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教学讲义ppt课件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2014
主要内容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先天性心脏病
正常胎儿循环
正常胎儿循环
胎儿循环特点:
• 营养与气体交换是通过胎盘与脐血管来完成的。 • 左右心脏都向全身供血 • 只有体循环,没有有效的肺循环。 • 静脉导管、卵圆孔和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特殊通道 • 除脐静脉是氧合血,其他为混合血。
• 1岁以内SP70-80mmHg • 2岁以后收缩压=(年龄×2)+80 mmHg • 舒张压=收缩压的2/3
先天性心脏病
• 概述 • 病因 • 分类 • 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 护理诊断 • 护理措施 • 健康教育
概述
• 定义:
胎儿时期心脏或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
• 发病率:
➢ 约7-8‰,我国每年新出生15-20万先心病患者 ➢ 儿童尸检报告发病率约为10% ➢ 性别差异:患儿男性多于女性,其比率约为4:3 ➢ 我国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表明,近年来CHD发生率呈明显
➢并发症: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
竭、肺水肿、感染性心内膜炎
室间隔缺损VSD
➢辅助检查:
X线:左右心室增大,以右 心室增大为主
肺动脉段凸出,肺野充血, 可见“肺门舞蹈征”
超声心电图确诊 心血管照影、心导
有自然闭合的可能<1cm 婴儿期发生心衰内儿科治疗为主 大缺损、婴儿期已经出现肺动脉高压、
出生后血循环改变
• 脐带结扎:脐-胎盘循环终止。 • 肺循环形成:新生儿呼吸建立,肺血管阻力↓,形成两个循环 • 卵圆孔关闭:
➢ 左心房压力>右心房,功能性关闭 ➢ 生后5-7月,解剖上关闭 • 动脉导管闭合: ➢ 体循环压力>肺循环,生后24小时功能性关闭 ➢ 95%婴儿1岁以内解剖上关闭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2014
主要内容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先天性心脏病
正常胎儿循环
正常胎儿循环
胎儿循环特点:
• 营养与气体交换是通过胎盘与脐血管来完成的。 • 左右心脏都向全身供血 • 只有体循环,没有有效的肺循环。 • 静脉导管、卵圆孔和动脉导管是胎儿循环特殊通道 • 除脐静脉是氧合血,其他为混合血。
• 1岁以内SP70-80mmHg • 2岁以后收缩压=(年龄×2)+80 mmHg • 舒张压=收缩压的2/3
先天性心脏病
• 概述 • 病因 • 分类 • 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 护理诊断 • 护理措施 • 健康教育
概述
• 定义:
胎儿时期心脏或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
• 发病率:
➢ 约7-8‰,我国每年新出生15-20万先心病患者 ➢ 儿童尸检报告发病率约为10% ➢ 性别差异:患儿男性多于女性,其比率约为4:3 ➢ 我国出生缺陷监测结果表明,近年来CHD发生率呈明显
➢并发症: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
竭、肺水肿、感染性心内膜炎
室间隔缺损VSD
➢辅助检查:
X线:左右心室增大,以右 心室增大为主
肺动脉段凸出,肺野充血, 可见“肺门舞蹈征”
超声心电图确诊 心血管照影、心导
有自然闭合的可能<1cm 婴儿期发生心衰内儿科治疗为主 大缺损、婴儿期已经出现肺动脉高压、
出生后血循环改变
• 脐带结扎:脐-胎盘循环终止。 • 肺循环形成:新生儿呼吸建立,肺血管阻力↓,形成两个循环 • 卵圆孔关闭:
➢ 左心房压力>右心房,功能性关闭 ➢ 生后5-7月,解剖上关闭 • 动脉导管闭合: ➢ 体循环压力>肺循环,生后24小时功能性关闭 ➢ 95%婴儿1岁以内解剖上关闭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D.供给足够的液体 E.保持呼吸道通畅
答案:D
.
7.男孩5岁,平时无青紫但活动后气短,易患肺炎。发育落后
于同龄儿,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4级全收缩期杂音,P2
亢进。考虑为( )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肺动脉瓣狭窄 E.艾森曼格综合征
答案:B
3岁患儿,气促、紫绀2年余,活动时喜蹲踞,诊断为法洛四联
VSD血液动力学变化
.
(二)室间隔缺损(VSD)
临床表现:决定于缺损的大小和肺循环的阻力 小型缺损(缺损<0.5cm) ➢无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杂音 中型缺损(0.5~1.0cm),大型缺损(> 1.0cm) ➢喂养困难,吸吮时气急,面色苍白,多汗, 生长发育落后 ➢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 ➢晚期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肺动脉高压
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什么是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调 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
.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心脏解剖图
育一 、 心 脏 的 胚 胎 发
.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2周时开始形成原始心脏 ➢4周开始形成房室间隔,并有循环
作用 ➢8周房室间隔已完全形成 ➢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胚胎
症。现患儿哭闹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随即昏厥、抽搐。
8.患儿昏厥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脑栓塞
B.肺栓塞
C.脑脓肿
D.缺氧发作
E.急性心力衰竭
答案:D
9.此时应采取( )
A.仰卧位
B.俯卧位
C.膝胸位
D.左侧卧位
E.右侧卧位
答案:C
.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课件
循环系统通过血液流动和血管收缩等 机制调节体温,维持人体正常体温。
循环系统的生理作用
维持生命活动
调节体液平衡 参与免疫反应
循环系统疾病的原因和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由于胎儿期心血管发育 异常导致的疾病,如房 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
由于风湿热感染引起的 心脏瓣膜病变,如二尖 瓣狭窄、关闭不全等。
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遵从医嘱
严格遵照医嘱给药,确保患儿按 时、按量服用药物。
注意药物副作用
观察患儿在服药过程中是否出现 不良反应,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
医。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带患儿到医院 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
方案。
04
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预防措施
健康教育
向家长普及循环系统疾病的知识,提 高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鼓 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综合患儿的一般状况,如精神 状态、食欲、活动能力等,进 行全面的评估。
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以 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症状的初步处理与护理
01
02
03
04
03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方法
日常生活的护理
01
02
休息与活动
预防感染
03 病情监测
饮食护理与营养支持
控制盐摄入
合理搭配营养
控制饮食量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康复训练 心理支持
家庭护理与长期管理
家庭护理
长期管理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典型案例分享与讨论
案例选择 案例描述 讨论环节
护理操作演示与指导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活动。
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 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少量多餐。
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病毒药物 、免疫调节药物等治疗 ,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
用。
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患儿,消除其 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4
心力衰竭患儿护理
心力衰竭病因与分类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律失常、心脏负荷 过重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心律失常患儿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 征及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 。
心理护理
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 支持,减轻焦虑和恐 惧情绪。
生活护理
保持患儿生活环境安 静、舒适,避免过度 刺激。
饮食护理
给予患儿清淡、易消 化饮食,避免过饱或 过饥。
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儿抗心 律失常药物,注意观 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 应。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 科护理学课件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循环系统疾病概述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 • 心肌炎患儿护理 • 心力衰竭患儿护理 • 心律失常患儿护理 •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心理护理及
健康教育
01
循环系统疾病概述
循环系统解剖与生理
01
02
03
心脏解剖
包括心房、心室、心瓣膜 等结构,以及冠状动脉循 环。
增强患儿安全感
提高治疗效果
家长陪伴能减轻患儿的焦虑和恐惧,增强 其安全感。
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有助于患儿遵医嘱 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心理康复
建议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沟通
家长的鼓励和支持有助于患儿树立信心, 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 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少量多餐。
药物治疗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病毒药物 、免疫调节药物等治疗 ,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
用。
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患儿,消除其 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4
心力衰竭患儿护理
心力衰竭病因与分类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律失常、心脏负荷 过重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心律失常患儿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 征及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 。
心理护理
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 支持,减轻焦虑和恐 惧情绪。
生活护理
保持患儿生活环境安 静、舒适,避免过度 刺激。
饮食护理
给予患儿清淡、易消 化饮食,避免过饱或 过饥。
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患儿抗心 律失常药物,注意观 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 应。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 科护理学课件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循环系统疾病概述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护理 • 心肌炎患儿护理 • 心力衰竭患儿护理 • 心律失常患儿护理 •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心理护理及
健康教育
01
循环系统疾病概述
循环系统解剖与生理
01
02
03
心脏解剖
包括心房、心室、心瓣膜 等结构,以及冠状动脉循 环。
增强患儿安全感
提高治疗效果
家长陪伴能减轻患儿的焦虑和恐惧,增强 其安全感。
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有助于患儿遵医嘱 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心理康复
建议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沟通
家长的鼓励和支持有助于患儿树立信心, 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
儿科护理学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课件
.
第二节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 (染色体易位
或畸变)
宫内感染 药物影响
放射线 代谢疾病等
.
第二节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
分类
左向右分流型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潜伏青紫型
右向左分流型 法洛四联症 大血管错位
青紫型 .
无分流型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致病因素
家族中有无遗传性疾病及先心病病人 母亲在妊娠最初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 是否接受放射线,尤其是腹部及盆腔部 是否用过某些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
是否患过代谢性疾病 是否患过引起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
.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护理评估】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4.血压 由于婴儿心搏出量较少、血管口径相对较
粗、动脉壁柔软,故血压较低,随年龄增 长而逐渐升高。 2岁以后收缩压约为:年龄×2+80mmHg( 年龄×0.27+10.67 kPa) 舒张压≈收缩压×2/3
.
第二节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
概述
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 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基因 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活体婴儿中发病率为 6‰~10‰.
.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心脏解剖图
.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
第十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生理特点 1.心脏的胚胎发育
儿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113页PPT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儿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儿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儿科护理PPT课件:第六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4) 建议尽早 行内科心导管封
堵术。
项目一 肺血增多型心脏病
【术前护理评估】
听诊心脏杂音的部位和程度 ,评估四肢末梢的温湿度。
1.现 病史
A
B
如X线、心电图、心导管术、 MRI、超声心动图检查。
3.辅助 检查
C
D
2.健 康史
(1) 一般资料:性别、年 龄、家族史等,重点了解患 儿的生长发育情况。(2) 既往史:既往有无呼吸道感 染、肺炎的病史,有无过敏 史。
【病因与发病机制】
室间隔缺损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临床表现】
(1)杂音,胸骨下缘第3~4肋间闻及大且刺耳的收缩期杂音。 (2) 疲乏,容易觉得累,不喜欢和小朋友游戏。 (3)多汗。 (4)生长发育迟缓。 (5)容易患肺炎。 (6)呼吸快、呼吸困难、喘息。 (7)心力衰竭、肺水肿。
同样肺血流也由两个部分组成:大部分为肺静脉血,小部分为从体循环分流来的体静脉血,后者可进入肺进行氧交换,因此 也是有效体循环。由此可见,有效血流量越大,体循环动脉血氧饱和度越高,患儿青紫可较轻。但过多的分流可加重心脏和肺循 环负担,导致严重心力衰竭及早期出现肺动脉高压。当患儿合并肺动脉狭窄时,肺循环血流量得到适当限制,可减轻心脏负担, 防止肺动脉高压的产生。因此,只有那些伴较大的体循环、肺循环交通和适当的肺动脉狭窄的患儿才能生存较久。
4.正常心脏及血管的含氧量 (2)鼻咽部
➢ (1) 左心房、左心室、肺静脉、和主咽动部脉:95%~100%。 ➢ (2) 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腔静脉:70%~75%。 ➢ (3) 正常心脏左心系统含氧量>右心系统。 ➢ (4) 正常心脏主动脉的含氧量最高,右心房最低。
项目一 肺血增多型心脏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肢,下半身血氧含量最低。
出生后血液循环
出生后脐血管被阻断,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小 动脉管壁肌层逐渐退化,管壁变薄并扩张,肺循 环压力下降;右心经肺动脉流入肺的血液增多, 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量也增多,左心房压力 增高。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卵圆孔瓣膜先在 功能上关闭,出生后5-7月解剖上大多闭合。自主 呼吸使血氧增高,动脉导管平滑肌受到刺激后收 缩,体阻力的胎盘循环由于脐带结扎终止,体循 环阻力增高,动脉导管处逆转为左向右分流,高 的动脉氧分压加上出生后体内前列腺素的减少, 使导管逐渐收缩、闭合,最后血流停止,成为动 脉韧带。
with septal override) 4、右心室肥厚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法 洛 四 联 症
肺动脉狭窄
四种畸形及病理生理
主动脉骑跨
室间隔缺损
右心室肥厚
病理生理
• 由于肺动脉狭窄,血液进入肺循环受阻, 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厚,右心室压力增高 ;狭窄严重时,右心室压力超过左心室, 此时为右向左分流,血液大部分进入骑跨 的主动脉。
临床表现
• (一)青紫(cyanosis): • 1、程度:取决于肺动脉狭窄程度 • 2、时间:常见生后3到4个月,1岁明显加重 • 3、部位:毛细血管丰富的浅表部位
• (二)血O2↓:
• 1、活动耐力差,哭闹、活动后气急、青 紫加重
• 2、发育落后
• 3、蹲踞位(squatting position) 患儿多 有蹲踞症状,于行走或游戏时,常有主动 下蹲片刻。
三、动脉导管未闭
分为三型: 1、管型 2、漏斗型 3、窗型
病理生理
• 由于主动脉血流入肺动脉,故周围动脉舒 张压下降而致脉压差增大。
• 周围血管征:因主动脉血液不断流入肺动脉,周围动脉舒 张压降低,导致脉压差增大——出现水冲脉、毛细血管搏 动征和股动脉枪击音等。
• 差异性紫绀: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者,肺动脉压力超过主 动脉时,即出现右向左分流,即肺动脉的静脉血注入降主 动脉,出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 称为~。
临床表现
• 小型室间隔缺损,患儿无明显症状,生长 发育正常,胸廓无畸形,临床上多于体检 时发现杂音。
• 中、大型室间隔缺损,在新生儿后期及婴 儿期即可出现症状,表现为喂养困难,吸 吮时气急、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 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
二、房间隔缺损
• 分为: 1、卵圆孔未闭 2、第一孔未闭型缺损 3、第二孔未闭型缺损
临床表现
• 导管口径较细者,分流量小,临床可无症 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
• 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影响生长发育,患 儿疲劳无力、多汗,易合并呼吸道感染表 现为气急、咳嗽等。
法洛四联症(tetra logy of Fallot)
由四种畸形组成: 1、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stenosis) 2、室间隔缺损(ventrcular septal defect VSD) 3、主动脉骑跨(dextroposition of the aorta
病理生理
• 出生后随着肺循环血量的增加,左心房压 力超过右心房压力,分流自左向右,分流 量的大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两侧心室顺 应性
临床表现
• 缺损小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 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
• 缺损大者由于体循环血量减少而表现为活 动后气促、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及生长 发育迟缓。
•
80%年长儿有此症状
• (三)长期缺氧:
• 1、6个月至2岁可出现杵状指(趾)
•
2、脑缺氧:年长儿表现为头痛、头晕、智力落后
•
婴儿吃奶或哭闹时,出现晕厥、 抽搐
•
3、红细胞↑
血液粘稠
脑血栓
•
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表
•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肺动脉狭窄 法洛四联症
分类 左向右分流型 同左
一、室间隔缺损
•
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单独
存在,也可与其他心脏畸形同时存在。
• 可分为四种类型•
3、三尖瓣后方
•
4、室间隔肌部
病理生理
•
主要是左、右心室之间有一异常交通
。由于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室间隔缺
损所引起的分流是自左向右,所以一般无
青紫。
艾森门格综合症:随着病情发展或分流量大时,体循环血 流量减少,肺循环血流量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当肺 动脉高压显著时,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出现持久性青紫。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 的护理
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解剖 生理特点 2.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心脏解剖图
• 胎儿血液循环 • 左路 • 胎盘至躯体上部氧合程度高
•
•
胎盘
•
•
•
脐静脉
•
•
门静脉
•
• 静脉导管
肝循环
•
•
肝静脉
•
•
下腔静脉
•
右心房 卵圆孔
左心房 左心室 升主动脉 冠状动脉及头臂血管
常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常见的 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为最严重的 一组。常见的有法洛氏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等。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如主动脉缩窄 和肺动脉狭窄等。
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 一、室间隔缺损(VSD) • 二、房间隔缺损(ASD) • 三、动脉导管未闭(PDA) • 四、法洛氏四联症(TOF)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 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畸形 ,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疾病。
病因 任何影响胎儿心脏发育的因素都可以
使心脏的某一部分出现发育停滞和异常。 目前认为心血管畸形的发生主要由遗
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致。
病因
• 1、内因:遗传 • 2、外因:妊娠前3月 • (1)感染:病毒(风疹、流感、流腮) • (2)放射线 • (3)药物 • (4)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右路 上腔静脉至胎盘氧合程度较低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动脉导管 降主动脉 脐动脉 胎盘
胎儿血液循环特点
1.胎儿的营养也气体交换通过胎盘与其血管 完成。
2.胎儿只有体循环,无有效肺循环。 3.胎儿体内绝大部分是混合血。 4.静脉导管 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循
环的特殊通道。 5.胎儿时期的肝血量含量高,其次为心 脑和
出生后血液循环
出生后脐血管被阻断,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小 动脉管壁肌层逐渐退化,管壁变薄并扩张,肺循 环压力下降;右心经肺动脉流入肺的血液增多, 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量也增多,左心房压力 增高。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卵圆孔瓣膜先在 功能上关闭,出生后5-7月解剖上大多闭合。自主 呼吸使血氧增高,动脉导管平滑肌受到刺激后收 缩,体阻力的胎盘循环由于脐带结扎终止,体循 环阻力增高,动脉导管处逆转为左向右分流,高 的动脉氧分压加上出生后体内前列腺素的减少, 使导管逐渐收缩、闭合,最后血流停止,成为动 脉韧带。
with septal override) 4、右心室肥厚 (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法 洛 四 联 症
肺动脉狭窄
四种畸形及病理生理
主动脉骑跨
室间隔缺损
右心室肥厚
病理生理
• 由于肺动脉狭窄,血液进入肺循环受阻, 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厚,右心室压力增高 ;狭窄严重时,右心室压力超过左心室, 此时为右向左分流,血液大部分进入骑跨 的主动脉。
临床表现
• (一)青紫(cyanosis): • 1、程度:取决于肺动脉狭窄程度 • 2、时间:常见生后3到4个月,1岁明显加重 • 3、部位:毛细血管丰富的浅表部位
• (二)血O2↓:
• 1、活动耐力差,哭闹、活动后气急、青 紫加重
• 2、发育落后
• 3、蹲踞位(squatting position) 患儿多 有蹲踞症状,于行走或游戏时,常有主动 下蹲片刻。
三、动脉导管未闭
分为三型: 1、管型 2、漏斗型 3、窗型
病理生理
• 由于主动脉血流入肺动脉,故周围动脉舒 张压下降而致脉压差增大。
• 周围血管征:因主动脉血液不断流入肺动脉,周围动脉舒 张压降低,导致脉压差增大——出现水冲脉、毛细血管搏 动征和股动脉枪击音等。
• 差异性紫绀: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者,肺动脉压力超过主 动脉时,即出现右向左分流,即肺动脉的静脉血注入降主 动脉,出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 称为~。
临床表现
• 小型室间隔缺损,患儿无明显症状,生长 发育正常,胸廓无畸形,临床上多于体检 时发现杂音。
• 中、大型室间隔缺损,在新生儿后期及婴 儿期即可出现症状,表现为喂养困难,吸 吮时气急、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 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
二、房间隔缺损
• 分为: 1、卵圆孔未闭 2、第一孔未闭型缺损 3、第二孔未闭型缺损
临床表现
• 导管口径较细者,分流量小,临床可无症 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
• 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影响生长发育,患 儿疲劳无力、多汗,易合并呼吸道感染表 现为气急、咳嗽等。
法洛四联症(tetra logy of Fallot)
由四种畸形组成: 1、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stenosis) 2、室间隔缺损(ventrcular septal defect VSD) 3、主动脉骑跨(dextroposition of the aorta
病理生理
• 出生后随着肺循环血量的增加,左心房压 力超过右心房压力,分流自左向右,分流 量的大小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两侧心室顺 应性
临床表现
• 缺损小者可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胸骨 左缘第2-3肋间有收缩期杂音。
• 缺损大者由于体循环血量减少而表现为活 动后气促、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及生长 发育迟缓。
•
80%年长儿有此症状
• (三)长期缺氧:
• 1、6个月至2岁可出现杵状指(趾)
•
2、脑缺氧:年长儿表现为头痛、头晕、智力落后
•
婴儿吃奶或哭闹时,出现晕厥、 抽搐
•
3、红细胞↑
血液粘稠
脑血栓
•
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表
•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肺动脉狭窄 法洛四联症
分类 左向右分流型 同左
一、室间隔缺损
•
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单独
存在,也可与其他心脏畸形同时存在。
• 可分为四种类型•
3、三尖瓣后方
•
4、室间隔肌部
病理生理
•
主要是左、右心室之间有一异常交通
。由于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室间隔缺
损所引起的分流是自左向右,所以一般无
青紫。
艾森门格综合症:随着病情发展或分流量大时,体循环血 流量减少,肺循环血流量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当肺 动脉高压显著时,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出现持久性青紫。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 的护理
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解剖 生理特点 2.胎儿、新生儿循环转换
心脏解剖图
• 胎儿血液循环 • 左路 • 胎盘至躯体上部氧合程度高
•
•
胎盘
•
•
•
脐静脉
•
•
门静脉
•
• 静脉导管
肝循环
•
•
肝静脉
•
•
下腔静脉
•
右心房 卵圆孔
左心房 左心室 升主动脉 冠状动脉及头臂血管
常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常见的 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为最严重的 一组。常见的有法洛氏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等。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如主动脉缩窄 和肺动脉狭窄等。
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 一、室间隔缺损(VSD) • 二、房间隔缺损(ASD) • 三、动脉导管未闭(PDA) • 四、法洛氏四联症(TOF)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 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畸形 ,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疾病。
病因 任何影响胎儿心脏发育的因素都可以
使心脏的某一部分出现发育停滞和异常。 目前认为心血管畸形的发生主要由遗
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致。
病因
• 1、内因:遗传 • 2、外因:妊娠前3月 • (1)感染:病毒(风疹、流感、流腮) • (2)放射线 • (3)药物 • (4)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右路 上腔静脉至胎盘氧合程度较低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动脉导管 降主动脉 脐动脉 胎盘
胎儿血液循环特点
1.胎儿的营养也气体交换通过胎盘与其血管 完成。
2.胎儿只有体循环,无有效肺循环。 3.胎儿体内绝大部分是混合血。 4.静脉导管 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循
环的特殊通道。 5.胎儿时期的肝血量含量高,其次为心 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