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程序和程序设计》说课稿
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程序的世界《认识软件与程序设计》教案

走进程序的世界《认识软件与程序设计》教案一、基本说明(一)教学时间:45分钟(二)授课人数:50人(三)课时:1课时(四)课型:新授课(五)授课班级:八年级五班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课程理念:scratch是一款由麻省理工学院(MIT)设计开发的面向青少年的简易编程工具,能创作故事、动画、游戏、艺术等。
青少年可以不会英语,也可以不会使用键盘,直接用鼠标拖动构成程序的命令和参数的积木模块来实现相应的效果。
Scratch编程非常简单,容易上手,体验就像是在打游戏。
用它于培养兴趣,建立计算机和程序相关的概念,培养小孩子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大有裨益。
让小白通过计算机练习解决问题能力。
可以用来做一些数学问题,编故事,做自己的图形化的小展现等。
总之,Scratch适合没有任何基础的人学习。
能够让孩子初步了解编程的概念,对今后学习编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大领域融合:科学、语言、艺术、社会、健康五大领域知识与编程知识相融合,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基础知识,感受创作乐趣,锻炼创新思维,在学习上快人一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中央处理器与程序、程序设计、软件的关系。
②理解程序、程序设计、软件的概念,掌握软件与程序的关系。
③认识SCRATCH软件。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的掌握知识规律的系统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音视频、PPT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好学上进的情感。
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程序和程序设计的概念,以及软件与程序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软件与程序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①为教师机、学生机安装SCRATCH软件。
②了解学生对程序、程序设计、软件知识的掌握情况。
③搜集或制作一些scratch软件介绍的教程。
④搜集或制作一些简单程序的典型案例。
scratch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委员会起草修订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算法与程序设计纳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拓展板块。
在教研组课题研究指引下,我们将Scratch程序设计引进课堂。
这是一种开源的编程环境,以角色为编程对象,借用积木式程序设计语言,形象具体、简单易学。
在Scratch八个程序模块指令组中,本课主要围绕外观和声音指令组展开教学,重点应用“下一个造型”、“弹奏鼓声”、“播放声音”等指令按照情节需求策划舞台节目。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向六年级学生展开教学,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学习能力。
并且学习了Scratch顺序结构和循环语句,较熟练地掌握了动作模块指令,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按照情节需求完成简单的故事小动画,对这门课程有着高涨、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区别角色和造型的概念,熟练改变角色的多种造型,能够按需求添加声音指令。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2、灵活组织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尝试读懂程序脚本,体会声音加载位置的合理性。
这是本课的难点内容。
3、体验程序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加工处理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在编程实践中,养成科学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策略为达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我使用以下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营造新年氛围,赋予学生小导演的角色激发其创作意识;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通过启发式提问将任务化整为零,学生在操作指南的帮助下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五、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我准备了情景导入的Flash动画视频,学生导学的操作指南,作为任务素材的图片、歌曲,以及拓展任务中名为“fashion”的Scratch半成品文件。
六、教学过程围绕已定目标和重难点,我从新课导入、探索发现、巩固提升和总结回顾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围绕元旦联欢会进行交流,引出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可以用Scratch制作自己的演出节目,出示主题任务。
《程序设计》课程介绍及要求

学习建议与提高途径
学习建议
建议学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进行编程实践,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积极参加课程讨 论和小组活动,提高团队协技创新活动,拓展编 程视野,提高编程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利用 网络资源和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
了解不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特点和优 劣
软件系统
包括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应用程序 等
编程语言概述
1 2
编程语言分类
了解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
编程语言特点
了解不同编程语言的特点、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3
编程语言发展趋势
了解当前和未来编程语言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
面向过程程序设计
01
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02
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如类、对象、封装、
继承、多态等
程序设计风格
03
了解不同程序设计风格的特点和优劣,如简洁明了、易于维护
等
算法与数据结构基础
算法基本概念
了解算法的定义、特性和评价 标准
常用算法介绍
了解并熟悉排序、查找、图论 等常用算法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了解数据结构的定义、分类和 基本操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课程时间
每学时通常为45分钟,具体根据学校 的课程时间安排而定。建议学生合理 安排课余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以保 证学习效果。
02 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简介
《程序设计基础》
本课程主要教材,系统介绍了程序设 计的基本概念、语言基础、算法与数 据结构、程序设计方法等内容,适合 初学者入门和提高。
第三单元《算法和程序设计》单元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案例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
2.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思考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包括算法的定义、特性以及算法的作用。
2.掌握常见算法的设计与分析方法,如递归、分治、贪心等。
3.熟悉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等。
4.学会使用一种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并能独立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
5.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以及它们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作用。
3.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实际意义和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对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尝试创新,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团队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个人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他们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他人作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第三单元《算法和程序设计》单元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案例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第三单元《算法和程序设计》为例,旨在探索如何提高学生在程序设计领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算法的概念、算法的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等。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掌握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语言程序设计数组(说课稿)

C语言程序设计——数组(说课稿)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陈松一、课程目标《C语言程序设计》是中职对口单招计算机专业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具有基本的C程序设计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理解和编制简单的C程序。
二、学情分析本课程是针对综合高中对口单招班高二年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生已学习了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原理课程,对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班级学生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基础较薄弱。
教师必须首先弄清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障碍及原因,再根据教学原理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与参考书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C语言编程基础》(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此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模块,第二部分是选用模块。
对口单招学生只学习第一部分内容,第二部分内容单招计算机专业的考纲中是不要求的。
辅导练习:1、C语言阶段综合测试卷集。
2、自己编写的每次课的学生工作页。
四、教材分析1、单元内容数组单元是C语言的一个重要章节,本单元教学内容有:(1)一维数组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一维数组应用。
(2)二维数组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二维数组应用。
(3)字符串与字符数组、字符串的输入输出、字符串处理函数、字符数组应用。
2、单元设计(1)本单元每次课都编写了学生工作页,让学生根据任务去学习本单元内容。
(2)本单元加强了上机实习的课时数,着重培养学生上机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程序设计能力。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一维数组、二维数值型数组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掌握对数组的初始化。
(3)掌握字符串的输入、输出和处理。
(4)熟练掌握使用数组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
(5)理解程序设计中的几种常见算法的基本思路。
➢技能目标:(1)学生能正确的定义数组;能正确的引用数组和初始化数组;能使用数组进行程序设计。
(2)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_说课稿

广东版教材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第一章 解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神秘面纱 第一节
[返回]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计 算 机 解 决 问 题 的 过 程
1、课堂作业:从教材“实践”和“练习”部 分选一题,设计算法。未完成的同学下次课提交。 2、课后作业:阅读本节教材提供的“生产方 案选择问题”。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特色说明
计 算 机 解 决 问 题 的 过 程
1、采用易于理解的“韩信点兵”问题引入, 取代教材使用的生产方案选择问题,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 3、使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相关活动, 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 反馈。
分析问题 设所求的数为X, 则X应满足: X整除3余2; X整除5余3; X整除7余2; 1、令X为1; 2、如果X整除3余2,X整除5余3,X整除7余 2,则X就是答案; 3、令X增加1(为算下一个作准备); 4、如果算出,则结束;否则跳转到第2步; 5、写出答案。 解题步骤
计 算 机 解 决 问 题 的 过 程
教师问: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包括哪 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如下并适当解释。
具 体 问 题
分 析 问 题
设 计 算 法
编 写 程 序
调 试 程 序
得 到 答 案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C语言程序设计》教案第三章程序的控制结构—循环结构while和dowhile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案表算法2:分析:设想用sum作为累加器,初值为0,利用sum+=i(i依次取值为1、2。
100)此分析需要解决的3个问题:1)sum=0,i=1;2)每执行一次sum+=i 后,i增1(i=i+1);3)判断如果i小于或等于100,重新执行步骤(2),否则停止计算main(){int i,s=0;i=1;while(i<=100)/*i<=100为循环条件*/{s=s+i;i++; /*改变i的值*/}printf(″s=%d″,s);}运行结果:s=5050说明:循环结构的三个术语:1、循环条件:循环结构中的条件表达式如while (i<=100)其中,i<100就是循环条件。
2、循环体:在每个循环周期均要执行一次的语句序列。
如while下用{ }括起来的语句序列。
3、循环控制变量:能够决定控制条件是真是假的量。
如while(i<=100)中的变量i要写出一个正确的循环结构,对控制变量要做三方面的工作:1、对循环控制变量赋初值。
2、将循环控制变量写入正确的控制条件。
3、对循环控制变量值的更新。
使用while语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while语句的特点是先计算表达式的值,然后根据表达式的值决定是否执行循环体中的语句。
因此,如果表达式的值一开始就为“假”,那么循环体一次也不执行。
当循环体为多个语句组成,必须用{}括起来,形成复合语句。
在循环体中应有使循环趋于结束的语句,以避免“死循环”的发生。
下列情况,退出while循环条件表达式不成立(为零)循环体内遇break,gotowhile(s<=10){s=s+i*i;i++;}printf(“%d”,--i);}A) 4 B) 3 C) 5 D) 6对以下程序段,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int x=0,s=0;while(!x!=0) s+=++x;printf(“%d”,s);A) 运行程序段后输出0 B) 运行程序段后输出1C) 程序段中的控制表达式是非法的D) 程序段循环无数次下面程序段的运行结果是[ ]。
c语言说课稿

c语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C 语言》。
C 语言是一门广泛应用且具有重要地位的编程语言,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次授课所选用的教材是《C 语言程序设计》。
这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系统性强:教材内容涵盖了 C 语言的基础知识、语法规则、数据类型、控制结构等核心知识点,知识体系完整,逻辑清晰。
2、案例丰富: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代码,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编程概念。
3、实用性高:教材中的示例和项目贴近实际应用,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专业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编程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1、概念理解困难:C 语言中的一些概念,如指针、结构体等,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2、编程思维尚未形成:初次接触编程,学生可能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程序代码。
3、缺乏耐心和毅力:在编写代码和调试程序的过程中,遇到错误和挫折时,容易产生放弃的想法。
针对以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通过逐步引导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编程思维,并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C 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包括数据类型、变量、常量、运算符等。
(2)熟练掌握 C 语言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3)了解数组、指针、结构体等复杂数据类型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 C 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良好的程序调试能力,能够独立查找和纠正程序中的错误。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单元《算法和程序设计》《单元挑战探究密码安全问题》教学设计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加信息安全竞赛、开展小项目研究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生活中因密码安全问题导致的隐私泄露、财产损失等案例,引起学生对密码安全问题的关注。
-与同学合作,开展一次密码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举办讲座等。
2.利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密码安全知识。
-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密码安全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密码安全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密码的加密、解密和破解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设计不同难度的挑战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密码安全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设置由浅入深的挑战任务,让学生逐步掌握密码安全知识。
第三单元《算法和程序设计》《单元挑战探究密码安全问题》教学设计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码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密码安全知识,如加密、解密、密码破解等概念。
-学生能够描述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的加密算法及其特点。
-学生能够解释解密过程,并了解解密技术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1.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真实的密码安全问题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密码安全的重要性。
-实施任务驱动法,设计由浅入深的编程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密码算法的编写和破解技巧。
-运用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探讨密码安全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教学策略:
-学生能够了解密码破解的常见方法,认识到密码强度对安全性的影响。
第三单元《算法和程序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三单元穿戴设备助力校园健康安全——算法和程序设计二、单元教学规划1 .主题名称穿戴设备助力校园健康安全——算法和程序设计2 .主题概述校园安全一直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生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随着家长对于安全意识日益重视,相关一些校园安全设备和措施已经开展。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智能穿戴设备走进校园,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智能穿戴设备通过在校园网内部署网关实时获取手环数据,再基于智慧校园后台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对学生的运动健康、实时定位、体温检测、心率监测等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本单元将围绕“穿戴设备助力校园安全”的实例出发,带领学生学习算法和算法的特征;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学会用 Python 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解决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程序设计的调试与运行方法。
算法不是计算机特有的,通过认识穿戴设备各项功能的工作方式,让学生对贴近生活的实例产生较强的认同性。
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穿戴设备助力校园健康安全所蕴含的算法和程序设计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信息社会中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式,认识当今数字化世界的运转方式并从深层次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
1根据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和知识内容结构,通过穿戴设备的测温、测心率、实行定位、智能识别等功能,了解其工作的基本流程,从而引出算法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再通过情境任务,结合描述出来的算法流程,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基本控制结构,最后通过本节涉及到的几种算法流程图归纳出算法的特征。
接下来,由手环体温检测,实现全天位体温监测,引出程序概念;分析智能手环测温过程,用输入温度方式代替测温方法,设计算法,初探程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由摄氏温度转换为华氏温度,经历算法到程序的过程,认识程序设计语言;由监测体温值大小进入校园的过程,设计算法,编程程序,调试运行,认识程序设计过程,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
接着根据手环的定位功能为学校管理带来的便利,通过体验学生定位散点图小程序引出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使用分支结构语句去解决问题。
scratch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委员会起草修订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算法与程序设计纳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拓展板块。
在教研组课题研究指引下,我们将Scratch程序设计引进课堂。
这是一种开源的编程环境,以角色为编程对象,借用积木式程序设计语言,形象具体、简单易学。
在Scratch八个程序模块指令组中,本课主要围绕外观和声音指令组展开教学,重点应用“下一个造型”、“弹奏鼓声”、“播放声音”等指令按照情节需求策划舞台节目。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向六年级学生展开教学,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学习能力。
并且学习了Scratch顺序结构和循环语句,较熟练地掌握了动作模块指令,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按照情节需求完成简单的故事小动画,对这门课程有着高涨、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区别角色和造型的概念,熟练改变角色的多种造型,能够按需求添加声音指令。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2、灵活组织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尝试读懂程序脚本,体会声音加载位置的合理性。
这是本课的难点内容。
3、体验程序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加工处理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在编程实践中,养成科学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策略为达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我使用以下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营造新年氛围,赋予学生小导演的角色激发其创作意识;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通过启发式提问将任务化整为零,学生在操作指南的帮助下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五、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我准备了情景导入的Flash动画视频,学生导学的操作指南,作为任务素材的图片、歌曲,以及拓展任务中名为“fashion”的Scratch半成品文件。
六、教学过程围绕已定目标和重难点,我从新课导入、探索发现、巩固提升和总结回顾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围绕元旦联欢会进行交流,引出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可以用Scratch制作自己的演出节目,出示主题任务。
高职计算机专业《Java程序设计》说课稿

高职计算机专业《Java程序设计》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使学生掌握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类与对象、接口等。
o理解Java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能够熟练使用类和对象进行编程。
o掌握Java异常处理机制及常用的Java API。
2.能力目标:o能够独立编写简单的Java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o具备良好的代码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对已有的Java程序进行分析和调试。
o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Java技术的不断更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Java编程的兴趣,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
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项目中协作完成编程任务。
o树立学生尊重知识产权、遵守编程规范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Java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编程、异常处理、常用Java API。
-难点内容:面向对象编程中的继承、多态、接口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异常处理机制的理解和使用。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逐步深入:1.Java语言基础2.面向对象编程3.异常处理4.常用Java API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基础知识和概念的讲解。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验法: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教材:《Java程序设计》教材及配套习题集-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实验器材:IDE开发环境(如Eclipse)、JDK-多媒体资源:PPT课件、教学视频、在线教程链接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每组分配一个组长,负责协调组内讨论和分工。
2.维持纪律: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如手机静音、不随意走动等,确保课堂秩序。
scratch说课稿讲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委员会起草修订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算法与程序设计纳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拓展板块。
在教研组课题研究指引下,我们将Scratch程序设计引进课堂。
这是一种开源的编程环境,以角色为编程对象,借用积木式程序设计语言,形象具体、简单易学。
在Scratch八个程序模块指令组中,本课主要围绕外观和声音指令组展开教学,重点应用“下一个造型”、“弹奏鼓声”、“播放声音”等指令按照情节需求策划舞台节目。
二、学情分析本课面向六年级学生展开教学,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学习能力。
并且学习了Scratch顺序结构和循环语句,较熟练地掌握了动作模块指令,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按照情节需求完成简单的故事小动画,对这门课程有着高涨、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区别角色和造型的概念,熟练改变角色的多种造型,能够按需求添加声音指令。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2、灵活组织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尝试读懂程序脚本,体会声音加载位置的合理性。
这是本课的难点内容。
3、体验程序设计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加工处理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在编程实践中,养成科学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策略为达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我使用以下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营造新年氛围,赋予学生小导演的角色激发其创作意识;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通过启发式提问将任务化整为零,学生在操作指南的帮助下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五、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我准备了情景导入的Flash动画视频,学生导学的操作指南,作为任务素材的图片、歌曲,以及拓展任务中名为“fashion”的Scratch半成品文件。
六、教学过程围绕已定目标和重难点,我从新课导入、探索发现、巩固提升和总结回顾这四个环节展开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围绕元旦联欢会进行交流,引出在信息技术课堂当中,可以用Scratch制作自己的演出节目,出示主题任务。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沪科版第三单元项目六《解决温标转换问题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教案

【沪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第三单元项目六《解决温标转换问题——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
2.通过温标转换程序的例子,说明三种控制结构的应用
3.提问:你认为在温标转换程序中,哪些部分使用了循环结构?为什么?
学生行为:
1.认真听讲,理解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的概念
2.观察例子,学习三种控制结构在程序中的应用
3.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设计目的:让学生理解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能够分析具体程序中的控制结构。
(四) 优化程序,判断输入有效性(10分钟) 教师行为:
1.讲解如何对程序进行优化,提高程序的健壮性
2.通过温标转换程序的例子,说明如何判断输入有效性
3.提问:你认为在程序设计中,如何处理不合理的输入?为什么?
学生行为:
1.认真听讲,学习程序优化和输入有效性判断的方法
2.观察例子,学习在程序中处理不合理输入的技巧
3.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程序优化的重要性,掌握判断输入有效性的方法。
(五) 拓展阅读(5分钟) 教师行为:
1.推荐拓展阅读材料,如《程序设计基础》等
2.鼓励学生课下阅读,拓宽视野
学生行为:
1.认真听取推荐书目
2.记录推荐的阅读材料
3.课下自主阅读,丰富知识。
关于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于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案例
一、课程名称
程序设计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语法。
2. 学会分析问题,并将其转化为程序。
3. 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变量、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函数等。
通过案例和实际项目,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实际应用。
2.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
1. 教学资源:教材、课件、实验指导书、网络资源等。
2. 教学环境:计算机实验室,安装有相应的编程软件和实验环境。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通过展示有趣的程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讲解基本概念和语法,通过案例演示程序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3. 实践练习: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程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 讨论与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六、评价与反馈
1.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练习、作品、课堂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2. 反馈方式: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和优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第三单元《算法和程序设计》《单元挑战探究密码安全问题》教学设计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三单元单元挑战探究密码安全问题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 1 第三单元的单元挑战。
“探究密码安全问题”立足于从简单问题出发,研究密码安全问题,分析计算机破解密码之“谜”,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并掌握密码安全之匙。
信息安全无论对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保证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设置安全级别高的密码。
那么,怎样的密码设置才是安全的?大多数学生可能都有类似的困惑。
有了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础之后,学生已具备了解决困惑需要的本领和技能,并且,这样的内容对于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2.课时学情分析在学习完程序设计相关知识后,学生由于编程体验少,对此会缺乏兴趣。
本课除了沿用教材中实物密码锁的案例,对此进行升级,让学生真正体验用程序来解密 word 文档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将算法的理论知识进行运用实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并从此意识密码安全的重要性,学生体会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性,在学习中乐于尝试,主动思考,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3.课时学习重点理解枚举法的含义,设计枚举法并实现“三位数字密码”破译的程序设计。
4. 课时学习难点设计枚举法并实现“三位数字密码”破译的程序。
5. 开放性学习环境机房外网开放,学生查阅密码安全相关资源。
6.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密码的暴力破解——枚举法,了解枚举法实现的环境和条件。
【信息意识】(2)设计枚举法的算法,编程实现“三位数字密码锁”的密码破解。
【计算思维】1(3)通过相关资源查阅,探究密码安全问题,总结密码设置策略【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2、用 python 语言实现word 文档密码破解程序并测试。
3、引导学生思考生生活枚举法的应用及特征。
8.反思性教学改进本课是单元挑战,即是程序设计学习后的一次实践应用,更是在信息社会中,对信息安全的一次重要探究。
项目六解决温标转换问题——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教案(3课时)沪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项目六解决温标转换问题
——认识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
■学习目标
(1)了解程序及程序设计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2)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了解Python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法特征。
(3)掌握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能使用Python语言编写简单程序。
2.教学建议
■教学准备
(1)软硬件环境:机房、投影仪。
(2)教学素材:教材案例的源代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及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Python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法特征。
(2)难点: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程序调试运行的方法。
■教学过程安排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和程序设计》说课稿学科:信息技术说课人:序号13节次:第六节
各位评委大家好,记得有句歌词是“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现在我们每天不得不和各种机器打交道,手机、ipad等等,那么这些机器的各种应用究竟怎么运行的?今天我的说课就从各种电子设备的应用说起,题目是——优雅的程序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对本模块的要求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调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选修模块,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要“引导学生寻找、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而设计出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去解决这些问题”。
2.简析教材
粤教版《程序和程序设计语言》从“鸡兔同笼问题”和“求100以内能被3整除的数”两个例子入手,分三个小节,主要讲解了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算法和算法的描述、程序与程序语言等。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甚至数学选修课里面也有“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内容,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比初中学生好的多,尤其今天八方中学的同学相比我们的孩子能力更是超出了我
的预期。
但是,目前能认真学这门课的同学不是很多。
也许因为《信息技术》这门课不参与高考而大家都在忙于高考的缘故吧,很多学生对编程不太了解,不知道这门课教什么内容,还有的学生说编程很难,很枯燥。
正所谓“万事儿开头难”,所以,上好程序设计的入门每一课对后边的学习都很重要。
三、教学策略
1.设计方向
记得初中物理第一课,老师走了进来,手里拿了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单摆、不倒翁等,我们在尽情的玩耍中体会到科学的神奇。
这些漫不经心的玩具在我们后来学习的热、电、声光等课程中都用到了,所以我想能否结合《课标》的要求和目前教材的编写思路,在本课程中尽量通过简单的算法、简单的程序从学生们身边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程序和程序设计内容的兴趣。
2.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
○1.知识与技能:A.让学生再次深入了解什么是算法
B.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般程序基本规则和一些固定的模式
C.理解并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从经典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2.从简单的程序入手,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什么程序,什么是程序设计语言,什么是程序的结构,并再次深入探讨算法
与算法设计。
3.教学重点
A.程序设计的算法思想
B.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C.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4.教学难点
A.程序设计的算法思想
B.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为了能共享教师机的资源,最好所有学生机你都能连接到教师机
2.为了能使演示顺利进行,确保“电子教室教学控制软件”正常使用。
(二)、引入
1.通过“鸡兔同笼问题”再次回顾上节课的算法与算法描述的内容
2.通过“鸡兔同笼问题”的程序了解什么是程序,什么是程序设计;(三)、程序的基本概念
(四)、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五)、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六)、学生活动:调试“鸡兔同笼问题”的程序
(七)、课后小结:回顾算法与算法描述,程序的概念,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八)、课后作业:学生试着不看课本在计算机上调试“求100以内能被3整除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