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水循环教案

初中地理水循环教案

初中地理水循环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掌握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利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2)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和地图。

2. 实验器材(如水盆、杯子、土等)。

3. 相关案例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实验演示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

2. 讲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如水源补给、河流径流、土壤水分等。

3. 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如城市化、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一些案例和资料,让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负面影响。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水循环的意义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总结水循环的概念、地理意义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水循环的实际情况。

2. 开展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水循环的概念、地理意义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小班《水循环》教案

小班《水循环》教案

小班《水循环》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能够通过图示和简单语言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3.能够表演角色扮演,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4.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水的物理性质。

3.角色扮演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PPT演示课件。

2.模拟水循环的道具:水、锅、容器、蒸发器、冷凝器、塑料袋等。

3.角色扮演的服装和道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水循环现象,如水壶里的水开始沸腾,然后水蒸气从水壶中升起,冷凝在窗户玻璃上形成水滴等。

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

2.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15分钟)通过PPT演示课件向学生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从地表水的蒸发、云的形成、降雨到地下水和河流的循环等方面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

3.水的物理性质(15分钟)通过实验和示意图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水的物理性质,如水的密度、凝固点和沸点等。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水的物理性质与水循环的关系。

4.角色扮演模拟水循环的过程(30分钟)分为蒸发器、云、降雨、地下水和河流等角色,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蒸发器的学生用锅加热水让水蒸发,云的学生用蒸发器中冒出的水蒸气将塑料袋蒸气蒙上形成云,降雨的学生用注射器将水滴洒向地面,地下水的学生用水杯模拟地下水过程,河流的学生用容器装满水并用手指表示河流的流动。

5.总结与展示(15分钟)请学生根据角色扮演的过程,分别描述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并通过图示的方式展示出整个水循环的过程。

六、课后延伸:1.带孩子去实地观察水循环现象,如去湖边观察水的蒸发和降雨等。

2.给孩子提供绘本和科普读物,深入了解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3.让孩子设计自己的实验观察,验证水的蒸发、凝固和沸腾等现象。

七、教学反思: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水循环的过程,加深对水循环概念的理解。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水循环 幼儿园科学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水循环 幼儿园科学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水循环一、实验主题本次实验的主题是水循环。

通过观察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让幼儿初步了解水的循环原理和重要性。

二、实验目的1. 启发幼儿对水循环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水的变化和循环过程;2. 培养幼儿观察、感知和实验探究的能力;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关注水资源的重要性。

三、实验材料1. 瓶装水;2. 碗;3. 小盆;4. 保鲜膜;5. 勺子。

四、实验过程1. 将瓶装水倒入碗中,模拟水蒸发的过程。

2. 在碗的上方覆盖保鲜膜,用勺子将保鲜膜轻轻拨开,观察并记录下水滴在保鲜膜上的现象。

3. 将碗放入小盆中,盖好盖子,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下小盆内的现象。

五、实验观察1. 水蒸发:幼儿可以观察到碗中的水慢慢变少,直至全部蒸发掉;2. 凝结:在保鲜膜上会出现水滴,幼儿可以用手指轻轻触摸水滴,感受到水滴的凉意;3. 沉淀:在小盆底部会有水滴凝结成水珠。

六、实验讨论1.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碗中的水会慢慢消失?水蒸发后会变成什么?2.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保鲜膜上会出现水滴?这些水滴是从哪里来的?3.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盆底部会有水珠?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七、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幼儿们初步了解了水的循环过程。

水在自然界中会蒸发成水蒸气,然后凝结成水滴,最终沉淀成水珠。

这个过程就是水的循环。

幼儿们在实验中不仅观察到了水的不同状态,还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化了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八、拓展延伸1. 教师可在实验后向幼儿展示有关水循环的图片或视频,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水循环过程;2. 教师可指导幼儿观察家庭中其他地方的水循环现象,如浇花后的水蒸发和地面上的水珠等;3. 教师还可带领幼儿前往学校周边的湖泊或河流,观察和探究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通过本次实验,幼儿在动手实验和讨论中,不仅学会了水循环的过程,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进一步启发了幼儿对于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深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也促进了幼儿们对于环保和水资源的重视,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注入了积极的能量。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案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案

高中地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2.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能运用水循环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概念及意义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 水循环过程及示意图5. 实际问题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2. 教学难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和实际问题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水循环示意图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导入关于水循环的学习。

2. 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及意义:简要介绍水循环的定义,阐述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3. 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列举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蒸发、降水、径流等,并解释各环节的作用。

4. 讲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文、地貌等。

5. 展示水循环过程及示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6. 实际问题分析:选取一些与水循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城市水资源利用、流域治理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水循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8.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9.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关于水循环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水循环在不同地区的特点1. 引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这一节课,我们将探讨水循环在不同地区的特点。

2. 讲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都会对水循环产生影响。

水循环科普课教案

水循环科普课教案

水循环科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定义和组成部分;2.掌握水循环过程中的各种现象;3.能够描述水循环的流程和作用;4.了解水循环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定义和组成部分;2.水循环的流程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掌握水循环的流程;2.了解水循环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学投影仪;2.物理模型;3.PPT教学课件;4.实物实验装置。

五、教学过程:1.开始阶段(10分钟)(1)出示PPT课件,介绍课程主题和教学目的;(2)引入水循环的基本概念。

2.主体阶段(40分钟)(1)介绍水循环的定义和组成部分,讲解水循环的概念、构成和作用;(2)展示物理模型,模拟水循环流程,讲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机理,引导学生认识水循环的重要性;(3)进行实物实验,观察和记录水循环的过程和现象,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水循环的运行机制和特点;(4)讲解水循环的应用,例如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影响生态环境的情况,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实际应用场景。

3.总结阶段(10分钟)(1)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水循环的认识和理解;(2)展现学生的实验成果,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水循环的认知和体会;(3)总结水循环与生态平衡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水循环与环境保护和人类生存相关的意义。

六、教学评估:通过教师的板书、学生的答题等,评估学生掌握水循环的知识点和认识水循环的能力。

七、教学扩展:1.分组进行水循环的实地采集工作,针对本地的生态环境,探究水循环机制;2.参观当地的水厂、水利工程等,了解水循环在实践中的应用;3.撰写水循环的小论文,探究水循环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关系。

小班《水循环》教案

小班《水循环》教案

小班《水循环》教案教案:小班《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能力目标:观察和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水循环过程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水槽、水、玻璃杯、沙尘模型等。

2.教材准备:小班《水循环》教材。

四、教学过程:Step 1 自然情境营造(5分钟)1.准备一个水槽,里面加满水。

2.把有机玻璃片放在水上,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湖或大海。

Step 2 大脑风暴(10分钟)1.让学生谈一谈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降雨的情景,引出水循环的概念。

2.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水循环的问题,如“为什么会有降雨?”“降雨水从哪来的?”等。

Step 3 学习新知(15分钟)1.引导学生打开教材的第一页,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给学生展示图片或模型,用简单的语言解释降雨、蒸发、云、积云、雨等术语。

3.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教材,注重语音、语调的模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Step 4 观察实验(15分钟)1.把一个玻璃杯里倒满水,放在太阳下暴晒一段时间。

2.让学生观察,描述玻璃杯内水面是否有变化,解释水循环中的蒸发过程。

3.提问学生:“蒸发的水去到哪里了?”引出云的概念。

Step 5 手工制作云(20分钟)1.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张白纸,让他们撕成云朵的形状。

2.让学生用手捏一捏纸云,观察有没有水滴从纸上滴落下来,引出降雨的概念。

3.引导学生想象雨水从云中落下来形成雨,让他们用画笔沾水在纸上画雨滴的形状,可以添加一些颜料使画面更丰富。

Step 6 小结(10分钟)1.与学生一起复习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强调蒸发、降雨和云的作用。

2.通过问题回答巩固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如“什么是水循环?”“蒸发的水去到哪里了?”等。

五、课堂延伸:1.天气观察:教室内有窗户的话,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提问他们觉得今天会不会有雨,为什么。

《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教案《水循环》教案《水循环》教案篇1一、说教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

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泼的因素之一。

《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p 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有比拟全面的理解。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说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根本原理和根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使学生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互相转化规律,理解水资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

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才能目的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根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根本概念、原理分析^p 评价地理问题。

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德育目的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互相转化及其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根底,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性质的前提。

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难点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互相转化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这些内容和各地的气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关系亲密,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理解不多,就给学习带来了难度。

四、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表达。

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考虑问题的空间,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理论才能。

《水循环》教案(精选4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4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4篇)《水循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通过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和地理相关的古诗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之后引用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置悬念“黄河的水真的回不来了么”来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

【问题】(1)什么是水循环?(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都有哪些?水循环类型可以总结为哪些?【学生回答】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2.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教师播放水循环动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海陆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思考海陆间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与海陆间的循环相比,海上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呢?【学生回答】水循环的过程:海洋表面的水被蒸发上升到空中,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一部分下渗到地下,汇成地下径流,另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二者最后汇集到海洋,形成海陆大循环。

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海上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和降水;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教师总结】水循环最基本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其中海陆间循环是参与环节最多的,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多的。

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教案本次教学是关于水循环的课程,重点主要针对学生们能够深入的了解水循环的各个细节,以及把握水循环的内容,最终能够延伸出新的见解。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弄清水循环的各个环节;2.掌握水循环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作用;3.了解水循环中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作用;4.深入了解水循环对人类和环境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器材:水循环图片、元素水模型、水循环实验套装、电脑、投影仪2.教学材料:《水循环》课件、课文四、教学步骤第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用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们了解水循环的大致过程和概念;2.开展破冰活动,让学生就水循环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复习和巩固1.让学生复习课前所学的文献,巩固水循环概念;2.让学生观察水循环实物模型,巩固水循环各个环节;3.用讲解和实物模型加深学生对水循环的理解。

第三步:开展投影仪活动1.用投影仪展示水循环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记忆水循环的过程;2.分组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们深入理解水循环概念。

第四步:开展实验活动1.用水循环实验套装,让学生体验节点变化;2.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触摸实物,深入理解水循环。

第五步:拓展思维1.让学生就水循环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分析出水循环的影响;2.让学生分析出人类在水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全球水循环的重要性。

第六步:总结本节课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让学生就水循环问题进行自由探讨;3.开展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重点放在了学生对水循环的把握上,也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和讨论,深入理解水循环中的各个环节。

在教学中,我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此外,我也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以便他们能够深入的了解水循环,达到整个本次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循环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循环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循环知识目标1.了解水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2.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包括地表水的蒸发、降水、渗透、流动等;3.理解水循环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掌握基本的水保护和节水知识。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展示板、海报等教学辅助工具;3.游戏或实验室等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约法三章:班级的校规由小朋友们讨论和确定,且必须遵守。

2.观察一幅水循环的图片,让小朋友们讨论这个过程叫什么名字,有哪些环节等。

授课(30分钟)水存在于不同的形态1.准备一张大海报,让小朋友们一起来认识水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液态、固态、气态),并带动引导宝宝们思考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通过展示板来帮助孩子理解水分子与其他物质的密度差异。

水的循环过程1.利用PPT演示水的循环过程,包括水分子从地表水(如河流、湖泊等)蒸发转变成蒸气、水蒸气上升形成云层、云层中的水滴堆积凝结成为雨水,雨水降到地面上,并通过渗透、流动等方式重新进入地表水的循环过程。

2.带领小朋友用大面积的墨迹笔涂画表示流入小溪,一遍一遍地涂画,让孩子们感受到水流动的过程。

3.利用实验展示水的渗透性,将水倒入杯子中,将毛巾覆盖在杯子上并在杯子外面放上重物,观察在杯子中的水分子被毛巾吸收的过程。

水循环的重要性及节水1.让小朋友们辨认供水渠道和自来水的区别,并进行分类;2.引导小朋友们讨论水资源的紧缺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方法;3.带领小朋友制作环保标识,提倡绿色节水、防止浪费用水等的行为。

练习(15分钟)1.写出水的不同形态的名称并解释;2.回忆并用图形描述水循环的过程;3.分类不同的供水渠道,并给出保护水资源的几种方法。

总结(10分钟)1.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2.导入下一节内容的教学。

总结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大班的小学生,针对水的循环过程进行讲解,提高小朋友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水的循环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水的循环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水的循环一、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水会变成蒸气蒸发到空气中,又以雨、雪等形式回到地面的过程,理解水的循环原理。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活动准备:1.幼儿实验用的开水、小瓷片、记录表A、B。

2.配套课件。

三、活动过程:(一)设置悬念,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一杯开水,问:“这是一杯什么?”(开水)“它有什么特点?”(有热气)2.教师用一块小瓷片盖住杯口,问:“现在如果将这杯开水放在地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将开水杯放在地上,并神秘地告诉幼儿:“快看!小瓷片要搬家了!”3.引导幼儿观察:小瓷片怎样了?(跳起来了)小瓷片为什么会跳起来?杯子里是什么?小瓷片上出现了什么?水变成了什么?(蒸气)4.教师总结:水变成了蒸气,升到空中去了。

(二)水到哪里去了?1.教师提问:那么水到哪儿去了?(幼儿自由回答)请你们想一想,如果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放进冰箱里,结果会怎么样?(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冷水也变成了冰块,而水跑到了冰块里面去了。

2.教师提问:这些水会一直呆在冰箱里吗?(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水也不会一直呆在冰箱里。

如果春天来了,冰箱一停电,里面的冰块就融化了,变成了水。

如果是冬天来了,天气很冷,水就变成了冰块。

3.教师提问:我们刚才看到的热气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水变成了蒸气升到了空中,遇到冷空气又变成了雨落下来。

有时候冬天里我们还能看到雪花呢!4.教师提问:“刚才那个小瓷片怎么会跳起来了?”教师总结:是杯子里的水蒸气遇到外面的冷空气变成了雨落到小瓷片上,小瓷片很轻,所以就跳起来了。

5.教师提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水蒸气升到空中后遇冷变成了云,云里面装不下就下雨了。

雨有时候下得多有时候下得少,大部分雨水流进了大海里,少部分雨水流到了河里和江里。

然后水又从江河流入大海,再由大海蒸发到空中,形成了水的循环。

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2. 理解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 难点:水循环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2. 新课呈现
(1)讲解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2)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如维持生态平衡、提供淡水资源等。

3. 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 课后作业
让学生绘制一幅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并标注各个环节。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尝试画水循环图。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个小组合作活动确立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知识的思想。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去解释现象形成概念。

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现阶段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相对小学阶段明显提高,但是逻辑思维不强、综合概括能力不高。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根、茎的结构及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等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同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具体过程及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不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实验展示学习目标小组代表课前准备实验。

组长带领组员观察桌面装置,写下实验现象。

提出自己的猜测来解释现象。

活动2【活动】探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径实验:观察红墨水在芹菜中的运输路径。

引导学生通过横切和纵切等多种方式来观察红墨水走向。

学生展示过后出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路径图。

给出植物蒸腾作用概念。

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水分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过程。

并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水分的运输路径。

小组讨论解释课前实验出现的现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腾作用。

活动3【活动】蒸腾作用的意义1.视频资料:为什么树荫底下温度更低而湿度更高呢?2.介绍杏仁桉树;100多米高的树,水是如何运送到叶片上的呢?参照课本113页的内容,试着解释这些现象,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蒸腾拉力学生较难得出的点,适当点拨。

小班《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

小班《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

小班《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小班《水循环》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关注水的作用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密切,帮幼儿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培养幼儿争做节水小卫士的愿望,并能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3.自己动手设计一副节水标志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重点难点1.认识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重点)2.知道水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起到的作用(。

重点)3.发挥想像力设计节水标志。

“(难点)活动准备1.沙漠挂图干涸的'泥土和小朋友正常用水挂图2.国家节水标志和北京节水标志3.正在滴水的自来水管活动过程1.引题:(1)小朋友们如果你口渴了首先想到了什么?(2)身上脏了怎么办(3)你见过哪里有水(4)杯子放水、油、醋、颜料,观察并品尝知道水是无色无透明的液体。

2.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用途?幼儿讨论总结(1)日常生活用水(2)动植物用水(3)工厂用水3.讨论:看见有人不爱惜水你会怎么做?4.结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中国有十三忆人口,那将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5.有人预言“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结合国家节水标志和北京城市节约用水标志设计一幅节水标志。

幼儿操作。

6.交流与点评。

设计背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孩子们有玩水、浪费水的现象。

他们的节水的意识还很薄弱,不知道怎样合理的利用水。

在创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要让孩子了解水资源的宝贵,激起他们的节水意识,并且引导孩子们将节约用水付诸于行动,让幼儿了解水与人类、水与自然的关系极为重要。

认识国家节水标志和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标志。

小班《水循环》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水的特点及水的用途;2.让幼儿萌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3.让幼儿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难点:会制作环保标志。

活动准备:纯净水、盐、PPT图片、音乐、一次性塑料杯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水循环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水循环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水的循环过程,认识水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其保护环境、珍爱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明白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其观察和思考能力。

2. 难点:引导幼儿从实验中总结规律,理解水的循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1. 实验物品:玻璃瓶、烧杯、植物、水、太阳灯,幼儿园教师应确保实验物品的安全性。

2. 实验环境:教室或实验室,需要有充足的自然光照射。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要进行的实验内容——水的循环。

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水的来源和去向,呈现问题:“水一直在哪里?”,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实验操作- 第一步:准备水和玻璃瓶,让幼儿观察瓶内的水珠,了解水在瓶内的状态。

- 第二步:将瓶口盖上,放到太阳光下,观察一段时间后,让幼儿发现瓶内壁上的水滴。

- 第三步: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瓶内的情况,提出问题:“为什么瓶内会出现水滴?”- 第四步:将瓶子横放,观察水滴是否会消失。

- 第五步:将水滴变成水汽,老师解释水的循环过程,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水的蒸发、凝结、降水等现象。

3.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让幼儿总结水循环的过程,理解水的存在形式和水循环的规律。

五、教学反思本节实验通过直观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幼儿了解和体验水的循环过程,提高他们对水的重要性和珍贵性的认识。

也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在实验中,老师应注重引导与启发,让幼儿在实验中获得知识、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水循环的理解,扩展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和环保观念。

七、教学资源老师需要准备有关水循环的故事书籍、水资源图片、环保意识宣传资料等。

《水循环的过程》教案

《水循环的过程》教案

《水循环的过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循环的定义、意义及其基本过程;(2)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作用;(3)认识水循环在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循环的各个环节;(2)运用模型、图示等工具,演示水循环的过程;(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水循环对地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2)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3)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定义及其基本过程;(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作用;(3)水循环在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水循环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2)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的具体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水循环的相关知识;(2)准备教学课件、模型、图示等教学资源;(3)设计教学活动和探究实验。

2. 学生准备:(1)预习水循环的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水循环的图像;(2)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的意义和作用;(3)激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2)学生结合课件,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3)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1)讲解水循环的定义及其意义;(2)详细介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及其作用;(3)分析水循环在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中的重要性。

4. 探究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循环的环节;(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探究心得;(3)教师点评实验,总结水循环的特点。

5.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对地球的影响;(2)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讨论,总结水循环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其主要环节;2. 思考水循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得出水循环的定义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播放水循环动画,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学习乐趣。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分析综合法等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出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指出诗中的错误,请学生跟着我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一起来找出错误的原因。

新课讲授
板书
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自学探究:阅读课本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圈层?2.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3.水循环的类型有哪些?
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讲解:
请学生阅读后讨论⋯⋯
师:请同学们帮忙老师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师:对了,水循环就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

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了水循环的定义。

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
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板书
一、水循环的定义
师:我们继续看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二个问题: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师:对了,水循环就是分别在这些领域发生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水循环分为三种类型,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哪三种吗?
生: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板书
二、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大循环
2.陆地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预习了,现在老师将给大家演示这三种循环分别是怎么进行的。

综合分析:通过三组动画分别演示各种水循环的演变过程。

第一组:海陆间大循环
师:海陆间大循环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这运动的具体过程是:海洋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

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第二组:陆地内循环
师:陆地内循环就是在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发生的一种循环运动。

降落到大路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路上,这就是陆地内循环。

由陆地内循环运动而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

第三组:海上内循环
师:海上内循环就是在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发生的一种循环运动。

海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落到海面的过程。

师:三种水循环运动过程都跟同学们解释过了,不知道同学们掌握得如何,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记忆,老师将这三种水循环运动模式整理成表格,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表格。

水循环的类
发生空间循环过程及环节特点

师:正是生生不息的水循环给地球和人类带来了生机,同时人类活动也在时时影响着水循环。

教材的活动题给我们列举了两个例子,补充资料:20 世纪90 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其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但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是黄河沿河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造成的。

它对下游依靠黄河供水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断流给沿岸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

目前我国对黄河断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开发与使用数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地区的合理调配;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库)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等,
目前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承转:上面两个事例都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不良影响,你们有没有发现主要是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生: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师:对!我们可以看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必然对水循环产生不合理的影响,那么,人类能否通过改变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促进水循环的形成呢?能不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人类可通过人工催云、人工降雨改变降水这一环节。

还可以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改变地表径流。

师:譬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还可以通过补充地下水、植树造林、改变地下径流等。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水循环原理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视频1:“滚滚长江东逝水” )
师:长江水属于水循环中哪一个环节?
生:地表径流。

师:它为什么能源源不断地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
生:因为不断地有降水补充。

师:正因为不断进行的水循环,使长江水得到了不断的——更新。

水循环促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得到不断的更新。

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几个素材又体现了水循环的哪些意义?
(投影图片:“黄土高原地貌”)
师:黄土高原当初形成的时候地表是平坦的,是什么使它形成今天这种千
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疏,再加上夏季降水集中,而
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表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的黄土高原。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循环运动,它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投影图片:舟山渔场)师: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呢?与水循环有什么关系呢?它的成因和长江、钱塘江在其附近入海有关,因为长江、钱塘江入海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这里饵料很丰富。

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材料分析和总结一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展示结论)
促进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平衡;
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塑造地表形态。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循环的过程、类型及地理意义,我们知道了水是可以通过水循环运动进行补充、更新、再生的。

但是水资源还是有限的,请同学们都要树立节水意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课堂练习】
2009 年8 月27 日特大台风“莫拉克”袭击了台湾、福建等地,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1.未登陆的台风参与了水循环的哪一种类型
()
A .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7 / 8
C.海陆间循环D.不能确定
2.“莫拉克”登陆属于水循环哪一个环节
( )
A .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
3.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循环运动,但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能虽不能转化,但能起着吸收、传输的作用
A .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