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的100条不传之法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f49d23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6.png)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道教是中国古老且丰富的文化传统之一,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灵的健康和平衡。
在道教经典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有关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这些语录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知识和人生哲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智慧。
1. 心态平和:心态平和是道教养生的关键。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语录:“安忍为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强调了心态平和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宁,不受外界的干扰和纷扰,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 饮食有度:道教注重饮食对养生的影响。
《列子》中有一句语录:“无过为饱,清浊去淤。
”这句话告诉我们,饮食应该适度,不要贪吃和暴饮暴食。
清淡的饮食有助于消除身体内部的积聚,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3. 修炼内功:道教强调内外修炼的平衡。
《庄子》中有一句有名的语录:“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
通过修炼内功,我们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保持年轻和活力。
4. 保持身心的和谐:道教注重身体和精神的和谐。
《道德经》中有一句语录:“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这句话告诉我们,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同时提高自我调节和保护的能力,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5. 与自然相融:道教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语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相融合,以获得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以上只是一些道教养生之道的智慧语录的简要介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智慧语录的阐述,逐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达到身心平衡的目的。
道教的养生智慧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对生命和健康的独特理解。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你不知道的道家养生秘诀,快失传了,赶紧收藏!
![你不知道的道家养生秘诀,快失传了,赶紧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309f44c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d.png)
你不知道的道家养生秘诀,快失传了,赶紧收藏!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儒家、佛家三足鼎立。
这三家都讲养生,但讲的深度和广度不同。
从深度来说,道家讲养生,着重点在于通过自身修炼,达到长生久视、羽化登仙的人生境界。
从广度来说,道家不仅全面继承发展了中华传统诸家的各种养生方法,而且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养生保健体系。
道医养生之十八伤久视伤精:目得血能视,精由血化,故伤精。
久听伤神:神滋于肾,肾通窍于耳,故伤神。
久卧伤气:卧时张口散气,合口壅气,故伤气。
《混元经》曰:睡则气滞于百节(觉与阳合,寐与阴并,觉多则魂强,寐久则魄壮,魂强者生之人,魄壮者死之徒也)。
久坐伤脉:脉宜运动,坐则不舒展,故伤脉。
久立伤骨:立以骨干为用,故伤骨。
久行伤筋:行以筋力为用,故伤筋。
暴怒伤肝:肝属木,怒如暴风动摇,故伤肝。
又,肝主血,肝伤则血不荣,必筋痿。
思虑伤脾:思虑时,脾必运动,太过则脾倦,故伤脾。
极忧伤心:心属火,于味主苦,忧则苦甚,故伤心。
过悲伤肺:肺属金,主声音,悲苦久则声哑,故伤肺。
过饱伤胃:饱食运化难消,故伤胃。
多恐伤肾:肾属水,主北方黑色,人受惊恐则面黑,故伤肾。
多笑伤腰:笑时必肾转牵腰动,故伤腰。
多言伤液:言多则口焦舌苦,故伤液。
多唾伤津:津生于华池,散为润泽,灌溉百脉,唾则损失,故伤津。
又,《训典》曰:津不吐,有则含以咽之,使人精气留而自光。
多汗伤阳:汗多亡阳,阳随汗出,故伤阳。
多泪伤血:血藏于肝,哭泣多则肝损目枯,故伤血。
多交伤髓:人之阳物,百脉贯通,及欲火动而行事,撮一身血髓至于命门,化精为泄。
不知节欲,致骨髓枯竭,真阳无寄,如鱼之失水以死。
道医养生之十要面要常擦:如前擦面之功,能使容颜光泽,故要常擦。
道家谓之修神庭。
目要常揩:每静时能常闭目,用两大指背,两相磨擦,揩眼使去火,永无目疾,故要常揩。
耳要常弹:即鸣天鼓。
可免耳患,故要常弹。
齿要常叩:齿喜动,故要常叩。
背要常暖:肺系近背,暖则不受风寒,故要常暖。
道家长寿方法
![道家长寿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3ff500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a.png)
道家长寿方法
道家长寿方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保健方法,它强调身心合一,注重修炼内功,以达到长寿的目的。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神调养:道家认为,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影响极大。
因此,修炼者需要保持内心平静,避免情绪波动,多读书、打坐、冥想等,以提高修行的效果。
2. 饮食调理:道家强调饮食清淡,少食辛辣、油腻之物。
同时,要注意食物的质量和营养均衡,不要暴饮暴食,以免伤害身体健康。
3. 运动锻炼:道家认为,身体的强壮和健康需要运动锻炼来保持。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4. 按摩保健:按摩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和紧张,提高身体免疫力。
道家推崇按摩穴位和经络,以达到理气活血、强身健体的目的。
5. 中药调理:道家认为,中药可以治疗身体内在的疾病,并且
具有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修炼者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和症状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进行调理养生。
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简单,但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长寿的效果。
因此,修炼者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在健康长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1 -。
八种道家养生术
![八种道家养生术](https://img.taocdn.com/s3/m/8cbe2e6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e.png)
八种道家养生术道家的宗旨是把握人生,争取竞其天年,因而道家人物均以自身为试验,寻求、探索能够使人长寿的方法,这些方法就是养生之术。
这个理念也是最适合现代的。
道家养生中进行养气、修身的练习,恰好满足了现代人关注身体健康、祛病延寿的要求。
店铺就为您介绍几招简单易学的道家养生术。
道家养生术之拍打头颈法功效:此健身方法可防治头晕、头痛等头部疾病,有延缓脑力衰退、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练习方法:坐于椅子上或站立,双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
然后举起双臂,用双掌同时拍打颈部,左手拍打左侧颈部,右手拍打右侧颈部。
先从后颈开始,逐渐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额部,再从前额部往后拍打,直到后颈部,这样反复拍打5~8 遍为一次。
每日晨起与临睡前可各做一次。
道家养生术之踮脚健身法功效:这种方法适合在办公室久坐的人,可以缓解久坐或久站后的下肢酸胀、乏力,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练习方法:将脚跟抬起,脚后跟离地面约1 厘米,然后用力着地,这样为1 次,1 秒钟内不得多于1 次,30 次为1 组,休息5~10 秒钟。
每次锻炼1~2 分钟,每天锻炼3~5 次。
要注意锻炼时抬高脚后跟不能超过1 厘米,否则不仅不会有效,反而还会引起脚掌的疲劳。
道家养生术之大呼大吸法功效:这是一种以扩大肺活量为主的呼吸法,类似深呼吸,能调动机体的内气,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同时对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练习方法:大呼大吸法是一种古代吐纳、导引法。
具体的方法是用鼻使劲地吸气,用口呼气,或用鼻使劲地大呼大吸。
要求每一吸一呼都尽量延长时间,并要求每一吸一呼都发出较大的声音,所以称为大呼大吸法。
道家养生术之太乙站桩功功效:根据屈腿的程度有不同作用:高桩增肥,中桩减肥,低桩练武。
收势为双手交叉放在身前(女性右手在内),用力收腹提肛,脚趾抠地,收缩肌肉,可防治便秘、痔疮。
练习方法:舌头抵上颚,提肛,双手抱圆放在胸前,双腿弯屈,调整呼吸,吸气时默念“静”,呼气时默念“松”,坚持半小时。
揭示古代道家的11大养生秘诀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想不长寿都难
![揭示古代道家的11大养生秘诀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想不长寿都难](https://img.taocdn.com/s3/m/80ad4e7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f.png)
揭示古代道家的11大养生秘诀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想不长寿都难揭示古代道家的11大养生秘诀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至元代祖师创立道教龙门派,经十二代传到牛金宝。
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
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功称为性命双修养生功。
道家养生主要在于以下11个方面。
1、“大德必得其寿”:养生名言。
孔子在《中庸》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
”意即: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可获得高寿。
其理在于,讲道德,重仁义,不谋私利,不患得患失,有利于心志安定,气血和调,使人体的生理活动按正常规律进行,从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
《素问·上古天真论》:”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2、“省嗜欲”:道家养生名言。
即节制欲念。
以为“省嗜欲”为老子“虚静恬愉”的核心。
《淮南子·精神训》“气血者,人之华也。
而五脏者,人之精也。
夫血气所专于五脏而有外越,则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复充而嗜欲省,则耳清,听视达矣。
”“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意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五脏定宁充盛而不泄,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则所以修得生也”,必获高寿。
相反,耳目沉溺于五音六色,则神驰精耗损寿,“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脏摇动而不定矣。
五脏摇动而不定,则气血滔荡而不休矣。
气血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
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则祸福之至,虽如丘山,无由识之矣。
嗜欲者,使人之气越,而好悟者,使人之心劳。
”3、“百药律”:道家戒律。
《玄都律文》载治“百病律”百病之百药。
如行宽心和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近德远色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尊奉老者是一药,恬淡宽舒是一药,恬淡无欲是一药,仁顺谦让是一药,好生恶杀是一药,廉洁忠信是一药,除情去爱是一药。
“百病律”、“百药律”皆以疾病医药为喻,举百种有害于养性者为病;列百种有助于养生者为药,并谓“人有一善,心定体安;人有十善,气力强壮;人有二十善,身无疾病;修积千善,则成仙人。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f5ff72b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f.png)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道家九窍保健养生法
![道家九窍保健养生法](https://img.taocdn.com/s3/m/62ced6e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c.png)
道家九窍保健养生法人体九窍是与宇宙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又是五脏六腑对外的器官门户。
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密切,与生命攸关。
人的九窍:即两眼、两鼻孔、两耳、口、前阴、肛men。
中医认为九窍是人体内脏与自然界相通的要道。
五脏分别与九窍相连,如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及前后阴。
九窍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
按摩各窍及其周围之穴位,一方面能提高各窍的生理机能,防止各窍废用;另一方面能内通五脏,保持内脏功能正常,防治脏腑疾病的发生,强身延年。
一、头部七窍养生保健法:【耳窍保健法】耳是人体听觉器官,为肾之窍。
祖国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一身之气贯于耳”、按摩耳窍能补益肾精、清醒头脑、流通气血、增强听力,耳部保健养生法,对耳聋、耳鸣、中耳炎等疾病有保健治疗作用,还可以提高肾脏功能。
(1)用两手拇、示(食)指分别对捏两侧耳轮及耳周各穴。
轮流捏完各穴位1遍,重复进行5遍。
(2)用两手中指或示(食)指指腹端在两耳听宫、听会之间上下来回各擦30次。
⑶双手食指分别插入两耳孔中,顺时针同时转动18次,再逆时针转动18次。
两手食指从两耳孔中同时拔出,再把两手食指插入两耳孔中,用力一拔一插为一次,共做9次。
⑷右臂抬起,掌心朝下,绕过头顶上方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左耳轮尖往上提拽55次。
再用左手同上方法提拽右耳轮尖55次。
【眼窍保健法】眼是人体视觉器官,为肝之窍。
按摩眼窍能补益肝血、清利头目、增强视力,使眼神明亮、视物清晰,防治近视、远视、老花、散光、白内障等各种眼疾。
作好眼部保健法,对眼部一切病症都有很好的效果,并能提高肝脏功能。
(1)用两手示(食)指端分别从睛明穴,沿下眼眶分推至承泣穴,重复30次。
(2)用两手拇、示(食)指腹端对捏两眼眶周围的攒竹、丝竹孔、瞳子髂、承泣、睛明穴,从眶上各穴轮流捏至眶下各穴重复5遍。
(3)微闭双眼,将双手示(食)指或中指指腹端正对睛明穴轻按于上眼皮上,向眼内、外角方向各揉动20次。
道家流传千年的七大养肾方法
![道家流传千年的七大养肾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352f48e518964bcf847cd9.png)
道家流传千年的七大养肾方法如今,大多数人都讲究养肾藏精,保养身体,今天爱美网小编就来向大家推荐几个道家流传千年的养肾方法,你不妨也试试看!功法一:呼吸心法功法动作: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宽,双臂上举伸直,在脑后交叉,此时小腹略向前倾,双手尽量向上伸直后压,所有力量、意念集中在腰椎。
然后力量从腰椎发出,令两臂以最大弧度从脑后向身体两侧压下来,同时下蹲,两手最后在两膝间交叉,结束时意念集中在前脚掌5秒钟。
脚后跟不可离地。
(在两臂向两侧下压时,胳膊不使一点力量,完全是腰在用力)再站起时,前脚掌先用力,做为起动能量,紧接着将所有力量、意念,再次集中在腰椎,两腿不要用一点力量,向起站立。
两手一直交叉,从胸前-直上头顶-到脑后。
(站立过程中身体头脚在后,小腹向前,身体呈弓形)。
呼吸方法:身体下蹲的整个过程,呼气。
身体向上站起的整个过程,吸气。
在呼吸转接时,略屏息两秒钟。
(最好用腹式呼吸法)练习时间应根据个人体质,以不觉疲劳为宜。
练后,很多人会觉腰酸,需要用两手攥空拳,轻轻捶打后腰。
反应:通常练两分钟就会浑身微汗,脚掌发热。
有人会打嗝、放屁。
双手同时投实心球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长期效果,自己去感受吧,如出现腹痛,腰酸等不适症状,可按摩复溜、太溪穴,很快解决。
功法二:吃芝麻“世上只有芝麻好,可惜凡人生吃了。
”这是一位“老神仙”亲口传的。
老神仙其实是一位道士,年逾六旬,须发乌黑,精神抖擞,仙风道骨。
他在深山里修行了40多年,淡泊名利,每日粗茶淡饭,自得其乐。
道家养生是从养肾开始的。
肾主水,其色黑,黑芝麻是黑色的,养肾的佳品莫过于黑芝麻。
芝麻有黑的,有黄的,还有白的,但与肾的本色相应的黑芝麻,才有更好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之功,黄芝麻和白芝麻都只能用来做一般的食品。
黑芝麻禀厥阴春生之气而生,为五谷之首,可以补五脏,长肌肉,填脑髓,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
因为它是用来补虚羸,填脑髓的,所以,一定要用籽粒饱满的芝麻,如果它本身都不饱满,哪能指望它有填补之功呢?要把不饱满的芝麻去掉,可用淘洗法:在用水淘洗的时候,不能浮起来的芝麻,都是饱满的,浮起来的芝麻都是变质、生虫或籽粒不饱满的,都不能要。
道家不传秘旨体系
![道家不传秘旨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137c9f46294dd88d1d26b06.png)
道家不传秘旨体系道家不传秘旨体系----道海玄微(九)----萧天石道家性命双修长生法,与静坐养生法同为道家养生学范围以内的一个养生功法。
中国道家讲养生,和日本与西方的养生家讲寿命学,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就是道家讲养生学,不是一个单纯寿命学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生修养方法,藉这个方法,去完成人生的最高修养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的一个问题。
延长寿命,只是工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同时,也只是养生的一部分-----一小部分,在道家叫此为“命功”,而将前者叫做“性功”,又称“圣功”。
道家讲养生,有一大总原则,就是“性命双修”;二大纲领,就是“性功”与“命功”。
这在学理上讲,就是圣学(心学性学)与命学(寿命学),在功夫上讲,就是圣功与命功。
圣功,就是心性修养、道德修养、人格修养与圣贤修养的功夫;命功,就是寿命延长的功夫,也才是寿命学的事情。
而且道家是拿圣功贯串命功的,所以丹道派中人常说:“修得一分性,保得一分命。
”壶子更云:“千圣万语唯炼性,离了心性道不成。
”彻始彻终,不离心性修养与心性锻炼。
故凡言修命,必自心性起修。
《大学》讲修齐治平,以正心诚意为起点;孟子讲求放心,不失其赤子之心,毋失其本心;《易经》讲洗心退藏于密,以及历来儒家之讲复性、尽性、率性;与乎佛家之讲明心见性,立地成佛,都是心性修养边事。
故道家养生学,较之日本与西方讲养生者,多一个圣功;较之儒家与佛家.多一个命功。
冀藉生命修养与生命锻炼以延长寿命,俾能在圣功的修养上完成其人生,同时。
道家讲圣功讲命功.不是分为两途的,它是互相关连互相影响的。
从心性起步。
从心性炼达,也从心性完工。
而其中间之修命功夫,只是为通往“圣真境界”之大道而已!其次,道家养生学,除上述之一大总原则与二大纲领而外。
尚有六大条目:就是炼心、炼性、炼精、炼气、炼神、炼虚。
这全是“向内收敛”与“自内炼养”的功夫。
专属静功范围。
动功则为外炼形骸与外炼筋骨皮的事,举凡导引按摩.俯仰屈伸.揉拿捶击等概属之。
道家的养生之道
![道家的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3a0a67d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6c.png)
道家的养生之道虽然道教的养生方法并不神秘,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找到一本从入门功夫讲起。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道家的养生之道,希望你喜欢!道家的道法自然养生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依据“道法自然”的思想,中医订下了养生的生活起居和饮食原则,在养生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协调。
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而日常生活,则要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不仅指生活要有规律,生活也要有节制。
南北朝的医学家陶弘景在其《养性延命录》中指出:“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莫强食饮,莫大沉醉,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
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他是将一切生活节制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
道家的丹道养生术丹道,古称至道(轩辕黄帝时期)、大道(老子时期)、医道(见于《黄帝内经》),异名而同指。
丹道一词,自东汉东汉魏伯阳真人著《周易参同契》,始大行于世。
丹,比喻无极和太极,指代宇宙的真空本体;同时,丹比喻人体的精气神,特指自性。
“丹”不是有形有象的一个物体或是气团、光点之类——世人见解大误。
所谓丹道,就是以自身“精气神”为基本修炼元素,以性命双修为修炼途径,最终大彻大悟并复归无极而太极之道体的具体学术。
它以对人体自身性命的探索为核心,包囊了哲学、政治学、宗教学、易学、科学、艺术、天文地理等人类文化精华。
丹道养生长寿术是中国道家的一大发明,是中国道家对全世界的一大贡献,道家丹道养生长寿术经历上千年发展,已经充分吸收了儒家和佛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改造修道者人生观,建立新行为模式道学不仅有一套人生观,而且有系统的社会伦理观。
修习内丹的人,建立起对道的信仰,遵奉道学,必然在行为上发生一系列变化。
修道者接受了道学自然超俗、守中执要、适性逍遥、慈忍和平、无为而治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有中和之气象,便是“载道之器”,可以授予内丹法诀,使之在修炼中体验到道的境界,其行为自会更加与道合真。
道家太上养生诀
![道家太上养生诀](https://img.taocdn.com/s3/m/26677d07a32d7375a417807d.png)
道家太上养生诀
养生导读:上士修之全真延命,中士修之无诸灾咎,下士修之免身枉横,愚者轻之早殒性命。
老君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
胸腹之设犹宫室也,肢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之间犹四衢也。
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能治其身,亦如明君能理国焉。
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
民弊则国亡,气竭即身谢。
是故至人上士,当施医于未病之前,不追于既败之后。
故知生难保而易丧,气难清而易浊。
若能审机权可以安社稷,制嗜欲可以保性命。
且夫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
去此六者,则修生之道无不成耳。
若此六者不除,盖未见其益,虽心希妙理,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盖损于其本而妄求其末,深可诫哉。
道家五种养生法
![道家五种养生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56e4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1.png)
道家五种养生法道家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之一,提倡追求自然之道,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
道家的养生法是一种重视身心平衡的健康理念,试图通过舒缓心灵、修养身体,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道家五种养生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一、静心养生法静心养生法是道家强调修养心灵的一种养生方式。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常常被各种压力所困扰,心灵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平静。
而道家提倡通过冥想、打坐等方式,静心沉思,排除杂念,使心境平静。
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闭目静心,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和自律能力。
静心养生法有助于减轻压力,增强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质。
二、养生饮食法道家强调饮食的平衡和养生效果。
在道家的养生观念中,养生饮食应以谷类、蔬菜、水果为主,适量摄取优质蛋白质和脂肪,避免过量的肉类和加工食品。
此外,道家还强调草药和中药的应用,推崇以天然植物为食材的药膳。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减少疾病的发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养生运动法道家养生强调运动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道家主张通过适当的运动来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活力。
可以选择柔和而养生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瑜伽等。
这些运动形式既有助于锻炼身体,也可以调和气血、调整呼吸,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
养生运动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提升免疫力。
四、自然养生法自然养生法是道家最重要的养生原则之一。
道家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系。
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习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享受自然的美好。
可以选择户外活动,如散步、郊游、露营等,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赏花草树木、听泉声鸟鸣等方式,享受大自然给予的美好感觉。
五、调养精神法道家养生法注重内心的调养,修身养性。
人们应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绘画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充实内心。
养生秘诀100条
![养生秘诀100条](https://img.taocdn.com/s3/m/b90f3b2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8.png)
养生秘诀100条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
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则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
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
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
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
心净则身净。
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
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
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上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
道家养生的20条黄金法则!
![道家养生的20条黄金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7c991c7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c.png)
道家养生的20条黄金法则!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
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
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就会有正确的行为,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定中生出来的。
5、人体是一个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
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把他们清理掉。
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
![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05dab1bfdaef5ef7ba0d3c53.png)
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导读:本文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徒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
在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形成了道教养生学,堪称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
下面就随留学网一起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去学习道教的养生之道吧!【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一、养神之道道教和道家虽然并不相同,但道教始终以道家尤其是老庄哲学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作为其养生学的理论墓础、方术来源和实践规范。
道家宣扬清静无为、静观玄览、含德抱一、虚心坐忘,追求内心的安宁,主张“道法白然”。
道教继承这种离俗超凡的精神,发展并实践为出世的养神之道,以“清静无为,离境高坐”为其主要特征。
养神之道的上限极难确定,早在《老子》、《庄子》和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专气致柔”的养神之道。
《老子》中“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等论述,原始道典《太平经》中详尽地论述了守一、潜心养的方法,认为养神乃一切养生的烤础和前提。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提倡“守其一”之道,主张欲长生不死须恬偷澹泊、涤除嗜欲,必须静寂无为,忘其形骸。
魏晋时在上层社会中颇具影响的上清派,创建了较为系统的存思“丹田”之道。
南北朝时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刘把在《灭惑论》中将“清静无为”列为道教养生的最上乘等。
但最为系统地论述道教养神之道的代表作,还要首推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据《庄子·大宗师》中记载的颜回“坐忘观”而撰写的《坐忘论》一书。
《坐忘论》认为,养神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提出“安心坐忘之法”的七阶论:(1)“信敬”。
“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
“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
强调欲养生则须心诚德正。
(2)“断缘”。
此即要求“去物欲,简尘事”,与一切有为俗事相隔绝,除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3)“收心”。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7b2b37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8.png)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以自然为依据,强调和谐与平衡。
以下是道家养生的一些基本原则:
1. 顺应自然:道家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按照天地之道去生活和养生。
人应当和自然环境相融合,不违背自然规律。
2. 和谐平衡:道家认为健康的状态是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和谐平衡。
人要保持身心健康,注重内外平衡和谐。
3. 静养养生:道家注重静养养生,通过修炼内功、冥想等方法,调养身心、平衡阴阳,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平静。
4. 饮食调理:道家养生注重饮食调理,以清淡养生为主,尽量少食肉,多食谷物、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保持身体的清净和纯洁。
5. 节制性欲:道家主张节制性欲,保持生活的适度与节制,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精力的充沛。
6. 保持心态:道家认为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愉悦的情绪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修炼心境,保持乐观、宽容、平和的心态,不过分执着和情绪化。
7. 动静结合:道家认为运动对养生很重要,但也强调运动要适度,不过分执着于过于激烈的运动,要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自然运动的平衡。
以上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认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调养身心能够达到长寿和身体健康的效果。
道家养生的100条不传之法
![道家养生的100条不传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def4028453610661ed9f4d1.png)
道家养生的100条不传之法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
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
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道家养生保健三字经秘籍
![道家养生保健三字经秘籍](https://img.taocdn.com/s3/m/9f649c6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8.png)
道家养生保健三字经秘籍现代人,有烦恼:生活好,健康糟。
问何故,医家道:烟和洒,罪魁首;吃素少,荤超标;日劳累,玩通宵。
怎么办?医嘱教:心宁静,莫烦恼;怒悲忧,如云消。
日三餐,八分饱;荤和素,搭配巧;粗与细,样样要。
莫吸烟,酒喝少;生物钟,调整好。
常运动,胜补药;百种功,步行好。
上述事,贵坚持。
强体魄,可长寿。
一、健康三字经重修德天地间,人为贵;求延年,福相随。
精气神,人三宝;凡养生,须有道。
讲平衡,是根本;求适度,乃核心。
欲长寿,先养性;重修德,美心灵。
献爱心,助贫弱;品格馨,仁者寿。
知足者,贫亦乐;不知足,富尤忧。
远污染,近绿色;重环保,人有责。
养良习,戒嗜陋;不吸烟,酒适度。
家和睦,万事兴;亲情贵,益身心。
食疗善饮食,百顿香;胡乱吃,一顿伤。
食多样,谷为主;少荤腻,多果蔬。
粗细粮,吸收好;相搭配,营养高。
日三餐,须定时;忌过饱,七分宜。
食疗好,花钱少;饱口福,胜良药。
活到老,学到老;不糊涂,勤动脑。
人至老,莫畏老;忧愁多,催人老。
不讳疾,勿忌医;随季令,增减衣。
多保暖,莫受寒;睡眠好,精神旺。
勿熬夜,脏腑安;常锻炼,人添劲。
人之体,分阴阳;善调和,寿而康。
节饮食,均营养;多样化,口味香。
慎起居,适炎凉;好睡眠,宽心房。
耳静洗,目远放;手灵动,步经常。
学不厌,兴趣广;常用脑,精力旺。
茶闲品,酒浅尝;性恬淡,名利忘。
能容肚,莫愁肠;身清白,胸坦荡。
理通达,情深长;贵知足,乐未央。
平常态,笑开朗;御疾病,逞刚强。
护身健,养心壮;神逍遥,气昂扬。
二、老年养生保健三字歌离退休,新起点。
发余热,多贡献。
儿女事,少烦忧。
处邻里,和为先。
论饮食,轻盐糖。
少饮酒,忌抽烟。
作与息,有规范。
动不辍,常锻炼。
与人友,重情感。
宽待人,责己严。
无奢望,勿比攀。
知足乐,寡欲安。
诗书画,琴棋观。
弄花草,垂钓竿。
坦荡荡,心无憾。
乐融融,颐天年。
心胸宽,人快活。
心胸窄,忧愁多。
乐陶陶,精神好。
烦躁躁,要病倒。
愁一愁,白了头。
恼一恼,容易老。
老子道家养生十字诀
![老子道家养生十字诀](https://img.taocdn.com/s3/m/57e7a86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1.png)
老子道家养生十字诀道家做为中国的本土文化,在其两千余年的历史传承中,不仅有着尊生贵生的传统,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与经验,值得深入挖掘、研究与整理。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老子道家养生十字诀,希望对你有用!道家养生十字诀一、德字诀: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要延年益寿,返老还童,须不离常德,要做到先人后己、厚人薄己,过归于己、功归于人,勿执我见,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贬人以自大,勿逞强用术,逞才运巧,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言笔缺德嫉谤别人,更宜自食其力,自修自度。
切记抢骗钱财,贪污腐化。
若能甘苦如饴,宅心仁厚,功德常修,正心抱一,自能反朴还真,明心见性。
二、养字诀:少言语以养内气,寡色欲以养精气,薄滋味以养血气,咽津液以养脏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节饮食以养胃气,匀胎息以养肺气,少思虑以养肾气,慎行藏以养神气。
三、心字诀:万法唯心,万道唯心,心为人之主宰,亦为精气神之主宰,炼精炼气炼神,均须先从炼心始。
心涵动静,心不动则虚极静笃,明心见性,人我两忘,心无其心,无正其心,不为名动心,无心可动则近道矣。
四、善字诀:养善性,存善心,行善事,与人为善,劝人行善,内外存乎善则德行兼备,人人能行善则邪恶自消,国泰民安。
五、无字诀:对境无境,居尘无尘,动念无念,用心无心,无天无地,无人无我。
道家最上乘功夫,旨在炼神还虚,炼虚还无。
佛家要求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诀,无佛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佛道之最高造诣,归根结底,亦只此一无字诀而已。
六、少字诀:精宜少漏,神宜少耗,气宜少损,福宜少享,乐宜少寻,名宜少得,利宜少积,少一分思虑多一分精神。
七、静字诀:形欲静,心欲静,气欲静,练功中固宜求静,平时亦应求其能静,静中固宜求静,闹中亦应求其能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八、寡字诀:寡言以养气,寡视以养聪,寡得以养性,寡欲以养精,寡动以养神,无所不寡则无所不清。
九、淡字诀:名心宜淡,利心宜淡,色心宜淡,爱心宜淡,嗔心宜淡,疑心宜淡,胜心宜淡,无所不淡则无所不安。
道家是怎么养生调理方法
![道家是怎么养生调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a3676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d.png)
道家是怎么养生调理方法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不少人都出现了亚健康问题。
我们该如何养生,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道家养生调理方法吧。
道家养生调理方法1、五行经络、道家气功点穴法,可调气血、通经络、祛血瘀、排宿便、消胖、祛病延年。
2、道家养生气功疗法,通过调心(控制意识,松弛身心),调息(均匀和缓、深长的呼吸),调身(调整身体姿势,轻松、自然地运用肢体),使身心融为一体,气血流通,以达到强身保健的目的。
3、春夏秋冬养生法,讲究饮食养生,季节养人。
《黄帝内经》曰:“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4、食疗、食养法乃养生之本,《素问藏气法篇》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之,以补精气。
”如新世界养生馆创办以来,会员已累计有1000多人,既有追求养生与美容相结合的女士,也有追求健康的男士,目前年龄最小的会员只有2岁,最大的已有70多岁。
如新世界养生馆为了把健康送给千家万户,还经常到各社团、各单位长期免费举办养生讲座,大力推广养生学、普及养生学,努力提高人们的健康养生意识。
道家养生饮食禁忌道家认为,人是秉天地之气而生的,应「先除欲以养精、后禁食以存命」。
在日常饮食中,须禁食鱼羊荤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素食为主,并尽量地少食谷物等粮食,以免使人的先天元气变得混浊污秽。
尤应多食水果,因为「日啖百果能成仙」。
道教有「全真」和「正一」两大教派,在饮食上全真道士食素,正一派在非斋日可饮酒茹荤。
历史上张天师世家还有「四不吃」的规矩,即不吃牛肉、狗肉、乌鱼和鸿雁,盖因牛辛劳、狗忠诚、乌鱼孝、雁坚贞之故。
道教是个重养生的宗教,对饮食养生非常重视。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既有宗教色彩又符合科学养生的饮食习惯。
这些饮食习俗,无论是对于保护动物,还是对于人们的健康,都是大有裨益的。
道家在长期的生活修炼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有些食物对人体有害,食入后会发生食物中毒影响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养生的100条不传之法,不仅告诉你怎样拥有个好身体,而且告诉你一些做人之道,非常值得一看哦!!!!!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
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
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
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 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
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 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
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 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 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
为了你的健康,修道吧。
修道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 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静坐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
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
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 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
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 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
道家讲,虚则灵。
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 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21 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
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
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
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
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2 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 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
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4 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
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 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
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
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
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
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6 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
欲求除病,当明用气。
欲明用气,当先养性。
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7 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
气亏则病,气滞则病。
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8 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
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相火旺,真阳耗,29 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
肾犹亟焉。
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心为扇,主引风。
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30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31 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
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
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
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
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主发谓之机。
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
其他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有一个机,只有触动这个机,事情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其他的条件再多,也没办法引发事件。
机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事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
它是点,不是面。
可是触动这个点,就能带动面。
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因素,(也可以讲,病机一开,人的病状就会显现出来,人就进入了“病”的恶性循环当中。
和病机相对的就是“生机”。
生机一开,人就会进入康复这个良性循环当中。
实际上病机和生机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是一对阴阳。
病机开了,生机就关了,而生机开了,病机也就自然开始关闭了。
这个就是辩证法。
)32、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33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
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
心可以主动一切。
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
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34 风寒阴阳暑湿,在在皆可使人致病。
万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虚而入。
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
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
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
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
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
富人多逸,故多气恼。
贫人多劳,故少疾病。
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尽则穷。
穷人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
凡衣食住之保卫力富,则精气神之抵抗力弱。
保卫力弱,则抵抗力强。
35 大病初愈,切忌理发洗足沐浴36 故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
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
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
欲杜此贼,当先摄心。
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
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
但空口言戒,无益于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
欲求开慧,必先求定。
欲求得定,必学静坐。
37 能静则仁,有仁则寿,有寿是真幸福。
38 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荡去漂来不自由。
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
肯回头,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
此真无量寿者。
39 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
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
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
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
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
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40 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
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
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
41 人在生病的时候最忌讳是嗔恚心起。
这个时候一定要安然顺受,让心安定。
然后慢慢调理,健康很快恢复。
心安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除病。
否则心急火上,肝气受损,加重病情。
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
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
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
寂然无念,是无心心也。
42 子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
43 睡时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44 午时属心,此时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
45 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此时切忌郁怒,不然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
46 人生一切事业,皆以精神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强弱,全赖心神之静定不乱,一个乱字,足以妨碍一切工作。
47 人生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结毒为疖为瘰,为癌为瘤,皆是血气不流通之故。
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
百病无不先由气滞,气郁于内,肝先受伤。
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诀。
而化除要诀有二:第一寻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则一切自化。
第二以药石、按摩助其化除,帮助血气之流通。
48 养病治病不可求速。
因性急助火,火旺损气,反而不美。
另不可贪多,贪则无恒而性急,况百病由贪而起,不可再贪以重增病苦也。
49 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连。
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济,则蒸气内发。
各部机体运动,可求得健康。
此可于舌上察知。
舌无水则不活,故活字以三点水加舌字。
舌上可以报告内部各种病状深浅,以断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