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2.1-色彩的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的形成

一、光、色彩、视觉

(一)光、色彩与视觉

人的眼睛具有感光和感受色彩的本能。

在自然界,能够引起视觉的最适宜的刺激物是电磁光谱中一定范围内的光波,即390~760毫微米之间的光波,称可见光,除此之外的光波眼睛均看不见。在可见光中包含着多种多样不同波长的色光,人眼能分辨一百五十多种光波,因而具有多种多样的色彩感觉,其中主要的是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感觉。所以,视觉与光、色彩的关系是,没有视觉便没有对光、色彩的视觉感受。

(二)光与色彩

用于绘画的颜料种类很多,性质也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可根据需要调出五彩缤纷的色彩。它们的产生固然出于不同的绘制方法,但实质却是由于颜料本身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不同,因而产生了无限的变化。红、橙、黄、绿、青、蓝、紫颜料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这七种颜料在光的照射下,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受光性质。而当我们将同一红色涂在不同质地的材料上时(如纸张、油画布、木板、透明胶片、陶瓷等),它们所产生的色彩效果是不同的,其原因,是当色彩在不同特性的质地材料表面上时,这些表面又都发生着不同的受光作用和反射光作用。

“色彩是光之子,而光是色之母”,这是瑞士大色彩家约翰·内斯伊顿在光与色的关系上最精辟的论述。我们所看到的自然界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美丽景象.都是由于光的作用。没有光,物体就失去色彩,没有光,也没有人们的视觉活动,当然就无所谓色彩感受了。所以,美术家颜文梁先生说:“光和色是不能分家的,世上有无色的光,没有无光的色”。

二、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一)固有色

“固有色”是指日光照射下物体所呈现的颜色。

色彩一方面离不开光。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具体的物体,色彩和物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具体的物体,也就没有具体的色彩。为什么各种物体能有不同的颜色呢?我们由物理学已经知道,原因在于物体表面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各有不

同。当白色的光线照射在不同的物体上时,由于物体表面性质不同,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不同,除吸收一部分色光外,同时也反射一部分色光。这反射出来的色光,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物体呈现的颜色,红色的物体正是由于太阳光中的橙、黄、绿、青、蓝、紫六种色光都基本被吸收,而把红光反射出来的结果:黑色的物体是由于照射在这种物体上的色光基本上全部被吸收的缘故:白色的物体则是对太阳光的七种色光基本全部反射;灰色则是对照射在物体上的各种色光部分地吸收与反射的结果。

长期以来,人们将所看到的在日光照射下物体呈现出的反射光颜色,在脑海中形成了各种物体的固有色的概念,如花红、柳绿等等。严格的讲,“固有色”是一句有语病的绘画术语。

由于光源的色彩成分、照射角度与距离的不同,以及物体对色光吸收与反射性能的不同,“固有色”一般在间接光源下比较明显,在直接光源下就会减弱: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弱,物体的“固有色”比较明显,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强,物体的“固有色”比较弱;平面物体的“固有色”比较明显,曲面物体的“固有色”比较弱:离视点近的物体的“固有色”比较明显,离视点远的物体的“同有色”比较弱。例如,在绿色的树丛里,阳光照射下,受光面是绿色。而逆光面则呈墨绿色或棕色,甚至黑色。

当光源色、环境色发生变化时,“固有色”也会发生某些变化而形成新的色彩倾向。

(二)光源色

光源色是指光源本身的色彩倾向。不同光源照射在同一物体上时,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

光源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光和人工光。自然光包括日光、月光等,一般主要指日光。人工光包括灯光、火光等。这里主要指人造的各种灯光。各种光都有各自的色彩特征。就拿日光来说,早晨、傍晚的阳光往往呈红、橙色或金黄色,中午的阳光往往呈白色:各种灯光也会各自发出不同颜色的色光,如:常见的白炽灯发黄色的光,日光灯发乳白色的光,水银灯发带蓝色的白光,等等。至于因实际需要经过人工处理的光源色,它们的差异就更大了。

光源在色彩关系中是占有支配地位的。由于光源色的不同。同一受光物体所呈现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当你穿一件白色衣眼时,如果红色的光源照射它,白衣服的受光部分呈现红色:如果光源色是蓝色,则白衣服的受光部分呈现蓝色。所以,一个物体在受光之后的色彩倾向是由光源色来决定的。

我们必须认识到光源色对各类视觉媒体制作工作的影响。除了在摄制电视、电影节目过程中有时采用自然光外,大多数情况下是使用各种灯光作光源。这些光源具有不同的光源色,光源色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和达到预期设计的效果。如在拍摄和制片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内容和特点,采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源,甚至还可以利用多种色光。以及色光互相重叠后产生的光线效果.来达到各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光源色的不理想也会带来很多的麻烦。如,光照太强可使画面颜色失真:光照太弱使场景的明暗、色调对比减弱,因此使透过镜头的光亮度很弱,颜色失真。

在影、视和计算机等视觉媒体播放过程中,光源色对画面的色彩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彩色幻灯和电影的理想的放映光源应是辐射光色接近于天然色调。但是,目前我们的光源色还达不到要求。所以,进行播放时必须根据光源发出的光色去选择、使用光源灯种。而在幻灯机、投影器、投影机、电影放映机需要更换灯泡时,也绝不能随便拿一个不符合技术要求的灯泡换上去使用。

电视节目播放时,尽管电视荧光屏本身是一个较强的发光体,但是外来光源同样会影响到电视画面的色彩效果。如果我们在比较亮的环境里播放彩色电视或电影、幻灯、投影等光电视觉媒体,外来白色光源的照射,白色光混入到荧光屏或放映银幕上的彩色光之中,使得画面的色彩(饱和度)由此而减弱,颜色就会变浅。也就不能真实地反映物体颜色的本来面目。所以,建造符合一定质量标准和要求的放映室或现代化教学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三)环境色

环境色是指物体所处环境的色彩,是由环境色光影响而产生的颜色。物体在不同的环境色影响下,会发生不同的色彩变化。所以,我们看到的一切物体的色彩,一方面来自于它的“固有色”,另一方面,任何物体都存在于某一具体环境之中,既受到当时的光源色的影响,也受周围环境色的影响。例如,一组无色透明的玻璃器皿,在普通发光体作光源照明下,衬布和背景为蓝色时,物体的受光部分略呈黄色调,环境色呈蓝色调:若采用碘钨灯或其他高亮度人造光作光源时,台布和背景换成红色的丝绒布。物体的受光面就会变成青白色,而环境色呈淡红色。

环境色对物体、对画面色彩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为了能在各种现代视觉媒体的画面巾真实地表现物体并突出主体,必须对环境从明暗、颜色等方面进行适当的选择和布置,使主体置于一个比较理想的环境之中。

色彩的属性

色相、明度、纯度称为色彩的“三要素”,是决定画面色彩和各种镜头色彩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色相

色相也叫色别,是指颜色具体的色彩面貌,如柠檬黄、淡黄、玫瑰红、翠绿、湖蓝等。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各种丰富多彩的色彩都有它一定的色相。色相是颜色最明显的特征。

色相,主要用来区别各种不同的色彩。那么,怎样辨别所见色彩的色相呢?比如早霞、晚霞的色彩倾向是橙红色,这个红色是与一天中其他时间的天色色相相比较而得出的。所以辨别色彩的色相,第一是观察,第二是比较。如大红、朱红、深红、曙红、玫瑰红等,它们的色相是在相比之下而产生,在相比之下而存在,在相比之下而有所区别的。

二、明度

明度也称为亮度、光度或鲜明度,指颜色本身的深浅程度。明度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同一种颜色由于受光强弱不同而形成的明、暗、深、浅的程度。如,同一绿色可有明绿、绿、暗绿等由明到暗的色彩变化。二是对于不同的色彩来说,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