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张等腰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种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3.教师进一步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那么如何用一个简单的定理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呢?”
b.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c.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例子吗?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提示和帮助,解答学生的疑问。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
题目: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B=AC,D为BC边上的点,且BD=DC。求证:AD垂直于BC。
要求:学生通过画图、推理、计算等方法,完成证明过程。
3.实践活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并解决身边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a.拍摄一张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照片,并简要说明其应用场景。
b.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测量并计算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底边长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能够识别并描述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能够运用定理判断一个三角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底边长等。
4.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c.你认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

13.3.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运用其进行证明和计算.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难点:利用尺规作等腰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三、教学过程:复习回顾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情境引入在△AB C中,AB=AC,倘若不留神,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请问,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画出来?知识精讲思考:已知:如图,在△AB C中,∠B=∠C,那么它们所对的边AB和AC有什么数量关系?猜想:AB =AC如图,在△AB C 中,∠B =∠C.作△ABC 的角平分线AD.在△BAD 与△CA D 中,⎪⎩⎪⎨⎧=∠=∠∠=∠AD AD C B 21∴△BAD ≌△CAD (AAS )∴AB =AC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定理应用格式:∵∠B =∠C∴AB =AC典例解析例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已知:如图,∠CAE 是△ABC 的外角,∠1=∠2,AD ∥B C.求证:AB =AC.分析:要证明AB=AC,可先证明∠B=∠C.因为∠1=∠2,所以可以设法找出∠B,∠C与∠1,∠2的关系.证明:∵AD∥AC∴∠1=∠B(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1=∠2∴∠B=∠C∴AB=AC(____________)【针对练习】求证:如果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已知:如图,△AB C中,CD是AB边上的中线,且CD=12A B.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证明:∵CD是AB边上的中线,且CD=12AB∴AD=CD=BD∴∠A=∠ACD,∠B=∠BCD∵∠A+∠B+∠ACD+∠BCD=180°∴∠ACD+∠BCD=90°即∠ACB=90°∴△ABC是直角三角形.思考1:已知三角形的一条边及这条边上的高,你能作出三角形吗?如果能,能作几个?所作的三角形都全等吗?已知:三角形的一条边a和这边上的高h.求作:△ABC,使AB=a,AB边上的高为h.思考2:如果已知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你能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吗?能作几个?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的长为h,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作法:1.作线段AB=a;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与AB相交于点D;3.在MN上取一点C,使DC=h;4.连接AC,B C.例3.如图,在△AB 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AE与CD交于点F,求证:△CEF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在△AB C中,∠ACB=90°,∴∠B+∠BAC=90°.∵CD是AB边上的高,∴∠ACD+∠BAC=90°,∴∠B=∠AC D.∵AE是∠BAC的平分线,∴∠BAE=∠EAC,∴∠B+∠BAE=∠ACD+∠EAC,即∠CEF=∠CFE,∴CE=CF,∴△CEF是等腰三角形.【点睛】“等角对等边”是判定等腰三角形的重要依据,是先有角相等再有边相等,只限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此结论不一定成立.【针对练习】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解:△BED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BC′D与△BCD关于直线BD对称∴△BC′D≌△BCD∴∠C′BD=∠CBD又∵AD∥BC∴∠ADB=∠CBD∴∠ADB=∠C′BD∴EB=ED即△BED是等腰三角形.例4.如图,在△AB C中,AB=AC,∠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O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探究EF、BE、FC之间的关系.解:EF=BE+CF.理由如下:∵EF∥BC,∴∠EOB=∠CBO,∠FOC=∠BCO.∵BO、CO分别平分∠ABC、∠ACB,∴∠CBO=∠ABO,∠BCO=∠ACO,∴∠EOB=∠ABO,∠FOC=∠ACO,∴BE=OE,CF=OF,∴EF=EO+FO=BE+CF.若AB≠AC,其他条件不变,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结论还成立吗?【点睛】判定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一般做法是通过全等或利用“等角对等边”,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例5.如图,点E在△ABC的AC边的延长线上,点D在AB边上,DE交BC于点F,DF=EF,BD=CE.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如图,过点D作DG//AE交BC于点G.∴∠GDF=∠CEF在△GDF和△CEF中,GDF CEF DF EF DFG EFC ∠=∠⎧⎪=⎨⎪∠=∠⎩∴△GDF ≌△CEF (ASA )∴GD =CE又∵BD =CE∴BD =DG∴∠DBG =∠DGB∵DG //AC∴∠DGB =∠ACB∴∠ABC =∠ACB∴AB =AC ,即△ABC 是等腰三角形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三角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将更为顺利。然而,学生在几何证明和逻辑推理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此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几何学习缺乏自信,教师应关注这一现象,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教学拓展: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引导学生探索等腰三角形与其他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如等腰三角形与圆、正方形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组织课后研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更多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生活实践题: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并记录下来,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例如,观察三角尺、衣架、桥梁等,将观察结果以文字或图片形式进行展示。
4.小组合作研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以下课题进行研究,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汇报。
a.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b.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c.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重要性。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1.判断以下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长,求底角和顶角的度数。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求顶角的度数。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合集3篇)

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合集3篇)

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合集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合集3篇)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是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七章第一节内容。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例如,展示等腰三角形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自主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几何画板、实际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加深对判定定理和性质的理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拓展阅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艺术等领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3.小组讨论:针对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小组内展开讨论,总结学习方法,分享解题心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4.课后反思:请同学们撰写一篇课后反思,内容包括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解题方法的总结等。通过反思,提高自我认知,促进学习方法的改进。
(一)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理解并运用判定定理。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应学会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如求底边长、底角、腰长等。
3.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等腰三角形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难点
1.判定定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对判定定理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加深理解。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给定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3.学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如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底角、腰长等。
4.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并掌握识别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等角对等边”,体会与“等边对等角”的互逆关系,能够利用三角形的识别方法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数学说理,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进一步体会等腰三角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识别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方法。

2.难点:对边、角关系互相转化的理解及运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学过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反过来,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同学们画一画,量一量,你有什么结论,请表达。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师活动:如何证明AB=AC→AB.AC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作AD⊥BC。

学生活动:完成证明过程。

教师归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那么证明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途径?学生活动:证边所在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证边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教师活动: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以直接得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吗?学生活动:探索——交流——发言。

教师活动:归纳: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分两种情况分析)。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在△ABC中,已知∠A=50°,∠B=65°,你能判断△ABC的形状吗?为什么?答案:因为∠C=180°-∠A-∠B,又∠A=50°,∠B=65°,所以∠C=180°-50°-65°=65°,所以∠C=∠B,所以△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四、典例精析,拓展新知例:如图,OB=OC,∠ABO=∠ACO,求证:AB=AC。

分析:连结BC,BO=OC⇒∠OBC=∠OCB⇒∠ABC=∠ACB⇒AB=AC;证明:连结BC,∵OB=OC,∴∠OBC=∠OCB,又∵∠ABC=∠ACB,∴∠ABC=∠ACB,∴AB=AC。

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

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

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相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要及应用意识,初步了解作辅助线的规律及“分类讨论”的思要。

2、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激发学生探索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相关的现实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着重: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

2、教学难点:问题的证明及等腰三角形中常用添辅助线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等。

四、教学过程课的导入:(一)、三角形按边怎样分类?(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腰和底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二)、什么叫等腰三角形?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顶角、底角.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三)、一般三角形有那些性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次内角的和等于180°).(四)、图片展示等腰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新课讲解(一)、动手实验,发现结论请学生折叠事先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观察除两腰相等外,它的两次底角还有什么关系?(二)、(电脑或几何画板演示)结论:折叠等腰三角形或改变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后,两底角之间依旧坚持相等关系。

(三)、证明结论,得出性质1、性质定理的证明。

(1)学生找出文字命题的题设、结论、画图,换成符号语言。

(2)引导学生寻找辅助线、如何添加辅助线。

(3)电脑显示证明过程。

(4)说明“等边对等角”的作用。

2、推论1的证明。

(1)进一步启发学生得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2)说明这条性质的作用,总结等腰三角形中常用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5篇

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5篇

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5篇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5篇本节内容的重点是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这个定理与推论不仅给出了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标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2.掌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运用;3.通过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5.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二、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教学难点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四、教学流程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1)请同学们说出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概念估计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里重点复习怎样分清题设和结论。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并检验它的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上述结论,教师稍加整理后给出规范叙述: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由学生说出已知、求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法.已知:如图,△ABC中,∠B=∠C.求证:AB=AC.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联想证有关线段相等的知识知道,先需构成以AB、AC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因为已知∠B=∠C,没有对应相等边,所以需添辅助线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因此辅助线应从A点引起.再让学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辅助线,学生可找出作∠BAC的平分线AD或作BC边上的高AD等证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从而推出AB=AC.注意:(1)要弄清判定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不要与性质定理混淆.(2)不能说“一个三角形两底角相等,那么两腰边相等”,因为还未判定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3)判定定理得到的结论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是已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到边边和角角关系.2.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要让学生自己推证这两条推论.小结: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定义;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边三角形定义;②推论1;③推论2.3.应用举例例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分析:让学生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启发学生遇到已知中有外角时,常常考虑应用外角的两个特性①它与相邻的内角互补;②它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要证AB=AC,可先证明∠B=∠C,因为已知∠1=∠2,所以可以设法找出∠B、∠C与∠1、∠2的关系.已知:∠CAE是△ABC的外角,∠1=∠2,AD∥BC.求证:AB=AC.证明:(略)由学生板演即可.补充例题:(投影展示)1.已知:如图,AB=AD,∠B=∠D.求证:CB=CD.分析:解具体问题时要突出边角转换环节,要证CB=CD,需构造一个以 CB、CD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连结BD,需证∠CBD=∠CDB,但已知∠B=∠D,由AB=AD可证∠ABD=∠ADB,从而证得∠CDB=∠CBD,推出CB=CD.证明:连结BD,在中,(已知)(等边对等角)(已知)即(等角对等边)小结:求线段相等一般在三角形中求解,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三角形,找出边角关系.2.已知,在中,的平分线与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过D作DE//BC交AC与F,交AB于E,求证:EF=BE-CF. 分析:对于三个线段间关系,尽量转化为等量关系,由于本题有两个角平分线和平行线,可以通过角找边的关系,BE=DE,DF=CF即可证明结论.证明: DE//BC(已知),BE=DE,同理DF=CF. EF=DE-DF EF=BE-CF 小结:(1)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推论.(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证法.七.练习教材 P.75中1、2、3.八.作业教材 P.83 中 1.1)、2)、3);2、3、4、5.五、板书设计等腰三角形判定教案2§12.3.1.2 等腰三角形判定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并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加深对定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优秀教案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1.会从作图实践和理论推证中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能简单应用.2.通过作图实践培养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探究问题的意识,感受学习的乐趣.2学情分析从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认知特点来看,学生已经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对等腰三角形的又一深入探究。

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个别学生学习上有困难。

课前任务,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个别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课上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

3重点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明中辅助线的添加.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活动2【活动】展示交流(前置研究:画一个等腰三角形,方法越多越好,并说出作图的过程以及验证或证明方法。

)(一)组内交流.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前置研究”进行交流,并达成共识,时间为5分钟.(二)班级展示.方法预设见素材活动3【练习】巩固应用见素材活动4【活动】归纳反思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定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2)判定: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2.思想方法:证明线段相等的思路现在有两个:(1)利用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2)等角对等边(一个三角形).活动5【作业】导学:P57 必做题:A组选做题:拓展提高。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两边相等、两角相等。
2.学会使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等。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第1、2、3题,结合课堂所学,加深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举例说明等腰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并简要阐述其原理。
3.探究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总结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判断给定图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等。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如两边相等、两角相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理解。
2.以实例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让学生学会运用判定定理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3.通过图示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等腰三角形在平面几何中的特点,如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中线等。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等,这为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奠定了基础。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学生可能还缺乏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运用到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结合实际题目,引导学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等腰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5.练习巩固: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分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等腰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提醒学生注意等腰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结合与转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练习题包括基本概念题、性质应用题、综合提高题等,涵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实时反馈,指导学生正确解题。
4.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
1.基础巩固题: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93页的习题1、2、3。
-选择两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加强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和性质的理解。
2.实践应用题:
-结合生活实例,设计一道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思考等腰三角形在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Leabharlann 定义及其判定定理的掌握。-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等边三角形、菱形等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如何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2.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如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判定。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自主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运用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等腰三角形的图片、实例分析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等腰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让学生思考并准备回答。

2. 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阐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9篇)

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9篇)

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9篇)等腰三角形篇一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教学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知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经历折纸、画图、观察、推理等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过程,不断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

4.会用“因为……所以……理由是……”或“根据……因为……所以……”等方式来进行说理,进一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运用定理解决问题及简洁地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前面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说说你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一、创设情境如图所示△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bc 和一个底角△c.请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abc重新画出来?大家试试看。

1.学生观察思考,提出猜想。

2.小组交流讨论。

一方面回忆等边对等角及其研究方法,为学生研究等角对等边提供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创设情境,自然地引入课题。

二、探索发现一请同学们分别拿出一张半透明纸,做一个实验,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1)在半透明纸上画一条长为6cm的线段bc.(2)以bc为始边,分别以点b和点c为顶点,在bc的同侧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锐角,两角终边的交点为a.(3)用刻度尺找出bc的中点d,连接ad,然后沿ad对折。

问题1:ab与ac有什么数量关系?问题2:请用语言叙述你的发现。

1.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2.画出图形、观察猜想。

3.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演示折叠过程为进一步的说理和推理提供思路。

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观察、猜想、体验、感悟等学习活动,获得知识为今后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分析证明思考:我们利用了折叠、度量得到了上述结论,那么如何证明这些结论呢?问题3:已知如图,在△abc中,△b=△c.求证:ab=ac.引导学分析问题,综合证明。

13.3.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13.3.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等腰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其次,我发现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们在交流分享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加深对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的理解。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小组其他成员,自己思考不足。因此,我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我认为自己在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方面做得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用更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同时,加强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模型,演示其性质和判定定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3.3.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一、教学内容
《13.3.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a.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b.两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证明;2、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法、讲解法、练习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新课讲解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给出证明过程。

同时,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3、练习巩固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和判定方法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提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进行学习。

5、布置作业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教后感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也意识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第三种判定方法——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对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探究,让学生体验数学证明的必要性,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12.3.1.2 等腰三角形判定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例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并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加深对定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

教具准备作图工具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 等腰三角形性质是什么?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提问:性质1的逆命题是什么?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这个命题正确吗?下面我们来探究:Ⅱ.导入新课大胆猜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由学生说出已知、求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法.[例1]已知:在△ABC 中,∠B=∠C (如图).求证:AB=AC .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联想证有关线段相等的知识知道,先需构成以AB 、AC 为对应边的全等三角形.因为已知∠B=∠C ,没有对应相等边,所以需添辅助线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因此辅助线应从A 点引起.再让学生回想等腰三角形中常添的辅助线,学生可找出作∠BAC 的平分线AD 或作BC 边上的高AD 等证三角形全等的不同方法,从而推出AB=AC . (学生板演证明过程) 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AD . 在△BAD 和△CAD 中12,,,B C AD AD ∠=∠⎧⎪∠=∠⎨⎪=⎩∴△BAD ≌△CAD (AAS ).∴AB=AC .提问:你还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吗?(由学生口述证明过程)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符号语言:在△ABC 中 ∵ ∠B=∠C ∴ AB=AC (等角对等边)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有区别吗? 性质是:等边 等角 判定是:等角 等边小结: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①等腰三角形定义;②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初步学习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简单运用.21D CA(演示课件)[例2]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个题是文字叙述的证明题,•我们首先得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相应的数学语言,再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已知:∠CAE 是△ABC 的外角,∠1=∠2,AD ∥BC (如图). 求证:AB=AC .同学们先思考,再分析.(由学生完成) 要证明AB=AC ,可先证明∠B=∠C .接下来,可以找∠B 、∠C 与∠1、∠2的关系. (演示课件,括号内部分由学生来填) 证明:∵AD ∥BC ,∴∠1=∠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1=∠2, ∴∠B=∠C ,∴AB=AC (等角对等边).看大屏幕,同学们试着完成这个题. (课件演示)已知:如图,AD ∥BC ,BD 平分∠ABC . 求证:AB=AD .(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 证明:∵AD ∥BC ,∴∠ADB=∠DB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BD 平分∠ABC , ∴∠ABD=∠DBC , ∴∠ABD=∠ADB , ∴AB=AD (等角对等边). 下面来看另一个例题.(演示课件)• 例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等于a ,底边上的高等于b ,你能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21EDADCAB这个等腰三角形吗?ab作法:(1)作线段BC,使BC=a;(2)作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BC于D;(3)在MN上截取DA=h,得A点;(4)连结AB、AC,则△ABC即为所求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优秀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优秀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特色班)【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能正确判断某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3.通过应用,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和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掌握“等角对等边”,体会与“等边对等角”的关系.【教学突破点】:能利用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正确判断某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会简洁的逻辑推理,达到推理能力的训练。

【教法、学法设计】:教法:教授法;学法:观察、探索、推理本节课教学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EF ∥BC ,交AB 于变式一:如图(1)若将题中△线段EF 与线段BE ,CF 变式二:如图(2)若过△课后同步练习1判断(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40°, 则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是 _________或 .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直角, 锐角或钝角. ( ) 2.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外角是100º,则它的顶角是 º 3.等腰三角形两边长为4和6,则它的周长是 4.有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分别为:(1)20°,40°,120°(2)20°,60°,100°.怎样把每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画出图试试看.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60°,其中一边的长为a ,其周长为________.6.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50°、80°,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是60°,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7.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BD 和CD 分别是∠ABC和∠ACB 的角平分线,则△DBC是怎样的三角形?说明理由.8.如图,AD 是△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CE ∥AD ,交BA 延长线于点E ,那么△ACE 是等腰三角形.为什么?9.已知在△ABC 中,∠ACB=90°,CD ⊥AB ,∠A 的平分线AE 交CD 于F ,试判定△C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15.3.等腰三角形判定(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二)能力训练要求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并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加深对定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

教具准备作图工具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现在大家来回忆一下,等腰三角形有些什么性质呢?[生甲]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生乙]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已经知道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那么满足了什么样的条件就能说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并讨论:思考:如图,位于在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生甲]应该能同时赶到出事地点.因为两艘救生船的速度相同,同时出发,?在相同的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应该相同,也就是OA=OB,所以两船能同时赶到出事地点.[生乙]我认为能同时赶到O点的位置很重要,也就是∠A如果不等于∠B,?那么同时以同样的速度就不一定能同时赶到出事地点.[师]现在我们把这个问题一般化,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生丙]我想它们所对的边应该相等.[师]为什么它们所对的边相等呢?同学们思考一下,给出一个简单的证明.[生丁]我是运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的.(投影仪演示了同学证明过程)已知:在△ABC 中,∠B=∠C (如图).求证:AB=AC .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AD .在△BAD 和△CAD 中12,,,B C AD AD ∠=∠??∠=∠??=?∴△BAD ≌△CAD (AAS ).∴AB=AC .提问:你还有不同的证明方法吗?(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师]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初步学习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简单运用.(演示课件)例1如图,AC 和BD 相交于点O ,且AB ∥DC ,OA=OB ,求证:△COD 为等腰三角形证明∵ OA=OB (已知)∴∠OAB=∠0BA (等边对等角)又∵ AB ∥DC∴∠OCD=∠OAB21D CA B∠0DC =∠0BA(平行线的性质)∴∠OCD=∠ODC(已知)∴OC=OD(等角对等边)∴△COD为等腰三角形例2.如图,把一张矩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1等腰三角形(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已有的全等的证明、命题、轴对称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揭示了同一个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互为逆定理,它为我们提供了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新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证明和计算依据,是解题论证的必备知识,因此,本节内容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全等的证明,轴对称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等腰三角形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会利用全等来证明边、角相等,为验证判定定理奠定了基础。

初二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推理、归纳、运用数学的意识和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灵活性比较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加强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阐述、推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学会比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联系与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综合应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和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图,位于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是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本课的主题,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导学(探索新知)
Ⅰ、知识回顾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那么一个三角形满足了什么样的条
件就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呢?
设计意图: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判定作铺垫。

Ⅱ、实践
1、画一画:请同学们先画一个锐角,然后分别以一条线段AB 的两个端点为顶点在AB的同侧作两个角,使它们等于已知角,所作两个角另外一条边相交于点C
2、比一比:请你用刻度尺量出上面图形中AC、BC的长度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画图、测量)
3、想一想:你能从上面的结果中发现什么规律?
Ⅲ、归纳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注:多钟叙述方法,是学生更好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注意纠正语言上不严谨的错误。

不要说成:“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相等,那么它是等腰三角形。

”提高语言表述的严谨与科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归纳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Ⅳ、验证
思考:如何证明?请根据上述命题画出图形,并写出已知、求证。

已知:如图,在△ABC中,∠B=∠C,求证:AB=AC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不同的证明方法。

)
设计意图:探究新知采取提出问题、实践操作、归纳验证这一方式,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

(三)导法(例题解析)
例2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先写已知和求证)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书写出证明过程后与书本规范的证明过程比对。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反馈,开方式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四)导练(课堂练习)
课本P53练习1、2、3
(五)课堂小结:
请你谈一谈本节课学习的感受。

(本节课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在判定定理中,是由角相等→边相等,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中,是由边相等→角相等)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加深对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认识,正确地理解和应用两者。

(六)课后层级训练【Ⅰ、Ⅱ题必做,Ⅲ题选做】
Ⅰ、双基训练
1.填空
(1)在△ABC中,∠A的相邻外角是110º,要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则∠B=_______
(2)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________;等边对___________ (3)如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和腰上的高线相等,则它的各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
2.先求证以下三个结论,然后归纳你发现的结论。

(1)已知:OD平分∠AOB,EO=ED,求证:ED∥OB
(2)已知:OD平分∠AOB,ED∥OB,求证:EO=ED
(3)已知:ED∥OB,EO=ED,求证:OD平分∠AOB
3. 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中线和所对角的角平分线重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说明理由。

Ⅱ、创新提升
如图:△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D ,过点D 作EF ∥BC 交AB 于点E 、交AC 于点F
求证:EF=BE+CF
Ⅲ、探究拓展
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AB+BD=CD , 求证:∠B=2∠C
六、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