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生和初中生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学发展的含义(一)、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岁)学前阶段4、童年期(6-12岁)小学阶段,相对平稳5、少年期(12-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6、青年期(15-25岁)高中阶段,身心逐步成熟期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儿童期(童年期,这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其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判道德行为3、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的依从性或者同调倾向;4、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价自我。
(二)、少年期特点1、从依赖期向独立期过渡(最显著特征)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三)、青年初期1、智力发展显著(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并从一般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的利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2、自我意识增强3、性意识发展三、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教育意义(阐述见教材)(一)、学习准备(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
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育一、小学生认知的一般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对时间的延缓反应困难、对事物清晰、本质、精确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二)、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在记忆上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由具体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发展和教育方面的心理特征、过程和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情感、认知和身体等方面。
本文将从该学科的历史、理论和应用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一些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儿童的认知、社会和情感发展,以及教育对其发展的影响。
这些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20世纪上半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理论也逐渐形成,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等。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上。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他提出了认知结构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通过不断调整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应新的环境和经验,从而实现认知的发展。
这个理论不仅对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除了认知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也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社会发展方面,亨利·温曼提出了父母-儿童关系的理论,认为父母与儿童的亲密关系对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情感发展方面,爱德华·斯普林格提出了情感的阶层理论,认为个体在情感发展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从基本的需求满足到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
这些理论为教育者和家长提供了指导和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他们还可以通过了解个体的情感发展水平来建立积极的教育关系。
此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还为教育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例如,教育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育政策,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总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发展和教育方面的心理特征、过程和问题的学科。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认知、情感、社会与道德发展以及教育对其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的思维、学习、自我概念、动机和情绪等方面的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儿童的发展和教育问题。
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领域,有几个重要的理论被广泛应用和研究。
其中之一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平衡的过程,分为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和具体运算期。
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是维果茨基的发展区域理论,他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近发展区域”和“远发展区域”的概念。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在感觉运动期,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活动来认识世界,逐渐形成物体的概念和对象的永恒性的概念。
在前运算期,儿童开始具有思维的内部表示,可以进行简单的操作,但仍然受限于具体的经验。
在具体运算期,儿童具备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可以进行具体操作和推理。
除了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发展也是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领域。
儿童的情感发展包括情绪的表达、理解和调节能力的发展。
儿童的社会发展涉及到如何与他人互动、建立友谊关系和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等方面的能力。
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教育,儿童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积极的价值观和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教育的原理和方法,为教师提供了指导教学的理论基础。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还有助于设计和改进教育材料、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需要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具体的操作活动,鼓励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和同理心等能力,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总之,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以及教育对其影响的学科。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一、任务背景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指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他们在心理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变化。
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社会大众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成长和教育。
二、认知发展特点1. 幼儿阶段(3-6岁):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开始迅速发展。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摹仿和实验来获取知识。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并能够理解简单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2. 小学阶段(7-12岁):在小学阶段,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并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他们对于逻辑推理和概念的理解也更为深入。
3. 青春期(13-18岁):在青春期,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达到了成人水平。
他们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思维活动,如推理、分析和创造。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对社会和人际关系产生更深入的思量。
三、情感发展特点1. 幼儿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的情感发展主要表现为对亲近人的依赖和信任。
他们对于亲人的关爱和照应非常依赖,并表现出强烈的情感需求。
2. 小学阶段:在小学阶段,中小学生开始逐渐独立,形成自己的情感认知。
他们对于同伴间的友谊和合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3. 青春期:在青春期,中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特点。
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自己的身份和自我形象产生更多的思量和关注。
四、社会发展特点1. 幼儿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的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对社会规范的逐渐认知和接受。
他们开始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并逐渐形成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
2. 小学阶段:在小学阶段,中小学生的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强。
他们开始学会合作与分享,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
他们对于集体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也开始逐渐增强。
3. 青春期:在青春期,中小学生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
他们开始独立思量社会问题,并对社会现象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和批评性思维。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307003学时:51学分: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面向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英文名称:Children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Psychology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任务:本课程属于师范类核心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于揭示儿童的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特点,探索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创意、形成态度和品德、激发动机和兴趣的心理规律。
从而使小学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小学教育的科学性,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把握学与教互动中的基本规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存在于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以便适应21 世纪对小学教师素质与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绪论第一节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性质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教育心理学的历史演进第二节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作用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2.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第三节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2.几种主要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了解小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明确其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任务,掌握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大致知道其发展历程与趋势。
教学重点: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教学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遗传、成熟、环境与心理发展1.遗传与心理发展2.成熟与心理发展3.环境与心理发展第二节教育与心理发展1.个体心理发展的指标2.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3.教育促进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第三节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实质2.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3.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转折期4.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教学要求:明确遗传、环境、成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掌握基本概念;领会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认识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来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本文将从儿童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来阐述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指的是他们思维方式和能力的成长过程。
在早期,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获取世界的信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形成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推理能力。
例如,从简单的类比思维到具象操作和逻辑推理,再到抽象推理和抽象逻辑能力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强调了重要的启蒙期和敏感期。
启蒙期是指儿童在特定的阶段天生具备学习某些技能的能力,例如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等。
敏感期则指儿童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窗口内,对某些经验和刺激特别敏感,容易形成习惯或掌握特定的技能。
利用启蒙期和敏感期,教师和家长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儿童情绪发展儿童的情绪发展是指他们情感和情绪经验的成长过程。
儿童的情绪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以及情绪调节和表达等能力。
儿童情绪的发展受到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也与个人的性格特点有关。
在教育心理学中,关注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情绪调节机制和应对策略。
教师和家长可以教导儿童如何识别和表达情绪,让他们学会使用适当的方式处理情绪问题。
此外,儿童情感的积极发展还需要提供温暖、支持和尊重的照顾环境,以促进他们的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
三、儿童社会发展儿童的社会发展是指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社交能力的成长过程。
在儿童的社会化中,他们通过与父母、同伴和其他成人的互动,逐渐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并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等社会行为。
教育心理学关注儿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方式帮助儿童学会沟通、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探讨了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发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目录
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历史第二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二、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三、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节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设计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一节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一、华生的生平二、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二节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三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生平二、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四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维果斯基的生平二、维果斯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五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一、朱智贤的生平二、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第三章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遗传、成熟与环境关系一、遗传及其作用二、成熟及其作用三、环境及其作用四、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二、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三、知识的领会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第三节心理发展的动力一、心理发展动力的几种观点二、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第四节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实质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三、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四、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第四章婴幼儿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概述一、婴幼儿的生理发展二、婴幼儿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婴幼儿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动作)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小学生发展的概述一、小学生的生理发展二、小学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六章初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初中生发展的概述一、初中生的生理发展二、初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三、初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初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初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七章高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高中生发展的概述一、高中生的生理发展二、高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三、高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第二节高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五、情绪情感的发展六、意志的发展第三节高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个性的发展二、社会性的发展第八章个别差异第一节个别差异的概述一、什么是个别差异二、个别差异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三、学生个别差异的表现第二节超常儿童一、什么是超常儿童二、关于超常儿童的主要研究三、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四、超常儿童的诊断五、超常儿童的成长与教育第三节智力落后儿童一、什么是智力落后二、智力落后的诊断与分类三、智力落后的成因四、智力落后的预防和教育第九章学习概论第一节学习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的分类三、学习过程的模型第二节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习的联结理论二、学习的认知理论三、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第三节影响学习的条件一、影响学习的内部条件二、影响学习的外部条件第十章认知领域的学习第一节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学习阶段一、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二、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三、广义知识的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分类三、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条件第三节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二、智慧技能的学习第四节学习策略一、什么是学习策略二、元认知三、学习策略的分类四、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五、影响学习策略的学习条件六、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训练第十一章动作技能的学习与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动作技能的概述一、什么是动作技能二、动作技能的特征三、动作技能的分类第二节动作技能的习得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二、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三、动作技能形成的有利条件第三节动作技能的保持一、动作技能保持的特点二、影响动作技能保持的因素第四节学习的迁移一、什么是学习的迁移二、学习迁移的种类三、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四、现代的学习迁移理论第十二章品德心理第一节品德的概述一、什么是品德二、品德的结构第二节品德理论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二、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三、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第三节品德的形成和品德不良的转化一、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二、品德不良的转化第十三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动机的概述一、什么是动机二、学习动机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动机的认知理论二、动机的人本理论(人本主义动机理论)三、动机的强化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变化一、学习动机的形成二、学习动机的变化第四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一、远景性学习动机教育与近景性学习动机教育相结合二、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求知欲三、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的作用四、科学运用奖励与惩罚五、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六、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进行积极归因第十四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一、教书的角色二、育人的角色三、管理的角色四、代理的角色五、研究的角色第二节教师的人际关系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二、教师与教师的关系三、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四、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第三节教师的品质一、教师的教育能力二、教师的人格特征三、教师的教育机智第十五章学习的测量与评价第一节学业成绩测量与评价的概述一、测量、测验与评价二、学习测量与评价三、学习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功能第二节学习测验的类型一、教师自编测验二、标准化测验第三节测验的质量分析一、测验项目的质量分析二、测验整体的质量分析第四节学习评价的类型一、诊断性学习评价二、形成性学习评价三、终结性学习评价四、三类学习评价的比较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III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点:第五章 小学生心理的发展
第五章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一)小学生的生理发展1、识记身高: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稳步增高,同时,男女生在身体外形的发育上差异很小。
体重: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体重也是随年龄增长而稳步增加的,同时,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也不明显。
脑的发展:刚入学的小学生的脑重已经发展到成人脑重的90%,到小学末期,他们的脑重已很接近成人了。
2、领会神经系统的机能:1、神经兴奋-抑制过程的机能进一步加强2、抑制性条件反射的发展3、兴奋性条件反射的发展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关系的转变5、左右脑机能不断分化大脑皮层各区成熟的顺序:枕叶-颞叶-顶叶-额叶(二)小学生主导活动的发展1、领会:学校学习的特点:1、学习要越过直接经验2、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3、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源泉4、学习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为主学习动机的发展:趋势:一从比较短的、狭隘的向比较远大的发展;二从具体的向抽象的发展;第三从不稳定的向比较稳定的发展;特点:从内容上分为4种:一为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动机;二是为集体和组织争光而学习;三是为自己出路和未来而学习;四是为祖国而学习,小学阶段主导学习动机是第一种和第二种。
学习态度的发展:1、对待作业的态度认识上,从没有把作业当作完成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为认识到作业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上,从对完成作业不能认真和按时,发展到能认真和按时完成;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完成,到喜欢完成。
2、对学业分数的态度从认识上,低年级学生把分数看得比较片面,认为分数高是好学生,到中中年级后对分数有了一个正确的态度;情感上来看,低年级学生得了高分或低分,引起的反应不太强烈、不太持久,到中高年级后会引起强烈的反应;行为上,低年级得了低分后对行为影响不大,到中高年级学习行为有明显影响。
好分,积极高,低分,挫伤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的发展:有如下特点:第一低年级学生从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内容和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感兴趣;第二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种不同学科内容产生了初步的分化性的兴趣;第三,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对具体事实和经验较感兴趣,对抽象的因果关系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第四,低年级学生对以游戏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感兴趣,中高年级对这种兴趣逐步下降;第五阅读兴趣有一个发展过程,即课内向课外发展,童话故事向科普读物发展,从事实情感到对人物思想的发展2、简单应用小学生学习的发展:(一)学校学习的特点(二)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三)小学生的学习特点1、学习动机2、学习兴趣3、学习态度3、综合应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1、学校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2、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3、学校学习是有组织的活动(二)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1、识记感觉的发展:颜色视觉(1)视觉感受性的发展第一,视觉差别感受性明显发展;第二,颜色的辨别力迅速提高;第三,从总体来说,小学生视觉的差别感受性发展要快于视觉绝对感受性的发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单题、论述题、填空题)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单题、论述题、填空题)1、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什么?正确答案:(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2)开始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3)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发展进入关键期(初二到高三阶段);(4)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但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
2、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正确答案:【(1)激发学习积极性(2)因材施教(3)加强直观性教育(4)循序渐进(5)多练习3、教师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精加工策略?正确答案:【1.课堂教学速度适当;2.教学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3.在知识教学中贯穿方法的教学;4.训练学生选择、运用和调整精加工的方法。
4、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扮演哪些角色?正确答案:【1.教书的角色: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教学执行者和教学过程监控者的角色。
2.育人的角色:言传育人者和身教育人者。
3.管理的角色: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和纪律的监督和维持者。
4.代理的角色:家长的代理者5.研究的角色:知识的学习者和教育的研究者。
1、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提出的关于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阶段是什么?正确答案:【 1.阶段1 性反感期 2.阶段2 向往年长者的“牛犊恋”期 3.阶段3 接近异性的狂热期 4.阶段4 浪漫的恋爱期2、学生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正确答案: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3.从评人到评己4.从片面到全面。
3、简述马斯洛提出的人的五个层次的需要?正确答案:【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4、影响测验信度的因素有哪些?正确答案:【(1)测验长度(2)测验项目的质量(3)样本的性质1、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提出的关于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阶段是什么?正确答案:【 1.阶段1 性反感期 2.阶段2 向往年长者的“牛犊恋”期 3.阶段3 接近异性的狂热期 4.阶段4 浪漫的恋爱期2、学生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正确答案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3.从评人到评己4.从片面到全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论述题(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论述题1.1.阐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答: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1)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①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②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
①探索不同年龄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②探索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心理规律。
(3)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2.试阐述维果斯基有关“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理论。
答:维果斯基将“教学”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教学是指儿童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它带有自发的性质;狭义的教学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系统的交际形式,它“创造”着儿童的发展。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1)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
维果斯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另一种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2)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角度。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
(3)从“学习的最佳期限”的角度。
维果斯基认为,学习任何内容都有一个最佳年龄。
2.3.论朱智贤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
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朱智贤从唯物辩证法出发,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观点:①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②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③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④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
(2)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发展问题。
(3)教育实践与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4)多学科结合研究心理发展问题。
首先,要组织与心理学有关的多学科专家来进行研究;其次,在心理学研究生的培养上,要适当招收一些其他学科毕业而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学生。
最后,要形成一个有统一学术思想的心理学派。
3.1.论述遗传、成熟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答:1,遗传是指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
课程大纲—小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小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小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英文名称:Students’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课程代码:322058X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单位:教育学院适用专业: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后续课程:教育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课程与教学法等二、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张家口学院师范类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需要,以及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本课程的目标是:构建传授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养职前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教师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具体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结合课堂教师的讲授与学生自学,了解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内涵,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为从事小学教育打下理论基础。
通过学生自学阅读相关学习材料,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表达有关的教育观念与理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并能够与别人交流,完善问题。
(二)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来解释小学教育实践中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掌握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科学方法,提高对小学小学生心理世界把握的能力并具备教育反思的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养成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提高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具有积极关注和参与各种社会机构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尊重他人、善于合作、不断进取的态度。
三、学时安排-2-期末课程复习33总计4011354四、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课程为考试课,需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
(二)成绩评定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的心理基础、心理过程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以便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
下面将对教育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的发展过程、规律和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和成人发展三个阶段。
1. 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指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的成长过程。
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儿童发展的关键理论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
2. 青少年发展:青少年期是从儿童期到成人期的过渡阶段。
青少年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青少年发展的重要理论有阿道尔夫·霍夫曼的身份形成理论和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 成人发展:成人发展指的是从青春期结束到晚年期的成熟过程。
成人的身心健康、自我认同和生活满意度都与其成人发展密切相关。
成人发展的重要理论有克劳斯·皮斯特莱克的传统发展理论和列维森的长寿发展理论。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学习的过程、方式和效果。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造主义。
1.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强调外界刺激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响应建立联系而形成的。
常见的行为主义理论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
2.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思考、记忆和理解进行的,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心理过程。
常见的认知主义理论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3. 构造主义:构造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主动构建和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的过程。
常见的构造主义理论有荷兰心理学家范赖克的概念建构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德鲁的个案研究法。
三、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每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点:第十二章 品德心理
第十二章品德心理(一)什么是品德1、识记品德:品德是指个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这旨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2、领会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与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联系说,离开道德就谈不上有个人品德,个人品德的内容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
个人品德的发生、发展与道德一样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但是,两者又有区别。
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它不以个人的存在、品德的好坏为转移;而品德的发生、发展则有赖于某一个体的存在。
道德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二)品德的结构1、识记道德认识:是指个人本对道德知识和行为远规范的了解、领会及掌握。
道德情感:是指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个自觉地确定道德目的和动机,并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和动机的心理过程。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2、领会我国传统的品德结构观点:在我国,许多学者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首先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组成,四者紧密相联,彼此依存。
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学者对知、情、意、行见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学者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继承。
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
林崇德的品德系统结构观点:其认为,品德结构是个多侧面、多形态、多水平、多联系、多序列的动态开放性的整体与系统。
它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1、品德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即道德动机系统和道德行为方式系统。
2、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品德心理特征系统。
3、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系统,即品德的定向、操作和反馈系统。
章志光的品德形成三维结构:其认为,品德结构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和定型结构三个断面或维度进行探讨,这些结构和宏观的社会环境及微观的群体环境发生关联或相互制约,就构成了一个包括品德机制在内的大的社会动力系统。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初中生心理的发展PPT讲义课件
自考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初中生心理的发展第01讲初中生发展的概述、初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目录1.初中生发展的概述2.初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3.初中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初中生发展的概述一、初中生的生理发展初中阶段正好出于个体的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的到来,使初中生在生理上产生急剧的变化,不仅表现在身体的外部特征上,也表现在内部机能上。
(一)身体的发展1.身高;2.体重;3.身体形态,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在身体形态上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特征,即第二性征。
具体表现为:男生主要是喉头突出、音调变低、上唇出现胡须等;女生主要是音调变尖、乳房隆起、骨盆变宽、臀部变大、皮下脂肪增多等。
4.身体机能(1)心脏功能的发展;(2)肺功能的发展;(3)肌肉力量的发展。
二、初中生的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一,存进了“成人感”的产生和“我”的形象的改变;第二,运动需要显著增强;第三,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现象;第四,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三、初中生主导活动的发展初中生的主导活动仍然是学习,但学习活动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学习内容上,科目明显增多,内容加深,开始学习学科的基本规律,学科体系也接近科学。
学习方法上,不仅要在课堂上善于听讲、记笔记并积极参加老师的教学活动,还要在课下独立完成作业并做好预习工作。
学习动机上,出现新特点:第一,远大的学习动机逐渐确立,学习的责任感增强;第二,学习动机的自觉性有较大提高。
学习态度上,初中生能认真、主动、独立地完成作业,并注重作业质量,但对作业的认真态度并不是自发形成的;此外,初中生对待分数的态度要更加客观和正确。
学习兴趣上,有以下特点:第一,兴趣的范围扩大;第二,兴趣出现选择性,主要表现在有的初中生有偏科现象,第三,学习兴趣的深刻性增加,主要表现在对某种现象的原理感兴趣;第四,学习兴趣的自觉性增强。
第二节初中生心理过程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一)感觉,初中生感觉发展的特点是:①视觉感受性在不断提高;②听觉感受性在不断提高;③运动觉和平衡觉不断发展。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答题2017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简答题1.简述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伦理性原则。
2.小学生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是什么?(1)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
(2)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
(3)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4)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
3.简要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①功能: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②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③表征:短时记忆以视觉或听觉的表象表征为主,也可以用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长时记忆的表达较复杂,一种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另一种观点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用语义编码,也可用形象编码。
4.简述教师期望效应的过程期望效应主要包括以下过程:(1)教师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与期望。
(2)不同态度与期望导致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3)学生对教师不同的态度、方法产生不同的态度、反应。
(4)学生的反应加强、印征了教师的期望。
(5)学生的学习成绩沿着教师的期望而提高或降低,证实期望。
5.简述皮亚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
(1)成熟,即神经系统的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练习和习得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
(3)社会经验。
(4)平衡,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即决定因素。
2.怎样分析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社会环境?(1)家庭和父母是核心子系统。
(2)托幼机构和伙伴关系是中间子系统。
(3)社会网络和社会阶层是外在子系统。
(4)历史文化是外在子系统。
3.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 注意: • 1.心理发展毕生持续,贯穿于生命全过程。 • 2.心理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无到有、从简到繁。 • 3.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两大方面。 • 4.心理发展可以是积极的变化,表现为心理机能的改
格塞尔的成熟优势论虽然提到生理成熟和环境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但更强调成熟的作用。
双生子爬梯实验: 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是事倍功半。
双生子爬梯实验
让同卵双生子T和C在不同的年龄开始学 习爬楼梯。T从出生后的的48周起接受爬梯 训练,每天练习10分钟,连续6周;C则从 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训练,每天的练习时间 相同,仅训练两周,就赶上了T。
如,从儿童动作的发展看,6、7个月时儿童开始爬行, 先是腹部着地慢慢爬,再到靠手膝爬行,由不熟练 的爬行到熟练的爬行,这种爬行技能上的变化体现 着儿童动作发展的连续性;但在一岁左右,儿童开 始能够站立和直立行走。由爬行到直立行走,不只 是爬行技能的简单扩展,而是出现了本质不同的行 为模式,即进入动作发展的新阶段,但该阶段还会 保留或表现出爬行。例如,儿童刚刚开始直立行走 时,行走动作还不熟练,在需要快速移动或疲劳时, 小孩还会爬行。
于初中阶段。 • 2.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
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形象思维做支柱,开始出 现反省思维。 • (三)青年初期 • 1.定义:这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 2.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 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 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 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案)
(4)经验系统就是传递的对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等。
这三个系统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这个系统的核心是教与学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心理学正是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反映了心理现象研究的独特领域。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1. 基本理论2. 学习心理学3. 教学心理4. 群体心理5. 个体差异6. 学生心理健康7. 教育、教学的测量与评定8. 教师心理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 开创阶段2. 发展阶段3. 成熟与完善阶段(一)开创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孔子的智商四分法;启发式教学思想 ,学记:喻的原则2.两大支柱学科的推动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879年,自然科学引入心理学研究。
3.教育理论们卓有成效的工作(1)瑞士教育学家裴斯塔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教育要依靠心理学”(2)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进行了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3)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是教育学的三个重要基础,而且心理学应放在首位(4)卡普切列夫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5)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年代后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苏联教育心理学界:以维果斯基和鲁宾斯坦等为代表我国教育心理学界1. 房东岳于1908年翻译了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2.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3. 在本世纪50年代主要学习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儿童发展和学科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成熟与完善时期(60年代到现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94年在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近十几年来教育心理研究的成果(1)主动性 :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更多的控制(2)反思性从个体内部强调知识的获得和建构,研究元认知和自我调节学习(3)合作性强调共享教学中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组织起来学习,如合作学习,把个人的思维与群体工作相结合,交互式学习和同伴辅导等(4)社会文化性强调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任何学习的发生不是在白板上进行的,而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建构产生的。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不定项选择题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4.根据Piaget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下列情形中没有使用支架的是()。
A.教师给学生做示范B.优秀生给差生讲解应用题C.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很难学D.计算机提示学生如何解题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7.Piaget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8.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
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9.Vygotsky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10.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
A.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B.了解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C.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D.以上都对11.个体认为别人总是无理由的取笑自己是()阶段危机没有解决的表现。
了解小学生社会发展 教育和心理学视角
了解小学生社会发展教育和心理学视角小学阶段是孩子们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学校教育和心理学的视角都能为我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了解小学生的社会发展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都十分重要。
一、小学生社会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社会发展主要包括与同伴的关系、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同和道德发展等方面。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逐渐脱离家庭,开始与同伴接触并建立更多的社会联系,这对他们的社会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在这个阶段得以发展。
在与同龄人的互动中,他们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这对于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非常关键。
此外,小学阶段也是孩子们开始形成自我认同的阶段。
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开始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道德发展也是小学生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明确和积极地倡导公平、正义、合作和体谅他人等价值观念,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二、小学生社会发展的教育视角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培育有益的教育实践来促进小学生的社会发展。
首先,教育者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团体活动和课堂互动,提供小学生与同伴交往和合作的机会。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们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和社交技巧的发展。
教育者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灵活多样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社交技巧,并培养自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和积极的道德观念。
通过让孩子们反思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引导他们逐渐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道德指引。
三、小学生社会发展的心理学视角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通过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发展特点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小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对评分的态度——从小学开始,儿童开始认识到评 分的意义,很重视自己的分数,把它看成衡量自己学习 好坏的标准,随着年级的增高,儿童也能逐渐认识到学 习是一种社会义务,把好分数看成是完成这一社会义务 的良好表现。
二、小学生的主导活动—学习
广义、狭义
➢ 学校学习的特点
①学习要越过直接经验 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③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④学习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为主
➢ 小学生学习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
①学校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 ②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 ③学校学习是有组织的活动
➢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 思维
• 思维发展的特点(关键年龄期:四年级,10-11岁)
①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 体性。
②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 大的不自觉行。
③在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的过渡中存在不 平衡性(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对象方面)。
④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为 主的过渡中出现“飞跃”和“质变”。
②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判断
低年级以实然判断为主;二年级开始出现盖然判 断。
推理 ①直接推理
指由一个前提本身引出某一结论的推理 ✓小学生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随年龄增长而逐步
提高,四、五年纪为思维发展加速期。 ✓小学生掌握三种不同形式的直接推理是不同步
⑤小学生阅读兴趣发展变化:课内→课外; 童话故事→科普读物;读物中的事实、情节 →读物中的人物、思想等。
小学生兴趣内容的发展:P130
• 学习态度
指学生对学习所做出的评价和学习行为倾向。 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待作业和学业分数上。
认识、 情感、 行为
学习态度:
(1)对教师的态度——低年级学生对教师的各种要求都 能服从,中年级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发生了选择性变 化,只对那些教学好、公正、风趣并对儿童有爱心和耐 心的教师表现出偏爱。
✓ 直接兴趣:指由学习活动本身引起的。 ✓ 间接兴趣:由对学习结果感到需要引起的。
兴趣的发展特点: ①对学习过程和外部活动更感兴趣→对学习的内容和需要
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 ②无分化→有初步的分化。
③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对有关具体实施和经验较 为感兴趣,对抽象的因果关系的兴趣初步发展 。
④小学生低年级对以游戏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感 兴趣,中、高年级对此类学习活动兴趣逐渐下 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小学生和初中生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理发展 ➢ 身体的发展
• 身高 相对平稳期,性别差异不明显 • 体重 同上
➢ 神经系统的发展
• 脑重 小学期末接近成人水平 • 大脑皮层 额叶增大(与高级心理机能相关
)
❖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 神经系统机能
①神经兴奋—抑制过程的机能进一步加强 ②抑制性条件反射的发展 ③兴奋性条件反射的发展 ④第二信号系统占据主导地位 ⑤左右脑机能不断分化
第二节 小学生心理过程的发展
❖ 感知觉的发展 ❖ 记忆的发展 ❖ 思维和想象的发展 ❖ 言语的发展 ❖ 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 意志的发展
一、感知觉的发展
➢ 感觉
• 颜色视觉
①视觉感受性的发展 ✓视觉差别感受性明显发展 ✓小学生的颜色辨别力迅速提升 ✓总体来说,视觉差别感受性发展快于视觉绝对
感受性的发展 ✓小学阶段颜色感受性的发展女生高于男生 ②颜色偏好
• 观察品质的发展 精确性、目的性、顺序行、判断力
二、记忆力的发展 ➢ 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①有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三年级) ②意义识记逐渐超过机械识记 ③抽象记忆在迅速的发展(概念、公式等)
➢ 短时记忆 容量显著增加,且学会使用组块
➢ 元记忆
指个体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包括 元记忆知识、元记忆体验和元记忆监控。 • 元记忆知识
的相对性 ③阶段3(9-11岁) 能比较概括的、灵活的掌握
左右概念
时间知觉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对客观事物运动 的延续性和顺序的反映,时间知觉的发展较迟。 ①时间估计能力的发展 ②时间标尺的利用 ③时间单位的认识
➢ 观察的发展
• 观察发展的四阶段
①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②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③认识“因果联念的发展
概念发展的阶段:
①直观形象概括水平(7-8岁) ②想象—抽象概括水平(8-10岁) ③初步的本质抽象概括水平(10-12岁)
数概念(认数、数序与序列、数的组成三个维度)
①7-8岁阶段 (P143) ②9-10岁阶段 ③11-12岁阶段
字词概念
①字词概念发展的五个水平:
1、错误的定义 2、概念的重复 3、功用性定义或具体形象的描述 4、接近本质的定义或做具体的解释 5、本质的定义 ①由直观特征—具体形象特征—初步揭示字词 概念的一般特征—接近本质的特征—揭示本 质的特征
• 听觉
①辨别音调高低的能力有所提升 ②对发音的细微差别的区分能力提高 ③对音乐旋律的辨别能力明显增强
➢ 知觉
• 知觉发展的特点
①知觉的有异性、目的性明显发展 (知觉的选择、知觉的持续性)
①知觉的分析和综合水平提高
•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的发展 P134
方位知觉的发展(三阶段)☺
①阶段1(5-7岁) 固定化的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②阶段2(7-9岁) 初步的、具体的掌握左右方位
①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 ②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 ③有关记忆策略的知识
• 元记忆体验
指伴随在记忆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体验。 小学三年级学生既有“舌尖现象”的体验。
元记忆监控
指主体在进行记忆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 在进行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的对 其进行积极的、自觉的监督、控制和调节。
三、思维和想象的发展
• 学习动机
指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这种行为,并使行为朝 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里倾向性。
发展趋势:短近的、狭隘的→远大的、自觉的
具体的→抽象的
不稳定的→稳定的
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学习动机基本与学习活动 本身相联系(四种学习动机:P129)
• 学习兴趣
指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并能使学习活动富有成 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