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园林的特点

合集下载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

第七章园林建筑一.起源:有二说:一说起源于农业生产,家宅内前院后圆,种植蔬菜果树。

另一说起源于狩獵,称为苑囿。

不管是那一种说法,园林起源都来自在生产,到后期才成为享乐用。

二.类型:1、皇家园林,称为囿苑,特点是规模大,利用大自然山水林木。

2.私家园林,再小者称为庭园,特点是规模小,用人工建造假山池水。

3.寺庙园林,在寺庙旁设置,为香客、游客休息用,可称为古时的公共园林。

4.风景区园林,即大自然园林,特点是真山真水、真树真草,区内园林为主、建筑为辅。

三、园林要素中国的园林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它包括屋、园两大内容:屋:厅、堂、楼、阁(主体建筑)轩、馆、簃、斋(次体建筑)亭、榭、廊、舫(小品建筑或附属建筑)园:山(石)、水、花(草)木(树)四、设计思想:1、有神思想——皇家、寺庙园林2、无神思想——私家园林五、历史发展:1.殷商——从甲骨文中已见有“囿”字《经文》:“‘苑’所以养禽兽也”《比雅》:“有墙曰‘苑’,无墙曰‘囿’”《淮南子》(高诱注):“大曰‘苑’,小曰‘囿’”。

“囿”就是圈定一定地域范围,内有草木,鸟兽,乃打獵场所。

由于是野生,比较朴素。

2.秦汉——在苑囿中造了很多宫,称为宫苑。

秦始皇开创了人工堆山与一池三岛的先例,池中人工堆造了蓬莱、方丈、瀛洲诸山,以象征东海中的神仙。

池中置岛成为园林布局的基本方式之一。

秦始皇在离宫内筑宫殿楼阁,为上林苑的一部分,苑内复道跨渭水,以象征天地。

汉武帝在秦上林苑基础上加以扩建,仍称上林苑,苑中三十六苑、十二宫、三十五观,规模十分宏伟。

苑中最大的建筑是帝后居住的建章宫。

在造园技术,汉代造山虽以土山为主,但在袁广汉园中已构石为山,高十余丈,积沙为洲屿,蓄养奇兽怪禽,种植奇树异草,房屋徘徊连绵、重阁复廊……3.南北朝——是一个分裂战乱时期,佛寺兴起,民不聊生。

士大夫力求精神解脱或隐逸生活或陶冶于自然。

在造园上出现以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新形式。

这时也开始了寺庙园林,“僧占名山以为寺”。

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

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

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皇家园林的最大特点便是“皇家气派”。

具体言之,大致有以下五点:(一)规模宏大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和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

我国最早的皇家园林是周代文王的灵囿,方圆35千米。

秦汉的上林苑,广150余千米。

隋唐的洛阳西苑,周100千米,其内为海,周5千米。

唐朝长安宫城北面的禁苑,南北16.5千米,东西13.5千米。

北宋徽宗时的东京艮岳,是在人造山系—万岁山基础上改建而成,“山周十余里”,北侧俯瞰,有“长波远岸,弥十余里”的景龙江。

元代大都西御苑太液池,“广可五六里,驾飞桥于海中,起瀛洲之殿,绕以石城”,明代在此基础上,扩建成南海、北海、中海。

清代所建避暑山庄,其围墙周长10千米,内有564公顷的湖光山色;圆明园占地200多公顷,长春、万春二园133多公顷;最晚建成的颐和园,占地约287公顷。

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寺观园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

而且其规模大小,基本上与历史的向后延续成反比。

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盛衰。

(二)园址选择自由皇家园林即可包罗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部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

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成皇家园林。

(三)建筑富丽秦始皇所建阿房宫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汉代未央宫,“宫馆复道,兴作日繁”。

到清代,更增加园内建筑的数量和类型,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加重园内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

论其体态,雍容华贵;论其色彩,金碧辉煌,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

(四)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在古代,凡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宫殿、坛庙、陵寝,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现皇权至尊的观念。

简述皇家园林的概念及特点

简述皇家园林的概念及特点

简述皇家园林的概念及特点摘要:一、皇家园林的概念二、皇家园林的特点1.规模宏大2.布局严谨3.建筑精美4.寓意丰富5.融入自然正文:皇家园林,顾名思义,是指皇室贵族所拥有的园林景观。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皇家园林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展现了皇室贵族的权力和地位。

皇家园林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内涵。

一、皇家园林的概念皇家园林是指皇室贵族所拥有和使用的园林,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皇城附近,是皇帝及其家族成员休闲、狩猎、宴请等重要活动的场所。

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建筑风格往往超越了民间园林,体现了皇室贵族的尊贵地位。

二、皇家园林的特点1.规模宏大皇家园林的规模通常极为宏大,占据大片土地。

为了彰显皇室的权威和财富,皇家园林的面积和建筑规模往往超越民间园林。

在古代,皇家园林不仅是皇帝的休闲场所,还承担着宴请外宾、举行庆典等重要活动的作用。

2.布局严谨皇家园林的布局讲究严谨,注重对称和轴线。

设计师通常会根据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进行巧妙布局,使得园林中的建筑、水系、植被等元素相互协调,呈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气象。

3.建筑精美皇家园林中的建筑精美绝伦,采用高品质的建筑材料和工艺。

建筑风格多样,有中式、西式等不同风格。

屋顶、檐角、彩画等建筑细节充满艺术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4.寓意丰富皇家园林中的建筑、植被、水系等元素都富含寓意。

例如,园林中的吉祥物、雕刻、绘画等艺术作品,往往象征着皇室的权威、繁荣和吉祥。

通过寓意丰富的设计,皇家园林彰显了皇室的文化底蕴。

5.融入自然皇家园林在设计时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设计师会充分利用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条件,将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优美、宁静的生态环境。

在皇家园林中,皇室成员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远离世俗喧嚣。

总之,皇家园林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展现了皇室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同时也彰显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园林类型、特色及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类型、特色及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特色及特点1、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类型: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一般规模较大,在艺术风格上以庄重华丽为主,在规则中求得变化,在华丽中求得闲雅。

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随着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统治阶级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艺术风格的改变,皇家园林从密集而庄严的宫殿建筑群的园林逐渐演变为自然的山水型园林风格。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最早出现汉代,和皇家园林在内容上没有大的区别,后来由于文人参与造园,园林与文学、绘画关系密切,更加抒情写意,使私家园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尤其江南私家园林。

3)、寺庙园林寺庙园林常选择在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观较美的山水胜地,建筑能和自然环境巧妙结合,是贫苦百姓借朝拜进香可以进入的园林,具有公共园林的功能。

由于许多寺庙园林将自然风景渗入了人文景观,逐渐发展为今天的风景名胜区。

4)、自然风景园林自然风景园林是人们把具有天然景观特点的地区,经过逐渐开发建设而形成的著名游览点。

古代称为景并有赋予诗意的名称,一个风景园林往往有多个景,如杭州西湖十景,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景,济南大名湖八景等。

这些景往往在景观最好的地点,并在最好的观赏位置布置园林建筑。

建筑的布置和设计以突出自然环境和景观特点为目的。

2、中国古典园林地方特色1)、江南园林江南园林在面积不大的范围内,凿池堆山、栽花树木,结合各式建筑布局经营,因势随形、匠心独运,创造出一种重含蓄、贵神韵的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江南园林堆山多用太湖石和黄石,石量应用很大,掇制假山或峰石散置特置手法多样技艺高超。

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种类繁多,园林植物讲究造型和姿态、色彩、季相特征,多自然种植以落叶树为主,配合常绿构成四季景观。

建筑以乡土建筑为创作源泉,个体玲珑轻盈、空间通透,多用白墙、灰瓦、青砖,建筑形式极其丰富多彩,工艺水平精致。

园内各式各样空间:山水空间、建筑空间、庭园空间、天井等,空间富于变化适于静态和动态观景。

皇家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介绍皇家园林是指皇家家族所拥有的园林,是一种展示皇家尊贵和美丽的特殊园林。

皇家园林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体现着古代皇室的权力与荣耀。

皇家园林的特点是建筑风格独特、造园技艺精湛和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在古代,皇家园林是皇帝接待贵宾、举办盛大宴会和进行政务活动的场所。

因此,皇家园林的规模通常都非常宏大,其中有大量的建筑物和花园。

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通常是宏伟壮丽的,充满了古代皇室的豪华与尊贵。

建筑物常常采用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如宫殿、亭台、楼阁等,它们的设计和布局都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建造。

园林中的建筑物通常是以红色为主色调,以体现皇室的威严和权威。

除了建筑物,皇家园林的造园技艺也非常精湛。

园林中通常有大量的池塘、湖泊和水流,这些水景与建筑物相得益彰,使整个园林更加美丽。

同时,园林中的植物种类也非常丰富多样,有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和灌木,它们的花朵和叶子的颜色都非常鲜艳美丽。

在园林中还有许多精心修剪的花坛和草坪,使整个园林显得更加整洁和美丽。

皇家园林通常还有一些特殊的景点和设施。

比如,园林中常常有一些供皇帝休息和观赏风景的亭子和阁楼,这些亭子和阁楼通常建在园林的高处,可以一览园林的全貌。

此外,园林中还有一些供皇帝举办盛大宴会和进行政务活动的大殿和厅堂,这些建筑物的规模通常都非常宏大,装饰也非常豪华。

总的来说,皇家园林是一种展示皇家尊贵和美丽的特殊园林。

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造园技艺精湛和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是古代皇室的权力与荣耀的象征。

在皇家园林中,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建筑和花园,感受到皇家的威严和尊贵。

因此,皇家园林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到古代皇室的辉煌和荣耀。

《皇家园林》课件

《皇家园林》课件

感 谢 您 的

观报 人 :

PPT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皇家园林的意义:体现了中国古代 皇家园林的审美观念和造园技艺,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家园林的传承与保护:皇家园林 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筑皇 风家 格园
林 的 建
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演变
秦汉时期:以 宫殿建筑为主, 注重对称和规

魏晋南北朝时 期:园林建筑 开始注重山水 布局,追求自
皇家园林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 载体
皇家园林体现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 审美观念
皇家园林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物质 和精神象征
皇家园林是中国 传统文化与自然 环境的完美结合
皇家园林中的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在皇家园林中的地位:作为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歌赋在皇家园林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诗词歌赋的内容:诗词歌赋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对园林景色的描写、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对家国情怀的抒发等。
故宫:明朝皇帝 与太监的故事
护皇 与家 传园 承林
的 保
皇家园林的保护现状
皇家园林数量众多, 分布广泛
保护现状:部分园 林得到有效保护, 部分园林面临破坏 和消失
保护措施:政府、 社会、民间等多方 力量参与保护
传承方式:通过教 育、展览、旅游等 方式传承皇家园林 文化
皇家园林的传承方式
历史文献:记录皇家园林的历史、建筑、文化等信息 建筑修复:对受损的皇家园林进行修复,保持其原貌 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展览等方式传承皇家园林的文化内涵 旅游开发:将皇家园林作为旅游景点,让更多人了解其历史和文化
植物布局:根据园林 的布局和功能,合理 配置植物,如主入口、 主轴线、次要轴线等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一:皇家园林的兴造特点1.规模宏大.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

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

而且其规模大小,基本上与历史的向后延续成反比。

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兴衰。

2.园址选择自由,皇家园林既可以包络原山真湖,3.建筑富丽.是秦始皇所建阿房宫区4.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

在古代凡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宫殿、坛庙、陵寝,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现皇权至尊的观念。

5.全面吸取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北方园林模仿江南,早在明代中叶已见端倪。

二:私家园林的特点1.规模较小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三: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中国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两汉时以前者为主,成就高于后者;唐宋以后私家园林的水平渐高;到了清代,皇园转而要向私园学习了。

它们虽具有共通的艺术性格,但私家园林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皇家园林主要在华北发展,现存者以北京一带最集中,规模巨大,风格华丽。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比较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都是人工营造出来的山水环境,在功能上都是游乐、休息的场所,但是因主人生活内容的差别和对园林要求的不同,在功能上也有差异。

私家园林多附属于住宅,所以在园林中必然包括有主人居住、待客、读书、游乐等功能。

而在皇家园林,除了有这些功能以外,往往还有供帝王祭祖、拜佛的寺庙部分;在离宫型园林中,因为帝王久住其中,所以又增加了供帝王上朝听政的宫廷部分。

另外,同为游乐部分,皇家园林里的大戏楼、买卖街、观看放焰火的亭台、供耕种的田地、植桑养蚕等部分是私家园林不大有的。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区别【皇家园林的兴造特点】1.规模宏大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

中国最早皇家园林灵囿,方圆35千米,秦汉的上林苑,广150余千米。

隋朝的洛阳西苑,周100千米,其内为海,周5千米。

唐朝长安宫城北面的禁苑,南北16.5千米,东西13.5千米。

北宋徽宗时的东京艮岳,是在人造山系——万岁山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山周十余里”,北则俯瞰,有“长波远岸,弥十余里”的景龙江。

元代大都西御苑太液池,“广可五六里,加飞桥于海中,起瀛洲之殿,绕以石城”,明代在此基础上,扩建成南海、北海、中海。

清代所建避暑山庄,其围墙周长10千米,内有564公顷的湖光山色;圆明园占地200多公顷,长春、万春二园150多公顷;最晚建成的颐和园,占地约287公顷。

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寺庙园林和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

而且其规模大小,基本上与历史的向后延续成反比。

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兴衰。

2.园址选择自由皇家园林既可以包络原山真湖,如清代避暑山庄,其西北部的山是自然真山,东南的湖景是天然塞湖改造而成;亦可叠砌开凿,宛若天然的山峦湖海,如宋代的艮岳,清代的清漪园(北部山景系人工堆叠而成)。

总之凡是皇家看中的地域,皆可构造为皇家园林。

3.建筑富丽秦始皇所建阿房宫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汉代未央宫“宫馆复道,兴作日繁”,到清代更增加园内建筑的数量和类型,凭借皇家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财力,加重园内的建筑分量,突出建筑的形式美因素,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倒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论其体态,雍容华贵;论其色彩,金碧辉煌,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

4.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在古代凡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宫殿、坛庙、陵寝,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现皇权至尊的观念。

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

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

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
中国皇家园林它们独具特色,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皇家园林的发展以宫墙、池塘,树木组成的园林为主要特征,把建筑与自然有机结合起来,营造水乡、山林的完整
景象。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建造工艺技术十分精湛,花园中的池塘、横桥、竹园俨然一座
中国式歌剧般的景观,应有尽有,工程严谨,题材极其广泛,燕雀齐飞,不禁使人叹为观止。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风格式样各异,融合了西汉、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的文化元素。

奚国夫妇园及使宫、紫禁城、兴国礼仪的毛池和树园等,都特别吸引观众的独特兴趣,它们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古代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

中国皇家园林拥有明确而丰富的格局,可以大致分为对称式园林、纵式园林、曲折式
园林以及穿梭园林等几种形式,其中,曲折式园林中流云揽月、人物和树木等景观多见;
穿梭园林则以竹林、假洞等景物形成一条线路,把主体区景营造完成。

被称为“颜色的地狱”的仕眷园,把古代的仕眷文化以及宫墙、池塘等元素做进去,至今也还保持着最初的
形象。

此外,中国皇家园林更以其多变的建筑形式而著称。

比如,宴宾楼、迎客阁、小院、
吊桥、凉棚等等;它们不仅体现了王朝的宏大风貌,更把古典宫廷文化还原得活灵活现,
充分展示了当年的毫无遗憾的大自然风光。

另外,中国皇家园林建造还特别注重文创科技的运用,从古至今,它们从不断进行技
术研究,创新精心打造,安排格局,营造出景象无穷的宫园,彰显古代园林文化精华。

回顾两千多年来中国皇家园林的历史,其独到而独特的地位不容置疑,在传承古代园
林文化、营造特殊风景和丰富国民文化生活上作出重要贡献,受到各界赞誉。

简答我国皇家园林的造园特点

简答我国皇家园林的造园特点

简答我国皇家园林的造园特点
- 中国皇家园林建筑严谨,注重整体布局,追求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感。

- 园林设计注重空间层次感,通过错落有致的建筑、山石、水池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自然流动的空间感。

- 中国皇家园林强调“山水相依”,注重利用自然山水地形,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景观。

- 园林建筑注重细节,注重对建筑材料、色彩、形式等的精细处理,力求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 中国皇家园林注重文化内涵,通过各种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思想内涵。

- 园林建筑注重实用性,除了美观外,还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如提供休息、游玩、散步等功能。

- 中国皇家园林注重季节变化,不同季节园林景色各异,营造出四季美景,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

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

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

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
一、回归自然主题
中国皇家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回归自然,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园林通常按照十二段意境,体现了中国人对山水之美的追求。

园林中常见
的山水元素包括山峦、水泉、湖泊、瀑布等,通过独特的布局和景点选取,创造出一种具有诗意和哲学意味的美景。

同时,在建筑造型上,园林也注
重取材自然,常采用天然石材、木材等材料,以增强园林的自然感。

二、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三、意境与文化的体现
中国皇家园林在设计中注重体现意境和文化内涵。

园林中巧妙地融入
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诗词、书画、雕刻等艺术表现形式。

园中的石刻、亭台
楼阁、廊檐之间的题字、对联等都是文化内核的体现。

同时,园林中的树木、花卉等植物选择也与文化有关,如园林中常见的偃松、柏树等都寓意
着君子的高尚品质。

园林还常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主题,通过景观的
表现形式,使人们可以领会到深刻的文化内涵。

四、精巧而精细的造园技艺
建造皇家园林需要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施工技艺。

园林中的建筑物常
常有精巧的雕刻工艺,如石刻、木雕等。

还有水泥浇筑的石墩、栏杆等细
节处理也非常精细。

园林中的小桥流水、廊榭、花木树竹等植物的布置也
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得整个园林看起来丰富多样,千变万化。

同时,园林
中的湖泊、瀑布等水景也需要精心的设计和施工,以达到自然潺潺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国皇家园林以其回归自然、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意境与文化的体现和精巧而精细的造园技艺而独具特色。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皇家园林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

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及特点

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及特点

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及特点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皇家园林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清朝皇家园林以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山西悬空寺、江苏拙政园等为代表,这些皇家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是皇家宫廷文化和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清朝皇家园林不仅是皇家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清朝皇家园林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自然风景的再现清朝皇家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强调“山、水、林、石、亭、台、楼、阁、池、桥、花、草”等元素的自然融合。

皇家园林的设计师们常常以自然风景为蓝本,将自然风景进行再现,如承德避暑山庄中的避暑山庄、智化寺、瞻岳阁等建筑,都是依托山势或借景而建的。

二、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协调清朝皇家园林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协调,建筑物通常是依山傍水或借景而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建筑物的设计也非常注重细节,如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长廊等,都是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品。

三、注重景观的变化和转换清朝皇家园林注重景观的变化和转换,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段,皇家园林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如颐和园中的万寿山、琉璃琦园、乐寿堂等,不同季节的景色都各具特色。

四、注重宫廷文化的体现清朝皇家园林是皇家宫廷文化的重要体现,园林中的建筑、雕塑都是皇家文化的代表。

如颐和园中的九龙壁、琉璃琦园、长廊等,都是皇家文化的重要遗产。

五、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清朝皇家园林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如颐和园中的九龙湖、琉璃琦园的水利系统等,都体现了当时中国科技的水平。

六、注重园林文化的传承清朝皇家园林注重园林文化的传承,通过园林文化的传承,使园林文化得以保持并发扬光大。

如拙政园中的各种建筑、雕塑等,都是传统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朝皇家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产。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特点分析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特点分析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特点分析组员:蔺军广、谢锦波、党靖然中国园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中独树一帜。

它是融建筑、园林、景观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

皇家园林在中国园林中, 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 在园林建造手法上, 可以说是专横跋扈的, 于是, 在园林中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展和不择手段的追求。

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里, 园林这种东西难免被搬进皇室, 于是在这片远古的东方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园林与宫殿的结合体。

一、中国皇家园林中的风水选址原则中国的皇家园林是占尽了风水宝地。

如承德的避暑山庄, 东北来水, 东南积水, 东南流去, 西北高山。

山是昆仑的代表, 是玄武的象征, 水是青龙和朱雀的象征。

在园林内部, 也是仿照风水的格局, 进行东、南、西、北的四围山的堆叠。

前为案山, 后为座山, 东为左辅, 西为右弼。

首先是依山傍水原则。

山体是大地的骨架, 水域是万物生机的源泉, 没有水, 人就不能生存。

华夏文明兴起的地方大都在河边台地, 这其实是与当时的狩猎和捕捞、采摘经济等相适应的。

其次千尺势, 百尺形原则。

风水中关于千尺势、百尺形的论述也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和先秦相关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得出的。

按现代的尺度来计算, 千尺势、百尺形分别约为230 ~ 350米和23~ 35 米, 这与现代的外部空间模数等相关理论的阐述不谋而合。

对北京紫禁城的研究不难发现千尺势、百尺形原则的运用。

无论是在单体控制、整体立意, 还是在视距控制上, 紫禁城都充分地运用了这一形势指导原则。

第三是地质检验原则。

传统风水理论对选址的地质状况也很讲究, 认为地质能够影响该处居民的体质。

第四是水质分析原则。

在风水理论中, 择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吉地不可无水”,“寻龙择地须仔细, 先须观水势”,“未看山, 先看水, 有山无水休寻地”等等, 都表明了风水家对水的特别重视。

此外还要考虑坐北朝南原则。

皇家园林造园特点

皇家园林造园特点

皇家园林造园特点
皇家园林造园特点是指在古代中国皇家宫廷内建造的园林所具
有的独特特点和风格。

这些园林在设计和布局上追求完美的和谐、自然和优雅,以展示皇家家族的荣耀和统治地位。

首先,皇家园林造园特点在于它们的设计构思。

皇家园林通常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即园林的中心轴线上布置有主要的建筑和景观,两侧以对称的方式布置其他景点。

这种布局追求平衡和谐的美感,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其次,皇家园林造园特点在于其精心设计的景点和建筑。

这些园林通常包括池塘、假山、廊亭、花园、亭台等,以及精美的宫殿和寺庙。

这些景点和建筑物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布局,以突出皇家园林的独特风格和氛围。

此外,皇家园林造园特点还表现在其独特的园林艺术形式。

古代中国皇家园林注重景观的“远近有致”,即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巧妙的造景手法,使得整个园林景观在不同角度和距离下都能呈现出美丽的景色和景观。

同时,园林中的建筑和景点也经常运用精美的雕刻、绘画和文学作品来增添艺术气息。

最后,皇家园林造园特点还体现在它们对自然环境的考虑和利用上。

古代中国皇家园林常常利用自然山水、湖泊和植被等元素,使得园林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同时,设计师还注重园林的水系和绿化,以保持园林的生态平衡和美感。

总而言之,皇家园林造园特点在于其追求和谐、自然和优雅的设计风格,以展示皇家家族的荣耀和统治地位。

这些园林的设计构思、景点和建筑、园林艺术形式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利用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

论中国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异同点

论中国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异同点

论中国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异同点CSL3000论文摘要: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两大主要流派,二者在各自的规模技术、设计理念、以及建筑风格上又自成体系,从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建筑;风格一、园林的规模技术皇家园林是封建帝王用他们从全国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来建造的,以供他们享乐。

在工程技术方面,它集中了全国的建筑人才来设计和施工,所以它的特点是规模宏大而且善于利用真山真水,体现祖国山河属皇家所有,表达出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思想。

现存著名的皇家园林有河北的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等。

私家园林主要是一些王公贵族,官吏富商以及文人雅士等私人投资建造供自家居住享用的园林。

规模与皇家园林相比则小得多,多建于城市,常用假山假水;主题突出很注重构图;建筑小巧玲珑色彩淡雅素净,注重诗情画意;受环境和园主经济条件所限,对造园者的艺术造诣和技巧要求较高,园林效果达到了一种“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

现存著名的私家园林有:苏州拙政园、留园、可园等二、造园条件皇家园林的造园条件:它专为官家帝王所造,具有强大的政治力量作后盾。

同时皇家园林主要布局在北方,所以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地形平坦,可利用水源较少;气候寒冷干燥,多风沙,常绿阔叶树较少;建筑材料和设计人才都来自全国各地,造园可利用面积大。

私家园林造园的条件:由于私家园林多分布于我国南方,所以南方的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可利用河流湖泊较多;丘陵地带靠近城市,园石到处可取;气候温和,常绿阔叶树多。

但园主经济条件和可以用来造园的面积有限,所以多为盆景式园林。

三、园林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一)表现含蓄含蓄效果是中国园林建筑重要的风格之一。

首先中国园林意境是含蓄的,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也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

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

譬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

皇家园林造园特点

皇家园林造园特点

皇家园林造园特点1. 介绍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也是封建王朝皇室成员进行休息、举行娱乐活动的场所。

皇家园林通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展现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园林以栩栩如生的景观、精细的石刻与园林构筑物、优美的园林布局等特点而闻名于世。

2. 历史背景中国的皇家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宫苑,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

随着封建王朝的兴起,皇帝们开始将皇家园林打造成为艺术品般的园林景观,以彰显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皇权的神圣。

3. 皇家园林的建筑特点3.1 园林布局皇家园林的建筑布局通常遵循中国传统的对称原则,以主轴线为中心划分为前后区域。

前区域通常包括门楼、石坊等,作为整个园林的入口和象征;后区域是主要的景观区域,包括池塘、山石、亭台等。

3.2 园林构筑物皇家园林的构筑物主要包括亭台楼阁、廊榭长廊、假山水池等。

这些构筑物通常采用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富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如亭台楼阁常常精心雕刻,以及华丽的彩绘,使人联想到皇宫中的金碧辉煌。

3.3 景点设置皇家园林内通常设置有许多景点,如名人故居、名胜古迹等。

这些景点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游客可以在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3.4 植被布局皇家园林中的植被布局以树木和花草为主,不同季节的景色各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特别是一些名贵的花卉树木,常常点缀在园林中,使整个园林更加生动美丽。

4. 皇家园林的审美特点4.1 自然与人工的结合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强调对自然的表现和利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园林内的建筑物和景观都是根据自然的特点进行设计,如模仿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4.2 善用水系水是皇家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园林中通常会有多个水池、溪流和瀑布,使园林更加生动活泼。

而且,通过巧妙的设计,水系既能起到美化园林的作用,又能调节园林的气候,增添凉爽和湿润的感觉。

4.3 构思独特的景观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通过独特的景观构思,给人以震撼和美感。

中国古典园林鼎盛时期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鼎盛时期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鼎盛时期的特点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已经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4、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境界。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

1、唐城三大内唐长安城中有三大宫殿区,史称三大内,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古典园林自身具有的特点1.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况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唯其如此,颐和园才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

2.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无论其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能够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

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一面。

并且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这种和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体现了道家对待大自然的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态度。

3. 追求曲折多变中国园林师法自然,多变的自由式构图手法和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与皇室所有,古籍里称为苑、囿、御苑、御园等。

它的特点就是,具有皇权至上的规划思想,其规模之大非私家园林可比拟。

并且由于财力雄厚,往往就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郁的宫廷色彩。

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皇家园林,如秦汉时期的阿方宫、上林苑,隋唐的西苑、大明宫、华清宫,宋的艮岳、大内御苑等等,这些早已不存,现存的还有颐与园、故宫、避暑山庄等。

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殷商时期——甲古文中的囿
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甲骨文中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

据此,有关专家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

据周朝史料《周礼》解释,当时皇家园林就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与生产之用。

◆秦汉时期——阿方宫与上林苑
秦汉两代,皇家园林就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

此时的皇家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

如秦始皇在陕西建的信宫、阿方宫,而这些就是为皇权服务的,秦始皇曾数次派人去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求取长生不老之药。

汉武帝在秦代上林苑的基础上扩建成上林规模更大、功能更多样的上林苑。

它就是中国皇家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潮。

但就是这时的皇家园林尚处于发展成型的初期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发展处于转折时期,规模不如秦汉,但就是
因受到崇尚隐逸、寄情山水的士大夫时代美学的浸润,在内容上继承发展之外,有了更严谨的规制,表现出一种人工建构结合自然山水之美,标志着皇家园林已升华到较高的艺术水平。

隋唐时期,皇家园林在这样一个统一鼎盛的黄金时代也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它趋于华丽精致,并注重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统一。

洛阳的”西苑“与骊山的”华清宫“为此时期的代表作。

宋代,皇家园林的建置规模远逊于唐代,但就是艺术与激发的精密程度则有过之。

在宋徽宗时期皇家园林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艮岳的建造。

它就是以大型人工假山来仿创中华大地山川之美的范例,就是写意山水的代表作。

这时假山的用材与施工技术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到了金代,营建了两苑、同乐园、太液池、南苑、广乐园、方园等皇家园
林,并修建离宫禁苑,其中最大的就是万宁宫。

”燕京八景“之说就起源于金代。

◆元明时期,皇家园林活动相对的处于迟滞局面,除元朝大都御苑”
太液池’,明代扩建为西苑外,别无其她建设。

明代大建了祭祀园林,庙宇园林也就就是从这里开始盛行的。

◆清明时期——皇家园林的成熟与集大成
◆清朝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高潮时期奠定于康熙,完成于
乾隆,由于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沿用明朝的宫殿,这样皇家建设的重点自然的转向于园林方面。

那时,从海淀镇到香山,共分布着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西花园等90多座皇家园林,连绵20余里,蔚为壮观,此外在北京城外还有很多的皇家御预苑。

其中以圆明园、颐与园、避暑山庄、北海最为出名。

举例:1、颐与园这一北山南水格局的北方皇家园林在仿创南方西湖、寄畅园与苏州水乡疯卖的基础上,以大体量的建筑佛香阁及其主轴线控制
全园,突出表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志。

北海市继承“一池三山”
传统而发展起来的。

北海的琼华岛作为“蓬莱”仿建,所以,晨雾中的琼华岛时常给人以仙境之感受。

2、避暑山庄就是利用天然形胜,并以此为基础改建而成。

因此,整个山
庄的风格朴素典雅没有华丽夺目的色彩,其中山区部分的的事多组园林建筑当属因山构室的典范。

圆明园就是在平地上,利用丰富的水源,挖池堆山,形成的复层山水结构的、集锦式皇家园林。

此外在中国造园史上圆明园首次引进了西方造园艺术与技术。

1、规模:
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

而且其规模大小,基本上与历史的向后延续撑反比。

皇家园林数量的多寡、规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国力的兴衰。

2、布局:
前为居住而居的场所,为主要场所;后卫供游憩的场所
3、景致:
集仿各地名园名胜于园中,园中规划景区,景区则有园中园、风景点。

各景区的景观往往离不开建筑,用建筑的形式美来点染、补充、裁剪、修饰天热山水。

4、园林建筑:
严肃而堂皇壮丽,大木构件比例常采用官式做法,常有庙宇布置其中,称为其构图中心、居住与朝见的宫室。

随着朝代的更替,园中的建筑分量加重,建筑的形式美因素突出,作为体现皇家气派的一个最主要的手段,从而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

5、山水草木:
在大范围内,堆土形成山丘沟壑并与真山相集合,在小范围内仿名园名胜叠以假山,不依靠石山作为园中的主要景观;以自然水改造而成,多以湖等形式出现。

树木多以林的形式出现。

6、园林文化:
它富贵、雄伟,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表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志;有时它寄托着统治者长生不老以求仙境的向往,比如效仿东海三神山的审美趣味、琼华岛的“蓬莱”仿建;它主要用于皇室人的游憩、享乐、避暑……
总结概括:皇家园林的鼎盛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这时的封建帝王全面接受了江南私家园林的审美情趣与造园理论,而它本来多少带有与主流文化相分离的出世倾向;二,皇家园林追求宏大的气派与皇权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就导致了“园中园”格局的定型。

所有的皇家园林内部的几十甚或上百个景点中,势必有对某些江南袖珍小园的仿制与对佛道寺观的包容。

同时出于整体宏大气势的考虑,势必要求安排一些体量绝大的单体建筑与组合丰富的建筑群,这样也往往将比较明确的轴线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条轴线关系带入到原本强调因山就势,巧若天成的造园理法中来了,这也就使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判然有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