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在数字校园中如何发展
教育信息化正式迈入2.0时代!
教育信息化正式迈入2.0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
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
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管理,教育部已正式启动教育信息化2.0计划。
而教育信息化,其核心理念是,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即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
那么迈入教育信息化2.0后,靠什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
实际上,教育信息化2.0计划落地涵盖了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像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应用开展等等,其中需要组织并协调各级相关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
可以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使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改革,对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以及方法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模式,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
我们说,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一般要经历硬软项目、业务融合、数据贯通三个阶段,到了教育信息化2.0,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将会继续深度融合到教育全过程,以“数据建设为中心”,对区域及智慧校园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消除架构零散、数据缺失、孤岛壁垒等诸多信息化建设问题,不断构建师生、事、物、场景、时间、地点的数据化虚拟空间,逐步实现事物数据化、终端一体化。
一、平台+教育服务模式优化“平台+教育”服务模式与能力,升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丰富职业教育学习资源系统。
把平台和教育相结合,不断提升慕课、微课服务,汇聚高校、企业等各方力量,提供精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达成优质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满足学习者、教学者和管理者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许多教育信息化创新产品“应势而生”,更深入场景的解决方案也层出不穷。
教育部强调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
为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近日制定并发布《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
这是高校数字校园建设首个官方规范。
《规范》共分为十部分,给出了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组成,规定了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素养、应用服务、网络安全和保障体系的通用要求,适用于高等学校开展数字校园及智慧校园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实施。
《规范》明确了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实现高等学校在信息化条件下育人方式的创新性探索、网络安全的体系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智能化联通、校园环境的数字化改造、用户信息素养的适应性发展以及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规范》要求,在基础设施方面,应确定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性能和容量等指标,选择主流和相对成熟的技术路线和设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基础设施安全;在信息资源方面,应对学校信息资源建设内容、标准规范、建设方案等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将相关的标准规范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业务规范和技术平台中,推进和鼓励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创新应用;在信息素养方面,应融合线上与线下教育方式,开展以学分课程为主、嵌入式教学和培训讲座为辅,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在应用服务方面,应统一规划,分步建设安全、稳定、可靠的应用服务,支持跨领域业务协同,加强事务分析型应用系统建设;在网络安全方面,应确保基础设施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终端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在保障体系方面,应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学校统一完备的规章制度、稳定专业的技术队伍。
《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提出并归口管理。
起草单位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做法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做法近年来,学校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学校教育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需要采取具体的做法来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实施。
首先,学校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教育需要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支持,学校要加强网络建设和设备更新,保证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的信息化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学校还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设备和软件进行维护和管理。
其次,学校需要推广信息化教育平台。
信息化教育平台是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的门户,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信息化平台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平台建设要注重实用性和便捷性,并与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相结合,方便管理和评估。
第三,学校要积极推广信息化教育课程。
信息化教育课程可以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教学模式创新的机会。
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在线教学平台和互动课堂等方式来积极推广信息化教育课程。
最后,学校要强化师资培训。
教育信息化需要有全面、专业的师资力量,学校需要在教师培训和发展上下功夫。
可以通过课程培训、技能培训和线上学习等方式来提高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育水平。
总的来说,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做法需要全面,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促进教育变革和发展。
关于教育信息化2.0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教育信息化2.0的认识与思考未来已来。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颠覆式创新和井喷式发展变革的时代,伴随“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探讨未来学校的理念图景、结构场景和教学模式创新变革,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全球热点问题。
2018年4月25日,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应党中央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新发展,写好教育信息化“奋进之笔”的具体举措,《计划》的出台推开了“中国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大门。
一、对教育信息化2.0的认识如果教育信息化1.0是引入外部变量,那么2.0就是要把外生变量转化成内生变量,具体为实现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
顺应信息技术迭代更新、跨界融合和颠覆式创新的潮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信息化2.0将带来以下转变:1.教育资源观转变。
过去,我们将知识资源数字化、平面资源立体化,但这还不够,我们要更强调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观。
2.技术素养观转变。
从技术应用能力转向信息素养能力,我们不仅要利用技术,更要利用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合作。
3.教育技术观转变。
教育技术不能仅停留在学习环境,而要嵌入学习系统中去。
4.发展动力观转变。
过去,我们非常强调教育系统的应用,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5.教育治理水平转变。
过去的教育治理是补救型的,先出现问题、后治理问题,没有强调教育治理现代化。
6.思维类型观转变。
当今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工业时代,我们的思维类型急需从工具型思维转向人工智能思维。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慧校园之“移动校园”建设探索实践
2260 概述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演进,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世界对信息需求爆发式的增长,引发高校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支撑环境的变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正由教育信息化进程渗透式地推动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该计划是在历史成就基础上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也是新时代国家教育创新和充分激发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的关键举措,更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不仅是推动经济转型的新动力,而且还可以有效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为国家竞争优势带来了新的机遇[1]。
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将校园网络学习、科研、校务治理、校园文化及生活等各项资源和服务流程数字化,凭借信息系统使现实的物理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近几年,移动互联技术、智能设备、网络学习平台以及便携的移动终端在高校广泛应用,师生也迫切希望能随时、随地、随设备的进行学习、办公、生活。
“移动校园”也正是基于这种理念重构的一套开放的移动校园信息生态体系,它通过信息交互平台使校园用户可随时随地的开放性学习和办公,帮助学校各业务部门简化流程、优化体验、盘活校内资源,满足学校管理效率改进和个体用户的使用需求,大大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体现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价值。
1 基本概念1.1 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整个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由国家统一计划和组织。
一般来说,教育信息化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教育管理、教学和科研等领域全面深入地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关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学校结合当前软硬件环境,师生信息化能力水平,特制定2020-2022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一)学校概况建校以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多年不断地探索与发展中,学校秉承“育新时代少年,创新世纪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亲近孩子成长需要为核心,构建并实施了智美课堂体系,并在全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彰显科技绿色特色的基础上,注重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先后获得了全市文明校园,市现代技术教育先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园。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近1000人,教职工103人,其中,中小学高级教师25人,市名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14人,区级骨干教师68人。
老师们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课堂教学之中,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课中的高效与快捷互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最终目标。
疫情期间,人人使用希沃软件、钉钉等在线教学,使用微课辅助教学,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有了初步经验。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问题与对策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难点目前数字校园的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普遍存在滞后性:一方面是学校网络建设亟待加强,另一方面是学校空间设置不够合理。
虽然大多数教室均已接入互联网,但是网络带宽难以满足师生方便快速获取信息的实际需求。
另外,虽然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但是目前仍有大部分学校未实现无线网络的全覆盖,移动学习、移动教学、移动办公等无法顺利开展。
在校园空间设置方面,空间尺度不协调、空间浪费严重、利用率低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数字校园在建设中面临物理空间受限的难题,而空间多功能化将成为解决该难题的有效路径。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主要问题(1)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认识、教育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2)教师群体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科学引导。
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数字校园建设
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数字校园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数字校园建设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数字校园建设进行深入探讨。
一、数字校园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校园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提升学校管理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数字校园建设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字技术为工具,通过构建数字化学校环境,实现校园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数字校园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校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教学与管理的一体化。
二、数字校园建设的关键要素数字校园建设主要包括硬件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教育应用软件等方面。
首先是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电子白板等设备的更新和配备,为数字化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速稳定的校园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教学平台的互联互通。
最后是教育应用软件,包括教学管理系统、在线课程平台、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教学工具。
三、数字校园建设的实施策略在数字校园建设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的策略来引导。
首先是明确目标,明确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需求,确定数字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其次是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
再次是完善管理体制,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确保数字校园建设的顺利推进。
最后是与社会资源对接,与相关企业和单位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高数字校园建设的效果和效益。
四、数字校园建设的挑战和对策在数字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资金投入的问题,数字校园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筹措资金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次是信息安全的隐患,数字校园建设涉及大量的信息交流和存储,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化2.0_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分析
㊀㊀㊀㊀㊀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分析信息化2.0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分析Һ汪兆举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双城镇南安九年制学校,甘肃㊀武威㊀733018)㊀㊀ʌ摘要ɔ在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学习内涵㊁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大数据为抓手,面向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活动成为大势所趋.文章以信息化2.0时代为背景,结合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展开了讨论,先说明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包括情境性㊁智慧性和交互性等,随后,对数学教学创新路径与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师高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理论参考.ʌ关键词ɔ信息化2.0;课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创新策略引㊀言随着信息化2.0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我国教育行业正式进入了信息化2.0时代,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结合程度明显加深.信息化2.0时代具有以下几大特征:首先是使互联网技术走进课堂的速度有所提升,其次是使以往的教学技术方法得到改善,最后是能够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㊁信息化教学平台等多种技术方案,完成对教学计划的制订与调整,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满意标准.此外,在信息化2.0时代,教师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构建典型的数学课堂实例,生动并且形象地展示各种数学研究成果,为学生走进信息化课堂奠定基础.鉴于此,对信息化2.0时代下数学教学的创新路径进行探索成为大势所趋.一㊁研究背景教育部针对信息化2.0所制订的行动计划的出台,标志着教育信息化由1.0时代过渡到2.0时代.该计划明确指出,我国教育行业应当尽快实现一大㊁两高和三全目标.一大是指搭建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大型平台,两高指的是提高信息素养㊁提高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三全则是指数字校园全覆盖㊁教学应用全覆盖㊁学习应用全覆盖.信息化2.0时代和1.0时代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观发生改变.以往,教师普遍追求将平面资源转化成立体资源,将知识资源转化成数据资源.信息化2.0时代,应从互联网层面出发,形成相应的大资源观,并通过整合知识㊁知识图谱的方式,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得到有序开展.二是发展动力观发生改变.在对教育系统加以应用的前提下,将目光聚焦于创新,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为发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三是技术素养观发生改变.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新形势下,信息素养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四是教育技术观发生改变.信息化2.0时代,将教育技术与学习系统相结合成为大势所趋.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有四项工作需要引起重视.一是,融合提出教育管理㊁教育资源相关服务的公共平台;二是,以融合应用为出发点,朝着创新发展的方向快速前进,将智能技术㊁信息技术用于教学活动,做到改善管理㊁教学质效;三是,明确能力素质拓展的重要性,引导师生将重心转向拓展自身能力素质,不断完善信息思维,进而成为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㊁解决问题的优秀人才;四是,以教育+平台这一全新教学模式为落脚点,对现有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彻底打通管理㊁资源平台,形成与信息化2.0时代特征相符的全新服务体系.二㊁小学数学教学特点信息化2.0时代,获取知识㊁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较以往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对互联网引起重视,依托互联网搜索㊁获取所需资源,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学习的追求.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学逐渐展示出了以下特点:(一)情境性众所周知,作为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数学和现实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主要以四则运算㊁转换不同单位的方法㊁计算长度和面积的公式为主,且开设数学的初衷主要是为学生日常生活㊁初中学习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要想使学生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关键是要做到寓教于乐,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热情,为教学活动高效开㊀㊀㊀㊀㊀展提供先决条件.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每名学生的情况加以分析,根据学生诉求,分别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确保学生能够实现深入学习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应以信息技术为抓手,利用文字㊁图片和视频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之感,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并通过小组讨论或其他方式,为知识的升华助力.(二)智慧性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上传到指定网络平台,结合学生所给出的反馈,制作并完善课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联合技术人员共同搭建互动平台,通过电子书包㊁微信等载体,不断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互联网的辅助下,实现知识双向传递的目标.(三)交互性传统教学观念往往将教师视为课堂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进入信息化2.0时代,学生的地位不断提升,填鸭式等常规教学模式逐渐被教育行业所淘汰,交互式教学的优点日益凸显.交互性教学模式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及所流露出的思想,强调教师应当以现有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具有交互性的数学课堂,在确保学习资源得到实时共享的前提下,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奠基.(四)协作性信息化2.0时代,社会各界不仅关注数学教学的智能化㊁网络化水平,更关注学生的协作性,要求教师将协作学习与教学活动充分结合,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㊁课上学习㊁课后复习等阶段,主动提出问题并与他人展开交流.事实证明,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观念及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尽快构建起科学且完整的知识体系.三、数学教学创新路径与策略(一)创设理想教学情境将信息技术用于数学教学,可以使教学成效得到明显的改善.小学生受年龄㊁生活阅历的限制,在思维能力方面的表现往往无法与初中生比肩,采用填鸭式或其他常规模式对强调逻辑性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极易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此时教师酌情引入信息技术,则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近的课堂情境,以生活常见现象或问题为切入点,对数学知识进行教学.在对 比例 的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场景,为学生展示照片,带领学生分析照片中物体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区别,从而引出 比例 这一概念.随后,教师应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㊁理解教材内容,将所学知识转化成数学能力,掌握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实践经验表明,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调动学生热情;二是能够锻炼学生自学能力;三是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使学生掌握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的方法和技巧.(二)充分利用相关素材若小学教师想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则应根据学生情况,为其准备相应的可视化资源,带领学生整合不同资源,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凭借此为学生日后学习更高难度的数学知识奠基.调查发现,限制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由此可见,新形势下,教师应当不断提高学生站位,运用信息技术打造优质课堂,通过不断刺激学生感官的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激发.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酌情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媒体资源,以学生情况㊁教学计划为依据,利用综合素材,使课堂知识顺利映射到现实生活.基于此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通常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㊁逻辑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三)引入全新教学模式1.思维导图+数学教学思维导图是一种对发散思维加以表达的图形工具,具有图文并重的特点,可以凭借层级图表现不同主题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整合颜色㊁图像还有主题关键词,从而形成相应的记忆链接.科学使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逻辑能力㊁想象能力的协调发展,另外,在激发大脑潜能方面,思维导图也有其他工具所不具备的良好效果.信息化2.0时代,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用于数学教学,以思维导图为抓手,锻炼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以 圆锥 圆柱 知识的教学为例,为确保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形成深刻印象,同时对学生联想能力进行激发,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任务,要求学生参考思维导图完成学习任务,从圆锥㊁圆柱的实际应用㊁外形特点等方面出发,补齐思维导图.对于数学基础良好㊁学习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思维拓展任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推导计算圆锥㊁圆柱体积和面积的公式,融合相关知识㊀㊀㊀㊀㊀点,以形成更加清晰且富有层次的知识脉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三维动画+数学教学三维动画是指由3D技术所制成的动画,该类型动画影片通常不会受到对象㊁时空或地点的制约,可以经由生动㊁形象的表现形式,对抽象且复杂的内容加以展示.其特点如下:一是能够对产品特性或功能进行全方位㊁多角度的展示;二是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三是能够制作现实世界所不存在的形象或是画面;四是能够循环使用,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在信息化2.0时代,将三维动画用于数学课堂已成为大势所趋,与传统的板书相比,三维动画更加生动直观且更具有现实感,将其用于数学教学,可以使知识点得到具象化展示,为教学效率提供保障.目前,三维动画多用于几何知识点的教学,以 旋转 平移 的知识为例,常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出于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考虑,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现有信息化教学设备,播放与旋转㊁平移相关的三维动画,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现旋转㊁平移的变化特点.合理使用三维动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营造轻松㊁生动的课堂氛围,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抗拒心理,为日后更高难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先决条件.3.微课视频+数学教学微课指的是以学生兴趣爱好㊁教师能力水平㊁学校现有资源为基础,利用多个主题模块打造成的小型课程,其特点可以被概括为短小精悍.首先,微课时长通常不会超过10min,时效把控效果良好;其次,微课均具有鲜明的主题,其内容通常与特定主题相关,能够充分满足学生针对碎片化学习㊁个性化学习所提出的需求;再次,微课往往将重心落在 学 精 上,强调以某个现象㊁某道例题或是某个知识点为核心,整合相关资源,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最后,微课不会受到空间或是时间的制约,学生只需通过手机㊁电脑等移动终端登录指定平台,便能够自行选择㊁观看视频,若自学过程中遇到困惑,还可以暂停视频并进行思考.信息化2.0时代,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借助微课开展教学活动,并希望能够凭借微课,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由此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具备自学能力.以 折线统计图 为例,由于该单元课程整合了数据㊁几何图形等知识点,因此,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极易出现学生无法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与技巧的情况,而影响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将微课用于统计图的教学,可以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教师可以将统计图的作用㊁特征浓缩在5min的视频中,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随后,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说明统计图的主要形式,点和线段所代表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数据㊁统计图之间的关联和区别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统计图能够以更加清晰且直观的方式,对数据变化趋势㊁增减规律加以展示.此时,教师可以提出 能否通过分析统计图的方式,对数据下一阶段的变化趋势加以掌握 或其他具有引导性的问题.经过学习后,多数学生均能够结合相关知识点,给出正确的回答.在学生对统计图的作用㊁特征有所了解后,教师便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带领学生完成描点㊁标注数据㊁连接各点等步骤,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了解,由此保证教学活动能够取得预期的理想成效.新形势下,微课早已成为学生预习新知㊁复习旧知的主要工具,由于微课视频具有内容精炼㊁知识点集中等特点,则将其用于课堂教学同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外,微课支持重复播放,学生可以在课下反复观看,进一步巩固旧知,这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结㊀语综上所述,信息化2.0时代,将幻灯片㊁思维导图㊁三维动画和微课视频用于数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难度,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并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未来,教师应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索,真正做到依托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根据学生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快速前进.ʌ参考文献ɔ[1]张海今,罗常春.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6):173-175.[2]郝高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审视与改进:评‘小学数学教学的思与行“[J].中国教育学刊,2022(12):118.[3]李晓琴,王舒雯.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甘肃教育研究,2022(11):88-90.。
浅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在开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教师和学生需要遵循相关的规律,开展阶段性的教学和学习。
智慧校园是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达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帮助军校成功转型。
实际上,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形态,军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逐渐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才能适应现代化教?W和社会的根本需求。
一、智慧校园的内涵与特征智慧校园主要是指将网络与创新进行结合,开展透明的校务治理工作,并且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学生学习并且能够提高实际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概念。
军校在向智慧校园转型的过程中,需要达到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即绿色节能、平安和谐、科学决策及服务便捷。
这种教学形式相对数字校园来说,不仅能够对网络进行综合利用,还能够满足各方面的教学需求。
教育信息化在向智慧校园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以人为本,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
二、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和体系架构教育信息化在由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创新服务理念,增强管理业务的共享。
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需要优化教育流程,通过建设相关的模型设对体系架构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智慧校园的体系架构模型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共享数据中心、应用系统与资源、服务总线及服务中心。
然后建立明确的信息标准,并且规范相关的体系,保障智慧校园的安全运行。
三、从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转型的途径1.完善网络设施平台在开展军校教育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做好防泄密工作,这需要由网络设施平台的完善作为基础。
军校需要实现无线全覆盖的目标,保证学校的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为学校信息的传递提供条件。
同时,军校需要做好校园服务工作,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增强办公自动化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做好数据的保护工作。
2.注重应用与技术的融合教育信息化需要注重将应用与技术进行融合,实现贴近实战的教育。
教育信息化2.0政策解读
校园安防
1 实时监控服务
实时播放
云台控制
数字放 大
巡航
轮切
对讲
广播
抓拍
网格 追踪
全景 拼接
2 视频回放服务
录像检索
录 播放进度控制 同步、对比回放
像 播
视频浓缩
智能播放
放
视频摘要
录
像
抓拍截图
录像标签
编 录像剪辑 录像切片 录像锁定 辑
作要点》的通知
术能力提升工程,完成第二轮教育厅局长信息化培训。实现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接入和提速。
《2.0 计划》指出,到 2022 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继续推进“三通两平台”,所有学校全部接入互联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的通知 网,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的互通,普及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组织师生利用网
➢ 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
➢ 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
➢ 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
➢ 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
➢ 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
➢ 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八大行动
数字资源服务 普及行动
完善体系 优化平台 资源共享
百区千校万课 引领行动
100个典型区域 1000个标杆学校 10000节示范课
《智慧校园总体框架》
全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 要点指出2019年重点信息化工作,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动数字资源服务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应
全工作要点》
教育信息化2.0
教育信息化 2.0将会是什么模样?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的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深入应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从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展开了教育发展的新图景,是破解新时代教育矛盾,办成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近日指出,把办好网络教育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意味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了一个新时代。
我国教育信息化即将进入 2.0时代。
前4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征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基础建设+设备配套+应用探索”,这个阶段称为教育信息化 1.0时代。
从 1.0时代走向 2.0时代绝非仅仅是一个提法上的改变,而是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在发展理念、建设方式上的一次跃升。
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必将出现以下四大趋势:一是,教育范式亟待从经验走向科学;二是,教育目标亟待从知识走向能力;三是,教育机制亟待从管理走向治理;四是,教育过程亟待从阶段走向终生。
面对上述趋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很显然,如果没有新理念、新方式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的参与,针对上述趋势的改革将难以奏效。
而这种“新理念、新方式支撑下的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信息化 2.0。
教育信息化 2.0将呈现以下五大特征:第一,教育信息化 2.0将更以“体验”为依归“。
体验”是“人”的体验,以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更为注重的是业务、行为和流程,注重的是物与事,但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教育信息化只有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归结于人才能真正发挥出效能。
第二,教育信息化 2.0将更以“数据”为基础。
不同于以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 1.0,教育信息化 2.0将以数据技术(DataTechnology)为基础,将一切参与主体、教育元素、教育行为数据化将是教育信息化 2.0的基本特征。
第三,教育信息化 2.0将更以“联接”为要义。
中小学数字校园解决方案
中小学数字校园解决方案
《中小学数字校园解决方案》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逐渐迎来了数字化校园的时代。
中小学数字校园解决方案应运而生,成为了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小学数字校园解决方案可以包括多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信息化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帮助学校管理学生信息、教学资源、课表安排等,为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提供了强大支持。
另外,还可以通过移动教学平台、在线课堂等工具实现教学过程的数字化,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数字校园还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加方便地互动和交流。
学生可以通过校园应用程序查看课程表、查询成绩,还可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在线交流,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师也可以通过数字校园平台发布教学资源、作业布置等,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除了教学和管理方面,中小学数字校园解决方案还可以涉及到家校互动。
家长可以通过数字校园平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家长会通知、课程表等信息,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
当然,数字校园解决方案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比如网络安全、信息管理等。
但总的来说,中小学数字校园解决方案对于学校管理和教学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未来它将会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备工具之一。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研究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研究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应用信息化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教育信息化2.0的概念应运而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教育信息化2.0是对传统教育信息化的升级和演进,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实现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管理服务。
在这个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成为学术和教育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
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平台,高校可以整合各类资源和信息,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教学和管理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实现高效运营和管理。
研究高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的背景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促进高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还可以推动教育方式的创新和管理的精细化。
通过深入分析相关概念和现状,探讨关键技术和挑战,为高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提出建设性建议,将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对相关概念、现状分析、关键技术、挑战和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高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总结研究结果,展望未来高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的发展方向,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推动高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的深入发展,提高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
1.3 研究意义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和重点课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加高效、便捷、智能的教学管理服务,实现校园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升级。
通过深入研究高校智慧校园平台建设,可以探讨其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改善学生体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高校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各个学校也都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教育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现代化。
本文将就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计划进行详细探讨。
一、信息化基础建设首先,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建设。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用于连接各个教室、办公室和实验室,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同时,学校还需要购置优质的教学设备,包括电脑、投影仪、智能白板等,以支持教师的信息化教学。
二、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其次,学校应当注重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通过建立在线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到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材资料等。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者,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教学内容优化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化教育,学校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可以引入各种教育APP、教学软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同时,也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为教师提供更加科学的教学反馈。
四、教师培训与支持教师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学校应当注重对教师的培训与支持。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为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五、信息化安全保障信息化教育虽然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学校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信息安全保障,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保护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安全。
六、持续改进与评估信息化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学校应当保持持续改进的态度。
定期对信息化教育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信息化教育的各个方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的积极参与与配合。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发展计划和系统性的实施,才能够真正实现信息化教育的目标,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保障。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基础教育发展新趋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带动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
为引领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教育部于2018年4月18日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计划指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新变革,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模式变革,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对此做了相应研究。
一、有效运用大数据,推动基础教育重大变革2018年5月3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北京拓思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编制的《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2016—2017)》在北京发布。
该书中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 胡国友提到教育大数据的发展决定着基础教育的未来,是实现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同样指出,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形成新时代的教育新模式。
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决策。
(一)满足个性化教育需求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学方式发生了多方面变革,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工作更应该致力于满足个性化教育,探索教学新模式。
教育大数据是构建个性化教育体系的关键。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个性化教育变为了可能,我们可以持续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采集学习数据。
通过对教育基础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建立学习评价模型,以可视化的图表更直观地呈现学生学习情况,更鲜明地展现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便教师及时做出有效的教学干预。
大数据的应用可以避免教师进行重复的人工统计,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得到全班所有学生的统计分析数据,了解每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每名学生的情况制订不同的计划,真正地实现个性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数字资源提质增效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数字资源提质增效摘要: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数字资源规模化和常态化应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融合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进行以下尝试:提升区域平台资源服务水平,加强数字资源的优质提升;充分利用大数据、大平台,创新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方式。
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多主体供给,激发教师参与积极性。
加大对教师的信息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教师数字资源应用能力。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 数字资源有效利用一、问题的提出:1.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数字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新要求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经历了一个较完善的发展历程。
自21世纪初启动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我国的数字资源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013年,我国创设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始向教师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2014年,“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开发优质课例资源,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融合,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资源的分享。
国家级数字教育平台的不断建设,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的投入使用,带动了省市地方级教育平台的建设,自上而下推动了数字教育资源的分享,“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持续推进,整合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优质数字资源等等,都代表着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进入了较快的时期。
2.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亟需提效在数字教育资源蓬勃发展的同时,还应看到,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在发展应用上出现一些矛盾:经过前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投入,我国各地区普遍实现了教育基础资源的全覆盖,各地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比较齐全,但与之配套的软件应用不够深入,数字资源应用的技术层面还缺乏精细指导;国家、省市、县等数字资源平台资源种类齐全,数量丰富,但有针对性的、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比较欠缺;数字资源的平台建设比较完善,但是资源供给的持续有效的服务比较欠缺;教师在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时,存在一定的能力差异性,影响了数字资源的高效应用,教师主动开发和分享数字教育资源的意识有待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是最有商业价值的教育细分领域,基础教育处于黄金学习时段,其学习时长最长,因此市场规模最大。
按年龄阶段来划分的教育产业细分市场,分为幼教、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从学习时长的对比来看,基础教育时期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学习阶段,而根据每个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和要求不同,中国基础教育时间为9 年,而美国更是长达12 年。
学校内教育的学习需求是自上而下的。
基础教育作为义务教育,是国家对公民基本素养的一种自上而下要求。
因此,学习内教育由政府负担,教育投入的增长是学校内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2018年4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充分激发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已初步显现,但与新时代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高端研究和实践人才依然短缺。
想要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需要针对问题举起新旗帜、提出新目标、运用新手段、制定新举措。
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面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亿策金点教育科技依托当前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进行研发,推出亿策数字校园平台。
平台集合了教育资源、教务校务管理、教研备课、办公管理、家校互联、校校互联、校园文化、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围绕学校“教、学、管、评”,能有效地为学校管理者、校长、老师、学生、家长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智能阅卷方面,平台研发智能考务管理系统,将传统考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彻底改变了低效繁琐阅卷方式。
考试前,通过使用平台中提供的海量题库,教师可以快速根据知识点、考点进行自由组合并生成试卷和标准答题卡。
考试后,网上阅卷系统通过网络技术、OCR 光学手写识别技术,提供网上阅卷和网下阅卷双模式的阅卷平台。
通过网上阅卷系统,教师能够有效地提高阅卷效率及质量,确保阅卷的准确性与公平性,为学情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在校园安防方面研发了智能安防系统。
该系统基于“人脸识别、静默活体、红外识别”等技术,以访客系统、智能门禁系统、人脸布控系统为核心,融合大数据、AI技术,构建数字化、信息化、安全化、精准化的智慧校园安防体系,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