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完整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师: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播放生活中用到平均数的例子)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板书:平均数)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景图)师:读情景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
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在情景图中会表示出“同样多”吗?师:你是怎样表示出“同样多”的?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还可以怎样说?生: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每人收集到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8单元 全单元教案
第1课时平均数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及第92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学情分析:教材把“平均数”编排在统计中进行教学,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统计的角度去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为四年级学生的统计意识比较薄弱,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肤浅,而用统计的思想去理解“平均数”需要有一定的统计意识和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正是由于受到这两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引入新课师:我们班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成立了几个兴趣小组:有环保小组、体育小组还有美术小组等。
我们班环保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饮料瓶,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他们在上周的表现怎么样?(课件出示照片和视频)二、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师:这是环保小分队的同学们收集饮料瓶的统计情况和他们提出的问题,借助刚才的视频和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信息和问题)师:那么你能解决“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这个问题吗?每人都有这个图,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小组交流你的想法。
(预设:两种方法。
)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13个)师:大家都同意这个算法吗?13是怎么来的?(1)“移多补少”的方法。
指名学生说自己用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口述和学生动手操作,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 1 课时 (新授课) 备:3 月 6 日 上: 总 66 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集思广益
个人智慧
安全教育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上课前我想考考大家。
课 题
平均数
主备人
赵丽梅
课时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
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4、练习..................................1课时
5、单元测试与试卷分析.............2课时
6、营养午餐............................1课时
教学媒体
相关的主题图、课件。
实践活动
平均数的意义,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比较平均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 2课时 (新授课) 备:3月8日 上: 总 67 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平均数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平均数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2. 使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问题求出平均数。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
2. 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概念。
2. 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组数据,如:5、7、9、12、15,让学生观察这组数据,并提问:这组数据有什么特点?2. 学生可能会说,这组数据有5个数,有的大,有的小。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这组数据有大有小,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这个数就是平均数。
二、新课1. 老师讲解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2. 老师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问题求出平均数。
3. 老师出示例题,如:小明5天共卖出45个苹果,平均每天卖出多少个苹果?老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5÷5=9,所以小明平均每天卖出9个苹果。
三、练习1. 老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四、总结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说出平均数的概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 老师强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学习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
同时,我也注重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问题求出平均数。
在练习环节,我出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共安排了3个例题和相应的练习,旨在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基本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与整数运算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分数运算的思维。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实物: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糖果等,用于展示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小明和小华一共吃了8个苹果,小明吃了其中的3/4,小华吃了其中的1/4。
提问:小明和小华一共吃了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运算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本单元主要学习“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小数阶段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即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平均数是在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与平均分的意义不完全一样。
把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每份不一定一样多。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掌握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就形成一种新的统计图即复式条形统计图。
把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第1课时平均数【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教材第90~9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和“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含义和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8支铅笔【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有8支铅笔,要分给四位同学,请大家帮我想一想,怎样分呢?让学生想一想,然后指名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分法。
当有学生提到给每位学生分2支时,教师引导:8支铅笔,分给四位同学,每人分2支,那么这8支铅笔刚好分完,并且每人分得的支数都相同,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每位同学平均分2支铅笔,这里的2就是平均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探究新知】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一样多吗?(不一样多)你能想办法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变成同样多吗?(2)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二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二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对比两种或两种以上数据的情况,如何用统计图表示呢?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
2. 探究新知(1)请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两组条形图,每组代表一种数据,条形的高度表示数据的大小。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通过讨论、尝试,总结出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教师示范绘制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边示范边讲解绘制步骤和注意事项。
(4)学生独立绘制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3. 巩固练习(1)请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教师挑选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 应用拓展(1)引导学生思考:复式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2)请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绘制,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和比例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对于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比如不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不会正确地将整数和分数进行运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将整数和分数进行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分数加减法的教学PPT,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实际问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1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分数加减法的概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完整教案
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设计第八单元主题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备课组长主备人备课组成员单元1、平均数教学2、复式条形统计图内容编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排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特析和判断。
点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学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目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标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1、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学2、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
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建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议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 :教学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重难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点难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1、平均数⋯⋯⋯⋯⋯⋯⋯⋯⋯⋯⋯⋯⋯⋯⋯⋯⋯⋯⋯⋯⋯⋯⋯⋯ 3 课时时间2、复式条形统计图⋯⋯⋯⋯⋯⋯⋯⋯⋯⋯⋯⋯⋯⋯⋯⋯⋯⋯⋯⋯ 2 课时安排3、营养午餐⋯⋯⋯⋯⋯⋯⋯⋯⋯⋯⋯⋯⋯⋯⋯⋯⋯⋯⋯⋯⋯⋯⋯ 1 课时教学课题平均数 (1)1教学课时1主备教师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与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及手段教学过程教学侧记一、谈话导入教师拿出 8 支铅笔。
并且指名同学起立。
同学们,老师手中有 8 支铅笔,要分给这 4 位同学,请大家帮我想一想,怎样分呢?让学生想一下,然后让学生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分发。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包括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等。
2. 数的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乘除等。
3. 量的计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
4. 几何图形: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及其性质。
5. 数据的初步认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教案、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复习、故事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通过例题解析、实物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人教新课标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练习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针对本节课的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进行练习。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8单元 复式条形统计图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教案
第8单元复式条形统计图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其绘制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3. 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数据,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以实例为例,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步骤。
-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学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3)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尝试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总结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练习巩固-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理解。
- 强调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绘制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3. 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七、课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乘除法。
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会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2.难点:学生能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激励评价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激励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分数加减法的教学PPT,内容包括实例、练习和拓展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讲解和练习分数加减法。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计算分数的加减法。
通过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导语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
例1和例2并不单纯是计算平均数,更多是运用平均数的统计含义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例2通过用两队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合适。
例3中引导学生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后,马上组织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接下来,在后面的几个问题中,进一步凸显复式条形统计图便于比较这一优势,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让学生加深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便于直观比较两类事物的特点。
《营养午餐》的这一内容的设置,是为了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透过生动有趣的营养搭配、调配系列活动而呈现出来,进而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能力和意识。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在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根据题意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升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渗透“引申”“转化”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1课时 平 均 数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90~9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例1教学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材用象形统计图呈现了每个学生收集到教学设计的矿泉水瓶的数量,通过“移多补少”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数,再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并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加减法。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的。
分数的加减法是数学中重要的基础运算,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对于分数的加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于异分母的加减法运算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练习本、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例如:“大家还记得分数是怎么表示的吗?分数可以加减吗?加减的规则是什么?”等。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分数加减法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展示两个分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加减过程。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对分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产生困惑,特别是在处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
2.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判断和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具展示,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数加减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3.教学素材:与分数加减法相关的课后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具展示一个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展示一个水果盘,其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要求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2.呈现(10分钟)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 31
8 / 31
9 / 31
10 / 31
11 / 31
12 / 31
13 / 31
14 / 31
15 / 31
16 / 31
17 / 31
18 / 31
19 / 31
20 / 31
21 / 31
22 / 31
23 / 31
24 / 31
25 / 31
26 / 31
27 / 31
28 / 31
29 / 31
30 / 31
31 / 31
教学 时间 安排
1、平均数………………………………………………………………3 课时 2、复式条形统计图……………………………………………………2 课时 3、营养午餐……………………………………………………………1 课时
1 / 31
2 / 31
3 / 31
4 / 31
5 / 31
6 / 31
析判断。
标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 1、注重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
学
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建 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议
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特 析和判断。
点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
学
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目 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完整教案
第八单元主题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备课组长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单元 1、平均数
教学 内容 2、复式条形统计图
编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
排 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