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中政府的角色转变-公共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浅谈政府职能的转变
XXXXXXX 电视大学本科论文谈转变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学号:姓名:XXXXXX专业:行政管理2015年4月目录容摘要2一、我国政府职能的现状与问题3〔一〕政府职能过多而效率低下3〔二〕政府机构庞大而行政能力缺乏4二、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政府应当注意的问题4〔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效劳型政府4〔二〕建立责任政府,推动政府依法行政4〔三〕建立诚信型政府,推动诚信建立5〔四〕建立透明政府,实行政务公开5三、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与方向6〔一〕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61、战略引导职能72、平衡协调职能73、保护职能7〔二〕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71、向“效劳型〞政府转变,是弱化微观管理职能的根本方向72、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改革政府管理经济的根本方向8〔三〕分化局部政府行政职能81、以事务性质划分政府职能82、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局部工系统8〔四〕转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8参考文献9容摘要本篇论文着重论证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通过对政府职能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该文建议,为了加快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应首先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基于此,又进一步论述政府职能转变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和我国参加WTO的需要,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那么,该文论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方法和方向。
通过对加速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推动政府机构改革进程,进一步调整、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良行政管理模式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本文提出几点启示。
本文共有三个局部:第一局部:论述了由于政府职能滞后所引起一系列负面影响以与加速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局部: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效劳型、责任型、诚信型、透明新型政府。
第三局部:从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弱化政府微观管理,分化政府行政职能以与转化政府的某些社会管理职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和方向。
关键词: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改革职能界定模式方向谈转变政府职能的几个问题我国“入世〞承诺的根本条件是按世贸组织规那么办事,开放市场。
浅谈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能力
浅谈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能力行政管理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公共管理能力的强弱成为衡量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
各级政府要尽快强化宏观意识,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强化为民意识,由“官本政府”向“民本政府”转变;强化服务意识,由“管理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强化效率意识,由“低效政府”向“高效政府”转变;强化责任意识,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强化法律意识,由“人治政府”向“法治政府”转变;强化公开意识,由“封闭政府”向“透明政府”转变;强化信用意识,由“缺信政府”向“诚信政府”转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公共管理职能成为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管理能力的强弱成为衡量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为承担着整个社会公共管理任务的各级政府,如何有效地行使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不断提升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是需要面对的历史性课题。
笔者认为,从目前来说,要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应从转变政府职能人手。
一、强化宏观意识,实现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政府是否有为,不在于管得有多宽,而在于管理的范围和方式是否合理,管理的行为和结果是否有效。
长期以来,我国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通过“政府办企业,企业办福利”的方式行使公共管理职能。
政府包揽一切,成了“无所不能、无所不管”的全能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
造成了政府公共权力高度集中,机构膨胀,管理方式单一,行政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财政补贴负担沉重等弊端。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政府的管理对象、体制环境、法制环境及社会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行政环境的变化要求政府职能发生相应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是一种有限权力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政府在公共管理职能上应由“划桨”变为“掌舵”,由微观管理为主变为宏观管理为主,由直接管理为主变为监督管理为主。
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凡是市场和社会可以自行调节与自我管理的,政府没有必要越姐代危。
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管理创新
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管理创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角色也面临着新的变化和挑战。
政府不仅需要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还需要推动经济发展,协调社会矛盾,强化公共服务等。
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管理创新也变得尤为关键。
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包括:立法、执行、监管和服务。
在过去政府的角色以行政管理为主,政府主导市场调节,但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逐渐减少。
政府的职能也逐步由传统的行政管理转变为“公共服务型”的角色。
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治理方式的转变过去政府主要通过“行政命令”、“权力法案”等方式进行治理,传统的政府效率较低、效益不明显。
因此,现在政府逐渐转变为“现代治理”方式,通过信息化、网络化、专业化的手段,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
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过去政府几乎是市场的唯一调节者,在市场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现在,经济的管理更加注重市场化原则,政府不再主导市场而是成为市场的调节者。
三、公共服务的提高现在政府越来越注重公共服务,从过去的职能转变为服务导向。
政府通过投入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管理的创新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公共组织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
公共管理的创新不仅是应对当前社会变化和问题的需要,也是深化政府改革的需要。
公共管理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服务的创新通过创新科技技术、提升政府数据化管理,政府可以更好地进行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
政府可以通过在线政务、在线服务等方式,优化因公务而引起的外出时间和资源,并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二、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合作政府与民间组织、企业等进行合作,既能够改进公共服务,也能够提高政府效率。
政府借力于民间组织,既能节省成本,又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政府管理的民主化民主化管理是指政府在决定执行政策时需要依靠广泛讨论和参与。
通过民主化管理可以缓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冲突,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
政府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转变
政府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转变系别:电子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子1001班名字:翁晓清导语:所谓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
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管理角色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职能必须要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
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这有益于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社会问题。
一:政府职能的现状改革至今,我们应当看到,我国政府发挥强化市场经济的功能远不是完美的。
现实中,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某些方面与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背道而驰,已经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相当多的隐患。
这是因为,我国政府在改革中固然履行了相当的维持市场秩序的功能,但是我国政府本身的管理却是没有做到法治化的。
这种非法治化的管理方式一方面不可能完全做到保护产权和交易秩序,另一方面政府本身也非常容易侵犯和掠夺公民的财产,这种做法违背了‘强化市场型政府”的标准,对建设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政府职能的转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公共管理职能转变的原因(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公共管理职能转变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经济基础进行变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决定了公共管理职能必然要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二)国家统治集团政治路线的变化。
这是公共管理职能转变的直接原因。
公共管理职能代表着国家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在阶级社会中,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着公共管理职能的性质,同时又通过公共管理职能的履行表现出来。
因此,国家统治集团的政治路线直接决定公共管理职能的性质和内容。
例如,我国在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国家统治集团的政治路线是以阶级斗争为中心,于是,在公共管理职能方面就强化了阶级统治职能;在此以后,国家统治集团的政治路线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就强化了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
能最大程度地鼓励政府公务员对效率的追求,进而产生 和培养出一些高效的工作理念,如节省成本、强调产出、 注重经验、重视民意等。 因此,强调效率的管理理念完全 可以应用于政府,以便于带来更高的工作士气,更良好 的工作氛围以及更强烈的责任感。
五、政府应以公众为导向,实施服务至上的价值理念 这与现阶段各国都主张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观点不 谋而合。 传统的公共管理强调政府集权,多数情况下政 府是在发号施令,是封闭的机构。 新公共管理理论则认 为政府的角色倾向于一个服务者,而服务的对象就是公 众,或者政府好比一家企业,其最终生产的产品是要让 公众满意。 作为有“企业责任感”的政府显然会更有使命 感, 而有使命感的政府会比照章办事的政府积极性更 高,也更有灵活性与创新性。 同时, 服务型政府改变了固有的政府与公众的关 系, 政府真正的关注点应在于生产出的公共产品要优 质、公平,政府要合理地配置资源。 作为公众来讲,政府 给予了他们更多的选择权,让其有机会来客观地评价政 府的工作成果。 这种政府与公众的“联动机制”将是改善 政府工作的良好契机。 六、政府应着眼于信息化建设 只有建立电子化的政务处理系统,才能满足知识经 济飞速发展下公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诉求。 互联 网的兴起使公众获取知识的途径进一步拓宽,知识爆炸 性的增长导致政府原有的工作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 求,无法及时准确地完成工作甚至产生滞后。 信息化建 设是对政府工作流程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一次严峻的 考验,但是其带来的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一方面节省了 成本与精力,从大量的纸面信息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 政府也适应了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潮流。 新公共管理 理论中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共 识,也是各国争相占领的制高点。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的公共行为有着很强的指 导意义。 当今西方国家的政府部门已经将新公共管理理 论大规模地运用到了政府职能的履行当中,这些理论对 我国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更多的参考。
公共管理中政府的角色转变-公共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中政府的角色转变-公共管理论文-管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转换(一)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在国家刚刚产生的时候,“政府”与“国家”是混淆的,都是指代统治者组成的统治机构。
这一时期的政府,最大的特点就是权力集中,范围宽泛。
在中世纪的中后期,西方国家的政府负责了外交、军事、、经济等一切领域的管理工作。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民族国家诞生,各国政府依旧拥有着巨大权力,管理着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各项事物。
为了打破这一状况,英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家洛克提出了“政府的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2]77的看法,同时还认为“政府权力作为来自人民委托的权力,必须接受委托条件的限制,即不得侵害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3]。
他还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2]91,这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基础。
在这之后,潘恩、汉密尔顿以及密尔更是将有限政府的思想发扬光大,这就从理论上实现了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换。
(二)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这就导致了国家与社会的高度趋同,因此公共管理始终寓于国家治理之中。
这便形成了管制型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依旧未能摆脱管制型政府的传统思想,国家依旧包办一切,掌控一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的进步,我国社会不再完全依附于国家和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也开始呈现多样化趋势。
原先的公共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中国,因此,政府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成为必然。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掌舵”,而非“划桨”;政府不应独自“掌舵”,而应让公民居于政府治理体系的中心,由此便得到了“公共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
有学者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指在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4]。
还有学者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制度框架内,把服务作为社会治理价值体系核心和政府职能结构重心的一种政府模式或曰政府形态[5]。
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下政府职能的转变沈阳市于洪区委党校王娜2012-10-25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下政府职能的转变【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面临着政府职能的重要转变.适逢全球政府行政改革的大浪潮,新公共管理理论在这次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对中国的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意义的。
【作者单位】:沈阳市于洪区委党校【关键词】:政府职能新公共管理理论职能转变【正文】: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不同国家、学者对新公共管理有不同的称谓,如“管理主义”、“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后官僚主义范式”、“新公共管理”或者“企业家政府”等等,但在本质上是相同或相似的,都主张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用私人部门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重新调整国家、社会、市场三者的关系,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
其理论要点,可归纳如下:1、以市场为取向,重塑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这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最重要的核心理念。
市场遵循价值规律。
以市场看待政府运作,则公众如顾客,政府为厂商。
政府行政,应奉行顾客至上准则。
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
公民是享受公共服务的“顾客”,可以“用脚投票”自由选择服务机构。
这样,新公共管理就建立了以“顾客”的满意度为中心内容的绩效考核机制,成为一种目标导向。
2、确立政府有限责任,由“划桨”转为“掌舵”。
新公共管理认为,在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中,政府职能有不断扩张的冲动,直接导致了职能膨胀、机构扩大直至臃肿。
著名学者戴维•奥斯本等将此概括为,政府的角色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传统政府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忙于“划桨”而忘了“掌舵”,做了许多做不了、做不好、舍本求末的事情。
“掌舵”后,“划桨”的任务应交给私人部门和非盈利组织、社区组织、公民自治组织等第三部门。
这样,政府就成为多元管理主体的组织者、协调者是多元管理主体的核心。
公共管理职能的变化
公共管理职能的变化公共管理职能的变化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治理理念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
在过去,公共管理的重点主要是政府的行政职能,包括规划、组织、协调、监管等,目的是确保公共事务的顺利运行和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公共管理的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公共管理的职能由单一的行政职能转向了促进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传统的行政职能基础上,公共管理逐渐注重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政府的角色也在转变,不再只是简单的执行者,而是促进者和协调者,通过采取创新的政策和措施来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
其次,公共管理的职能从单一的政府职能转向了多元化的治理职能。
以往,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要主体,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和资源配置权。
然而,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公共管理过程需要多方参与和合作。
因此,公共管理的职能更加强调协调各方力量,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和民众的有效互动,形成共治格局。
再次,公共管理的职能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转向了战略性和创新性的方向。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冲击下,社会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公共管理需要具备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及时预测和应对变化,制定和执行创新政策,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公共管理的职能从短期效益追求转向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传统的公共管理往往强调速效和结果,追求短期的政绩和利益。
然而,公共管理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开始注重长远利益和社会福祉的最大化,从而转变了管理的方式和目标。
综上所述,公共管理职能的变化是与时俱进的,充分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治理理念的变动。
未来的公共管理需要更加注重导向性、合作性和创新性,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以“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1200字)
以“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说明:学习完教材第7章至第13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形式:小论文。
要求:1.自拟题目。
2.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
3.论述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举例论证。
4.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
5.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
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偏误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施政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
本研究在分析了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原因后,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保证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政策;矫正;执行偏误一、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背景公共政策执行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将公共政策的内容转化为现实, 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公共目标不能预期实现。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研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作为政治系统输出的主要内容,公共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社会价值分配方案。
然而,公共政策在付诸实施之前仍然只是一种具有观念形态的分配方案,其效能必须经过实际的执行过程才能得以发挥, 再好的公共政策也只有通过有效的执行才能保证其目标的实现。
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政策执行的结果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具体来说,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敷衍。
指公共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并未采取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来贯彻执行政策, 而是将政策束之高阁,阳奉阴违,敷衍塞责,从而使严肃的政策在形形色色的花架子下变成了一纸空文,根本谈不上解决具体问题,实现具体目标。
现代化进程中公共管理者角色转换
现代化进程中公共管理者角色转换□文/宋翰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公共/财税《合作经济与科技》No.4s2018一、公共管理者角色转变的背景现代化进程不仅是指国家在经济上取得重大的突破和成就,而且还包括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而发生的劳动形式、分配形式、社会体制以及人们的思维生活方式产生的转变,这一观点已被大部分学者所认同。
因此,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就会出现一系列社会角色和社会定位的变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而言,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发生的角色转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政府角色的转变首先就从国有制企业改革开始,国有制企业改革的目的是在市场进行资源的配置这个总体结构框架下建立起现代化的国有控股企业。
打破了传统的国有企业政企合一的模式,实现政企分开,转变企业和政府的职能。
国有制企业的人员分流和财产再分配都是改革进程的一部分。
这一次改革也是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和对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
作为公共管理者的政府,把具有经济性质的企业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
这样有利于政府更加规范地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能。
同样,也意味着公共管理者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以及管理模式的调整,这才是公共管理者角色转变的核心。
从近几十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进程的经验可以发现,公共管理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在角色转化中能够把握住准确的方向,这对于推进公共管理角色的转变以及体制改革的成功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一些依靠本国的资源输出来使国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消费水平得到迅速提升的国家。
这些国家虽然在各项指标上看似已经进入了富裕国家的行列,然而整个国家的政府和管理体系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某些形式。
例如,政教合一、官员世袭以及血缘和血统的不平等问题等。
这些因素在国家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往往造成一定的阻碍,常常导致国家和社会产生动荡和暴乱。
这种依靠本国的丰富资源来达到富裕的国家,其政府管理体系和社会风俗仍然保留着传统色彩,这些国家也不能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
公共部门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部门中的行政管理职能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在改变中不断优化。
在实现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这一转变是一项十分系统,并具有动态性的工程。
本文首先对公共部门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进行简要介绍,然后针对实现行政管理职能转变提出有效策略,为公共管理部门职能的变革提供更多的动力。
关键词:公共部门;行政管理;职能;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不仅能够反映公共部门在活动期间的内容以及发展的方向,还表现出公共部门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公共部门在设立管理制度的重要参照依据。
在国家改革理念的强调下,如何更好地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公共管理部门中实现行政管理职能,是当前公共管理部门中各工作者研究以及讨论的重要内容。
一、公共部门中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1.公共管理理论概述公共管理理论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理论的内容极为丰富,且具有创新性。
公共管理理论是随着公共部门的产生而形成的,虽然理论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其重要性以及产生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不仅能够解决一些公共问题,还能在社会中为公共利益的实现提供力量。
现阶段,国内学术界对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并不深入,对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所以在公共管理部门面对社会问题过程中,不能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公共管理理论的实用性较强,所以在对其理论的发展中需要提供更多的指导,结合理论的主要内容推进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2.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关键公共管理部门是国家机构设立的重要部门之一,如果政府行政的职能发生了改变,那么公共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必然会发生改变。
在行政管理的职能发生转变时,必须要清楚转变的原因、转变的结果以及转变的途径,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以及国家机构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梳理原因,将转变的结果考虑清楚,并制定好转变的途径,只有将这三个问题彻底解决,才是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关键。
如果转变前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思考不全面,那么在今后对行政管理加以改革时,就会或多或少在改革中出现问题,必然会导致行政管理的破碎。
【精品版】公共管理学论文:论新时期我国政府职能的嬗变
公共管理学期末论文学院:哲学与政法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班级:11级政教B班姓名:段利炜学号:114020091论新时期我国政府职能的嬗变【摘要】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在国家的公共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它的这些作用则是通过政府职能来体现的。
政府职能是社会上层建筑领域内的一个完整体系。
它是政府一切活动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它反应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方向,是政府活动的全面概括。
不同时期的政府职能会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新时期我国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变,相应的,政府职能也发生了嬗变。
【关键词】政府职能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嬗变政府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国家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代表国家意志、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是政府职能存在的理由。
政府职能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组织,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而规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行为方向、基本任务和职责范围。
政府职能体现了政府活动的实质和方向,是政府活动内容的总概括,是建立政府组织结构的基本依据。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学术界对于政府职能的定义众说纷纭。
但是根据大多数学者的观点,一般认为政府职能,就是基于政府特定结构形式所能发挥的功能作用和政府所承担的基本职责的统称,它是功能与职责的统一。
也就是说,所谓的政府职能,它可以分为政府功能和政府职责两个部分。
政府功能,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部分,是指政府依托国家权力,为履行其社会角色而对各种重要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控的活动。
它强调的是其政治性和统治性;政府职责,是政府职能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指政府在权力所赋予的范围内履行职责、完成具体的社会管理任务的活动,它更强调的是义务性和管理性特征。
“政府功能”与“政府职责”相比,前者更多的是属于政府统治问题,而后者是属于政治管理的问题。
政府功能是相对稳定的,政府职能中相对比较原则的部分就属于政府功能。
政府职责则是政府职能中相对比较具体的部分,其职责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创新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创新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不断变化,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背景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服务的创新成为了必然选择。
本文将围绕着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创新展开论述。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对政府的期望也在不断提升。
传统的政府职能主要包括监管、公共安全维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多元化的趋势加强,政府的职能也面临着转变的压力。
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从过去的“做多”转向“管好”。
政府不再是直接参与生产和分配的主体,而是通过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等来保障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其次,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要求政府更加注重公民权、社会公平和法治建设。
政府需要加强公共服务、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工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最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政府需要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公开和在线服务的水平。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明确的路径,包括理念上的转变、职能上的转变和机制上的创新。
首先,政府理念的转变是关键。
政府需要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人民的需求置于首位,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民生保障和社会公平。
其次,政府职能需要转变为公共服务者。
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监管,保障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公共服务的提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政府机制需要创新。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和约束政府官员,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高效、便利的公共服务。
三、公共服务创新的路径公共服务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条件。
创新可以体现在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等方面。
首先,公共服务的创新需要注重个性化需求。
政府应该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和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政府角色转换及管理创新
• 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 (1)外部性的存在 (2)提供公共物品的低效率
(3)个人的自由选择不一定产生社会福利 的最大化 (4)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并不必然带来社 会的公平与正义
• 正是由于市场失灵,二战后,各国加强 了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的积极干预。 表现:国有化;计划管理;经济管制; 社会福利制度等。 • 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在70-80年代进入了 一个滞涨时期。政府管理陷入危机:财 政危机、管理危机、信任危机。
• 如果说,外部性是构成市场缺陷的关键, 那么内在性(公共权力的异化)就是造 成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 • 政府失灵的原因及表现: (1)政府也是有限理性经济人,过度干预 会导致决策和管理行为的低效和失误。 (2)政府部门的扩张导致低效和财政困难 (3)寻租行为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自80年代以来,在政府角色的界定上,各 国又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 改革体现出市场化和管理主义两个特点。 • 主要表现为: 1、政府功能定位的市场化,包括重构福 利国家,收缩政府的社会职能;推行私 有化,放松管制,收缩政府的经济职能。 2、公共服务输出的市场化(提高公共服 务的供给能力;显示公共服务的真实需 求;形成复合式的制度安排) 3、建立企业化政府
• 当代中国政府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使 我们的改革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社会转型的历史特征因素;体制转轨 因素;公民社会的不发达等)
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 面临的十大风险
就业问题 三农问题 金融问题 贫富差距问题 生态与资源问题
台湾问题 全球化的问题 国内治理问题 信心和诚信问题 公共卫生问题
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事务,公民、社会组织和市 场不能解决的,政府必须努力解决,并且要坚决 管住管好。
三是政府职能“错位”的应当“正位”。
浅论有效发挥政府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浅论有效发挥政府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改革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经济社会某些不和谐问题几乎都同政府改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政府改革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的环境下,政府的转型与定位,不仅成为我国社会改革的重点,而且也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加速政府转型,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已呈现出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政府管理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而不同的主体又是根据自身的行为特点,在公共管理的运作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其中政府是公共管理主体中的主角,政府的各部门和各层级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主要形式,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责任。
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社会公共事务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需要政府能够及时灵活应对。
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不是单个社会成员或单个组织的特定利益,而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它包含着生存、安全、效率、公平、效益等基本价值,而这些价值是保证社会成员进行正常有序的共同生活所必需的。
这些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也在不断涌现,直接影响到公共利益的实现。
因而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应进一步完善,管理能力应进一步提升。
政府要去探索如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公正高效的公共服务基础体系;要通过监督和管理的手段规范市场环境,为所有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公众提供高效廉洁的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公共利益。
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要求政府部门加快实现政府转型和强化公共管理职能,强化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
二、必须强化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执政理念。
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与地位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与地位专业:行政管理学考生准考证号:110111400223***名:**指导教师:邓大松教授二〇一四年三月摘要随着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目前的公共管理以政府为主,导致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的责任扩大,以行政手段实施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不分的局面必须改变。
现阶段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应该再以政府为主,而应该是政府、非政府组织(包括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性组织)与民众作为平等主体,共同承担起公共管理的职责;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只承担有限责任。
关键词:政府职能;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承担责任一、引言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管理诞生与20世纪初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在中国,公共管理仍是一个正在发展中得新兴学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公共事务越来越多,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领域和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发达。
但就对公共管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得地位与作用,以及在公共管理未来发展模式的认识而言,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上都存有很多争论。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员,就上述问题提出个人对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供商酌指正。
二、基础理论概述(一)公共管理的内涵自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出现以来,在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的界定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不过,综合各种学术观点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在对公共管理的认识上至少已经形成三个方面的共识:第一,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活动。
这些事务和管理活动直接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把更多的社会和公共管理职能交给各种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第三,在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管理知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基于以上共识,公共管事公共管理者是为有效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根据法律的规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形式,对涉及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一切管理活动和过程。
从公共管理角度看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从公共管理角度看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政府职畿转变口郭世春。
杨彦欣(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秦皇岛066100)青春岁月【摘要】在我国要迈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步伐,要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国情。
中国的服务型政府构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最突出的是在公共管理方面,西方国家有着比较成熟的社会发展模式,有好多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机构或社会Iti体承担着公共管理工作,而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计划经济留'F的--些公共事务管理工作都有政府来承担,形成了典型的“失政府、小社会”的局面。
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要突出政府在公共事业方面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宏伟目标。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由过去的执行型政府向服务型方向的转变。
此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丰t会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两项职能所涉及的都是公共管理范畴.而这就明确了,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要重视和突出政府公共管理方顽的作用。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主旨1、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服务型政府是指一种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以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这服务职能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突出在服务型的特色方面,其服务不是简单的让政府处于社会管理的具体的背后服务的意义上,而是从过去的政府本位、官本位、计划本位向社会本位、民本位、市场本位转变。
实现政府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由无限包揽型向有限于预型转变。
并且依靠法律的手段是行政行为更为理性和有效。
其有两个主要的特征。
2、建没服务型政府的主旨是“服务”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既不像亚当斯密的政府“守夜人”的角色,也不应该是仅作宏观调控的把握着,丽是要更好的发挥其在社会中的服务角色,这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执行型政府的形象,政府不再是社会事务各个方面的具体的政策制定和促进实施者,更重要的是发挥其在公共事务中的引导和服务职能。
公共管理专业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它要求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在内的整个上层建筑要与之相配套、相适应,要求政府职能结构随之调整与改变。
这既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又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许多新的社会团体应运而生,许多公民的思想也产生了变化,同时政治制度与经济体制都有了相应的完善。
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为了满足公民的需要、适应时代的新要求,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各个方面都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解决好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及政府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
从职能方式、职能中心与职能关系三个方面着手完成对政府职能的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人民提出的新要求,并且按照新的价值取向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管制刑政府”向“服务型政府”、从“无限责任”向“有限责任”、从“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从“集权行政”向“分权行政”的转变,真正的建立起一个分权型政府、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市场经济;政府职能;转变Abstract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 which includes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quirements , including the entire superstructure to a matching , adapt the structure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required to be adjusted and changed. This is both administrative reform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core issues , but also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 Under such a background , many new social groups emerged, many citizens also thought to produce a change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the economic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has a corresponding sound . These factors have contribut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 To meet the needs of citizens, 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 the government in the political ,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the individual must make the appropriate changes to solve regardless of party , witch hunt and government efficiency , not high . From a functional way , the functions of the center and the completion of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 tak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to 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people made ,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w values , from a " Government control punishment " to "service -oriented government ," from " unlimited liability " to " limited liability " from the " administration " to " public management " from " authoritarian administration " to " administrative decentralization " changes , the real establish a decentralized government, service -oriented government.Keywords : market economy ; government functions ; transformation目录摘要 (1)1 绪论 (4)1.1研究背景 (4)1.2研究意义 (4)2 相关理论 (6)2.1政府职能的概念 (6)2.2政府的基本职能 (6)3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7)3.1 政府职能重心的转变 (7)3.2 政府职能方式的转变 (8)3.3 政府职能关系的转变 (9)4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取向 (12)4.1实现“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12)4.2实现“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的转变 (12)4.3 实现“无限责任”向“有限责任”的转变 (13)4.4实现“集权行政”向“分权行政”的转变 (13)结论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1 绪论1.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管理论文-试论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大学论文
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各项体制的改革在立足中国国情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有益成果,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契机,推进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力争全面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从“细职能、大政府”向“宽职能、小政府”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最终建立一个决策科学、行政规范、政策灵活、行为自律、施政高效的权威政府,使我国的政府职能管理体制能够尽快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强力政府的作用。
下面就我本人的观点和参考一些学术家对政府职能在当代社会中怎样实行转变做一简单的叙述。
试论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第一章一个最有争议的问题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图加特.穆勒在其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写道:“在此特定时期于政治科学与实践国务活动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就是关于如何对政府职能与作用范围加以适当限制。
”然而,时至今日,即使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穆勒提出来的上述问题,即在社会经济范围里如何明确划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作用、责任和活动边界问题,尚未得到圆满解决。
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来说,同样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规定政府职能问题,如何实现政府经济职能转变问题——则仍在积极探索中。
第一节政府职能转变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经济生活中之所以难以明确划分政府活动与私人活动的界限,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Manuel Guitian曾撰文指出:一国经济生活里在政府活动与私人活动紧密交织情况下,二者活动范围的划分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并难以把握。
复杂性源于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是政府活动与私人活动相互影响决定的,具体性质反映为二者相互作用的效率,而非二者可分离作用的效率;动态性源于政府活动范围原则上由公众选择决定,而这种选择既受公众偏好变化的影响,也受公众支付能力变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中政府的角色转变-公共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转换
(一)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
在国家刚刚产生的时候,“政府”与“国家”是混淆的,都是指代统治者组成的统治机构。
这一时期的政府,最大的特点就是权力集中,范围宽泛。
在中世纪的中后期,西方国家的政府负责了外交、军事、、经济等一切领域的管理工作。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民族国家诞生,各国政府依旧拥有着巨大权力,管理着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各项事物。
为了打破这一状况,英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家洛克提出了“政府的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2]77的看法,同时还认为“政府权力作为来自人民委托的权力,必须接受委托条件的限制,即不得侵害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3]。
他还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2]91,这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基础。
在这之后,潘恩、汉密尔顿以及密尔更是将有限政府的思想发扬光大,这就从理论上实现了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换。
(二)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这就导致了国家与社会的高度趋同,因此公共管理始终寓于国家治理之中。
这便形成了管制型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依旧未能摆脱管制型政府的传统思想,国家依旧包办一切,掌控一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的进步,我国社会不再完全依附于国家和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也开始呈现多样化趋势。
原先的公共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中国,因此,政府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成为必然。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掌舵”,而非“划桨”;政府不应独自“掌舵”,而应让公民居于政府治理体系的中心,由此便得到了“公共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
有学者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指在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4]。
还有学者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制度框架内,把服务作为社会治理价值体系核心和政府职能结构重心的一种政府模式或曰政府形态[5]。
今天,我们大力建设的服务型政府首先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在观念上摒弃“官本位”的传统思想,将广大民众放在首位;其次,它必须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真正为百姓谋福利,真正承担起实现公共利益的重任;再次,它必须是一个边界有限的政府,明确自己的权力界限,管好该管的事,绝不越俎代庖;最后,它必须是一个阳光透明、法制的政府,只有创造了这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才能使服务型政
府在公共管理中更具可行性。
(三)从政府到企业型政府
正如前文所讲,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官本位”的集权国家,传统文化中的礼数、秩序更加强化了等级森严的度。
近年来,虽然中央政府已经进行,但各级政府在日常工作中的官僚作风仍然明显。
政府铺张浪费、效率低下、极易滋生腐败,从而降低政府的公信力,这些都不利于公共管理的进行。
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真正做到服务公众,就需要将政府改造成企业型政府。
企业型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1]383。
因此,企业型政府更加重视成本效益关系,强调顾客导向,善用舆论压力,提倡创新与改革[1]384,这样,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会有两方面的提高。
在财政方面,政府会像企业一样变得更加精打细算,将公共管理的财政拨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就避免了贪污腐败、利益寻租等情况的出现。
在执政效率方面,政府也可以仿效企业,运用高新技术以及合理的竞争机制,优化公共管理的机构设置、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水平。
对于企业型政府再造,国外有着丰富经验。
美国政府在克林顿任期内确立了顾客至上、民众优先、节约成本、提高效能的政府再造原则;英国也采取了效率稽核、财务管理改革、“公民宪章”①以及政府民营化等方法。
同样,在企业型政府下,我国可以利用信息技
术和互联网实现政务的公开化、透明化;利用团队精神和竞争机制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整个多方资源,确保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优质、便捷提供。
二、总结
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的今天,公共管理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最重要主体,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转换将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公共管理的水平和成效。
我们要构建一个有限的、服务型的、企业型的政府,因为只有这样的政府才能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协调政府、社会、公民的各方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