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1802024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开设时间:第4、5学期学时:108学时学分:6 制定日期:2011年10月修订日期:2013年2月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培养高精度机械装配和维修技术人才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详细介绍了机械装配与维修的基本理论及技术,突出装配及维修技能的形成,注重素质养成训练,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依据,以常用机械设备为载体,以工艺分析和技能训练为主线,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技能性和先进性。

本课程是机电类毕业生的主要岗位,如机械装配与安装调试、设备维护与维修、设备运营保证和客户服务必修的专业素质课程。

1.2课程定位1.2.1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本专业面向湖南省支柱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工程机械、汽车制造、通用机械制造等企业的机械装配、维修及售后服务岗位;机制专业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机械装配、维护及维修的能力,机械产品装配工艺编制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从事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产品装配、设备维护维修等相应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集素质养成、综合运用与能力训练等于一体的《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是能否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

1.2.2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机械零件图样识读与测绘》、《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钳工基础实训》;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液压系统装配与调试》、《发动机结构和原理》、《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现代设备管理》和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等课程。

1.3修读条件学习本课程应具有机械常识及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具有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具备机械图样的识读和测绘能力,以及钳工锉、锯、錾、钻、划线等基本技能。

《机械装调》课程标准

《机械装调》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所属系部:机械维修系课程名称:机械装调课程性质:核心能力课课程学时:805适用专业: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专业代码:0116)版本: V1.1-20160621《机械装调》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机械装调》是机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融钳工工艺理论与技能操作为一体,培养本专业钳加工方面的核心专业能力,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钳工划线、錾削、锯削、锉削、孔加工、螺纹加工等基本操作方法,熟悉机械装配与维修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固定连接、传动机构、轴承等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装调技能,培养学生对设备故障的分析能力,并能完成相关机构的装拆与调整。

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1.2 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通过学习项目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学习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须的“综合加工、装配调整”工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机电类专业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

因此,必须熟悉机械装配与维修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机构的装调技能。

同时,也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专业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同时遵循技工院校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内容,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项目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应使项目任务具体化。

其编排依据是该职业所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而不是知识关系。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传统的学习内容表述是学科系统化的,而学习领域课程的工作与学习内容必须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即用工作中的工作对象,使用的工具、方法、组织,和工作的要求来表达。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能力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学习的选修课。

学时:108学时开课学期: 第3、4学期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南方常用农业务机械的种类与组成结构。

2.了解常用农业机械的工作原理。

3.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与调整方法。

4.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的简单维修方法。

(二)能力目标1.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和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

2.会正确识读产品使用说明。

3.懂得机械传动原理,能读懂机械装配图。

4.能正确编制维护和调整的工艺方案。

5.能自觉保持安全作业,遵守6S的工作要求。

6.能维护和保养农业机械设备。

(三)素质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良好的小组成员协作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2.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处理能力,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3.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养成负责任的工作习惯。

4.有良好的节约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5.具备整体与创新思维能力,能够自主正确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一)课程教学设计根据学校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发展出发,特制订本课程训练项目:液压式铧式犁的使用与维护、液压式铧式犁的使用与维护、圆盘耙的使用与维护、插秧机的使用与维护、电动喷雾器的使用与维护、单相潜水泵的使用与维护、半喂入式脱粒机的使用与维护、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护训练项目六示例:单相潜水泵的使用与维护1、训练内容在规定时间内,按规范操作要求正确画出手柄的平面图形。

2、训练技术标准及要求1.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

2.能看懂装配图纸。

3.了解单相潜水泵的结构与原理。

4.掌握单相潜水泵的安装、调整、使用、维护、保养。

3、训练所需器材和用具单相潜水泵4、训练注意事项(1)能进行安全文明操作。

(2)训练结束后,归还器材、整理工具、清洁工作场地。

5、项目考核(1)考核时间:120分钟四、教学组织与评价(一)教学组织在本课程的教学组织中贯彻“专业+工厂+顶岗实习”的理念,根据《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和企业岗位特征,采用集中教学、分组技能训练、现场实践和讲座等来具体实施。

《机械安装与装配工艺》课程标准

《机械安装与装配工艺》课程标准

《机械安装与装配工艺》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矿山机电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60编制人:审定人:一、课程定位课程简介;《机械安装与装配工艺》是矿山机电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煤矿常用机械的安装理论和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基础知识、故障、失效的机理与对策为主要内容,融合可靠性维修理论的思想和内容,并根据机电设备现场使用的实际情况与实践结合,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能初步掌握机械维修与安装技术基础,为培养学员的机械维修管理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1.课程性质;《机械安装与装配工艺》是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2.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机械安装与装配工艺》的学习,使学员掌握:1、机械维修的基本理论,掌握机械设备的故障规律。

2、能够正确分析机械设备及零件的故障原因,掌握零件失效的基本形式及控制方法。

3、掌握基本的机械设备及零件的检验方法和维修技术。

3.课程作用《机械安装与装配工艺》为学员上岗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前导课程是《电工电子》、《机械制图》,该课程为后续职业技能取证、矿山机电设备维修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程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课程的目标是学员职业能力的开发,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根据岗位需求选取适合的配套教材,课程方案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与后续的职业技能取证、矿山机电设备维修实训、顶岗实习结合对学员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立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及排序两个方面重构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领域内容的选择上,根据学员以后要服务于煤矿工作这一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以“案例分析”作为教学的着力点,将学员带入情境。

每一章节的设计均为完成矿山服务这项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方法。

机械装配与调试课程标准1-精品

机械装配与调试课程标准1-精品

《机械装配与调试》课程标准学时数:60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一、课程概述(-)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本课程是针对机电类专业学生从事机电设备维护岗位而定的,是机电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任务是促使学生掌握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港口常用低压电器、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的原理,港口大型电动机械电气设备的原理、特性,同时培养学生从事设备管理,应用及售后服务打下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电器产品的制作与调试、电动机控制及选配,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及选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机械与电气方面的基本维护能力。

本课程为后续课程为港口设备及建筑设备相关拓展课程内容,在为其提供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将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应用、维护、维修及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是:能按照技术标准及规范,对机电设备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维护等。

(-)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零部件的装配工艺;2.掌握设备的安装基础知识;3.掌握机电设备的管理及维修相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1.1、能对常用机械零部件进行拆装;2.2、能对常用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及精度检验;3.3、能对常用设备的零部件进行维修、维护。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序化,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认知学习规律,精心设计了九个学习主情境, 分别是:1、机械系统常用装调工具使用;2、联接类零部件拆装;3、传动类零部件拆装;4、轴承和密封件的拆装;5、二级减速器拆装与调试;6、车床主轴拆装及精度检验;7、弯管机液压系统故障处理;8、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维护、维修;9、车床主要零部件维修与设备管理表1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四、课程实施(-)课程设计坚持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专兼教师共同参与建设,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的原则;以生产性行业企业的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及维修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

《机电设备装配安装与维修》课程标准(2019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

《机电设备装配安装与维修》课程标准(2019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

《机电设备装配安装与维修》课程标准(2019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机床电气与PLC》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是机电类高职工科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性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具有电气控制系统阅图分析和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编程方法,具备一定的PLC程序设计/PLC 应用能力以及能够改造传统旧机床电控设备和创新设计新机床电控系统、维修机床电控设备的职业岗位技能。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素质劳动者和高级应用性人才所需电气控制只是和电气维修技能。

可以为相关装也学生考中/高级电工、PLC程序设计师、机床维修等资格证书做准备。

本课程配套以机床电气控制安装与调试为实训任务工学结合课程。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培养机床电控与PLC技能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二体系”;采用理论教学、试验教学、工程训练相互结合的三次循环;强化学生工程时间的“四技能”;以通过重组、整合、优化的“五模块”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使整个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落到实处。

(1)以项目(实训实验过程)为导向整合、序化、优化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结合生产实际和学生特点和本院教学条件,在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秩序上源于教材又不完全等同于教材,将教学内容整合为项目,通过“两大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目标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用性。

(2)以任务为驱动组织教学资源,确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以项目为导向,每一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又针对性的学习任务,一任务来驱动,教师在课前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寻找参考资料、收集案例、视频音频资料),然后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手段,确定实践教学方案,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

(3)以追求时效性为目的的组织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教学,选择教学方法。

工程机械综合维修课程标准

工程机械综合维修课程标准

工程机械综合维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工程机械综合实训课程编码: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开课部门:车辆工程系规定课时: 56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公共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工程机械整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工程机械整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是工程机械维修技术人员在工程机械维修企业第一个5年需从事的重要工作。

本课程以工程机械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维修生产中具有代表性的故障为基础,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做中学”,使学生具备工程机械整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定位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基于工程机械整机维修生产工作过程,在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实践专家访谈会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基础上深入企业调研,认真分析现行国家和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召开教学专家讨论会划定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以工程机械维修企业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整机故障产生的部件总成及系统为切入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独立任务到综合化任务的思路分层次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实施以小组学习方式,体现“做中学”,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随着学习任务进行逐步增加,每个学习任务着力体现完整工作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在解决当前任务的情况下形成对其它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迁移能力。

课程的考核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侧重于过程性评价。

前导课程: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修等后续课程:顶岗实习、毕业设计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走“学校与企业结合+任务驱动和操作实训结合+顶岗实习和就业结合”的专业课程建设道路。

在确保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用的前提下,强化、优化专业实训、实习教学,实施“核心案例教学→模拟上岗仿真训练→工作环境适应性训练→顶岗实习过渡性训练”的递进式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

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

《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的性质1.1.1《机械设备维修》课程它是高职机槭类专业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属必修课程。

依据职业标潍和机械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工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

本课程采用基于“机械设备生产、销售、服务;处理机械类故障,功能性故障和使用性故障”的职业工作过程,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培养从事机械设备零部件、整机的装配、故障排查、生产设备维保等设备的维修、保养、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的关键性岗位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机械设备维保、售后等从业人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掌握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机械设备的解体,设备零件的拆卸、清洗、技术鉴定方法;熟悉机械零件各种修复技术;掌握表面工程技术;具有分析、选择和应用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的基本能力;熟悉常用研、检具和维修工工具的选用;掌握机械设备几何精度的检验方法、装配质量的检验和机床试验方法、机床大修质量检验,绘制设备备件施工图等生产通用性技术要求;掌握螺纹、键、销联接件、轴与轴承、丝杠螺母副、套类零件、齿轮、过盈配合件等典型零部件的修理、装配和调试方法;熟悉常用机械设备等典型机械设备的修理技术,常见故障分析及其排除方法。

懂得保障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优质、高效、低成本、低消耗、节能环保;同时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敬业爱岗和自信心。

该学习领域分成6个机械设备维修项目,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是一门教学项目与生产项目一致,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一致,虚拟与实操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选用、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选用、零件的手工制作、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焊工实训车、铣实训、焊接工艺与设备选用、钳工技能实训。

1.2设计思路工作过程为导向,邀请行业专家按照设备管理要求对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检修等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普通机床、数控机械部件的安装与故障检修等能力而设置的行动、学习领域。

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

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

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机械设备维修》课程标准1.前言课程的性质《机械设备维修》课程它是高职机槭类专业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属必修课程。

依据职业标潍和机械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工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而设置的。

本课程采用基于“机械设备生产、销售、服务;处理机械类故障,功能性故障和使用性故障”的职业工作过程,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培养从事机械设备零部件、整机的装配、故障排查、生产设备维保等设备的维修、保养、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的关键性岗位能力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机械设备维保、售后等从业人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掌握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机械设备的解体,设备零件的拆卸、清洗、技术鉴定方法;熟悉机械零件各种修复技术;掌握表面工程技术;具有分析、选择和应用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的基本能力;熟悉常用研、检具和维修工工具的选用;掌握机械设备几何精度的检验方法、装配质量的检验和机床试验方法、机床大修质量检验,绘制设备备件施工图等生产通用性技术要求;掌握螺纹、键、销联接件、轴与轴承、丝杠螺母副、套类零件、齿轮、过盈配合件等典型零部件的修理、装配和调试方法;熟悉常用机械设备等典型机械设备的修理技术,常见故障分析及其排除方法。

懂得保障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优质、高效、低成本、低消耗、节能环保;同时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敬业爱岗和自信心。

该学习领域分成6个机械设备维修项目,将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融合在项目训练中,是一门教学项目与生产项目一致,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一致,虚拟与实操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前置课程:机构分析与机械零件的选用、公差与测量、机械制图与CAD、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选用、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选用、零件的手工制作、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焊工实训车、铣实训、焊接工艺与设备选用、钳工技能实训。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对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2010级学分:5.5分课时:108学时参考书:(1)《机械装配技术》徐兵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机械装配修理与实训》苏慧祎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机械维修技术》李士军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4)《机械设备维修技术》吴先文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5)《钳工》(中级)黄涛勋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机修钳工》(中级)吴全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课程概述:《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是针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职业目标——机械装配与维修岗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课程开设时间为第二学年上下学期。

上学期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装配的基本知识,螺纹联接、孔轴类防松元件、滚动轴承、密封件的装配,传动机构的装配,粘接技术,直线导轨副的装配,零件清洗与拆卸,装配中的6S操作规范;下学期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维修的基本知识,机械润滑,机械零件修复技术,典型零件及传动机构的修理,轴承的检修,导轨的检修,设备故障分析及诊断技术,设备密封部位的检修,常用机械设备的修理,设备维修制度以及维修现场6S管理等。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机械装配和维修的有关理论知识,学习机械装配及维修的操作技能技巧以及现场6S操作规范,使学生树立质量品质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规范,为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应能针对装配或维修项目制订简单工艺规程并按照工艺规程完成装配或维修前的准备工作,然后运用所掌握的机械装配和维修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项目,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6S操作规范。

教学方法:1、本课程教学以项目导入教学,理论知识应紧扣项目,以实用和够用为度;2、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实物零件、教学软件、录像等多媒体;3、在教学过程中应将6S活动贯穿始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4、在做操作思考题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与项目相关的资料,以便学生查找;5、每次理论课讲授完安排实操或讨论课时为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讨论课可以安排在实习工厂完成。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课标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课标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机械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标准1 课程标准1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从事机械设备装置的运行、维修、技术改造、安装调试等第一线岗位的工作。

本课程建立在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基础上,为学生就业所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2 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 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机械设备修理原理,工艺。

2)机床的工作原理、电气控制。

3)桥式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2)技能目标1)机械设备修理前的准备。

2)机械零部件的测绘与维修。

3)机械设备零部件装配。

4)数控机床类设备的维修。

5)桥式起重机的维修。

(3)态度目标1)培养良好的劳动纪律观念, 遵守工作制度;2)养成积极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和细心、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仪器设备的习惯;3)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

养成收集、整理资料,总结工作经验,进行工程文件归档等良好的工作习惯;4)培养与别人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相互信任和有效沟通等团队协作意识。

3 教学组织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使学生会熟练地运用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零件的加工等技术,并能对机械设备设备装置调试,维护和检修。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设计学习项目和任务,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6个学习项目,在项目的教学实施中,进一步分解成17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教学组织表4 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4.1 项目一机械设备修理前的准备(1) 项目概述该项目主要介绍机械设备修理前的准备、方案的确定、机械零件失效及修理更换的原则等,完成该项目需要12个学时,包含3个学习型工作任务。

(2) 项目的任务任务1 机械设备修理的一般过程任务2 机械零件失效及修理更换的原则任务3 机械设备的拆卸和清洗。

工程机械电气设备修理课程标准

工程机械电气设备修理课程标准

关键词:赛教融合;电气设备;课程标准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设计和创新,近年来,职业技能竞赛在全国范围内火热开展,职业院校踊跃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涌现出了大量技能状元、行业标兵,起到了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群体的示范作用。

然而技能大赛的目的远不止于此,技能大赛初衷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要想真正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必须把技能竞赛的项目有机地融入日常教学当中,以世赛、国赛项目为抓手,对竞赛内容、评判标准深入研究,提炼出适合日常教学的实训项目,进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本文意图以小见大、以点见面,以世界技能大赛重型车辆电子与电气故障排除项目为例,通过剖析其竞赛内容、技术标准、评分要点,将其竞赛涉及到的知识点、技能点整合梳理,进而对工程机械电气设备构造与修理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理论探索。

一、竞赛内容剖析通过对世界技能大赛重型车辆电子与电气故障排除项目的分析发现,该项目主要考核选手的安全与5s管理意识、工具的规范使用能力、排除故障的逻辑思维能力、资料查阅能力以及书面报告的填写能力。

安全与5s管理模块的考核相对严格,采用一票否决制,将日常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总结归纳为若干评分项,选手若违反了任意一项,则该模块得0分。

工具的规范使用模块包含了工具的规范操作流程及方法,每种工具均有一套标准的操作流程,并将操作流程分解为若干评分细则,采用过程评分,使用方法正确得相应分数,否则不得分。

故障排除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考核选手在故障排除过程中的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正确,要求选手在作业过程中描述自己的操作意图及判断依据,裁判根据其逻辑顺序是否合理给出相应分数。

资料查阅能力要求选手在排查故障过程中根据故障现象、排查结果,结合设备的原理图或维修手册等相关资料进行故障点的确认,要将故障点锁定值最小范围,并在原理图或维修手册上找到故障点的具体位置。

书面报告的填写内容主要有设备铭牌信息、故障现象、排查步骤、测量结果、故障点确认等相关信息,考核选手的书面表达能力,所有选手填写的工单由工单裁判统一评判。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对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其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是为了规范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对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使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机械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

2. 熟悉机械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3. 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制作和维修工作。

4. 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2. 机械工程基本知识,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机械工程基本技能,包括机械加工、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4. 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操作、工程实习、工程项目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

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创新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工程项目等。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 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验操作、工程实习和工程项目等方面的教学。

四、考核评价。

机械基础课程的考核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考核,注重对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采用多种考核手段,如考试、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工程项目报告等。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标准目录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任务 (1)二、课程目标与要求 (2)(一)课程目标 (2)(二)课程要求 (3)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3)(一)课程结构 (4)(二)课程内容 (4)四、学生考核与评价 (8)(一)学生考核 (8)(二)学生评价 (8)五、课程实施与保障 (9)(一)教学要求 (9)(二)学业水平评价 (9)(三)教材编写要求 (1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环境创设 (11)(五)教师团队建设 (12)(六)对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 (13)六、授课进程与安排 (13)附录教学设备设施配备要求 (13)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机械设备维修技术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机械维修方面的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机械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日后从事机械维修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在机修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按照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文凭与资格证书相结合、教学与就业相结合”职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结合当前随着机械行业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为从事机械设备的制造、安装、维护和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机械设备是现代社会进行生产和服务的重要装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设备正朝着自控、成套和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维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维修工作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课程任务机械设备维修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其所维修的机械设备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当今的科技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备的基础知识,维修常用的操作技术;认识常用检具、量具和量仪,理解机械设备的维修性、维修管理和技术经济性;能对典型机械零件检验和装配,会拆卸和清洗机械设备,掌握轴、轴承、孔、壳体零件、传动零件的修理;会对机械设备进行润滑和密封;会对普通机床、数控机床类设备、液压设备、工业泵进行维修;掌握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教学计划)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教学计划)

阿克苏地区技工学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中级工)一体化课程标准专业名称: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代码:0112—4学制年限:初中毕业生三年一、培养目标面向企业生产一线 培养熟悉企业本岗位的工作流程,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完成通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任务,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人才。

二、综合职业能力1、能严格遵守企业工作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安排。

2、能根据工作任务主动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查阅资料,并在工作中有效应用。

3、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完成通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任务常规工作任务。

4、能按照工作要求,执行本岗位工作流程,并能规范填写工作记录。

5、能与领导、同事等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质量意识、道德品质、职业素质、竞争和创新意识 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健康心理。

6、取得与本专业工种相关的1—2个四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三、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从事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

取得机修钳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四级),焊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四级)。

四、课程设置(一)一体化课程列表(二)一体化课程描述(三)学习任务(参考)五、一体化课程指导性教学计划表(一)一体化课程指导性教学计划表说明:1、各学校可根据教学条件适当调整每门课程的课时及细化每学期的课时安排,也可将一门课程分解到不同学期内执行。

2、原则上每周一体化课程的课时安排为20个课时,其余时间由学校根据专业的整体要求,补充安排其他课程。

3、本标准不再单独安排专业基础课程,相关内容根据一体化课程实施的需要分解融入到具体的一体化课程中,体现学以致用的课程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开发
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开发的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为指引,主动适应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及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需要,重点服务于湖南省工程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电工电器设备制造等行业,培养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贯彻学院“明德崇技,做学合一,精细精品”的办学理念,做实“专业产业对接,系部企业互动,课程与岗位融合”的专业建设模式和“前校后厂、系企融合,实境教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主线,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承,以与中小制造类企业的深度合作为依托,开放办学。

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并重,培养职业道德优良、职业习惯良好、职业技能过硬、身心全面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⑵工作过程和任务导向,岗位能力模块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
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党的十六、十七大都明确提出了要“振兴现代装备制造业”。

2006年国务院《加快振兴现代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颁布。

国家宏观政策上的支持必将带来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

近几年,我国现代装备制造业年增长率均在20%以上。

我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度重视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将其列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予以悉心培育。

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汽车、轨道交通设备4个优势产业。

现代装备制造业是吸纳就业能力很强的产业。

现代装备制造业虽为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它是高级组装型产业,同时具有劳动密集的性质,有较大的就业容量。

专业调研的结果显示,湖南省现代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每年增长20%左右,因此需要大量设备装配、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售后服务等岗位高技能人才。

据此,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
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培养设备装配工、安装调试工、维护维修工、售后服务技术员等生产服务现场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要求学生具备机械部件与组件装配的工艺能力和操作技能,设备安装调试的能力,设备常见机械、电气故障的排除能力;养成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

②构建“工作过程和任务导向的,岗位能力模块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以本专业所面向的装备制造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分解典型工作岗位的作业流程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引入现场实际工作任务或项目,选择适当的项目或任务载体,构建了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挑选精干的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和课程建设团队,实行项目负责制,落实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等各项专业
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充分进行人才市场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按以下的方法操作:
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需求调研需求岗位
需求数量
面向的岗位群确定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专业培养目标确定
岗位工作分析
主干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培养方案制定
专业带头人、骨
干教师、企业专

岗位要求调研知识技能态度
要做好工作过程导向的岗位能力模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自始自终主动保持与企业现场专家和专指委的联系,在专业调研、职业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全过程充分吸纳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参与的教师要深入省内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熟悉企业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状况和要求,熟悉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

这样才能保证出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符合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的要求。

1)扎实做好专业调研
专业调研工作须做好一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是进行广泛的网上调查和现有公开资源收集。

收集全国现代装备制造业机械制造主要岗位,尤其是设备装配、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岗位的人才需求信息,岗位工作要求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形成相关的数据统计表。

并把省内的相关数据进行单独的统计。

其次进行企业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调查。

派出一部分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和企业机械制造相关岗位员工、现场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及企业领导等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岗位工作现场考察等形式的交流,充分了解现代装备制造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了解企业岗位对员工的技能、知识、态度的具体要求,了解企业设备装配、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岗位及售后服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统计。

第三是进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通过问卷和走访,对毕业后从事机械制造岗位相关工作的毕业生进行岗位工作情况调查,征询他们对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要求的认识和体会,以及对学校教学的建议,并将相应情况分类汇总、统计。

第四是对以上所得数据,进一步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把得到的数据整理为企业岗位需求数据、岗位知识结构数据、技能要求数据、工作态度要求数据、企业录用标准要求数据等,形成专业调研分析的基础数据。

2)精细分析调查资料、明确专业定位
由专业带头人组织骨干专业教师对专业调研所得的数据进行精细分析,根据调研反馈的制造业岗位需求结果和相关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具体要求,确定专业的整体定位。

专业定位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专业面向岗位群的确定;专业职业能力的确定;专业知识、技能、态度的确定。

根据前期所作的调研和与企业交流中了解的情况,我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工电器、汽车制造等装备制造企业发展迅速,对设备装配、维修、售后服务等岗位人才需求很大,也很急迫。

因此,确定了本专业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群——机械设备装配、维修、售后技术服务等岗位。

经过企业现场专家及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企业专家共同商讨,认为我们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长沙经开区的企业岗位人才需求。

在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确定后,以培养能在企业生产现场解决生产技术、设备操作、工艺流程、管理等实际问题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与企业现场专家一起共同针对确定岗位,分析、整理各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要求、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所需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对几个岗位职业相同或相近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类和合并,提炼出完成各项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同时对照并引入相关职业标准的要求,确定出本专业核心的职业能力和扩展能力。

针对专业面向的岗位及上一步确定的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以专业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能胜任相关职业岗位现场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为目标,详细分析、比较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

充分吸收来自企业的专指委的意见和建议。

以完成各项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整理得出本专业毕业生所需知识、技能、态度。

最后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结果进行审核确定。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训练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手段,建立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导向的核心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岗位群与人才培养规格
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一览表
专业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设置一览表(修订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