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敕勒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敕勒歌》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敕勒歌》是北朝敕勒族的民歌。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草原风貌,赞美了敕勒族人的美好生活。

【课前预习】

1.诵读。

2.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关于《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相关知识。

3.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读准读顺,有感情地诵读,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

2.运用体验式活动设计,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读准读顺,有感情地诵读与背诵,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体验式活动设计,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学习目标】

通过诵读和体验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首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民歌自问世以来,好评如潮,金代著名诗评家元好问就曾经在《诗评《敕勒歌》》一诗中赞道: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这首民歌不仅传遍大江南北,而且从古至今,仅仅27个字的敕勒族的民歌,一直传唱,经久不衰,为什么寥寥数字会有如此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寻她的独特魅力。

(板书课题)

二、活动一:本真体验,赏析意象

角色体验:作为第一次见到草原的人,你怎样读这首民歌?

(通过课前的了解,我们班有很多的同学都去过草原,咱们找一位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一起开始我们的草原之旅,好不好?读一读这首民歌,好不好?)

1.学生体会朗读,思考:如何读?

2.小组讨论,试读。

3.师生讨论。

预设:应该读出一种新奇、惊异、惊奇、旷达、惊喜……

预设:

★我看到了:阴山、天空、草地、牛羊等。特点:天空苍苍,草地茫茫、茂盛,牛羊肥壮。

★我还能想象得到:有一座座蒙古包、骑马放牧的人们。

追问:为什么看到这些景物(意象)会新奇、会惊异、会惊奇、会惊喜?

学生思考简单交流,然后积极举手发言,教师评价肯定。

预设:

看到了阴山、天空、草地、牛羊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景物不同。特点:天空苍苍,草地茫茫、茂盛,牛羊肥壮。

这种种的不同聚在一起,让我们——这些草原之外的人感到了惊异、惊奇、不同、新奇、旷达。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这首诗。

★指导朗读:读出辽阔之感和惊诧,读出诧异和惊喜(第一次看到天地之间如此辽阔,对于没有来过草原的人,充满了新奇)。读出

辽阔之感。

4.学生体会朗读,读出惊喜、惊异、惊讶,辽阔,小组互读互听。

二、活动二:角色体验,品味换成想象或欣赏更搭配画面

情感体验:假如你是草原人,你怎样读这首民歌?(角色换位)

1.学生体会朗读,思考:如何读?

2.小组讨论,试读。

3.师生讨论:从诗歌的画面下手,来揣摩蕴含的情感。即:这些画面有何情感?

预设:应该读出一种熟悉、亲切、温馨、家园、……

★“阴山下”,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显示了敕勒川的壮阔雄伟,体现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壮阔雄伟的赞美与自豪!自古以来就有“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匈奴哀歌。

语言自由,视野自由,思维自由,但这些自由的底色是豪壮。作者是以实来写虚的,在“阴山下”的环境中,写出一览无余,视野无遮栏,但更用天空和草原的组合来写,这样写的作用我们就感觉到既写出了草原的辽阔,更通过这种感觉写出了一种民族的豪放气势和自豪感。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的豪放气势和自豪感。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写天空之大,是为了表现敕勒川的辽阔的,体现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苍茫辽阔的赞美与自豪!

——比喻。以穹庐喻天空,形象的写出了天幕四垂的形象。作为汉人,一看到蒙古包就会想到的是狭小,不透气,不透光,为什么敕勒人却以穹庐设喻?——这个比喻其实真正的好处却正在于二者的不相像,帐篷的狭小密闭,都不符合天空的特点。

你能不能把“穹庐”换掉,重新做一个比喻,天似?(就近取譬)(清代诗话家吴乔倡导的“无理而妙”)

然而这个我们看来并不相像的喻体却恰恰体现了常年生活在开阔原野上的敕勒族对天空的亲近感,就会有一种家的感觉,而且是那么亲近,那么自然,天空不再那么遥远,不再那么高深,是一种触手可及的亲近感。这里也有敕勒族人民的豪壮感。

指导朗读:一种家的感觉,一切就是那么随意,一种触手可及的亲近感和归宿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草地的丰茂、牛羊的肥壮,为的是表现敕勒川的美丽富饶,体现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美丽富饶的赞美与自豪!

指导朗读:读出赞美与自豪的方法。

★色彩美——全诗无一色彩之词,却着以蓝、绿、白、黄等

色,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

4.教师小结:这首诗歌,通过三个画面,草原人对家乡大草原的壮阔雄伟、苍茫辽阔、美丽富饶,歌颂了悠闲富足恬静的美好生活,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感激、热爱、崇敬和膜拜之情。因为这是家。

5.学生体会,小组互读互听,学生读出亲近、温馨、家园的情感。

四、活动三:情感体验,感受意境

(好,大家作为草原人,体会到了家乡的辽阔,丰美,感受到了草原人发自内心的亲近和归属感。)

下面,我们穿越时空——

情境再现:相传公元546年,东魏王朝建立者高欢率大军围攻西魏重镇——玉璧,苦战五十余天,无功而返,士气沮丧。高欢为稳定军心,命令敕勒族大将斛(hú)律金给大家高唱了一首民族歌曲。这位年过六旬,两鬓斑白的老将肃然而立,用鲜卑语唱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他那苍劲悲壮、慷慨激昂的歌声,使在场的将士无不动容。

情境体验:假如你是敕勒族大将军斛(hú)律金,你怎样读这首民歌?

1.学生体会朗读,思考:如何读?

2.小组讨论,试读。

3.师生讨论:从诗歌的画面下手,来揣摩蕴含的情感。即:这些画面有何情感?

预设:应该读出一种悲壮、热爱、勇敢……

★“敕勒川,阴山下”。自古以来就有“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匈奴哀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