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行课件
许行
• 【《孟子》一書】《孟子》的文章長於辯 論,善用比喻,富於鼓動性,對後世散文 有很大的影響。重要的注本有東漢趙岐注、 宋孫奭疏《孟子注疏》(十三經本),宋 朱熹《四書集注》,清焦循《孟子正義》, 今人楊伯峻《孟子譯注》。
• 本文记录了孟子和许行的门徒陈相之间的 一场辩论。许行反对剥削,要求人人劳动, 人人平等。但他主张一切东西能自己做的 都要自己亲手做,除非万不得已的时候才 进行交易,根本否定了社会分工,这种主 张是与社会发展相违背的。孟子抓住许行 这一弱点对陈相进行批驳,论述了社会分 工的必要性。
• 【屨】鞋。
• 【釜甑】釜:相当于 今天的炉灶。甑:相 当于今之蒸笼。早期 有陶制的。 • • 晚期有铜制的:
• 【舍】①赵注:舍者,止也。止不肯取之其宫宅 中而用之(舍弃,不去做); ②毛奇龄:舍,止也。言止取宫中,不须外求也 (只、仅仅)(四书剩言); ③章太炎:余亦训何,通借作舍,今通言甚么, 舍之切音也。川楚之间曰舍子,江南曰舍,俗作 “啥”,本“余”字也…(什么)(新方言) 王力《新训诂学》:①不合上古语,唐宋前无。 ②甚(浊)么不能作舍(清)的切音。
• 夷:与“夏”相对而言,古代对居住在中 原地区以外的民族的轻蔑称呼。 • 蛮:古代对南方民族带有轻蔑性的称呼。 • 戎狄“古代对西部(戎)和北部(狄)民 族的称呼。这里“戎狄”连用泛指中原以 外的民族。
• 【五尺之童】周尺:一尺合今23.1厘米。五 尺约合今3.5尺、1.16米。 • 【麻縷絲絮】指各種不同的織料。麻:麻 線較粗。縷lv3:線。絲:比線細,比絮粗。 絮:最細的織料。
•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又将 耒齿改为板状刃,成为耜。最初的耜,是 用石、骨或蚌质制成,有长方形、桃形或 舌形等不同形状。耜柄仍为木制,类似今 天的锨。自从发明冶金技术以后,耜改用 青铜或铁铸造,翻地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 高。后来常以“耒耜”作为各种耕地农具害。 • “厉”可直解为“剥削”,后文“以粟易 械器者,不为厉陶冶”也这样。
【创意版】孟子许行注释译文赏析.ppt
孟子
最新课件
【原文】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
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 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 ,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 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 也,愿为圣人氓。”
最新课件
【注释】 为:治,研究。 神农:传说中的远古酋长,是“三皇”之一。相
通义:一般的道理。最新课件
【原文】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
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 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 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 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 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 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 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处:处所,这里即指“廛”。 徒:门徒,门人。 衣(yì):动词,穿衣。 褐(hè):用粗毛或粗麻编织成的衣服,为当
时贫苦人所穿。
最新课件
捆:砸。 屦(jù):麻鞋、草鞋。古曰屦,汉 以后曰履,今曰鞋《说文通训定声》
捆屦:即做鞋。 以为食:以此为生。以为:“以……为”的习
惯句式,介词“以”后面省略了宾语。 耒(lěi):古代的农具,形状像两股叉。 耜(sì):锹一类的农具。 之:动词,去,往。
传是他开始教人民耕种的,所以叫神农。 言:学说。 者:……的人 许行:不见于他书 之:至,到。 滕(téng):国名,在今山东滕县西南。 踵:脚后跟,用如动词。 踵门:足至门(依朱
熹说),走到门前。
最新课件
文公:即滕文公,滕国的国君。 廛(chán):古代指一户人家所住的地方。 氓(méng):从别国迁来的人。 与之处:双宾结构。 与:给。 之:指许行。
古代汉语许行ppt课件
❖ ④句末语气词,表疑问,带有推测的意味。 “自织之与?”“自为之与?”“然则治天 下,独可耕且为与?”--
三、语法方面
❖ 1、 词类活用现象
❖ (1)“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 门而告文公曰……”
--
❖ (6)“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 爨:烧火做饭。
--
❖ (7)“何许子之不惮烦?” ❖ 惮:害怕。 ❖(8)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 举:选拔。 ❖ 敷:施行,也即治理的意思。 ❖ (9)益烈山泽而焚之。 ❖ 烈:动词,放大火烧。
--
❖(10) “禹疏九河,瀹yuè济漯,而注 诸海; 決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褐:用粗毛或粗麻编织成的衣服,为当 时贫苦人所穿。
--
❖ (4)“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 厉:危害,坑害。教材释为“病” ,不
确。 ❖ (5)“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 ❖ 易:交换。下文“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
易?”中的“交易”为词组。“易”为动词, 指交换,以物换物。“交”为副词作状语, 指交相,相互。注意此处“交易”不同于现 代汉语的复合词“交易”。
❖ “踵”,原指足踵,脚后跟,此句中活 用作动词,带宾语“门”,意思是走到门前。
❖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楚 辞·离骚》
❖ 王逸 注:“踵,继也。武, ❖ 跡也。”跟着别人的脚步走。 ❖ 比喻继承前人的事业。
--
❖ (2)“其徒数十人,皆衣褐。” ❖ “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 (3)“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 “饔”“飧”本指早饭、晚饭,这里活
孟子滕文公上许行PPT课件
【重要虛詞】
1.惡得賢!(惡:疑問代詞,意為“哪裏”,“怎麽”) 2.惡能治國家!(惡:同例1) 3.或相倍蓰,或相什百, 或相千萬。(或:無定代詞,意為“有的”) 4.亦不用於 耕耳。(亦:語氣副詞,意為“只不過”) 5.陳相見許行 而大悅,盡棄其學而學焉。(而:表順承的連詞,連接前後 相隨的動作或行為,可不譯) 6.三過其門而不入。(而: 表轉折的連詞,意為“卻”) 7. 飽食、煖衣、逸居而無 教(而:轉折連詞,意為“卻、但是”) 8.子比而同之。 (而:表順承的連詞,可不譯) 9.滕有倉廩府庫,則是厲 民而以自養也。(則:連詞,意為“那麼”) 10.莫之或 欺。(或:句中語氣詞,不用翻譯) 11.許子以釜甑爨, 以鐵耕乎?(乎:疑問語氣詞,意為“嗎”) 12.自爲之 與?(與:疑問語氣詞,意為“嗎”)
[四]雙賓語:1.文公與之處。(直接賓語:處。 間接賓語:之) 2.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 謂之忠,爲天下得人者謂之仁。(直接賓語:惠、 忠、仁。間接賓語:之) [五]倒裝句:1.大哉, 堯之爲君!(主謂倒裝) 2.君哉,舜也!(主 謂倒裝) [六]習慣格式:1.惡得賢!(格式: 惡得……) 2.何爲紛紛然與百工交易?(格式: 何為……) 3.許子奚爲不自織?(格式:奚 爲……) 4.何許子之不憚煩?(格式:何…… 之……) 5.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爲與?(格 式:獨……與) 6.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爲之哉? (格式:豈……哉)
注释
“以粟易械器者,不爲厲陶冶①;陶冶亦以械 器易粟者,豈爲厲農夫哉?且許子何不爲陶冶, 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②?何爲紛紛然與百工交 易③?何許子之不憚煩④?”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爲也。”“然
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爲與⑤?有大人之事,有小
人之事⑥。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爲備⑦,如必
许行孟子
“當堯之時,天下尚未平定。洪水橫流,泛濫天下。 草木茂盛,禽獸大量繁殖,莊稼成熟不了,禽獸威脅著人。 鳥獸之道路,交錯於中原地區。堯獨憂慮此事,舉用舜而 治理之。舜讓益掌管火,益在山澤放火焚燒,禽獸逃匿。 禹疏浚九河和濟漯,而注之於海;疏浚汝漢和淮泗,而注 之於江;然後中原地區才能夠耕種和收穫糧食。當此時, 禹在外八年,多次經過其家門但也沒進去,即便欲從事耕 作,行嗎?
“堯以得不到舜爲己憂,舜以得不到禹、臯陶爲己憂。 以百畝之田沒種好爲己憂的,是農夫。以財分人叫做惠, 以善教人孔子說:‘堯之作爲君 主,真是偉大呀!惟有天爲大,惟有堯效法天,多麽廣大 遼闊呀,民衆無人能名狀!舜,深得君主之道!偉大呀, 有天下而不參與治天下!’堯舜之治天下,難道是無所用 其心嗎?只不過是不用於耕種罷了!”
“用粟交換農用和生活用具,不算危害陶冶匠人;陶冶 匠人也用他們的器具交換糧食,難道是危害農夫嗎?再說許 先生爲何不從事陶冶,[器具]皆只取自於其家中而用之?爲 何忙忙碌碌地跟百工交易?爲何許先生這麽不怕麻煩?” 答道:“百工幹的事情,原本不可一邊耕作一邊從事 呀。”“然而治理天下獨獨可邊耕作邊從事嗎?有大人幹的 事情,有小人幹的事情。再說,一個人的生活,百工所製作 的東西都要齊備,如果必定要自己製作而後使用,這個是帶 著天下之人奔於走道路呀。所以說:有的人是腦力勞動,有 的人是體力勞動。腦力勞動的治理別人,體力勞動的讓別人 治理,這是天下的一般道理。
陳良見到許行而非常高興,全部抛棄了自己所學的而 向他學習。陳相見孟子,轉述許行之話說:“滕君,則確 實是個賢君;雖然如此,他未聞大道。[古代]賢者與人民 一起耕作而取食,一面做飯,一面治理天下。今滕國有倉 廩府庫,這就是虐害人民以自養。那裏算得上賢呢!
孟子問:“許先生必自己種糧食而後取食嗎?”答: “是的。”“許先生必自己織布然後制衣嗎?”答:“不 是的。許先生穿未經紡織的粗麻衣。”“許先生戴帽子 嗎?”答:“戴帽子。”問:“戴什麽帽子?”答:“戴 生絹帽子。”問:“自己編織的嗎?”答:“不是的,是 用糧食交換的。”問:“許先生爲什麽不自己編織?”答: “對耕種有妨礙。”問:“許先生用釜甑做飯、用鐵制農 具耕作嗎?”答:“是的。”“自己製造的嗎?”答: “不是的,是用糧食交換的。”
第三讲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ppt课件
曰:“冠。”
“奚冠?”
“冠素”
曰:“自织之与(欤)?”
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曰:“然。”
“自为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层层诱导,暗伏辩机
ppt课件
13
课文讲解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
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啥)皆取诸其宫中
• 独……与,表示反诘的语气副词,难道……吗?
• 为:治理
• 大人:统治者。
• 路:指奔波、劳累。
ppt课件
17
课文讲解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 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 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的人。
• 劳心,指使用脑力劳动。劳力,指从事体力劳动。
• 治于人:被人统治。于,有时也用在见……于结构中,表被 动,见笑于大方之家。
• 登:成熟。现有“五谷丰登”
• 中国,中原地区。国中:国都中
• 举,推荐。
• 掌,管。
•
烈,用作动词,放大火烧。 ppt课件
21
课文讲解
禹疏九河,瀹(yuѐ)济、漯(tᾲ)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 而注之(于)江,然后中国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 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 注,动词使动用法,使……流。
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 厉:病,引申为损害。
• 陶冶,这里指烧制陶器、冶制铁器的人。
• 何为:宾语前置,即“为何”,为什么。“何” 单用也可表示为什么,如上下文的“何”
《许行》
【原文】“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 原文】 吾闻用夏变夷者, 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曰周公、 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曰周公、 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 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 未能或先之 或先之也 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豪杰之士也 未能或先之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 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 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 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 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 将归 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 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 独居三年,然后归。 独居三年,然后归。
廛
• 《诗经 魏风 伐檀》:“坎坎伐檀兮,寘 诗经·魏风 伐檀》 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 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 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廛兮。 毛传》 胡取禾三百廛兮。”《毛传》:“种之曰 敛之曰穑。一夫之居曰廛。 稼,敛之曰穑。一夫之居曰廛。” • 《说文 广部》:“廛,二亩半也。一家之 说文·广部 广部》 二亩半也。 从广里八土。 段注: 里者,居也。 居。从广里八土。”段注:“里者,居也。 八土,犹分土也,亦谓八夫同井也。 八土,犹分土也,亦谓八夫同井也。”
• 第二层写孟子认为价格不同是必然的,如果实行 第二层写孟子认为价格不同是必然的, 许行的学说,不仅会把社会经济秩序搞乱, 许行的学说,不仅会把社会经济秩序搞乱,而且 还会造成人人虚伪的恶果。 还会造成人人虚伪的恶果。
• 【原文】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 原文】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 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而同之, 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 下也。巨屦小屦同贾 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 同贾, 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 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许行课件
当尧之时, 【原文】"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泛)滥 原文】 当尧之时 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 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 禽兽逼 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 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 中国 敷治 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 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 济漯, 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诸海; 汝汉, 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古今字, 威胁. 逼:逼 ,古今字, 威胁. 施行,也即治理的意思. 敷:施行,也即治理的意思. 动词,放大火烧. 烈:动词,放大火烧. 放火烧林进行围猎. ):疏导 焚:放火烧林进行围猎.瀹(yuè):疏导. ):疏导. 把水灌入,让水流入. 排除水道壅塞. 注:把水灌#34;注:"廛,一般百姓的住宅(依孙诒让说,见 愿受一廛而为氓. 愿受一廛而为氓 一般百姓的住宅(依孙诒让说, 周礼正义地官 载师》)." 地官载师 《周礼正义 地官 载师》)." 周礼地官 载师》郑玄注引郑司农云: 地官载师 市中空地未有肆, 《周礼 地官 载师》郑玄注引郑司农云:"廛,市中空地未有肆,城中 空地未有宅者."此注甚确.此"廛"即为"城中空地未有宅者". 空地未有宅者. 此注甚确. 即为"城中空地未有宅者" 谓许行向滕文公索要现成之住宅( 谓许行向滕文公索要现成之住宅(实际上也并没有这种现成的供外来人 口用的住宅),他只是要一块建房空地而已. ),他只是要一块建房空地而已 口用的住宅),他只是要一块建房空地而已.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讲读课件
踵:原指足踵,脚后跟, 此句中活用作动词,带 宾语“门”,意思是走 到门前。 氓:由外地或外国迁来 之民。 褐(hâ):用粗毛或粗 麻编织成的衣服,为当 时贫苦人所穿。 以为:“以„„为”的 习惯句式,介词“以” 后面省略了宾语。
【原文】
有为神农之 言者许行,自楚之 滕,踵门而告文公 曰:“远方之人, 闻君行仁政,愿受 一廛而为氓。”文 公与之处。其徒数 十人,皆衣褐,捆 屦织席以为食。
【参考译文】
孟子问道:“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 陈相说:“对。” 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
陈相说:“不,许子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做的布衣。”
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 陈相说:“戴帽子。” 孟子说:“戴什么帽子?”
曰:“奚冠?”曰:“冠素。”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孟子·滕文公上》
作者介绍
• 1、孟子(前372-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 邹国(今山东邹城)人,孔子孙子子思(孔伋 )的 门人,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是孔子之后儒家 学派的主要代表,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亚 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著有《孟子》 一书,。 • 2、《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 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 (仁政、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和政 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属语录体散文集。 •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长于论辩。
课文题解
• 文体: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選文選自《滕文公上》篇的第四章,记录孟子与许行的门徒 陈相间的一场辩论。許行是農家學派的門徒,反对剥削,主 張人人從事農耕,人人平等,回到自給自主的農耕經濟社會 中去。同时他又否定社会分工,这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社會進入到封建制社會,有了明確的社會分工以後還持這 種觀點,顯得十分落伍,故孟子與許行的弟子展開了一場很 有意思的辯論。孟子抓住农家学派这一弱点,论述社会分工
许行(孟子滕文公上)
十四许行(孟子·滕文公上)[题解]许行属于战国诸子百家中的“农家”,主张恢复到原始共产社会。
这一篇记录了孟子和许行的学生陈相之间的一场辩论,也就是孟子和农家的一场辩论。
孟子着重从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和事物间的本质差别批驳了许行一派的主张。
本篇是《孟子》全书中有代表性的篇章,行文气势磅礴,明畅犀利,论辩富有说服力。
有为.......(同位词组),自楚之(到)滕,踵...(动词,第二声,研究)神农之言者许行(本指脚后跟,引申为动词义“登”)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一户人家新占的房基地。
古人住处有庐井和邑居。
)而为氓(“氓”与“甿”异体,“民”与“氓”,“人”与“民”)。
”文公与之处...(双宾语),其徒数十人,皆衣(第四声,动词,穿着)褐,捆(编织。
赵岐注:捆犹叩椓也。
织屦欲使坚,故叩之也。
边编织边敲打,使紧而结实)屦织席以为食。
补充:(1)人、民、氓的差别“人”在春秋以前,除有时泛指以外,还是“民”的对称。
“民”指奴隶或被统治者。
“人”则指社会上的统治阶级或占统治地位的种族。
《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对“人”用“爱”,对“民”用“使”。
“人”是教化者,“民”是教化的对象,界限井然。
民,古文字象将眼刺瞎形,是“盲”的初文。
奴隶制时代,对抢掠来的男人或战争俘虏曾经实行过刺瞎一只眼以作为奴隶标记的做法,所以“奴隶”称作“民”。
“氓”也是“民”,不同处在于:“民”是安土重迁、被束缚在一块地方的百姓或奴隶,“氓”是由“亡民”组成的,是脱离原有土地逃亡或流亡在外的“民”。
故“氓”可跟“流”联合组词“流氓”,古代只指流浪者、无业游民,不指行为不端的人。
文中此处之所以用“氓”是前已说明自己从远方流入。
(2)屦、履、鞋,三者都表示鞋子。
汉代以前称“屦”,如《诗经》“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汉以后称“履”,先秦常用作动词表示穿鞋、践踏、行走之意。
“鞋”是南北朝之后出现的新词,唐以后排挤了“履”,成为“履”的新的通称。
孟子--许行篇获奖课件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 备
❖↓↓❖ 主语谓语❖(主语 + 谓语)
❖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 路:1.通“露”,羸露,贫困。 ❖ 2.名词活用作动词,疲于赶路奔走。 ❖ 宋代朱熹在《孟子集注》中:“奔走道
路,无时休息。”
❖ 草木昌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 偪人。
❖ 偪——逼,古今字,威胁。 ❖ 修辞方式:并提
❖ 也:语气词,表达停止舒缓,引起下文。
❖ 则是:那么这是。则,连词,表达因果 或情理上旳联络。
❖ 厉:不及物动词旳使动使用方法, 使……受到损害。
❖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 铁:此指农具。 ❖ 借代修辞:以器物旳质料代其器物之名
❖ 《公孙丑下》: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 美然。
❖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比:bì 并列,等同 ❖ 《报任安书》:刑余之人,无所比数。
小结
❖ 一、文字 ❖ 1、五谷不登,禽兽偪人。 ❖ 偪——逼 ,古今字, 威胁。 ❖ 2、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 煖——暖,异体字,暖和。 ❖ 3、圣人有忧之,使契(xiè)为司徒。 ❖ 有——又,通假字。
❖何许子之不惮烦:谓语前置(许子 之不惮烦者何)
❖惮:害怕 ❖何:疑问代词作谓语,强调语气 ❖译文:为何许行这么不怕麻烦?
❖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 然则:表达在此情况下据事理应推出旳 下文,“这么旳话(既然如此),那 么……”
❖ 然,代词,承接上文
❖ 则,连词,表顺承关系
❖ 独:岂,难道
❖ (2)“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 席觉得食。”
❖2、 宾语前置句式 ❖ (1)“奚冠?” ❖ (2)“许子奚为不自织?” ❖ (3)“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许行ppt课件
社会与人性
总结词
许行的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揭示和批判,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和人的深刻理解 。
详细描述
许行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如贫富差距、权力斗争、道德沦丧等。同时,他也通过对人性 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社会和人的深刻理解和关注,以及对人性美好的向 往和呼唤。
爱情与友情
总结词
许行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爱情和友情的主题,通过对这些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 理解和感悟。
详细描述
许行的诗歌中描绘了各种爱情和友情的场景,包括甜蜜的爱情、痛苦的失恋、深厚的友情等。他通过 对这些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理解和感悟。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爱情和友情的 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这些美好情感的赞美和歌颂。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许行ppt课件
CONTENTS
• 许行简介 • 许行的诗歌风格 • 许行的诗歌主题 • 许行的诗歌技巧 • 许行的影响与评价
01
许行简介
许行的生平
9字
许行生于1923年,辽宁抚顺 人。
9字
许行在1949年赴美留学,就 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 得硕士学位。
9字
许行在1945年毕业于国立东 北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
对比与反衬
对比
许行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两个 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来突出主题。例如, 在《秋日》中,他将秋天的萧瑟与春天 的生机进行对比,以表达秋天的凄凉和 悲伤。
VS
反衬
许行也经常使用反衬手法,通过描述一个 事物的相反面来突出该事物的特点。例如 ,在《夜泊》中,他通过描写夜晚的宁静 和白天的喧嚣进行反衬,以表达夜晚的神 秘和迷人。
孟子·许行PPT课件
(7)“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之”是代词,因为充当否定句中的动词宾语而前 置。“或”为语气词,无义。
❖ 宾语前置的规律可用以下三句话表述:
(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 3)宾语前置,其后用代词(或称助词)
一、孟子简介: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 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 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 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 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 张,到过梁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 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 的手段实现统一。
毳cuì,兽细毛也。——《说文》
5.且許子何不爲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
趙岐注:“舍者,止也。止不肯皆自取之其宮宅中而 用之。”章炳麟《新方言·釋詞》說:“《說文》: ‘曾,詞之舒也。’‘余,語之舒也。’故余亦訓 何,通借作舍。《孟子·滕文公篇》‘舍皆取諸其宮中 而用之’,猶言何物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 也。”“舍”即今通言“什麽”,“舍”爲其切音, 俗作“啥”。
“衣”、“冠”皆活用为动词,意为穿衣戴帽,在
(5)“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劳”, 使……劳。“匡”,使……正。“直”,使……直。
皆为使动用法。“翼”,名词用作动词,意为庇护, 带宾语“之”。
(6)“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德”,本指 恩德,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施加恩惠。
(7)“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名”,用作动 词,指用语言称赞形容,前面受状语“无能”修饰。
许行(孟子滕文公上)
十四许行(孟子·滕文公上)[题解]许行属于战国诸子百家中的“农家”,主张恢复到原始共产社会。
这一篇记录了孟子和许行的学生陈相之间的一场辩论,也就是孟子和农家的一场辩论。
孟子着重从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和事物间的本质差别批驳了许行一派的主张。
本篇是《孟子》全书中有代表性的篇章,行文气势磅礴,明畅犀利,论辩富有说服力。
有为.......(同位词组),自楚之(到)滕,踵...(动词,第二声,研究)神农之言者许行(本指脚后跟,引申为动词义“登”)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一户人家新占的房基地。
古人住处有庐井和邑居。
)而为氓(“氓”与“甿”异体,“民”与“氓”,“人”与“民”)。
”文公与之处...(双宾语),其徒数十人,皆衣(第四声,动词,穿着)褐,捆(编织。
赵岐注:捆犹叩椓也。
织屦欲使坚,故叩之也。
边编织边敲打,使紧而结实)屦织席以为食。
补充:(1)人、民、氓的差别“人”在春秋以前,除有时泛指以外,还是“民”的对称。
“民”指奴隶或被统治者。
“人”则指社会上的统治阶级或占统治地位的种族。
《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对“人”用“爱”,对“民”用“使”。
“人”是教化者,“民”是教化的对象,界限井然。
民,古文字象将眼刺瞎形,是“盲”的初文。
奴隶制时代,对抢掠来的男人或战争俘虏曾经实行过刺瞎一只眼以作为奴隶标记的做法,所以“奴隶”称作“民”。
“氓”也是“民”,不同处在于:“民”是安土重迁、被束缚在一块地方的百姓或奴隶,“氓”是由“亡民”组成的,是脱离原有土地逃亡或流亡在外的“民”。
故“氓”可跟“流”联合组词“流氓”,古代只指流浪者、无业游民,不指行为不端的人。
文中此处之所以用“氓”是前已说明自己从远方流入。
(2)屦、履、鞋,三者都表示鞋子。
汉代以前称“屦”,如《诗经》“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汉以后称“履”,先秦常用作动词表示穿鞋、践踏、行走之意。
“鞋”是南北朝之后出现的新词,唐以后排挤了“履”,成为“履”的新的通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⑧ 蕩蕩乎:廣大遼闊的樣子。 名:用如動詞, 指用言語來稱贊、形容堯的好處。句意是:堯的盛 德廣大無邊啊,百姓找不到恰當的言語來贊美他。 ⑨ 君哉:指得人君之道。 ⑩ 巍巍乎:高大的樣子。 與(yù):參與。不 與,等於説不相干(依朱熹説)。意思是說舜擁有 天下而好像跟自己不相干,他一點也不爲自己,也 不以擁有天下爲榮。
① 為:治,研究。 神農:傳説中的遠古酋長, 是“三皇”之一。相傳是他開始教人民耕種的,所 以叫神農。 言:學説。先秦諸子中有一派是“農 家”,認爲如果世上所有的人都從事耕作,天下就 會不治而治,因此假託神農之言主張“君臣並耕”。 許行即屬這一派。 ② 滕(tãng):國名,在今山東滕縣西南。 踵: 腳後跟,用如動詞。 踵門:足至門(依朱熹説), 走到門前。 文公:即滕文公,滕國的國君。 ③ 廛 ( chán): 古 代 指 一 戶 人 家 所 住 的 地 方 。 氓(mãng):從別國遷來的人。
返回
人、民、氓的差別 “人”在春秋以前,除有時泛指以外,還是“民”的對稱。 “民”指奴隸或被統治者。“人”則指社會上的統治階級或 占統治地位的種族。《論語·學而》“節用而愛人,使民以 時”,對“人”用“愛”,對“民”用“使”。 “人”是教化者,“民”是教化的物件,界限井然。民,古 文字象將眼刺瞎形,是“盲”的初文。奴隸制時代,對搶掠 來的男人或戰爭俘虜曾經實行過刺瞎一隻眼以作為奴隸標記 的做法,所以“奴隸”稱作“民”。 “氓”也是“民”,不同處在於:“民”是安土重遷、被束 縛在一塊地方的百姓或奴隸,“氓”是由“亡民”組成的, 是脫離原有土地逃亡或流亡在外的“民”。故 “氓”可跟 “流”聯合組詞“流氓”,古代只指流浪者、無業遊民,不 指行為不端的人。 文中此處之所以用“氓”是前已說明自己從遠方流入。
① 械:兵器、工具都叫械。這裏指耒耜一類農具。 器:釜 甑等器具。 厲:危害。 陶:燒製陶器。 冶(yě):冶煉 製造鐵器。“陶冶”在這裏指製造陶器和鐵器的匠人。 ② 舍:舊注解釋為“止(只)”;一說同“啥”,何,什麼(依 章太炎說)。 宮:室。上古時“宮”還沒有用來專指帝王的 宮室。 句意是:[一切東西]都只從自己家裏拿來用。 ③ 何為:賓語前置,即“為何”,為什麼。 紛紛然:忙碌 的樣子。 百工:從事各種工藝生産的工人。 交易:交換。 ④ 憚(dàn):怕。 不憚煩:不怕麻煩。 ⑤ 獨:單單,偏。 ⑥ 大人、小人:這是當時統治階級的用語,有時指有地位的 和沒有地位的,有時指有“道德”的和沒有“道德”的。在 《孟子》中“大人”與“君子”同義,指國家的統治者。“小 人”與“野人”同義,指被統治者。 返回
返回
④ 與之處:雙賓結構。 與:給。 之:指 許行。 處:處所,這裏即指“廛”。 ⑤ 徒:門徒,門人。 衣(yì):動詞,穿 衣。 褐(hâ):粗毛編織的衣服,是當時 貧苦人的衣服。 ⑥ 捆:砸。 屨(jù):麻鞋、草鞋。 捆屨: 即做鞋。編麻鞋、草鞋時要邊編邊砸,這樣 可以使鞋結實。 以爲食:以此爲生。 ⑦ 耒(lěi):古代的農具,形狀像兩股叉。 耜(sì):鍬一類的農具。 之:動詞,去, 往。
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曰: “然。”“許子必織布然後衣乎?”曰:“否。 許子衣褐①。”“許子冠乎②?”曰:“冠。” 曰:“奚冠③?”曰:“冠素④。”曰:“自 織之與⑤?”曰:“否,以粟易之。”曰: “許子奚爲不自織⑥?”曰:“害於耕⑦。” 曰:“許子以釜甑爨⑧,以鐵耕乎⑨?”曰: “然。”“自爲之與?”曰:“否,以粟易 之。”
返回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①。洪水橫流②, 氾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 不登 ③ ,禽獸偪人 ④ 。獸蹄鳥迹之道 ⑤ ,交 於中國⑥。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 ⑦。舜 使益掌火 ⑧,益烈山澤而焚之 ⑨,禽獸逃匿。 禹疏九河⑩,瀹濟漯⑪ ,而注諸海⑫ ;決汝 漢,排淮泗,而注之江 ⑬ ;然後中國可得 而食也 ⑭ 。當是時也,禹八年於外,三過 其門而不入,雖欲耕,得乎⑮ ?
⑦ 所爲:所做的東西。 備:具備。 句意是: 一個人的生活,各行各業所生産的東西都要具備。 ⑧ 率天下而路也:帶著天下之人奔走在道路上。 路:用作動詞,奔走于道路。一說“疲勞、羸弱” (依王念孫說,見《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雜誌》)。 ⑨ 或:肯定性無定代詞,有的人。 ⑩ 勞心者、勞力者:指上文“大人”、“小人”。 治人:統治人。 治於人:被人統治。 ⑪ 食(sì):使動用法,給[人]東西吃,等於説 “供養”。 食於人:被人供養。 ⑫通義:一般的道理。
陳相見許行而大悅,盡棄其學而學 ① 焉 。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 ② “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 ,未聞 ③ ④ 道也 。賢者與民並耕而食 ,饔飱 ⑤ ⑥ 而治 ;今也,滕有倉廩府庫 ,則 ⑦ ⑧ 是厲民而以自養也 。惡得賢 !”
注释
① 學:前一個“學”用如名詞,指原來向陳良學到的東西。 後一個“學”是動詞,學習。 ② 誠:副詞,確實、的確。 雖然:凝固結構,雖然如此。 雖:連詞,相當於今天的“即使”、“雖然”。 然:指示代 詞,如此。 ③ 道:名詞,指許行所認爲的古聖治國之道。 ④ 賢者:指古代的賢君。 並耕:一起耕作。 ⑤ 饔(yōng):早飯。 飱(sūn):晚飯。“饔飱” 用如動 詞,做飯。 饔飱而治:指自己一面做飯,一面治理天下。 ⑥ 倉廩(lǐn):糧食倉庫。 府庫:藏財帛的地方。 ⑦ 則:連詞,那麽。 是:代詞,指“滕有倉廩府庫”這一 事實。厲:病。 厲民:使人民困苦。 自養:供養自己。 ⑧ 惡(wū):哪裏。 惡得賢:哪裏夠得上稱爲賢君呢! 返回
“堯以不得舜爲己憂,舜以不得禹、臯 陶爲己憂①。夫以百畝之不易爲己憂者,農 夫也②。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 爲天下得人者謂之仁③;是故以天下與人易, 爲天下得人難④。孔子曰⑤:‘大哉,堯之 爲君⑥!惟天爲大,惟堯則之⑦,蕩蕩乎, 民無能名焉⑧!君哉,舜也⑨!巍巍乎,有 天下而不與焉⑩!’堯舜之治天下,豈無所 用其心哉?亦不用於耕耳⑪ 。
⑩ 疏:疏通。 九河:相傳是禹在黃河下游爲了疏濬黃河 而開鑿的九條支流,其故道已不可考。 ⑪ 瀹(yuâ):疏導。 濟(jǐ)、漯(tà):都是水名, 故道都在今山東省。 ⑫ 注:使„„流入。 諸:之於。 海:指今黃海。 ⑬ 決:排除水道壅塞,導引水流。 汝:汝水,在今河南, 東流入淮河。 漢:漢水。排:排除,指排除水道淤塞。 淮:淮河。 泗:泗水。泗水源出山東泗水縣,古代泗水在 今江蘇淮陰附近入淮,今泗水流入運河。 江:長江。 案: 汝漢淮泗四水,只有漢水流入長江,這裏可能是記述的錯誤 (依朱熹説)。 ⑭ 可得而食:能夠耕種並收穫糧食。 ⑮ 是時:這個時候。 雖:連詞,即使。 得乎:等於說 “行嗎”、“可能嗎”。 返回
注释
① 以„„為:把„„作為。 臯陶(Gāo yáo): 舜的司法官,相傳禹和臯陶曾幫助舜治理天下。 ② 夫(fú):句首語氣詞。 百畝:約合現今二十 四畝。 易:治,這裏指把田種好。以田地種不好 爲自己的憂慮的人,是農夫。 ③ 這裏的“惠”、“忠”、“仁”,是孟子隨文而 做的解釋,並不能概括這三個詞在當時的全部涵義。 ④ 因此把天下讓給人容易,但是要爲天下找到更賢 的人卻很難。 ⑤ 以下幾句見《論語·泰伯》,但文字頗有出入。 ⑥ 大哉:偉大啊!“大哉”是謂語,謂語放在主語 前面,起強調作用。下文“君哉”同。 ⑦ 則:法則,用作動詞,效法。
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①,五穀熟 而民人育②。人之有道也③,飽食、煖衣、 ④ 逸居而無教 ,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 ⑤ ⑥ ⑦ 之 ,使契爲司徒 ,教以人倫 :父子 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敍, 朋友有信⑧。放勳曰:‘勞之來之⑨,匡 之直之⑩,輔之翼之⑪ ,使自得之⑫ , ⑬ 又從而振德之 。’聖人之憂民如此, 而暇耕乎?
注释
① 褐是用未經紡織的麻編織成的衣服,所以不算是“織布然 後衣”。 ② 冠:用如動詞,戴帽子。冠是古代帽子的總稱。 ③ 奚冠:戴什麽帽子? 奚:疑問代詞,什麼。作“冠”的 賓語。 ④ 冠素:戴生絹做的帽子。 素:生絲織成的絹帛,不染色。 ⑤ 與:同“歟”,表示疑問語氣,可譯作“嗎”。 ⑥ 奚爲:爲什麽。疑問代詞“奚”作介詞“為”的賓語。 ⑦ 害於耕:對耕種有妨礙。 ⑧ 釜(fǔ):古代的一種鍋。 甑(zâng):瓦製的蒸東西 的炊具。 爨(cuàn):炊,燒火做飯。 ⑨ 鐵:指鐵製的農具。 返回
“以粟易械器者,不爲厲陶冶①;陶冶亦以械 器易粟者,豈爲厲農夫哉?且許子何不爲陶冶, 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 ②?何爲紛紛然與百工交 易③?何許子之不憚煩④?”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爲也。”“然 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爲與⑤?有大人之事,有小 人之事⑥。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爲備⑦,如必 自爲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⑧。故曰:或勞 心⑨,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⑩; 治於人者食人⑪ ,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⑫ 。” 注释
返回
⑦ 用人倫來教育百姓。 以:介詞,用。 人倫:奴隸社會 和封建社會中統治階級所規定的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係,即 社會和家族內的等級關係。以下五句即所謂五倫,是等級關 係的具體體現 。 ⑧ 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婦之間有 男女之別,長幼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義: [統治者所認爲的]公正合理的道理或舉動,這裏指君臣之間 命令和服從的關係。 別:分別,區別,這裏指夫婦之間男 女不平等的關係。 敍:通“序”,次序,等次。 ⑨ 放勳:堯的號。 勞(lào):慰勞。 來(lài):通 “徠”,招徠,使„„來(來歸順)。 勞之來之:對人民 加以慰勞和安撫,使民來歸順。 ⑩ 匡:使動用法,使„„正。 直:使動用法,使„„直。 匡之直之:教育人民,使人民正直。 ⑪翼:義同“輔”,保護。 輔之翼之:幫助人民,[使人民 向善]。 ⑫ 自得之:指自得其善性。 返回 ⑬ 從:隨著。 振:後來寫作“賑”,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