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熏陶、濡染、浸润-大学校园文化之效用
熏陶、濡染、浸润:大学校园文化之效用摘要:校园文化的物质维度、精神维度、制度维度对大学生的人格、身心健康、品行及价值观有着潜在影响力。
校园文化的物质维度的昭示力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陶冶情操;校园精神文化维度的感染力有益于大学生锻志砺品和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信人格、知礼、力行的优秀品格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校园制度文化维度的约束力有益于大学生规范行为习惯。
关键词:校园文化;维度;人格;价值观;情操;效用校园是追求学术创新与科学真理之源,是大师讲学之居,是真理传播之处,是道德人格养成之所,更是国家未来栋梁诞生之地。
校园是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产物,其自身既是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又是实现教育的一种场所。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我国逐渐步入消费社会,我们面对教育理念的偏颇,教育过程的人性化缺失,教育保障机制跟进不足,重政治标准轻学生利益、重社会本位轻学生发展、重教育者轻学生主体、重教育者意志轻学生和谐人格塑造、重整齐划一轻学生个性需求、重单向灌输轻双向交往、重教育价值的崇高诉求轻世俗生活的全景观照等。
面对这样的流变过程,大学生的人格、价值取向、品格修为、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依靠系统教育之外,还要依靠与主流文化相结合的校园文化。
因为大学校园文化是最好的隐性课程,能起到熏陶、濡染、浸润的作用与效果。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能够塑造大学生的品格、气质和风范。
校园环境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保障,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创新校园环境作保障。
校园文化不仅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知识拥有者,更能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品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自信、独立、民主,善于与人合作、有能力、有智慧、有素养、勇于开拓创新的人才。
一、校园文化之物质维度:有益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陶冶情操当我们谈论校园文化时,不仅会想到历史积淀、学术氛围、名人大师,不可避免地会谈起“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景观文化。
校园景观文化可以说是校园文化的物质维度的一个具体表现。
它是学校的脸,是校园文化中最外显、最鲜活更是一本立体的书,石头的史籍。
精神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
文化的核心是精神 , 大学 以精神为最 上 , 有精
神, 自成气象 , 则 自有人才 , 精神文化 的构建应是大 学文化建设 的核心任务 。精 神文化对于一所 大 学的必要性体现在: 1精神文化是整合大学群体活动的客观需要 . 凡是存在群体活动的地方 , 客观上就需要 用精
有一种特有 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他们历经 岁月 , 永葆青春 。 3 精神文化为大学履行其社会使命提供精神动 .
力
神来对人们的思想与活动进行整合 。即便是高素质 的人参与的群体活动 , 同样也需要 由精神文化来整
合。整合是形成组织力量 , 实现组织 目标 的手段与
保证。
一 —— 一
力。
从人学管理的角度来谈精神文化。这种主观上的想 当然导致我们的大学建设在客观上缺乏应有的精神 文化支撑。而缺乏精神支撑的大学 , 一定是有其形 而无其神。这样的大学 , 不仅培养不 出富含时代精 神、 完善的心理 、 丰富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理论与技能 的专业人才, 而且大学培养人才的效益往往也是低 下的。面临社会竞争形势的挑战, 大学既要完成传 统的为社会输送合格建设人才的任务 , 同时大学本 身也面临着在竞争环境中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在这
发展 , 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也 需要有一套 完善 的思 想来指导、 范。在这 方 面, 育一 种与社会 环境和 大学 自身发展 目 相适 规 培 标 应 的大学精神 文化显得十分 必要与重要。
关键词 : 大学; 精神 文化 ; 建设
中图分类号 : 60 G 4 ̄ 文献标志码 : A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三个维度及其整合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三个维度及其整合王子坤【摘要】校园文化是一个多维的结构.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大学校园文化内含校园物态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维度.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是这三个层面的协同共进、系统整合,忽视其中任何一个层面,都将贻误大学文化建设的整体进程.【期刊名称】《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0)003【总页数】3页(P122-124)【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整合【作者】王子坤【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青岛266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校园文化具有天然的育人功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和文化启蒙的重要平台,是建设优良校风、优化育人环境的支撑,是培育先进大学精神的沃土,是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这一论断强调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而由于诸多历史及现实的原因,我国大学校园文化从理论认知到实践操作层面都存在着诸多缺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校园文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摆在理论工作者和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范畴,关于文化的定义,学者们至今仍然见仁见智。
但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界定文化的内涵,基本上形成了一致的看法:即文化内含着器物、体制和观念三个层面。
社会的发展、变迁和现代化进程,体现于这三个层面的创新和发展。
从这三方面的统一本质出发,可以把文化界定为:文化是人类的创造活动,是对人的存在的理解方式,是人类活动方式、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整合。
这是对文化的一种广义的理解。
也有学者认为文化专指社会意识形态,即广义文化界定下的观念层面——精神文化,这是对文化狭义层面的界定。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校园文化功能
刍议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校园文化的功能摘要:当代大学除了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传统功能之外,还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大学是其重要载体。
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文化功能的论述,旨在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功能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25-01和谐校园构建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和谐校园建设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支撑。
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师生一致认同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总和。
校园文化是校园现象和精神的物质依托。
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启示和感染。
校园文化作为一个亚文化系统,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基本形态。
1 校园精神文化具有良好的教育导向功能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是经过高校的长期发展形成的高校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等内在精神的综合体。
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习惯。
校园精神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可以将全体师生的美好愿望和成就动机转化为较为具体的目标、追求和行为规范,以此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种教育导向功能可以引领大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主流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朝着社会预期和学校确定的教育目标方向发展。
教育导向功能通常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就学校而言,对学校整体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起导向作用;其次就学校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而言,对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起导向作用。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必然伴随着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的建立,这种价值体系和规范无形之中规范和约束着学校成员的价值和行为取向,引导着学校成员不要与校园精神文化的标准产生背离。
当然,这种导向往往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来塑造和引导学校成员的行为心理。
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并积极为之努力奋斗。
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
来源:哈工大报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和凝聚,是大学的旗帜与品牌,它是大学文化主体长期实践,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练、发展而成,高度成熟并为大学成员一致认同的深层次的主体文化。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逐步凝练成学校独有的风格、气质与传统,成为一所大学的社会品格,鲁迅先生称之为“校格”。其建构意义不仅体现在它对内能创设一个积极健康、奋发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选择、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气质、道德情感、行为模式的大学氛围,同时对外表现为大学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精神风貌以及学校的个性和魅力所在。精神文化虽无制度文化、环境文化那种直观可视的特点,然而由于它已经浸透和附着在校内各种文化载体及行为主体身上,从而使人无时不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由它透射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文化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精神文化的建构,主要通过大学的使命、校风、校训及名师文化等文化要素形成和成熟而起作用。
大学使命是大学精神形成的来源。所谓大学使命是人们对大学组织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认定,亦是人们对大学组织应有价值的一种判断和要求。什么样的发展定位,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形成什样的文化。有时它完全以大学组织的宗旨、目的和理想表现出来。任何大学不论其大小都应当有自己的使命,并在使命确定的基础上,明确大学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大学使命就是大学的文化使命,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神所在和价值取向。校风作为体现校园精神的独特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校风(包含学风和教风在内)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作风。优良的校风是一面旗帜,激励着教师为人师表,辛勤育人,也鞭策着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不过,优良的校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培育和实践。优秀的校风是学校的文化内核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的精神动力。
高等教育学-试题集答案(有错麻烦改正)
•1、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提出大学应具有的新职能是:• A.教学的职能 B.科研的职能• C.服务社会的职能 D.引领社会的职能•2、高等教育完善阶段的特征,一是职能的完善,二是:• A.教育内容的完善 B.教育手段的完善• C.形式与结构的完善 D.与普通教育的衔接•3、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的是:• A.精英化 B.中心化 C.职业化 D.多元化••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这一观点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A.人本主义人性观 B.马克思主义人性观• C.孟子的性善论 D.董仲舒的性三品说•2、高等教育在其性质任务上的特征表现为:• A.基础广博性 B.高等专门性• C.复杂系统性 D.职业针对性•3、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是:• A.追求真理,创造知识 B.发展全人• C.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 D.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4、大学走近社会的中心可能在()社会阶段实现。
• A.农业社会 B.工业社会• C.知识经济与后工业社会 D.原始社会•5、在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际关系•6、高等教育,是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 A.科学教育 B.人文教育 C.专业教育 D.通识教育•1、()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育法规 D.教育制度•2、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实践。
:• A.专业能力 B.思想素质 C.创新精神• D.广博知识•3、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正确指导思想应该是通才教育与()结合。
• A.专才教育 B.人文教育 C.科学教育 D.通识教育•1、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目标是:• A.与产业结构一致 B.与技术结构一致• C.发展高职教育 D.与区域结构一致•2、将高校按管理体制不同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这构成了高等教育的:• A.形式结构 B.能级结构• C.层次结构 D.水平结构•3、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划分属于:• A.科类结构 B.形式结构• C.层次结构 D.地区结构•4、大学把直接服务于社会作为自身的职能,肇始于()•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5、在美国,高等学校的学位有():• A.学士、硕士、博士 B.硕士、博士• C.协士、学士、硕士、博士 D.协士、硕士、博士•6、对高等学校职能体系的认识,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高等学校最早的职能是发展知识• B.高等学校的职能是逐步完善的• C.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最根本的职能• D.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派生职能•1、关于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正确的认识是:•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主导-主体论 D.教育主体的“一体两面”•2、理想的师生关系不应是:• A.权威与服从 B.交流和理解• C.自由和宽容 D.民主和平等•3、关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赫尔巴特主张:• A.学生中心 B.教师中心• C.师生都是教学中的主题 D.教师主导、学生主体••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级。
精神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之魂
即使 同一所 响力, 加 强渗 透力 , 使其成为 学校师 生的精神 精 神文化 是大学在 自身存 在和 发展过 程 形成不 同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 。 在不 同的发展 阶段 , 其办 学思想和 办学 标志 。对 已有 校训、 校歌所蕴含的精神价值进 中形成的能够体现独特的办学理念、精神风 学校 , 学校 的办学思想和办学 行整理 、 提炼 , 充分挖掘其 内在含义 , 并不断赋 貌、 个性气 质和文化 品位 , 并为学校 师生员 工 理念也可能会有差异。 随着时代和 予新 的时代 内涵 , 突出学校特色。总结学校发 广泛认可的一种群体意识。 它是在学校长期的 理念要 同国家 的教育 方针 相一致 ,
和办学理念的精华,又要根据时代发展需要, 同的一种理 想信念 、 价值取 向、 行为准 则和群 了设计者、 建设者和使用者 的价值观 、 审美观,
不 断创新和发展 。 体意识 , 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体现 , 蕴含着 丰
( 一) 汲取传统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精
大 学精神 既是校园文化 的有机组成部分 , 富的人文价值 ,有着 自身独有 的文化生态 , 体
华。 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在 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源泉和主线, 引领着学校 现了浓郁的大学精神。 尤其是对一所具有悠久
认识基础上的核心价值观念, 是在办学实践过 经过历 史的沉淀 、 选择、 凝 聚所形成 的能够 体 祖国, 很好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程 中对 大学精 神内涵 的直接 体现。 大学办学思 现学校独特 的办学理念、 个性气质 、 精神风 貌、
并 为学校师生 员工所认 校园物质景观作为校 园文化 的外 在体现 , 想 和办 学理念 的传 承既要 汲取传 统办学 思想 道德水准和 文化品位 , 包含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校园文化建设参考文献摘要: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正受到教育界的正视和重视,先进的校园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其对于学校师生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正确确立,以及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大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
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新时期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有着极大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一、校园文化的定义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体人员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而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校园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师生员工的归属感,以及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大环境产生作用。
校园文化的本质意义和最高价值在于促进人格的发展。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性,对生活于其中的校园人起着指导、陶冶与规范作用。
同时,校园文化还具有管理性。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新的学校管理理论,是组织文化理论与学校组织特点结合而成的新的学校管理理论。
因而它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校园文化按其质态,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并按相互间的支配与被支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形成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为基础的同心圆结构。
1、校园物质文化现状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指校园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有许多功能,但最根本的是它的隐性育人功能。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既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又是精神环境中各种因素的载体。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渗透着一定的审美文化意蕴,能够给学生传递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信息,能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高校对校园文化的物化形式是比较重视的,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各高校在校园物质文化的美化、规范化和教育化方面工作能够重点发展,特别是在教学设备的先进化、建筑设施的完善上取得较高的满意度,但在校园景观建设、数字化建设以及教学设备的开放、学生休闲娱乐设施建设方面,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需进一步加强。
百年河海精神文化特征解读
百年河海精神文化特征解读作者:潘静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23期摘要:河海大学是一所有百余年历史的学校,本文从历史的轨迹和文化的视角回顾并总结河海精神文化的发展道路,挖掘并解读河海精神的锻造历程。
通过系统总结百年来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经验,继承优良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从而推动学校在全面建设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实现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在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中实现历史传统、时代精华和国际潮流的融通,不断丰富河海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河海大学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在近代大学的形成过程中,因为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历史渊源,所以就有不同的文化传承和精神积淀[1]。
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相辅相成、相互通融,促进了学校的活性发展。
河海在百年文化积淀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河海特色的献身、求实、负责等河海精神。
新的百年,河海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将是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
一、大学精神与文化1.大学精神与文化的关系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淀和创造的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和价值规范体系。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有着本质的联系。
首先,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内核和最高表现形式,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其次,大学文化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外化及表现形式。
大学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是大学精神的有效载体及重要依托。
总之,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相互通融,共同促进大学的发展和大学生的成长。
2.文化变迁1898年以来,中国大学一百年来的发展史是一部文化变迁史。
大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的变革,同时大学的发展对文化的变迁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发展历程中的文化变迁是指:大学发展历程推动了文化的跳跃性发展,或文化的突发性变化。
就总的大学历史发展趋势而言,文化变迁是一个渐行不息的长程,既有对传统的萃取与摈弃,又有对外来文化的批判与吸收[2]。
论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的辩证关系
论校园文化与大学精朱林陈云(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神的辩证关系张琪江苏南京211198)文化艺术喃要】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既有眷许多共同之处,又有着一些不同之处。
二者存在密切的联系: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栽体、依托与毒现形式;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核心与精神动力。
二者的辫证关系给大学人以重要的启示:校园文化建设要围绕中心进行,彰显学校特色;校园文化要提升层次,突出思想巨与教育性;大学精神培育要立足学校实际,循序渐戡陕罐词】校园文化;大学精神;辩证关系;启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b,它构成大学的灵魂。
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辩证地统—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
一、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的涵义学术界对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慨念的界定是众说纷纭,综合起来,笔者认为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利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所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以及其所创造形成的过程。
它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行为与制度文化、精神文1匕大学精神是指在大学的办学过程中,经过积淀与培育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并为大学人认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文化品质和行为准则。
二、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的辩证关系㈠二者的异、同之处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都是高校的重要资源、财富与表征,二者都是维系学校团体的重要力量:二者都具有群体性、传承性、教育性、辐射性等特点:二者都具有导向、规范、激励、凝聚、塑造等功能,它们对高校和师生员工的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的内涵、外延各不相同,校园文化有物质、精神、行为等形态,大学精神只有精神的形态,前者构成学校的“软实力”与”硬实力“,后者只构成“软实力”:二者在大学系统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大学精神处于最深层、内核层,它是经过高度提炼而成的,—般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是校园文化的精髓,通常都具有正确的导向价值,而校园文化则处于中层、外层,它相对庞杂、松散,雅俗共存,并非都是精髓,也有格调较低的现象:校园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不如大学精神强,—般来说,高校都有校园文化,但并非部凝炼与培育出了自己的大高榭。
论“三大文化”在应用文教学中的育人功效
论“三大文化”在应用文教学中的育人功效[摘要]应用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应用文写作能力成为人们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中,通过应用文写作课程,将民族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文化育人功效,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应用文民族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育人应用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实践过程中积累出的智慧结晶。
它的产生源于实用,是我国最早产生的写作文体,直接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生活。
我们可以从应用文的宝典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医学等博大精深的文化。
进入21世纪,面对生产社会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应用文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又承载着许多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涵养着新一代大学生。
人们有一共识,应用文是人们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到企业谋生与事业发展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法》一书中指出:“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首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具备最基本的读写技能。
这里所说的‘读写技能’,首先就是足以应付日常和生活所需要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应用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有人为写作而教写作,循着写作技巧、格式套用,一味落实在“写”上,但是这样难以真正提高写作技能。
笔者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首先是育人,人文素质与科技素质的培养渗透其中,应用文课程首先不可缺失的就是文化育人功能。
应用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内容又包罗万象,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若从文化角度梳理,影响最大的是民族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
这三大文化就学生而言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但通过在大学这特定的空间和应用文这特定的课程可以将这三大文化融合在一起,培养具有人文素养,有敬业精神,有表达能力,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应用文之文化育人功效一个民族的历史演化、时代变迁,都会通过应用文烙下深深的痕迹。
我国校园精神文化论文
我国校园精神文化论文一、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积淀凝练而成的精神成果,它体现着大学的办学理想及其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价值诉求。
他从微观层面将大学精神文化分为大学精神、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风等五种要素。
综合学者的论述,可以看出: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管理模式的整合、凝练和升华,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广泛认同和自觉奉行的根本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
校园精神文化塑造了一种精神氛围,这种氛围对师生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着感染和启迪。
二、校园精神文化发展的困境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内能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向心力;对外则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缩影。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在市场经济、消费主义、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之下,社会的庸俗之风已经侵入大学的机体,侵蚀大学原有的高尚和儒雅,对校园精神文化产生侵蚀作用。
精神文化得不到师生的价值认同和有效践行,校园精神文化发展陷于困境。
1.校园精神文化受到物质文化的全面渗透。
自高校扩招以来,市场经济日益冲击着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经济的大潮拍打着大学脆弱的围墙。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大学纷纷拆墙办学,各种经济实体纷纷成立,大批教师下海经商,大学沦为经济的附庸。
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日益破坏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所需的自由氛围和创造空间。
余耀基对此批评说:“大学今天最流行的形象,不再是‘象牙塔’,而是‘服务站’,———社会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政府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市场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
”“在这种情形下,大学已非独立研究学问之地,而成为即产即用的知识的工厂。
”2.校园精神文化受到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
特别是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网络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资讯平台和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媒介。
大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等事宜均诉诸网络,QQ、飞信、微信、微博、博客都成为颇具时代气息的交流工具,大学生生活已由现时空间步入虚拟网络空间,数字化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
以大学精神为指引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
提 高 校 园 文 化 质 量 、 强校 园 文 化 的 育 人 的 上 层 建 筑 的 最 顶 端 部 分 , 学 精 神 具 有 创造 的 条 件 , 其 作 用得 以充 分 发 挥 。 果 加 大 使 如 引 导 大 学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价 没 有 大 学 精 神 对 人 的激 发 , 学 就 没 有 了 大 功 能具 有 十分 重要 的作 用 。
展, 而且 还 可 以 通 过 营造 适 宜 的 环 境 , 间接 作 用 于 大 学 的 发 展 。 积 极 进 取 、 等 互 以 平 助 、 务 奉 献 为 基 本 价 值 取 向的 校 园精 神 服
文 化 , 以 帮 助 人们 养 成 优 良的道 德 操 守 ; 可 的 办学 方 向和 办学 理念 , 又体 现 师生 员工 的 会 组 织 , 根 于 社 会 , 到 社 会 的 政 治 、 植 受 经 彰 显 大 学 精 神 的 校 园 文 化 生 活 , 利 于 培 有 奋 斗 目标和 价值 取 向 , 并融 民 族优 秀 文化 传 济 和 文 化 的 冲 击 与 影 响 。 是 大 学 精 神 规 养 和 提 高 人 们 高 雅 的 生 活 情 趣 和 审 美 情 正
大 学 精 神 , 过 高 品 位 的 、 形 式 的 、 特 指 出 的 那 样 , 总 的 来说 , 通 多 有 “ 在保 障 大 学 的 高 工 作方 式 在 校 园内 营造 一 个 有 利 于 发展 的 色 的 、 续 的 、 统 的 文 化 活 动 , 营 造 浓 水 准方 面 , 学精 神 比任 何 设 施 、 何组 织 和 谐 环 境 , 动 一 切 可 以调 动 的 积 极 因素 , 连 系 来 大 任 调 创 郁 的校 园文 化氛 围 , 优化 校 园文 化 建 设 、 都 更有 效 。 对 。 因此 , 为 大学 这 一 组 织形 式 挖 掘 一 切 可 以 挖 掘 的潜 力 , 造 一 切 可 以 作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探析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探析摘要: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新时期校园精神文化应从深入提炼历史,进一步形象化具体化,实践化和载体建设等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环境,也是有效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和教育大学生,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在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提升作用是高校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
当前高校面临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缺乏正确辨别能力的大学生也越加青睐各色流行文化的渲染,加强校园文化尤其是作为核心和灵魂的精神文化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目标、道德规范、学术风气、治学风格以及办学传统,集中反映了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形成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风貌,体现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和最为重要的无形教育力量积淀。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高校师生乃至整个社会群体的行为、心理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至关重要;对高校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促进学校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完成高校肩负的提高教育质量、进行科学研究、传承社会文化和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至关重要。
新时期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首先形成了普遍认可的大学理念。
能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贯彻落实“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统一;坚持求善、求美的人文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的统一;坚持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统一。
其次对高校长期的办学实践历史进行梳理,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培养优良教风和学风,充分营造了优良的人文环境和浓厚育人氛围。
青年教师传承大学精神浅析
青年教师传承大学精神浅析口张远帆陈建成(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在大学发展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青年教师认同和传承大学精神的现状,从厘清办学理念、推进制度创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等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精神传承的有效途径,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年教师传承大擘精神大学精神是一。
所大学的立足之本,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对其大学理念进行内化、升华,不断进行理论抽象与价值凝练的结果。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价值关怀、哲学思潮、历史观念、伦理标尺、学术思想、思维方式与方法、心理特征、情感方式、审美形态、人际关系、交流方式、文化氛围、精神气质、风气、传统(也即校风)等等,大学精神既反映理想境界的追求,义体现在广大师乍的现实表现中,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当今与未来的统一,是心然性与实然性的统一。
原芝加哥人学校长赫钦斯曾经说过:“任何时候,大学都是在统一的精神下运作的。
只有人学精神才能使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结构始终存在,大学组织本身才得以I F常运转。
”大学精神是人学发展建设中最核心、最宅贵的财富,是经过历史长期积淀形成,南帅生为主体创造的价值观念、办学思路、群体意识、制度环境和行为准则等构成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是薪火相传的精神向往和文化灵魂,是充溢在大学躯体里的精、气、神。
正如世界上任何一所名牌人学都有着自己特有的人学精神,英国牛津、剑桥的博雅之风,德国柏林、海德锈的研究之气,美国哈佛、耶鲁的引领潮流,巴黎高师激荡灵魂的“高师精神”,便是人们对这些著名学府特有精神的概括。
一、青年教师传承大学精神的意义大学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小断充实丰富,并且人学办学的终极只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人学,其精神内涵至少应包括爱国精神、民主精神、自由精神、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精神和批判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在大学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析大学精神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关于大学意义的终极判断 ; 大学理想 和 目 标是 指在 价值观指导下 , 大学 以自身条件为基础 , 以满 足国家需要 为 目的 , 成 自身的发展 目标和改 形 革发展规划 , 并使全体 师生理解其深层 意义 , 而形成 被全体 师生认 同 从 并 自愿为之奋斗的共 同理想 和 目 ;大学 核心理念是指为实现共同理 标 想和 目标 , 对学校 的各项事业进行 的改革与创新 以及要求全体 师生遵 守的关 键信 条; 大学组织信念是指为实现 目标 , 全体师生共 同遵守 的纪 律约束 。 校 园文化是学校特有 的文化现象 ,是能体现学校独特 的内涵和办 学特 色, 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和追求的价值体系 。 并 其内涵主要包括 三个方 面 : 物质文化 、 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
三 、 强大 学精 神 培 育 与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的 有 效途 径 加 ( ) 一 围绕 中心建设校园文化 , 彰显学校特 色
建设校 园文化要 始终贯彻 以大学精 神这一中心为主线 ,这样有利 于学校全面发展 和全体师生 的健康成长 。脱离 这一主题的校 园文化是 杂乱无章的 、 低层次 的, 只有全面 围绕大学精神 的培育和弘扬来 建设校 园文化 , 使其具有 自己的特色 , 才能把全体 师生 员工的力量和聪明才智
学生 个 体 品 质 发 展 完 善 的 重 要 时 期 ,在 这 一 时 期 大 学 生 的 道 德 品质 表 现 为 摆 脱 多 变 性趋 于 完善 成 熟 的 特 征 , 着 我 国 对 外 开放 的 不 断扩 大 , 随 大 学 生 对 各 种 思想 道 德 文 化 的 接 受 和 选 择 有 了 更 广 阔 的 空 间 ,社会 上
校园环境 、 人文景观等建筑物及其附属 物。 这是校园文化最直接而明确 的基础 , 具有基本 的承载功能 ; 制度文化则是指学校 的一 系列 的规章制 度, 具有很强 的操作性和强制性 , 成为全体师生员工 必须 遵守的规范 ; 观念 文化是指针对全体人员进行的思想教育 , 以职业育。 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是无形 的软实力。 ( ) - 大学精神 和校 园文化的关系 大学精 神和校 园文化紧密相连 , 相辅相成 , 不可分割 。校 园文化是 大学精神 的具体 载体 , 是外部表现形式 , 是大学精神 的重要 依托 , 没有 校园文 化的建设 , 就没有践行大学精神 的土壤和环境 , 大学精神就会成 为抽象的 、 空的“ 悬 绝对精神 ” 而大学精神是校 园文化 的内在要求 , ; 是 校园文化 的核心 和灵魂 , 是校 园文化 建设 的提炼 、 华和终极 目标 , 升 是 大学赖以生存 和发展 的精神支柱 , 没有大学精神 的指导和支撑 , 园文 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指出,一流大学的本质在于其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及运行机制,大学文化、精神的建设与创新是新时代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和重要任务。
因此,我校在四校整合由专科向本科转型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思想融合、文化融合,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大学精神的培育,使全校师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广义上讲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动文化和精神文化。
大学文化的主体是大学教师和学生,它既是传承的结果,也是创新的结果,是一个历史的扬弃和积淀过程。
高楼大厦对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能“筑巢引凤”,能使大楼折射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建大楼、育大师、养大气”体现的正是这个道理。
大学精神是一种文化的理念,是大学文化系统的核心和灵魂,通过对校园文化的深层次提炼,达到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
它包括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科学精神和以人文科学为主题的人文精神,以及现代大学的国际化视野。
九江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多科性、综合性本科院校,既涵盖自然科学学科,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有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良好基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四校的整合要实现思想、文化和精神的融合,必须以大开放、大包容的气度,在九江学院的旗帜下,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共同营造一种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师生勇于探索未知,创新知识。
二、校园文化建设应提供多元化,突出主旋律,凝炼大学精神
大学作为社会的“人才库”、知识的“创造源”、文化的“传播者”和成果的“孵化器”,给人们提供综合化和通识化教育(人文教育是最基本的环节),这是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确立的基石。
建设校园文化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动文化和精神文化着手,科学地做好学校“三大规化”,使气势的建筑、现代化的设施和优越的环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一草一木都透露着文化的气息,让广大师生在这种文化的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表现出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
为此,整合后的九江学院应尽快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自己的大学精神。
通过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德智体诸方面进行全面培养,形成健全人格,把体现着“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带到社会,影响和感染其他人,发挥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社会辐射作用。
九江学院是江西高校的“航母”,有着近4万名师生员工,在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时,应尊重原各校的文化传统和学术特色,兼容并蓄,传承和融合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人文精神,从中提炼出新的大家认同的统一的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主旋律和精神文明主旨。
构建九江学院校园文化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框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变成师生自觉的行为规范。
例如对新生入学教育应把学院的文化传统、历史沿革和校训校风作为内容之一介绍给学生,教学生唱校歌(应有自己的校歌并制做成光盘发给学生),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毕业时,在颁发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时高唱《毕业歌》,让学生带着豪情和对母校的眷念走向社会。
三、医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之思考
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治校理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高等学府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典范。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院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二级学院,在大学文化和精神建设方面可以作出自己的贡献。
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它揭示人的自然与社会属性和医学发展规律。
医学院作为医学圣殿,是众多学子献身医学、立志成才的基地,更应弘扬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努力打造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
在九江学院大学精神的框架内来构建医学人文精神,树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
在营造医学人文环境、塑造医学生人文素养时应把“医学生誓言”、“南丁格尔誓言”等内容纳入医学人文建设范畴,让医学生、护生从一入校就受到医学人文精神的激励和感染。
新时期的九江学院人,继续弘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爱校如家,敬业奉献”的九医精神,形成“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教风(教师风范)和“团结友爱、勤奋守纪”的学风,
吟唱“为了人类生命辉煌”之院歌
总之,九江学院要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大学,必须定位准确,瞄准“教学质量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学设施一流”的目标,在抓教学、科研基本建设的同时,重视大学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内涵建设,使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主导校园文化生活,影响全校师生,确保学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