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黑土形成条件
高考地理黑土地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黑土地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36686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b.png)
高考地理黑土地知识点归纳总结黑土地是指中国东北、华北及内蒙古的黑色壤土,以其肥沃、保水性良好而闻名于世。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黑土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黑土地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利用与保护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形成原因黑土地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岩石成土: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岩石经过风化、破碎等过程逐渐形成了土壤基质。
2. 古代湖泊沉积:在晚第四纪,黑土地所处的地区曾是大型湖泊的底部,湖泊中携带的沉积物在水体消失后逐渐形成了黑土。
3. 古代植被残留:长期以来,大量植被在黑土地上长期生长、死亡并残留,形成了厚厚的有机质层。
二、分布特点黑土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华北及内蒙古地区,主要特点如下:1. 北纬30°-50°之间:黑土地的分布主要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我国北纬30°-50°之间的地区温度适宜、降水充沛,有利于黑土地的形成。
2. 地势平坦:黑土地所在地区地势多为平坦,没有明显的山脉和丘陵,有利于土壤的积累和保存。
3. 光照充足:黑土地分布的地区阳光充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
三、利用与保护黑土地的利用与保护是地理学关注的焦点之一,以下是相关内容:1. 农业利用:黑土地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和适宜的土壤温度,适合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如小麦、大豆等。
2. 工业利用:黑土地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3. 生态保护:黑土地的保护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应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限制乱采滥挖和过度开垦等破坏性行为。
4. 农田水土保持:黑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较强,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植物覆盖等。
5. 植被恢复:加强黑土地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工作,有助于提高土壤质量和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高考地理中的黑土地知识点主要包括黑土地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以及利用与保护等方面。
黑土知识汇总
![黑土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e3188f96bd97f192379e91e.png)
微主题|黑土“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土壤,它土质疏松、肥力高,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黄土的十倍,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黑土的“黑化”过程是这样的:在中纬度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这里植物众多,植被茂盛,所以枯枝落叶也比较多;到了冬季,气温寒冷,微生物活性减弱,大量落叶覆盖土壤;夏季温暖多雨,微生物逐渐活跃而将枯枝落叶进行分解,腐烂的植被进入土壤转变成有机质。
年复一年往复循环层层叠叠的枯枝落叶覆盖在土壤上,经腐烂融入土壤中,千百年过去,就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这种富含有机质的土壤通常呈现为黑色,也就是我们说的“黑土”。
黑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包括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具体来说主要是分布在中温带地区。
目前世界有四大黑土区,这四个地区都是优等的产粮基地。
1.俄罗斯西南部乌克兰大平原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地面积约190万km2,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
第聂伯河是欧洲的第三大河,源出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流经白俄罗斯东部及乌克兰中部,注入黑海第聂伯湾。
长2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
黑土地分布在森林草原地带和草原地带。
森林草原地带总面积2020万公顷,占乌克兰国土总面积34%,占全国已耕地面积37%以上。
其中,黑灰色森林土壤占该地带的21%、典型的黑土占51%。
草原地带总面积230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38%。
这一地带基本为黑土,其中处于北方气候条件下的一般黑土占该地带耕地面积的64%,处于南方气候条件下的黑土占23%。
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
2.美国中北部密西西比河流域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大国之一,耕地主要分布在国土中部的中央大平原,这里的黑土地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黑土分布区。
密西西比河平原是美国面包篮,囊括了大部分玉米带和小麦带,这一地区总面积153.6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约550万,大约每平方公里不到5人,农场规模巨大,是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农作物产量极大。
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
![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fb7cc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0.png)
【概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不同的气候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属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土是世界上土壤肥沃程度最高的一种土壤类型,被誉为“世界三大肥壤”之一。
而黑土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息息相关。
本文将探讨气候对黑土形成的影响,通过分析和解释,希望能够让读者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气候条件对土壤形成的影响】1.温度气候中的温度对土壤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温度较高的地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速度较快,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呈现出较为疏松的状态。
而在温度较低的地区,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有机质积累较多,使得土壤变得肥沃且稠密。
以俄罗斯乌克兰的“乌克兰黑土带”为例,这一地区气候严寒,有机质分解速度缓慢,为黑土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2.湿润度气候的湿润度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有机质分解速度会加快,有机质的流失也会加剧,使土壤贫瘠化。
相反,在干旱地区,有机质的分解速度会减慢,有机质在土壤中积累,有利于土壤的肥沃化。
乌克兰黑土带就处于大陆性气候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这为黑土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乌克兰黑土带的气候条件】1.地理位置乌克兰黑土带位于乌克兰的中部和南部,跨越乌克兰、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一部分地区。
该地区的纬度较低,而且位于内陆地区,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
2.气候特点乌克兰黑土带气候特点明显,表现为寒冷干燥的冬季和温暖湿润的夏季。
冬季气温极低,夏季气温极高。
降水量较少,呈现干旱状态。
这样的气候条件为黑土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3.土壤类型乌克兰黑土带的土壤类型属于黑色棕壤和黑色土,土壤肥力较高,颗粒结构疏松,透气性好。
这些特点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气候的寒冷干燥造就了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使得土壤肥力得以提升。
【三、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1.有利因素乌克兰黑土带的气候条件对黑土的形成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气候的寒冷干燥使得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减慢,有机质能够在土壤中较长时间地积累。
东北黑土的形成和特点
![东北黑土的形成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d8129cccbff121dc368332.png)
夏季
冬季
黑土的形成和特点
一、黑土的分布 二、黑土的形成 三、黑土的性质 四、黑土的利用和保育
一、黑土的分布
黑土分布于44~49ºN,125~127ºE之 间,具体分布在乌克兰、美国的密西西比 河流域的中部平原和我国东北的黑龙江、 吉林两省的中部。
二、黑土的形成
1. 形成条件
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450~600mm; 生物:草原化草甸,称为“五花草塘”; 母质:黄土状亚粘土; 地形:平原和波状起伏的山前台地; 时间:每形成1厘米黑土需400年左右的时间。
三、黑土的性质
2. 理化性质
质地:壤质 结构:团粒状结构 有机质:含量较高 PH:中性至微酸性
四、黑土的利用和保育
黑土的自然肥力很高,养分丰富,结构良好, 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黑土开垦前几乎没有土壤侵蚀,开垦为农地 后,如果开发利用不合理,则会造成严重的 土壤侵蚀。 黑土的保育——保护性耕作。
二、黑土的形成
2. 形成特点
强烈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夏季: 矿质化 冬季: 腐殖化
彻底的脱钙过程
降水充沛,无钙积层。
三、黑土的性质
1. 土体构型
腐殖层
A层
过渡层 淀积层 母质层
AB层 B层 C层
三、黑土的性质
暗棕壤的土体构型
C层
草原土壤 - 舌状分布型
森林土壤 - 表聚分布型
东北黑土的形成和特点
![东北黑土的形成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1ae8c3c1c708a1284a4495.png)
二、黑土的形成
2. 形成特点
强烈的腐殖质累积过程
夏季: 矿质化 冬季: 腐殖化
彻底的脱钙过程
降水充沛,无钙积层。
三、黑土的性质
1. 土体构型
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层
A层
过渡层 淀积层
AB层 B层 C层
母质层
三、黑土的性质
暗棕壤的土体构型
腐殖层 淀积层
A层 B层 C层
母质层
草原土壤 - 舌状分布型
森林土壤 - 表聚分布型
黑土的形成和特点
一、黑土的分布
二、黑土的形成
三、黑土的性质 四、黑土的利用和保育
一、黑土的分布
黑土分布于44~49ºN,125~127ºE之 间,具体分布在乌克兰、美国的密西西比 河流域的中部平原和我国东北的黑龙江、 吉林两省的中部。
二、黑土的形成
1. 形成条件
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450~600mm; 生物: 草原化草甸,称为“五花草塘”; 母质: 黄土状亚粘土; 地形: 平原和波状起伏的山前台地; 时间: 每形成1厘米黑土需400年左右的时间。
三、黑土的性质
2. 理化性质
质地:壤质 结构:团粒状结构 有机质:含量较高 PH:中性至微酸性
四、黑土的利用和保育
黑土的自然肥力很高,养分丰富,结构良好,
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黑土开垦前几乎没有土壤侵蚀,开垦为农地
后,如果开发利用不合理,则会造成严重的
土壤侵蚀。 黑土的保育——保护性耕作。
夏季
冬季
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
![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c5016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9.png)
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
黑土是指在某些气候、地形和土壤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深
色壤土。
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黑土形成的
自然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
黑土主要形成在温带半湿润到寒温带半干旱的气
候条件下,湿度适宜,夏季多雨、高温,冬季长寒、少雨,雨水浸润
时间多、蒸发率小,条件利于植被和微生物的生长。
二、地形条件。
黑土多分布在内陆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在
河谷、河滩、低洼地带形成。
这些地区多年积累的沉积物和富含的有
机质为黑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土壤条件。
黑土的形成要求土壤层次层数多、孔隙较大、透
水性好、土质疏松,同时,有机质含量高、矿物质含量少,土壤酸性
较小,这些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能够保证土壤养分的持续供应,为植被的茁壮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基础。
以上就是黑土形成的一些自然条件,这些条件在长时间的自然过
程中相互作用和影响,才能形成质量优良的黑土。
常识判断十九:黑土的有关常识
![常识判断十九:黑土的有关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ec3a715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0.png)
常识判断十九:黑土的有关常识黑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处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
它相当于美国分类的变性土土纲和联合国分类的变性土单元。
本土纲包括中国现行发生分类制的砂姜黑土、潮土、石灰土、赤红壤、水稻土诸土类中具备变性特征者,因为中国以往未设立变性土独立单元,1985年初拟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才将其列为独立土纲。
整理出有关黑土的常识,请大家参阅。
一、黑土的成土条件温带半湿润型气候,夏季温暖多雨,冬季严寒少雪。
年平均温度-0.5~5℃,有季节性冻层,冻层深度可达1.5~2.0米,北部地区可达3米,≥10℃年积温为2100~2700℃。
年降水量450~600毫米,干燥度0.75~0.90。
成土母质大多是第四纪洪积黄土状粘土,厚度可达10~40米,无碳酸钙。
地下水位深约10~30米,矿化度0.3~0.7克/升。
由于土质较粘重,融冻水和雨季降水难以下渗,形成土壤上层滞水,土壤水分属半冻结周期性淋溶类型。
黑土自然植被主要是草原化草甸植物,以中性草本植物为主的杂类草群落,俗称“五花草塘”。
岗地间有榛子、柞、刺玫瑰等灌木丛。
植物生长繁茂,草高50~120厘米,盖度100%,根系深达60~100厘米,有机物质积累量高。
黑龙江省嫩江县荒地黑土的植物地上部分干重为4.73吨/公顷,地下1米根量为12.6吨/公顷。
耕地的有机物质来源减少,分解速度较快,土壤有机质积累不多。
二、黑土的成土过程黑土形成过程受粘重母质、季节性冻层、临时性上层滞水和草原化草甸植物的影响,存在着强烈的腐殖质积累过程和轻度滞水还原淋溶过程,夏季温暖多雨,植物生长茂盛;秋末植物枯死遗留大量有机残体,在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不能被微生物分解。
春季土壤化冻,微生物开始活动,但融冻水形成的土壤土层滞水使土壤过湿,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和积累,全年有机质的积累量超过分解量,产生深厚的土壤腐殖质层。
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根系分布的变化而逐渐向下减少。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初中自然地理复习资料:黑土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初中自然地理复习资料:黑土](https://img.taocdn.com/s3/m/a52856e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46.png)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初中自然地理复习资料:黑土本站为您整理“初中自然地理复习资料:黑土”,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初中自然地理复习材料:黑土黑土形成条件黑土是一种粘性土,具有强烈的胀缩和扰动特性。
它相当于美国分类的变性土壤类别和联合国分类的变性土壤单位。
母质黑土发育在各种基本母质上,包括钙质沉积岩、基性火成岩、玄武岩、火山灰和由这些物质形成的沉积物。
这些母岩富含斜长石、铁镁矿物和碳酸盐,有利于黑土的发育。
据报道,印度黑土的母岩有:从玻璃质玄武岩到粗粒玄武岩、泥质石灰岩和其他母岩。
中国黑土的母岩包括石灰岩、玄武岩、第三纪河流湖泊沉积和现代河流沉积,但主要是钙质母岩。
地形黑土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下的平坦地貌面(如高原、平原、台地)或低洼地(斜坡地下段、盆地和山谷),主要分布在海拔300m以下的地形中。
地形坡度一般不超过2-3°,但在某些地区(如火山区),坡度达到15-16°,也会出现黑土。
中国的黑土主要分布在低洼、平坦的洼地上,但也发育在一些低矮的丘陵和台地上,如福建省漳浦县和龙海县沿海地区、广东省海康等。
在黑土分布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特殊的土壤赋存地形——小粘土洼地(gilgai),它是由小盆地和丘陵组成的微地形。
波动高度一般不超过1m,水平距离为2-100m,这是由不同的内压引起的。
小的粘土凹陷以不同的频率出现。
气候黑土可以出现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
分布区气候最常见的特征是季节性干旱,但旱季的长度因地而异,包括旱季和雨季明显的季风气候,一年中只有一两个月雨季的干燥气候,以及只有几周缺水的潮湿气候。
年降水量少至150毫米,多至2000毫米,但大多在500-10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5.5-16.5℃。
时间黑土母质的绝对年龄可追溯至全新世至更新世,基岩上发育的母质可追溯至中更新世或更早;然而,在运输的土壤材料或其他沉积物上开发的是在中更新世或以后。
高考地理关于“黑土”的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关于“黑土”的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293a25ac77da26924c5b03f.png)
高考地理关于“黑土”的知识点归纳2019年高考地理关于“黑土”的知识点概括温带半湿润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泥土,是温带森林泥土向草原泥土过渡的一种草原泥土类型,目前我国泥土分类系统,将黑土到场半水成土纲中。
我国黑土漫衍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宽大平原上。
美国黑土漫衍在中部偏北的湿草原带,故称湿草原土。
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湿润地区。
四季明确,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性。
泥土母质粘重,并有季候冻土层。
夏秋多雨,泥土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来泥土。
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化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泥土呈中性至微酸性。
季候性上层滞水引起泥土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特殊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
所以,黑土是由猛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历程形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历程。
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裕,肥力水平高。
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泥土腐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标题。
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泥土之一,黑土漫衍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
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漫衍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辟历程中也曾承担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磨练。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漫衍在四季明确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败、分化,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便是肥沃的黑土层。
黑土有机质含量大抵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辟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黑土相关知识点
![黑土相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b2ede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d.png)
黑土相关知识点黑土是一种农业土壤,特指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黑土。
这种土壤呈黑色,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因此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黑土地广阔,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
本文将介绍黑土的形成过程、特点和利用价值,并探讨黑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黑土的形成过程黑土的形成过程与地质、气候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在冰川时代,冰川运动和冰融水形成了广阔的冰川湖泊和冲积平原。
随后,气候变暖,冰川湖泊干涸,留下了厚厚的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中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形成了黑土。
此外,植被的生长和分解也为黑土的形成提供了有机质。
黑土的特点黑土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肥沃:黑土富含有机质和养分,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水分保持能力强:黑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能够在干旱季节保持土壤湿度,为作物提供水分。
3.通气性好:黑土中含有较多的孔隙,使得土壤通气性良好,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呼吸。
4.保温性好:黑土能够吸收和储存太阳辐射热量,提供良好的保温效果,有助于延长作物的生长季节。
黑土的利用价值由于其肥沃和优越的土壤特性,黑土具有重要的农业和经济价值。
黑土地区的农田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农作物产量,为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
黑土还被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如小麦、大豆和玉米等。
这些作物不仅可以满足当地人民的食物需求,还可以出口到其他地区。
此外,黑土还被广泛用于畜牧业。
黑土地区适宜草地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
养殖业在黑土地区发展迅速,为当地经济增加了不少收入。
黑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保护黑土资源对于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黑土的措施:1.合理耕作:合理耕作方法包括轮作、间作、有机肥料的使用等,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养分流失,保护黑土的肥沃性。
2.植被保护:保护植被覆盖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湿度,有助于黑土的保护。
3.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过度灌溉和排水,有助于保护黑土的水分。
黑土形成的环境特征
![黑土形成的环境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35ffd9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0.png)
黑土形成的环境特征黑土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土壤,也是世界上少见的高肥力土壤之一。
黑土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平原、内蒙古和辽河平原地区,占中国总面积的1/3左右。
黑土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独特的环境特征。
(一)地质构造条件黑土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如稳定的板块构造、少量活动构造、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等。
中国东北平原、内蒙古和辽河平原正好具备这些条件。
此外,这些地区的构造属于老山区,受到长时间海侵和陆地提升等地质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厚度达数十米的深层黄土层和上部肥沃的黑土层。
(二)气候条件黑土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黑土分布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长夏短,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
夏季雨水较多,高温多雨,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
同时,夏季雨水多带来了大量的养分,有利于作物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
(三)地形地貌黑土分布区属于平原地带,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水系发达。
这种平原地貌有利于积累大量的淤泥和淤积物,为黑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平原地貌使得区域内地下水含量较高,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四)植被类型植被类型对黑土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黑土分布区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草原植被具有根深叶茂、生长快、到处繁殖的特点,对土壤保持、入渗和固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草原内大量的牲畜粪便能够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黑土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五)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在黑土形成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国东北平原、内蒙古和辽河平原地区是我国历史上农业发达的区域,农业生产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农耕活动和人口迁移也导致了黑土不断的积累和发展,使得这一地区的土地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总之,黑土形成的环境特征非常复杂,与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这些环境特征对于黑土保护、优化利用与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黑土的名词解释
![黑土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92fc6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5.png)
黑土的名词解释黑土是指土壤中富含有机质、肥力较高且颜色较深的土壤类型。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较为常见。
黑土因其高度肥沃和适宜种植作物的特性而受到农民和农业科学家们的青睐,并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黑土的颜色通常呈深黑色、棕黑色或暗褐色,这是由于其富含有机质的特性所决定的。
有机质在土壤中经过分解产生的腐殖质,赋予了黑土特别的肥力和颜色。
同时,黑土还富含大量的养分元素,例如氮、磷、钾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黑土的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气候条件对黑土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及分解,从而促进黑土的形成。
其次,植被的类型和覆盖度也对黑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茂密的植被可以增加有机质的输入量,促进黑土的形成。
此外,土壤的矿物组成、地质条件以及水文过程等因素也对黑土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黑土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黑土具有较强的保水和保肥能力。
由于其质地疏松、孔隙度较高,可以有效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减少因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而导致的土壤退化。
其次,黑土中富含的腐殖质能够吸附并保持大量的养分元素,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此外,黑土还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气体交换,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业生产的扩大,黑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退化和破坏的威胁。
过度的耕作、过度施肥和不合理的农业管理方法等因素导致黑土质地恶化,有机质流失,养分枯竭等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城市扩张和工业化进程也导致黑土面临着破坏和不可逆转的威胁。
因此,保护和恢复黑土资源成为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对于黑土的保护和恢复,可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取轮作休耕、有机农业和绿肥种植等措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土壤的伤害。
其次,加强土壤保护和管理,采用保水保肥的措施,如植树造林、建设人工湿地等,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保持。
东北黑土的形成和特点
![东北黑土的形成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7746bc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e.png)
东北黑土的形成和特点东北黑土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土壤类型,形成于长期的自然环境与人为活动的相互作用下。
下面将详细分析东北黑土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形成过程:1.自然环境因素:东北地区属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地处亚寒带季风气候区,寒冷且湿润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北黑土的形成得以成就。
在冰川活动结束时,大量的泥沙、黄土以及泥炭顺江沉积,并与酸性水质反复作用形成了黑土。
2.植物生活作用:东北地区植被丰富,有大片的耐寒植物如蒿草和毛白杨等,它们的枯落物和根系不断地破坏、混合和固结土壤。
这些植物残体的分解产生的有机质逐渐富集,有助于形成黑土。
3.动物活动:动物对土壤形态的形成也起到重要作用。
啃食、掘土、糟踏等活动使得土壤表层的土壤颗粒破碎,促进土壤的蓄水保肥性增强。
此外,动物的粪便也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
东北黑土具有以下特点:1.土壤颜色:东北黑土以黑色为主,深层土壤基质呈深黑色,富含有机质,通常在土壤上有独特的暗黑色斑块及暗褐色的土壤包裹体。
2.肥力较高:东北黑土具有良好的保肥性,富含有机质、矿质元素和肥力物质,通透性较好,保水性强。
3.水分调节能力强:东北黑土具有较好的保水能力,能充分吸收和储存降雨水分,并能在干旱季节提供有效的水分。
4.通风性好:东北黑土质地疏松,空气渗透性好,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根系的呼吸作用。
5.耐酸性:东北黑土由于长期受酸雨侵蚀,土壤酸性较高。
6.施肥效果好:由于东北黑土肥力高,施肥效果好,是我国农业区的重要土壤类型。
7.适宜种植作物:东北黑土适宜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油料作物等。
总结起来,东北黑土的形成离不开长期的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活动。
它具有土壤肥力高、保水保肥功能强、通风性好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并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红壤和黑土的发育条件
![红壤和黑土的发育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d701a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f.png)
红壤和黑土的发育条件
黑土和红壤是中国普通土壤中常见的两种土壤类型,也是中国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土壤资源,发挥着裹活细胞的功能,因此发育良好和保持积极土壤效应是农业生产的关键。
一、黑土的发育条件
1. 结构:黑土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发育程度。
黑土的结构性好,通气性好,表层肥沃,可以提供水和气的利用,并形成良好的生物学环境。
2. 酸碱性:黑土的酸碱度也影响黑土发育。
黑土是酸性土壤,因此,在黑土中添加碱土料,使黑土的酸碱性比较稳定,有利于植物生长。
3. 肥力:黑土肥力也具有重要影响。
肥力健全对于改良黑土土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激发其中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使黑土展现出良好的结构和发育的能力。
二、红壤的发育条件
1. 生物质量:红壤生物质量是改善红壤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红壤的生物质量越高,水分更容易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更容易相互作用,从而使红壤的发育更加完善。
2. 酸碱性:酸碱性也是红壤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红壤土壤中酸碱度范围较广,因此,如果酸碱性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红壤土壤发育。
3. 硝酸盐:硝酸盐是红壤土壤重要营养元素之一,硝酸盐的含量影响红壤的发育。
硝酸盐含量越高,对红壤的发育也越有利,可以改善红壤的结构和生物量等。
总之,土壤发育是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使黑土和红壤达到良好的发育,必须根据这些发育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改良结构、改善土壤环境、适当施肥、补充养分等,才能相应地改善和净化土壤环境,促进良好土壤发育,提高
土壤肥力。
另外,红土和黑土的发育也受到坡度、水分、植被覆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要控制和协调这些因素,方能使黑土和红壤得到更好的发展。
08黑土、黑钙土、栗钙土
![08黑土、黑钙土、栗钙土](https://img.taocdn.com/s3/m/0172824e77232f60ddcca13f.png)
一、形成条件
气候:温带半湿润地区,年均温0.5~6℃,≥10℃积 温2500~3000℃,夏季温暖,冬季漫长而严寒,无霜期 90~140天。年降水量450~650毫米,90%以上的雨量 集中于暖季( 4 ~ 9 月),冬季少雪。土壤 冻结深度达 1~2米以上。 植被:植被属于草原化草甸类型,以杂类草群落为主, 当地称为“五花草塘”。其植物种类多,生长繁茂,一 般高 40 ~ 50 厘米,覆盖度达 80 ~ 90 %;根系深达 80 ~ 100厘米,但以表层20厘米最为集中。 地形:波状起伏的低山丘陵,又称为漫岗,相对高度 5~10米。 成土母质:更新统黄土状粘质沉积物为主。
三、黑土的亚类划分及其特征
根据黑土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属性,可 划分为典型黑土、白浆化黑土、草甸黑土、表潜 黑土四个亚类。
四、与其他土类的区别
1. 与 暗 棕 壤 的 区 别 : 暗 棕 壤 的 降 水 量 多 > 600mm,属温带湿润气候,土体受淋溶强度 大。 暗棕壤表层、淋溶层酸度比黑土大,pH6.0~6.5 左 右,三氧化物、粘粒有一定分异,且B层粘化明显, Bt/A>1.2,而且盐基饱和度比黑土略低。 2.与白浆土的区别:白浆土为淋溶土纲,A层 下可见由漂洗作用形成的白浆层。该层酸度偏大, pH5.5~6.0 ,盐基饱和度偏低。 B 层有粘化淀积现 象。且白浆土A层薄,向下呈水平过渡。 3. 与黑钙土的区别:黑钙土土体淋溶度弱, 土层内有 CaCO3 淀积或钙积层,被划分为钙层土 纲。黑钙土 pH7.0~8.0,呈中性及微碱性,盐基饱 和度高达90%以上。
第一节
黑土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森林草甸或草 原化草甸植被条件下,具有深厚腐殖质层,粘化B 层及风化B层的土壤,通体无石灰反应,呈中性。 自然土壤腐殖质含量 50g/kg~80g/kg ,耕种化 土壤 20g/kg~40g/kg ,向下呈舌状过渡, pH6.5~7.0 , 全剖面无石灰反应,盐基饱和度>70%。
高考地理关于“黑土”的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关于“黑土”的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788f60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4.png)
高考地理关于“黑土”的知识点归纳2021年高考地理关于“黑土”的知识点归纳温带半潮湿气候、草原化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温带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渡的一种草原土壤类型,目前我国土壤分类系统,将黑土列入半水成土纲中。
我国黑土分布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中东部宽敞平原上。
美国黑土分布在中部偏北的湿草原带,故称湿草原土。
我国黑土地处温带半潮湿地区。
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为其气候特点。
土壤母质粘重,并有季节冻土层。
夏秋多雨,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
漫长的冬季,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土体内盐基遭到淋溶,碳酸盐也移出土体,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
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中铁锰还原,并在旱季氧化,形成铁锰结核,专门是亚表层表现更明显。
因此,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过程形成,是一种专门的草甸化过程。
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
黑土开垦后,腐殖质含量下降,因母质粘重,土壤腐蚀明显,这是黑土利用中需引起注意的问题。
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黑土分布区是重要的粮食基地。
适种性广,尤适大豆、玉米、谷子、小麦等生长。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肃考查。
乌克兰大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冰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确实是肥沃的黑土层。
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初三地理备考知识黑土形成条件
![初三地理备考知识黑土形成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f644ec14791711cd7917da.png)
初三地理备考知识:黑土形成条件黑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
它相当于美国分类的变性土土纲和联合国分类的变性土单元。
母质黑土在各种基性母质上发育,包括钙质沉积岩、基性火成岩、玄武岩、火山灰以及由这些物质形成的沉积物。
这些母岩母质中丰富的斜长石、铁镁矿物和碳酸盐有利于黑土的发育。
据报道,印度黑土的母岩为:从玻璃质玄武岩到粗粒玄武岩、泥质石灰岩等多种母岩。
中国黑土涉及的母岩母质有石灰岩、玄武岩、第三纪河湖相沉积物以及近代河流沉积物等,但以石灰性母质为主。
地形黑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坦地貌面(如高原面、平原和台地)或低洼地(坡地下段及盆谷地)都有分布,以海拔低于300米的地形为多。
地形坡度一般不超过2—3°,但有些地区(如火山地区)坡度达15—16°,也有黑土发生。
中国黑土多分布在低平洼地,但在一些低丘、台地上也有发育,如福建漳浦县和龙海县沿海、广东省海康等地。
黑土分布区常可见到特殊的土壤发生地形——粘土小洼地(gilgai),这是一种小盆和小丘组成的微地形,起伏高度一般不超过1米,水平距离2至100米,是因不同的内压力而引起地表面弯曲。
粘土小洼地在各地出现的频度不同。
气候黑土在热带、亚热带以至温带均可发生,分布区气候的最普遍特征是季节性干旱,但旱季的长短各地相差很大,包括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一年内只有一两个月湿季的较干旱气候和只有几星期水分不足的湿润气候。
年降水量少至150毫米,多可达2000毫米,但多数为500—1000毫米之间,年平均温度一般为15.5—16.5℃。
时间黑土母质的绝对年龄可始自全新世至更新世之间,在基岩上发育的,则可追溯到中更新世或更早;而在经运移的土壤物质或其他沉积物上发育的,则在中更新世或更迟。
黑土的相对年龄属于幼年,原因如下:许多黑土是在冲积、湖积以及火山物质等近期母质上发育的;黑土的自翻转作用是使其保持幼年性的另一个因素;在半干旱气候区,由于缓慢的风化速度限制了剖面发育;基性母质不断释放出丰富的Ca、Mg盐基使土壤中蒙脱石矿物保持稳定;在坡地,则因迅速的剥蚀作用,表层不断遭冲失,使土体保持浅薄和幼年状态。
黑土形成的气候条件
![黑土形成的气候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c9e5bb4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a.png)
黑土形成的气候条件
黑土地区的气候条件是一种独特的自然环境,它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景观而闻名。
黑土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温和湿润,夏季温度适宜,冬季温度较低,雨量充沛,湿度较高,空气湿度大,空气质量优良,植被茂盛,景观秀丽,是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
黑土地区的气候条件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这里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如温泉、森林、湖泊、山脉等,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游客的需求。
此外,这里还有许多传统的文化景观,如古建筑、古村落、古道路等,可以让游客体验到独特的文化氛围。
总之,黑土地区的气候条件是一种独特的自然环境,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景观,是一个理想的旅游胜地,值得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黑土形成条件
黑土是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
它相当于美国分类的变性土土纲和联合国分类的变性土单元。
母质
黑土在各种基性母质上发育,包括钙质沉积岩、基性火成岩、玄武岩、火山灰以及由这些物质形成的沉积物。
这些母岩母质中丰富的斜长石、铁镁矿物和碳酸盐有利于黑土的发育。
据报道,印度黑土的母岩为:从玻璃质玄武岩到粗粒玄武岩、泥质石灰岩等多种母岩。
中国黑土涉及的母岩母质有石灰岩、玄武岩、第三纪河湖相沉积物以及近代河流沉积物等,但以石灰性母质为主。
地形
黑土在海拔1000 米以下的平坦地貌面(如高原面、平原和台地)或低洼地(坡地下段及盆谷地)都有分布,以海拔低于300 米的地形为多。
地形坡。