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一、第一章:研究性学习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二、第二章:研究性学习计划与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时间管理和资源利用。

3.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三、第三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技巧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

2. 教学内容: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四、第四章: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和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步骤、评价方法、自我评价和反思。

3.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五、第五章: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2. 教学内容:案例选取、案例分析、案例总结。

3.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

六、第六章:跨学科研究性学习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学会运用跨学科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

2. 教学内容: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定义、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案例。

3. 教学活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跨学科实践活动。

七、第七章: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式,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式、网络资源的利用、信息检索与处理技巧。

四下研究性学习教案

四下研究性学习教案

第一单元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教学目标要求1.了解什么是中国式过马路。

2.知道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3.能编写简单明了的倡议书。

重点、难点1、知道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2、能编写简单明了的倡议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怎样过马路,尤其在有交通灯的路口?2、你听说过“中国式过马路”吗?你是怎么看待的?二、看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视频1.谈话:从文明的角度,请说说你是怎么看待这些行为的?2.谈话:为什么会产生“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3.带领学生实地问卷,看看行人是怎样说的,有什么样的危害。

教师随时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5.小结:“中国式过马路”是由于国民素质较低,与交通相关的法律不健全,执法力度薄弱等因素造成的。

三、调查问卷:1、出示“中国式过马路”调查问卷。

2、学生自己完成。

3、全班交流,统计问卷结果。

4、分析统计的数据。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中国式过马路”原因初探。

1、小组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全班交流,共同。

提高二、有效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措施。

1.道路设施应该更人性化。

2.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不闯红灯。

3.大力宣传文明过马路,让交通法规深入人心。

4.对闯红灯的行人应该处罚。

5.师生交流。

三、文明交通倡议书1、要求:(1).“中国式过马路”现象(2).产生的原因(3).解决的有效措施。

2、学生自己编写倡议书。

3全班交流欣赏。

四、总结全课。

五、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总结与反思一、汇报与展示1、展示上网搜集到的“中国式过马路”资料。

2、举办专题座谈会,谈谈自己在十字路口的观察。

3、展示自己小组的“文明过马路”倡议书。

二、填写“中国式过马路”研究活动评价表。

1、以小组为单位填写。

2、全班交流结果。

三、总结全课。

四、课后反思作业布置:告诉身边的人应该如何过马路第二单元现代技术·生活中的数字编码教学目标要求1、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规律,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小学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全册

小学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全册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执教时间:课时:种子的萌发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生能再认再现种子结构功能,初步学会全过程的探究实验方法。

能力目标:(1)锻练和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o(2)训练学生认识问题和提出假说的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材料器械成熟完好的黄豆种子数粒、11套培养皿、脱脂棉或吸水纸、温箱、冰箱。

三、探究式教学步骤1.提出问题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1)每组在课前观察种子、植物幼苗的生活环境(土壤是否板结,是否干燥等)(2)课前查阅资料为作假设提供依据。

参考资料:《百科知识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中学《生物》教材。

2.作出假设通过交流,自己观察种子、植物幼苗的生活环境和资料依据,对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环境条件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器械材料设计方案,用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从学生实验方案中归纳以下几个探究方向。

过程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种子培养6天,定时观察并作记录,于课前各小组分别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写出科学小论文和对整个探究学习过程的感想。

5.课堂展现(1)各组代表交流论文并答疑;(2)各组代表交流本次探究性学习过程的体会;(3)教师结合电脑课件讲解并总结实验结论。

6.结果分析7.实验结论成熟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

8.延伸探究(1)你能另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吗?(2)为什么环境中的温度、空气、水分等能影响种子的萌发?(3)种子萌发的过程是怎样的?(4)影响种子萌发还有其他因素吗?9.结论的运用探究式学习不能停留于问题的解决,而应将探究过程中形成的新知识、新方法应用于实际,在学习了种子萌发条件之后,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农业生产知识和进行校园植物栽种等实践活动。

执教时间:课时:课题:湖湘骄子—袁隆平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袁隆平的事迹;能力目标: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免费四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范文

免费四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范文

免费四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范文免费四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范文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的问题,随后呈现了常见的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用分步列式计算,另一种是用综合列式进行计算。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在研究的过程中,将计算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材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结果,渗透估计的思想。

对于情境中涉及到的一些专门用语,如“专业得分”“综合素质得分”,我要给学生稍作解释。

当学生理解了情境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估算,再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练习的设计中“购物”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并且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基础良好,对学习数学抱有浓厚的兴趣。

经过几年对新教材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敢于质疑,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设计教学过程需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实况录像。

(播放本校田海燕老师参加全镇教职工声乐比赛的实况录像,学生看的十分投入,看完后一片掌声,并议论纷纷:“我们音乐老师唱的真棒!”“像名星!”“她得了第几”“一定是冠军!”)师:同学们,田老师在这次比赛中的出色表演得到了评委的好评,经过初赛、复赛,最后她与小张幼儿园的贾春风老师争夺冠军。

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最后成绩生:(急切的)“想!”(多媒体出示两位选手及其成绩的画面,形式与教材基本相同,5号选手变为田老师,9号选手变为贾老师)师: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谁能得第一呢生2:贾老师能得第一,因为它的专业得分比田老师的高。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激发探求真理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研究性学习概述: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

3. 课题选择与设计:学会如何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4. 团队合作与沟通:学习如何在团队中协作、进行有效沟通。

5. 成果展示与评价:学会如何展示研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课题选择与设计,团队合作与沟通。

2. 教学难点: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操作,成果展示与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方法与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课题,引导学生学会课题选择与设计。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10 课时,每课时40 分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方法与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课题选择与设计,实践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课题设计经验,互相学习。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一个简单的课题设计,准备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课题设计:评价学生完成的课题设计质量,包括课题选择、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评价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表现和沟通能力。

九、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研究性学习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4. 培养学生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并验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问题的提出、假设的建立、计划的制定、资料的搜集、结果的分析、结论的得出。

3. 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重点1.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3. 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难点1.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的掌握。

2.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并制定研究计划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 --|1. 导入| 学生倾听| 教师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2. 讲解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学生思考| 教师讲解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3.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4. 实践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5. 总结与反思| 学生分享收获| 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六、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参考书籍、网络资源。

2.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白板、教学卡片。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如“什么东西越用越少?”2. 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强调其重要性。

3. 介绍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问题的提出、假设的建立、计划的制定、资料的搜集、结果的分析、结论的得出。

小学四年级下研究性学习教案,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精选五篇]

小学四年级下研究性学习教案,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精选五篇]

小学四年级下研究性学习教案,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四年级下研究性学习教案,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4-20XX年度小学四年级(下)研究性学习教案目录:一内蒙古民族调查二校运会标志设计三绳结研究四趣味排箫五学生浪费现象调查六告别不文明语言七纸杯“电话” 八万花筒九浮力十回音壁十一探秘“那达慕” 十二探寻昭君文化一内蒙古民族调查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们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礼仪文化。

2 能力目标:增长知识结构,拓展知识构成。

二教学过程:图片展示:蒙古族的民族服饰,让学生了解并且会答是哪个少数民族。

2 研究如何进行调查研究,以我们内蒙古民族调查为例。

3对于我们当地的一些民族构成进行讨论。

分组完成:(1)组对于本班级的成员民族进行调查(2)组对于民族风俗进行调查。

5 老师讲解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礼仪 6 收获与交流,老师总结。

三课时安排1 四板书设计:第一课内蒙古民族调查(一)学习我们的家乡最熟悉的民族--------蒙古族。

(二)尝试与研究五教具:多媒体,黑板二校运会标志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和认识奥运标志标志。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这门课,学生能够知道我们的奥运标志以及其他标志代表的意义,增长学生的人文知识。

二教学过程:导入:大屏幕展示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悉尼奥运会等标志让大家对图标有基本的认识。

2 研究一:标志的设计组合方式方法。

让学生能够明白,理解。

3解读北京奥运会的标志(1)学生去说一说(2)老师补充说明学生自己设计校运会的标志 5 认识其他标志。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板书设计:第二课校运会标志设计(一)全国奥运会的标志(二)尝试与研究(三)增长认识五教具:多媒体,黑板。

三绳结研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绳结的系法以及会运用绳结。

2 能力目标:增强他们的技术能力。

二教学过程:同学们把课上准备的绳子拿出来,两两组合翻绳。

大家说一说,生活中会用到绳结的地方是什么时候,最后总结生活中很多时候会用到绳结,甚至有的地方会每天都用。

小学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第一课《节约用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感、估算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环保、节约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难点:测量的方案。

教学准备:1、地点:设在实验室,实验室里有电脑、实物投影;配有水龙头,有刻度的试管和计时器。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标有刻度的容器。

3、学生准备:每人一张调查表,上面写有调查好的水价、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和学校一共有的水龙头个数的调查表。

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一、探究学习准备:1、播放中央一台第九个世界水日的新闻片段和深圳缺水的画面。

使学生知道我国是水资源缺乏国家,深圳又是我国的缺水的城市之一,缺水对人们的生活和全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

2、播一个同学洗手后没关水龙头的录像,和上面播放的内容形成对比,从而呼吁同学们节约用水,并出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展开:探究问题一。

第一步:提出问题:1、师:(指着刚才一个同学洗手后没关水龙头的画面)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多少水?2、学生自由估算“一桶吧”;“一杯水”;“四五桶吧”;“十个脸盆吧”……3、提出疑惑到底谁说得最接近?(沉默一片刻后)我们来测一测就可以知道了。

第二步:解决问题:1、在自然实验室里,学生每4个同学一组,每组都有测量工具和水龙头。

师让学生把每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调至和刚才画面上水龙头的滴水速度差不多。

2、学生分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和计算(需10分钟)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方法1:先测1秒钟的滴水量,再算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2:先测出1分钟的滴水量,再测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3:测整10毫升用多少时间,然后再算出它的滴水速度,最后求一天的滴水量。

由于条件所限,方法3为最优。

引导学生再用方法四进行测量。

统一测60毫升用多少秒,为了减少误差,测得准一些,要求测3次,然后取平均数。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

课题一:层层剖析领悟内涵多媒体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好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同学们,假设把这句话换个写法。

〔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读句子〕生: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写得很具体。

生:当然第一句写得好。

因为这句具体地写出了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我也认为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把漓江水静、清、绿的程度写清楚了,更令人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师:〔去掉第二句〕同学们说得真棒。

确实,这句话具体地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让我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师:要是把这句话再换个写法。

〔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好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现在哪句话写得好呢?为什么?〔请两位学生分别读句子〕生:第一句好,因为这句话用了感慨句,语气比拟强烈。

生:我也觉得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用一些感慨句,把作者赞美漓江水的强烈感情写出来了。

师:〔去掉第二句〕同学们真会读书,说得很好。

不错,这句话运用了感慨句,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让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

师:如果再把这句话换种写法。

〔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绿得很,好像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现在,哪句话写得好呢?为什么?〔同桌一人读一句〕生:我还是认为第一句写得好。

因为这句话用了“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起来琅琅上口,而第二句用“真静啊〞、“很清〞、“绿得很〞,感觉有点乱。

生:我也觉得第一句好,因为这句话是个排比句,写得十分有节奏感,更令人体会到漓江水的美;而第二句没有运用排比句,显得有点零乱。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第一章:研究性学习概述1.1 课程背景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意义和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1.3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与意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原则;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1.4 教学活动讲授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意义;讨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原则;实践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1.5 作业与评估完成一份研究性学习计划书;评估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实施过程。

第二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技巧2.1 课程背景本章节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效果。

2.2 教学目标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技巧获取和处理信息;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2.3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等;信息获取与处理技巧:网络搜索、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与评价。

2.4 教学活动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实践信息获取与处理的方法;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5 作业与评估完成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评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第三章:研究性学习的计划与实施3.1 课程背景本章节让学生学会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并能够根据计划进行实施,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2 教学目标学会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掌握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步骤;培养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3 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分工合作等;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步骤: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计划等;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与协作。

3.4 教学活动讲解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步骤;实践信息收集和问题解决的方法;进行团队合作,实施研究性学习计划。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动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动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了解动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策略。

3. 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1. 动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

2. 实际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动植物的图片或实物。

3. 实验材料: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土壤、温度计、植物种子、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动植物的了解,以及动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

2. 引发思考:为什么有些动植物能在沙漠中生存,而有些动植物只能在水中生长?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动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

2. 解释动植物适应环境的原因:与遗传、进化等相关知识。

三、实际观察(15分钟)1. 准备一些动植物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并讨论它们适应的环境。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动植物能够在特定环境下生存?四、实验设计(15分钟)1. 介绍一个简单的实验:以植物适应不同温度为例。

2. 分组让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包括准备材料、观察记录等。

3.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五、实验操作与分析(20分钟)1. 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2. 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生长情况?六、小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并进行讨论。

2. 总结动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以及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3.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动植物适应环境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或学者进行讲座,介绍更多关于动植物适应环境的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环境下的动植物。

3.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研究,探索其他与动植物适应环境相关的问题。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学科教案第一章:研究性学习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内容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意义。

2.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原则。

3.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目标和原则。

3. 实践: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探究。

第二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分析法等。

2. 研究性学习的技巧:提问、记录、整理、展示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例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2. 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探究。

第三章:研究性学习的计划与实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

2. 培养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进度和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分配任务等。

2.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按照计划进行研究、记录进展、解决问题等。

3. 研究性学习的进度和方向:定期检查进度、调整研究方向等。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例展示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2. 讲解:讲解研究性学习计划的制定方法和实施步骤。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制定并实施计划。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探究。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含5篇)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含5篇)

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含5篇)第一篇:四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1)班共有学生56人。

通过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全班学生基本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特别是在习作方面,大多数学生基本养成了坚持写日记、坚持每天读书的习惯等。

因此,本学期需加大对几名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尽快促使他们跟上学习进度,使之成为思想进步,成绩合格的学生。

从整体看,大部分同学要求上进,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但发言面不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本班约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学习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慢。

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阅读量不够丰富,知识面较窄。

本学期需要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多化力气,力求改善。

二、教材分析1、突出学科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本册教材与上册教材一样,还是习惯、课文、习作、单元练习4大块。

本学期,小学阶段一以贯之的“习惯篇”安排了“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两个专题,既有阅读方面的习惯,也有勤于动笔的要求,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立足打好素质基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言和精神“矿藏”。

“习作”部分也透发出浓浓的人本情怀,还“习作”以应有的地位,编写专门的“习作课文”置于“练习”之前,其设计中的“三多一少”(即:多一些童贞和童趣;多一些体验和生活;多一些合作和探究;少一些要求和限制。

)折射出“课标”倡导的让学生“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两个结合”(长短结合——一方面致力于长期积累,不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因“课”制宜,搞一些迁移性小练笔。

“长线”贯穿始终,“短线”相机渗透;既有专门的习作训练,也有随课文安排的片段练习。

)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尊重。

“练习”中一般设置“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内容,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让诸如正义、爱心、孝顺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心灵深处,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

小学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研究性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第一课?节约用水?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数感、估算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2、浸透环保、节约等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的测量和计算。

教学难点:测量的方案。

教学准备:1、地点:设在实验室,实验室里有电脑、实物投影;配有水龙头,有刻度的试管和计时器。

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标有刻度的容器。

3、学生准备:每人一张调查表,上面写有调查好的水价、自己家每个月的用水量和学校一共有的水龙头个数的调查表。

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设计:一、探究学习准备:1、播放中央一台第九个世界水日的新闻片段和深圳缺水的画面。

使学生知道我国是水资源缺乏国家,深圳又是我国的缺水的城市之一,缺水对人们的生活和全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

2、播一个同学洗手后没关水龙头的录像,和上面播放的内容形成比照,从而呼吁同学们节约用水,并出示课题。

二、探究学习展开:探究问题一。

第一步:提出问题:1、师:〔指着刚刚一个同学洗手后没关水龙头的画面〕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大概浪费多少水?2、学生自由估算“一桶吧〞;“一杯水〞;“四五桶吧〞;“十个脸盆吧〞……3、提出疑惑到底谁说得最接近?〔沉默一片刻后〕我们来测一测就可以知道了。

第二步:解决问题:1、在自然实验室里,学生每4个同学一组,每组都有测量工具和水龙头。

师让学生把每个水龙头的滴水速度调至和刚刚画面上水龙头的滴水速度差不多。

2、学生分组〔分工合作〕进展测量和计算〔需10分钟〕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方法1:先测1秒钟的滴水量,再算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2:先测出1分钟的滴水量,再测一天的滴水量。

方法3:测整10毫升用多少时间,然后再算出它的滴水速度,最后求一天的滴水量。

由于条件所限,方法3为最优。

引导学生再用方法四进展测量。

统一测60毫升用多少秒,为了减少误差,测得准一些,要求测3次,然后取平均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研究性学习教案多媒体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同学们,假如把这句话换个写法。

【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自由读句子】生: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写得很具体。

生:当然第一句写得好。

因为这句具体地写出了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我也认为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把漓江水静、清、绿的程度写清楚了,更令人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师:【去掉第二句】同学们说得真棒。

的确,这句话具体地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让我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师:要是把这句话再换个写法。

【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现在哪句话写得好呢?为什么?【请两位学生分别读句子】生:第一句好,因为这句话用了感叹句,语气比较强烈。

生:我也觉得第一句写得好,因为这句话用一些感叹句,把作者赞美漓江水的强烈感情写出来了。

师:【去掉第二句】同学们真会读书,说得很好。

不错,这句话运用了感叹句,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让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漓江水的美。

师:如果再把这句话换种写法。

【在原句下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绿得很,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现在,哪句话写得好呢?为什么?【同桌一人读一句】生:我还是认为第一句写得好。

因为这句话用了“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起来琅琅上口,而第二句用“真静啊”、“很清”、“绿得很”,感觉有点乱。

生:我也觉得第一句好,因为这句话是个排比句,写得十分有节奏感,更令人体会到漓江水的美;而第二句没有运用排比句,显得有点零乱。

师:你的课外知识挺丰富的,居然还知道排比句,真了不起。

【去掉第二句】是啊,这句话运用了一组句式相同的语句,也就是——【生齐:排比句】这样一来,语言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生齐:朗朗上口】让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漓江水的美。

课题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研究性学习【一】创设情境导入,提出读写要求。

1、播放影像资料,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观看影像资料后,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板书:灾难摇篮原因治理2、复习电子文稿制作方法,提出读写要求。

指名回答电子文稿的制作方法,教师相机投影:一、筛选、下载资料;二、整理、编辑资料;三、完成并存盘;四、展示、介绍电子文稿。

然后教师提出读写要求,要求学生选定主题后,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阅读、筛选有关资料,进行资料重组,制作出一个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电子文稿,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二】检索阅读资料,协商制作文稿。

1、分组选择主题,自主查阅,筛选资料;2、分组协商讨论,进行探究学习;3、教师监控学习过程,开展个别化教学;4、分组完成电子文稿的制作。

【三】分组汇报展示,指导评议修改。

1、学生分组汇报,展示电子文稿;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筛选文本、音频、视频资料,围绕主题重组资料,推敲文稿结构、语句、版面设计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四】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学习体会。

总结本课的收获,并希望学生对电脑的学习,为读写一体化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思想: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不可回避地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就我们的阅读与写作而言,其变革更为巨大。

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变革突出表现在: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对传统写作方式和写作教育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教学模式到师生关系到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都必然进行一系列的变革。

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的活动课教学就是我们这种实验探索中的一次尝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教育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处罚。

课文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

课文就黄河变化的前因、后果及相关知识点到即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犹未尽。

因此,我们抓住学生余兴未了这一时机,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向课外、向校外、向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延伸、拓展,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时代阅读写作方式的开放、灵活、高效等特点,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制作了一个存有黄河视点、防汛、水文源头、治理黄河和黄河风情等内容的,包括文本、音频、视频、静画等多种形式的电子资料库,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我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从中学会方法、获取信息资料,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过程中,通过快速检索资料,学习面对未来信息社会中大量的信息,能够迅速检索、筛选处理信息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使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课题三:新闻发布会一、提问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时都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国门外发生的事情。

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

二、召开新闻发布会1、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2、“时事”、“教育”、“日常生活”三个版块代表分别发言,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

3、评价他们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4、总结他们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5、新闻发言人发言。

6、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等。

7、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三、师生总结1、通过今天的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2、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课题四:走近书籍一名言导入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

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多媒体打出,师生齐读】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介绍一本好书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1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

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小结: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

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

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生活拓展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报纸】”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课题五::如何写人研究目标: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研究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谈话导入,明确目的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

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联系实际,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2、指名回答: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

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

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汇报交流,集体评议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全课总结。

课题六: 诗歌研究研究目的: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研究重难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研究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

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1.小组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