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敕勒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敕勒歌》教案设计

《敕勒歌》教案设计

《敕勒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敕勒歌》的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通过对《敕勒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诗歌背景介绍2.诗歌内容解析3.诗歌韵律分析4.诗歌意境欣赏5.课堂互动环节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敕勒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同时,向学生介绍《敕勒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诗歌背景介绍详细讲解《敕勒歌》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时代背景、民族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诗歌内容解析逐句解析《敕勒歌》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

同时,注重词语的解析,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词汇。

4.诗歌韵律分析分析《敕勒歌》的韵律特点,如押韵、平仄、节奏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同时,指导学生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

5.诗歌意境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敕勒歌》的意境美,如诗歌中的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

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6.课堂互动环节设计一些课堂互动环节,如分组讨论、诗歌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重点。

同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拓展知识面。

四、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敕勒歌》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诗歌朗诵比赛:评价学生的朗诵水平,检验学生对诗歌韵律的掌握。

4.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深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敕勒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敕勒歌》教案及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案及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敕勒歌》的创作背景和内容,欣赏其表现出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点。

2.通过诵读、音乐、图片等多种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家乡和大自然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1.了解《敕勒歌》的创作背景和内容。

2.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2.激发学生对家乡和大自然的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案和教学PPT。

2.学生准备彩笔、画纸等绘画工具,以及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敕勒歌》的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认真听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语言特点。

2.请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音和断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引导学生了解《敕勒歌》的创作背景和内容,欣赏其表现出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点。

4.请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二、深入研读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深入研读诗歌的每一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语言特点。

2.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研读成果,并针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3.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将诗歌中的文字转化为画面和情感,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4.请学生用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敕勒歌》,将诗歌的情感表达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资料查询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敕勒歌》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2.请学生收集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素材,尝试创作一首以家乡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敕勒歌》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学反思《<敕勒歌>教学反思》《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描绘了北方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展现了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在完成这堂课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之前,我设定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二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草原的辽阔与壮美;三是引导学生体会敕勒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课堂上的多种朗读形式,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分组朗读、个别朗读等,大部分学生能够较为流利地朗读这首诗,并且在课后的检查中,不少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背诵,这一目标基本达成。

在理解诗歌大意方面,我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故事、结合注释等方式,让学生对诗中的景象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

但在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对于一些词语的理解存在偏差,比如“穹庐”“风吹草低见牛羊”等,这说明我在讲解时还不够细致,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对于体会情感这一目标,我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草原之中,感受草原的广阔和美丽,以及讲述敕勒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试图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他们对草原的美景有了一定的感受,但对于敕勒族人民的情感体会还不够深刻,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提供足够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这个民族的了解不够深入。

二、教学方法的应用1、情境创设在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配上悠扬的音乐,试图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草原的情境中。

从课堂效果来看,这一方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但在后续的教学中,我没有能够持续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诗歌所描绘的世界里。

2、问题引导在讲解诗歌的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敕勒川在哪里?”“敕勒川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草原上有什么?”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这种问题引导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有时候我的问题过于琐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空间,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而没有真正地深入理解诗歌。

初中语文_敕勒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敕勒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敕勒歌》——北朝民歌一、教学课题:敕勒歌二、教学课型:新授课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有情感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草原的辽阔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尝试着写出自己心中的一首歌唱赞美校园的诗歌。

四、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草原的辽阔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尝试着写出自己心中的一首歌唱赞美校园的诗歌。

五、教学准备:课件展示六、教学过程:(一)课件展示:一组草原风光图片,播放音乐背景。

教师配乐朗诵,引领学生触景生情。

师:这几幅美丽的大草原图仿佛已经把我们带进敕勒川大草原的背景之中,我们有感情地来尝试朗读这首诗歌(展示课件)。

1、指导学生初读,感知诗歌大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播放录音、示范朗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听清字音、注意停顿,并轻声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展示评价、朗诵比赛学生交流:谈一谈你从诗歌中读出了哪些景物?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

(二)品读赏析重点句子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蒙古包,学生交流品读后的感受)生:草原的天空像蒙古包一样笼罩在草原的四面八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形容天高地阔的词语很多,诗人为什么要用“穹庐”这个词来比喻呢?“穹庐”是什么呢?生:“穹庐”是蒙古包,是草原牧民的家。

师:是啊!他们用自己的家来比喻草原,可见在他们心中草原就是他们的家园。

师: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辽阔的呢?学生讨论交流,畅谈感受。

2、天苍苍,野茫茫引导学生赏析:诗句如何表现草原的辽阔壮美?3、风吹草低见牛羊引导学生赏析:诗句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从诗歌中读出了诗人的骄傲、自豪、悠然自得的幸福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小结:这是一首草原牧民心中的诗,它抒发的是他们对自己的家乡,对草原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初中语文_敕勒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敕勒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敕勒歌》——北朝民歌一、教学课题:敕勒歌二、教学课型:新授课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有情感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草原的辽阔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尝试着写出自己心中的一首歌唱赞美校园的诗歌。

四、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草原的辽阔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尝试着写出自己心中的一首歌唱赞美校园的诗歌。

五、教学准备:课件展示六、教学过程:(一)课件展示:一组草原风光图片,播放音乐背景。

教师配乐朗诵,引领学生触景生情。

师:这几幅美丽的大草原图仿佛已经把我们带进敕勒川大草原的背景之中,我们有感情地来尝试朗读这首诗歌(展示课件)。

1、指导学生初读,感知诗歌大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播放录音、示范朗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听清字音、注意停顿,并轻声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展示评价、朗诵比赛学生交流:谈一谈你从诗歌中读出了哪些景物?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

(二)品读赏析重点句子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蒙古包,学生交流品读后的感受)生:草原的天空像蒙古包一样笼罩在草原的四面八方,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形容天高地阔的词语很多,诗人为什么要用“穹庐”这个词来比喻呢?“穹庐”是什么呢?生:“穹庐”是蒙古包,是草原牧民的家。

师:是啊!他们用自己的家来比喻草原,可见在他们心中草原就是他们的家园。

师: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辽阔的呢?学生讨论交流,畅谈感受。

2、天苍苍,野茫茫引导学生赏析:诗句如何表现草原的辽阔壮美?3、风吹草低见牛羊引导学生赏析:诗句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从诗歌中读出了诗人的骄傲、自豪、悠然自得的幸福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小结:这是一首草原牧民心中的诗,它抒发的是他们对自己的家乡,对草原生活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敕勒歌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学反思《敕勒歌》教学反思《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民歌,描绘了北方草原壮丽的风光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敕勒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同时,学生还能够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了诗歌的朗诵技巧。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我发现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包括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涵、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等。

同时,学生还能够学会运用诗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涵、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了欣赏诗歌的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学会了运用诗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我发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欣赏和创作诗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北方草原的壮丽风光和游牧民族的生活,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同时,学生还能够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的内涵、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北方草原的壮丽风光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我发现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得到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导入环节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北方草原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北方草原的壮丽风光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敕勒歌》教学反思(经典版)

《敕勒歌》教学反思(经典版)

《敕勒歌》教学反思本篇教学反思将回顾我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开展的《敕勒歌》教学实践。

我将就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同时提出改进计划和教学反思。

一、课程内容《敕勒歌》是一首古老的民歌,是我国古代民族英雄敕勒川的歌颂。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文本阅读、文学赏析、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通过学习《敕勒歌》,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民族文化的瑰宝,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方法1. 呈现背景:在教学中,我注重向学生介绍《敕勒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我会简要介绍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蒙古族的民族特点。

通过背景知识的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2. 文本解读:在阅读过程中,我采用逐段解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逐句理解并解读歌词。

我会解释一些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掌握歌词的基本意思。

同时,我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意象和主题。

3. 赏析和比较:为了增进学生对《敕勒歌》的理解和欣赏,我会与学生一起分析歌词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情感表达。

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与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通之处和差异。

三、学生表现在《敕勒歌》课程中,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文学素养。

他们对古老的民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赏析活动。

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逐渐理解了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意境和民族精神。

学生在文学鉴赏方面也有所提高。

通过比较分析,《敕勒歌》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加深了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他们能够分析歌词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情感表达,提出深入的思考和见解。

四、改进计划和教学反思尽管在《敕勒歌》课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我也认识到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

首先,我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通过引入更多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背景知识,我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把握《敕勒歌》所表达的民族精神和历史价值。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敕勒歌》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敕勒歌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敕勒歌》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熟练朗读《敕勒歌》,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朗读《敕勒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 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难点: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3. 讲解:对诗歌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让学生熟练朗读诗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背景和意义2. 重点词汇和句式3. 诗歌意境和艺术特色4. 朗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写一段描述家乡美景的短文。

答案示例: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

我的家乡位于这片美丽的草原。

每当夕阳西下,天空呈现出金黄色的余晖,草原上的牛羊悠闲地吃着草,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卷。

2. 课后反思: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敕勒歌》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课堂讨论、朗读指导等环节,使学生熟练掌握了《敕勒歌》的内容和意义。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意境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描绘大自然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敕勒歌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学反思摘要:一、引言二、敕勒歌的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情况分析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四、学生反馈与反思五、改进措施与建议六、总结正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授敕勒歌这首古诗时,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让我认识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应用。

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反思。

一、引言敕勒歌是一首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诗,通过对这首诗的教学,我希望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提升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下面我将进行分析。

二、敕勒歌的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情况分析1.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敕勒歌的基本内容,了解诗歌背景和历史意义;(2)通过分析诗歌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2.实际教学情况:(1)在讲解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时,学生兴趣较高,积极参与讨论;(2)分析诗歌意境时,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兴趣,但部分学生显得较为被动;(3)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们的回答和建议表现出一定的思考和见解。

三、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1.亮点:(1)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背景和意境,激发学生兴趣;(2)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3)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课堂活跃度。

2.不足:(1)在讲解诗歌意境时,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表现出迷茫;(2)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兴趣不高;(3)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小结和反馈环节略显仓促。

四、学生反馈与反思1.学生反馈:(1)多数学生表示,通过这次教学,对古诗文产生了浓厚兴趣;(2)部分学生希望在课堂中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参与度;(3)少数学生表示,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仍有困惑,需要进一步巩固。

2.反思:(1)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2)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敕勒歌》。

该诗是一首北朝民歌,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草原的壮丽景色。

教学时,应着重讲解诗文的内容、背景,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敕勒歌》的历史背景和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以及诗歌意境的体会。

2.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解读,语言特色的分析,以及文学价值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敕勒川、阴山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内容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语言特色分析: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4.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美、意象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敕勒歌》。

2. 分段板书诗歌内容,突出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 板书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概括《敕勒歌》的内容和意境。

3. 请学生谈谈对《敕勒歌》的欣赏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内容讲解1. 敕勒川、阴山的历史地理背景:敕勒川是指今天的内蒙古地区,阴山则是位于内蒙古的一座山脉。

讲解时要结合地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敕勒川、阴山的地理位置。

2.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诗歌通过描绘天空、草原、骏马、羊群等自然景象,表现了敕勒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敕勒歌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学反思

反思法: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措施和建议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教学秩序和效果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05
教学反思与总结
成功经验总结
学生参与度高,互动性强
教学内容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课堂互动增加: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效果评估: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汇报人:
感谢观看
04
教学效果与评估
学生掌握情况分析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诗歌情感表达的把握程度
学生对诗歌语言特点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受能力
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课堂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教学效果
测验法:通过测验或考试的方式,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掌握《敕勒歌》的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敕勒歌教学反思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教学内容与目标
03

《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

《敕勒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敕勒歌》,主要围绕诗歌内容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2. 诗歌的朗读与解析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分析4. 诗歌意境的体会与表达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敕勒歌》的背景及作者,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草原的壮美,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诗歌意境的体会。

2.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与解析,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大草原的壮美,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敕勒歌》的背景及作者,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内容。

3.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感受诗歌韵律美。

4.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意境,探讨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敕勒歌》2. 作者:佚名3. 诗歌背景:北朝民歌4. 教学重点:朗读与解析、修辞手法分析5.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体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敕勒歌》。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结合诗歌内容,描绘诗中的画面。

2. 答案:(1)熟读并背诵《敕勒歌》。

(2)示例:比喻、拟人、对偶等。

(3)示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北朝民歌,了解其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敕勒歌》教学反思8篇

《敕勒歌》教学反思8篇

《敕勒歌》教学反思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敕勒歌》教学反思8篇《敕勒歌》教学反思篇1结课时,看到学生脸上那一缕庄严肃穆的神情,我知道,这堂课是成功的。

敕勒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敕勒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敕勒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反思:本堂课下来,个人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目标1,学生基本达成,但教学目标2学生仍停留在文字表面,始终没有进入到这首民歌中来,没能体会到它的意境。

究其原因:1.高估了班级学生的学情;2.没有利用好图片资源、音频资源,学生没有直观感受到大草原的特色。

3.自身思维的局限性,不够开放。

路还很长,吸取教训,再接再厉吧。

通过这堂课,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的本质,的确是生命唤醒生命啊!我在台下竖起耳朵听着赵老师教诗词,我想起了我大学的时候,清晨在图书馆天台背诵唐诗宋词三百首的时光,那时的我是那么快乐和自在,光是吟咏诗词、光是想象诗中的一切,就令我内心感到充实和幸福。

1。

《敕勒歌》教案(精选

《敕勒歌》教案(精选

《敕勒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敕勒歌》。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诵、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文章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敕勒歌》,感受其韵律美。

2.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北朝时期敕勒人的游牧生活。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诵、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

难点:课文主题探讨,理解敕勒人的游牧生活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2. 课文朗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4. 课文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课文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了解北朝时期敕勒人的游牧生活,探讨课文主题。

6.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敕勒歌》2. 生字词:勒、瀚、阑、起诉、腾格里、穹庐、苍苍、茫茫、见牛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课文主题:描绘北朝时期敕勒人的游牧生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示例:课文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的辽阔景象。

2. 课后阅读:阅读其他描绘大自然的古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了解了敕勒人的游牧生活。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如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课文《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初中课文《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初中课文《敕勒歌》教案及反思【教材分析】《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

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

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

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前预习】1.熟练朗读敕勒歌。

2.了解关于《敕勒歌》相关知识。

3.初步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共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问题”【教学目标】1.读准读顺,有感情地诵读与背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

2.吟诵想象,探讨理解,赏析诗歌通过意象所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合作探究,揣摩分析,体会敕勒人的对家乡大草原炽热的情怀,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品析诗歌的艺术美,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读准读顺,有感情地诵读与背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

2.吟诵想象,探讨理解,赏析诗歌通过意象所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揣摩分析,体会敕勒人的对家乡大草原炽热的情怀,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品析诗歌的艺术美,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评价任务】1.反复诵读,读准、读顺作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2.吟诵想象,揣摩探究,赏析感受诗歌通过意象所展现的“景”、“情”、“境”。

3.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达成各项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走近《敕勒歌》1.听歌赏景,激情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学生边听边看,感受草原的壮美。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敕勒歌》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敕勒歌》是北朝敕勒族的民歌。

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

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

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草原风貌,赞美了敕勒族人的美好生活。

【课前预习】1.诵读。

2.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关于《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相关知识。

3.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课程标准】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1.读准读顺,有感情地诵读,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

2.运用体验式活动设计,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准读顺,有感情地诵读与背诵,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体验式活动设计,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学习目标】通过诵读和体验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首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敕勒歌》。

这首民歌自问世以来,好评如潮,金代著名诗评家元好问就曾经在《诗评《敕勒歌》》一诗中赞道: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这首民歌不仅传遍大江南北,而且从古至今,仅仅27个字的敕勒族的民歌,一直传唱,经久不衰,为什么寥寥数字会有如此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寻她的独特魅力。

(板书课题)二、活动一:本真体验,赏析意象角色体验:作为第一次见到草原的人,你怎样读这首民歌?(通过课前的了解,我们班有很多的同学都去过草原,咱们找一位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一起开始我们的草原之旅,好不好?读一读这首民歌,好不好?)1.学生体会朗读,思考:如何读?2.小组讨论,试读。

3.师生讨论。

预设:应该读出一种新奇、惊异、惊奇、旷达、惊喜……预设:★我看到了:阴山、天空、草地、牛羊等。

特点:天空苍苍,草地茫茫、茂盛,牛羊肥壮。

★我还能想象得到:有一座座蒙古包、骑马放牧的人们。

追问:为什么看到这些景物(意象)会新奇、会惊异、会惊奇、会惊喜?学生思考简单交流,然后积极举手发言,教师评价肯定。

预设:看到了阴山、天空、草地、牛羊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景物不同。

特点:天空苍苍,草地茫茫、茂盛,牛羊肥壮。

这种种的不同聚在一起,让我们——这些草原之外的人感到了惊异、惊奇、不同、新奇、旷达。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这首诗。

★指导朗读:读出辽阔之感和惊诧,读出诧异和惊喜(第一次看到天地之间如此辽阔,对于没有来过草原的人,充满了新奇)。

读出辽阔之感。

4.学生体会朗读,读出惊喜、惊异、惊讶,辽阔,小组互读互听。

二、活动二:角色体验,品味换成想象或欣赏更搭配画面情感体验:假如你是草原人,你怎样读这首民歌?(角色换位)1.学生体会朗读,思考:如何读?2.小组讨论,试读。

3.师生讨论:从诗歌的画面下手,来揣摩蕴含的情感。

即:这些画面有何情感?预设:应该读出一种熟悉、亲切、温馨、家园、……★“阴山下”,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显示了敕勒川的壮阔雄伟,体现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壮阔雄伟的赞美与自豪!自古以来就有“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匈奴哀歌。

语言自由,视野自由,思维自由,但这些自由的底色是豪壮。

作者是以实来写虚的,在“阴山下”的环境中,写出一览无余,视野无遮栏,但更用天空和草原的组合来写,这样写的作用我们就感觉到既写出了草原的辽阔,更通过这种感觉写出了一种民族的豪放气势和自豪感。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的豪放气势和自豪感。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写天空之大,是为了表现敕勒川的辽阔的,体现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苍茫辽阔的赞美与自豪!——比喻。

以穹庐喻天空,形象的写出了天幕四垂的形象。

作为汉人,一看到蒙古包就会想到的是狭小,不透气,不透光,为什么敕勒人却以穹庐设喻?——这个比喻其实真正的好处却正在于二者的不相像,帐篷的狭小密闭,都不符合天空的特点。

你能不能把“穹庐”换掉,重新做一个比喻,天似?(就近取譬)(清代诗话家吴乔倡导的“无理而妙”)然而这个我们看来并不相像的喻体却恰恰体现了常年生活在开阔原野上的敕勒族对天空的亲近感,就会有一种家的感觉,而且是那么亲近,那么自然,天空不再那么遥远,不再那么高深,是一种触手可及的亲近感。

这里也有敕勒族人民的豪壮感。

指导朗读:一种家的感觉,一切就是那么随意,一种触手可及的亲近感和归宿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草地的丰茂、牛羊的肥壮,为的是表现敕勒川的美丽富饶,体现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美丽富饶的赞美与自豪!指导朗读:读出赞美与自豪的方法。

★色彩美——全诗无一色彩之词,却着以蓝、绿、白、黄等色,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

4.教师小结:这首诗歌,通过三个画面,草原人对家乡大草原的壮阔雄伟、苍茫辽阔、美丽富饶,歌颂了悠闲富足恬静的美好生活,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感激、热爱、崇敬和膜拜之情。

因为这是家。

5.学生体会,小组互读互听,学生读出亲近、温馨、家园的情感。

四、活动三:情感体验,感受意境(好,大家作为草原人,体会到了家乡的辽阔,丰美,感受到了草原人发自内心的亲近和归属感。

)下面,我们穿越时空——情境再现:相传公元546年,东魏王朝建立者高欢率大军围攻西魏重镇——玉璧,苦战五十余天,无功而返,士气沮丧。

高欢为稳定军心,命令敕勒族大将斛(hú)律金给大家高唱了一首民族歌曲。

这位年过六旬,两鬓斑白的老将肃然而立,用鲜卑语唱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他那苍劲悲壮、慷慨激昂的歌声,使在场的将士无不动容。

情境体验:假如你是敕勒族大将军斛(hú)律金,你怎样读这首民歌?1.学生体会朗读,思考:如何读?2.小组讨论,试读。

3.师生讨论:从诗歌的画面下手,来揣摩蕴含的情感。

即:这些画面有何情感?预设:应该读出一种悲壮、热爱、勇敢……★“敕勒川,阴山下”。

自古以来就有“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匈奴哀歌。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吹/草低/露/牛羊。

采用欲露故藏的手法,达到“以小见大,以有限见无限”的效果。

所谓“景愈藏,境愈大”,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把结尾一句换成“露牛羊”,这样的意思虽相同,但失之太露,缺乏风致和神采,形象也大为逊色了。

★“天苍苍,野茫茫”,字面上是天和野,实际上是天和地。

野就是天底下的地。

空间巨大,高远,一望无际,天地之间空无一物。

苍苍茫茫,就是上下前后,都是一样,没有变化,单一,单调,令人联想到荒凉、荒野、荒漠、荒沙、荒原、荒草、蛮荒、洪荒……总之是没有生命的痕迹。

但最后一句,恰恰是生命的发现,生活的悠然自得。

这不仅是牛羊生活的自在,而且是与牛羊联系在一起的牧人生活的惬意。

——生命宁静地存在着,只是被遮蔽了,这种遮蔽,正说明草原之美。

这时才发现,这是一个赞美自己家园的草原人,唱出的一首草原赞歌,显示出一种虽不需要经心、信手拈来但发自内心。

诗歌的这种空白,确实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奇效。

★看着这样的场景,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才是真正的最舒服最惬意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诗人理想的生活,这正是敕勒族人民的理想生活,这是我们族人不会、不愿、不能,绝不能容许别人来剥夺侵略的生活。

当粗犷悠扬的歌声从主帅的帷幕传到军中各营的时候,士兵立即跟着合唱起来,军心大振。

这可能也就是这首诗能鼓舞人们战斗的原因,为了同一个生活的美好的梦想而奋战。

这让我想起抗战时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完全是异曲同工。

4.提读学生,指导辅助。

5.学生体会,小组互读互听,学生读出悲壮、不舍、勇气、热爱的情感。

五、活动四:情境体验,想象创作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穿越回来,大家仍然呆在时空之中。

在辽阔的草原之上,你离开了古战场,你看到了什么——播放腾格尔演唱的《敕勒川》。

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敕勒川的独特的景物,之后品读诗歌,组内讨论探究,品味感受敕勒歌的意境。

学生片段写作。

小结:我们可以放开思维去想象串想这首诗歌了,在那辽阔的草原上,在那绿色的草原上,在那一望无际的白云下,在那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蓝天下,有着这样的一群牛羊,慢慢悠悠的,自由自在的,或者悠闲的吃着青草,或者抬头看着远处,或者一声仰天长哞,那些小牛追逐嬉闹,撒着欢儿……六、活动五:融彻体验,增强感受此时,大家在如此美景之中,是不是有一种?唱或者?读的冲动啊。

不追求音调,但求你用声音表现出敕勒族人对于自己生活、自己家园的满足,回荡起自己家乡的乡音乡情即可,可唱,可读。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反复诵读、立足不同角色、不同的情境体验,我们欣赏了《敕勒歌》所描绘的悠闲富足、辽远壮丽的美景,体会到了敕勒人对家乡大草原炽热的情怀,感受了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和民歌的艺术美!七、布置作业写作练习:请已今天所学的方法完成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片段描写。

《敕勒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存在的障碍、学生差异。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是中年级段诗歌教学的目标。

虽然三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能够通过诗句去想象画面、体会情感,但我的学生生活在平原地区,难以感受辽阔草原的辽阔之美,所以理解上存在一定障碍。

而且这首诗歌虽然诗句短而少,但其中有些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敕勒歌》效果分析《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歌,本节教案我精心组织,认真搜集资料,经过多次思考,最后制定了本教学设计及配套课件。

课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既有成功,也有不足。

一、成功的地方1、导入设计较好,我由金代著名诗评家元好问的《诗评《敕勒歌》》:“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引入新课,学生从画面上先感受草原的辽阔壮丽,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快速走进课文。

2、拓展较好。

由敕勒人热爱自己的家园,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此,我设计“家乡园”图片展,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家乡的风景。

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3、问题设计合理。

关于诗歌中为什么选穹庐比喻天空,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介绍敕勒族的特点,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很好的理解了这个问题。

二、失败的地方1、朗读环节,学生读的太少,虽然进行了指导,但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大部分学生掌握朗读技巧之后,我应再设计一个环节,让男女生PK朗读比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