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治疗学——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知识点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药物治疗学——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药物治疗知识点归纳

要点

1原发性高血压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血脂异常和高脂蛋白血症

4 心力衰竭

5 心律失常

一、原发性高血压

1.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1)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高血压的分类与分层: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3版)》(2010年修订版)可将高血压按照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进行分层。

1)按血压水平分类:(见下表)

2)按心血管风险分层:

心血管风险分层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四个层次。

3级高血压伴1项及以上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临床心、脑血管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属于心血管风险很高危患者(见下表)。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将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异常列为影响分层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将判定腹型肥胖的腰围标准改为:男性≥90cm,女性≥85cm;

◆将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60ml/(min·1.73m2)、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和踝/臂血压指数<0.9等列为影响分层的靶器官损害指标。

2.高血压的一般治疗原则

(1)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定期测量血压;

◆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

◆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

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体危险,因此,应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所有其他的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并适当处理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

(2)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

1)减少钠盐摄入

2)控制体重:

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和常用的生理测量指标是体重指数【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2】和腰围。

成人正常:18.5~23.9kg/m2;

超重:24~27.9kg/m2;

肥胖:BMI≥28kg/m2。

3)不吸烟

4)限制饮酒: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g;女性不应超过15g。如饮酒,则应少量:白酒、葡萄酒(或米酒)与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ml、100ml和300ml。

5)体育运动:

每周则应有1次以上的有氧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做健美操、跳舞和非比赛性划船等。典型的体力活动计划包括三个阶段:①5~10分钟的轻度热身活动;②20~30分钟的耐力活动或有氧运动;③放松阶段,约5分钟。

6)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3.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

(1)降压的目的和平稳达标

1)降压治疗的目的:

一般情况:140/90mmHg以下;

高风险患者:130/80mmHg;

老年人:收缩压150mmHg以下。

2)降压达标的方式: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而非数天)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可快一点;但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则应慢一点。

3)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

高危、很高危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确诊的2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

1级高血压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2)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

1)小剂量: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至最小有效量。

2)尽量应用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一天1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3)联合用药:以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联合治疗,或用小剂量固定复方制剂。

4)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4.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作用特点

5类一线降压药:

①利尿药---氢氯噻嗪、螺内酯

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普利类

③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沙坦类

④β受体阻断剂(β-RB)---洛尔类

⑤钙通道阻滞剂(CCB)---地平类

(1)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包括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等。

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艹卓)两种药物。

(2)ACEI:作用机制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降压作用。

◆常用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等,此类药物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

◆尤其适用于伴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伴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患者。

◆最常见不良反应为持续性干咳,多见于用药初期,症状较轻者可坚持服药,不能耐受者可改用ARB。

◆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血钾升高,应定期监测血钾和血肌酐水平。

◆禁忌证为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及妊娠妇女。

(3)ARB:作用机制是阻断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发挥降压作用。常用药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ARB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降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及微量白蛋白尿。

◆尤其适用于伴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预防、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患者,以及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不良反应少见,偶有腹泻,长期应用可升高血钾,应注意监测血钾及肌酐水平变化;

◆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妇女、高钾血症者禁用。

(4)利尿剂:通过利钠排水、降低高血容量负荷发挥降压作用。

◆主要包括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几类。

◆用于控制血压的利尿剂主要是噻嗪类利尿剂。

◆在我国,常用的噻嗪类利尿剂主要是氢氯噻嗪、吲达帕胺。

◆此类药物尤其适用于老年和高龄老年高血压、单独收缩期高血压或伴心力衰竭患者,也是难治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

◆噻嗪类利尿剂可引起低血钾,长期应用者应定期监测血钾,并适量补钾。

◆痛风者禁用;对高尿酸血症,以及明显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保钾利尿剂如阿米洛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等有时也可用于控制血压。

◆螺内酯长期应用有可能导致男性乳房发育等不良反应。

(5)β受体阻断剂: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发挥降压作用。

◆常用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和阿替洛尔等。

◆长期应用突然停药易导致严重高血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