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糖尿病治疗中的误区

合集下载

糖尿病治疗,病人存在哪些误区?

糖尿病治疗,病人存在哪些误区?

糖尿病治疗,病人存在哪些误区?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不断增长。

糖尿病防治应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糖尿病仍是一种慢性疾病,血糖达标需坚持终身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的糖尿病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还存在诸多认知误区。

光吃药就能控制血糖?宁光:大部分老百姓认为得了糖尿病只要认真服药,就可以完全控制血糖。

其实,生活方式干预(理想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才是降糖治疗的基石,光靠降糖药物往往达不到长期和理想的血糖控制没症状了就可以停药?宁光:很多病人认为已经没有血糖高、口干等症状就可以不再治疗;服药也是短期行为,医生开给的药用完了,也没症状了,就可以停药。

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

原因有二,其一,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已经升高,但未必会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的治疗达标与否是根据血糖水平来衡量,而不是以症状来衡量。

其二,糖尿病的降糖治疗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控糖尿病相关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眼底、肾脏的慢性损坏和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因此血糖控制好,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持之以恒。

不吃药靠严格节食治疗?宁光:有些患者,一旦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又不愿接受药物治疗,就开始过度节食,试图通过严格饮食控制让自己摘掉“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的“帽子”。

过度饮食控制往往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甚至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同时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合理饮食不等于过度节食,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是不可取的。

打了胰岛素就再也停不了?宁光:很多病人认为胰岛素是“激素”,一旦注射了胰岛素,就不能停,胰岛素治疗会有依赖性。

其实,除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在实际诊疗中,医生也有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胰岛素。

这是在充分评价了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后作出的决定。

甚至有些严重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就有可能被建议使用胰岛素。

这也并不意味着今后就要终身胰岛素治疗。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胰岛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胰岛素注射是有可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逐渐减量,甚至停用而改为口服降糖药治疗的。

走出糖尿病治疗八大误区

走出糖尿病治疗八大误区

走出糖尿病治疗八大误区作者:胡云朱大龙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09年第02期糖尿病是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发展迅速,对人们健康危害巨大。

但是通过科学治疗糖尿病,避免并发症,患者是完全可以享受与常人一样的高质量生活的。

不过我们也提醒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治疗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不可不察。

1听信广告,病友而不信医生糖尿病的病因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尚未完全明确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号称“包治糖尿病”的中药,其实是夸大其词。

有的中药能改善糖尿病的症状,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能有效降低血糖的中药。

更危险的是,在中药中加入某些降血糖的西药,反而会因成分的不确定性带来用药安全性等问题。

有些患者正在接受医生的正规治疗方案时,却因听到病友推荐的“特效药”或“新技术”而放弃了原来的治疗。

须知,只有专业医生才能掌握最新的治疗技术和新药信息,而病友的信息却往往来自于小道消息或不可信的广告。

这些患者往往成了假劣药品和广告的牺牲品而延误了治疗。

2饮食治疗中心存在的误区饭吃得越少越好。

这一错误认识的存在使得有的患者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需要,造成营养不良;有的患者不吃主食,却对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不加控制,导致热量摄入过高,同样不利于血糖控制。

不吃甜的血糖就不会升高。

市面上出售的咸面包、咸饼干以及针对糖尿病患者而设计的专用甜味剂食品,虽然都不含蔗糖,但它们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碳水化合物,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

因此,吃这些食品也应计入总热量之中。

进食增加只要多吃药就可控制血糖。

其实,这样做非但使饮食治疗形同虚设,更会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同时增加低血糖及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或者造成肥胖,非常不利于病情控制。

得了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控制基本达标,可以适量进食水果。

不过,最好选择热量较低的水果,如猕猴桃、梨、柚子等。

进食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或睡觉之前。

另一种极端的做法是长期用水果代替正餐,这样做会无法保证必要的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造成营养不良,也是不可取的。

糖尿病诊治小心四个误区

糖尿病诊治小心四个误区

糖尿病诊治小心四个误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很多糖尿病病友在以下几方面存在片面认识:*一、诊断误区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得病几年或几十年,只做过空腹血糖、尿糖的检查,就认为糖尿病已经确诊,开始服用降糖药,其实这是错误的。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

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所引起的糖、脂纺和蛋白质代谢失常。

血糖、尿糖增高只是糖尿病的标,其根本在胰岛功能低下。

所以诊断糖尿病的客观指标是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兴奋试验,有条件的还可以检查胰岛素受体结合率。

通过以上的试验可以确定糖尿病1型还是2型,病情稳定与否,病情属轻度、中度还是重度,对于治疗和预后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兴奋试验一定要同时做。

这样便于诊断对照观察,确切了解病情,避免误诊、误治。

此外,尿糖的多少受肾糖阈控制,病理情况下尿糖与血糖常不成正比。

有些病人根据检查尿糖+号多少作为调整使用降糖药、胰岛素剂量的依据是十分危险的。

武汉市第三医院中医科孙勤国*二、治疗误区糖尿病患者都在寻找有效的降糖药物,一听说哪种药物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降低血糖就认为是好药。

殊不知,血糖高是胰岛功能障碍,单纯用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只能控制血糖,而不能从根本上恢复胰岛功能。

降糖药物的使用只是一种治标之法。

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等四种。

磺脲类药(常用药物有优降糖、美吡哒、克糖利、达美康、糖适平等)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可暂时使空腹血糖下降。

而餐后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现,所以有些患者看到空腹血糖正常了,就误以为病情已得到控制,其实胰岛的功能并末改善。

双胍类降糖药(常用药物有立克糖、二甲双胍、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等)对轻度肥胖型的糖尿病降低餐后血糖有效。

但其机理是抑制体内糖分的吸收,如同节食。

人体各脏腑的营养源于食物,如果摄入体内的食物不能为人体吸收利用,长此以往,则会导致体能下降,胰腺分泌功能降低,甚至衰竭。

浅析糖尿病治疗中的误区

浅析糖尿病治疗中的误区

糖尿病治疗中的误区
饮食越少越好? 粗粮不限制? 用胰岛素可以不限制饮食? 2、口服药物:5类降糖药物如何个体选择? 并发其他疾病时如何选择口服药物? 各类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方法及副作用 3、胰岛素: 用胰岛素能导致依赖吗? 各科疾病应用胰岛素的适应症 如何确定胰岛素的种类、剂量和方法 1、饮食:
口服降糖药的个体选择
口服降糖药优缺点 5、二甲双胍不会发生低血糖;肾 功不全者禁 用(由于 其以原形从肾脏排泄,肾 功不全者易在体内 积聚,引起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严重心肺疾患, 机体缺氧状态慎用(易致无氧糖孝解,诱发乳酸性酸中 毒) 二甲双胍缓释片(卜可)作用时间长、服用方 便、治疗依从性好 6、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糖苹、卡博平、 倍欣片)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者。手术后、胃 肠功能障碍,孕妇及哺乳期不宜用
胰岛素类型
RI与PZI混合比例和活力百分率
混合液中的比例 RI PZI 1 3 1 2 1 1 百分率(%) RI PZI 10 90 15 85 25 75
3
2 3 4
2
1 1 1
40
50 65 70
60
50 35 30
如何应用胰岛素
胰岛素初始用量: 1、参照以往胰岛素的日用量 2、从小量用起:20~30u/日 3、据三餐前尿糖定性估算药量:即“+”4u、 “++”8u、 “+++”12u…… 4、检测24小时尿糖定量估算:即1克糖需0、5u胰岛素 5、全天用量三餐前分配:早>晚>午,早用量占总量的 1/2或2/3
口服降糖药的个体选择
口服降糖药注意点
1、口服用药时间: 磺脲类:餐前20~30分钟口服(消渴丸餐前服) 双胍类:餐后口服,肠溶片餐前服(在小肠崩解)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餐中服或嚼服,与主食同进 2、联合用药,减少副作用 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时尽量不用口服药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误区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误区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误区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过分依赖中药而忽视西医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等。

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调理身体,改善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西医治疗。

忽视西医治疗可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甚至引发并发症。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

过分迷信偏方和秘方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寻求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偏方和秘方,如用草药、敷脐疗法等。

然而,这些偏方和秘方并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疗效无法保证。

盲目迷信偏方和秘方,可能会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糖尿病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遵循科学的治疗原则。

第四,定期检查的重要性被忽视。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定期检查可以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评估病情控制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忽视定期检查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增加治疗难度。

糖尿病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各项检查,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第五,药物治疗的不合理使用。

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药物滥用或不当使用的情况。

如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更换药物等。

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影响病情控制。

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遵循用药原则,保持血糖稳定。

在探索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存在的一些误区,它们可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我将以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详细阐述这些误区,希望对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

我曾过分依赖中药而忽视西医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等。

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调理身体,改善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西医治疗。

忽视西医治疗可能会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甚至引发并发症。

因此,我应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

我曾过分迷信偏方和秘方。

在寻求治疗过程中,我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偏方和秘方,如用草药、敷脐疗法等。

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几个误区

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几个误区
避免在空腹或餐后立即运动,最好在餐后1 小时左右开始运动。
及时调整运动计划
如出现身体不适或血糖波动较大时,应及时 调整运动计划或暂停运动。
05 误区五:血糖正常就可以 停药
糖尿病需要长期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即使 血糖水平得到控制,也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治愈。停 药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反弹,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 响。
长期治疗有助于保持血糖稳定,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持续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 生活质量。
血糖正常不等于治愈
血糖正常只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目标,并不 意味着糖尿病已经治愈。糖尿病的病因和病 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治愈 的方法。
即使血糖水平得到控制,患者仍需继续治疗 和管理,以维护身体健康。停药可能会导致 血糖水平升高,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控制体重
运动能够消耗热量,减少脂肪 堆积,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
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骑车、游泳等,能够 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适合糖尿病患 者。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能够 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也适合糖尿病患者。
柔韧性训练
年轻人患糖尿病的案例并不罕惯、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而患上糖尿 病。
年轻人患糖尿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 疗,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如心 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
糖尿病的年轻化趋势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通过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热量摄入,有助于降低血糖、减轻胰岛负担 ,从而控制病情发展。

治疗糖尿病的十大误区揭秘

治疗糖尿病的十大误区揭秘

治疗糖尿病的十大误区揭秘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这一疾病。

然而,由于对糖尿病的了解不足,许多人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揭示治疗糖尿病的十大误区,希望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法。

误区一:只需要服用药物即可控制糖尿病。

事实上,药物只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

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度的运动同样重要。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症状,并减少药物副作用。

误区二:完全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碳水化合物是我们身体获得能量的重要来源。

合理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是必要的,但患者需要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食物、蔬菜和水果。

误区三:跳餐可以减少卡路里摄入。

跳餐会导致血糖的波动,并使患者更容易感到饥饿,进而摄入更多卡路里。

糖尿病患者应该采用小而频繁的餐食,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误区四:糖尿病患者不需要锻炼。

适度的锻炼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锻炼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并改善心血管健康。

但是,患者在进行锻炼前应咨询医生,并制定适合自己状况的锻炼计划。

误区五:低脂饮食一定是好的。

低脂饮食对于控制体重和预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然而,人体需要一定的脂肪来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并提供能量。

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健康的脂肪,如鱼油、坚果和橄榄油。

误区六:自行停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应严格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并定期复查血糖和其他指标。

自行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会导致血糖不稳定,加重病情并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误区七:只注意血糖控制,忽视其他影响因素。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视力问题、肾病等并发症相关。

患者应综合考虑全身健康,包括控制血压、血脂、体重以及进行定期眼科和肾脏检查。

误区八:完全依赖血糖仪。

血糖仪是监测血糖的有效工具,但它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误差。

定期测量血糖很重要,但患者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症状、运动、饮食等因素。

误区九:不需要关注心理健康。

糖尿病诊治中的几个误区-

糖尿病诊治中的几个误区-

总结词
糖尿病蜜月期是指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 的一段时间内,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 炼等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水平得到良好 控制,甚至接近正常水平的状态。一些 患者可能因此认为不需要继续治疗。
VS
பைடு நூலகம்
详细描述
尽管患者在蜜月期血糖水平得到良好控制 ,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治愈。蜜月 期只是暂时的缓解状态,如果停止治疗和 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水平很可能会再次升 高。因此,即使在蜜月期,患者仍需继续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糖,并 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忽视体重的管理
总结词
体重的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至 关重要的,但常常被忽视。
详细描述
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因,同时 也会影响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医生应 该指导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 控制体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忽视生活方式的调整
总结词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一环,但往往被患 者忽视。
详细描述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 在糖尿病诊治过程中,应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通过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指标,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 险。
忽视肾脏疾病的预防
总结词
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并发症是常见的, 且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详细描述
专业医生的建议更具可靠性
专业医生经过系统的医学培训,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和建议。
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应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不要盲目听信广告宣传 或偏方。
04 误区四:忽视长期并发症 的预防
忽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总结词
糖尿病患者的长期并发症中,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

糖尿病的治疗误区

糖尿病的治疗误区

糖尿病的治疗误区1.重治疗,轻修补。

西医发展到今天,可谓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过去诊断疾病,中医主要是望、闻、问、切,西医依靠的是听诊器、X光机等简单医学仪器设备,可发展到今天,各种高科技医学仪器设备,如CT、核磁共振等进入诊断领域,检查糖尿病的各种手段高而新,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物令人眼花缭乱,但治疗效果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治疗糖尿病,只注重降糖,不注重修复受损的胰岛β细胞,帮助恢复其功能,只根据某种并发症作常规处理,没有解决导致这种并发症的根本所在,治来治去,结果治出了很多并发症,最后不是死于肾衰竭就是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这种重治疗,轻修补的治疗方法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2.治疗理念错误。

在治疗理念上,视“症”为“病”,“病”“症”混淆,重“症”轻“病”,治“症”而不治“病”。

实际上血糖高和“三多一少”都是糖尿病的症状。

只不过后一种症状是由前一种症状所引起。

但是传统临床医学只把“三多一少’当作糖尿病的症状,把血糖高当作糖尿病来治。

我们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这种认识是片面而错误的。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在 3.6—6.1mmol∕L,非空腹血糖在≤11.1 mmol∕L.当胰岛,胰岛血管,和胰岛素受体细胞出了问题,造成胰岛素分泌和利用不足,导致血糖高。

当血糖增高至8.910 mmol∕L时,通过肾脏从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超过肾小管吸收糖的能力,糖就溢到尿中,排出体外,出现尿糖。

血糖俞高,尿中的糖就愈多。

由于尿糖排出愈多,尿量就大大增加,而出现多尿;水分丢失,机体烦渴而致多饮;体内的葡萄糖利用受阻,引起饥饿而致多食;葡萄糖利用受阻,机体缺乏能量来源,促使蛋白质、脂肪分解增加,导致消瘦。

因此,“三多一少”是“症”,血糖高也是“症”,而不是“病”。

治“症”而不治“病”,怎么能治好糖尿病?3.治疗方向错误在治疗方向上,不适为了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增强患者的免疫力,而恰恰相反。

在用药上不是越用越少,最终完全不需要用药,而是越用越多,最后摆脱不了对药物的依赖。

糖尿病治疗的八大误区

糖尿病治疗的八大误区

糖尿病治疗的八大误区糖尿病是一种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若血糖控制不好便会产生许多并发症。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并且在治疗方面难度大、难题多,因此,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多年后,仍不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常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一些误区。

误区1无明显的糖尿病症状就没有糖尿病踏入40岁后,原来肥胖身材的张女士突然瘦了下来,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消瘦,但对于她来讲,能瘦下来也是件大好事。

她得意地向朋友炫耀她的“减肥”成果。

但不幸的是,接下来的两个月她总觉得倦怠乏力,下肢麻木。

到医院检查,她患了糖尿病。

专家提示:40岁以上的人,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应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血糖。

有下列症状的人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①近期无故消瘦者;②反复出现尿路或皮肤感染者;③四肢末端发生疼痛、麻木者;④皮肤无故瘙痒者。

误区2擅自停用降糖药数年前,老唐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即“三多一少”)的症状,到医院检查,被证实患有糖尿病。

经过系统的治疗后,他的血糖降至正常,上述症状也消失了。

老唐担心药物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于是擅自减少了用药的剂量,后来干脆就停药了。

最近他因下肢疼痛、麻木到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已经并发了糖尿病性神经末梢病变。

专家提示:糖尿病患者只有坚持用药,定期复诊,并监测血糖,才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误区3目前有可根治糖尿病的药物“都这个岁数了,还像小孩子那么天真,相信江湖游医的话。

”闵太太一边嘀咕着,一边照顾躺在病床上的丈夫。

闵先生是位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降糖药。

某天,他看到一则广告介绍某药物一个疗程就可以根治糖尿病,就停用了原来的降糖药,购买此药服用,但一个疗程的药还没有服完,他就发现自己的血糖不但没降,反而升高了。

专家提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和方法,故糖尿病患者治病一定要去专科医院,千万不要盲目地轻信广告。

误区4局部肥胖不会导致糖尿病陈太太今年虽已60多岁,但还很注意保养,经常买化妆品护肤。

浅析糖尿病治疗中的误区

浅析糖尿病治疗中的误区

浅析糖尿病治疗中的误区通过临床经验和文献查阅,整理总结现在糖尿病治疗中存在的误区,主要包括患者对糖尿病及其饮食控制、口服药与胰岛素治疗方面的错误认识,以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的存在的误区,从而有针对性的规范临床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标签:糖尿病;治疗误区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其并发症广,危害大,因此糖尿病的规范治疗至关重要,现在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和许多基层医生对糖尿病治疗认识不足,治疗很不规范,其中存在着许多误区,根据临床经验和文献研究总结如下。

1 医患对糖尿病认识方面不足1.1 不了解糖尿病是一种比较难治的慢性疾病,需要终生治疗。

某些患者相信偏方、秘方等,希望通过偏方秘方而治愈糖尿病,从而延误了糖尿病的正规治疗而拖延加重了病情。

1.2 有些医生不了解对糖尿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糖尿病防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疾病不加宣传和指导,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和合作,患者对有关低血糖、足外伤、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及长期血糖、血脂、血压等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采取不规范的治疗,有些患者一年甚至数年查一次血糖。

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的临床试验(即DCTT)结果显示:开展糖尿病教育,取得患者主动合作是达到良好控制的前提[1],可减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2]。

2 饮食方面误区2.1 不了解饮食治疗是各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治疗措施。

有的患者不重视饮食控制或认为已经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就不再需要控制饮食,主食及脂肪类食物控制不严,致体重向肥胖发展,血糖难以控制理想;另一方面有些患者主食控制过严,碳水化合物进食过少,仅以豆类、牛奶等蛋白类食物为主食,患者处于半饥饿状态,出现饥饿性酮症。

饮食和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治疗的基础[3]。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各种营养物质,荤素搭配,粗细搭配。

2.2 认为“糖尿病食品可以随便吃”。

为提高糖尿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糖尿患者食品,如饼干、糕点、麦片、奶粉等。

糖尿病治疗当中常见的错误认识

糖尿病治疗当中常见的错误认识

糖尿病治疗当中常见的错误认识糖尿病及糖尿病发病年轻化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目前糖尿病治疗仍然没有走出传统模式,存在很多误区。

糖尿病患者只有走出治疗误区,才能摆脱药物依赖,阻止并发症的发生,获得真正的康复。

专家指出,目前糖尿病的治疗误区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误区1:中药降血糖不反弹经常有广告说中药降血糖不反弹,所谓不反弹,是指血糖永不再升高,这是不科学的。

我们知道,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如情绪、睡眠、生活环境、工作性质、生存压力、不良生活习惯、遗传等,任何一种不良刺激都可能使血糖升高。

但我们临床观察发现,通过中药调理治疗,可消除胰岛素抵搞,修复胰岛细胞,发挥胰岛的正常调节作用,在血糖平稳下来后继续巩固治疗一段时间,结合适当的运度、合理的饮食控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停药六到八年是有完全可能的。

误区2: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水果中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这些对糖尿病人都是有益的。

水果中含的糖分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其中果糖在代谢时不需要胰岛素参加,不会加重胰岛细胞的负担,水果中的纤维素还有助于降低血糖。

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不能滥吃,要适量,病情危重时除外。

另外吃水果时间最好在空腹时,切忌饭后立即食用水果,而且要选择少糖水果,如西瓜、甜瓜、草莓、柚子等,萍果、香蕉也可以少量吃一点。

另外西红柿、青瓜含糖量低,又富含维生素,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误区4:控制饮食,就是不吃甜食,少吃或不吃主食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的营养要全面,搭配要合理,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2%~20%,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主食占50%~60%。

所以主食应该合理地吃,其他食物应该适当控制。

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原则是:1、控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好。

2、食物的成分应该是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

其中高碳水化合物是指主食。

3、高纤维饮食。

多选择如粗粮、蔬菜等食物,利于血糖和血脂的下降及大便的通畅。

糖尿病的治疗误区,你了解多少?

糖尿病的治疗误区,你了解多少?

糖尿病的治疗误区,你了解多少?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以往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数据中我们能够看出,全球大约有4.25亿人患有糖尿病,而我国更是糖尿病大国,有着1.4亿人超大糖尿病人口基数。

虽然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非常多,但是绝大部分人对糖尿病的认知有着非常多的误区,这导致糖尿病反反复复,始终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本文将对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各种误区进行介绍,希望各位糖友都能够正确的认识糖尿病,对自己的血糖进行良好的控制,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误区一:血糖已经得到控制了,就不需要吃药和打针了这是糖尿病治疗当中最常见的误区。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亦或者是其他号称可以治疗糖尿病的其他手段,都只能对血糖进行控制,延缓糖尿病的发作,避免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

如果患者已经开始服用降糖类的药物,在治疗期间随意的停止药物的使用,将会导致血糖的快速回升。

因此对于大多数糖尿病中晚期的病人来说,都必须能够长期服用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

对于早期的患者来说,如果没有服用过降糖药物、注射过胰岛素,在医生的指导之下,改变了生活作息习惯、控制好饮食、加强运动,实现了对血糖的控制,那这种情况就不用服药进行治疗了。

误区二:空腹服药的效果更好这又是一个涉及到用药方面的常见误区。

糖尿病患者用于降糖的药物,大多数需要通过口服摄入,主要的药物类型包括了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等,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使用的方法,并不是都需要空腹使用的。

对于磺脲类的药物,例如达美康、优降糖、美吡达、糖适平等等药物,这类药物需要在饭前半个小时使用。

对于双胍类型的药物,例如美迪康、格华止、迪化糖锭等等药物,这些药物是酸性的,如果空腹食用,将会对肠胃产生刺激,让患者感到不适,因此最好在吃饭的过程中服药,这能起到良好的降糖效果。

对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例如拜唐苹、倍欣等药物,需要在吃饭的时候和第一口食物共同服下,在餐前吃或者饭后吃服用的效果都会有所降低。

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几个误区

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几个误区
• 急症病人在病情稳定后,可继续使用口 服降糖药
医学ppt
30
医学ppt
31
医学ppt
32
医学ppt
33
糖尿病饮食误区之一 • 细粮含糖高而粗粮低
医学ppt
34
面粉、 大米、 玉米、 小米含糖量分别 75%, 74%, 74% 和 76%
1.粗粮含植物纤维丰富 2.植物纤维丰富可抑制肠道葡萄糖的吸收
9
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 因此,在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之后, 不仅需要经常性地检查空腹血糖和 尿糖,更应不怕麻烦地监测餐后血 糖。而不能片面地只重视空腹血糖, 也不能片面地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好 了就行了。
医学ppt
10
糖尿病诊断误区之二 • 重血糖轻糖化血红蛋白
医学ppt
11
• 血糖仅能反应1015分钟内的变化
4
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空腹血糖只能代表夜间至次日早餐前 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多年来的糖 尿病防治经验告诉我们,尽管空腹血糖 控制良好,如果餐后血糖长期不能处于 正常范围,则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如心 脏病、肾脏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等还 是难以幸免。餐后高血糖在2型糖尿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地位。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餐后高血糖对于糖尿病 及其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有重要的影响, 这些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研究 表明糖尿病人如只控制空腹血糖,而餐后高 血糖控制不良,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增高。
医学ppt
8
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
• 三、医治糖尿病,以控制餐后高血糖作 为目标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医学ppt
24
糖尿病治疗误区之二
• 患者对使用胰岛素心存恐惧
错误观念:胰岛素是激素,打上之后再也离不开了。

治疗糖尿病,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免

治疗糖尿病,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免

家庭医药 2019.0720预防与治疗·心脑血管病治疗糖尿病,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免□重庆市肿瘤医院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 吴绮楠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呈现年轻化和扩大化的趋势,危害人群的范围越来越大。

然而,很多人群不仅对糖尿病没有正确的认知,甚至还存在许多误解。

误区一:可以根治许多药企、保健品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四处散布“不吃药、不打针、不忌口治愈糖尿病”“特效药几疗程完全治好糖尿病”等虚假广告,使许多不明真相、病急乱投医的患者上当受骗,不仅花了冤枉钱,还把病给耽误了,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那么糖尿病是不是真的可以根治呢?任何一种疾病只有祛除病因,才有望彻底根治。

研究表明,糖尿病与遗传、自身免疫、肥胖、营养过剩、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其确切的病因还未完全明确,所以,糖尿病目前无法根治,是一种需要终身控制的慢性疾病。

就目前世界的医疗水平来说,还没有能够根治糖尿病的特效药,所以一切能治愈糖尿病的宣传广告都是骗人的。

误区二:使用胰岛素会上瘾门诊或住院期间,有些患者会抗拒使用胰岛素,他们认为胰岛素像“毒品”一样,容易上瘾,一旦使用就无法停用,或认为糖尿病晚期才会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事实上,胰岛素不是“毒品”,而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低血糖的物质,正常人身体内都有,没有成瘾性。

胰岛素就像“搬运工”,把血中的葡萄糖转运到身体的细胞内提供能量;也是体内唯一可以直接降低血糖的物质。

没有它的帮忙,机体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生命就无法维系。

如果体内含量不够,就要及时补充,就像人渴了要喝水,冷了要穿衣,饿了要吃饭一样,所以使用胰岛素是弥补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缺陷,并不是注射之后就会上瘾。

研究也发现,新发现血糖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能采用一段时间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对长期血糖控制有很大好处。

误区三: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大家都知道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于是乎就会有一些糖尿病患者拼命降血糖,甚至到了“强迫症”的程度,血糖是不是控制得越低就越好呢?过分苛求血糖降低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的危害远远大于高血糖!一次严重的低血糖,可能会将之前的血糖达标效果全部毁于一旦。

糖尿病治疗13大常见误区

糖尿病治疗13大常见误区

误区1: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少吃主食有时候,我问患者,你每天吃多少饭。

有的人说,每天一小碗甚至半碗,稍多血糖就高,不敢吃。

这种想法让很多人都不敢吃粮食,然而,却因此出现很多问题。

如果粮食吃不够,能量就会缺乏。

为了补充机体需要的能量,吃进去的鱼、肉等蛋白质就会被当做粮食消耗掉。

久而久之,身体无法维持自身的肌肉量,整个人就会逐渐消瘦。

而长期肌肉萎缩,也会逐渐丧失运动能力。

不吃主食,能量不足,也会导致患者精神焦虑、情绪波动,甚至睡眠不良、多思多虑。

有些患者晚上不敢吃东西,夜里睡不好、翻来覆去。

我会让患者尝试睡前吃点东西,补充身体的能量。

缺乏能量会使人体处于负能量状态,有糖尿病并不意味着身体就要处于一种负能量的状态之中,缺乏能量会让精神和身体都不适应。

那么,主食吃多少合适呢?每天最少5-6两。

我们并不是主张过量地吃,但是必须要按量吃够。

一般不做太重活儿的女性,也可以考虑每天5两主食;男性可以考虑6-7两。

这样分配到三餐的话,每餐大概为1.5-2两(以上均为生重)。

但有人又担心,吃了适量主食血糖升高怎么办。

吃饭后血糖升高,可以通过运动、用药等方法来解决,但绝不能靠不吃主食来解决。

此外,关于餐后血糖需要辩证地看待。

有些年龄在65岁以上,患糖尿病接近十年或十年以上的人,重点观察餐前血糖。

因为老年人餐后胰岛素分泌不足,如果应用药物将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到9mmol/L以下,甚至8mmol/L以下后,下顿饭的餐前血糖会较低,有时身体会难以承受。

因此,这样可能就不会受益于餐后血糖的降低,反而受害于不适当降低的餐前血糖。

聂文涛观点:2007年聂文涛医生提倡糖尿病患者放开主食,验证了古代中医谷物止消渴。

2008年聂文涛医生发现谷物保护曲线。

进一步验证了放开谷物对糖尿病患者平稳血糖的意义。

误区2:糖尿病患者应该以吃粗粮为主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个不一定是误区,因为他们的确以吃粗粮为主。

然而,对于有些人,尤其是刚确诊糖尿病的患者而言,他们不是爱吃粗粮,而是不敢吃细粮,就诊时往往异常紧张地告诉大夫:“我三个月都没吃过细粮了,全是玉米面、玉米碴、荞面、莜麦面,吃得我眼睛都发花了”。

糖尿病诊治中几个误区PPTPPT课件

糖尿病诊治中几个误区PPTPPT课件
注意血糖变化
在运动过程中注意监测血糖变化,避免低血 糖反应。
适量饮水
在运动过程中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避免高强度运动
对于初学者或身体状况较差的糖尿病患者, 应选择低强度或适度的运动方式。
05
CATALOGUE
误区五:糖尿病患者不需要控制体重
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
肥胖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感染
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 生长繁殖,可能导致皮 肤、泌尿道、呼吸道感
染等。
02
CATALOGUE
误区二:只有药物治疗才是控制糖尿病的 唯一方法
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通过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热量摄 入,有助于降低血糖、减轻胰岛
负担。
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 ,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有助 于稳定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
肥胖时脂肪细胞增生肥大,数量增多,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发胰岛 素抵抗,进而导致糖尿病。
肥胖患者通常存在血脂异常、高血压等代谢异常,这些因素也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 风险。
控制体重的方法
控制饮食
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 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等低热量、高营 养的食物摄入。
增加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 游泳等,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 燃烧。
学习烹饪技巧,控制食物份量
总结词
糖尿病患者需要学习烹饪技巧,控制食物份量,以实现健康饮食。掌握烹饪技巧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 控制食物的份量和热量,从而更好地管理血糖。
详细描述
糖尿病患者应该学习如何烹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掌握烹饪技巧如蒸、煮、烤、炖等。此外 ,患者还应该学会如何控制食物的份量,避免过量摄入热量和糖分。在烹饪过程中,患者可以使用健 康的烹饪方法和调味品,如使用橄榄油、香料等,增加食物的美味和口感。

糖尿病治疗“八大误区”

糖尿病治疗“八大误区”

糖尿病治疗“八大误区”*导读: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不少患者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存在错误的认识,导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不少患者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

下面介绍八种糖尿病治疗中常见的误区。

误区之一:血糖已控制正常可以不吃药,不打针了到目前为止,包括各类中西药、保健品、食品以及其它糖尿病防治手段,都无法根治糖尿病,只能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如果已经用药的糖尿病患者任意停用药物治疗,血糖将会很快回升。

因此,多数中晚期的患者都必须长期服药或打针治疗。

早期的患者没有服用过药物和用过胰岛素的,如果病情较轻,经专科医生诊断指导,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误区之二:任何药都空腹吃门诊的糖尿病患者中口服治疗占大多数,主要药物有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这些药作用机理各异,各有特点,用法也不同。

1.磺脲类:如达美康、优降糖、美吡达、糖适平等。

该类药物最佳服药时间为饭前30分钟。

2.双胍类:如美迪康、格华止、迪化糖锭等。

由于是酸性药物,可以刺激胃肠道,所以最好是饭后服用。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如拜糖苹、倍欣等,应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时服下。

如果在餐前或饭后服用则疗效大打折扣。

因此不同的药物,服药的时间也不是相同的。

误区之三:拒绝必要的胰岛素治疗临床上许多患者都不愿意打胰岛素,不光是怕打针疼痛,麻烦,更多是怕一打胰岛素就撤不下来。

其实胰岛素治疗是一种很好的疗法,它能有效的控制血糖,保护胰岛功能,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副作用小,费用低。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放宽胰岛素治疗的指标。

胰岛素的应用更主要是病情的需要。

有些患者胰岛功能破坏已比较严重,胰岛素分泌已严重不足,不注射胰岛素已不能控制血糖,另外有些患者存在某些并发症,不适合口服药物治疗,这时使用胰导素治疗就是必然的了。

误区之四:尿糖正常了血糖就控制理想了有不少患者尿糖虽正常,但血糖却偏高。

警惕糖尿病治疗的两大误区

警惕糖尿病治疗的两大误区

警惕糖尿病治疗的两大误区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不少患者存在认知误区,医生介绍了临床中最常见的两种:
误区一:
血糖正常了就不吃药、不打针了
到目前为止,包括各类中西药、保健品、食品以及其他手段,都无法根治糖尿病,只能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如果已经用药的糖尿病患者任意停用药物治疗,血糖将会很快回升。

因此,多数中晚期的患者都必须长期服药或打针。

“很多患者都希望找到神仙妙药,一吃就彻底根治,这是不可能的。

”医生表示,当然,如果处于病程早期,适当的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使血糖控制后,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一段时期的“病情缓解”,可通过后续加强控制饮食和运动以达到维持血糖控制的目的,但需注意监测血糖,一旦血糖升高了,还是要尽快用药的。

误区二:
拒绝必要的胰岛素治疗
许多患者都不愿意打胰岛素,主要是担心一打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了。

其实,这种担心没有根据。

医生介绍,注射胰岛素与人胰腺内源产生的胰岛素并无多大区别,主要是补充胰岛素不足。

通过检测,一旦确认缺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好血糖的糖尿病病人,都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控制好后可以减量,甚至有的病人可改服口服药物,早期的患者还可出现“病情缓解”。

医生提醒病人,该打胰岛素的还是要打,早打反而是短期打,拖到不行再去打反而是长期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降糖药的个体选择
口服降糖药优缺点 1、优降糖 优降糖:降糖效果好,价格低;90%从肾脏排泄,肾功 优降糖 不全者代谢 产物易在体内产生蓄积,发生低 血糖,60岁以上不宜用(消渴丸) 2、达美康 达美康:防止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达美康缓释片:持续释放,24 : 达美康 小时控制血糖 3、糖适平 糖适平:95%从肠道排泄, 5%从肾脏排泄,适用于合并肾脏疾患 糖适平 的病人 4、苯乙双胍 降糖灵): 苯乙双胍(降糖灵):促进无氧糖孝解,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临 苯乙双胍 降糖灵): 床已不用。
口服降糖药物( ) 口服降糖药物(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AGI)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作用: 作用:抑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而延缓碳 水化合物的 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降低餐后高血糖。 降低餐后高血糖 适用于2型糖尿病,肥胖型,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 阿卡波糖(拜糖苹 卡博平)制剂50mg/片,每日100—300mg, 拜糖苹、 ①阿卡波糖 拜糖苹、卡博平 分三餐中服用。 伏格列波糖(倍欣片)制剂0.2mg/片,每日0.4—0.8mg,分三餐 ②伏格列波糖(倍欣片 中服用。不良反应有腹胀、胃胀、上腹部灼痛、腹泻或便秘, 如从小量用起,可逐渐缓解。忌用于胃肠功能障碍者。不宜用于孕 妇、哺乳期妇女及18岁以下儿童。
糖尿病治疗中的误区
1、饮食: 、饮食: 饮食越少越好? 粗粮不限制? 用胰岛素可以不限制饮食? 2、口服药物 、口服药物:5类降糖药物如何个体选择? 并发其他疾病时如何选择口服药物? 各类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方法及副作用 3、胰岛素 、胰岛素: 用胰岛素能导致依赖吗? 各科疾病应用胰岛素的适应症 如何确定胰岛素的种类、剂量和方法
口服降糖药物( ) 口服降糖药物(5)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作用: 作用 : 模拟胰岛素生理性分泌,降血糖作用快而短, 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瑞格列奈(孚来迪、诺和龙) 1、瑞格列奈(孚来迪、诺和龙):为苯甲酸衍生 物,餐前或进餐时口服,不进餐不服药。每次 0.5-4mg,据病情调整用药, 2、那格列奈(唐力):D-苯丙氨甲酸衍生物,其 那格列奈(唐力) 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有赖于血糖水平,故低 血糖发生率低。
如何应用胰岛素
常用胰岛素治疗方式: 常用胰岛素治疗方式:
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手术、分娩或伴发其他急危重疾病时,需 静脉滴注胰岛素,输液过程中应及时检测血糖,调整胰岛素用 静脉滴注胰岛素 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2、血糖水平较高时,应强化胰岛素治疗 强化胰岛素治疗,一日三次应用胰岛 素 强化胰岛素治疗 (早-速效、午-速效、晚-预混)或 一日四次(早-速效、午速效、晚-速效、睡前-中效) 3、胰岛素可与双胍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同时用 4、胰岛素泵是目前最适宜于长期应用胰岛素或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 强化胰岛素治疗 的病人
速(短)效:RI—起效快,高峰时间2~4h,供皮下和 静脉应用, 主要控制1餐 后高血糖 制剂:中性胰岛素(普通、正规)-动物胰岛素, 胰岛素原 制剂: 含量<10ppm 诺和灵R、甘舒霖R、优泌林R—人胰岛素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门冬胰岛素)—100u/ml 优泌乐(赖脯胰岛素) 速秀霖(赖脯胰岛素)—国产
口服降糖药的个体选择
口服降糖药注意点
1、口服用药时间: 、口服用药时间 磺脲类: 磺脲类:餐前20~30分钟口服(消渴丸餐前服) 双胍类:餐后口服,肠溶片餐前服(在小肠崩解) 双胍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餐中服或嚼服,与主食同进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联合用药,减少副作用 、联合用药, 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时尽量不用口服药 、
糖尿病饮食 健康 合理 均衡
糖尿病饮食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成年人所需总热量/日/kg: 休息 105~125.5kJ(25~30kcal)/kg.d 轻体力劳动 125.5~146kJ(30~35kcal) /kg.d 中度体力劳动 145~167kJ(35~40kcal) /kg.d 重度体力劳动 167kJ(40kcal) /kg.d以上 以上 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和消瘦热量可适当增加 10%~20%。肥胖者可酌减(20%)。 ) 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占15%、脂肪占30%
胰岛素类型
常用预混型胰岛素: 常用预混型胰岛素: 甘舒霖30R、诺和灵30R、优泌林30/70—30%短效加 70%中效 诺和灵50R、甘舒霖50R—50%短效加50%中效 胰岛素新剂型的研制: 胰岛素新剂型的研制: 口服胰岛素—胶囊 吸入胰岛素—干粉剂和可溶性液态两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胰岛素类型
自混胰岛素: 自混胰岛素: RI与NPH混合 混合—可以用任何比例混合,因NPH中不含 与 混合 有多余的鱼精蛋白,混合后仍各自保持原 有的效能,但必须在用时配制。 RI与PZI混合 混合—由于PZI含有多余的鱼精蛋白,大约1 与 混合 单位PZI中多余的鱼精蛋白可以结合1单位 RI,使其变成PZI。
糖尿病饮食 三餐总热量分配: 三餐总热量分配 1/5、2/5、2/5或1/3、1/3、1/3 四餐总热量分配: 四餐总热量分配 1/7、2/7、2/7、2/7 根据伴发疾病的需要分配一日总热量
糖尿病饮食
原则: 原则:
1、定时、定量、定餐 2、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3、每日摄入食物品种应多样化(血糖过高时应限制高 含糖食品) 4、粗细搭配,干、稀不限 5、不能进食时,每日补充葡萄糖100~150g,以防产生 “饥饿性酮症” 6、餐后血糖过高可“少食多餐”
口服降糖药物( ) 口服降糖药物(4)
噻唑烷二酮类( 胰岛素增敏剂 : 噻唑烷二酮类(TZD)又称格列酮类 )
作用: 作用: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适用于其他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有胰岛素抵抗 适用 的患者,可单独使用,也可与SU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罗格列酮( 瑞彤) ①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Avandia 文迪雅 、瑞彤) 制剂2mg、 4mg、8mg/片,每日2~8mg,分1~2次口服。 吡格列酮(pioglitazone,Actose 顿灵、 艾汀、艾可拓 制剂 艾汀、艾可拓) ②吡格列酮 15mg/片,每次15mg,每日2~3次口服。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①不宜用于T1DM、孕妇、哺乳期和儿童及酮症酸中 毒病人 ②有心衰或肝病者不用或慎用。
口服降糖药的个体选择
口服降糖药优缺点 二甲双胍不会发生低血糖;肾 功不全者禁 5、二甲双胍 用(由于 其以原形从肾脏排泄,肾 功不全者易在体内 积聚,引起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严重心肺疾患, 机体缺氧状态慎用(易致无氧糖孝解,诱发乳酸性酸中 毒) 二甲双胍缓释片(卜可)作用时间长、 二甲双胍缓释片(卜可)作用时间长、服用方 便、治疗依从性好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糖苹、卡博平、 6、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倍欣片)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者。手术后、胃 肠功能障碍,孕妇及哺乳期不宜用
苯乙双胍( 1 、 苯乙双胍 ( 降糖灵) 由于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现很 ) 少 应用。 二甲双胍(降糖片、甲福明、美迪康、迪化糖锭、 2、二甲双胍 格化止、泰白、众氏得、二甲双胍肠溶 片、二甲双胍缓释片) 制剂:250mg/片,一般每日0.5-1.5g,分2~3次 服用。 副作用:常见胃肠道 少见乳酸性酸中毒(苯乙双胍) 苯乙双胍) 苯乙双胍
口服降糖药物( ) 口服降糖药物(2)
双胍类: 双胍类 ①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 ②抑制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 ③抑制肝糖元(HGO)输出。 ④降低脂肪酸氧化率。 ⑤提高葡萄糖的运转能力。 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者
口服降糖药物( ) 口服降糖药物(2)
如何应用胰岛素
胰岛素剂量调整: 胰岛素剂量调整 1、病情较稳定病人可每2~3天调整一次药量,每次调 整药量不超过原剂量的20%,以免引起血糖大波动 2、病情不稳定病人可一日 次(空腹、三餐后)或一日 一日4次 一日7 一日 一日 次(三餐前后、睡前)检测,及时调整药量。 3、手术、分娩和急危重病人应每1~2小时 小时检测一次, 每 小时 及时调整胰岛素液体浓度或滴速。 4、每日用量20~30u时可考虑改为口服药物治疗
胰岛素类型
中 效: NPH—低精蛋白胰岛素、中性精蛋白锌胰岛,起效 1~3h,高峰6~12h。仅供皮下注射,主要控制2 餐 后高血糖。 制剂:万苏林—动物胰岛素 制剂 诺和灵N、甘舒霖N、优泌林N—人胰岛素
胰岛素类型
长(慢)效 ; PZI—精蛋白锌胰岛素、特慢胰岛素。起效 3~8 h,高 峰14~24h。仅供皮下注射,主要提供基础胰岛素 制剂:精蛋白锌胰岛素—动物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甘精胰岛素—长秀霖、来得时 主要提供基础胰岛素,无明显作用高峰,无低血糖发 生
胰岛素类型
RI与PZI混合比例和活力百分率 与 混合比例和活力百分率
混合液中的比例 RI PZI 1 3 1 2 1 1 3 2 3 4 2 1 1 1 百分率(%) RI PZI 10 90 15 85 25 75 40 50 65 70 60 50 35 30
如何应用胰岛素
胰岛素初始用量: 胰岛素初始用量 1、参照以往胰岛素的日用量 2、从小量用起:20~30u/日 3、据三餐前尿糖定性估算药量:即“+”4u、 “++”8u、 “+++”12u…… 4、检测24小时尿糖定量估算:即1克糖需0、5u胰岛素 5、全天用量三餐前分配:早>晚>午,早用量占总量的 1/2或2/3
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
①T1DM 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 ③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 病变脑卒中 ④因存在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 ⑤妊娠和分娩 ⑥T2DM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能良好控 制者; ⑦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