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盟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

合集下载

高等院校国际多边合作计划规划方案

高等院校国际多边合作计划规划方案

高等院校国际多边合作计划规划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我的书桌上。

我拿起笔,开始思考这个“高等院校国际多边合作计划规划方案”。

多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告诉我,这是一个既充满挑战又极具潜力的项目。

我们要明确这个合作计划的核心理念。

我想到了一句话:“共享资源,共创未来。

”这个理念将贯穿整个方案,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一、合作背景与目标1.合作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国高等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

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国际多边合作计划,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2.合作目标(1)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先进教育水平的接轨,提升教育质量。

(2)推动各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优势互补。

(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助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

二、合作内容与方式1.合作内容(1)课程共享:各国高校相互开放课程,学生可以跨校选课,学分互认。

(2)教师交流:定期组织教师互访、讲学、合作研究等活动,促进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

(3)学生互换:开展学生互换项目,让学生体验不同国家的教育环境,拓宽视野。

(4)项目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共享研究成果。

2.合作方式(1)签订合作协议:各国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方式及时间安排。

(2)建立合作平台: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合作平台,方便资源共享。

(3)定期评估与反馈:对合作成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合作策略。

三、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1.调研与论证阶段(1-3个月)组织专家团队,对合作背景、目标、内容、方式进行深入调研与论证,确保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签订合作协议阶段(4-6个月)与各国高校开展协商,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方式及时间安排。

3.实施阶段(7-12个月)按照合作协议,开展课程共享、教师交流、学生互换、项目合作等活动。

4.评估与反馈阶段(13-15个月)四、预期成果1.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论高校教育国际化战略的路径与目标

论高校教育国际化战略的路径与目标

论高校教育国际化战略的路径与目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高校教育国际化战略成为许多大学的发展重点。

高校教育国际化是指高校通过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和课程设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本文将就高校教育国际化战略的路径和目标进行讨论。

首先,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路径之一是通过建立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来实现。

高校可以积极与国外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包括学生交流项目、教师交流、联合培养等。

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学生可以获得在国外学习的机会,与国外学生进行交流,增加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教师交流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可以引进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联合培养项目可以增加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为他们日后的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其次,高校教育国际化的路径还包括招收国际学生和开展国际化的课程设置。

高校可以通过招收国际学生来增加校园的国际化氛围。

这不仅可以促进国际学生与本地学生的相互交流和理解,还可以增加学校的多样性和国际影响力。

同时,高校可以开设国际化的课程,包括全英文授课的课程、国际化的专业设置等,以满足国际学生的需求,并且提供更多国际化的学习机会。

除了建立国际合作渠道和招收国际学生,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国际化的学术交流活动来推进教育国际化。

例如,可以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学生交流活动等,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学术影响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高校教育国际化战略的目标是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

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国际化课程和提供全球化的教学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学生可以在国际化的教学环境中接触到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培养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其次,高校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国际合作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学生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前景。

发挥双一流高校优势,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发挥双一流高校优势,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发挥双一流高校优势,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流高校的地位和作用不断被强调。

发挥双一流高校的优势,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学科建设一流高校拥有强大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科研人员,他们可以为学校提供支持和指导,促进学科的发展。

同时,与其它高水平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国际影响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创新,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技术支持。

基础学科是支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各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流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对基础学科的支持,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建立优秀的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逐渐提高基础学科水平。

此外,一流高校还可以通过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其它新兴学科,探索新的学科交叉点,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一流高校应该优化其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流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优秀的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科选择和课程优化方案。

同时,一流高校可以通过挖掘教职员工的潜力和本领,吸纳优秀人才,不断开展研究和创新,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学校与学生的联系。

最终,一流高校需要把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拔尖人才紧密关联起来,确保学生能够受益于优秀的教学和课程体系。

三、教学方法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一流高校还可以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其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是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流高校可以采用小班教学、个体化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育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灵活度,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鼓励学校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如设计实验和模拟演练,利用互联网资源和交流平台,提供在线课程等,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成果水平。

四、国际化办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流高校可以通过发展国际合作关系,增强国际竞争力。

安全合作助推下的非洲一体化

安全合作助推下的非洲一体化
集体安全合作势必给 长期裹足不前的非洲一体化注入 一针 强心剂 ,但这个承载着人 们希 望的支柱在把 一体化 带入崭新发展 阶段 之前还有漫漫坎坷路要走。
【 关键词 】 非洲联盟 集体安全合作 非洲一体化 非洲常备 军
自从 20 0 1年 非 洲 联 盟 ( 以下 简 称 “ 非 盟 ” 成 立 以来 ,维 持 非 洲 地 区 的稳 定 与 安 ) 全 一 直是 非 盟 面 对 的 主要 任 务 和挑 战 。2 1 00 年 以来 ,面对 非 洲 大 陆 持续 的安 全 威 胁 和 挑 战 ,非 盟 峰 会 特 意 把 当 年 确 定 为 “ 洲 和 非 平 与 安全 年 ” ,并 在 2 、7月 分别 召开 的两 次 非 盟 峰会 上 集 中讨论 了应 对 危 机 和 维 持 非 洲
比 ,以贫 困 、疾 病 、难 民 、环 境 恶化 、恐 怖
主义 、跨境犯罪问题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 问 题 的威胁性更大 。这不仅因为它们 的分布范
围要 远 远 大 于前 者 ,更 为 重要 的是 ,大 量 聚
它们所带来的后果是完全一致的 ,即整个社
会处于停滞甚 至是倒退状态 。以持续 时间最
欧加登战争等高烈度武装 冲突 ,整个大陆处 于空前动荡状态。 冷战的结束并没有使非洲的安全局势 出 现根本性好转 ,相反却在 2 0世 纪 9 0年代滑 向了进一步恶化 的深渊 。世界格局的变化使
非 洲 原有 的力 量 均 势 被 打 破 ,进 而导 致 先 前 被 积 压 的矛 盾 如 井 喷 般 爆 发 。在 没有 摆 脱 南
稳定 发展 的战略措施 。可 以说 ,正是基于成 员国的共 同关注 ,非盟通过若干年的努力逐 步开创 了以安全合作为先导和支柱的非洲一
体化 道 路 。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策略与实施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策略与实施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策略与实施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各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目标之一。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因此,制定和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策略与实施。

首先,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策略应该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始。

建立与外国大学、研究机构和产业界的合作伙伴关系,不仅能够分享资源和经验,还能够丰富教育内容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通过建立双边交流项目、合作办学和联合研究中心等方式,可以加强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提升教学和研究水平。

此外,通过与产业界建立合作关系,可以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的需求,并促进学生就业。

其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策略还需要重视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

吸引国际学生不仅能够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为了吸引国际学生,学校可以提供奖学金和优惠政策,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和学术支持,同时也需要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生活支持。

此外,学校还需要加强对国际学生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文化和学习环境,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在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策略中,还需要重视教师的国际化培养和交流。

教师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资源,他们的国际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因此,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国外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国外教师来校讲学和交流,提供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和课程。

通过教师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可以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国际化的教育。

除了以上策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策略还需要重视国际化管理和服务。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国际部门和机构,负责统筹和协调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事务。

国际部门可以提供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和培训机会,提供咨询和支持服务,同时也需要与外国大使馆、留学机构和国际组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路径及策略研究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路径及策略研究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路径及策略研究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地方高校与国外高等院校合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旨在探讨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路径和策略。

一、发展路径:1. 合作方式多样化。

地方高校可与国外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合作形式可以是办学合作、教学合作、科研合作等。

地方高校可以选择与优质高等院校合作,共同办好学位教育项目和研究生教育项目。

2. 建立学科研究中心。

地方高校可以与国外高等院校合作,共同建立学科研究中心,以提高地方高校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合作可以通过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合作论文发表、学术交流等方式进行。

4. 探索新型合作模式。

地方高校可以与国外高等院校合作,探索新型的合作模式,如合作研究机构的建立、人才项目的合作等。

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等方式进行。

二、策略:1.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地方高校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外高等院校的联系和合作,开展学术交流、人员互访、合作研究等活动,提高地方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2. 提高师资力量。

地方高校要加强本校教师的国际化培养,提高师资力量的国际化水平。

可以通过邀请国外高校教师来校讲学、派出教师到国外高校进行访学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

3. 完善教育教学体系。

地方高校要借鉴国外高等院校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地方实际,完善教育教学体系。

可以引进优质教材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 加强质量监控与保障。

地方高校要建立健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加强对合作项目的管理和评估,确保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和持续发展。

5.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地方高校要加大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为地方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大的机遇。

地方高校需要积极探索合作方式和模式,加强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在各个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都获得了巨大关注。

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举足轻重。

在中国,为了能够在全球高等教育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国家提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实施办法。

一、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为了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国家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绩效评估体系。

这个评估体系应该涵盖各个层级的大学,从国家级到地方级,以确保全国范围内的大学都能够审核被评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资格。

该评估体系应该包括教学、研究、学术影响力等多个方面的指标,旨在全面评估大学在不同领域和层级的实力。

二、优化经费分配机制一个优秀的大学离不开充足的财力支持。

国家需要优化大学经费分配机制,确保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并充分使用。

国家应该加大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资助力度,通过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设施和装备等方式提供必要的支持。

此外,国家还可以鼓励大学通过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获得额外的经费支持。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一流大学的重要保障。

国家需要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高水平教师,为大学提供更好的学术资源。

与此同时,大学也应该优化招聘机制,确保能够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加入。

此外,大学还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提升力度,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科研创新是一流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需要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支持,为大学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和项目支持。

大学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研究兴趣。

此外,大学还应该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和合作,加强国际合作,拓宽科研合作的渠道和方式,提高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五、加强国际化办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办学是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

国家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大学应该积极招收留学生,提供国际化的课程设置和学习环境,增加国际化的学术交流机会。

加强我国教育国际化合作的战略与措施分析

加强我国教育国际化合作的战略与措施分析

加强我国教育国际化合作的战略与措施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教育合作已成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加强我国教育国际化合作,不仅可以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还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加强教育国际化合作的战略与措施,并探讨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我国加强教育国际化合作的战略是积极主动地推动教育全球化的进程。

教育全球化是指各国通过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世界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走国际化办学之路”的战略目标。

这一目标包括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加强与世界教育强国的合作等。

通过与国际教育机构和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我国可以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其次,我国加强教育国际化合作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人才培养、推进教育交流与合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积极引进国际一流教育资源和人才,提供留学政策和条件,吸引优秀的留学生到我国学习、研究和工作。

同时,我国还鼓励本土教育机构与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其次,推进教育交流与合作也是加强我国教育国际化合作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大学联盟、亚太经合组织教育合作机制等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同时,我国还与其他国家签署了一系列教育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推动不同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这些合作包括学生交换、教师互访、联合研究项目等,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再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也是加强我国教育国际化合作的重要手段。

我国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较大。

通过加强教育国际化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一方面,我国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也可以将自己的教育资源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国家,促进教育的普及和共同发展。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外方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和利用研究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外方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和利用研究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外方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和利用研究作者:李泽铭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2年第06期【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跨境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跨境高等教育在我国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近年来,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迅猛发展,它作为除了民办教育、公办教育以外的第三种高等教育形式,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鼓励开办中外合作项目,引进外方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与我国高等教育融合和创新发展。

然而,在引进和利用外方优质教育资源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去合理引进、消化、管理和利用外方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了中外合作办学急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和利用【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课题名称是《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课题批准号:ZD20027。

主持人:李泽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6-0019-0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应运而生,在经过三十来年的不断发展,它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进和吸收外方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并在内部进行管理和有效利用,这不仅可以缓解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还可以推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一、引进外方优质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外方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由国家全权负责、学校承办,实行封闭管理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制度保障、法制监管和责任共担的体制下,虽然中外合作办学在这一期间从数量、质量、水平上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从引进外方优质教育资源方面仍进展缓慢,并且存在着很多问题。

1.引进外方合作院校的质量偏低,优质资源总量不多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国内外院校双方合作动机存在很大的差异。

非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非盟:历史使命与发展前景

非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非盟:历史使命与发展前景

非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非盟:历史使命与发展前景□ 罗建波/文21世纪以来,非洲的时代主题已由20世纪的“求独立、求解放”转变成“求和平、求发展”。

为顺应这一时代要求,非盟积极致力于实现非洲大陆的政治稳定与经济振兴,成为推动当前非洲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力量。

虽然非盟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非洲一体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仍十分巨大,但深入推动非盟的地区合作进而实现非洲的和平与发展,是非洲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世人对非洲发展的普遍期待。

全球化时代非盟的角色、使命与成就非洲联盟(非盟)于2002年正式成立并取代非洲统一组织(非统),是非洲国家旨在通过集体力量来寻求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并提升非洲国际地位的重大举措。

如果说非统的历史贡献在于推动大陆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那么非盟的成立则是这些已经实现民族独立的非洲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对非洲发展与复兴的追求。

非盟的成立是非洲复兴的新起点,标志着非洲一体化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一、非盟是非洲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非盟积极倡导“自主发展”思想,着力推动实施“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为非洲经济合作搭建了制度平台并规划了合作路径。

“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提出了新世纪非洲发展的总体目标,旨在通过非洲国家的联合自强以消除贫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减少对外部世界的依赖。

其实现的具体路径,一方面是通过实施重大的经济技术和能力建设项目以推动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是通过非洲各区域经济共同体内部和相互间的一体化来实现大陆层面上的合作,最终建立起成熟的非洲经济共同体。

目前,诸如东部非洲共同体、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区域组织正在推动建设关税同盟甚至货币联盟,为未来非洲大陆的经济合作搭建了必要的制度平台。

当前非盟致力于非洲经济合作的重要方面,是积极推动非洲大陆的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为改变非洲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2012年1月召开的非盟第十八届首脑会议重点讨论了“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承诺落实跨国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铁路联通和港口运力建设,以突破制约贸易发展的交通瓶颈。

高校中外办学实施方案

高校中外办学实施方案

高校中外办学实施方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各大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形式,对于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高校中外办学实施方案,对于推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分析。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和层次不断扩大,合作办学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然而,由于各地区、各高校的条件和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制定一份具有普适性和指导性的中外合作办学实施方案,以便各高校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时能够有章可循、依法依规。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高校国际化水平,促进学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2. 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国内外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3.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4. 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国际视野的拓展。

三、实施原则。

1. 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2. 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3. 坚持以规范管理、依法办学为基础,强化内部管理机制;4. 坚持以开放共赢、互利共赢为原则,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实施措施。

1. 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政策保障;2. 加强质量监控,建立健全质量评估体系,确保合作办学质量;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国际化教师团队,提高教学水平;4. 加强学生管理,建立健全学生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国际交流;5.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

五、实施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中外合作办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工作;2.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中外合作办学氛围,提升学校国际形象;3.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合作办学工作的规范开展。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导向与措施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导向与措施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导向与措施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各个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教育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还能促进文化交流和全球化人才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导向与措施。

一、政策导向1. 提倡开放与交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导向应倡导开放与交流。

这包括鼓励国内学生留学和海外学生来华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以及推动高校与国际机构的联盟合作。

政府可以制定和执行有利于留学生和外籍教师的管理政策,提供奖学金和津贴等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学者来华。

2. 引进高水平人才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政策导向要重点引进高水平的国际人才。

政府可以在人才引进政策中设立特殊通道,优先选拔招聘国际化背景的教师和学者,鼓励他们参与国内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3. 支持双语教学政策导向还应支持双语教学的发展。

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途径,使得学生能够流利地用英语或其他外语进行学习和交流。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鼓励高校培训更多的双语教师,并推动课程国际化改革。

二、措施1. 加强合作与交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措施之一是加强与外国高校的合作与交流。

高校可以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项目,包括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和联合研究等。

建立国际化的交流平台,促进学术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有利于提升国内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

2. 开设国际课程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高校可以开设一些国际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完全使用外语进行教学,或者将国际化要素融入到传统课程中。

通过引入外籍教师和国际教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背景下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建设国际化办公室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组织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高校可以建设国际化办公室。

该办公室可以负责留学生招生和管理,国际交流项目的策划与实施,以及国际化课程的开发与宣传等。

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学校可以更好地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国际化的水平和影响力。

国际化办学建设方案

国际化办学建设方案

国际化办学建设方案为进一步拓宽对外交流领域,深化国际合作内涵,实施应用高水平展战略,探索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模式,打造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整体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原则,有规划、分层次地整体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方案。

二、目标任务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路径与模式,经过未来4-5年的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国际化水平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学校力争成为全省高校国际化办学示范区。

(一)拓宽交流渠道,推进与国(境)外院校及企业合作交流拓宽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的途径,通过互派学者访学讲学、学生互换交流、科研合作团队和合办国际研讨会等形式加强与国(境)外院校的合作和交流。

争取3-5年内与澳新、中东欧、东南亚地区的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新增3-5个海外高校的校际交流、短期游学、国际竞赛、实习实践等师生交流项目。

发挥院部国际交流的主体作用,加强院部和专业学科的对流工作。

鼓励院部寻找国际对口合作伙伴,建立国际合作联系,搭建国际交流,促进学科交流与合作纵深发展。

各学院应制定国际合作规划,3年内所有学院均建立1个以上国际对口合作伙伴关系。

(二)走教育国际化道路,加速学生培养的国际化进程1.巩固现有的学生国际交流项目,逐步拓展项目合作院校和专业领域,采取多样化形式扩大海外交流学生的规模。

积极拓展赴美国、澳洲、东亚等国家海外学生实习和就业项目,打造学生海外实践实台,为学生创造更多出国游学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跨文化研究研究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开辟大学生国际冬、夏令营、文化体验和暑期实习实践项目等活动,不断提高我校有海外经历学生的比例。

争取至2020年各类国际交流项目达30个以上,有海外经历的学生数每年增长10%以上,达到200人次以上。

2. 通过互派教师、学生互动和合作科研等形式,继续加强与港澳台高校的交流与合作。

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和策略

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和策略

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和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当前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各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也积极跟随国际合作的潮流,收取外国留学生,走出去开展境外交流,吸引国外专家来校授课,与国外院校开展合作办学等一系列活动。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也有利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培养更具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作为国内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面临着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迫切需求和重要使命。

通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发展空间,增加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发展机会。

研究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和策略,对于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和策略,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类似合作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合作办学模式、合作伙伴选择、合作方案设计、质量保障措施以及推进措施的研究和总结,旨在为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提升国际化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科交流和合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本研究还旨在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推动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更好地融入国际教育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合作办学模式选择在选择合作办学模式时,地方应用型工科高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合作模式。

常见的合作办学模式包括合作办学、合作培训、合作研究等。

合作办学模式是指与国外高校合作开设联合办学项目,学生在国内完成部分学习并到国外高校继续学习,最终获得双学位。

这种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与竞争力

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与竞争力

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与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当今社会中,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软实力,并且对提高国际竞争力起着关键作用。

那么,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与竞争力呢?本文将从招生策略、师资建设、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一个国家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制定合理的招生策略。

招生是一个高校的第一步工作,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环节。

为了吸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学生,高校可以增加留学生招生名额,并开展针对性的招生宣传活动。

此外,还可以与国外高校合作,进行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跨国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其次,师资建设也是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一环。

教师是高校的重要资源,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国际声誉和竞争力。

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国际间的人才交流合作。

同时,要重视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养和英语水平,使其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此外,学科建设也是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校应该注重优势学科建设,提升学科竞争力。

通过与国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科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高科研水平。

同时,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影响力。

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能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学者来校交流学习,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最后,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也是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国际合作可以是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也可以是学校与企业、政府等机构的合作。

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同时,与国外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也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国际化的就业机会和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招生策略、师资建设、学科建设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和改革,才能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

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与实施

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与实施

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与实施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

本文将就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和实施进行讨论。

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至关重要的策略。

学校应积极与国际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学术交流、教师互访和学生交换等活动的开展。

这样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另一个策略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国际经验积累和多元文化的接受与包容。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丰富的国际化课程和英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和全球竞争力。

三、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施过程中,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学校应建立健全国际化办学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国际化办学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同时,加强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国际化管理和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四、加强国际化研究与创新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还包括加强国际化研究与创新。

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际性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成果。

同时,学校还应加大对国际化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为教师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和支持,提高学校的国际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本土语言与国际语言的融合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后一个策略是加强本土语言与国际语言的融合。

学校应将本土语言与国际语言相结合,创造出有特色和国际化水平的语言环境。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本土语言的保护与传承,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综上所述,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与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国际化研究与创新以及加强本土语言与国际语言的融合,才能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剧,各国高校纷纷加强对国际化办学的重视和实践。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化办学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提升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高校开始不断探索如何通过国际化办学来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全球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对高素质的本科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借助国际化办学的优势资源和教育理念,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和方法,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2 问题提出在当前大背景下,本科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包括培养模式陈旧、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等问题。

在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往往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和全球化的竞争力,无法有效适应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何通过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当前的问题,如何利用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背景的本科人才?如何使学生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和国际视野?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只有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本科人才培养更符合时代需求,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3 研究意义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办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方向。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深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校的重要任务。

探讨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南部非洲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的进展与挑战——以“南部非洲大学联盟”的盛衰兴废为视角

南部非洲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的进展与挑战——以“南部非洲大学联盟”的盛衰兴废为视角

作者: 丁瑞常[1];康云菲[1]
作者机构: [1]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北京100875
出版物刊名: 高教探索
页码: 65-71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2期
主题词: 南部非洲;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大学联盟
摘要:在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的世界趋势下,南部非洲地区发展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与该地区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需要共同推动了“南部非洲大学联盟”的成立。

联盟早期通过开展研究、召开管理者会议与建设项目促进区域高等教育机构的能力发展,在2013年经历财政危机后,联盟转变了经营模式,延续了前期管理者会议与项目的形式,并积极构建合作关系以维持联盟的运转,但至今发展状况仍不太乐观。

联盟若想扭转现有困境,需聚焦成员的独特发展问题,探索“从个体到区域”的发展路径,同时需促进区域内不同组织资源的整合与高效利用。

联盟的发展经验与困境对我国开展中非教育合作与对非援助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非洲一体化中的“泛非主义”

非洲一体化中的“泛非主义”

非洲一体化中的“泛非主义”摘要:本文基于对泛非主义内涵、发展历程、形成原因进行梳理,探索非洲一体化进程,深入挖掘非洲国际主流关系思想,为以欧美学派为主的国际关系理论注入新的视角。

关键词:泛非主义;非洲一体化非洲作为不发达地区,在地缘政治、权力政治和体系结构等方面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19世纪柏林会议召开,非洲开始沦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被动卷入国际关系。

泛非主义的提出,指导了非洲大陆取得独立,推动非洲一体化进程,为非洲带来了曙光。

一、泛非主义概述泛非主义是非洲大陆的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思想理论,又是一种政治运动。

在诞生的一百多年里,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引导非洲独立,成为非洲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泛非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强烈的“非洲一体性”,这体现在不仅非洲是一个整体,而且非洲各族(尤其是黑人种族)也是一个整体,因此,非洲人民(包括海外非洲裔)在反对西方列强的斗争中,必须团结一致,首先推翻西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统治,取得非洲大陆的独立,随后建立非洲合众国,最终实现非洲大陆的统一。

二、泛非主义发展历程1、1900年——1963年是泛非主义发展的初始阶段。

其主要目标是反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争取黑人种族自由与非洲大陆的独立。

1885年柏林会议后,西方殖民统治者利用暴力的手段在非洲进行疯狂掠夺,强行推行殖民主义和种族政策,非洲民族矛盾迅速激化,非洲知识分子深刻意识到非洲已经沦为西方主导世界体系下的附属品,遂提出了“泛非主义”,形成民族主义思潮。

这一时期,泛非主义强调“非洲一体性”。

但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瓜分,非洲各国之间的界限并没有充分考虑各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性等,极易出现一国内有多个种族,同一种族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分属于不同国家的情形,导致非洲人民对于国家的认同度不高。

相反,由于非洲大陆近代以来经历着相同的历史遭遇,有共同的奋斗目标,非洲人民对非洲大陆这一整体认同度却高于其他。

面对西方白人长期的奴隶贸易和奴隶统治,泛非主义强调全世界的黑人联合起来。

推进高等教育一体化支撑东北振兴新突破

推进高等教育一体化支撑东北振兴新突破

推进高等教育一体化支撑东北振兴新突破作者:刘海军赵球张文烨来源:《辽宁经济》2022年第09期〔内容提要〕本文从国内外高等教育一体化的经验出发,总结了国外高等教育一体化和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成熟案例,在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分析了东北地区高等教育的一体化建设特点,提出了未来东北地区通过推进高等教育一体化支撑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路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一体化;东北振兴;新突破注:本文受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22年委托课题“教育服务东北振兴有效模式和路径研究”资助。

面临世界开启大变局、国内践行新发展格局,新时代的东北全面振兴乃至我国宏观经济整体转型升级,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依赖科技创新、更加依赖科技进步。

实现东北振兴新突破,为国家现代化做更大贡献,需要东北高校充分发挥作为当地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部”的关键作用。

而东北高等教育一体化,则是践行这一使命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

一、国内外经验借鉴从全球角度看,自上世纪70年代起,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就开始在一些国家、地区兴起,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浪潮。

如伴随着此间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地中海地区以及亚太地区等均相继提出、实施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一体化公约。

一是国外形成了若干成熟模式、典型案例。

其一是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

这是迄今国际上“最大尺度”、也是国际影响最大的高等教育一体化改革。

该项目是29个欧洲国家于世纪之交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的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力求从构建学位学历认证、学分转换、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以及促进高等教育合作等方面入手,促进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该项目推进过程中体现出整体规划、系统推进、落小落细、循序渐进等特点。

其二是美国相关的体制机制建设实践。

作为高等教育一体化机制建设的重要实践,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区域间《州际高等教育协定》《州际学费互惠协议》和加州颁布的《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实现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和教育资源共享,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以及促进区域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洲教育研究2007年,非盟提出了《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以下简称《一体化战略》)。

由于非盟的地位和性质,《一体化战略》对非洲高等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试评析该战略的背景、目的与原则、优先领域、特点、执行中面临的问题等。

一、非盟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的背景(一)非洲高等教育复兴的愿景曼德拉认为,非洲有光辉的历史,也一定会有“复兴”的一天。

南非总统姆贝基(Mbeki)则在1997年首次明确提出了“非洲复兴”(African Renais-sance)思想。

他认为,“非洲复兴”应包含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重建和发展经济等方面的目标和任务,最终使新世纪成为非洲的新世纪。

他批驳了“非洲人低人一等”的种族主义观念,坚信“我们(非洲人)是自己的解放者”,力图激励和团结非洲人民充满信心地迎接未来。

一些非洲国家建立了非洲复兴协会。

非洲还多次举办“非洲复兴节”。

在“非洲复兴”思想影响下,非洲已经树立了非洲良治形象,推进了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还为实现社会转型和进步做了多方面努力。

[1]这些努力包括为教育复兴而付出的努力。

《一体化战略》的提出正“是非洲教育复兴的广泛进程的一部分”。

在讨论非洲高等教育复兴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需要整合非洲高等教育,使其一体化地共同致力于下列优先领域:(1)促进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研究和原创知识的生产;(2)从各个方面提高和保障非洲高等教育的质量,包括建立和批准非洲区域性的以及整个大陆的学历资格系统(如《阿鲁沙协议》———the Arusha Convention),以促进学生和教师队伍的流动;(3)大学更多地参与到包括初等和中等教育发展在内的非洲发展之中;(4)保《非盟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评析万秀兰,孙志远(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中心、非洲教育研究中心,浙江金华321004)[摘要]在非洲高等教育复兴浪潮的推动下,在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实践的呼唤中,非盟提出了《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

该战略的目的是在非洲建立一体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同时加强非洲高等教育机构的能力,改善非洲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非洲学生和教师的流动。

该战略的重点是明确各方政治责任,加强信息交流,构建资格体系,制定最低资格标准,开发合作课程和交流项目。

该战略的话语体系体现了对一体化、本土化价值的强调,重视对多方力量的动员,强调战略本身的操作性。

该战略执行中面临国家间教育体制的巨大差异、资金短缺和全球化的剧烈冲击等诸多挑战。

该战略回避了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系等重要问题。

[关键词]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区域融合中图分类号:G649.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2011)04-0028-06作者简介:万秀兰,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中心、非洲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教育学博士;孙志远,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生。

证对高等教育的拨款处于适当的水平。

[2]非洲高等教育复兴的话语固然与非洲复兴有关,但更直接地与20世纪80年代以后非洲高等教育面临的困难有关。

那时在世界银行的结构调整政策和西方国家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导下,主要捐助国家和国际机构对非洲高等教育的捐赠和投资越来越少,非洲一些政府对高教机构的公共投入也越来越少;而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20年时间中,非洲高等学校的学生人数却迅速增加,紧接着是因工作环境恶化导致的高校教师流失。

这些变化导致了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

在全球的知识创造和生产的市场竞争中,非洲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都面临着困难。

这也引发了非洲对高等教育复兴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包括非洲高等教育在内的非洲复兴的使命构成了推动非盟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的根本动因。

(二)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初步实践非洲高等教育复兴的途径多种多样。

众所周知,能力建设是非洲大学的迫切任务,而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是能力建设的根本内容,国际化、[3]一体化(区域化)和本土化(非洲化)[4]等都是非洲高等教育能力建设的必由之路。

就整个非洲大陆而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更多地是指与非洲之外的世界发生联系;而非洲内部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包括学生的流动)则属于高等教育区域化或一体化的范畴。

其中,非洲在教育一体化方面已经有较多的努力———无论在教育总体发展还是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都有非盟和次地区组织进行一体化规划的身影。

如果说《非洲教育“二·十”行动计划》是非洲教育总体上谋求一体化发展的表现,《非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振兴战略》是非洲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战略,[5]那么,这份《一体化战略》则是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而且是《非洲教育“二·十”行动计划》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化。

《一体化战略》顺应了已经持续多年的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的需要。

这一进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区域组织在规划和管理层面的高教一体化实践。

在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活动中,已经有不少机构参与。

这些机构包括:非洲远程教育委员会(ACDE)、非洲发展银行(ADB)、非洲教育发展协会高等教育工作组(ADEA WGHE)、非洲大学协会(AAU)、阿拉伯大学协会(AARU)、东部非洲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COMESA)、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ECCAS)、西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政府间发展组织(Inter-Governmental Authority for Development,IGAD)、东非大学校际委员会(IUCEA)、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UNESCO非洲地区教育办事处(UNESCO-BRE-DA)、UNESCO哈拉雷办事处(UNESCO Harare Cluster Office),等等。

[6]其中AAU致力于区域内大学的合作,在成立后的短短40年里,开发了许多学术交流和学者交换项目,在客观上加强了大学间的融合。

目前IUCEA成员已经有65所大学。

IUCEA 在2006年4月出台了《2006/2007~2010/2011的5年动态战略规划》。

该规划比较详细地规定了该组织5年内的目标及相应的战略,也列出了每一战略行动的预算。

该规划还具体提出了每一战略所要采取的行动。

比如,在目标一“加强法律和管理框架”下,该规划提出的行动包括:“评估法律手段和组织结构”;“指派官员监督院校转型过程”;“组织专题研讨会,促进战略规划和战略思维”;“强化IUCEA项目管理周期”;“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及其操作策略和程序”。

在目标八“促进战略性的地区培训和研究项目”下,该规划提出的行动包括:“为适应本地区需要的专业开发和实施课程标准化的项目”;“动员资金用于环境管理和艾滋病等对本地区有战略意义的研究”等。

[7]在类似一体化政策和行动中,这些成员大学在资金、管理、学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化优势。

这些实践产生了对更大范围的和更高强度的高教一体化的诉求,同时也迫切需要一体化战略来“使这些机构的行动发挥联合、高效、整合的效应”。

第二,非洲大学生在洲内的跨国流动。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学生流动率最高的地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该地区每16名学生中就有1人在国外求学(占总数的5.6%),因为一些非洲国家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学。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是学生们最为青睐的选择。

然而,最近几年选择在非洲大陆内高教水平较高的国家深造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原因主要是发达国家高校的学费过高。

2005年南非的黑人留学生数量已经达到3.57万人。

[8]南非留学生的三个主要来源国是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均为南非的邻国。

来自这三个国家的留学生占南非留学生总数的64.3%。

[9]地理位置接近固然是留学地选择的一个原因,但殖民主义历史形成的共同语言文化(大多以英语或法语为官方语言之一)和相似的生活方式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原因决定了非洲内部的学生跨国流动将进一步增加。

随之而来的是非洲各国大学学术信息的交流问题、学历和学位互认的问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标准的统一问题等。

第三,全洲范围的高等教育奖励计划的实施。

以“姆瓦利姆·尼雷尔非盟奖学金计划”(M walimu Nyerere African Union Scholarship Scheme)为例,该计划要求把奖学金发放到最有资格获得的学生手里。

这需要确定非洲哪些高等院校有资格加入该奖学金计划。

[10]这同样涉及到非洲高等学校统一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问题。

这些都说明非洲高等教育的各种改革和发展需要全洲范围内的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呼唤着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的推行。

二、非盟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的目标与原则在上述背景下,2007年8月,非盟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教育部长会议。

与会成员就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积极的讨论,最终形成了总结性报告———《非洲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

该战略的目的是:在非洲建立一体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同时通过创新的合作形式加强高等教育机构的能力,满足非洲国家高等教育的多种需求;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按一致同意的卓越标准进行系统的改善,并促进非洲大陆毕业生和学者的流动。

该战略的核心目标包括:(1)倡导和提升关于高等教育一体化潜力和价值的意识;(2)通过国家和地区性认证组织共同讨论不同教育系统的成功之处,同时共同解决它们面临的挑战,以搭建这些教育系统之间的桥梁;(3)搭建对话和行动的一体化平台,以开展与非洲一体化进程相一致的强大的区域一体化创新行动;(4)促进非洲本科生、研究生和学者在区域内的流动;(5)促进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6)确保非洲高等教育机构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界富有活力的一股力量。

非盟还为战略的执行制定了六项原则:(1)一体化应该是一个由非洲人自己驱动的过程;(2)一体化应该是所有核心成员间的一种真正的伙伴关系;(3)一体化的增强和促进应该有适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支持;(4)一体化需要对政府、机构、民间团体和私营部门等所有利益相关者进行动员;(5)一体化进程不是瓦解,而是加强国家的教育体系和项目。

[11]三、非盟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的重点领域为实现上述目标,非盟在《一体化战略》中进一步提出,在“非洲教育第二个十年(2006—2015)”中应在以下五大领域取得关键成果:(一)建立和保持非洲多方力量对一体化进程的政治承诺和参与《非盟高等教育一体化战略》的实施“第一步和最关键的一步是寻求强大的政治承诺”。

其中,主要包括六个层次的政治参与。

一是各国教育部长(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部门)。

如果“离开了国家对洲和区域进程的参与,离开了国家对自己高等教育系统的准备……高等教育一体化将难以实现”。

二是各国教育质量保障机构。

“一体化的成功有赖于各国负责提供高等教育项目标准化信息,并为这些项目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机制的可靠的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