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PG简介

合集下载

胃蛋白酶原简介(精)

胃蛋白酶原简介(精)

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定量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项目推荐书胃蛋白酶原简介一、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前体[1],是胃液中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为一个由37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多肽链,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2,000,人胃粘膜中有7组胃蛋白同工酶原。

PG在核糖体上合成,由高尔基体分泌出细胞,被盐酸激活后变成胃蛋白酶。

根据生化性质、免疫原性、细胞来源及组织内分布可分成PGⅠ、PGⅡ两个亚群,1~5组分免疫原性近似,称为PGⅠ(PGA),主要由胃腺的主细胞的粘液颈细胞分泌;6~7组分免疫原性近似,称为PGⅡ,除由胃体和胃底黏膜的泌酸腺的主细胞分泌外,泌酸腺的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细胞及十二指肠上段的Brunner腺也能产生PGⅡ。

PG含量与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有关,血清PGⅠ水平与萎缩性胃炎、PGⅠ/PGⅡ水平与胃癌和胃癌前期病变呈负相关。

血清PGⅠ与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相关,PGⅡ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血清PG反映胃总体分泌PG水平。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胃分泌酸过多有密切关系。

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或胃癌发生时,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所干扰,胃酸分泌过多的浅表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炎,PGⅠ和PGⅡ的分泌会增加;而在慢性严重萎缩性胃炎当主细胞减少时PGⅠ含量下降;当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胃窦宪假幽门腺化生,PGⅡ含量会随之增高。

血清PG可作为检测胃癌的一个可靠标志物。

约有1%的PG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循环的PG在血液中非常稳定。

血清PG I和PG II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间接反映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

当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也随之改变。

因此,监测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可以作为监测胃黏膜状态的手段。

二、专家共识2010年2月25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全民胃部重大疾病普查行动”中,将胃蛋白酶原检测作为重要普查方法:进一步以胃镜确诊。

胃蛋白酶原的定量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胃蛋白酶原的定量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胃蛋白酶原的定量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何忠发;骆安德;卢彦蕙;俞广全;蒙顺武;罗雪林;覃聪【摘要】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前身,分为PG Ⅰ和PGⅡ.血清PG水平可反映胃黏膜组织的病变情况,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定量检测血清PG Ⅰ、PGⅡ水平及其比值可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过低的PG Ⅰ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提示早期胃癌的可能;PG Ⅰ、PGⅡ水平也是监控胃癌术后复发的良好指标.本文从PG的分子结构、定量检测方法学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6(038)003【总页数】4页(P398-401)【关键词】胃蛋白酶原;胃癌;萎缩性胃炎;定量检测;临床应用;综述【作者】何忠发;骆安德;卢彦蕙;俞广全;蒙顺武;罗雪林;覃聪【作者单位】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来宾市546100;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来宾市546100;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来宾市546100;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来宾市546100;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来宾市546100;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来宾市546100;广西来宾市中医医院检验科,来宾市54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综述胃癌是全球第5大高发恶性肿瘤,死亡率高居第3。

早期胃癌并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大部分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萎缩性胃炎是胃癌非常重要的癌前病变,发展至胃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90倍。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蛋白酶前体,主要由胃黏膜主细胞分泌,分为PGⅠ和PGⅡ。

血清PG水平可反映胃黏膜组织的病变情况,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

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到萎缩性胃炎,最后发展为胃癌的整个过程中,伴随PG的变化。

联合检测血清PGⅠ和PGⅠ/PGⅡ比值(pepsinogen Ⅰ/Ⅱ ratio,PGR)是判别正常胃黏膜或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是胃癌的一种可靠的无创性方法,具备“血清学活检”的作用。

胃蛋白酶原详解

胃蛋白酶原详解
洗涤机:洗去其它的物质和未结合的铕标抗体。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微孔表面免疫复合物中的荧光鳌合物,在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上测定相应发光强度。
最后根据PG浓度的系列参考标准品的相应发光强度的得到标准曲线, 通过双对数数学模型回归处理得到回归直线,未知样品的PG浓度 可以通过其相应发光强度从回归直线上反算出来。
的研究与应用在肿瘤学中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领域。
选择一些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某一肿瘤优 于单一指标,有利于提高检出的阳性率。而且,合理选用 肿瘤标志物,常可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数月鉴别出复发和
转移。因此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是研究的一个发 展方向。
三、临床意义
参考值:PGI 60-240ng/ml; PGII 0-27 ng/ml;PGI/PGII>3。
建议
可能原因
PGI>240
胃粘膜有破损,建 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 议进一步胃镜检查 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可能造成胃 或禁酒等两周后复 粘膜破损,以溃疡居多。 查。
胃蛋白酶只在酸性环境中发挥作用, pH>6即失去活 性;在pH=2时优先作用于天然蛋白质;pH=4时能消化 某些特异性的肽。在体外,胃蛋白酶的持续作用可使蛋白 分子的肽键约有30%分裂,形成脙、胨和一些氨基酸。胃 蛋白酶不作用于角蛋白和黏蛋白,亦不作用于低相对分子
质量的蛋白衍生物。在复合维生素与蛋白质结合和释放 上,胃蛋白酶亦起主要作用。近年来, PG作为肿瘤标志物
胃蛋白酶原(PG)检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优势、 试剂盒主要组成及其原理。
血清PG的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测定法(RIA)、酶免疫测定法 (E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等。RIA法早年在日本应 用较多,但因有放射性,应用受到限制。EIA法所需样本量少,具 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铕标记TRFIA法检测是一种灵敏、简便 的检测方法,克服了RIA法、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只能分别测 定PGⅠ、PGⅡ后再计算PGR而带来的误差积累,特别是对提高 PGR参数检测准确性具有突出的优势。检出时间应进一步缩短,获 得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并认为该法检测方便,设备易获得,试 剂易保存,无放射性,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胃癌筛查。

胃蛋白酶原常识(体检)

胃蛋白酶原常识(体检)

胃蛋白酶原常‎识1.什么是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体,通常约1%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可分为PGI‎和PGII两种‎亚型,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

2.检测PG的意‎义?PG是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的初筛选指‎标和治疗的监‎控指标(如图)。

①PG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的初筛‎选指标在常规体检中‎每个人做胃镜‎是不现实的,可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研究发现,在常规体检中‎大约有15%左右的人的血‎清PG水平异‎常,而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其中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

PGI及PG‎I/PGII比值‎明显降低的高‎危人群的胃癌‎发生率一般比‎正常人群高数‎十倍。

②PG的临床意‎义——胃部疾病治疗‎的监控指标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间‎存在相关性,Hp感染者血‎清PG值高于‎非感染者(尤其是PGI‎I,除菌后则显著‎下降)。

血清PGI/PGII比值‎反映了除菌治‎疗后较早期的‎变化,可以作为早期‎H p除菌效果‎评价的指标。

消化性溃疡初‎发、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初发患者PG‎I升高明显,复发者PGI‎I升高明显;而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患者的‎P G I、PGII均显‎著升高,治愈后PGI‎、PGII恢复‎正常。

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血清‎P G I、PGII含量‎作为随访指标‎,可为胃癌复发‎提供重要线索‎,胃癌切除术后‎P GI、PGII明显‎降低,复发者的PG‎I、PGII升高‎。

胃蛋白酶原的常识(体检)

胃蛋白酶原的常识(体检)

胃蛋白酶原的基本常识1.什么是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体,通常约1%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可分为PGI和PGII两种亚型,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

2.检测PG的意义?PG是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的初筛选指标和治疗的监控指标(如图)。

①PG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的初筛选指标在常规体检中每个人做胃镜是不现实的,可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研究发现,在常规体检中大约有15%左右的人的血清PG水平异常,而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其中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

PGI及PGI/PGII比值明显降低的高危人群的胃癌发生率一般比正常人群高数十倍。

②PG的临床意义——胃部疾病治疗的监控指标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间存在相关性,Hp感染者血清PG值高于非感染者(尤其是PGII,除菌后则显著下降)。

血清PGI/PGII比值反映了除菌治疗后较早期的变化,可以作为早期Hp除菌效果评价的指标。

消化性溃疡初发、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初发患者PGI升高明显,复发者PGII升高明显;而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患者的PGI、PGII均显著升高,治愈后PGI、PGII恢复正常。

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血清PGI、PGII含量作为随访指标,可为胃癌复发提供重要线索,胃癌切除术后PGI、PGII明显降低,复发者的PGI、PGII升高。

3.检测PG可发现哪些疾病?可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进行确诊。

胃蛋白酶原常识(体检)

胃蛋白酶原常识(体检)

胃蛋白酶原常识1.什么是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体,通常约1%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可分为PGI和PGII两种亚型,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

2.检测PG的意义?PG是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的初筛选指标和治疗的监控指标(如图)。

①PG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的初筛选指标在常规体检中每个人做胃镜是不现实的,可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研究发现,在常规体检中大约有15%左右的人的血清PG水平异常,而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其中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

PGI及PGI/PGII比值明显降低的高危人群的胃癌发生率一般比正常人群高数十倍。

②PG的临床意义——胃部疾病治疗的监控指标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间存在相关性,Hp感染者血清PG值高于非感染者(尤其是PGII,除菌后则显著下降)。

血清PGI/PGII比值反映了除菌治疗后较早期的变化,可以作为早期Hp除菌效果评价的指标。

消化性溃疡初发、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初发患者PGI升高明显,复发者PGII升高明显;而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患者的PGI、PGII均显著升高,治愈后PGI、PGII恢复正常。

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血清PGI、PGII含量作为随访指标,可为胃癌复发提供重要线索,胃癌切除术后PGI、PGII明显降低,复发者的PGI、PGII升高。

3.检测PG可发现哪些疾病?可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进行确诊。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胃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高达700万,其中死于胃癌的患者占到10%。

每年新发胃癌934,000例,其中42%(近40万)的新发病例在我国,胃癌在我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约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

我国胃癌病例以进展期为主,约占90%,早期胃癌诊断率仅为10%左右。

而日、韩两国早期胃癌诊断率均达40%~ 50%甚至更高。

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总体复发率为1.5%—13.7%,而进展期胃癌的总体复发率为50%~70%。

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胃癌的疗效、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普查的依从性差、费用昂贵。

我国绝大多数病人首次诊断时已属中晚期,其中50%左右难以施行根治性切除。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分布和免疫原性分为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两种亚群。

胃黏膜合成的胃蛋白酶原大部分进入胃腔,另外,有大约1%的胃蛋白酶原进入血液,血清中PG的量反映其分泌水平,血清PG水平可反映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联合测定PGⅠ和PGⅠ/Ⅱ比值(PGR)可起到胃粘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

胃蛋白酶原检测最适合健康体检,常可以发现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胃部疾病,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普查以及胃癌的预防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8月,由卫生部疾控局颁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一书中,明确将PGⅠ和PGⅡ作为胃镜前检测和胃癌筛查的判断标准。

PGⅠ/Ⅱ测定的应用范围:1、胃癌早期筛查2、胃溃疡、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筛查3、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4、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5、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6、个人胃黏膜功能的动态监测PGⅠ/Ⅱ测定的临床意义:项目指标正常值范围超出正常值范围的说明PGⅠ67<PGⅠ<200PGI<67ug/L:胃体、胃底黏膜萎缩或受损,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有关PGI>200ug/L:可能与饮食、药物的刺激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有关PGⅡPGⅡ<15PGII>15ug/L: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PGR (PGI/PGII)>7.5PGR<7.5: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胃蛋白酶原(PG)是一种由胃部分泌的酶原前体,在胃内经盐酸激活成为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在胃酸的环境下能够分解蛋白质,是胃液中的主要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检测是一种可以用来评估胃部功能状况的检测方法,对于诊断和治疗胃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检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检验方法:目前常用的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等。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二、参考范围: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胃蛋白酶原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通过比对实验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的范围,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胃功能状况,发现是否存在异常。

三、临床意义:胃蛋白酶原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对胃功能状况进行评估,诊断和鉴别消化性溃疡、胃疼痛、胃部不适等症状。

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四、质控措施:在进行胃蛋白酶原检测时,需要严格控制试剂品质,确保实验环境的洁净和条件的稳定,做到标本采集、运输、保存等环节的规范,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对于评估胃部功能状况,诊断和治疗胃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只有做好相关工作和措施,才能确保胃蛋白酶原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希望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能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监测和治疗手段。

【字数不足,需要再加一些内容】第二篇示例: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是指用于检测胃的胃蛋白酶原水平的一套标准化的方法和指导原则。

胃蛋白酶原是一种蛋白酶前体,它在胃内受到激活成为活性胃蛋白酶,参与胃内蛋白质的消化。

胃蛋白酶原水平与一些胃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检测方法的选择: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和放射免疫法等。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比值< 3.0) 2.阴性(其余) 阳性又分為兩種 1.强阳性 (血清胃蛋白酶原I水平<30 ng/ml并且胃蛋白酶原 I/II比值<2.0) 2.阳性(其余) 结果总共分成三种: 阴性,阳性,强阳性
实例:日本五年随访的判定标准
血清PG值
PGI>70ng/ml或者PGI/PGII>3.0
检查PG结果注意事项
1. 2.
胃蛋白酶原反映的健康状态是胃粘膜的整体状态
受检者容易误解“即使不用胃镜检查,通过血液就可以检查胃 癌了。
受检者容易误解“阳性就一定有胃癌”
3.
4.
阴性结果并非能够完全排除胃癌,只是没有萎缩而已,胃癌的 可能性很低,并非完全没有胃癌。
切除胃会引起胃蛋白酶原呈阳性,所以不适合此检查 大多数情况下,胃粘膜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薄,作用降低,此 种状态也叫做萎缩,是生理性萎缩
胃蛋白酶原Ⅰ是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原Ⅱ除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外,幽门腺和十二 指肠腺亦可产生
胃部结构图
胃底 贲门 食道 幽门 纵肌层 胃窦 浆膜 环肌层
胃小凹
蜂巢胃
PGI&PGII
胃腺 黏膜
胃小弯
黏膜肌层
十二指肠
内腔
血管 斜肌层
黏膜下层
黏膜皱襞 幽门括约肌 斜肌层 胃大弯
环肌层
阳性度
(-)正常
PGI≤70ng/ml并且PGI/PGII≤3.0
PGI≤50ng/ml并且PGI/PGII≤3.0
(+)轻度萎缩
(++)中度萎缩
PGI≤30ng/ml并且PGI/PGII≤2.0
(+++)重度萎缩

胃蛋白酶原介绍

胃蛋白酶原介绍
胃蛋白酶原(PG)是胃液中胃蛋白酶的非活性前体,在免疫原性上分为 PGI 和PGII
胃几乎是PG的唯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合成后的PG大部分进入胃腔,在酸性胃液作用 下活化成胃蛋白酶,只有少量PG(约1%)透过胃黏膜,故血清PG浓度可以 反映其分泌水平。
当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血清PG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材料:在手术前一周内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Pg和NLR测定 方法: Pg浓度采用Dainabot, Tokyo PgI,II RIA BEAD试剂盒,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白细胞
数目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测定,特定细胞的百分比通过Giemsa染色的血片进行分类测定
评估:Pg结果评估按照Miki等人的标准:
(+): PgI≤70andPgI/IIratio≤3.0 (–): others
数据分析:组间差异性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生存曲线按照Kaplan-Meier方法进行计
算,P值通过log-rank检验方法进行计算;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Cox比例风险回 归模型进行分析;P值小于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his manuscript exam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operative Pg tes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results and the postoperative outcomes of gastric cancer cases in relation to the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 as a prognostic marker.
主要方法:
纤维胃镜
上消化道造影

胃蛋白酶原(PG)临床应用 ppt课件

胃蛋白酶原(PG)临床应用  ppt课件

-
+
+
-
萎缩性胃炎(PG法) -
-
+
+
个体数(比例)
967
2341
1316
31
(20.8%) (50.3%) (28.3%) (0.6%)
胃癌总例数
0
19
24
2
胃癌检出率%
0
0.81
1.82
6.45
Ohata H, Ichinose M, et al. Int J Cancer 2004, 109:138-143.
2. 由于胃窦炎症、幽门腺增生及肠化生,使 PGII产生增多
由于胃底腺大量丧失,代之以假幽门腺化生
胃病进展中PGI,PGII变化图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A.胃癌早期筛查 B.胃溃疡、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筛查 C.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 D.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断标准 E.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 F.个人胃黏膜功能的动态检测
胃蛋白酶原I/II (PGI/PGII)
一、胃蛋白酶原的特性 二、胃蛋白酶原在胃病进展中的变化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的意义 四、胃蛋白酶原筛查胃癌的方法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胃蛋白酶原I/II( PG I/II)
胃蛋白酶原在细胞受损(萎缩)时分泌减少,而在炎症刺激时分泌 增加。
PGI是检测胃底腺细胞功能和数量的指针,胃底腺细胞受胃酸分泌增 多PGI升高,胃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萎缩或破坏PGI降低;
PGII在胃部组织中分泌PGII的腺体分布较广 , 一般较为稳定,其水 平的上升与各种慢性炎症和HP的长期刺激有关 ;

胃蛋白酶元检测

胃蛋白酶元检测

80
60
不 同 年 龄 发 病 率 (/100,000)
40
30
40
20
20
10
0 1973-77 1978-82 1983-87 1988-92 1993-97 1998-02
0 1973-77 1978-82 1983-87 1988-92 1993-97 1998-02
China, Shanghai Japan, Miyagi
12
产生PG的细胞的分布
• Pepsinogen I 由 胃底腺 的主细胞所分泌 • Pepsinogen II由 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Brunner腺 所分泌,虽 然PG II 的浓度相对较低,但其分泌区域比PG I大
胃蛋白酶原 I 胃蛋白酶原 II
胃底腺 胃底腺
幽门腺
13
PG检测方法简介
14
萎缩性胃炎分级评判标准
15
PG检出阳性后的临床处理
初次PG检测阴性者,随后连续4年的判定结果基本不变, 所以第二次检查间隔时间可为5年

阳性者建议立即进行胃镜检查。如未发现癌变,在两年 后进行下一次的胃蛋白原检测

Miki K, et al. Dig Endos,2009;21:78-81
16
主细胞减少导致胃蛋白 Diffuse type = 酶原分泌量降低 Germline mutation
/nrc/journal/v3/n8/fig_tab/nrc1141_F1.html
7
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死亡率关系密切
8
• 背景信息
• 胃蛋白酶原(PG)检测简介
Dinis-Ribeiro M, Yamaki G, Miki K, Costa-Pereira A, Matsukawa M, Kurihara M:J Med Screen. 2004;11(3):141-7. Miki K.: Gastric Cancer. 2006;9(4):245-53. Epub 2006 Nov 24.

化学发光法 胃蛋白酶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化学发光法 胃蛋白酶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7)只需要2毫升血液就可以进行检测;
(8)临床试验数据充足,与其他检测方法相关性良好。


4.结果分析
PGⅠ>65μg/L PGⅡ<15μg/L PGR>7.5 提示诊断 相关建议
序号
1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半年或一年体检,动态监测胃健康状况。
2
正常
15~30μg/L
1、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异常者遵医嘱。2 正常或>3 幽门螺杆菌前期感染胃、十二指肠 轻度溃疡浅表性胃炎 建议3~6月复检。仍异常者医院就诊。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简便、快速、试剂五毒、 安全稳定、可自动化。

2.前几年对血清PG的主要检测技术有:免疫比浊法和酶 联免疫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只能定性,准确率不高,而 且操作步骤繁琐、耗时长。 3.采用化学发光光方法检测诊断,通过抗原与抗体发生 特异性结合,形成抗体-抗原-抗体-HRP复合物,并通过 洗板除去干扰物质,利用酶催化化学反应释放的自由能 激发中间体,从基态回到激发态,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 放,最后通过化学分析仪读出数值,快速、准确、灵敏 度高、特异性好,50min~2h内出结果。
3
30~65μg/L
1、规律膳食,禁酒、刺激性食物。2、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正常或<30μg/L 正常或>3 轻度萎缩性胃炎轻度胃粘膜溃疡药 物、食物影响 调理治疗、健胃药。3、1月后复诊,异常者医院就诊。
4
30~μg/L
>30μg/L
3~7.5
幽门螺杆菌中期后感染中度胃炎、 1、规律膳食,禁酒、刺激饮食。2、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调 胃溃疡药物、食物影响 理、治疗胃病的药。3、1月后复诊,仍异常者医院就诊。

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胃蛋白酶原ⅠⅡ

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胃蛋白酶原ⅠⅡ

胃蛋白酶原i (PG i /PG n胃蛋白酶原i /n (PG i /PG n)1•检出率高2操作简便3无痛苦、易耐受4检测费用低5方便快捷6胃癌筛查判定7胃癌切除术后复发判断8消化性溃疡复发判定9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效果评价胃癌一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胃癌是世界第二大癌症死因2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3中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约40万人,死亡人数近30万人4 •中国半数早期胃癌患者无任何症状,检出率低于5%5中国年轻人胃癌的发病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的1.7%上升至3.3%6消化系统的肿瘤患者1/2死于胃癌7每年新发胃癌患者中,约1/5年龄不足40岁8早期胃癌手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0%-95%胃癌的发生胃癌的发生并非是由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骤然变为癌细胞,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胃癌的发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发展为胃癌之前,常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癌前变化过程。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恶性贫血及巨大胃粘膜肥厚症等,就属于胃癌的癌前疾病”他们将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其中最常见的当数慢性萎缩性胃炎。

有资料显示,50岁以上人群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可达50% 胃炎、胃癌的早期症状发现期早期信号主要有:上腹部疼痛占83.3%;食欲减退占39.5%;胃部闷涨占37.8%;呕酸占37.5%;上腹不适占36%;消瘦占35.8%。

有一部分患者可能走上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这条路。

胃癌高危人群1感染过幽门螺杆菌2男性,尤其是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3年龄在50岁-80岁之间4常吃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等食物5吸烟6接受过胃部手术、胃息肉7家族肿瘤疾病、家族胃癌史8恶性贫血9 A型血10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的环境检出可根治的早期胃癌测定PG,特别是PG I /PG H比值和PG I水平,对于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有很高的价值,血清PG的变化可被认为是胃癌高危的亚临床指标(Farinati 1991), —项回顾调查(Nomura 1980)确切地显示了胃癌与PG I的联系,在被确诊的48例胃癌患者中,检测他们几年前为其他检查留下的血样品,发现有1/3,在当时还健康”的情况下血清PG I水平已经降低,对另一组胃癌患者检查发现有40%属于血清PG I低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近年来,虽然城市人口胃癌的患病率有所下降,但农 村人口患胃癌的人数大幅增加。在过去十几年里,上 升了25%以上。
➢ 由此可见,胃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危害人类的主 要恶性肿瘤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癌的早诊及早治
➢ 临床研究发现,始发阶段的小胃癌、微小胃癌10年存 活率可达100%,而晚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 20%。
PGI/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不同胃炎中的PG I/II含量及原因
PGI PGII PGI/PGII
原因解释
浅表性胃炎
由于胃体胃窦炎症刺激、胃底腺PGI/II释放均增加
慢性轻-中度萎缩 性胃炎
正常
1. 虽然主细胞数量减少,但由于周围炎症刺激 ,主细胞持续释放PGI入血的量增加,故PGI 正常
胃癌的形成过程
正常的胃粘膜 浅表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异型增生
胃螺旋杆菌感染
利用胃蛋白酶 原(PG)法进行 筛查
胃癌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癌的国内状况
中国胃癌死亡人数在所有癌症中居首位
-- 2006.12 卫生部主办的“中国健康激励计划”消息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癌的国内状况
➢ 据权威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区,患病率 和死亡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胃黏膜萎缩 炎症 纤维组织增生 肠化生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所见
胃黏膜由正常的橘红色变为灰色或灰绿色 胃黏膜表面呈细颗粒状 黏膜下血管显露 黏膜皱襞变浅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慢性胃炎进一步发展
胃上皮或化生的胃粘膜上皮在再生的过程中发 生发育异常,可形成异型增生,表现为形态异型 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 异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2. 由于胃窦炎症、幽门腺增生及肠化生,使 PGII产生增多
慢性重度萎缩性 胃炎
正常
由于胃底腺大量丧失,代之以假幽门腺化生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蛋白酶原 萎缩性胃炎
胃癌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慢性萎缩性胃炎
定义 当胃黏膜发生萎缩并伴有肠化生时,则称为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组织病理学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GastroPanel(胃四联)与组织活检的比较
征岛雅彦 等.综合临床2005,54(4);1425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PG法筛检胃癌
血清胃蛋白酶原是萎缩性胃炎的标志物 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标志物,但由于萎缩 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所以把PG法阳性者 作为胃癌高危人群加以筛检这一方法,已被应 用于对胃癌的检诊。
征岛雅彦 等.综合临床2005,54(4);1425
定点值PGI≤70并且PGI/PGII ≤3.0
PG法
1745 399
17 4.2%
32 53.13%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PG法与X线检测的灵敏度比较
PG法
X线钡餐造影
GC(胃癌检出率)+ GC(胃癌检出率)灵敏度
29 9 76%
PG检测标准:PGⅠ≤70 并且 PGⅠ/Ⅱ≤3.0
15 23 39%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癌普查的初筛指标 PG法的优势
➢ 联合测定血清PGI和PGI/II比值是判定正常胃 底粘膜或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乃至胃癌的合 适、可靠的无创性试验
➢ 优点①胃癌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者2倍以上②操 作简便③病人耐受好④费用低⑤快速等优点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利用血液检查进行胃癌筛查的好处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癌变率
大量流行病学、病理学和临床证据表明,慢性 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胃癌发病危险增高并 且其患病率又与胃癌死亡率强相关 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约为0.5%-1%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血清胃蛋白酶原用以检测癌症高风险:根据10年 对无症状中年男性随访的结果
发病率/ 每年十万人中
萎缩阳性组
276
萎缩阴性组
70
PGⅠ/Ⅱ ≤ 3.0
216
更精确的阳性标准
424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17, 838, April 1, 2008
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记及预防 17,838,2008年4月1日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 因此,胃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癌筛查方法
(X射线)荧光屏图案摄影 内窥镜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 幽门螺旋菌抗体检测
日临床肿瘤学杂志2008;38(4)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蛋白酶原法
定义 利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间,以及胃蛋
白酶原值和慢性萎缩性胃炎间的相关关系,以 PGⅠ值及PGⅠ/Ⅱ比为指标,监测进展期萎缩 性胃炎这一胃癌高危人群,从而将其应用于对 胃癌的检诊,该方法即胃蛋白酶原法(PG法)。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 可用于预报胃癌
北京九强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引言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活性前体,在pH﹤5.0时活化 为胃蛋白酶。它可以反映出胃粘膜的型态及功能 可以依其生化和免疫化学特性分为胃蛋白酶原 I 和胃 蛋白酶原 II 胃蛋白酶原通常存在于消化道內,但是有1%会渗入血 液中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蛋白酶原I/II (PG I/II)分泌部位
胃蛋白酶原Ⅰ是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原Ⅱ除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外,幽门腺和十二 指肠腺亦可产生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贲门
胃底
幽门
胃部结构图
食道
胃窦
环肌层
纵肌层 浆膜
胃小弯
十二指肠
内腔
黏膜皱襞
幽门括约肌
斜肌层
胃大弯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小凹 蜂巢胃
PGI&PGII
胃腺
黏膜
黏膜肌层
血管 斜肌层
黏膜下层
环肌层
肌层
纵肌层 结缔组织层 浆膜
内脏腹层
胃蛋白酶原I/II ( PG I/II)
PGI是检测胃泌酸腺(胃底腺)细胞功能的指针,胃酸 分泌增多PGI升高,胃酸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 PGI降低
PG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相对于胃窦粘膜) 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 异型增生有关
ray
简便易行,容易增加到常规生化检查中 检查前,检查后无不良不适反应 因不使用X线,保证孕妇的安全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PG法与X线检测比较 -袁媛教授九五计划结果
受检总人数 筛出应胃镜检查者 符合胃癌诊断者 检出率 胃镜查出胃癌的例数 与胃镜符合率
X线钡餐造影
2693 2204
4 0.18%
30 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