整管理措施。
3.定位系统的数据应妥善保存,煤矿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数据保护措施,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七、违规处理1.煤矿企业员工不得私自更改、损坏、遗失定位卡,如有违反,应依据公司相应规定进行处理。
2.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破坏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行,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八、附则1.本制度由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组织实施,如有修改,应经相关部门批准后生效。
2.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以上是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目的在于确保煤矿矿工的安全,提高矿山管理效能。
煤矿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制度,并配备足够的设备,确保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转。
KJ301N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KJ95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一、系统管理人员必须熟悉人员定位系统业务操作并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认真执行。
二、管理系统主机严禁挪作它用或不用,严格实行24小时开机制。
三、系统管理人员必须严密保守操作权限密码,严禁越权对系统进行配置和操作。
四、操作人员必须对系统所提示的考勤信息、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时向主管人员如实汇报,同时做好各种报警信息的处理。
五、按岗位工作要求,认真填好各种记录报表,保证真实有效。
六、定期进行系统维护,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做到内外通讯畅通。
七、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八、持证上岗,统一着装,文明操作,热情工作。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岗位责任制一、矿长:是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保障,确保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行。
经常浏览矿井信息传输情况,保证传输信息真实可靠,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经常分析故障类别及解决办法。
二、值班矿长:是人员定位系统当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当日人员定位系统异常情况的处理工作,并对异常情况上传报表实施审阅、签字。
三、调度主任:是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具体责任人,经常浏览矿井信息传输情况,对人员定位系统运行规章制度及相关工种人员操作规程进行检查落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现场第一线解决人员定位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弄虚作假、信息不真实传输的有关责任人及时严肃处理,及时处理值班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
四、总工程师:负责制定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及相关工种人员操作规程,制定信息上传的管理办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业人员培训学习,每天浏览矿井人员信息传输情况,对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处理人员定位系统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
五、生产科长:经常浏览人员定位系统信息传输情况,经常深入现场解决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弄虚作假、信息不真实传输等的有关责任人及时严肃处理,及时处理值班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
积极配合人员定位系统的检修维护工作。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标准版)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
一、人员定位系统必须能够监测到出入井人员的时刻,出入重点区域时刻,出入限制区域时刻。
二、地面中心站应设置主机2台,数据传输接口两台,打印机1台,备用电源一套及屏幕显示器,备用电源必须保证系统继航时间 2小时以上。
三、具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的所有管理、存储、查询、打印、报警、显示、联网等功能,双机切换时间不得超过五分钟。
四、人员定位系统设备之间必须使用专用阻燃电缆或光缆连接,严禁与调度电话电缆或动力电缆等共用。
五、分站、定位卡在下井前必须在地面进行调试,稳定运行后方可入井。
六、人员定位系统图必须能实时准确的反应井下实际情况,并根据井下实际部署及时修改。
七、地面监控中心站应设置防雷、防电、防火装置。
监控设备必须专机专用,不得玩游戏和做其它事情,非监控人员禁止上机操作。
八、地面监控中心应保证24小时不间断值班,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并落实处理。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4篇)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煤矿人员的安全管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根据《煤矿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单位及相关人员。
三、管理要求1.煤矿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2.煤矿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单位应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工作,并定期进行设备检测。
3.煤矿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单位应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4.煤矿使用人员定位系统应与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相互关联,及时获取煤矿人员的位置信息,并能对重大事故进行追溯分析。
5.煤矿使用人员定位系统应具备防止干扰和攻击的安全机制,确保系统的数据和信息安全。
6.煤矿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单位应定期开展系统的演练和应急预案的制定,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准确地定位煤矿人员。
四、安全管理措施1.系统的安装和维护(1)系统的安装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系统的维护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数据的准确性,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数据异常。
(3)系统的维修应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设备故障应及时记录并进行修复。
2.员工的培训和教育(1)对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系统使用和维护的培训,确保其具备系统操作的技能和知识。
(2)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员工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正确处理。
3.数据的安全保护(1)建立系统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
(2)系统中的数据应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3)建立权限管理制度,对系统的操作人员进行权限分配,并记录操作日志。
4.系统的演练和应急预案的制定(1)定期组织系统的演练,检验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应急处理能力。
(2)制定系统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急处理程序,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准确地定位煤矿人员。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管理制度一、概述煤矿人员定位系统是指在煤矿生产中使用的一种人员实时定位系统,能够全天候监测及追踪煤矿井下人员的位置,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快速应对煤矿安全事故,有效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为了实现对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合理利用及科学管理,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采用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的煤矿,包括企业、单位及独立煤矿。
三、人员定位系统的应用管理1、人员定位系统的安装、维护与管理(1)安装人员定位系统应选择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产品,严格按照产品使用手册进行安装,保证其安全可靠。
(2)人员定位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应由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系统的日常维护、故障排除、备份与恢复、人员资料文件管理等都应加强监管。
(3)应定期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维修与检测,保证其正常工作。
(4)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要求: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准确监测人员实时位置,同时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和保存,做到数据安全性和稳定性。
2、人员定位系统应用要求(1)应在煤矿室内和井下常规作业区域进行定位监测。
(2)应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定位的实时监测,例如救援人员、检修人员等。
(3)应加强对新入矿员工的定位管理,定期进行培训教育,确保能正确认识并使用系统功能。
(4)人员在井下活动最小单元为煤矿工作面,对矿工的活动路线和位置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人员安全。
3、人员定位系统数据使用要求(1)人员定位系统数据应按照煤矿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的范围合法使用,对外只可进行匿名的科学和合法的统计和研究。
(2)煤矿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使用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和监控,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3)煤矿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人员专项保密知识的培训,加强安全保密意识教育。
四、人员定位系统使用记录要求(1)煤矿应制定完整的人员定位系统使用记录表,包括维护记录、异常处理记录、日志数据管理记录等,对系统每次使用进行详细记录。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三项管理制度)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三项管理制度)为了提升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特制定矿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一、组织机构矿成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小组:组长:矿长副组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成员:各专业副总工程师调度室主任通风科科长安全科科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调度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设备管理(一)人员定位系统监控中心站原则上设在矿调度室。
专人值守,并填写相关记录。
(二)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做好定位基础表的信息录入和审核,确保录入信息完整、准确。
(三)人员定位系统监控主机实行24小时不间断运行,值班人员发现监控主机出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并通知相关人员。
(四)中心站必须每月倒换一次监控主机,在主机运行期间,备用机处于停运状态。
(五)为便于调度指挥和查看井下人员信息,需将井下人员信息传输到所有领导小组或领导小组成员在矿调度室,队组必须保证用于查看井下人员信息的监控计算机运转正常。
(六)安设于井下的人员接收分站、电源箱及供电电缆,除管理队组外,个人严禁进行拆卸和拆除。
(七)掘进工作面放炮前,由瓦检员将迎头的人员定位分站移到安全地点,安全员负责监督落实。
(九)安装于采掘工作面的人员定位分站,随着采掘工作面的回采和延伸进行移动。
分站的移动由该作业地点的瓦检员负责,安全员负责监督落实。
(十)安装在井口的LED显示屏,个人不得破坏。
三、设备的安装、维护和回收(一)掘进工作面在施工开口后,由通风科先安设第一台人员定位分站,接收分站安设在距风机吸风口10-15处,在掘进60-70米后将人员定位分站安设在工作面开口往里10米的位置。
(二)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地点,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
(三)采煤工作面形成后,通风科及时在采面的回风巷和运输巷各安设一台人员接收分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J95矿井人员定位监测系统管理制度一、系统管理人员必须熟悉人员定位系统业务操作并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认真执行。
二、管理系统主机严禁挪作它用或不用,严格实行24小时开机制。
三、系统管理人员必须严密保守操作权限密码,严禁越权对系统进行配置和操作。
四、操作人员必须对系统所提示的考勤信息、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时向主管人员如实汇报,同时做好各种报警信息的处理。
五、按岗位工作要求,认真填好各种记录报表,保证真实有效。
六、定期进行系统维护,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做到外通讯畅通。
七、保持室清洁、卫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八、持证上岗,统一着装,文明操作,热情工作。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岗位责任制一、矿长:是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保障,确保人员定位系统的正常运行。
经常浏览矿井信息传输情况,保证传输信息真实可靠,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经常分析故障类别及解决办法。
二、值班矿长:是人员定位系统当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当日人员定位系统异常情况的处理工作,并对异常情况上传报表实施审阅、签字。
三、调度主任:是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具体责任人,经常浏览矿井信息传输情况,对人员定位系统运行规章制度及相关工种人员操作规程进行检查落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现场第一线解决人员定位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弄虚作假、信息不真实传输的有关责任人及时严肃处理,及时处理值班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
四、总工程师:负责制定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及相关工种人员操作规程,制定信息上传的管理办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业人员培训学习,每天浏览矿井人员信息传输情况,对矿井人员定位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处理人员定位系统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
五、生产科长:经常浏览人员定位系统信息传输情况,经常深入现场解决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弄虚作假、信息不真实传输等的有关责任人及时严肃处理,及时处理值班人员汇报的隐患情况。
积极配合人员定位系统的检修维护工作。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监控员岗位责任制一、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操作员工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及地方局关于人员定位系统管理的文件精神,严格按要求操作和运行系统。
二、对当班人员定位系统的安全运行负全面管理责任,精通业务,坚守岗位,精心操作系统。
三、负责人员定位信息的真实、及时传达,并及时向矿调度汇报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
四、负责对县中心下达的指令及时通知矿调度及有关负责人,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
五、每班对系统巡回检查不少于2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汇报。
及时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矿调度布置的其它工作。
六、按岗位工作要求,认真填好各种记录报表,保证真实有效。
七、及时向矿调度反馈当(日)班人员出入井信息。
八、严禁脱岗、睡觉和做与本岗无关的事情。
九、持证上岗,统一着装,文明操作,热情工作。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监控员操作规程一、系统登陆:1、双击桌面上的图标或者打开“开始”→“程序”→“KJ95人员监测系统”下的“KJ95综合操作平台”单击即可启动。
2、检查您输入的服务器名、用户名称和连接密码是否正确,单击“确定”系统连接数据库成功。
二、开启前(接班后)检查准备:1、班前准备:上班前值班员应对各类报表及当班情况进行检查询问,对当班重点问题及当前处理异常做全面了解,并检查系统运行正常。
2、交接班:监控员应提前半个小时岗位交接班,在交接班时,当班人员应将本班系统存在的问题向接班人认真交代清楚,并对遗留问题处理情况进行记录汇报,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三、班中要求:1、文明作业:衣冠整洁,随身携带上岗证,文明用语,接听外线来电用普通话,态度和善,待人友好。
2、检查线路运行情况:接班后认真检查各种线路连接情况,要保持线路连接牢固,发现线路连接问题立即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3、检查UPS运行情况:手动断开网络电源,启动备用电源,使备用电源连续运行15分钟。
如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能连续供电现象,立即启动网络电源,并更换UPS。
4、基站和区域的设置:1)基站设置:基站设置是指将井下安装的基站根据每个基站的HID号写入软件中,点击“基本资料”下拉菜单中的“基站设置”项,2)增加基站:输入基站HID号、基站编号、基站名称、选择所属区域和基站的类型,增加完基站信息后点击“保存”,将弹出增加成功界面,提示用户已增加了一个基站信息。
3)修改基站:在基站列表栏中,选定要修改的基站,点击“修改”,用户可以将该基站信息进行修改。
4)删除基站:在基站列表栏中,选定要删除的基站,点击“删除”用户可以将该基站从列表栏中删除。
5、区域设置:点击“基本资料”下拉菜单中的“区域设置”项,打开区域的管理界面。
1)增加区域:输入区域编号、区域名称和人数上限,增加完区域信息后点击“保存”,将弹出增加成功界面,提示用户已增加了一个区域信息。
2)修改区域:在区域列表栏中,选定要修改的区域,点击“修改”,用户可以将该区域信息进行修改。
3)删除区域:在区域列表栏中,选定要删除的区域,点击“删除”用户可以将该区域从列表栏中删除。
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1)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文件规定,会处理日常机房的主机故障,并负责打印规定的报表。
2)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填报签名制度。
3)雷雨天气,防止雷击设备,打雷较严重时,立即请示分管领导停电,熟悉停送电秩序,停电顺序是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不间断稳压电源→配电柜电源。
送电顺序是配电柜电源→不间断稳压电源→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主机。
送电前应将所有设备的电源开关置于停止位置,严禁带负荷送电。
4)进入机房要穿工作服,不得将带磁性和带静电的材料、绒线和有灰尘的物品带进机房,保持设备无尘、干净。
5)上班时间严禁干与工作无关的事,严禁脱岗、假报、瞒报、不报、漏报。
6)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和调度室处理。
7)处理故障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及主要领导进行汇报、登记。
8)当天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向调度汇报。
设备管理制度一、安装、使用与维护1、各个人员出入井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井、出入重点区域、出入限制区域的要求。
2、巷道分支处应设置分站,并能满足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的要求。
3、下井应携带识别卡。
4、识别卡严禁擅自拆开。
5、工作不正常的识别卡严禁使用。
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经常人员的总数多10%,不固定专人使用的识别卡,性能完好的识别卡总数至少比每班最多下井人数多10%。
6、矿调度室应设置显示设备,显示井下人员位置等。
7、各个人员出入井口应设置检测识别卡工作是否正常和唯一性检测的装置,并提示携卡人员本人及相关人员。
8、分站应设置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故障报告制度一、分站1、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并在地面通电运行24小时,合格后方可使用。
防爆设备应经检验合格,并贴合格证后,方可下井使用。
2、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处理,在故障期间应采用人工监测,并填写故障登记表。
3、安全监测工应24小时值班,应每天检查设备及电缆、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中心站。
4、当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1小时,应及时更换。
5、入井电缆的入井口处应具有防雷措施。
二、中心站1、系统主机及系统联网主机应双机或多机备份,24小时不间断运行。
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用主机应在5分钟投入工作。
2、中心站应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小于2小时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3、中心站设备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
4、中心站应配置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
5、中心站应使用录音。
6、调度室24小时有人值班。
值班员应认真监视监视器所显示的各种信息,详细记录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填写运行日志,打印监测日(班)报表,报矿长和有关负责人审阅。
接到报警后,值班员应立即通知调度及值班领导,调度及值班领导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结果应记录备案。
三、报废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报废:1、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的;2、通过修理虽能恢复性能及技术指标,但一次修理费用超过设备原值80%以上的;3、失爆不能修复的;4、受意外灾害、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5、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6、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应淘汰的。
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一、建立以下账卡及报表:1)设备、仪表台账;2)设备故障登记表;3)检修记录;4)巡检记录;5)中心站运行日志;6)监测日(班)报表;7)设备使用情况月报表。
2、煤矿应绘制设备布置图,图上标明分站、电源、中心站等设备的位置、接线、传输电缆、供电电缆等,根据实际布置及进修改,并报矿技术负责人审批。
3、中心站每3个月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应保存1年以上。
4、图纸、技术资料应保存1年以上。
二、管理机构1、煤矿安全监控管理机构负责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调校、维护与管理工作。
2、人员定位系统管理机构应制定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
3、监测工和中心站操作员应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人员定位监测系统交接班制度一、接班人员必须提前十分钟到达岗位,认真检查岗位记录报表及运行情况,对于上一班未处理的事项要特别交代清楚,交接班人员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名后完成交接工作。
二、值班人员必须按调度时规定的轮流上岗,未经有关领导同意,不得擅自替班和调换。
当班人员因离开岗位或迟到时,必须有专人替岗并办理交接手续后方可。
严禁不办理交接手续而离岗,严禁用等通讯方式交接班。
三、交接手续履行之前,岗位一切工作由当班(交班)人员负责,交接完成后,岗位一切工作由接班人员负责,因交接班手续履行不认真造成工作失误,由接班人员负责,由于遗漏事项未交待清楚由交班人员负责。
两方都未交接清楚工作,由双方负责。
四、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着装整洁,语言文明,严格管理。
五、交接班主要容1、检查系统是否正常,信号传输是否正常,电脑运行终端是否正常;2、检查网络通讯传输、反馈是否正常,安全措施是否到位;3、检查监控台、办公室是否整洁,设备、用品是否按规定摆放;4、检查各种记录报表是否齐全、正确、无误,填写准确;5、其他未完成的工作是否移交完善。
六、接班主要容1、交接人员共同检查上述1至5条必须正常,清楚。
2、当前系统运行状态尚未完成工作和注意事项。
3、设备检修、运行异常及事故处理情况。
4、各种记录、报表、图纸及有关工具保存齐全、完整。
人员定位监测系统调度值班制度1、负责公司人员定位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严格按上级有关规定管理系统运行。
2、精通业务,坚守岗位,精心操作,遵章运行。
3、及时填报人员定位系统的记录报表,对数据信息异常情况要及时作出正确分析判断、处理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